TCP协议详解---上
TCP头格式
注意以下几点:
- TCP的包是没有IP地址的,那是IP层上的事。但是有源端口和目标端口。
- 一个TCP连接需要四个元组来表示是同一个连接(src_ip, src_port, dst_ip, dst_port)准确说是五元组,还有一个是协议。但因为这里只是说TCP协议,所以,这里我只说四元组。
- 注意上图中的四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 Sequence Number是包的序号,用来解决网络包乱序(reordering)问题。
- Acknowledgement Number就是ACK——用于确认收到,用来解决不丢包的问题。
- Window又叫Advertised-Window,也就是著名的滑动窗口(Sliding Window),用于解决流控的。
- TCP Flag,也就是包的类型,主要是用于操控TCP的状态机的。
关于其它的东西,可以参看下面的图示
TCP状态机
其实,网络上的传输是没有连接的,包括TCP也是一样的。而TCP所谓的“连接”,其实只不过是在通讯的双方维护一个“连接状态”,让它看上去好像有连接一样。所以,TCP的状态变换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TCP协议的状态机” 和 “TCP建链接”、“TCP断链接”、“传数据” 的对照图,我把两个图并排放在一起,这样方便在你对照着看。
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建链接要3次握手,断链接需要4次挥手?
- 对于建链接的3次握手,主要是要初始化Sequence Number 的初始值。通信的双方要互相通知对方自己的初始化的Sequence Number(缩写为ISN:Inital Sequence Number)——所以叫SYN,全称Synchronize Sequence Numbers。也就上图中的 x 和 y。这个号要作为以后的数据通信的序号,以保证应用层接收到的数据不会因为网络上的传输的问题而乱序(TCP会用这个序号来拼接数据)。
- 对于4次挥手,因为TCP是全双工的,所以,发送方和接收方都需要Fin和 Ack。只不过,有一方是被动的,所以看上去就成了所谓的4次挥手。如果两边同时断连接,那就会就进入到CLOSING状态,然后到达TIME_WAIT 状态。下图是双方同时断连接的示意图(你同样可以对照着TCP状态机看):
另外,有几个事情需要注意一下:
- 关于建连接时SYN超时。试想一下,如果server端接到了clien发的SYN后回了SYN-
ACK后client掉线了,server端没有收到client回来的ACK,那么,这个连接处于一个中间状态,即没成功,也没失败。于
是,server端如果在一定时间内没有收到的TCP会重发SYN-ACK。在Linux下,默认重试次数为5次,重试的间隔时间从1s开始每次翻倍,5次的重试时间间隔为1s, 2s, 4s, 8s, 16s,总共31s,第5次发出后还要等32s就知道第5次也超时了,所以,总共需要 1s +
2s + 4s+ 8s+ 16s + 32s = 2^6 -1 = 63s,TCP才会把断开这个连接。
- 关于SYN Flood攻击。一些恶意的人就为此制造了SYN Flood攻击——给服务器发了一个SYN后,就下线了,于是服务器需要默认等63s才会断开连接,这样,攻击者就可以把服务器的syn连接的队列耗尽,让正常的连接请求不能处理。于是,Linux下给了一个叫tcp_syncookies的参数来应对这个事——当SYN队列满了后,TCP会通过源地址端口、目标地址端口和时间戳打造出一个特别的Sequence
Number发回去(又叫cookie),如果是攻击者则不会有响应,如果是正常连接,则会把这个 SYN
Cookie发回来,然后服务端可以通过cookie建连接(即使你不在SYN队列中)。请注意,请先千万别用tcp_syncookies来处理正常的大负载的连接的情况。
因为,synccookies是妥协版的TCP协议,并不严谨。对于正常的请求,你应该调整三个TCP参数可供你选择,第一个
是:tcp_synack_retries
可以用他来减少重试次数;第二个是:tcp_max_syn_backlog,可以增大SYN连接数;第三个
是:tcp_abort_on_overflow 处理不过来干脆就直接拒绝连接了。
- 关于ISN的初始化。ISN是不能hard
code的,不然会出问题的——比如:如果连接建好后始终用1来做ISN,如果client发了30个segment过去,但是网络断了,于是
client重连,又用了1做ISN,但是之前连接的那些包到了,于是就被当成了新连接的包,此时,client的Sequence Number
可能是3,而Server端认为client端的这个号是30了。全乱了。RFC793中
说,ISN会和一个假的时钟绑在一起,这个时钟会在每4微秒对ISN做加一操作,直到超过2^32,又从0开始。这样,一个ISN的周期大约是4.55个小时。因为,我们假设我们的TCP Segment在网络上的存活时间不会超过Maximum Segment Lifetime(缩写为MSL),所以,只要MSL的值小于4.55小时,那么,我们就不会重用到ISN。
- 关于MSL和TIME_WAIT。通过上面的ISN的描述,相信你也知道MSL是怎么来的了。我们注意到,在TCP的状态图中,从TIME_WAIT状态到CLOSED状态,有一个超时设置,这个超时设置是 2*MSL(RFC793定义了MSL为2分钟,Linux设置成了30s)为什么要这有TIME_WAIT?为什么不直接给转成CLOSED状态呢?主要有两个原
因:1)TIME_WAIT确保有足够的时间让对端收到了ACK,如果被动关闭的那方没有收到Ack,就会触发被动端重发Fin,一来一去正好2个MSL,2)有足够的时间让这个连接不会跟后面的连接混在一起(你要知道,有些自做主张的路由器会缓存IP数据包,如果连接被重用了,那么这些延迟收到的包就有可能会跟新连接混在一起)。
- 关于TIME_WAIT数量太多。从上面的描述我们可以知道,TIME_WAIT是个很重要的状态,但是如果在大并发的短链接下,TIME_WAIT 就会太多,这也会消耗很多系统资源。只要搜一下,你就会发现,十有八九的处理方式都是教你设置两个参数,一个叫tcp_tw_reuse,另一个叫tcp_tw_recycle的参数,这两个参数默认值都是被关闭的,后者recyle比前者resue更为激进,resue要温柔一些。另外,如果使用tcp_tw_reuse,必需设置tcp_timestamps=1,否则无效。这里,你一定要注意,打开这两个参数会有比较大的坑——可能会让TCP连接出一些诡异的问题(因为如上述一样,如果不等待超时重用连接的话,新的连接可能会建不上。正如官方文档上说的一样“It should not be changed without advice/request of technical experts”)。
- 关于tcp_tw_reuse。官方文档上说tcp_tw_reuse
加上tcp_timestamps(又叫PAW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Wrapped Sequence
Numbers)可以保证协议的角度上的安全,但是你需tcp_timestamps在两边都被打开。
- 关于tcp_tw_recycle。如果是tcp_tw_recycle被打开了话,会假设
对端开启了tcp_timestamps,然后会去比较时间戳,如果时间戳变大了,就可以重用。但是,如果对端是一个NAT网络的话(如:一个公司只用一
个IP出公网)或是对端的IP被另一台重用了,这个事就复杂了。建链接的SYN可能就被直接丢掉了(你可能会看到connection time
out的错误)。
- 关于tcp_max_tw_buckets。这个是控制并发的TIME_WAIT的数量,默
认值是180000,如果超限,那么,系统会把多的给destory掉,然后在日志里打一个警告(如:time wait bucket table
overflow),官网文档说这个参数是用来对抗DDoS攻击的。也说的默认值180000并不小。这个还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Again,使用tcp_tw_reuse和tcp_tw_recycle来解决TIME_WAIT的问题是非常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两个参数违反了TCP协议(RFC1122)
其实,TIME_WAIT表示的是你主动断连接,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不作死不会死”。试想,如果让对端断连接,那么这个破问题就是对方的了,呵呵。另外,如果你的服务器是于HTTP服务器,那么设置一个HTTP的KeepAlive有多重要(浏览器会重用一个TCP连接来处理多个HTTP请求),然后让客户端去断链接(你要小心,浏览器可能会非常贪婪,他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主动断连接)。
数据传输中的Sequence Number
下图是我从Wireshark中截了个我在访问coolshell.cn时的有数据传输的图给你看一下,SeqNum是怎么变的。(使用Wireshark菜单中的Statistics ->Flow Graph… )
你可以看到,SeqNum的增加是和传输的字节数相关的。上图中,三次握手后,来了两个Len:1440的包,而第二个包的SeqNum就成了1441。然后第一个ACK回的是1441,表示第一个1440收到了。
注意:如果你用Wireshark抓包程序看3次握手,你会发现SeqNum总是为0,不是这样
的,Wireshark为了显示更友好,使用了Relative SeqNum——相对序号,你只要在右键菜单中的protocol
preference 中取消掉就可以看到“Absolute SeqNum”了
TCP重传机制
TCP要保证所有的数据包都可以到达,所以,必需要有重传机制。注意,接收端给发送端的Ack确认只会确认最后一个连续的包,比如,发送端发了1,2,3,4,5一共五份数据,接收端收到了1,2,于是回ack 3,然后收到了4(注意此时3没收到),此时的TCP会怎么办?我们要知道,因为正如前面所说的,SeqNum和Ack是以字节数为单位,所以ack的时候,不能跳着确认,只能确认最大的连续收到的包,不然,发送端就以为之前的都收到了。
超时重传机制
一种是不返回ack,死等3,当发送方发现收不到3的ack超时后,会重传3。一旦接收方收到3后,会ack回4——意味着3和4都收到了。但是,这种方式会有比较严重的问题,那就是因为要死等3,所以会导致4和5即便已经收到了,而发送方也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因为没有收到Ack,所以,发送方可能会悲观地认为也丢了,所以有可能也会导致4和5的重传。
对此有两种选择:
- 一种是仅重传timeout的包。也就是第3份数据。
- 另一种是重传timeout后所有的数据,也就是第3,4,5这三份数据。
这两种方式有好也有不好。第一种会节省带宽,但是慢,第二种会快一点,但是会浪费带宽,也可能会有无用功。但总体来说都不好。因为都在等timeout,timeout可能会很长(在下篇会说TCP是怎么动态地计算出timeout的)
快速重传机制
于是,TCP引入了一种叫Fast Retransmit的算法,不以时间驱动,而以数据驱动重传。也就是说,如果包没有连续到达,就ack最后那个可能被丢了的包,如果发送方连续收到3次相同的ack,就重传。Fast Retransmit的好处是不用等timeout了再重传。
比如:如果发送方发出了1,2,3,4,5份数据,第一份先到送了,于是就ack回2,结果2因为某些原因没收到,3到达了,于是还是ack回2,
后面的4和5都到了,但是还是ack回2,因为2还是没有收到,于是发送端收到了三个ack=2的确认,知道了2还没有到,于是就马上重转2。然后,接收端收到了2,此时因为3,4,5都收到了,于是ack回6。示意图如下:
FastRetransmit只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timeout的问题,它依然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就是重转之前的一个还是重装所有的问题。对于上面的示例来说,是重传#2呢还是重传#2,#3,#4,#5呢?因为发送端并不清楚这连续的3个ack(2)是谁传回来的?也许发送端发了20份数
据,是#6,#10,#20传来的呢。这样,发送端很有可能要重传从2到20的这堆数据(这就是某些TCP的实际的实现)。可见,这是一把双刃剑。
SACK 方法
另外一种更好的方式叫:Selective Acknowledgment (SACK)(参看RFC 2018),这种方式需要在TCP头里加一个SACK的东西,ACK还是Fast Retransmit的ACK,SACK则是汇报收到的数据碎版。参看下图:
这样,在发送端就可以根据回传的SACK来知道哪些数据到了,哪些没有到。于是就优化了FastRetransmit的算法。当然,这个协议需要两边都支持。在 Linux下,可以通过tcp_sack参数打开这个功能(Linux 2.4后默认打开)。
这里还需要注意一个问题——接收方Reneging,所谓Reneging的意思就是接收方有权把已经报给发送端SACK里的数据给丢了。这样干是不被鼓励的,因为这个事会把问题复杂化了,但是,接收方这么做可能会有些极端情况,比如要把内存给别的更重要的东西。所以,发送方也不能完全依赖SACK,还是要依赖ACK,并维护Time-Out,如果后续的ACK没有增长,那么还是要把SACK的东西重传,另外,接收端这边永远不能把SACK的包标记为Ack。
注意:SACK会消费发送方的资源,试想,如果一个攻击者给数据发送方发一堆SACK的选项,这会导致发送方开始要重传甚至遍历已经发出的数据,这会消耗很多发送端的资源。详细的东西请参看《TCP SACK的性能权衡》
Duplicate SACK – 重复收到数据的问题
Duplicate SACK又称D-SACK,其主要使用了SACK来告诉发送方有哪些数据被重复接收了。RFC-2833里有详细描述和示例。下面举几个例子(来源于RFC-2833)
D-SACK使用了SACK的第一个段来做标志,
- 如果SACK的第一个段的范围被ACK所覆盖,那么就是D-SACK
- 如果SACK的第一个段的范围被SACK的第二个段覆盖,那么就是D-SACK
示例一:ACK丢包
下面的示例中,丢了两个ACK,所以,发送端重传了第一个数据包(3000-3499),于是接收端发现重复收到,于是回了一个
SACK=3000-3500,因为ACK都到了4000意味着收到了4000之前的所有数据,所以这个SACK就是D-SACK——旨在告诉发送端我收
到了重复的数据,而且我们的发送端还知道,数据包没有丢,丢的是ACK包。
1 2 3 4 5 6 7 |
|
示例二,网络延误
下面的示例中,网络包(1000-1499)被网络给延误了,导致发送方没有收到ACK,而后面到达的三个包触发了“Fast
Retransmit算法”,所以重传,但重传时,被延误的包又到了,所以,回了一个SACK=1000-1500,因为ACK已到了3000,所以,这
个SACK是D-SACK——标识收到了重复的包。
这个案例下,发送端知道之前因为“Fast Retransmit算法”触发的重传不是因为发出去的包丢了,也不是因为回应的ACK包丢了,而是因为网络延时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
|
可见,引入了D-SACK,有这么几个好处:
1)可以让发送方知道,是发出去的包丢了,还是回来的ACK包丢了。
2)是不是自己的timeout太小了,导致重传。
3)网络上出现了先发的包后到的情况(又称reordering)
4)网络上是不是把我的数据包给复制了。
知道这些东西可以很好得帮助TCP了解网络情况,从而可以更好的做网络上的流控。
L inux下的tcp_dsack参数用于开启这个功能(Linux 2.4后默认打开)
好了,上篇就到这里结束了。如果你觉得我写得还比较浅显易懂,那么,欢迎移步看下篇《TCP的那些事(下)》
TCP协议详解---上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协议详解
TCP协议详解 一.TCP协议 1.TCP 通过以下方式提供可靠性: · ◆ 应用程序分割为TCP认为最合适发送的数据块.由TCP传递给IP的信息单位叫做报文段. · ◆ 当TCP发出一个报文段后 ...
- 第3章 TCP协议详解
第3章 TCP协议详解 3.1 TCP服务的特点 传输协议主要有两个:TCP协议和UDP协议,TCP协议相对于UDP协议的特点是 面向连接使用TCP协议通信的双方必须先建立连接,完成数据交换后,通信双 ...
- TCP协议详解7层和4层解析(美团,阿里) 尤其是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具体发送的报文和状态都要掌握
如果想了解HTTP的协议结构,原理,post,get的区别(阿里面试题目),请参考:HTTP协议 结构,get post 区别(阿里面试) 这里有个大白话的解说,可以参考:TCP/IP协议三次握手和四 ...
- TCP协议详解(理论篇)
TCP协议详解(理论篇) 2012-08-20 0个评论 作者:陈立龙 收藏 我要投稿 TCP协议详解(理论篇) 1. 与UDP不同的是,TCP提供了一种面向连接 ...
- SSL/TLS协议详解(上):密码套件,哈希,加密,密钥交换算法
本文转载自SSL/TLS协议详解(上):密码套件,哈希,加密,密钥交换算法 导语 作为一名安全爱好者,我一向很喜欢SSL(目前是TLS)的运作原理.理解这个复杂协议的基本原理花了我好几天的时间,但只要 ...
- linux高性能服务器编程 (三) --TCP协议详解
第三章 IP协议详解 TC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协议,与IP协议相比,TCP协议更高进应用层.一些重要的socket选项都和TCP协议相关.这一章主要从如下方面学习: 1)TCP ...
- 网络通信协议八之(传输层)TCP协议详解
传输层协议 分段是为了提高传输效率,封装是指给每个数据段添加一个编号 端到端的传输是逻辑上的端到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送方某层与接收方某层之间的传输 IP协议只是保证数据报文发送到目的地,为主机之间 ...
- 服务器编程入门(3)TCP协议详解
问题聚焦: 本节从如下四个方面讨论TCP协议: TCP头部信息:指定通信的源端端口号.目的端端口号.管理TCP连接,控制两个方向的数据流 TCP状态转移过程:TCP连接的任意一 ...
- TCP协议详解(一)
Tcp协议作为传输层的重要协议之一,想必每个稍有网络编程知识的人都不会感觉到陌生,三次握手/四次挥手这些基本概念也都是耳熟能详.但是当你们进行具体的网络编程的时候发现有很多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
随机推荐
- MongoDB Sharding
sharding集群中的组件: 1.mongos:router,可以通过keepalived实现高可用. 2.config server:元数据服务器,这里要借助zookeeper存放配置信息. 3. ...
- 机器学习:python中如何使用朴素贝叶斯算法
这里再重复一下标题为什么是"使用"而不是"实现": 首先,专业人士提供的算法比我们自己写的算法无论是效率还是正确率上都要高. 其次,对于数学不好的人来说,为了实 ...
- Androidstudio2.0.0汉化教程及汉化包。
()Eric为大家带来Androidstudio2.0.0的简单汉化教程,许多小伙伴喜欢使用中文版的AS那么没有中文的AS只能靠自己汉化取得更好的体验. 第一步下载AS2.0.0汉化包,我有链接给大家 ...
- 手机自动化测试:appium源码分析之bootstrap三
手机自动化测试:appium源码分析之bootstrap三 研究bootstrap源码,我们可以通过代码的结构,可以看出来appium的扩展思路和实现方式,从中可以添加我们自己要的功能,针对app ...
- 老李分享:Android性能优化之内存泄漏2
这种创建Handler的方式会造成内存泄漏,由于mHandler是Handler的非静态匿名内部类的实例,所以它持有外部类Activity的引用,我们知道消息队列是在一个Looper线程中不断轮询处理 ...
- Android 开发之错误整理 [2014-04-28 09:22:28 - XXXX] Unable to resolve target 'android-18'
在开发的时候难免会导入项目,那么怎么经常会遇到这个错误: [2014-04-28 09:22:28 - XXXX] Unable to resolve target 'android-18' targ ...
- 30分钟掌握 C#7
1. out 变量(out variables) 以前我们使用out变量必须在使用前进行声明,C# 7.0 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简洁的语法 "使用时进行内联声明" .如下所示: va ...
- 浅析Thread类run()和start()的区别
1.先看看jdk文档 void run() If this thread was constructed using a separate Runnable run object, then that ...
- ios 网络/本地播放器
推荐播放器: LRLAVPlayer相对易懂好修改,调整添加内容. https://github.com/codeWorm2015/videoPlayer NSString*path=[[NSBund ...
- struts2之拦截器
1. 为什么需要拦截器 早期MVC框架将一些通用操作写死在核心控制器中,致使框架灵活性不足.可扩展性降低, Struts 2将核心功能放到多个拦截器中实现,拦截器可自由选择和组合,增强了灵活性,有利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