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1000个人眼中有1000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人眼中的区块链也是不一样的!作为技术人员眼中的区块链就是将各种技术的融合,包括密码学,p2p网络,分布式共识机制以及博弈论等。我们今天就来讨论一下区块链技术中的p2p网络,这是一种点到点的通信技术。

说到p2p通信,它并没有名字看上去那样简单,在网络世界里实现p2p还是需要一些手段的!很多朋友可能会说,实现一个c/s模式的点到点通信很简单呀,但是前提是彼此可以看见,比如服务器在公网,或者服务器和客户端都在同一个局域网内,我们要探讨的p2p通信是指通信的双方分别在两个局域网内部!

由于在两个局域网内部,两台设备并没有公网IP,彼此要通信需要借助路由器,但是路由器又会对不识别的ip进行过滤,也就是路由器有个陌生人排除机制!怎么办呢?类似于我们去一个安保较为严格的场所时,需要内部的工作人员接引才可入内,在网络编程中也是这样的原理!但和现实中不同的是,假设设备A想和另一个局域网的设备B通信,设备B是并不认识设备A的,设备A通过路由器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技术获得了一个公网映射IP,但是设备B并不认识,那么怎么样能让两者通信呢?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一个介绍人,此时需要有一个公网的服务器作为媒介,介绍两个人介绍,当B设备对应路由器添加了A设备对应的公网IP后,A设备就可以与B设备建立连接了,这个时候就可以顺畅的通信了!

Server S
10.47.58.139:
|
|
+----------------------|----------------------+
| |
NAT A NAT B
122.27.219.161: 123.29.210.131:
| |
| |
Client A Client B
192.168.1.126: 192.168.1.102:

如上图所示,CLientA与ClientB想要通信,因为两个客户端都在各自的局域网内,都是通过NAT技术生成公网映射IP的,想要彼此访问必须通过一个中间服务器进行中介介绍,这样两个客户端才能彼此认识并建立连接,否则双方直接通信都会被路由器丢弃。那么为什么非要用NAT呢?直接为每个Client分配一个公网IP不可以吗?这是由于IPv4的限制,公网IP数量是有限的,我们国家拿到的公网IP段更是有限,甚至不及美国一所大学的IP段数量多。这样也就不可能为每个机器都分配一个公网IP,正因为此NAT技术才非常重要,它可以很好的帮我们解决公网IP不足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还是介绍一下NAT的原理和类型:

NAT主要可以分为两类:

  • 基本NAT,这种要求NAT有多个公网IP,这样可以将公网IP和内网设备静态绑定
  • 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更为常见的NAT,内网设备的网络请求通过不同端口加以映射

针对NAPT端口的映射方式,又可以分为四种形式:

  • 完全圆锥型NAT( Full Cone NAT ),将从一个内部IP地址和端口来的所有请求,都映射到相同的外部IP地址和端口。并且,任何外部主机通过向映射的外部地址发送报文,都可以实现和内部主机进行通信。
  • 地址限制圆锥型NAT( Address Restricted Cone NAT ),将从相同的内部IP地址和端口来的所有请求映射到相同的公网IP地址和端口。但是与完全圆锥型NAT不同,当且仅当内部主机之前已经向公网主机发送过报文,此时公网主机才能向内网主机发送报文。
  • 端口限制圆锥型NAT( Port Restricted Cone NAT ),端口受限圆锥型NAT增加了端口号的限制,当前仅当内网主机之前已经向公网主机发送了报文,公网主机才能和此内网主机通信。
  • 对称型NAT( Symmetric NAT),把从同一内网地址和端口到相同目的地址和端口的所有请求,都映射到同一个公网地址和端口。如果同一个内网主机,用相同的内网地址和端口向另外一个目的地址发送报文,则会用不同的映射。

本人经过检测发现,本机的NAT类型为上述第四种:Symmetric NAT

知识点普及后,我们继续来实践我们之前所说的p2p技术,也就是两个设备之间的通信问题,由于两个设备分别在各自的网络内部,我们也称这种行为为打洞!

接下来我们用go语言来实现这个打洞技术,主要使用UDP来实现,具体流程如下:

  1. 建立UDP服务器 S
  2. 建立A、B客户端,分别与S建立会话,SA与SB
  3. S当好中介人,将A的ip+端口通过SB告诉B,将B的ip+端口通过SA告诉A
  4. A向B公网地址发送一个UDP包,代表握手,打通A-B的路径
  5. B向A公网地址发送一个UDP包,A-B的会话建立成功

代码如下:

//server.go
"log"
"net"
"time"
) func main() {
listener, err := net.ListenUDP("udp", &net.UDPAddr{IP: net.IPv4zero, Port: })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return
}
log.Printf("本地地址: <%s> \n", listener.LocalAddr().String())
peers := make([]net.UDPAddr, , )
data := make([]byte, )
for {
n, remoteAddr, err := listener.ReadFromUDP(data)
if err != nil {
fmt.Printf("error during read: %s", err)
}
log.Printf("<%s> %s\n", remoteAddr.String(), data[:n])
peers = append(peers, *remoteAddr)
if len(peers) == {
log.Printf("进行UDP打洞,建立 %s <--> %s 的连接\n", peers[].String(), peers[].String())
listener.WriteToUDP([]byte(peers[].String()), &peers[])
listener.WriteToUDP([]byte(peers[].String()), &peers[])
time.Sleep(time.Second * )
log.Println("中转服务器退出,仍不影响peers间通信")
return
}
}
}

服务端显示如下:

ykdeMac-mini:study yekai$ ./server
2019/04/03 14:50:13 本地地址: <[::]:9527>
2019/04/03 14:51:48 <192.168.1.102:9901> hello, I'm new peer:yekai1
2019/04/03 14:52:57 <192.168.1.126:9902> hello, I'm new peer:yekai2
2019/04/03 14:52:57 进行UDP打洞,建立 192.168.1.102:9901 <--> 192.168.1.126:9902 的连接
2019/04/03 14:53:05 中转服务器退出,仍不影响peers间通信

  



//client.go
package main import (
"fmt"
"log"
"net"
"os"
"strconv"
"strings"
"time"
) var tag string const HAND_SHAKE_MSG = "我是打洞消息" func main() {
if len(os.Args) < {
fmt.Println("请输入一个客户端标志")
os.Exit()
}
// 当前进程标记字符串,便于显示
tag = os.Args[]
srcAddr := &net.UDPAddr{IP: net.IPv4zero, Port: } // 注意端口必须固定
dstAddr := &net.UDPAddr{IP: net.ParseIP("192.168.1.102"), Port: }
conn, err := net.DialUDP("udp", srcAddr, dstAddr)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if _, err = conn.Write([]byte("hello, I'm new peer:" + tag)); err != nil {
log.Panic(err)
}
data := make([]byte, )
n, remoteAddr, err := conn.ReadFromUDP(data)
if err != nil {
fmt.Printf("error during read: %s", err)
}
conn.Close()
anotherPeer := parseAddr(string(data[:n]))
fmt.Printf("local:%s server:%s another:%s\n", srcAddr, remoteAddr, anotherPeer.String())
// 开始打洞
bidirectionHole(srcAddr, &anotherPeer)
}
func parseAddr(addr string) net.UDPAddr {
t := strings.Split(addr, ":")
port, _ := strconv.Atoi(t[])
return net.UDPAddr{
IP: net.ParseIP(t[]),
Port: port,
}
}
func bidirectionHole(srcAddr *net.UDPAddr, anotherAddr *net.UDPAddr) {
conn, err := net.DialUDP("udp", srcAddr, anotherAddr)
if err != nil {
fmt.Println(err)
}
defer conn.Close()
// 向另一个peer发送一条udp消息(对方peer的nat设备会丢弃该消息,非法来源),用意是在自身的nat设备打开一条可进入的通道,这样对方peer就可以发过来udp消息
if _, err = conn.Write([]byte(HAND_SHAKE_MSG)); err != nil {
log.Println("send handshake:", err)
}
go func() {
for {
time.Sleep( * time.Second)
if _, err = conn.Write([]byte("from [" + tag + "]")); err != nil {
log.Println("send msg fail", err)
}
}
}()
for {
data := make([]byte, )
n, _, err := conn.ReadFromUDP(data)
if err != nil {
log.Printf("error during read: %s\n", err)
} else {
log.Printf("收到数据:%s\n", data[:n])
}
}
}

客户端1显示如下:

ykdeMac-mini:study yekai$ ./client yekai1
local:0.0.0.0:9901 server:192.168.1.102:9527 another:192.168.1.126:9902
2019/04/03 14:52:57 收到数据:我是打洞消息
2019/04/03 14:52:57 error during read: read udp 192.168.1.102:9901->192.168.1.126:9902: recvfrom: connection refused
2019/04/03 14:53:07 收到数据:from [yekai2]
2019/04/03 14:53:17 收到数据:from [yekai2]

  

客户端2显示如下:

localhost:zhuhai yk$ ./client yekai2
local:0.0.0.0:9902 server:192.168.1.102:9527 another:192.168.1.102:9901
2019/04/03 14:53:07 收到数据:from [yekai1]
2019/04/03 14:53:17 收到数据:from [yekai1]

  

备注:本文中的公网服务器使用的是192.168.1.102进行替代,测试时并没有实际走NAT映射,不过其他童鞋可以用代码在公网服务器进行验证!


p2p 打洞专场(转)的更多相关文章

  1. UDP 构建p2p打洞过程的实现原理(持续更新)

    UDP 构建p2p打洞过程的实现原理(持续更新) 发表于7个月前(2015-01-19 10:55)   阅读(433) | 评论(0) 8人收藏此文章, 我要收藏 赞0 8月22日珠海 OSC 源创 ...

  2. p2p 打洞技术

    根据通信双方所处网络环境不同,点对点通信可以划分成以下三类:i> 公网:公网ii>公网:内网iii>内网:内网前两种容易实现,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第三种.这其中会涉及到NAT和NAPT的 ...

  3. NAT详解:基本原理、穿越技术(P2P打洞)、端口老化等

    这是一篇介绍NAT技术要点的精华文章,来自华3通信官方资料库,文中对NAT技术原理的介绍很全面也很权威,对网络应用的应用层开发人员而言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学习交流 移动端即时通讯学习交流: 21589 ...

  4. 【Todo】UDP P2P打洞原理

    参考以下两篇文章: https://my.oschina.net/ososchina/blog/369206 http://m.blog.csdn.net/article/details?id=666 ...

  5. [转]UDP/TCP穿越NAT的P2P通信方法研究(UDP/TCP打洞 Hole Punching)

     [转]UDP/TCP穿越NAT的P2P通信方法研究(UDP/TCP打洞 Hole Punching)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428/17/6187784 ...

  6. P2P技术详解(二):P2P中的NAT穿越(打洞)方案详解

    1.内容概述 P2P即点对点通信,或称为对等联网,与传统的服务器客户端模式(如下图"P2P结构模型"所示)有着明显的区别,在即时通讯方案中应用广泛(比如IM应用中的实时音视频通信. ...

  7. P2P技术基础: 关于TCP打洞技术

    4 关于TCP打洞技术 建立穿越NAT设备的p2p的 TCP 连接只比UDP复杂一点点,TCP协议的“打洞”从协议层来看是与UDP的“打洞”过程非常相似的.尽管如此,基于TCP协议的打洞至今为止还没有 ...

  8. P2P中的NAT穿越(打洞)方案详解

    一.P2P(点对点技术) 点对点技术(peer-to-peer,简称P2P)又称对等互联网络技术,是一种网络新技术,依赖网络中参与者的计算能力和带宽,而不是把依赖都聚集在较少的几台服务器上. 点对点技 ...

  9. TCP打洞和UDP打洞的区别 (转)

    为什么网上讲到的P2P打洞基本上都是基于UDP协议的打洞?难道TCP不可能打洞?还是TCP打洞难于实现?     假设现在有内网客户端A和内网客户端B,有公网服务端S.     如果A和B想要进行UD ...

随机推荐

  1. Spring Boot2(十一):Mybatis使用总结(自增长、多条件、批量操作、多表查询等等)

    一.前言 上次用Mybatis还是2017年做项目的时候,已经很久过去了.中途再没有用过Mybatis.导致现在学习SpringBoot过程中遇到一些Mybatis的问题,以此做出总结(XML极简模式 ...

  2. 通过字节码分析java中的switch语句

    在一次做题中遇到了switch的问题,由于对switch执行顺序的不了解,在这里简单的通过字节码的方式理解一下switch执行顺序(题目如下): public class Ag{ static pub ...

  3. PLT与GOT

    0x01  什么是PLT和GOT 名称: PLT : 程序链接表(PLT,Procedure Link Table) GOT : 重局偏移表(GOT, Global Offset Table) 缘由: ...

  4. APP系统架构设计初探

    一,图片体验的优化. 在手机上显示图片,速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点,试想,如果您打开一个网站,发现里面的图片一直显示失败或者是x,稍微做得好一点的,可能是一个不消失的loading或者是菊花等等,但不 ...

  5. linux_硬链接和软链接区别

    硬链接有点类似于复制的概念.    ln 源文件 目的文件    ln不加-s,则默认是硬链接.例如,ln script script-hard,ls命令显示,script*显示硬链接有两个.我任意删 ...

  6. 前端经常碰到的小知识点-----js篇

    一    js 1.可视区宽和高 ①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Width  //可视区的宽度 document.documentElement.clientHei ...

  7. Junit简单的案例

    Calculator: public class Calculator { public double add(double number1, double number2) { return num ...

  8. 小代学Spring Boot之集成MyBatis

    想要获取更多文章可以访问我的博客 - 代码无止境. 上一篇小代同学在Spring Boot项目中配置了数据源,但是通常来讲我们访问数据库都会通过一个ORM框架,很少会直接使用JDBC来执行数据库操作的 ...

  9. mac环境下java项目无创建文件的权限

    1.问题: 先抛问题,由于刚刚换用mac环境,之前windows上开发的代码调试完毕,还未上线.之后上线部署之前,tl直连测试本地环境(mac)环境,功能无法使用,显示java.io.IOExcept ...

  10. 【Download error:TOO MANY REQUESTS】&【TypeError:excepted string or buffer】

    <用python写网络爬虫>,1.4.4链接爬虫,运行时,遇到错误: Download error:TOO MANY REQUESTS Traceback(most recent c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