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协议栈中一些报文的含义和作用

URG: Urget pointer is valid (紧急指针字段值有效)

SYN: 表示建立连接

FIN: 表示关闭连接

ACK: 表示响应

PSH: 表示有 DATA数据传输

RST: 表示连接重置。

1、++SYN++:一段TCP对话开始时的数据包,收到的主机将以syn+ack回应,并进入半连接状态,将此链接存入队列,等待75s(可设置)。

//:服务器接收到连接请求(syn= j),将此信息加入未连接队列,并发送请求包给客户(syn=k,ack=j+1),此时进入SYN_RECV状态。当服务器未收到客户端的确认包时,重发请求包,一直到超时,才将此条目从未连接队列删除。

//:SYN数据包本质上是将syn位设为1的TCP包。因此,如果你的防火墙丢弃所有的发往外网接口的SYN包,那么你将不 能让外部任何主机主动建立连接。

++可能造成的攻击方式++:SYN泛洪。通过大量发送目标不可达的、伪造的IP和端口号的syn连接包,大量消耗被攻击主机带宽和流量,可造成DDOS攻击

++可能的防护方式++:将首次收到的syn包丢弃,由于tcp保证到达的特性,正常访问的用户会重传一个syn,而恶意构造的则不会重传。缺点是要维护一个已到达的syn数据包的表,以便确定是否已经首次抛弃。


2、++ACK++:TCP的报文到达确认(ACK),是对接收到的数据的最高序列号的确认,并向发送端返回一个下次接收时期望的TCP数据包的序列号(Ack Number)。例如,主机A发送的当前数据序号是400,数据长度是100,则接收端收到后会返回一个确认号是501的确认号给主机A

//:TCP协议应当保证数据报按序到达接收方。如果接收方收到的数据报文没有错误,只是未按序号,这种现象如何处理呢?TCP协议本身没有规定,而是由TCP协议的实现者自己去确定。通常有两种方法进行处理:一是对没有按序号到达的报文直接丢弃,二是将未按序号到达的数据包先放于缓冲区内,等待它前面的序号包到达后,再将它交给应用进程。后一种方法将会提高系统的效率。例如,发送方连续发送了每个报文中100个字节的TCP数据报,其序号分别是1,101,201,…,701。假如其它7个数据报都收到了,而201这个数据报没有收到,则接收端应当对1和101这两个数据报进行确认,并将数据递交给相关的应用进程,301至701这5个数据报则应当放于缓冲区,等到201这个数据报到达后,然后按序将201至701这些数据报递交给相关应用进程,并对701数据报进行确认,确保了应用进程级的TCP数据的按序到达。(++若恶意未发送201数据包,而继续发送后续数据,缓冲区是否会溢出?++)

++可能的攻击方式++:如上所述,是否存在缓冲区被数据填满的情况而导致拒绝服务或者数据溢出?


3、++FIN++:FIN(ISH)为TCP报头的码位字段,该位置为1的含义为发送方字节流结束,用于关闭连接。

当两端交换带有FIN标志的TCP报文段并且每一端都确认另一端发送的FIN包时,TCP连接将会关闭。FIN位字面上的意思是连接一方再也没有更多新的数据发送。然而,那些重传的数据会被传送,直到接收端确认所有的信息  

//:用于TCP四次握手断开连接,即互相发送ACK/FIN数据包,彼此ACK确认。

//:ACK/FIN包(ACK和FIN标记设为1)通常被认为是FIN(终结)包.然而,由于连接还没有关闭,FIN包总是打上ACK标记.没有ACK标记而仅有FIN标记的包不是合法的包,并且通常被认为是恶意的

++可能的攻击方式++:由于TCP关闭连接四次握手,其中两次服务器发送数据包;1:可以丢弃客户端发送FIN之后的服务器相应的ACK/FIN数据包。2:可以丢弃服务器主动发送的FIN数据包;即:当客户端发送FIN数据包之后,丢弃任何从服务器传来的数据包。会导致服务器为结束连接同时在超时时间内重发两份数据包


4、++RST++:表示复位,用来异常的关闭连接,在TCP的设计中它是不可或缺的。就像上面说的一样,发送RST包关闭连接时,不必等缓冲区的包都发出去(不像上面的FIN包),直接就丢弃缓存区的包发送RST包。而接收端收到RST包后,也不必发送ACK包来确认。TCP处理程序会在自己认为的异常时刻发送RST包。例如,A向B发起连接,但B之上并未监听相应的端口,这时B操作系统上的TCP处理程序会发RST包。又比如,AB正常建立连接了,正在通讯时,A向B发送了FIN包要求关连接,B发送ACK后,网断了,A通过若干原因放弃了这个连接(例如进程重启)。网通了后,B又开始发数据包,A收到后表示压力很大,不知道这野连接哪来的,就发了个RST包强制把连接关了,B收到后会出现connect reset by peer错误。

++可能的攻击方式++:A和服务器B之间建立了TCP连接,此时C伪造了一个TCP包发给B,使B异常的断开了与A之间的TCP连接,就是RST攻击了.

实际上从上面RST标志位的功能已经可以看出这种攻击如何达到效果了。那么伪造什么样的TCP包可以达成目的呢?我们至顶向下的看。1、假定C伪装成A发过去的包,这个包如果是RST包的话,毫无疑问,B将会丢弃与A的缓冲区上所有数据,强制关掉连接。2、如果发过去的包是SYN包,那么,B会表示A已经发疯了(与OS的实现有关),正常连接时又来建新连接,B主动向A发个RST包,并在自己这端强制关掉连接。这两种方式都能够达到复位攻击的效果。

似乎挺恐怖,然而关键是,如何能伪造成A发给B的包呢? 这里有两个关键因素,源端口和序列号。++一个TCP连接都是四元组,由源IP、源端口、目标IP、目标端口唯一确定一个连接++。所以,如果C要伪造A发给B的包,要在上面提到的IP头和TCP头,把源IP、源端口、目标IP、目标端口都填对。这里B作为服务器,IP和端口是公开的,A是我们要下手的目标,IP当然知道,但A的源端口就不清楚了,因为这可能是A随机生成的。当然,如果能够对常见的OS如windows和linux找出生成source port规律的话,还是可以搞定的。序列号问题是与滑动窗口对应的,伪造的TCP包里需要填序列号,如果序列号的值不在A之前向B发送时B的滑动窗口内,B是会主动丢弃的。所以我们要找到能落到当时的AB间滑动窗口的序列号。这个可以暴力解决,因为一个sequence长度是32位,取值范围0-4294967296,如果窗口大小像上图中我抓到的windows下的65535的话,只需要相除,就知道最多只需要发65537(4294967296/65535=65537)个包就能有一个序列号落到滑动窗口内。RST包是很小的,IP头+TCP头也才40字节,算算我们的带宽就知道这实在只需要几秒钟就能搞定


ICMP数据报

++1、目的不可达++: 当路由器收到一个无法传递下去的IP报文时,会发送ICMP目的不可达报文(Type为3)给IP报文的源发送方。报文中的Code就表示发送失败的原因。

Code

0 = net unreachable;

1 = host unreachable;

2 = protocol unreachable;

3 = port unreachable;

4 = fragmentation needed and DF set;

5 = source route failed.


++2、传输时间超时++:

网络传输IP数据报的过程中,如果IP数据包的TTL值逐渐递减为0时,需要丢弃数据报。这时,路由器需要向源发送方发送ICMP超时报文(Type为11),Code为0,表示传输过程中超时了。

一个IP数据报可能会因为过大而被分片,然后在目的主机侧把所有的分片重组。如果主机迟迟没有等到所有的分片报文,就会向源发送方发送一个ICMP超时报文,Code为1,表示分片重组超时了。


++3、参数错误报文++:当路由器或主机处理数据报时,发现因为报文头的参数错误而不得不丢弃报文时,需要向源发送方发送参数错误报文(Type为12)。当Code为0时,报文中的Pointer表示错误的字节位置。


++4、源冷却++:路由器在处理报文时会有一个缓存队列。如果超过最大缓存队列,将无法处理,从而丢弃报文。并向源发送方发一个ICMP源冷却报文(Type为4),告诉对方:“嘿,我这里客满了,你迟点再来。”


++5、重定向++:路由器在处理报文时会有一个缓存队列。如果超过最大缓存队列,将无法处理,从而丢弃报文。并向源发送方发一个ICMP源冷却报文(Type为4),告诉对方:“嘿,我这里客满了,你迟点再来。”


++6、请求回显或回显应答++:Type(8)是请求回显报文(Echo);Type(0)是回显应答报文(Echo Reply)。

请求回显或回显应答报文属于查询报文。Ping就是用这种报文进行查询和回应


++6、时间戳报文++:时间戳报文是用来记录收发以及传输时间的报文。Originate Timestamp记录的是发送方发送报文的时刻;Receive Timestamp记录的是接收方收到报文的时刻;Transmit Timestamp表示回显这最后发送报文的时刻。


++7、信息请求或信息响应++:这种报文是用来找出一个主机所在的网络个数(一个主机可能会在多个网络中)。报文的IP消息头的目的地址会填为全0,表示this,源地址会填为源IP所在的网络IP。


在协议层面的攻击

1、TCP SYN FLOOD攻击

2、TCP 完整连接攻击

3、TCP 连接结束半连接攻击

4、UDP 流量攻击

5、DNS 放大攻击

TCP协议数据包及攻击分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TCP/IP协议数据包文件PCAP分析器

    一.设计原理 1.PCAP文件构成 参考http://blog.csdn.net/gulu_gulu_jp/article/details/50494909 PCAP文件由一个PCAP文件头和多个PC ...

  2. 以太网,IP,TCP,UDP数据包分析【转】

    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feitian629/archive/2012/11/16/2774065.html 1.ISO开放系统有以下几层: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

  3. 使用网络监视器(IRSI)捕捉和分析协议数据包

    转载请注明原地址. 实验名称:  理解子网掩码.网关和ARP协议的作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熟悉IRIS的使用 (2) 验证各种协议数据包格式 (3) 学会捕捉并分析各 ...

  4. 以太网,IP,TCP,UDP数据包分析(此文言简意赅,一遍看不懂的话,耐心的看个10遍就懂了,感谢作者无私奉献)

    1.ISO开放系统有以下几层: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2.TCP/IP 网络协议栈分为应用层(Application).传输层(Tra ...

  5. TCP/IP数据包结构具体解释

    [关键词] TCP IP 数据包 结构 具体解释 网络 协议 一般来说,网络编程我们仅仅须要调用一些封装好的函数或者组件就能完毕大部分的工作,可是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就须要深入的理解 网络数据包的结构, ...

  6. 1、如何抓取Modbus TCP/UDP 数据包实战

    CEIWEI最近发布了Modbus RTU Over TCP/UDP 过滤监控的新工具,下面以Modbus RTU TCP为示例,讲解如何抓取Modbus通信数据包,因为CEIWEI ModbusMo ...

  7. python 全栈开发,Day35(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一.TCP协议 粘包现象 和解决方案 黏包现象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执行远程命令的模块 需要用到模块subprocess sub ...

  8. 捕获网络数据包并进行分析的开源库-WinPcap

    什么是WinPcap WinPcap是一个基于Win32平台的,用于捕获网络数据包并进行分析的开源库. 大多数网络应用程序通过被广泛使用的操作系统元件来访问网络,比如sockets.  这是一种简单的 ...

  9. TCP协议粘包问题详解

    TCP协议粘包问题详解 前言 在本章节中,我们将探讨TCP协议基于流式传输的最大一个问题,即粘包问题.本章主要介绍TCP粘包的原理与其三种解决粘包的方案.并且还会介绍为什么UDP协议不会产生粘包. 基 ...

随机推荐

  1. [luogu2680] 运输计划

    题面 ​ 很明显, 由于是求最长路的最小值, 我们可以使用二分求解. 我们二分一个长度\(mid\), 将所有使得\(dis(u, v)\)大于\(mid\)的点对\((u, v)\)找出, 设总共有 ...

  2. virtualbox+vagrant学习-3-Vagrant Share-2-HTTP Sharing

    HTTP Sharing Vagrant Share可以创建一个可公开访问的URL端点来访问在Vagrant环境中运行的HTTP服务器.这被称为“HTTP共享”,在使用Vagrant Share时默认 ...

  3. mongodb的学习-5-概念解析

    http://www.runoob.com/mongodb/mongodb-databases-documents-collections.html mongodb中基本的概念是文档.集合.数据库 S ...

  4. mysql安装后找不到sock文件

    mysql rpm安装方式之后,启动找不到sock文件,经排查是之前安装的由mysql, 需要时yum list installed mysql 或者  rpm -qa |grep -i mysql ...

  5. 初识Qt文件下载

    1.新建一个Qt Gui应用,项目名称为http,基类选择为QMainWindow,类名设置为MainWindow. 2.在http.pro文件中的QT  += core gui后添加\ networ ...

  6. 模糊控制——(3)模糊自适应整定PID控制

    1.原理 这种控制必须精确地确定对象模型,首先将操作人员(专家)长期实践积累的经验知识用控制规则模型化,然后运用推理便可对PID参数实现最佳调整. 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以误差e和误差变化ec作为输入 ...

  7. Selenium 设置代理chrome

    1.1. 连接无用户名密码认证的代理 from selenium import webdriver chromeOptions = webdriver.ChromeOptions() chromeOp ...

  8. Log4J日志配置与Juit测试

    一.Log4j简介 Log4j有三个主要的组件:Loggers(记录器).Appenders(输出源)和Layouts(布局). 这里可简单理解为日志类别,日志要输出的地方和日志以何种形式输出.综合使 ...

  9. ios开发UI篇--UIStepper

    概述 UIStepper用于增加或减少值的控件. 属性和方法 初始化方法 UIStepper *stepper = [[UIStepper alloc] initWithFrame:CGRectMak ...

  10. iOS渐变导航栏封装

    由于最近开发的几个项目都有渐变导航栏,每次写的时候都要copy一堆关于导航渐变相关的代码,显得类很冗余,所以花了点时间封装了一个渐变类,直接继承就可以满足大部分需求啦,这里简单写一下心路历程: 渐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