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谷 P7156 - [USACO20DEC] Cowmistry P(分类讨论+trie 树上 dp)
题意:
给出集合 \(S=[l_1,r_1]\cup[l_2,r_2]\cup[l_3,r_3]\cup\dots\cup[l_n,r_n]\) 和整数 \(k\),求有多少个三元组 \((a,b,c)\) 满足:
- \(a,b,c\in S\),\(a<b<c\)
- \(a,b,c\) 两两异或得到的值均 \(\leq k\)
答案对 \(10^9+7\) 取模。
\(1\leq n\leq 2\times 10^4\),\(0\leq l_1\leq r_1\lt l_2\leq r_2\lt\dots\lt l_n\leq r_n\leq 10^9\)
Yet another 1e9+7
Yet another 计数 dp
Yet another 我做不出来的题
阿巴细节题。
首先考虑优雅的暴力,也就是 \(\max(k,r_n)\leq 10^6\) 那一档部分分。
建一棵包含 \(S\) 所有元素的 trie 树。
设 \(dp1_i\) 表示选择的三个数均在 \(i\) 的子树中的方案数。假设我们当前考虑到从高到低的第 \(x\) 位。
可以分为四种情况转移:
- 选择的三个数均在 \(i\) 的左子树内。这种情况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 \(k\) 的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那么不论选哪三个点,它们两两异或起来从高到低第 \(x\) 位都为 \(0\)。故不论选哪三个点都满足条件,贡献为 \(\dbinom{siz_{ch_{i,0}}}{3}\) ;如果 \(k\) 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0\),那么贡献就是 \(dp1_{ch_{i,0}}\)。
- 选择的三个数均在 \(i\) 的右子树内,与第一种情况几乎一样。
- 选择的三个数中,其中两个数 \(a,b\) 在 \(i\) 的左子树内,一个数 \(c\) 在 \(i\) 的右子树内。由于 \(b\oplus c\) 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故这种情况只有当 \(k\) 的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 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 选择的三个数中,其中一个数 \(a\) 在 \(i\) 的左子树内,一个数 \(b,c\) 在 \(i\) 的右子树内,与第三种情况几乎一样。
不难发现,在这四种情况中前两种情况都是可以直接转移的,而后两种无法直接表示出来,需要引入另一个状态。
再设 \(dp2_{i,j}\) 表示选择的三个数中两个数在 \(i\) 的子树中,一个在 \(j\) 的子树中的方案数。
继续分情况讨论,可以分为六种情况:
- 在 \(i\) 子树中的两个数都在 \(i\) 的左子树中,在 \(j\) 子树中的数在 \(j\) 的左子树中。这种情况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 \(k\) 的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那么不论选哪三个点,它们两两异或起来从高到低第 \(x\) 位都为 \(0\)。故不论选哪三个点都满足条件,贡献为 \(\dbinom{siz_{ch_{i,0}}}{2}\times siz_{ch_{j,0}}\)。 如果 \(k\) 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0\),那么贡献就是 \(dp2_{ch_{i,0},ch_{j,0}}\)。
- 在 \(i\) 子树中的两个数 \(a,b\) 都在 \(i\) 的左子树中,在 \(j\) 子树中的数 \(c\) 在 \(j\) 的右子树中。由于 \(a\oplus c\) 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所以这种情况只有在当 \(k\) 的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 的情况下才能发生。这种情况产生的贡献为 \(dp2_{ch_{i,0},ch_{j,1}}\)
- 在 \(i\) 子树中的两个数 \(a,b\) 中 \(a\) 在 \(i\) 的左子树中,\(b\) 在 \(i\) 的右子树中,在 \(j\) 子树中的数 \(c\) 在 \(j\) 的左子树中。由于 \(b\oplus c\) 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所以这种情况只有在当 \(k\) 的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 的情况下才能发生。我们还注意到,不论 \(a\) 为何值都有 \(a\oplus b<a\oplus c<b\oplus c\), 也就是说,不论 \(a\) 取何值,只要 \(b,c\) 满足条件,\(a\) 一定满足条件。求出满足条件的 \(b,c\) 个数后乘一个 \(siz_{ch_{i,0}}\) 就行了。
- 在 \(i\) 子树中的两个数 \(a,b\) 中 \(a\) 在 \(i\) 的左子树中,\(b\) 在 \(i\) 的右子树中,在 \(j\) 子树中的数 \(c\) 在 \(j\) 的右子树中,与第三种情况几乎一样,只不过变成了求出满足条件的 \(a,c\) 的个数 。
- 在 \(i\) 子树中的两个数 \(a,b\) 都在 \(i\) 的右子树中,在 \(j\) 子树中的数 \(c\) 在 \(j\) 的左子树中,与第二种情况几乎一样。
- 在 \(i\) 子树中的两个数都在 \(i\) 的右子树中,在 \(j\) 子树中的数在 \(j\) 的右子树中,与第一种情况几乎一样。
但是碰到这里我们又犯难了,情况 1,2,5,6 可以直接转移,但是情况 3,4 无法通过已有状态求出满足条件的 \(b,c\) 的个数,这是我们又需要引入一个新状态。
再设 \(dp3_{i,j}\) 表示两个数 \(a,b\) 中一个数在 \(i\) 的子树中,一个在 \(j\) 的子树中的方案数。
又可以分四种情况:
\(a\) 在 \(i\) 的左子树中,\(b\) 在 \(j\) 的左子树中,这种情况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如果 \(k\) 的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那么不论选哪两个点,它们两两异或起来从高到低第 \(x\) 位都为 \(0\)。故不论选哪三个点都满足条件,贡献为 \(siz_{ch_{i,0}}\times siz_{ch_{j,0}}\)。 如果 \(k\) 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0\),那么贡献就是 \(dp3_{ch_{i,0},ch_{j,0}}\)。
\(a\) 在 \(i\) 的左子树中,\(b\) 在 \(j\) 的右子树中。由于 \(a\oplus b\) 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所以这种情况只有在当 \(k\) 的从高到低的第 \(x\) 位为 \(1\) 的情况下才能发生。
\(a\) 在 \(i\) 的右子树中,\(b\) 在 \(j\) 的左子树中,与第二种情况几乎一样。
\(a\) 在 \(i\) 的右子树中,\(b\) 在 \(j\) 的右子树中,与第一种情况几乎一样。
算下时间复杂度:\(dp1\) 的时间复杂度肯定是没问题的,加个记忆化每个 \(dp1_i\) 最多被计算一次。关键是 \(dp2\) 和 \(dp3\),\(dp2\) 和 \(dp3\) 状态是二维的。可合法的状态数真的是 \(n^2\) 吗?非也。拿 \(dp2\) 举例,只有当 \(k\) 的第 \(x\) 位为 \(0\) 的时候才会调用 \(dp2_{ch_{i,0},ch_{j,0}}\) 和 \(dp2_{ch_{i,1},ch_{j,1}}\),当 \(k\) 的第 \(x\) 位为 \(1\) 的时候才会调用 \(dp2_{ch_{i,0},ch_{j,1}}\) 和 \(dp2_{ch_{i,1},ch_{j,0}}\)。稍微观察下即可发现,\(i\) 与 \(j\) 表示的数异或起来肯定是 \(k\) 的一个前缀。这意味着对于每个 \(i\) 有唯一的 \(j\) 与之对应,故合法状态数只有 \(\mathcal O(m)\),其中 \(m\) 为 trie 数上的点数。故这个“优雅的暴力”是没问题的(真 nm 优雅)。
最后考虑 \(k,r_n\leq 10^9\) 的情况。其实想到这一步本题就已经做完了 \(80\%\) 了,虽然到这一步只包含了本题 \(40\%\) 的部分分。
我们发现待插入的数很多,高达 \(10^9\),但是这些数都是一段一段区间,区间个数只有 \(2\times 10^4\)。于是我们可以想到一个东西叫做线段树,可以通过线段树的思想将每个区间拆分成 \(\log 10^9\) 个长度为 \(2\) 的整数次幂的区间插入 trie 树。这样一来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 trie 树:trie 树上每个叶子节点代表一个大小为 \(2^m\) 的满二叉树。
这样说有些抽象,举个例子,譬如我们要插入区间 \([0,6]\),如果按照之前的暴力我们会这样插:
但我们发现,黄色部分和绿色部分都是满二叉树,根本不用把它们建出来,所以我们索性把它们缩成一个“大点”:
但是这样还是不太行啊?如果你 \(dfs\) 到一个“大点”,对应到 \(dp\) 值怎么计算呢?
可以考虑额外建 \(31\) 个节点,编号为 \(0,1,2,\dots,30\),节点 \(i\) 的左右儿子都是节点 \(i-1\),这样大小为 \(2^m\) 的子树就等价于节点 \(m\),\(dfs\) 的时候直接在这 \(31\) 个节点上记录 \(dp\) 值就可以了。
代码不长,也就 100 行而已,不过细节实在是太太太太太太多了,这篇题解也写了整整 1 个小时。。。
#include <bits/stdc++.h>
using namespace std;
#define fi first
#define se second
#define fz(i,a,b) for(int i=a;i<=b;i++)
#define fd(i,a,b) for(int i=a;i>=b;i--)
#define ffe(it,v) for(__typeof(v.begin()) it=v.begin();it!=v.end();it++)
#define fill0(a) memset(a,0,sizeof(a))
#define fill1(a) memset(a,-1,sizeof(a))
#define fillbig(a) memset(a,63,sizeof(a))
#define pb push_back
#define ppb pop_back
#define mp make_pair
template<typename T1,typename T2> void chkmin(T1 &x,T2 y){if(x>y) x=y;}
template<typename T1,typename T2> void chkmax(T1 &x,T2 y){if(x<y) x=y;}
typedef pair<int,int> pii;
typedef long long ll;
template<typename T> void read(T &x){
x=0;char c=getchar();T neg=1;
while(!isdigit(c)){if(c=='-') neg=-1;c=getchar();}
while(isdigit(c)) x=x*10+c-'0',c=getchar();
x*=neg;
}
const int MAXN=2e4;
const int LOG_N=30;
const int MAXT=1e6;
const int MAX=(1<<LOG_N)-1;
const int MOD=1e9+7;
const int TWO=5e8+4;
const int SIX=166666668;
int n,k,siz[MAXT+5],ch[MAXT+5][2],ncnt=LOG_N+1,rt=LOG_N+1,dep[MAXT+5];
bool isend[MAXT+5];
void update(int &k,int l,int r,int nl,int nr,int d){
if(l==nl&&nr==r){k=LOG_N-d;return;}
if(!~k) k=++ncnt,dep[k]=d;int mid=(l+r)>>1;
// printf("%d %d %d %d %d %d\n",k,l,r,nl,nr,d);
if(nr<=mid) update(ch[k][0],l,mid,nl,nr,d+1);
else if(nl>mid) update(ch[k][1],mid+1,r,nl,nr,d+1);
else update(ch[k][0],l,mid,nl,mid,d+1),update(ch[k][1],mid+1,r,mid+1,nr,d+1);
siz[k]=siz[ch[k][0]]+siz[ch[k][1]];
}
int dp1[MAXT+5];
map<int,int> dp2[MAXT+5],dp3[MAXT+5];
int calc1(int x);
int calc2(int x,int y);
int calc3(int x,int y);
//calc1: 3 nodes in subtree of x
//calc2: 2 nodes in subtree of x and 1 node in subtree of y
//calc3: 1 nodes in subtree of x and 1 node in subtree of y
int calc1(int x){
// if(x==0||x==1) return 0;
if(~dp1[x]) return dp1[x];
dp1[x]=0;
if(~ch[x][0]){
if(k>>(LOG_N-dep[x]-1)&1) dp1[x]=(dp1[x]+1ll*siz[ch[x][0]]*(siz[ch[x][0]]-1)%MOD*(siz[ch[x][0]]-2)%MOD*SIX%MOD)%MOD;
else dp1[x]=(dp1[x]+calc1(ch[x][0]))%MOD;
}
if(~ch[x][1]){
if(k>>(LOG_N-dep[x]-1)&1) dp1[x]=(dp1[x]+1ll*siz[ch[x][1]]*(siz[ch[x][1]]-1)%MOD*(siz[ch[x][1]]-2)%MOD*SIX%MOD)%MOD;
else dp1[x]=(dp1[x]+calc1(ch[x][1]))%MOD;
}
if(~ch[x][0]&&~ch[x][1]) if(k>>(LOG_N-dep[x]-1)&1){
dp1[x]=(dp1[x]+calc2(ch[x][0],ch[x][1]))%MOD;
dp1[x]=(dp1[x]+calc2(ch[x][1],ch[x][0]))%MOD;
}
// printf("%d %d\n",x,dp1[x]);
return dp1[x];
}
int calc2(int x,int y){
// if(!x) return 0;
if(dp2[x].find(y)!=dp2[x].end()) return dp2[x][y];
dp2[x][y]=0;
if(~ch[x][0]&&~ch[y][0]){
if(k>>(LOG_N-dep[x]-1)&1)
dp2[x][y]=(dp2[x][y]+1ll*siz[ch[x][0]]*(siz[ch[x][0]]-1)%MOD*TWO%MOD*siz[ch[y][0]]%MOD)%MOD;
else dp2[x][y]=(dp2[x][y]+calc2(ch[x][0],ch[y][0]))%MOD;
}
if(~ch[x][0]&&~ch[y][1]) if(k>>(LOG_N-dep[x]-1)&1) dp2[x][y]=(dp2[x][y]+calc2(ch[x][0],ch[y][1]))%MOD;
if(~ch[x][0]&&~ch[x][1]&&~ch[y][0]) if(k>>(LOG_N-dep[x]-1)&1) dp2[x][y]=(dp2[x][y]+1ll*calc3(ch[x][1],ch[y][0])*siz[ch[x][0]]%MOD)%MOD;
if(~ch[x][0]&&~ch[x][1]&&~ch[y][1]) if(k>>(LOG_N-dep[x]-1)&1) dp2[x][y]=(dp2[x][y]+1ll*calc3(ch[x][0],ch[y][1])*siz[ch[x][1]]%MOD)%MOD;
if(~ch[x][1]&&~ch[y][0]) if(k>>(LOG_N-dep[x]-1)&1) dp2[x][y]=(dp2[x][y]+calc2(ch[x][1],ch[y][0]))%MOD;
if(~ch[x][1]&&~ch[y][1]){
if(k>>(LOG_N-dep[x]-1)&1)
dp2[x][y]=(dp2[x][y]+1ll*siz[ch[x][1]]*(siz[ch[x][1]]-1)%MOD*TWO%MOD*siz[ch[y][1]]%MOD)%MOD;
else dp2[x][y]=(dp2[x][y]+calc2(ch[x][1],ch[y][1]))%MOD;
}
// printf("c2 %d %d %d\n",x,y,dp2[x][y]);
return dp2[x][y];
}
int calc3(int x,int y){
if(!x) return 1;
if(dp3[x].find(y)!=dp3[x].end()) return dp3[x][y];
dp3[x][y]=0;
if(~ch[x][0]&&~ch[y][0]){
if(k>>(LOG_N-dep[x]-1)&1) dp3[x][y]=(dp3[x][y]+1ll*siz[ch[x][0]]*siz[ch[y][0]]%MOD)%MOD;
else dp3[x][y]=(dp3[x][y]+calc3(ch[x][0],ch[y][0]))%MOD;
}
if(~ch[x][0]&&~ch[y][1]) if(k>>(LOG_N-dep[x]-1)&1) dp3[x][y]=(dp3[x][y]+calc3(ch[x][0],ch[y][1]))%MOD;
if(~ch[x][1]&&~ch[y][0]) if(k>>(LOG_N-dep[x]-1)&1) dp3[x][y]=(dp3[x][y]+calc3(ch[x][1],ch[y][0]))%MOD;
if(~ch[x][1]&&~ch[y][1]){
if(k>>(LOG_N-dep[x]-1)&1) dp3[x][y]=(dp3[x][y]+1ll*siz[ch[x][1]]*siz[ch[y][1]]%MOD)%MOD;
else dp3[x][y]=(dp3[x][y]+calc3(ch[x][1],ch[y][1]))%MOD;
}
// printf("c3 %d %d %d\n",x,y,dp3[x][y]);
return dp3[x][y];
}
int main(){
fill1(ch);
siz[0]=1;for(int i=1;i<=LOG_N;i++) ch[i][0]=ch[i][1]=i-1,siz[i]=(1<<i),dep[i]=LOG_N-i;
memset(dp1,-1,sizeof(dp1));scanf("%d%d",&n,&k);
for(int i=1;i<=n;i++){int l,r;scanf("%d%d",&l,&r);update(rt,0,MAX,l,r,0);}
// for(int i=0;i<=ncnt;i++) printf("%d %d %d %d\n",ch[i][0],ch[i][1],dep[i],siz[i]);
printf("%d\n",calc1(rt));
return 0;
}
/*
1 3
0 3
1 6
0 5
1 15
0 10
*/
洛谷 P7156 - [USACO20DEC] Cowmistry P(分类讨论+trie 树上 dp)的更多相关文章
- 洛谷【P2458】[SDOI2006]保安站岗 题解 树上DP
题目描述 五一来临,某地下超市为了便于疏通和指挥密集的人员和车辆,以免造成超市内的混乱和拥挤,准备临时从外单位调用部分保安来维持交通秩序. 已知整个地下超市的所有通道呈一棵树的形状:某些通道之间可以互 ...
- BZOJ1563/洛谷P1912 诗人小G 【四边形不等式优化dp】
题目链接 洛谷P1912[原题,需输出方案] BZOJ1563[无SPJ,只需输出结果] 题解 四边形不等式 什么是四边形不等式? 一个定义域在整数上的函数\(val(i,j)\),满足对\(\for ...
- 洛谷P4859 已经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了 [DP,容斥]
传送门 思路 大佬都说这是套路题--嘤嘤嘤我又被吊打了\(Q\omega Q\) 显然,这题是要\(DP\)的. 首先思考一下性质: 为了方便,下面令\(k=\frac{n+k}{2}\),即有恰好\ ...
- 洛谷P3959 宝藏(NOIP2017)(状压DP,子集DP)
洛谷题目传送门 Dalao的题解多数是什么模拟退火.DFS剪枝.\(O(3^nn^2)\)的状压DP之类.蒟蒻尝试着把状压改进了一下使复杂度降到\(O(3^nn)\). 考虑到每条边的贡献跟它所在的层 ...
- 洛谷P2922 [USACO008DEC] 秘密消息Secret Message [Trie树]
洛谷传送门,BZOJ传送门 秘密消息Secret Message Description 贝茜正在领导奶牛们逃跑.为了联络,奶牛们互相发送秘密信息. 信息是二进制的,共有M(1≤M≤5 ...
- 【洛谷 5002】专心OI - 找祖先 (树上计数)
专心OI - 找祖先 题目背景 \(Imakf\)是一个小蒟蒻,他最近刚学了\(LCA\),他在手机\(APP\)里看到一个游戏也叫做\(LCA\)就下载了下来. 题目描述 这个游戏会给出你一棵树,这 ...
- 【题解】洛谷P1541 [NOIP2010TG] 乌龟棋(类似背包的DP)
题目来源:洛谷P1541 思路 类似背包的题 总之就是四种卡牌取的先后顺序不同导致的最终ans不同 所以我们用一个四维数组每一维分别表示第几种取了几张的最大分数 然后就是简单DP解决 代码 #incl ...
- 洛谷P2216: [HAOI2007]理想的正方形 单调队列优化DP
洛谷P2216 )逼着自己写DP 题意: 给定一个带有数字的矩阵,找出一个大小为n*n的矩阵,这个矩阵中最大值减最小值最小. 思路: 先处理出每一行每个格子到前面n个格子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然后对每一 ...
- 洛谷P1441 砝码称重(搜索,dfs+dp)
洛谷P1441 砝码称重 \(n\) 的范围为 \(n \le 20\) ,\(m\) 的范围为 \(m \le 4\) . 暴力遍历每一种砝码去除情况,共有 \(n^m\) 种情况. 对于剩余砝码求 ...
随机推荐
- djago后台管理页面
from django.contrib import admin from blogtest.models import * #修改网页title和站点header.+ admin.site.site ...
- 在Vue前端项目中,附件展示的自定义组件开发
在Vue前端界面中,自定义组件很重要,也很方便,我们一般是把一些通用的界面模块进行拆分,创建自己的自定义组件,这样操作可以大大降低页面的代码量,以及提高功能模块的开发效率,本篇随笔继续介绍在Vue&a ...
- TCP/IP简述
一.TCP/IP简述 TCP/IP从字面异议看起来是指TCP和IP两种协议,实际上,它只是利用IP进行通信时必须用到的协议群的统称.具体的来说,IP或ICMP.TCP或UDP.Telnet或FTP.以 ...
- 全志Tina_dolphin播放音视频裸流(h264,pcm)验证
最近在验证tina对裸流音视频的支持,主要指h264视频裸流及pcm音频裸流. 在原始sdk中有针对很多video和audio类型的parser,但就是没有找到pcm和h264的parser,所以需要 ...
- webRTC中语音降噪模块ANS细节详解(三)
上篇(webRTC中语音降噪模块ANS细节详解(二))讲了ANS的处理流程和语音在时域和频域的相互转换.本篇开始讲语音降噪的核心部分,首先讲噪声的初始估计以及基于估计出来的噪声算先验信噪比和后验信噪比 ...
- (一)Mongodb学习之 Centos 7 单机部署
学习参考:https://www.runoob.com/mongodb/mongodb-tutorial.html 一.部署环境 1.系统:Centos 7 2.mongodb: mongodb-li ...
- 【Go语言细节】反射
什么是反射 维基百科上反射的定义: 在计算机科学中,反射是指计算机程序在运行时(Run time)可以访问.检测和修改它本身状态或行为的一种能力.用比喻来说,反射就是程序在运行的时候能够"观 ...
- .NET 开源工作流: Slickflow流程引擎高级开发(九) -- 条件事件模式解释及应用
前言:在流程流转过程中,有时候需要条件模式的支持,这样可以使得流程流转更加灵活多变.比如在业务变量满足一定的条件时,可以启动特定配置的流程(或者位于主流程内部的子流程).本文主要描述条件启动和条件中间 ...
- Java oop三大特性(封装,继承,多态)
封装 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封装起来,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我们程序都是要追求"高内聚,低耦合".高内聚就是类的内部数据操作细节自己完成,不允许外部干涉,低耦合:仅暴露少量的方法给外部使 ...
- ubuntu install redis
ubuntu install redis apt-get update apt-get install redis-server redis-server --daemonize y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