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五篇】:Python基础之函数进阶(装饰器、生成器&迭代器)
本节内容
一、名称空间
又名name space,就是存放名字的地方。举例说明,若变量x=1,1存放于内存中,那名字x存放在哪里呢?名称空间正是存放名字x与1绑定关系的地方。
名称空间共3种,分别如下:
- locals: 是函数内的名称空间,包括局部变量和形参
- globals: 全局变量,函数定义所在模块的名字空间
- builtins: 内置模块的名字空间
不同变量的作用域不同就是由这个变量所在的命名空间决定的。
作用域即范围
- 全局范围:全局存活,全局有效
- 局部范围:临时存活,局部有效
查看作用域方法: globals(),locals()
作用域查找顺序
level = 'L0'
n = 22 def func():
level = 'L1'
n = 33
print(locals()) def outer():
n = 44
level = 'L2'
print(locals(),n) def inner():
level = 'L3'
print(locals(),n) #此外打印的n是多少?
inner()
outer() func()
LEGB 代表名字查找顺序: locals -> enclosing function -> globals -> __builtins__
- locals 是函数内的名字空间,包括局部变量和形参
- enclosing 外部嵌套函数的名字空间
- globals 全局变量,函数定义所在模块的名字空间
- builtins 内置模块的名字空间
二、闭包
关于闭包,即函数定义和函数表达式位于另一个函数的函数体内(嵌套函数)。而且,这些内部函数可以访问它们所在的外部函数中声明的所有局部变量、参数。当其中一个这样的内部函数在包含它们的外部函数之外被调用时,就会形成闭包。也就是说,内部函数会在外部函数返回后被执行。而当这个内部函数执行时,它仍然必需访问其外部函数的局部变量、参数以及其他内部函数。这些局部变量、参数和函数声明(最初时)的值是外部函数返回时的值,但也会受到内部函数的影响。
def outer():
name = 'alex' def inner():
print("在inner里打印外层函数的变量",name) return inner f = outer() f()
闭包的意义:返回的函数对象,不仅仅是一个函数对象,在该函数外还包裹了一层作用域,这使得,该函数无论在何处调用,优先使用自己外层包裹的作用域
三、装饰器
装饰器就是闭包函数的一种应用场景。遵循 开放-封闭原则:封闭:已实现的功能代码块不应该被修改;开放:对现有功能的扩展开放。
什么是装饰器?
装饰器他人的器具,本身可以是任意可调用对象,被装饰者也可以是任意可调用对象。强调装饰器的原则:1 不修改被装饰对象的源代码 2 不修改被装饰对象的调用方式装饰器的目标:在遵循1和2的前提下,为被装饰对象添加上新功能。
装饰器的应用
#_*_coding:utf-8_*_ user_status = False #用户登录了就把这个改成True def login(func): #把要执行的模块从这里传进来 def inner(*args,**kwargs):#再定义一层函数
_username = "alex" #假装这是DB里存的用户信息
_password = "abc!23" #假装这是DB里存的用户信息
global user_status if user_status == False:
username = input("user:")
password = input("pasword:") if username == _username and password == _password:
print("welcome login....")
user_status = True
else:
print("wrong username or password!") if user_status == True:
func(*args,**kwargs) # 看这里看这里,只要验证通过了,就调用相应功能 return inner #用户调用login时,只会返回inner的内存地址,下次再调用时加上()才会执行inner函数 def home():
print("---首页----") @login
def america():
#login() #执行前加上验证
print("----欧美专区----") def japan():
print("----日韩专区----") # @login
def henan(style):
'''
:param style: 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就传进来
:return:
'''
#login() #执行前加上验证
print("----河南专区----") home()
# america = login(america) #你在这里相当于把america这个函数替换了
henan = login(henan) # #那用户调用时依然写
america() henan("3p")
无参数装饰器
#_*_coding:utf-8_*_
user_status = False #用户登录了就把这个改成True def login(auth_type): #把要执行的模块从这里传进来
def auth(func):
def inner(*args,**kwargs):#再定义一层函数
if auth_type == "qq":
_username = "alex" #假装这是DB里存的用户信息
_password = "abc!23" #假装这是DB里存的用户信息
global user_status if user_status == False:
username = input("user:")
password = input("pasword:") if username == _username and password == _password:
print("welcome login....")
user_status = True
else:
print("wrong username or password!") if user_status == True:
return func(*args,**kwargs) # 看这里看这里,只要验证通过了,就调用相应功能
else:
print("only support qq ")
return inner #用户调用login时,只会返回inner的内存地址,下次再调用时加上()才会执行inner函数 return auth def home():
print("---首页----") @login('qq')
def america():
#login() #执行前加上验证
print("----欧美专区----") def japan():
print("----日韩专区----") @login('weibo')
def henan(style):
'''
:param style: 喜欢看什么类型的,就传进来
:return:
'''
#login() #执行前加上验证
print("----河南专区----") home()
# america = login(america) #你在这里相当于把america这个函数替换了
#henan = login(henan) # #那用户调用时依然写
america() # henan("3p")
有参数装饰器
装饰器补充:wraps
from functools import wraps def deco(func):
@wraps(func) #加在最内层函数正上方
def wrapper(*args,**kwargs):
return func(*args,**kwargs)
return wrapper @deco
def index():
'''哈哈哈哈'''
print('from index') print(index.__doc__)
四、列表生成式
现在有个需求,看列表[0, 1, 2, 3, 4, 5, 6, 7, 8, 9]
,要求你把列表里的每个值加1,怎么实现?你可能会想到2种方式
>>> a
[0, 1, 2, 3, 4, 5, 6, 7, 8, 9]
>>> b = []
>>> for i in a:b.append(i+1)
...
>>> b
[1, 2, 3, 4, 5, 6, 7, 8, 9, 10]
>>> a = b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二逼青年版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 a = map(lambda x:x+1, a)
>>> a
<map object at 0x101d2c630>
>>> for i in a:print(i)
...
3
5
7
9
11
文艺青年版
装逼青年版
>>> a = [i+1 for i in range(10)]
>>> a
[1, 2, 3, 4, 5, 6, 7, 8, 9, 10]
这样的写法就是列表生成式
五、生成器
通过列表生成式,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列表。但是,受到内存限制,列表容量肯定是有限的。而且,创建一个包含100万个元素的列表,不仅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如果仅仅需要访问前面几个元素,那后面绝大多数元素占用的空间都白白浪费了。
所以,如果列表元素可以按照某种算法推算出来,那是否可以在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推算出后续的元素呢?这样就不必创建完整的list,从而节省大量的空间。在Python中,这种一边循环一边计算的机制,称为生成器:generator。
要创建一个generator,有很多种方法。第一种方法很简单,只要把一个列表生成式的[]
改成(),
就创建了一个generator:
>>> L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L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g
<generator object <genexpr> at 0x1022ef630>
创建L
和g
的区别仅在于最外层的[]
和()
,L
是一个list,而g
是一个generator。我们可以直接打印出list的每一个元素,但我们怎么打印出generator的每一个元素呢?
如果要一个一个打印出来,可以通过next()
函数获得generator的下一个返回值:
>>> next(g)
0
>>> next(g)
1
>>> next(g)
4
>>> next(g)
9
>>> next(g)
16
>>> next(g)
25
>>> next(g)
36
>>> next(g)
49
>>> next(g)
64
>>> next(g)
81
>>> next(g)
Traceback (most recent call last):
File "<stdin>", line 1, in <module>
StopIteration
generator保存的是算法,每次调用next(g)
就计算出g
的下一个元素的值,直到计算到最后一个元素,没有更多的元素时,抛出StopIteration
的错误。
当然,上面这种不断调用next(g)
实在是太变态了,正确的方法是使用for
循环,因为generator也是可迭代对象:
>>> g = (x * x for x in range(10))
>>> for n in g:
... print(n)
...
0
1
4
9
16
25
36
49
64
81
所以,创建了一个generator后,基本上永远不会调用next(),而是通过for循环来迭代它,并且不需要关心StopIteration的错误。
generator非常强大。如果推算的算法比较复杂,用类似列表生成式的for循环无法实现的时候,还可以用函数来实现。
比如,著名的斐波拉契数列(Fibonacci),除第一个和第二个数外,任意一个数都可由前两个数相加得到:
1, 1, 2, 3, 5, 8, 13, 21, 34, ...
斐波拉契数列用列表生成式写不出来,但是,用函数把它打印出来却很容易:
def fib(max):
n, a, b = 0, 0, 1
while n < max:
print(b)
a, b = b, a + b
n = n + 1
return 'done' # 输出
>>> fib(10)
1
1
2
3
5
8
13
21
34
55
done
仔细观察,可以看出,fib
函数实际上是定义了斐波拉契数列的推算规则,可以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推算出后续任意的元素,这种逻辑其实非常类似generator。
也就是说,上面的函数和generator仅一步之遥。要把fib
函数变成generator,只需要把print(b)
改为yield b
就可以了:
def fib(max):
n,a,b = 0,0,1 while n < max:
#print(b)
yield b
a,b = b,a+b
n += 1 return 'done'
这就是定义generator的另一种方法。如果一个函数定义中包含yield
关键字,那么这个函数就不再是一个普通函数,而是一个generator:
>>> f = fib(6)
>>> f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104feaaa0>
这里,最难理解的就是generator和函数的执行流程不一样。函数是顺序执行,遇到return语句或者最后一行函数语句就返回。而变成generator的函数,在每次调用next()的时候执行,遇到yield语句返回,再次被next()调用时从上次返回的yield语句处继续执行。
data = fib(10)
print(data)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干点别的事")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print(data.__next__()) #输出
<generator object fib at 0x000002E33EEFFCA8>
1
1
干点别的事
2
3
5
8
13
在上面fib
的例子,在循环过程中不断调用yield
,就会不断中断。当然要给循环设置一个条件来退出循环,不然就会产生一个无限数列出来。同样的,把函数改成generator后,我们基本上从来不会用next()
来获取下一个返回值,而是直接使用for
循环来迭代。
但是用for循环调用generator时,发现拿不到generator的return语句的返回值。如果想要拿到返回值,必须捕获StopIteration错误,返回值包含在StopIteration的value中:
>>> g = fib(6)
>>> while True:
... try:
... x = next(g)
... print('g:', x)
... except StopIteration as e:
... print('Generator return value:', e.value)
... break
...
g: 1
g: 1
g: 2
g: 3
g: 5
g: 8
Generator return value: done
还可通过yield实现在单线程的情况下实现并发运算的效果
#_*_coding:utf-8_*_
__author__ = 'hyp' import time
def consumer(name):
print("%s 准备吃包子啦!" %name)
while True:
baozi = yield print("包子[%s]来了,被[%s]吃了!" %(baozi,name)) def producer(name):
c = consumer('A')
c2 = consumer('B')
c.__next__()
c2.__next__()
print("老子开始准备做包子啦!")
for i in range(10):
time.sleep(1)
print("做了2个包子!")
c.send(i)
c2.send(i) producer("hyp") 通过生成器实现协程并行运算
六、迭代器
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数据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类是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
、tuple
、dict
、set
、str
等;
一类是generator
,包括生成器和带yield
的generator function。
这些可以直接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统称为可迭代对象:Iterable
。
可以使用isinstance()
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ble
对象: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ble
>>> isinstance([],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abc',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ble)
True
>>> isinstance(100, Iterable)
False
而生成器不但可以作用于for循环,还可以被next()函数不断调用并返回下一个值,直到最后抛出StopIteration错误表示无法继续返回下一个值了。
可以被next()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值的对象称为迭代器:Iterator。
可以使用isinstance()判断一个对象是否是Iterator对象:
>>> from collections import Iterator
>>> isinstance((x for x in range(10)),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 Iterator)
False
>>> isinstance('abc', Iterator)
False
生成器都是Iterator
对象,但list
、dict
、str
虽然是Iterable
,却不是Iterator
。
把list
、dict
、str
等Iterable
变成Iterator
可以使用iter()
函数:
>>> isinstance(iter([]), Iterator)
True
>>> isinstance(iter('abc'), Iterator)
True
为什么list
、dict
、str
等数据类型不是Iterator
?
这是因为Python的Iterator
对象表示的是一个数据流,Iterator对象可以被next()
函数调用并不断返回下一个数据,直到没有数据时抛出StopIteration
错误。可以把这个数据流看做是一个有序序列,但我们却不能提前知道序列的长度,只能不断通过next()
函数实现按需计算下一个数据,所以Iterator
的计算是惰性的,只有在需要返回下一个数据时它才会计算。
Iterator
甚至可以表示一个无限大的数据流,例如全体自然数。而使用list是永远不可能存储全体自然数的。
总结:
凡是可作用于for
循环的对象都是Iterable
类型;
凡是可作用于next()
函数的对象都是Iterator
类型,它们表示一个惰性计算的序列;
集合数据类型如list
、dict
、str
等是Iterable
但不是Iterator
,不过可以通过iter()
函数获得一个Iterator
对象。
Python3的for
循环本质上就是通过不断调用next()
函数实现的,例如:
for x in [1, 2, 3, 4, 5]:
pass
实际上完全等价于:
# 首先获得Iterator对象:
it = iter([1, 2, 3, 4, 5])
# 循环:
while True:
try:
# 获得下一个值:
x = next(it)
except StopIteration:
# 遇到StopIteration就退出循环
break
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五篇】:Python基础之函数进阶(装饰器、生成器&迭代器)的更多相关文章
- 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一篇】:Python 介绍
本节内容 一.Python介绍 python的创始人为荷兰人——吉多·范罗苏姆(Guido van Rossum).1989年的圣诞节期间,吉多·范罗苏姆为了在阿姆斯特丹打发时间,决心开发一个新的脚本 ...
- 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二篇】:Python基础之数据类型
本节内容 一.字符串 记住: 有序类型:列表,元组,字符串 ---> 都可迭代: 无序类型:字典,集合 ---> 不可迭代: 特性:不可修改 class str(object): &quo ...
- Python全栈开发记录_第五篇(装饰器)
单独记录装饰器这个知识点是因为这个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必须掌握的(代码大约150行). 了解装饰器之前要知道三个知识点 作用域,上一篇讲到过顺序是L->E->G->B 高阶函数: 满 ...
- Python全栈开发记录_第四篇(集合、函数等知识点)
知识点1:深拷贝和浅拷贝 非拷贝(=赋值:数据完全共享,内存地址一样,修改一个另一个也变化) 浅拷贝:数据半共享(复制其数据独立内存存放,但是只拷贝成功第一层)像[[1,2],3,4]如果修改列表中列 ...
- python 全栈开发之路 day1
python 全栈开发之路 day1 本节内容 计算机发展介绍 计算机硬件组成 计算机基本原理 计算机 计算机(computer)俗称电脑,是一种用于高速计算的电子计算机器,可以进行数值计算,又可 ...
- 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七篇】:面向对象编程设计与开发(1)
本节内容 一.编程范式 编程指的是写程序.敲代码,就是指程序员用特定的语法.数据结构和算法编写的代码,目的是来告诉计算机如何执行任务的. 在编程的世界里最常见的两大流派是: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功夫的 ...
- 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四篇】:Python基础之函数
本节内容 函数def: 1.位置参数,默认参数 2.位置参数,关键参数 3.如果参数中出现 *users,传递的参数就可以不再是固定的个数, 传过来的所有元素进行打包成元组 *args,**kwarg ...
- 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八篇】:面向对象编程设计与开发(2)
一.继承与派生 什么是继承? 继承指的是类与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什么是什么的关系,继承的功能之一就是用来解决代码重用问题. 继承是一种创建新的类的方式,在python中,新建的类可以继承一个或多个父类 ...
- Python全栈开发之路 【第六篇】:Python基础之常用模块
本节内容 模块分类: 好处: 标准库: help("modules") 查看所有python自带模块列表 第三方开源模块: 自定义模块: 模块调用: import module f ...
随机推荐
- MySQl ifnull()和substr()
SUBSTR(str,pos,len) substr用来截取字符串: str 被截取的字符串 pos 开始位置 len 长度 举个例子: substr('abc',1,2)='ab' IFNULL(e ...
- C#计算时间差 TimeSpan
TimeSpan的相关属性 Add:与另一个TimeSpan值相加. Days:返回用天数计算的TimeSpan值. Duration:获取TimeSpan的绝对值. Hours:返回用小时计算的Ti ...
- c/c++ 标准库 vector
c/c++ 标准库 vector 标准库 vector的小例子 test1~test7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
- Python - 判断list是否为空
Python中判断list是否为空有以下两种方式: 方式一: list_temp = [] if len(list_temp): # 存在值即为真 else: # list_temp是空的 方式二: ...
- [Hive_7] Hive 中的 DDL 操作
0. 说明 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s)语句:数据定义语言 这些语句定义了不同的数据段.数据库.表.列.索引等数据库对象的定义. 常用的语句关键字主要包括 create ...
- windows平台下实现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ARR和HLB
本文档提供了关于如何将应用程序请求路由(ARR)与硬件负载均衡器一起使用以实现高可用性和可伸缩性的说明性指导.本文采用F5大IP负载均衡器来说明ARR与硬件负载平衡器之间的工作关系. IIS7.0及以 ...
- JQuery Plugin 开发
学习 JQuery 插件开发之后, 可以将自己平时常用的功能封装成插件, 便于在不同的项目之间使用. JQuery 官网上的 插件开发教程就很不错, 简单易懂. 参考网址: http://learn. ...
- npm 安装卸载模块
npm安装模块 npm install xxx利用 npm 安装xxx模块到当前命令行所在目录 npm install -g xxx利用npm安装全局模块xxx 1 2 本地安装时将模块写入packa ...
- 如何用Ant Design Pro框架做项目省力
1.熟悉React所有语法,以及redux.redux-saga.dva.一类的库的能力 2.灵活运用该框架提供的基础UI组件,想方设法利用现有的UI组件进行组合,尽可能减少工作量
- [matlab] 12.Optimization Tool的使用
1.quadprog 二次规划的函数 Matlab 中二次规划的数学模型可表述如下 其中 H是把目标函数二次项部分进行实对称矩阵, f是线性函数的列向量. 例求解二次规划 得到 h=[4,-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