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第十八章学习笔记
第十八章 调试
内核级开发的调试工作远比用户级开发艰难,它带来的风险比用户级别更高。
一、准备开始
1. 准备工作需要:
- 一个bug
- 一个藏匿bug的内核版本
- 相关内核代码的知识和运气
2. 在用户级程序中bug常常表现得清晰(执行foo就会让程序立即产生核心信息转储)但是内核中的bug表现得不像用户级程序中那么清晰。因为内核、用户以及硬件之间的交互很微妙。
3. 调试的主要思想是让bug重现,但是在内核中这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因此,在跟踪bug的时候,掌握的信息越多越好。
二、内核中的bug
1. 内核bug产生的原因:
- 错误代码,例如没有把正确的值存放在恰当的位置
- 同步时发生的错误,例如共享变量锁定不当
- 错误的管理硬件,例如给错误的控制寄存器发送错误的指令
- ……
2. 内核bug发作的症状可能有:
- 降低所有程序的运行性能
- 毁坏数据
- 使得系统处于死锁状态
- ……
3. 从隐藏在源代码中的错误到展现在目击者面前的bug,往往是经历一系列连锁反应的事件才可能触发的。
4. 内核开发比起用户开发要多考虑一些独特的问题,如定时限制、竞争条件等,它们都是允许多个线程在内核中同时运行产生的结果。
三、通过打印来调试
内核提供的格式化打印函数printk()有一些特殊功能:
3.1 健壮性
健壮性——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调用它,弹性极佳。可以在中断上下文和进程上下文中被调用;可以在任何持有锁时被调用;可以在多处理器上同时被调用,并且不必使用锁。
漏洞:在系统启动过程中,中断还没有初始化之前,在某些地方不能使用它。
解决方法:调试启动过程最开始的步骤时,可用early_printk()代替,功能与printk()完全相同,能更早工作。
3.2 日志等级
1. printk()和printf()在使用上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前者可以指定一个日志级别,内核根据这个级别来判断是否在终端上打印消息。内核把级别比某个特定值低的所有消息显示在终端上。
2. KERN_ WARNING和KERN_ DEBUG都是简单的宏定义,加进printk()函数要打印的消息的开头。内核用这个指定的记录等级和当前终端的记录等级console_loglevel来决定是不是向终端上打印。
3. 如果没有特别特别指定,函数会选用默认的DEFAULT_ MESSAGE_ LOGLEVEL,在当前来看是KERN_ WARNING,即一个警告。最好还是给自己的消息指定一个记录等级。
4. 内核把最重要的记录等级KERN_EMERG定义为"<0>",将无关紧要的记录等级KERN _ DEBUG定义为"<7>"
5. 调试信息时两种赋予记录等级的方法:
- 保持终端的默认记录等级不变,给所有调试信息KERN_CRIT或更低的等级。
- 给所有调试信息KERN_DEBUG等级,调整终端的默认记录等级。
3.3 记录缓冲区
1. 内核消息都被记录在环形队列中,以队列方式进行读写;大小可以通过设置CONFIGLOGBUF_SHIFT进行调整。
2. 在单处理器上,该缓冲区大小默认为16KB,也就是说,超过的消息将覆盖旧消息。
3. 优势:
- 健壮性:读写同步问题容易解决,在中断上下文中也可以方便的使用
- 简单性:记录的维护更加方便
4. 劣势:可能会丢失消息。
3.4 syslogd和klogd
syslogd和klogd是两个用户空间的守护进程。klogd从记录缓冲区中获取内核消息,再通过syslogd守护进程将他们保存在系统日志文件中。
1. klogd
- 既可以从/proc/kmsg文件中,也可以通过syslog()系统调用读取这些消息
- 默认情况下选择读取/proc方式实现
- 两种情况klogd都会阻塞:知道有新的内核消息可供读出,唤醒之后默认处理是将消息传给syslogd
- 启动klogd时可以通过-c标志来改变终端的记录等级
2. syslogd
syslogd将它接收到的所有消息添加到一个文件中,默认是/var/log/messages。
四、oops
1. oops是内核告知用户有不幸发生的最常用的方式。内核很难自我修复,也不能将自己杀死(因为内核是整个系统的管理者,不能将自己杀死,也很难自行修复),只能发布oops。
2. 发布oops的过程
- 向终端上输出错误消息
- 输出寄存器中保存的信息
- 输出可供跟踪的回溯线索
3. oops发生的时机:
- 发生在中断上下文:内核无法继续,会陷入混乱,导致系统死机
- 发生在idle进程或init进程(0号进程和1号进程),同上
- 发生在其他进程运行时,内核会杀死该进程并尝试着继续执行
4. oops发生的可能原因:
- 内存访问越界
- 非法的指令
- ……
5. oops中包含的重要信息对于所有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寄存器上下文和回溯线索。
- 回溯线索:显示了导致错误发生的函数调用链
- 寄存器上下文信息可能同样有用,比如帮助冲进引发问题的现场
4.1 ksymoops
回溯线索中的地址需要转化成有意义的符号名称才能使用,这需要调用ksymoops命令,并且还必须提供编译内核时产生的System.map。如果用的是模块,还需要一些模块信息。
调用方式:
kysmoop saved_oops.txt
4.2 kallsyms
现在不需要使用sysmoops工具,因为用户使用时可能会发生很多问题。新版本中引入了kallsyms特性,可以通过定义CONFIG_KALLSYMS配置选项启用。
五、内核调试配置选项
编译时为了方便调试和测试内核代码,内核提供了许多配置选项。这些选项都在内核配置编译器的内核开发菜单中,都依赖于CONFIG_ DEBUG_ KERNEL。
常用选项:
slab layer debugging slab层调试选项
high-memory debugging 高端内存调试选项
I/O mapping debugging I/O映射调试选项
spin-lock debugging 自旋锁调试选项
stack-overflow debugging 栈溢出检查选项
sleep-inside-spinlock checking 自旋锁内睡眠选项
……
六、引发bug并打印信息
1. 一些内核调用可以用来方便标记bug,提供断言并输出信息。最常用的两个是BUG()和BUG_ON()。当被调用时会引发oops,导致栈的回溯和错误信息的打印。
大部分体系把BUG()和BUG_ON()定义成某种非法操作,这样自然会产生需要的oops。可以把这些调用当做断言使用,想要断言某种情况不该发生:
if (bad_thing)
BUG();
或使用更好的形式:
BUG_ON(bad_thing);
2. BUILD_ BUG_ ON() 与BUG_ ON()作用相同,仅在编译时调用。
3. panic()可以引发更严重的错误,不但会打印错误信息,还会挂起整个系统。
4. dump_stack()只在终端上打印寄存器上下文和函数的跟踪线索。
七、神奇的系统请求键
这个功能可以通过定义CONFIG_ MAGIC _SYSRQ配置选项来启用。SysRq(系统请求)键在大多数键盘上都是标准键。
该功能被启用时,无论内核出于什么状态,都可以通过特殊的组合键和内核进行通信。
除了配置选项以外,还要通过一个sysctl用来标记该特性的开或关,启动命令如下:
echo 1 > /proc/sys/kernel/sysrq
支持Sysrq的几个命令:
八、内核调试器的传奇
8.1 gdb
1. 可以使用标准的GNU调试器对正在运行的内核进行查看。 针对内核启动调试器的方法与针对进程的方法大致相同:
gdb vmlinux /proc/kcore
其中vmlinx文件是未经压缩的内核映像,区别于zImage或bImage,它存放于源代码树的根目录上。
/proc/kcore作为一个参数选项,是作为core文件来用的,通过它能够访问到内核驻留的高端内存。只有超级用户才能读取此文件的数据可以使用gdb的所有命令来获取信息。如:
p global_variable //打印一个变量的值
disassemble function //反汇编一个函数
2. 如果编译内核的时候使用了-g参数(在内核的Makefile文件的CFLAGS变量中加入-g)gdb还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
3. gdb的局限性:
- 没有办法修改内核数据
- 不能单步执行内核代码
8.2 kgdb
1. kgdb是一个补丁,可以让我们在远程主机上通过串口利用gdb的所有功能对内核进行调试。这需要两台计算机:第一台运行带有kgdb补丁的内核,第二台通过串行线使用gdb对第一台进行调试。
2. 通过kgdb,gdb的所有功能都能使用:
- 读取和修改变量值
- 设置断点
- 设置关注变量
- 单步执行
- 某些版本的gdb甚至允许执行函数
九、探测系统
9.1 使用uid作为选择条件
1. 一般情况下,加入特性时,只要保留原有的算法而把新算法加入到其他位置上,基本就能保证安全。可以把用户id(UID)作为选择条件来实现这种功能,通过某种选择条件,安排到底执行哪种算法:
if(current->uid != 7777)
{
/*老算法*/
else
{
/*新算法*/
}
即,除了uid=7777的用户以外,其他所有的用户都是用的老算法,所以这个7777用户可以专门用来测试新算法。
9.2 使用条件变量
如果代码与进程无关,或者希望有一个针对所有情况都能使用的机制来控制某个特性,可以使用条件变量。这种方式比使用UID更简单,只需要创建一个全局变量作为一个条件选择开关:如果该变量为0,就使用某一个分支上的代码;否则,选择另外一个分支。
操控方式:某种接口,或者调试器。
9.3 使用统计量
这种方法常用于使用者需要掌握某个特定事件的发生规律的时候。 通过创建统计量并提供某种机制访问其统计结果。
注意:这种方法不是SMP安全的,理想的办法是通过原子操作进行实现。
9.4 重复频率限制
当系统的调试信息过多的时候,有两种技巧可以防止这类问题发生:
- 重复频率限制:就是限制调试信息,最多几秒打印一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节频率。例如printk()函数的调节频率,可以用printk_ratelimit()函数限制
- 发生次数限制:要调试信息至多输出几次,超过次数限制后就不能再输出。这种方法可以用来确认在特定情况下某段代码的确被执行了
注意:
- 用到的变量都应该是静态的,并且限制在函数的局部范围以内,这样才能保证变量的值在经历多次函数调用后仍然能够保留下来
- 这些例子的代码都不是SMP安全或抢占安全的,只需要用原子操作改造一下
十、用二分查找法找出罪恶的变更
在问题内核和良好内核之间使用二分法,能很容易地对引发bug的代码进行定位。
十一、使用Git进行二分搜索
Git源码管理工具提供了一个有用的二分搜索机制,如果使用Git来控制Linux源码树的副本,则Git将自动运行二分搜索进程。此外,Git会在修订版本中进行二分搜索,可以具体找到哪次提交的代码引发了bug。
git bisect start //告知git要进行二分搜索
git bisect bad <revision> //已知出现问题的最早内核版本
git bisect bad //当前版本就是引发bug的最初版本的情况下使用这条命令
git bisect good <revision> //最新的可正常运行的内核版本
之后Git就会利用二分搜索法在Linux源码树中,自动检测正常的版本内核和有bug的内核版本之间哪个版本有隐患,然后再编译、运行以及测试正被检测的版本。
如果版本运行正常:
git bisect good
如果版本运行异常:
git bisect bad
对于每一个命令,Git将在每一个版本的基础上反复二分搜索源码树,并且返回所查的下一个内核版本,直到不能再进行二分搜索位置,最终Git会打印出有问题的版本号。
指定Git仅仅在与错误相关的目录列表中去二分搜索提交的补丁:
git bisect start - arch/x86
总结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我学到了有关内核bug和调试的很多知识,了解到调试过程其实是一种寻求实现与目标偏差的行为,从内核内置的调试架构到调试程序,从记录日志到用git二分法查找。
linux第十八章学习笔记的更多相关文章
-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十八章学习笔记
第十八章 调试 [学习时间:1小时 总结博客时间:1小时15分] [学习内容:出现bug的原因.内核调试器gdb.使用Git进行二分查找] 内核级开发的调试工作远比用户级开发艰难,它带来的风险比用户级 ...
-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 第十八章 学习笔记
第十八章:初识sed和gawk 文本处理 sed编辑器 sed编辑器可以基于输入到命令行的或是存储在命令文本文件中的命令来处理数据流中的数据. 它每次读取一行,用提供的编辑器命令匹配数据.按命令中指定 ...
- 2013337朱荟潼 Linux第十八章读书笔记——调试
第十八章 调试 0.总结 oops 内核的调试配置 用Git进行二分搜索 bug总会有,简洁描述发给LKML 1. 准备开始 在用户级的程序里,bug表现比较直接:在内核中却不清晰. 2. 内核中的b ...
-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第十八章学习笔记
调 试 一.准备开始 一个bug 一个藏匿bug的内核版本 相关内核代码的知识和运气 知道这个bug最早出现在哪个内核版本中. 1.想要成功进行调试: 让这些错误重现 抽象出问题 从代码中搜索 二. ...
- 20135320赵瀚青LINUX第十八章读书笔记
概述:调试工作艰难是内核级开发区别于用户级开发的一个显著特点 18.1准备开始 内核调试往往是一个令人挠头不已的漫长过程.幸运的是,在这些费劲的问题中也有不少比较简单而且容易消灭的小bug,运气好你可 ...
-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课本第十八章自学笔记——20135203齐岳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课本第十八章自学笔记 By20135203齐岳 通过打印来调试 printk()是内核提供的格式化打印函数,除了和C库提供的printf()函数功能相同外还有一 ...
- Linux——帮助命令简单学习笔记
Linux帮助命令简单学习笔记: 一: 命令名称:man 命令英文原意:manual 命令所在路径:/usr/bin/man 执行权限:所有用户 语法:man [命令或配置文件] 功能描述:获得帮助信 ...
- Spring实战第八章学习笔记————使用Spring Web Flow
Spring实战第八章学习笔记----使用Spring Web Flow Spring Web Flow是一个Web框架,它适用于元素按规定流程运行的程序. 其实我们可以使用任何WEB框架写流程化的应 ...
- Linux内核分析第十八章读书笔记
第十八章 调试 调试工作艰难是内核级开发区别于用户级开发的一个显著特点. 18.1 准备开始 我们需要什么? 一个bug 一个藏匿bug的内核版本 思路:假定能够让bug重现 在用户级程序中,bug直 ...
随机推荐
- Windows Server 2008远程桌面端口更改方法
win2008远程桌面端口默认是用的是3389端口,但是由于安全考虑,经常我们安装好系统后一般都会考虑把原来的3389端口更改为另外的端口.本文以改为端口为25608商品为例,讲解一下具体操作过程. ...
- React-Native 真机调试踩坑指南
继上一篇基础安装踩坑继续我们的踩坑之旅,备注一下以下仅针对Mac环境-- 安卓 1.adb 找不到命令? Adb的全称为Android Debug Bridge,就是起到调试桥的作用,真机调试安卓必备 ...
- yield协程
1.Generator Generator , 一种可以返回迭代器的生成器,当程序运行到yield的时候,当前程序就唤起协程记录上下文,然后主函数继续操作,当需要操作的时候,在通过迭代器的next重新 ...
- 有意思的flex 色子布局
<!DOCTYPE html><html lang="en"><head> <meta charset="UTF-8" ...
- java代码,在linux上删除文件
1.其实在linux上和window是一样的 2.path 传入的路径(直接从根目录到你的文件的位置) public static boolean delFile(String path) { log ...
- JAVA框架 Spring AOP底层原理
一:AOP(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面向切面编程. 底层实现原理是java的动态代理:1.jdk的动态代理.2.spring的cglib代理. jdk的动态代理需要被代 ...
- Mac下Qt的环境搭建
1.分别下载并安装XCode和Command Line Tools(必须安装),安装完毕后,Clang就有了. https://developer.apple.com/downloads/ 2.下载Q ...
- 1-关于单片机通信数据传输(中断发送,大小端,IEEE754浮点型格式,共用体,空闲中断,环形队列)
补充: 程序优化 为避免普通发送和中断发送造成冲突(造成死机,复位重启),printf修改为中断发送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呢,如题目所言,我承认自己是一个程序猿.....应该说很多很多学单片机的对于... ...
- opencv7-ml之统计模型
在opencv的ml模块中有个统计模型类,而其他的比如朴素贝叶斯分类器.knn.svm等等其他模型都是基于该模型上派生出来的.所以先介绍下该模型. 该类的定义在文件"opencv\sourc ...
- HBase启动报错:ERROR: org.apache.hadoop.hbase.ipc.ServerNotRunningYetException: Server is not running yet
今天进入hbase shell中输入命令报错:ERROR: org.apache.hadoop.hbase.ipc.ServerNotRunningYetException: Server is n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