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源码--Bean的管理总结(一)
前奏
最近看了一系列解析spring管理Bean的源码的文章,在这里总结下,方便日后复盘。文章地址https://www.cnblogs.com/CodeBear/p/10336704.html
spring的一大核心就是Ioc,即把Bean放到一个公共的容器中,既替开发者管理了Bean的生命周期,又解耦了类之间的持有关系。
spring中,管理Bean的容器都叫xxxContext,这里的继承关系有点复杂,但是功能是相同的--存放并管理各种Bean。我们常用的用注解生成的Bean,都放在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型的容器里。所以,程序启动时一定会执行如下语句: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AppConfig.class);
生成一个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容器实例,用来存放通过注解生成的Bean。具体包括:@Configuration,@Component,@Import,@Resouce,@Service,@ComponentScan等注解。所以重点是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这个类。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类
其构造方法只有三行代码,长这样:
//根据参数类型可以知道,其实可以传入多个annotatedClasses,但是这种情况出现的比较少
public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Class<?>... annotatedClasses) {
//调用无参构造函数,会先调用父类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的构造函数
//父类的构造函数里面就是初始化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并且赋值给beanFactory
//本类的构造函数里面,初始化了一个读取器: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 read,一个扫描器ClassPathBeanDefinitionScanner scanner
//scanner的用处不是很大,它仅仅是在我们外部手动调用 .scan 等方法才有用,常规方式是不会用到scanner对象的
this();
//把传入的类进行注册,这里有两个情况,
//传入传统的配置类
//传入bean(虽然一般没有人会这么做
//看到后面会知道spring把传统的带上@Configuration的配置类称之为FULL配置类,不带@Configuration的称之为Lite配置类
//但是我们这里先把带上@Configuration的配置类称之为传统配置类,不带的称之为普通bean
register(annotatedClasses);
//刷新
refresh();
}
参数是多个Class对象,表示要实例化的Bean的类型,一般情况只传一个。
this():做的是初始化操作,生成几个初始的、必要的Bean。比如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等一系列Bean,用来读取代码中注解信息。
register(annotatedClasses) :将传入的参数,目标Bean的类型经过一些判断后(是否满足Condition、单例还是其他作用域、是否懒加载)注册进来,主要工作是将名字及类型信息注册到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中的Map中。
refresh() :由于第二步新注册了目标Bean的Class,因此要刷新,通过反射生成上一步新添加的类型的Bean。
第一步:this() 初始化
1. 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
this()调用此类的无参构造方法:
public class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extends 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 implements AnnotationConfigRegistry { //注解bean定义读取器,主要作用是用来读取被注解的了bean
private final 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 reader; //扫描器,它仅仅是在我们外部手动调用 .scan 等方法才有用,常规方式是不会用到scanner对象的
private final ClassPathBeanDefinitionScanner scanner; /**
* Create a new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that needs to be populated
* through {@link #register} calls and then manually {@linkplain #refresh refreshed}.
*/
public 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 {
//会隐式调用父类的构造方法,初始化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初始化一个Bean读取器
this.reader = new 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this); //初始化一个扫描器,它仅仅是在我们外部手动调用 .scan 等方法才有用,常规方式是不会用到scanner对象的
this.scanner = new ClassPathBeanDefinitionScanner(this);
}
}
可以看到,这个方法初始化了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字面意思就可以看出这玩意是读取代码中要通过注解生成的Bean的信息(包括名字、类型、作用域、条件等),因此参数直接把this传入,直接把信息读到本容器中。
2.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另外,this()中又会自动调用父类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的无参构造:
public class 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 extends AbstractApplicationContext implements BeanDefinitionRegistry {
private final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beanFactory;
public 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 {
this.beanFactory = new 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
}
}
可以看到,GenericApplicationContext这个父类实例化了一个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所以作为继承者的AnnotationConfigApplicationContext也就有了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实例。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生产Bean的工厂。Bean工厂的结构主要是一个Map以BeanName为key,BeanDefinition为value,其中BeanDefinition记录了此Bean的类型、是否懒加载、作用域等信息;还有List,存放每个Bean的名字。要通过这个工厂生成一个Bean时,就需要把目标Bean的名字、具体信息传递给工厂,如下:
//beanDefinitionMap是Map<String, BeanDefinition>,
//这里就是把beanName作为key,ScopedProxyMode作为value,推到map里面
this.beanDefinitionMap.put(beanName, 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Names就是一个List<String>,这里就是把beanName放到List中去
this.beanDefinitionNames.add(beanName);
3. Reader和Factory的合作
Reder是读取Bean信息,Factory保存有Map、List从而保存了Bean信息,所以二者肯定会在这件事上协作。实际上,也确实如此,Reader构造时可是以Context为参数传入的,Context又持有Factory,因此Reader可以很轻易的把读取到的信息保存到Factory。中间的过程、函数调用跳来跳去,反正最终调用:
public void registerBeanDefinition(String beanName, BeanDefinition beanDefinition)
throws BeanDefinitionStoreException {
this.beanFactory.registerBeanDefinition(beanName, beanDefinition);
}
//点进去这个方法,如下:⬇⬇⬇⬇⬇⬇
---------------------------------------------------
this.beanDefinitionMap.put(beanName, beanDefinition);
this.beanDefinitionNames.add(beanName);
要注意的是:
this()这一行是初始化内置的Bean,Reader会通过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类的Bean是否已经存在容器中判断是不是初始化;调用this()时是初始化,容器中还没有PostProcessor的Bean,所以Reader也不会去读取代码中的Bean,而是由 RootBeanDefinition的构造方法获得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的BeanDefinition(RootBeanDefinition是BeanDefinition的子类,表示内置Bean的信息),将这个PostProcessor的Bean信息存到Factory中。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作为内置Bean当然有大用。
this()这一行总结就是:
(1) 初始化了一个AnnotatedBeanDefinitionReader,以本容器为构造参数,读取代码中注解信息,把要生成的Bean的信息读到本容器中;
(2) 从父类继承来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存放读进来的Bean的信息。里面有Map以BeanName为key,BeanDefinition为value,其中BeanDefinition记录了此Bean的类型、是否懒加载、作用域等信息;还有List,存放每个Bean的名字。
(4) Reader将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的Bean先注册到Factory中。
(3) 容器之所以为容器就是因为持有一个Factory可以根据名字得到具体信息从而实例化一个Bean返回,其中Factory的原料又通过Reader读进来。
第二步:register(annotatedClasses) 注册Bean的类型
初始情况下,只注册有几个spring的内置Bean,当通过注解要在容器中生成用户自己的Bean时则要调用此代码将目标Bean的Class注册进去,再刷新从而让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得到更新。这里贴一下原文步骤:
通过AnnotatedGenericBeanDefinition的构造方法,获得配置类的BeanDefinition,这里是不是似曾相似,在注册ConfigurationClassPostProcessor类的时候,也是通过构造方法去获得BeanDefinition的,只不过当时是通过RootBeanDefinition去获得,现在是通过AnnotatedGenericBeanDefinition去获得。
判断需不需要跳过注册,Spring中有一个@Condition注解,如果不满足条件,就会跳过这个类的注册。
然后是解析作用域,如果没有设置的话,默认为单例。
获得BeanName。
解析通用注解,填充到AnnotatedGenericBeanDefinition,解析的注解为Lazy,Primary,DependsOn,Role,Description。
限定符处理,不是特指@Qualifier注解,也有可能是Primary,或者是Lazy,或者是其他(理论上是任何注解,这里没有判断注解的有效性)。
把AnnotatedGenericBeanDefinition数据结构和beanName封装到一个对象中(这个不是很重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方便传参)。
- 注册,最终会调用DefaultListableBeanFactory中的registerBeanDefinition方法去注册:
Spring源码--Bean的管理总结(一)的更多相关文章
- spring源码-bean之增强初始化-3
一.ApplicationContext的中文意思是“应用上下文”,它继承自BeanFactory接口,除了包含BeanFactory的所有功能之外,在国际化支持.资源访问(如URL和文件).事件传播 ...
- spring源码-bean之初始化-1
一.spring的IOC控制反转:控制反转——Spring通过一种称作控制反转(IOC)的技术促进了松耦合.当应用了IOC,一个对象依赖的其它对象会通过被动的方式传递进来,而不是这个对象自己创建或者查 ...
- spring源码-bean之加载-2
一.前面说了bean的容器初始化,后面当然是说bean的加载.这里还是不讲解ApplicationContext的bean的加载过程,还是通过最基础的XmlBeanFactory来进行讲解,主要是熟悉 ...
- Spring源码-Bean生命周期总览
- spring源码-自定义标签-4
一.自定义标签,自定义标签在使用上面相对来说非常常见了,这个也算是spring对于容器的拓展.通过自定义标签的方式可以创造出很多新的配置方式,并且交给容器直接管理,不需要人工太多的关注.这也是spri ...
- spring源码-开篇
一.写博客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东西越来越多了,但是自己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少了,很多时候自己也在想.学那么多东西,到头来知道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是不是很奇怪,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我最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
- Spring源码剖析依赖注入实现
Spring源码剖析——依赖注入实现原理 2016年08月06日 09:35:00 阅读数:31760 标签: spring源码bean依赖注入 更多 个人分类: Java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 ...
- spring源码-Aware-3.4
一.Aware接口,这个也是spring的拓展之一,为啥要单独拿出来讲呢,因为他相比于BeanFactoryPostProcessor,BeanPostProcessor的实用性更加高,并且在具体的业 ...
- spring源码-BeanPostProcessor-3.3
一.BeanPostProcessor这个是spring容器的拓展之一,是用于获取bean的时候处理对应的对象: 二.常用场景,在获取bean的时候,重新初始化bean的属性等. 三.实现方式(加入容 ...
随机推荐
- vue的组件通讯 父传子 -- 子传父-- 兄弟组件的传值 vue的组件传值
首先文字简单撸一下 父子传子 -------首先在父组件上绑定一个属性,在子组件里用props接收,可以是数组或者是对象 子传父 ------在父组件升上自定义一个方法,在子组件里通过this ...
- JVM参数配置及内存调优
一.JVM常见参数配置 堆内存相关参数 参数名称 含义 默认值 -Xms 初始堆大小 物理内存的1/64(<1GB) 默认(MinHeapFreeRatio参数可以调整)空余堆内存小于40% ...
- Selenium学习之==>三种等待方式
在UI自动化测试中,必然会遇到环境不稳定,网络慢的情况,这时如果你不做任何处理的话,代码会由于没有找到元素,而报错.这时我们就要用到wait(等待),而在Selenium中,我们可以用到一共三种等待, ...
- 7.k8s.调度器scheduler 亲和性、污点
#k8s. 调度器scheduler 亲和性.污点 默认调度过程:预选 Predicates (过滤节点) --> 优选 Priorities(优先级排序) --> 优先级最高节点 实际使 ...
- 【Linux 应用编程】基础知识
错误提示 Linux 提供的系统调用API,通常会在失败的时候返回 -1.如果想获取更多更详细的报错信息,需要借助全局变量 errno 和 perror 函数: #include <stdio. ...
- 【HANA系列】SAP HANA SQL获取上周的周一
公众号:SAP Technical 本文作者:matinal 原文出处:http://www.cnblogs.com/SAPmatinal/ 原文链接:[HANA系列]SAP HANA SQL获取上周 ...
- Redis的消息订阅及发布及事务机制
Redis的消息订阅及发布及事务机制 订阅发布 SUBSCRIBE PUBLISH 订阅消息队列及发布消息. # 首先要打开redis-cli shell窗口 一个用于消息发布 一个用于消息订阅 # ...
- Dubbo原理学习
Dubbo源码及原理学习 阿里中间件团队博客 Dubbo官网 Dubbo源码解析 Dubbo源码解析-掘金 Dubbo源码解析-赵计刚 Dubbo系列 源码总结+最近感悟
- 剑指offer-二叉搜索树的第k个结点树-python
二叉查找树(Binary Search Tree),(又:二叉搜索树,二叉排序树)它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 若它的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 若它的 ...
- 剑指offer-用两个栈来实现一个队列-队列与栈-python
用两个栈来实现一个队列,完成队列的Push和Pop操作. 队列中的元素为int类型. 思路:使用两个栈,stackA 用来接收node stackB 用来接收 stackA 的出栈 # -*- c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