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etcode(1)-两数之和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和一个目标值,找出数组中和为目标值的两个数。
你可以假设每个输入只对应一种答案,且同样的元素不能被重复利用。
示例:
给定 nums = [2, 7, 11, 15], target = 9 因为 nums[0] + nums[1] = 2 + 7 = 9
所以返回 [0, 1]
自己的思路如下:将容器nums中的元素,依次用target减去,放入另一个容器b中,位置对应,既然同样的元素不能被重复利用,那么依次对比b中的元素有没有在nums中的其他位置出现,如果出现了,我们就找到了两个的位置。另外就是要求返回的是一个数对,我们需要额外建立个容器c,将找到的位置放入容器c中返回。
class Solution {
public:
vector<int> two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vector<int>b,c;
for(int i=0;i<nums.size();i++)
{
b.push_back(target-nums[i]);
}
for(int i=0;i<b.size();i++)
for(int j=0;j<nums.size();j++)
{
if(b[i]==nums[j])
{
if(i!=j)
{
c.push_back(i);
c.push_back(j);
return c;
}
}
}
}
};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算法呢,当然是有的,上述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达到了o(n^2),经过参考,特记录优秀算法如下
vector<int> twoSum(vector<int>& nums, int target)
{
unordered_map<int, int> m;
vector<int> c;
for (int i = 0; i < nums.size(); ++i)
{
if (m.count(target - nums[i]))
{
c.push_back(m[target-nums[i]]);
c.push_back(i);
return c;
}
m[nums[i]] = i;
}
}
其中的count函数是algorithm头文件中包含的,count(first,end,pre),参数中first代表查询的起始位置,是一个迭代器,end代表查询的终止位置,也是一个迭代器,pre是要查询的元素,返回的是元素出现的次数。count函数和find函数类似,但find函数返回的是该元素的迭代器。
上述程序中count返回的值是1或者0,因为在unorder_map中,元素只允许出现一次,相同的元素会被覆盖。如果查询到了target-nums[i],则返回i和找到的位置,比如{2,7,4,11},target=6.map中会得到(2,0)(7,1)(4,2),可以发现target-4=2,已经在map中找到了,返回找到那个的位置(肯定在前面,所以先返回),再返回本位置。
Leetcode(1)-两数之和的更多相关文章
- 前端与算法 leetcode 1. 两数之和
目录 # 前端与算法 leetcode 1. 两数之和 题目描述 概要 提示 解析 解法一:暴力法 解法二:HashMap法 算法 传入[1, 2], [11, 1, 2, 3, 2]的运行结果 执行 ...
- LeetCode:两数之和、三数之和、四数之和
LeetCode:两数之和.三数之和.四数之和 多数之和问题,利用哈希集合减少时间复杂度以及多指针收缩窗口的巧妙解法 No.1 两数之和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 ...
- Leetcode 001. 两数之和(扩展)
1.题目要求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和一个目标值,找出数组中和为目标值的两个数. 你可以假设每个输入只对应一种答案,且同样的元素不能被重复利用. 示例: 2.解法一:暴力法(for*for,O(n*n)) ...
- LeetCode 653. 两数之和 IV - 输入 BST(Two Sum IV - Input is a BST)
653. 两数之和 IV - 输入 BST 653. Two Sum IV - Input is a BST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二叉搜索树和一个目标结果,如果 BST 中存在两个元素且它们的和等于给定 ...
- leetCode:twoSum 两数之和 【JAVA实现】
LeetCode 两数之和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返回两个数字的索引,使它们相加到特定目标. 您可以假设每个输入只有一个解决方案,并且您可能不会两次使用相同的元素. 更多文章查看个人博客 个人博客地址:t ...
- Leetcode 1. 两数之和 (Python版)
有粉丝说我一个学算法的不去做Leetcode是不是浪费,于是今天闲来没事想尝试一下Leetcode,结果果断翻车,第一题没看懂,一直当我看到所有答案的开头都一样的时候,我意识到了我是个铁憨憨,人家是让 ...
- Leetcode 167. 两数之和 II - 输入有序数组 By Python
给定一个已按照升序排列 的有序数组,找到两个数使得它们相加之和等于目标数. 函数应该返回这两个下标值 index1 和 index2,其中 index1 必须小于 index2. 说明: 返回的下标值 ...
- LeetCode 167. 两数之和 II - 输入有序数组
题目: 给定一个已按照升序排列 的有序数组,找到两个数使得它们相加之和等于目标数. 函数应该返回这两个下标值index1 和 index2,其中 index1 必须小于 index2. 说明: 返回的 ...
- 【LeetCode】 两数之和 twoSum
两数之和 (简单) 题目描述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和一个目标值,找出数组中和为目标值的两个数: 你可以假设每个输入只对应一种答案,且同样的元素不能被重复利用. 例如: 给定 nums = [2,7,11, ...
- 【Leetcode】两数之和,三数之和,四数之和
两数之和 题目 给定一个整数数组 nums 和一个目标值 target,请你在该数组中找出和为目标值的那 两个 整数,并返回他们的数组下标. 你可以假设每种输入只会对应一个答案.但是,你不能重复利用这 ...
随机推荐
- Docker 如何动态给SpringBoot项目传参
关于SpringBoot配置数据源 在项目开发中,我们往往需要配置多套不同的配置环境例如:本地开发.测试环境.部署环境.每一个环境的数据源配置可能都不同,因此需要写不同的数据源配置.如果用Docker ...
- std::thread线程库详解(3)
目录 目录 前言 lock_guard scoped_lock (C++17) unique_lock shared_lock 总结 ref 前言 前两篇的博文分别介绍了标准库里面的线程和锁,这一次的 ...
- SQL 语法速成手册
本文针对关系型数据库的一般语法.限于篇幅,本文侧重说明用法,不会展开讲解特性.原理. 一.基本概念 数据库术语 数据库(database) - 保存有组织的数据的容器(通常是一个文件或一组文件). 数 ...
- 从软件(Java/hotspot/Linux)到硬件(硬件架构)分析互斥操作的本质
先上结论: 一切互斥操作的依赖是 自旋锁(spin_lock),互斥量(semaphore)等其他需要队列的实现均需要自选锁保证临界区互斥访问. 而自旋锁需要xcmpchg等类似的可提供CAS操作的硬 ...
- 并发编程常用工具类(一) countDownLatch和cyclicBarrier的使用对比
1.CountDownLatch countDownLatch的作用是让一组线程等待其他线程完成工作以后在执行,相当于加强版的join(不懂可以百度一下join的用法),一般在初始 ...
- ovs-ofctl命令
用于监控和管理 OpenFlow 交换机. 1. 交换机管理命令 查看交换机信息: ovs-ofctl show s1 查看交换机流表: ovs-ofctl dump-tables s1 查看端口信 ...
- 【Soul源码探秘】插件链实现
引言 插件是 Soul 的灵魂. Soul 使用了插件化设计思想,实现了插件的热插拔,且极易扩展.内置丰富的插件支持,鉴权,限流,熔断,防火墙等等. Soul 是如何实现插件化设计的呢? 一切还得从插 ...
- Bitter.Core系列二:Bitter ORM NETCORE ORM 全网最粗暴简单易用高性能的 NETCore ORM 之数据库连接
Bitter.Core NETCore 相当的简单易用,下面附上使用示例: 数据中连接:请在你的NETCORE 项目中 创建:Bitter.json 配置文件,然后追加如下配置内容: MSSQL 连接 ...
- git 分支合并时如何忽略某个文件
[转]git 分支合并时如何忽略某个文件 - 神奇的旋风 - 博客园 https://www.cnblogs.com/xuan52rock/p/13268872.html Git - git-merg ...
- By default, the connection will be closed if the proxied server does not transmit any data within 60 seconds.
WebSocket proxying https://nginx.org/en/docs/http/websocket.html By default, the connection will b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