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硕,华清远见嵌入式学院讲师。

  一. Ubuntu的启动流程

  ubuntu的启动流程和我们熟知的RedHat的启动方式有所区别。

  RedHat的启动过程如下图:

  这是我们熟知的linux启动流程,但是ubuntu的启动流程和这个有些区别,我在ubuntu的/etc/目录下面找不到inittab这个文件,一开始很纳闷ubuntu是怎么启动的?一查资料发现ubuntu并没有采用init的方法,所以在/etc/目录下面找不到inittab,这主要是因为init采用串行的方式,引导很费时,RedHat9启动时串行执行大量脚本以及启动各种需要的服务,因此从ubuntu6.10开始逐步采用upSTart来代替init,进行服务进程的管理。为了对原有的init实现向后兼容,upstart可以说是在表象上保留了大部分原来init的特性,因此目前ubuntu初始化进程名仍然叫init,而改变的核心,则是Event机制。

  Event机制就是将进程的触发、停止都看成是Event。Ubuntu的/etc/下有一个event.d,这个目录是upstart的核心。/etc/event.d/下面存放了目前upstart需要识别的各种event。这其中主要有三种:rc-default,rcX(X = 0,1,2,3,4,5,6,S),ttyX(X = 0,1,2,3,4,5,6,S)。

  其中rc-default就类似与inittab文件,用来设置默认运行级别的。cat rc-default,我们可以看到:

  # rc - runlevel compatibility

  #

  # This task guesses what the "default runlevel" should be and starts the

  # appropriate script.

  start ON stopped rcS

  script

  runlevel --reboot || true

  if grep -q -w -- "-s\|single\|S" /proc/cmdline; then

  telinit S

  elif [ -r /etc/inittab ]; then

  RL="$(sed -n -e "/^id:[0-9]*:initdefault:/{s/^id://;s/:.*//;p}" /etc/inittab || true)"

  if [ -n "$RL" ]; then

  telinit $RL

  else

  telinit 2

  fi

  else

  telinit 2

  fi

  end script

  默认的运行级别是2。

  rcX是发生相应运行级别事件时需要运行程序的脚本,我们再cat一下rc2:

  # rc2 - runlevel 2 compatibility

  #

  # This task runs the old sysv-rc runlevel 2 ("multi-user") scripts. It

  # is usually started by the telinit compatibility wrapper.

  start on runlevel 2

  stop on runlevel [!2]

  console output

  script

  set $(runlevel --set 2 || true)

  if [ "$1" != "unknown" ]; then

  PREVLEVEL=$1

  RUNLEVEL=$2

  export PREVLEVEL RUNLEVEL

  fi

  exec /etc/init.d/rc 2

  end script

  不去考虑细节,只要注意到前两行和倒数第二行就可以了。可以看到,rc2文件是定义在发生运行级别2的时候所要执行的东西,核心就是这句:exec /etc/init.d/rc 2。这样,我们就可以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重要的目录,/etc/init.d/了。

  /etc/init.d/中存放的都是服务或者任务的执行脚本。可以这么说,只要你安装了一个程序(特别是服务程序daemon),它可以在系统启动的时候运行,那么它必定会在/etc/init.d/中有一个脚本文件。回到上面的rc2,它执行了exec /etc/init.d/rc 2,也就是给/etc/init.d/rc传递了一个参数”2”,让它执行。Rc脚本里面有这样一段:

  # Now run the START scripts for this runlevel.

  # Run all scripts with the same level in parallel

  .......

  for s in /etc/rc$runlevel.d/S*

  .......

  这说明,当给rc脚本传递一个数字参数"X"的时候,它在经过一系列的设置后,将会开始执行/etc/rcX.d/下S开头的脚本。这就过渡到下一个目录/etc/rcX.d/了。

  ls一下/etc/rcX.d/,发现里面全是一堆到/etc/init.d/中的脚本符号链接,不同的是它们的开头加上了S和一个数字。熟悉原本init的人应该知道,S表示在启动时运行,数字则表示执行的先后顺序。其中有一个链接叫做S30gdm,gdm的意思是gnome display management,也就是用来启动gnome桌面的。

  综上所述,upstart管理的ubuntu启动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 x-window启动过程解析

  从控制台进入X一般用startx命令,故启动X应该从startx这个脚本开始分析。以下是startx脚本的一部分:

  #!/bin/sh

  userclientrc=$HOME/.xinitrc #用户的client定义文件

  userserverrc=$HOME/.xserverrc #用户的server定义文件

  sysclientrc=/usr/X11R6/lib/X11/xinit/xinitrc #系统的client

  sysserverrc=/usr/X11R6/lib/X11/xinit/xserverrc #系统的server

  defaultclient=/usr/X11R6/bin/xterm #默认的client程序

  defaultserver=/usr/X11R6/bin/X #默认的server程序

  defaultclientargs="" #下面定义了client和server的参数变量

  defaultserverargs=""

  clientargs=""

  serverargs=""

  ……

  可以看到,startx主要是置X client和X server所在的位置,并处理相关参数,最后交给xinit处理。可以看出startx 设置X client的位置是先搜寻$HOME/.xinitrc,然后是/etc/X11/xinit/xinitrc;设置X server的位置是先搜寻$HOME/.xserverrc,然后是/etc/X11/xinit/xserverrc。在ubuntu8.10的$HOME下面没有.xinitrc和.xerverrc,所以startx直接去/etc/下面找x-client和x-server,完成启动x的工作。

  总结一下x-window的启动流程图:

  “本文由华清远见http://www.embedu.org/index.htm提供”

*****************************************************xwindow启动过程******************************************************

X window的原理就不必多讲了。现在了解一下X window启动的过程,以及用到了哪些配置文件。上网看了下,总结如下:
(一)手工启动
手工启动就是要徒手分别启动X server和X client
启动X:后台运行/usr/bin/X11/X,即 
            user@Debian:~$/usr/bin/X11/X :1 &
启动Client:如
            user@Debian:~$xeyes -display localhost:1&
      或 user@Debian:~$gnome-session
(二)通过xinit启动(也就就是通过startx启动)
     (1)startx按如下顺序搜索X server配置文件和X Client配置文件,并设置一些参数:
               X server:$HOME/.xserverrc     ------->   /etc/X11/xinit/xserverrc
               X client:$HOME/.xinitrc    ------>   /etc/X11/xinit/xinitrc
     (2)startx用取得的参数调用xinit启动X server
     (3)xinit通过startx传来的参数,启动Client程序,如term、xdm等,一般就是执行xinitrc的过程。
  若用系统默认的配置文件的话,xinit就会依次顺序查找/usr/bin/x-session-manager ,x-window-manager,/usr/bin/x-terminal-emulator 这三个文件。如果存在则启动之,也即X client。如果三个都不存在则报错退出了。x-session-manager是一个符号连接,指向具体的session-manager,如gnome-session-manager。
  如果用$HOME目录下的.xinitrc的话,以hiweed-debian- desktop_0.55_i386为例,里面有exec xfce4-session,用于启动桌面系统。
(三)通过Display Manager(即xdm、gdm、kdm等)启动
当Run Level为5时,会启动Display Manager,Display Manager只管启动session,而不管其他东西。
注意一点:xdm/gdm不读取$HOME/.xinitrc,改用了/etc/X11/xdm/Setup_0来设置的。

Ubuntu系统启动过程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内核剖析(零)linux系统启动过程详解-开机加电后发生了什么

    本文参考了如下文章 深入理解linux启动过程 mbr (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 电脑从开机加电到操作系统main函数之前执行的过程 详解linux系统的启动过程及系统初 ...

  2. Linux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启动第一步--加载BIOS当你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会首先加载BIOS信息,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计算机必须在最开始就找到它.这是因为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 ...

  3. Android 系统启动过程详解

    android 使用 linux 内核,一般运行在 ARM 体系架构上,android 设备启动的过程,应用层之下基本等同于linux, 从应用层第一个程序init开始有所区别,下面开始介绍. ste ...

  4. Android 核心分析 之八Android 启动过程详解

    Android 启动过程详解 Android从Linux系统启动有4个步骤: (1) init进程启动 (2) Native服务启动 (3) System Server,Android服务启动 (4) ...

  5. Android的init过程详解(一)(转)

    本文使用的软件版本 Android:4.2.2 Linux内核:3.1.10 本文及后续几篇文章将对Android的初始化(init)过程进行详细地.剥丝抽茧式地分析,并且在其中穿插了大量的知识,希望 ...

  6. Android的init过程详解(一)

    Android的init过程详解(一) Android的init过程(二):初始化语言(init.rc)解析 本文使用的软件版本 Android:4.2.2 Linux内核:3.1.10 本文及后续几 ...

  7. BabyLinux制作过程详解

    转:http://www.360doc.com/content/05/0915/14/1429_12641.shtml BabyLinux制作过程详解 作者:GuCuiwen email:win2li ...

  8. (转)Linux 开机引导和启动过程详解

    Linux 开机引导和启动过程详解 编译自:https://opensource.com/article/17/2/linux-boot-and-startup作者: David Both 原创:LC ...

  9. Ubuntu19.04的安装过程详解以及操作系统初始化配置

    Ubuntu19.04的安装过程详解以及操作系统初始化配置                                                                       ...

随机推荐

  1. Linux下smokeping网络监控环境部署记录

    smokeping是一款监控网络状态和稳定性的开源软件(它是rrdtool的作者开发的),通过它可以监控到公司IDC的网络状况,如延时,丢包率,是否BGP多线等:smokeping会向目标设备和系统发 ...

  2. iOS原生地图开发进阶——使用导航和附近兴趣点检索

    iOS原生地图开发进阶——使用导航和附近兴趣点检索 iOS中的mapKit框架对国际化的支持非常出色.在前些篇博客中,对这个地图框架的基础用法和标注与覆盖物的添加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篇博客将介绍两个更 ...

  3. 002医疗项目-主工程模块yycgproject三层构建(三大框架的整合)

    先给出项目结构图:

  4. wireshark添加ip.id字段

    wireshark添加ip.id字段 为了在多个设备上追踪同一个数据包. 如果是同一个会话,则可以计算延迟, 如sta和应用服务器慢,这种问题,可以根据这个加上ip.id追踪数据到哪里慢了.    

  5. python 转 exe -- py2exe库实录

    本文基于windows 7 + python 3.4 把python程序打包成exe,比较好用的库是py2exe 其操作步骤是: --> 编写python程序 --> 再额外编写一个导入了 ...

  6. Chrome浏览器扩展开发系列之十四

    Chrome浏览器扩展开发系列之十四:本地消息机制Native messaging 时间:2015-10-08 16:17:59      阅读:1361      评论:0      收藏:0    ...

  7. qt中文乱码问题

    首先,声明一下,QString 是不存在中文支持问题的,很多人遇到问题,并不是本身 QString 的问题,而是没有将自己希望的字符串正确赋给QString. 很简单的问题,"我是中文&qu ...

  8. 学习笔记——Maven实战(九)打包的技巧

    “打包“这个词听起来比较土,比较正式的说法应该是”构建项目软件包“,具体说就是将项目中的各种文件,比如源代码.编译生成的字节码.配置文件.文档,按照规范的格式生成归档,最常见的当然就是JAR包和WAR ...

  9. 高校手机签到系统——第一部分Authority权限系统(下)

    很抱歉,之前寝室光纤断了,所以到现在才更新这个系列的第二篇博客.点击访问高校手机签到系统——第一部分Authority权限系统(上) 这几天我反思了一下上一篇写博上的方式,一味的贴代码式的,是否应该更 ...

  10. EF实体框架之CodeFirst六

    上午的时候把复杂类型学习了一下,想着趁着周六日把Code First学习完,所以下午还是把Code First中的关系学习下.在数据库中最重要的恐怕就是E-R图了,E-R体现了表与表直接的关系.使用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