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的开机启动流程

1、开机BIOS自检                                             --> 检查CPU,硬盘等硬件信息

2、MBR【Major Boot Record】引导                  --> 主分区引导【读取0磁道0柱面1扇面的前446字节】

--> 确定服务器的启动方式【一般是硬盘启动,有时候也有CD_ROM启动】

3、GRUB【GRand Unified Bootloader】引导    –> 确定加载某个系统【GRUB是GUN项目的多操作系统启动程序】

4、加载内核kernal信息                                     --> 【cat /proc/version或uname -a即可查看内核版本信息】

5、运行INIT进程                                              --> Linux启动的第一个进程【ps -ef | grep /sbin/init】

6、读取cat /etc/inittab                                    --> 确定Linux的启动级别和加载自启动设备

--> init进程执行/etc/rc.d/rc.sysinit (设置主机名,网络等信息)

7、启动内核模块,执行不同级别的脚本程序           --> 根据自启动级别加载该级别下的自启动程序 /etc/rc.d/rc3.d/*

8、执行/etc/rc.d/rc.local                                  --> 记录系统自启动的是非系统软件、命令、环境变量等初始化信息

9、执行/bin/login登录程序,启动mingetty(终端登录进程),进入系统登陆界面

图文解说

0、boot的含义

boot的意思是靴子,”启动”与靴子有什么关系呢? 原来,这里的boot是bootstrap(鞋带)的缩写,它来自一句谚语:

 “pull oneself up by one’s bootstraps”

字面意思是”拽着鞋带把自己拉起来”,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最早的时候,工程师们用它来比喻,计算机启动是一个很矛盾的过程:必须先运行程序,然后计算机才能启动,但是计算机不启动就无法运行程序!

早期真的是这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把一小段程序装进内存,然后计算机才能正常运行。所以,工程师们把这个过程叫做”拉鞋带”,久而久之就简称为boot了。

计算机的整个启动过程分成四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BIOS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只读内存”(read-only memory,缩写为ROM)发明,开机程序被刷入ROM芯片,计算机通电后,第一件事就是读取它。

1.1 硬件自检

BIOS中主要存放的程序包括:自诊断程序(通过读取CMOS RAM中的内容识别硬件配置,并对其进行自检和初始化)、CMOS设置程序(引导过程中,通过特殊热键启动,进行设置后,存入CMOS RAM中)、系统自动装载程序(在系统自检成功后,将磁盘相对0道0扇区上的引导程序装入内存使其运行)和主要I/O驱动程序和中断服务(BIOS和硬件直接打交道,需要加载I/O驱动程序)。

BIOS程序首先检查,计算机硬件能否满足运行的基本条件,这叫做”硬件自检”(Power-On Self-Test),缩写为POST。

如果硬件出现问题,主板会发出不同含义的蜂鸣,启动中止。如果没有问题,屏幕就会显示出CPU、内存、硬盘等信息。

1.2 启动顺序

硬件自检完成后,BIOS把控制权转交给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

这时,BIOS需要知道,”下一阶段的启动程序”具体存放在哪一个设备。也就是说,BIOS需要有一个外部储存设备的排序,排在前面的设备就是优先转交控制权的设备。这种排序叫做”启动顺序”(Boot Sequence)。

打开BIOS的操作界面,里面有一项就是”设定启动顺序”。

二、第二阶段:主引导记录

BIOS按照”启动顺序”,把控制权转交给排在第一位的储存设备。即根据用户指定的引导顺序从软盘、硬盘或是可移动设备中读取启动设备的MBR,并放入指定的位置(0x7c000)内存中。

这时,计算机读取该设备的第一个扇区,也就是读取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如果这512个字节的最后两个字节是0x55和0xAA,表明这个设备可以用于启动;如果不是,表明设备不能用于启动,控制权于是被转交给”启动顺序”中的下一个设备。

这最前面的512个字节,就叫做”主引导记录”(Master boot record,缩写为MBR)。

2.1 主引导记录的结构

“主引导记录”只有512个字节,放不了太多东西。它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到硬盘的哪一个位置去找操作系统

主引导记录由三个部分组成

(1) 第1-446字节:调用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2) 第447-510字节:分区表(Partition table)。

(3) 第511-512字节:主引导记录签名(0x55和0xAA)。

其中,第二部分”分区表”的作用,是将硬盘分成若干个区。

2.2 分区表

硬盘分区有很多好处。考虑到每个区可以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主引导记录”因此必须知道将控制权转交给哪个区。

分区表的长度只有64个字节,里面又分成四项,每项16个字节。所以,一个硬盘最多只能分四个一级分区,又叫做”主分区”。

每个主分区的16个字节,由6个部分组成:

(1) 第1个字节:如果为0x80,就表示该主分区是激活分区,控制权要转交给这个分区。四个主分区里面只能有一个是激活的。

(2) 第2-4个字节: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柱面、磁头、扇区号等等)。

(3) 第5个字节:主分区类型。

(4) 第6-8个字节:主分区最后一个扇区的物理位置。

(5) 第9-12字节:该主分区第一个扇区的逻辑地址。

(6) 第13-16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

最后的四个字节(”主分区的扇区总数”),决定了这个主分区的长度。也就是说,一个主分区的扇区总数最多不超过2的32次方。

如果每个扇区为512个字节,就意味着单个分区最大不超过2TB。再考虑到扇区的逻辑地址也是32位,所以单个硬盘可利用的空间最大也不超过2TB。如果想使用更大的硬盘,只有2个方法:一是提高每个扇区的字节数,二是增加扇区总数。

三、第三阶段:硬盘启动

这时,计算机的控制权就要转交给硬盘的某个分区了,这里又分成三种情况。

3.1 情况A:卷引导记录

上一节提到,四个主分区里面,只有一个是激活的。计算机会读取激活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卷引导记录”(Volume boot record,缩写为VBR)。

“卷引导记录”的主要作用是,告诉计算机,操作系统在这个分区里的位置。然后,计算机就会加载操作系统了。

3.2 情况B:扩展分区和逻辑分区

随着硬盘越来越大,四个主分区已经不够了,需要更多的分区。但是,分区表只有四项,因此规定有且仅有一个区可以被定义成”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

所谓”扩展分区”,就是指这个区里面又分成多个区。这种分区里面的分区,就叫做”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tion)。

计算机先读取扩展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叫做”扩展引导记录”(Extended boot record,缩写为EBR)。它里面也包含一张64字节的分区表,但是最多只有两项(也就是两个逻辑分区)。

计算机接着读取第二个逻辑分区的第一个扇区,再从里面的分区表中找到第三个逻辑分区的位置,以此类推,直到某个逻辑分区的分区表只包含它自身为止(即只有一个分区项)。因此,扩展分区可以包含无数个逻辑分区。

但是,似乎很少通过这种方式启动操作系统。如果操作系统确实安装在扩展分区,一般采用下一种方式启动。

3.3 情况C:启动管理器

在这种情况下,计算机读取”主引导记录”前面446字节的机器码之后,不再把控制权转交给某一个分区,而是运行事先安装的”启动管理器”(boot loader),由用户选择启动哪一个操作系统。

Linux环境中,目前最流行的启动管理器是Grub。

四、第四阶段:操作系统

控制权转交给操作系统后,操作系统的内核首先被载入内存。

以Linux系统为例,先载入/boot目录下面的kernel。内核加载成功后,第一个运行的程序是/sbin/init。它根据配置文件(Debian系统是/etc/initab)产生init进程。这是Linux启动后的第一个进程,pid进程编号为1,其他进程都是它的后代。

然后,init线程加载系统的各个模块,比如窗口程序和网络程序,直至执行/bin/login程序,跳出登录界面,等待用户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至此,全部启动过程完成。

常用的命令展示

cat /etc/inittab

Linux共有7【0-6】个自启动级别,默认是3级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 inittab is only used by upstart for the default runlevel.
#
# ADDING OTHER CONFIGURATION HERE WILL HAVE NO EFFECT ON YOUR SYSTEM.
#
# System initialization is started by /etc/init/rcS.conf
#
# Individual runlevels are started by /etc/init/rc.conf
#
# Ctrl-Alt-Delete is handled by /etc/init/control-alt-delete.conf
#
# Terminal gettys are handled by /etc/init/tty.conf and /etc/init/serial.conf,
# with configuration in /etc/sysconfig/init.
#
# For information on how to write upstart event handlers, or how
# upstart works, see init(5), init(8), and initctl(8).
#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 Single user mode
#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   4 - unused
#   5 - X11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id:3:initdefault:

其他文件的展示:

1
[root@localhost ~]# cd /etc/rc.d/

1
[root@localhost rc3.d]# tail /etc/rc.local

Linux的开机启动流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系统开机启动流程

    (来源学习Linux时,自己做的笔记) Linux系统有7个运行级别(runlevel)运行级别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运行级别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权限, ...

  2. Linux 开机启动流程

    Linux的开机启动流程 1.开机BIOS自检                                             --> 检查CPU,硬盘等硬件信息 2.MBR[Major ...

  3. linux系统下开机启动流程

    在了解开机启动流程之前,还是得先了解一些磁盘的基本知识.磁盘主要由盘片,机械手臂,磁头,主轴马达构成.盘片就是存储数据的物理单位了.然后盘片上我们可以分成扇区(sector)和柱面(cylinder) ...

  4. Linux系统入门---开机启动流程

    目录 Linux系统入门---开机启动流程 一.centos6 二.systemd管理进程 1.查看级别 三.centos7实践案例: 1.案例1:centos7系统,单用户修改root密码 案例2: ...

  5. Android N 的开机启动流程概述

    原地址:https://blog.csdn.net/h655370/article/details/77727554 图片展示了Android的五层架构,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应用框架层,库层,运行 ...

  6. (转)CentOS 7系统详细开机启动流程和关机流程

    CentOS 7系统详细开机启动流程和关机流程 原文:http://blog.csdn.net/yuesichiu/article/details/51350654 名称 bootup - 系统启动流 ...

  7. 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Linux系统的启动流程: 1.通电(通常按下电源键,开始通电) 2.加载BIOS (通常看到显示器提示按F2进入主板) 3.读取MBR (MBR硬盘的入口地址,用来装载引导) 4.进入引导 (通常有 ...

  8. Android的开机启动流程

    1.Android的开机启动流程 Android的层次框架图,如下所示: 图片清晰地展示了Android的五层架构,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应用框架层.库层.运行时层以及Linux内核层.Androi ...

  9. Linux操作系统-CentOS7启动流程和服务管理

    Linux操作系统-CentOS7启动流程和服务管理 作者:尹正杰 版权声明:原创作品,谢绝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一.systemd POST --> Boot Sequence --&g ...

随机推荐

  1. 探索 ASP.Net Core 3.0系列三:ASP.Net Core 3.0中的Service provider validation

    前言:在本文中,我将描述ASP.NET Core 3.0中新的“validate on build”功能. 这可以用来检测您的DI service provider是否配置错误. 具体而言,该功能可检 ...

  2. svn merge操作

    使用SVN做Merge操作时,会包含6个选项,下面就这6个选项给出详细的说明: 1.Merge a range of revisions 此类型应用最为广泛,主要是把源分支中的修改合并到目标分支上来. ...

  3. Wireshark使用入门

    目录 1. Wireshark介绍 1.1 客户端界面 1.2 Display Filter 的常用方法 1.3 界面上一些小TIPS 2. 使用Wireshark分析TCP三次握手过程 2.1 三次 ...

  4. flink 注册函数示例

    需求 (filter): 现在有这么一个需求,统计出现在纽约的行车记录.这里我们需要进行一个过滤的操作,我们需要有个自定义的 UDF ,具体思路是,表里面有经度和维度这两个字段,通过这个可以来开发一个 ...

  5. 【Java面试题】short s1 = 1; s1 = s1 + 1;有错吗?short s1 = 1; s1 += 1;有错吗?

    昨天去面试,虽然体验不是很好, 但是看到了这个面试题,当时感觉无从下手,所以在这里记录一下. 解决这道题之前,先复习一下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转换规则,以便后面对面试题的理解. java的基本数据类型 ...

  6. mysql快速安装教程详解

    Mysql 一.在https://www.cnblogs.com/zyx110/p/10799387.html中下载如下图中的压缩包 二.将mysql压缩包解压至c盘根目录下 三.把配置文件中的东西复 ...

  7. Spring集成Quartz框架的两种方式。

    可参考:https://blog.csdn.net/yk614294861/article/details/84324603 1.使用Spring与Quarta配置作业得两种方式: a.方式一,Met ...

  8. linux安装和使用zookeeper

    一.安装条件 想要安装zookeeper,必须先在linux中安装好jdk.安装步骤见: https://www.cnblogs.com/expiator/p/9987351.html 二.下载并解压 ...

  9. DRF简易了解

    Drf框架 一丶API接口 # 为了在团队内部形成共识.防止个人习惯差异引起的混乱,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大家都觉得很好的接口实现规范,而且这种规范能够让后端写的接口,用途一目了然,减少双方之间的合作成本. ...

  10. 【设计模式】Bridge

    前言 Bridge设计模式,将一个复杂类分成可以单独开发的部分.分成的两个部分,abstraction,implementation.字面上是抽象和实现,但不同于抽象方法及其实现.下面摘录Wiki的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