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Linux的网络管理
在解释Linux网络管理相关的内容时,我觉得有必要先解释数据包转发功能以及因此涉及到的路由决策,这对厘清路由和未来的防火墙有重要帮助。然后再介绍网络配置命令和相关文件。
13.1 Linux处理数据包过程
当向外界主机发送数据时,在它从网卡流入后需要对它做路由决策,根据其目标决定是流入本机数据还是转发给其他主机,如果是流入本机的数据,则数据会从内核空间进入用户空间(被应用程序接收、处理)。当用户空间响应(应用程序生成新的数据包)时,响应数据包是本机产生的新数据,在响应包流出之前,需要做路由决策,根据目标决定从哪个网卡流出。如果不是流入本机的,而是要转发给其他主机的,则必然涉及到另一个流出网卡,此时数据包必须从流入网卡完整地转发给流出网卡,这要求Linux主机能够完成这样的转发。但Linux主机默认未开启ip_forward功能,这使得数据包无法转发而被丢弃。Linux主机和路由器不同,路由器本身就是为了转发数据包,所以路由器内部默认就能在不同网卡间转发数据包,而Linux主机默认则不能转发。如下图:
另外,IP地址是属于内核的(不仅如此,整个tcp/ip协议栈都属于内核,包括端口号),只要能和其中一个地址通信,就能和另一个地址通信(这么说是不准确的,即使地址属于内核,但还存在一个检查数据包是否丢弃的问题,不过这不是本文内容),而不管是否开启了数据包转发功能。例如某Linux主机有两网卡eth0:172.16.10.5和eth1:192.168.100.20,某192.168.100.22主机网关指向192.168.100.20,若它ping 172.16.10.5,结果将是通的,因为地址属于内核,从eth1进来的数据包被内核分析时,发现目标地址为本机地址,直接就回应192.168.100.22,回应数据包继续从eth1出去。
如果Linux主机有多块网卡,如果不开启数据包转发功能,则这些网卡之间是无法互通的。例如eth0是172.16.10.0/24网段,而eth1是192.168.100.0/24网段,到达该Linux主机的数据包无法从eth0交给eth1或者从eth1交给eth0,除非Linux主机开启了数据包转发功能。
在Linux上开启转发功能有多种方法:
shell> echo >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shell> sysctl -w net.ipv4.ip_forward=
以上两种方法是临时生效的,若要永久生效,则应该写入配置文件。在CentOS 6中,将/etc/sysctl.conf文件中的"net.ipv4.ip_forward"值改为1即可,但在CentOS 7中,systemd管理了太多的功能,sysctl的配置文件也分化为多个,包括/etc/sysctl.conf、/etc/sysctl.d/*.conf和/usr/lib/sysctl.d/*.conf,并且这些文件中默认都没有net.ipv4.ip_forward项。当然,直接将此项写入到这些配置文件中也都是可以的,建议写在/etc/sysctl.d/*.conf中,这是systemd提供自定义内核修改项的目录。例如:
shell> echo "net.ipv4.ip_forward=1" > /etc/sysctl.d/ip_forward.conf
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方式查看是否开启了转发功能。
[root@xuexi ~]# sysctl net.ipv4.ip_forward
net.ipv4.ip_forward = [root@xuexi ~]# cat /proc/sys/net/ipv4/ip_forward [root@xuexi ~]# sysctl -a | grep ip_forward
net.ipv4.ip_forward =
net.ipv4.ip_forward_use_pmtu =
13.2 和网络相关的几个文件说明
13.2.1 网卡配置文件ifcfg-*
在/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目录下有不少文件,绝大部分都是脚本类的文件,但有一类ifcfg开头的文件为网卡配置文件(interface config),所有ifcfg开头的文件在启动网络服务的时候都会被加载读取,但具体的文件名ifcfg-XX的XX可以随意命名。
以下是一个(CentOS 7上)ifcfg-XX文件的内容示例。
[root@xuexi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 显示的名称,必须/sys/class/net/目录下的某个网卡名相同
IPV6INIT="no"
BOOTPROTO="dhcp"
ONBOOT=yes
TYPE="Ethernet"
DEFROUTE="yes"
PEERDNS="yes" # 设置为yes时,此文件设置的DNS将覆盖/etc/resolv.conf,
# 若开启了DHCP,则默认为yes,所以dhcp的dns也会覆盖/etc/resolv.conf
PEERROUTES="yes"
IPV4_FAILURE_FATAL="no"
NAME="System eth0"
DNS1=114.114.114.114
DNS2=8.8.8.8
DNS3=114.114.115.115
13.2.2 DNS配置文件/etc/resolv.conf
该文件用于设置DNS指向,以及解析顺序。该文件格式如下:
domain domain_name # 声明本地域名,即解析时自动隐式补齐的域名
search domain_name_list # 指定域名搜索顺序(最多6个),和domain不能共存,若共存了,则后面的行生效
nameserver IP1 # 设置DNS指向,最多3个
nameserver IP2
nameserver IP3
options timeout:n attempts:n # 指定解析超时时间(默认5秒)和解析次数(默认2次)
例如将/etc/resolv.conf设置为下所示,为了测试,暂且不设置nameserver。
domain malong.com
当解析不带点"."的主机名时,如"www",认为不是fqdn,将自动加上".malong.com"变成解析"www.malong.com"。
[root@xuexi ~]# host -a www
Trying "www.malong.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
;; connection timed out;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当解析的名称末尾不带点但中间带了点的,如"www.host",认为是fqdn,将直接解析"www.host",解析完这个后再解析加上"malong.com"的名称,即再解析"www.host.malong.com"。
[root@xuexi ~]# host -a www.host
Trying "www.host"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host.malong.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当解析末尾带点的名称时,如"www.host."认为是完整的fqdn,将直接解析"www.host",解析完后直接结束解析,不会再补齐本地域名再解析。
[root@xuexi ~]# host -a www.host.
Trying "www.host"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host" # 默认解析两次
;; connection timed out;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search关键字的作用和domain是一样的,只不过search同时还暗含域名搜索的顺序。例如设置search为如下内容:
search malongshuai.com longshuai.com mashuai.com
此时若解析"www.host",将依次解析"www.host","www.host.malongshuai.com","www.host.longshuai.com","www.host.mashuai.com"。
[root@xuexi ~]# host -a www.host
Trying "www.host"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host.malongshuai.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host.longshuai.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host.mashuai.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root@xuexi ~]# host -a www
Trying "www.malongshuai.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longshuai.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mashuai.com"
;; connection timed out; trying next origin
Trying "www"
;; connection timed out; no servers could be reached
domain部分和search部分不能共存,如果共存了,则后出现的行有效。
13.2.3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当插入新的网络设备时,内核首先识别到,随后在sysfs文件系统(一般挂载在/sys下)中生成该设备对应的信息文件。然后内核通知udev的后台守护进程udevd(若不知道它是什么东西,请认为它是Windows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管理和监视硬件设备),udevd将读取sysfs中对应设备的相关信息,并比对或生成udev的规则集,能匹配上的则做对应的操作。对于网卡来说,CentOS 6上它的的规则集文件默认为/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匹配该规则集成功后,最后还在/sys/class/net目录中生成对应的设备子目录。
以下为两个网卡的规则集的内容:
[root@xuexi ~]# cat /etc/udev/rules.d/-persistent-net.rules # PCI device 0x8086:0x100f (e1000)
SUBSYSTEM=="net", ACTION=="add", DRIVERS=="?*", ATTR{address}=="00:0c:29:7f:cf:a4", ATTR{type}=="", KERNEL=="eth*", NAME="eth0" # PCI device 0x8086:0x100f (e1000)
SUBSYSTEM=="net", ACTION=="add", DRIVERS=="?*", ATTR{address}=="00:0c:29:7f:cf:ae", ATTR{type}=="", KERNEL=="eth*", NAME="eth1"
具体的udev规则集语法并非本文内容,所以此处仅简单解释下上面的两个规则集。规则集文件的写法都是key/value格式,但分为匹配key/vaule和行为key/value。上述例子中,从SUBSYSTEM直到KERNEL都是使用"=="号,表示匹配key/value,最后一个NAME使用单"="号,表示赋值key/value。所以上述文件的意思是:当/sys中的某设备各信息都能匹配上述某条规则,则赋值该设备名称为eth0或eth1,/sys/class/net目录下也由此名称命名设备信息的目录,ifcfg-*配置文件中的DEVICE的值必须和它们相同。
注意,网络规则集文件会由内核检测到设备时自动生成或写入,因此清空它不会有任何影响。
克隆虚拟机时,总是会出现MAC地址冲突,这是因为规则集文件和ifcfg配置文件都被克隆了,而新克隆出来的机器中MAC地址又是新的,所以会生成新的规则集,但克隆过来的ifcfg配置文件中的DEVICE值和该规则对应不上,导致克隆主机的网络将启动不了。解决办法是清空该文件,然后重启克隆主机,这样内核将新生成对应新MAC地址的规则集文件。当然,在克隆前清空模板主机的规则集文件,然后再克隆也是可以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CentOS 7中,systemd已经将udevd的功能整合在了一起,udev的规则集文件几乎都放到了/usr/lib/udev/rules.d/目录下,但却更方便了,克隆CentOS 7主机时,根本就不会出现MAC地址冲突的可能。不过,显式书写在/etc/udev/rules.d/目录下的规则集文件仍然是生效的。
13.2.4 /etc/services
该文件中记录的是端口和服务的对应关系。
[root@xuexi ~]# grep '^ftp\|^ssh' /etc/services
ftp-data /tcp
ftp-data /udp
ftp /tcp
ftp /udp fsp fspd
ssh /tcp # The Secure Shell (SSH) Protocol
ssh /udp # The Secure Shell (SSH) Protocol
ftp-data /sctp # FTP
ftp /sctp # FTP
ssh /sctp # SSH
ftp-agent /tcp # FTP Software Agent System
ftp-agent /udp # FTP Software Agent System
sshell /tcp # SSLshell
sshell /udp # SSLshell
ftps-data /tcp # ftp protocol, data, over TLS/SSL
ftps-data /udp # ftp protocol, data, over TLS/SSL
ftps /tcp # ftp protocol, control, over TLS/SSL
ftps /udp # ftp protocol, control, over TLS/SSL
ssh-mgmt /tcp # SSH Tectia Manager
ssh-mgmt /udp # SSH Tectia Manager
13.3 网络接口配置和主机名
13.3.1 ifconfig
该命令虽然在man文档中被说明已废弃,但大众显然无法忘记它。ifconfig命令是一个接口配置命令,但更多的被用来显示已激活的网络接口信息。
ifconfig [ interface | -a ]
ifconfig interface options 选项说明:
interface:指定被操作的网络接口名,如eth0
up :激活指定的网络接口,如果在命令行中为网络接口分配了IP地址,则默认会up
down :将指定的接口设置为down状态
[-]arp :启用或禁用该接口上使用ARP协议,如"ifconfig eth0 -arp"
mtu N :设置指定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MTU)
netmask :设置该接口的IP netmask,默认会采用A/B/C类地址的掩码位数
address :要分配给该接口的IP地址
ifconfig示例:
[root@xuexi ~]# ifconfig eth0: 192.168.100.20 netmask 255.255.255.0 up # 添加IP地址
[root@xuexi ~]# ifconfig eth0: 192.168.100.20/ up # 也可使用CIDR格式掩码
[root@xuexi ~]# ifconfig eth1 up # 激活该网络接口
[root@xuexi ~]# ifconfig eth1 down # 临时down掉eth1接口
[root@xuexi ~]# ifconfig eth1 -arp # 抑制eth1上的arp
[root@xuexi ~]# ifconfig eth1 arp # 启用eth1上的arp
需要注意的是,ifconfig所有的配置都是应用于内核的,所以只会临时生效,重启网络服务后会立即失效。
对于slave地址,即别名地址,若要永久生效,应该建立对应的别名接口配置文件,如/ets/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0,然后在该文件中的DEVICE关键字上给定eth0:0名称,该DEVICE项必须配置正确。
13.3.2 ifcfg
用法很简单。
ifcfg DEV [[add|del [ADDR[/LEN]] | stop]
add - add new address
del - delete address
stop - completely disable IP
例如:
[root@xuexi ~]# ifcfg eth1: add 192.168.100.20/ # 添加一个地址
[root@xuexi ~]# ifcfg eth1: del 192.168.100.20 # 删除一个地址
[root@xuexi ~]# ifcfg eth1 stop # 临时禁用eth1
13.3.3 hostname命令
用于设置主机名,但也有几个其它好用的功能。
hostname [-I] [-f] [-d] [-s] [hostname] 选项说明:
-I :获取该主机上所有非环回IP地址,该选项不依赖于主机名解析
-f,--fqdn :获取fqdn
-d,--domain:获取fqdn的域名部分,等价于命令dnsdomainname
-s,--short :获取fqdn的主机名部分,严格地说是获取第一个"."前的部分,例如"www.baidu.com"将获取为"www"
使用-I选项可以直接获取该主机上的所有IP地址,包括别名地址,这在某些时候太方便了。
[root@xuexi ~]# hostname -I
192.168.100.54 172.16.10.10
hostname修改的主机名为临时生效,它修改的其实是/proc/sys/kernel/hostname文件。
[root@xuexi ~]# cat /proc/sys/kernel/hostname
xuexi.longshuai.com
虽然在man文档中说有个永久有效的选项(-b),但测试时却毫无效果。要想永久生效,需要修改配置文件/etc/hostname(CentOS 7)或/etc/sysconfig/network(CentOS 6)。例如在CentOS 7上:
[root@xuexi ~]# echo "ma.longshuai.com" >/etc/hostname
13.4 网关/路由
Linux上分为3种路由:
- 主机路由:直接指明到某台具体的主机怎么走,主机路由也就是所谓的静态路由
- 网络路由:指明某类网络怎么走
- 默认路由:不走主机路由的和网络路由的就走默认路由。操作系统上设置的默认路由一般也称为网关。
若Linux上到某主机有多条路由可以选择,这时候会挑选优先级高的路由。在Linux中,路由条目的优先级确定方式是先匹配掩码位长度,再比较管理距离(比如metric)。也就是说,掩码位长的路由条目优先级一定比掩码位短的优先级高,所以主机路由的优先级最高,然后是直连网络(即同网段)的路由(也算是网络路由)次之,再是网络路由,最后才是默认路由。若路由条目的掩码长度相同,则比较节点之间的管理距离,管理距离短的生效。
例如下面的路由表中,若ping 192.168.5.20,则先比对192.168.100.78发现无法匹配,然后比对192.168.100.0,发现也无法匹配,接着再匹配192.168.0.0这条网络路由条目,发现能匹配,所以选择该路由条目。
[root@xuexi ~]# route -n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0.0.0.0 192.168.100.2 0.0.0.0 UG eth0
172.16.10.0 0.0.0.0 255.255.255.0 U eth1
192.168.0.0 192.168.100.70 255.255.0.0 UG eth0
192.168.100.0 0.0.0.0 255.255.255.0 U eth0
192.168.100.78 0.0.0.0 255.255.255.255 UH eth0
再比如下面的路由表。由于两块网卡eth0和eth1都是192.168.100.0/24网段地址,所以它们的路由条目在掩码长度的匹配上是相同的,但是和eth0直连的网段主机通信时,肯定会选择eth0这条路由条目,因为eth1和该网段主机隔了一个eth0,距离增加了1。
[root@xuexi ~]# route -n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0.0.0.0 192.168.100.2 0.0.0.0 UG eth0
192.168.100.0 0.0.0.0 255.255.255.0 U eth0
192.168.100.0 0.0.0.0 255.255.255.0 U eth1
13.4.1 route命令
route命令用于显示和管理路由表。当使用了add或del选项时,route命令将设置路由条目,否则route命令将显示路由表。
要显示路由表信息,只需简单的route -n即可,其中-n选项表示不解析主机名。
例如:
[root@xuexi ~]# route -n
Kernel IP routing table
Destination Gateway Genmask Flags Metric Ref Use Iface
0.0.0.0 192.168.100.2 0.0.0.0 UG eth0
172.16.10.0 0.0.0.0 255.255.255.0 U eth1
192.168.0.0 192.168.100.70 255.255.0.0 UG eth0
192.168.100.0 0.0.0.0 255.255.255.0 U eth0
192.168.100.78 0.0.0.0 255.255.255.255 UH eth0
对于CentOS 6以上的系统,请忽略Metric和Ref两列,它们已经不被内核使用,只是有些路由软件可能会用上。
对于Flags列,如果没有安装路由软件,则只可能出现下面的3种值:
U (route is up)
H (target is a host)
G (use gateway,也即是设置了下一跳的路由条目)
若要管理路由表,则使用add或del选项。
route [add/del] [-host/-net/default] [address[/mask]] [netmask] [gw] [dev] 选项说明:
add/del:增加或删除路由条目
-net:增加或删除的是一条网络路由
-host:增加或删除的是一条主机路由
default:增加或删除的是一条默认路由
netmask:明确使用netmask关键字指定掩码,要可以不使用该选项直接在地址上使用cidr格式的掩码,即IP/MASK。
gw:指定下一跳的地址。要求下一跳地址必须是能到达的,且一般是和本网段直连的接口。
dev:强制将路由条目关联到指定的接口上。一般内核会自动判断路由条目应该关联到哪个网络接口。
例如:
(1).添加和删除默认路由
shell> route add default gw 192.168.100.10
shell> route del default
shell> route del default gw 192.168.100.10 # 若有多条默认路由,则再加上gw即可唯一删除指定条目
因为默认路由的目的地是0.0.0.0,所以操作默认路由也可以使用0.0.0.0替代default关键字,但这样就麻烦的多了。
(2).添加和删除网络路由
shell> route add -net 172.16.10.0/ gw 192.168.100.70
shell> route add -net 172.16.10.0 netmask 255.255.255.0 gw 192.168.100.70
若实在不知道下一跳给谁,那么指定本机接口也是可以的。
shell> route add -net 172.16.10.0/ dev eth0
删除路由可以直接在增加路由的语句上将add改为del关键字。如
shell> route del -net 172.16.10.0/ gw 192.168.100.70
shell> route del -net 172.16.10.0 netmask 255.255.255.0 gw 192.168.100.70
shell> route del -net 172.16.10.0/ dev eth0
但大多数时候,可以偷懒,只要能唯一确定删除的是哪条路由即可。如:
shell> route del -net 172.16.10.0/
(3)添加和删除主机路由
shell> route add -host 172.16.10.55 gw 192.168.10.20
shell> route del -host 172.16.100.55
13.4.2 配置永久路由
根据接口创建路由配置文件/etc/syconfig/network-scripts/route-ethX,要从那个接口出去X就是几。
路由配置文件的配置格式非常简单,每一行一个路由条目,先是要到达的目标,然后是via关键字,最后是下一跳地址。要求下一跳必须能到达,且一般都和ethX同网段。
DEST via nexthop
例如eth0网卡的IP地址是192.168.10.123,要通过网卡eth0出去到达10.0.0.10,那么下一跳的地址要和eth0的地址在同网段,如192.168.10.222。
10.0.0.0 via 192.168.10.222
添加主机路由、默认路由、网段路由示例如下,其中dev是可以省略的,因为没有任何用处,配置在哪个eth文件中就会从哪个接口出去。
#默认路由
default via 192.168.100.1
0.0.0.0/ via 192.168.100.1 #网段路由
192.168.10.0/ via 192.168.100.1 #主机路由
192.168.100.52/32 via 192.168.100.33 dev eth1
配置完后,重启network服务即可立即生效。
route-ethX文件的还有另外一种永久路由的配置写法,但上面的方法更简单快捷,所以此处就不多说了。
配置永久路由时,需要注意几点:
(1).route-ethX的对应网卡配置文件ifcfg-ethX必须存在,否则路由无效。(对于虚拟机,通常新添加的网卡都没有对应的ifcfg-ethX文件,但ifconfig却能找到该网卡)
(2).如果在文件中配置永久默认路由,则必须保证所有使用了DHCP服务的网卡配置文件ifcfg-ethX中的DEFROUTE指令设置为"no",表示DHCP不设置默认路由。
(3).如果在route-ethX文件中配置永久路由,且该网卡使用了DHCP服务分配地址,则必须保证该网卡的ifcfg-ethX文件中的PEERROUTES指令设置为"no",表示DHCP设置的路由允许被覆盖。
13.5 arp和arping命令
维护或查看系统arp缓存,该命令已废弃,使用ip neigh代替。
arp为地址解析协议,将给定的ipv4地址在网络中查找其对应的MAC地址。
一般会使用arp协议获取局域网内的主机MAC,所以局域网主机之间也互称为网络邻居。
13.5.1 arp命令
arp命令语法:
arp -n -v -i # 查看arp缓存
arp -i -d hostname # 删除arp缓存条目 选项说明:
-n:不解析ip地址为名称
-v:详细信息
-i:指定操作的接口
-d:删除一个arp条目
hostname:操作该主机的arp条目,除了删除还有其他动作,如手动添加主机的arp条目,此处就不解释该用法了
例如:
[root@xuexi ~]# arp -n
Address HWtype HWaddress Flags Mask Iface
192.168.100.1 ether :::c0:: C eth1
192.168.100.254 ether :::e7:e1:d4 C eth0
192.168.100.70 ether :0c:::: C eth0
192.168.100.1 ether :::c0:: C eth0
192.168.100.2 ether :::e2:: C eth1
192.168.100.254 ether :::e7:e1:d4 C eth1
192.168.100.2 ether :::e2:: C eth0
其实查看的信息是/proc/net/arp文件中的内容。
[root@xuexi ~]# cat /proc/net/arp
IP address HW type Flags HW address Mask Device
192.168.100.1 0x1 0x2 :::c0:: * eth1
192.168.100.254 0x1 0x2 :::e7:e1:d4 * eth0
192.168.100.70 0x1 0x2 :0c:::: * eth0
192.168.100.1 0x1 0x2 :::c0:: * eth0
192.168.100.2 0x1 0x2 :::e2:: * eth1
192.168.100.254 0x1 0x2 :::e7:e1:d4 * eth1
192.168.100.2 0x1 0x2 :::e2:: * eth0
[root@xuexi ~]# arp -d 192.168.100.70 -i eth0 # 删除arp缓存条目
arp命令一次只能删除一条arp条目,要批量删除或清空整个arp条目,使用ip neigh flush命令。如:
[root@xuexi ~]# ip neigh flush all # 清空所有
[root@xuexi ~]# ip neigh flush dev eth0 # 删除eth0上缓存的arp条目
13.5.2 arping命令
arping用于发送arp请求报文,解析并获取目标地址的MAC。默认将先发送广播报文,收到回复后再发送单播报文,局域网内所有主机都能收到广播报文,但只有目标主机才会回复自己的MAC地址。
注意:发送arp请求报文实际上是另类的ping,所以可以探测目标是否存活,也需要和目标通信,通信时目标主机上也会缓存本主机(即源地址)的arp条目。
语法:
arping [-fqbDU] [-c count] [-w timeout] [-I device] [-s source] destination
-f : 收到第一个reply就立即退出
-q : 安静模式,什么都不输出
-b : 只发送广播,不发送单播
-D : 地址冲突检测
-U : 主动更新邻居的arp缓存(Unsolicited ARP mode)
-c count : 发送多少个arp请求包后退出
-w timeout : 等待reply的超时时间
-I device : 使用哪个接口发送请求包。发送arp请求包接口的MAC地址将缓存在目标主机上
-s source : 指定arp请求报文中源地址,若发送的接口和源地址不同,则目标主机将缓存该地址和接口的MAC地址,而非该源地址所在接口的MAC地址
destination : 向谁发送arp请求报文,即要获取该IP或主机名的MAC地址
例如:
(1).请求解析192.168.100.70主机的MAC地址
[root@xuexi ~]# arping -f 192.168.100.70
这将会发送广播报文,直到收到192.168.100.70的回复才退出。
同时,192.168.100.70也会缓存本机的IP和MAC对应条目,由于此处没有指定请求报文的发送接口和源地址,所以发送报文时是根据路由表来选择接口和对应该接口地址的。
(2).指定发送一个请求报文给192.168.100.70就退出,发送报文的接口为eth1,并指定请求报文中的源地址为本机eth0接口上的地址192.168.100.54
[root@xuexi ~]# arping -c -I eth1 -s 192.168.100.54 192.168.100.70
发送这样的arp请求包,将会使得目标主机192.168.100.70缓存本机的arp条目为"192.168.100.54 MAC_eth1",但实际上,192.168.100.54所在接口的MAC地址为MAC_eth0。
arping命令仅能实现这种简单的arp欺骗,更多的arp欺骗方法可以使用专门的工具。
(3).探测对方主机是否存活
例如发送4个探测报文,有回复就说明对方存活
[root@xuexi ~]# arping -c -I eth0 192.168.100.2
ARPING 192.168.100.2 from 192.168.100.54 eth0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100.2 [:::E2::] .593ms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100.2 [:::E2::] .930ms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100.2 [:::E2::] .868ms
Unicast reply from 192.168.100.2 [:::E2::] .844ms
Sent 4 probes (1 broadcast(s))
Received 4 response(s)
可见发送了4个探测报文,其中第一个报文是广播报文,并且收到了4个回复。
13.6 ip命令
这是一个极其强大的命令,前面所有的网络信息显示和管理的命令,都可以由ip命令来替代完成。它是一个严格模式化的命令。
13.6.1 获取ip命令的帮助
先简单说明下ip命令的基础和获取帮助的方法。
[root@xuexi ~]# ip -h Usage: ip [ OPTIONS ] OBJECT { COMMAND | help }
ip [ -force ] -batch filename
where OBJECT := { link | addr | addrlabel | route | rule | neigh | ntable |
tunnel | tuntap | maddr | mroute | mrule | monitor | xfrm |
netns | l2tp | tcp_metrics | token }
OPTIONS := { -V[ersion] | -s[tatistics] | -d[etails] | -r[esolve] |
-h[uman-readable] | -iec |
-f[amily] { inet | inet6 | ipx | dnet | bridge | link } |
- | - | -I | -D | -B | - |
-l[oops] { maximum-addr-flush-attempts } |
-o[neline] | -t[imestamp] | -b[atch] [filename] |
-rc[vbuf] [size] | -n[etns] name | -a[ll] }
可见命令非常复杂,有很多options,还有很多object,每个Object又对应不同的命令。但其实能用到的就几个object:addr/route/neigh/link。
使用ip object help可以获取到该object的语法帮助。例如:
[root@xuexi ~]# ip addr help
在ip命令行下,任何object都可以写其全名,也可以写其缩写名,例如address这个object,可以简写为addr,也可以简写为一个字母a。
[root@xuexi ~]# ip a help # 等价于ip address help和ip addr help
尽管还有一个a开头的object为addrlabel。这时因为ip会从上述语法给出的object顺序从前向后匹配,例如"ip m"将匹配到"ip maddr",如果想匹配别的,如addrlabel,则写长一点即可"ip addrl"。
对于CentOS 6,man ip时会输出整个ip的帮助文档,包括每个object的命令和说明。在CentOS 7中,则要对每个object独立进行man,例如addr这个object。
[root@xuexi ~]# man ip-address
以下是所有Object的man列表。
[root@xuexi ~]# rpm -ql iproute | grep "man8/ip-"
/usr/share/man/man8/ip-address..gz
/usr/share/man/man8/ip-addrlabel..gz
/usr/share/man/man8/ip-l2tp..gz
/usr/share/man/man8/ip-link..gz
/usr/share/man/man8/ip-maddress..gz
/usr/share/man/man8/ip-monitor..gz
/usr/share/man/man8/ip-mroute..gz
/usr/share/man/man8/ip-neighbour..gz
/usr/share/man/man8/ip-netconf..gz
/usr/share/man/man8/ip-netns..gz
/usr/share/man/man8/ip-ntable..gz
/usr/share/man/man8/ip-route..gz
/usr/share/man/man8/ip-rule..gz
/usr/share/man/man8/ip-tcp_metrics..gz
/usr/share/man/man8/ip-token..gz
/usr/share/man/man8/ip-tunnel..gz
/usr/share/man/man8/ip-xfrm..gz
13.6.2 ip addr
ip addr用于管理网络设备上的ip地址,也可以查看ip地址的属性信息。在老版本的Linux中,一块网卡上设置多个IP,这些IP称为别名IP,但是从CentOS 6开始,这些IP称为secondary IP或slave IP,因为这些IP自身也可以附带属性。
(1).ip addr add/del
ip address { add | del } IFADDR dev STRING
IFADDR := PREFIX [ broadcast ADDR ] [ anycast ADDR ] [ label STRING ] 以add为例:
dev NAME:指定要设置IP地址的网卡
local ADDRESS (default):接口的IP地址。IP地址的格式依赖于是ipv4还是ipv6。对于ipv4而言,给定地址,可能还需要给定cidr的掩码位长度
broadcast ADDRESS:接口的广播地址
label NAME:为该接口的IP地址设置label名,label名称必须以网络接口名开头后接冒号,如eth0:X del和add的参数相同,且dev是必须要给定的,其余的参数可选,因为del的时候是通配del,如果删除时有多个满足条件的条目,则删除第一个条目。
例如:
[root@xuexi ~]# ip addr add 192.168.100.45 dev eth0
[root@xuexi ~]# ip addr add 192.168.100.35/24 dev eth1
此方式添加的地址不会在ifconfg命令中显示,ifconfg能捕捉到的是别名,所以可以为地址加上label,以让secondary被ifconfig查看到。例如:
[root@xuexi ~]# ip addr add 192.168.100.45 dev eth0 label eth0:
要删除ip,则简单的多,但必须指定dev,且最好也指定cidr的掩码长度。
[root@xuexi ~]# ip addr del 192.168.100.45 dev eth0
[root@xuexi ~]# ip addr del 192.168.100.35/ dev eth1
(2).ip addr show
虽然也有几个选项,但是感觉没什么用,直接ip addr show就够了。因为ip命令可以缩写,所以可以写为
[root@xuexi ~]# ip a show
[root@xuexi ~]# ip a s
[root@xuexi ~]# ip a
: lo: <LOOPBACK,UP,LOWER_UP> mtu qdisc noqueue state UNKNOWN
link/loopback ::::: brd :::::
inet 127.0.0.1/ scope host lo
inet6 ::/ scope host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 eth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qlen
link/ether :0c:::: brd ff:ff:ff:ff:ff:ff
inet 192.168.100.70/ brd 192.168.100.255 scope global eth0
inet6 fe80::20c:29ff:fe71:/ scope link
valid_lft forever preferred_lft forever
(3).ip addr flush
用于批量删除地址,该命令其实非常危险,一个不小心就会误伤无辜,所幸的是flush的时候不给定任何参数或者没有任何条目可以匹配上的时候将不执行flush动作,总之该命令要小心使用。同样也必须给定dev参数。
例如删除eth1上所有地址。
[root@xuexi ~]# ip a flush dev eth1
删除eth1上所有的secondary地址。
[root@xuexi ~]# ip a f secondary dev eth1
13.6.3 ip route
该命令维护和查看内核中的路由表。
(1).ip route add/del/change/append/replace
语法格式为:
ip route { add | del | change | append | replace } dest[/cidr_mask] [ via ADDRESS ] [ dev STRING ]
其中dest为目标地址,可以是主机地址、网段地址,一般在地址后都会带上cidr格式的掩码长度,不带时默认为32位长度。如果dest为"0/0"或者写为"default",则表示默认路由。
例如添加/修改/替换普通路由:
[root@xuexi ~]# ip route add/change/replace 172.16.10.0/ via 192.168.10.20
添加/修改/替换默认路由:
[root@xuexi ~]# ip route add/change/replace default via 192.168.10.20
[root@xuexi ~]# ip route add/change/replace / via 192.168.100.2
删除某路由:
[root@xuexi ~]# ip route del 172.16.10.0/
[root@xuexi ~]# ip route del default # 删除默认路由
(2).ip route show
列出路由表。
语法格式为:
ip route show [to [ root | match | exact ] ADDR_pattern ] [ via ADDR ]
其中to关键字是默认关键字,用来匹配路由的目标地址。其后可以跟上修饰符root/match/exact,exact为默认修饰符,表示精确匹配掩码位长度,root修饰符表示匹配的掩码位长度大于或等于ADDR_pattern给定的掩码位长度,match修饰符匹配短于或等于ADDR_pattern掩码位长度。例如"to match 16.0/16"将能匹配到"16.0/16"、"16/8"和"0/0",但却无法匹配"16.1/16"和"16.0/24"以及"16.0.1/24",而"to root 16.0/16"将能匹配"16.0/24"和"16.0.1/24"。
via是根据下一跳的方式来列出路由条目。
例如:
[root@xuexi ~]# ip route show to match 192.168/ | column -t
default via 192.168.100.2 dev eth0 proto static metric
其实无需那么花哨,简简单单的"ip r"多方便。
(3).ip route flush
批量删除路由表条目。参数和ip route show的参数一样。
例如删除由eth1出去的路由条目。
[root@xuexi ~]# ip route flush eth1
删除下一跳为192.168.100.70的路由条目。
[root@xuexi ~]# ip r flush via 192.168.100.70
删除目标为192.168.0.0/16网段的路由
[root@xuexi ~]# ip route flush 192.168/
(4).ip route save/restore
用于保存当前的路由表以及恢复路由表。保存路由表时,路由表将以二进制裸数据的格式输出,也就是看不懂的二进制文件。恢复路由表时,要求设备的设置和保存路由表时是一样的,恢复时已存在于路由表中的路由条目将被忽略。
例如当前路由表信息如下:
[root@xuexi ~]# ip r
default via 192.168.100.2 dev eth0 proto static metric
192.168.10.0/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10.20
192.168.10.0/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10.20 metric
192.168.100.0/ dev eth0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100.54 metric
192.168.100.0/ dev eth1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100.74 metric
保存当前路由表。
[root@xuexi ~]# ip route save > /tmp/route.txt
删除几条路由表。
[root@xuexi ~]# ip route flush dev eth0 [root@xuexi ~]# ip r
192.168.100.0/ dev eth1 proto kernel scope link src 192.168.100.74 metric
恢复路由表。
[root@xuexi ~]# ip route restore < /tmp/route.txt
13.6.4 ip link
link表示link layer的意思,即链路层。该命令用于管理和查看网络接口,甚至可以添加虚拟网络接口,将网络接口分组进行管理。
(1).ip link set
ip link set DEVICE { up | down | arp { on | off } | name NEWNAME | address LLADDR } 选项说明:
dev DEVICE:指定要操作的设备名
up and down:启动或停用该设备
arp on or arp off:启用或禁用该设备的arp协议
name NAME:修改指定设备的名称,建议不要在该接口处于运行状态或已分配IP地址时重命名
address LLADDRESS:设置指定接口的MAC地址
例如,禁用eth1网卡。
[root@xuexi ~]# ip link set eth1 down
其实等价于:
[root@xuexi ~]# ifconfig eth1 down
修改网卡eth1的MAC地址。
[root@xuexi ~]# ip link set eth1 address :0c::f3::
(2).ip link show
语法格式:
ip [ -s | -h ] link show [dev DEV] 选项说明:
-s:将显示各网络接口上的流量统计信息
-h:以人类可读的方式显式,即单位转换。注:"-h"在CentOS 7上才支持。
例如:
[root@xuexi ~]# ip -s -h link show dev eth0
: eth0: <BROADCAST,MULTICAST,UP,LOWER_UP> mtu qdisc pfifo_fast state UP mode DEFAULT qlen
link/ether :0c::f7:: brd ff:ff:ff:ff:ff:ff
R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overrun mcast
13.7M .0k
TX: bytes packets errors dropped carrier collsns
1.59M .97k
第13章 Linux的网络管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 第13章 Linux日志管理
1. 日志管理 (1)简介 在CentOS 6.x中日志服务己经由rsyslogd取代了原先的syslogd服务.rsyslogd日志服务更加先进,功能更多.但是不论该服务的使用,还是日志文件的格式其 ...
- Linux就这个范儿 第13章 打通任督二脉
Linux就这个范儿 第13章 打通任督二脉 0111010110……你有没有想过,数据从看得见或看不见的线缆上飞来飞去,是怎么实现的呢?数据传输业务的未来又在哪里?在前面两章中我们学习了Linux网 ...
- 鸟哥的Linux私房菜-第10/11/12/13章(vim程序编辑器、学习bash、正则表达式与文件格式化处理、学习Shell Scripts)
第10章 vim程序编辑器 可以将vim看做vi的进阶版本,vim可以用颜色或底线等方式来显示出一些特殊的信息. 为何要学习vim?因为: a. 所有的 Unix Like 系统都会内建 vi 文书编 ...
- 【菜鸟学习Linux】-第三章- Linux环境搭建-使用VMware9安装Ubuntu 12.04系统
上一步,我们安装了VMware9虚拟机,现在我们就是用它来安装Ubuntu12.04系统,至于Ubuntu是什么,我就不废话了,大家google一下,比我讲的清楚,好了,开始干活! Ubuntu官网下 ...
- #Python学习笔记:1-3章 (基于《python编程,从入门到实践)
第1-3章 这个文档是记录我学习python时一些学习笔记以及一些想法也可以称作复习笔记 第一章:起步这一章主要是从第一个"hello world"程序到python环境的搭建与配 ...
- 第三章 Linux基本命令操作
第三章 Linux基本命令操作 ¨ 本节所讲内容: ¨ 3.1 Linux终端介绍 Shell提示符 Bash Shell基本语法 ¨ 3.2 基本命令的使用:ls.pwd.cd.hist ...
- 核心系统命令实战 第一章Linux命令行简介
第一章Linux命令行简介 1.1 Linux命令行概述 1.1.1 Linux 命令行的开启和退出 开启:登陆账号密码进入系统 退出:exit/logout 快捷键:Ctrl+d 1.1.2 Li ...
- suse 12 二进制部署 Kubernetets 1.19.7 - 第13章 - 部署metrics-server插件
文章目录 1.13.0.创建metrics-server证书和私钥 1.13.1.生成metrics-server证书和私钥 1.13.2.开启kube-apiserver聚合配置 1.13.3.分发 ...
- ASM:《X86汇编语言-从实模式到保护模式》第13章:保护模式下内核的加载,程序的动态加载和执行
★PART1:32位保护模式下内核简易模型 1. 内核的结构,功能和加载 每个内核的主引导程序都会有所不同,因为内核都会有不同的结构.有时候主引导程序的一些段和内核段是可以共用的(事实上加载完内核以后 ...
随机推荐
- 罪恶的SEO优化
1. 基础概念开始 SEO,搜索引擎优化.概括来说就是针对分析搜索引擎的网站收录以及评价规律,来对网站的结构,内容以及其他因素作出一些合理调整,使得网站更容易被搜索引擎收录,并且能够尽量排在搜索引擎自 ...
- session与cookie-----2017-05-08
会话控制:目的是记录不同用户身份. 1.session:有实效性 特点: (1)存在在服务器 (2)每个用户都会存一份 (3)可以存储任意类型的数据 优点:安全性高 缺点:服务器压力过大 2.cook ...
- Android打开其它应用程序
PackageManager pm = getPackageManager(); Intent i = pm.getLaunchIntentForPackage(packageName); start ...
- hdu1421 搬寝室 DP
转载: /*证明:从4个数中 a b c d 依次递增: 选取相邻的两个数一定是最小得 及:(a-b)^2+(c-d)^2<(a-c)^2+(b-d)^2&&(a-b)^2+( ...
- 蚂蚁金服新一代数据可视化引擎 G2
新公司已经呆了一个多月,目前着手一个数据可视化的项目,数据可视化肯定要用到图形库如D3.Highcharts.ECharts.Chart等,经决定我的这个项目用阿里旗下蚂蚁金服所开发的G2图表库. 官 ...
- Servlet,过滤器,监听器,拦截器的区别
1.过滤器 Servlet中的过滤器Filter是实现了javax.servlet.Filter接口的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的用途是过滤字符编码.做一些业务逻辑判断等.其工作原理是,只要你在web.xml ...
- VBS
1.msgbox脚本显示回车 语法:msgbox"123"&vbcrlf&"456"
- Java基础知识二次学习--第七章 容器
第七章 容器 时间:2017年4月27日15:08:30 章节:07章01节~07章04节 视频长度:20:21 +12:38 +3:55 +2:57 内容:容器API 心得: Java API ...
- 五、 创建连接串连接本地数据库(ASP.NET MVC5 系列)
1. 创建连接串连接本地SQLServer数据库 上节讲到MovieDBContext类,这个类的作用是连接数据库并将Movie对象迁移到数据库记录中.不过你会问一个问题:如何知道这个对象将连接哪个数 ...
- 数据挖掘应用案例:RFM模型分析与客户细分(转)
正好刚帮某电信行业完成一个数据挖掘工作,其中的RFM模型还是有一定代表性,就再把数据挖掘RFM模型的建模思路细节与大家分享一下吧!手机充值业务是一项主要电信业务形式,客户的充值行为记录正好满足RFM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