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解析Android缓存机制——LruCache

关于Android的三级缓存,其中主要的就是内存缓存和硬盘缓存。这两种缓存机制的实现都应用到了LruCache算法,今天我们就从使用到源码解析,来彻底理解Android中的缓存机制。

一、Android中的缓存策略

一般来说,缓存策略主要包含缓存的添加、获取和删除这三类操作。如何添加和获取缓存这个比较好理解,那么为什么还要删除缓存呢?这是因为不管是内存缓存还是硬盘缓存,它们的缓存大小都是有限的。当缓存满了之后,再想其添加缓存,这个时候就需要删除一些旧的缓存并添加新的缓存。

因此LRU(Least Recently Used)缓存算法便应运而生,LRU是近期最少使用的算法,它的核心思想是当缓存满时,会优先淘汰那些近期最少使用的缓存对象。采用LRU算法的缓存有两种:LrhCache和DisLruCache,分别用于实现内存缓存和硬盘缓存,其核心思想都是LRU缓存算法。

二、LruCache的使用

LruCache是Android 3.1所提供的一个缓存类,所以在Android中可以直接使用LruCache实现内存缓存。而DisLruCache目前在Android 还不是Android SDK的一部分,但Android官方文档推荐使用该算法来实现硬盘缓存。

1.LruCache的介绍

LruCache是个泛型类,主要算法原理是把最近使用的对象用强引用(即我们平常使用的对象引用方式)存储在 LinkedHashMap 中。当缓存满时,把最近最少使用的对象从内存中移除,并提供了get和put方法来完成缓存的获取和添加操作。

2.LruCache的使用

LruCache的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就已图片缓存为例。

  1. int maxMemory = (int) (Runtime.getRuntime().totalMemory()/1024);
  2. int cacheSize = maxMemory/8;
  3. mMemoryCache = new LruCache<String,Bitmap>(cacheSize){
  4. @Override
  5. protected int sizeOf(String key, Bitmap value) {
  6. return value.getRowBytes()*value.getHeight()/1024;
  7. }
  8. };

①设置LruCache缓存的大小,一般为当前进程可用容量的1/8。
②重写sizeOf方法,计算出要缓存的每张图片的大小。

注意:缓存的总容量和每个缓存对象的大小所用单位要一致。

三、LruCache的实现原理

LruCache的核心思想很好理解,就是要维护一个缓存对象列表,其中对象列表的排列方式是按照访问顺序实现的,即一直没访问的对象,将放在队尾,即将被淘汰。而最近访问的对象将放在队头,最后被淘汰。

如下图所示:

 

那么这个队列到底是由谁来维护的,前面已经介绍了是由LinkedHashMap来维护。

而LinkedHashMap是由数组+双向链表的数据结构来实现的。其中双向链表的结构可以实现访问顺序和插入顺序,使得LinkedHashMap中的<key,value>对按照一定顺序排列起来。

通过下面构造函数来指定LinkedHashMap中双向链表的结构是访问顺序还是插入顺序。

  1. public LinkedHashMap(int initialCapacity,
  2. float loadFactor,
  3. boolean accessOrder) {
  4. super(initialCapacity, loadFactor);
  5. this.accessOrder = accessOrder;
  6. }

其中accessOrder设置为true则为访问顺序,为false,则为插入顺序。

以具体例子解释:
当设置为true时

  1. public static final void main(String[] args) {
  2. LinkedHashMap<Integer, Integer> map = new LinkedHashMap<>(0, 0.75f, true);
  3. map.put(0, 0);
  4. map.put(1, 1);
  5. map.put(2, 2);
  6. map.put(3, 3);
  7. map.put(4, 4);
  8. map.put(5, 5);
  9. map.put(6, 6);
  10. map.get(1);
  11. map.get(2);
  12. for (Map.Entry<Integer, Integer> entry : map.entrySet()) {
  13. System.out.println(entry.getKey() + ":" + entry.getValue());
  14. }
  15. }

输出结果:

0:0
3:3
4:4
5:5
6:6
1:1
2:2

即最近访问的最后输出,那么这就正好满足的LRU缓存算法的思想。可见LruCache巧妙实现,就是利用了LinkedHashMap的这种数据结构。

下面我们在LruCache源码中具体看看,怎么应用LinkedHashMap来实现缓存的添加,获得和删除的。

  1. public LruCache(int maxSize) {
  2. if (maxSize <= 0) {
  3. throw new IllegalArgumentException("maxSize <= 0");
  4. }
  5. this.maxSize = maxSize;
  6. this.map = new LinkedHashMap<K, V>(0, 0.75f, true);
  7. }

从LruCache的构造函数中可以看到正是用了LinkedHashMap的访问顺序。

put()方法

  1. public final V put(K key, V value) {
  2. //不可为空,否则抛出异常
  3. if (key == null || value == null) {
  4.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key == null || value == null");
  5. }
  6. V previous;
  7. synchronized (this) {
  8. //插入的缓存对象值加1
  9. putCount++;
  10. //增加已有缓存的大小
  11. size += safeSizeOf(key, value);
  12. //向map中加入缓存对象
  13. previous = map.put(key, value);
  14. //如果已有缓存对象,则缓存大小恢复到之前
  15. if (previous != null) {
  16. size -= safeSizeOf(key, previous);
  17. }
  18. }
  19. //entryRemoved()是个空方法,可以自行实现
  20. if (previous != null) {
  21. entryRemoved(false, key, previous, value);
  22. }
  23. //调整缓存大小(关键方法)
  24. trimToSize(maxSize);
  25. return previous;
  26. }

可以看到put()方法并没有什么难点,重要的就是在添加过缓存对象后,调用 trimToSize()方法,来判断缓存是否已满,如果满了就要删除近期最少使用的算法。
trimToSize()方法

  1. public void trimToSize(int maxSize) {
  2. //死循环
  3. while (true) {
  4. K key;
  5. V value;
  6. synchronized (this) {
  7. //如果map为空并且缓存size不等于0或者缓存size小于0,抛出异常
  8. if (size < 0 || (map.isEmpty() && size != 0)) {
  9. throw new IllegalStateException(getClass().getName()
  10. + ".sizeOf() is reporting inconsistent results!");
  11. }
  12. //如果缓存大小size小于最大缓存,或者map为空,不需要再删除缓存对象,跳出循环
  13. if (size <= maxSize || map.isEmpty()) {
  14. break;
  15. }
  16. //迭代器获取第一个对象,即队尾的元素,近期最少访问的元素
  17. Map.Entry<K, V> toEvict = map.entrySet().iterator().next();
  18. key = toEvict.getKey();
  19. value = toEvict.getValue();
  20. //删除该对象,并更新缓存大小
  21. map.remove(key);
  22. size -= safeSizeOf(key, value);
  23. evictionCount++;
  24. }
  25. entryRemoved(true, key, value, null);
  26. }
  27. }

trimToSize()方法不断地删除LinkedHashMap中队尾的元素,即近期最少访问的,直到缓存大小小于最大值。

当调用LruCache的get()方法获取集合中的缓存对象时,就代表访问了一次该元素,将会更新队列,保持整个队列是按照访问顺序排序。这个更新过程就是在LinkedHashMap中的get()方法中完成的。

先看LruCache的get()方法

get()方法

  1. public final V get(K key) {
  2. //key为空抛出异常
  3. if (key == null) {
  4.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key == null");
  5. }
  6. V mapValue;
  7. synchronized (this) {
  8. //获取对应的缓存对象
  9. //get()方法会实现将访问的元素更新到队列头部的功能
  10. mapValue = map.get(key);
  11. if (mapValue != null) {
  12. hitCount++;
  13. return mapValue;
  14. }
  15. missCount++;
  16. }

其中LinkedHashMap的get()方法如下:

  1.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2. LinkedHashMapEntry<K,V> e = (LinkedHashMapEntry<K,V>)getEntry(key);
  3. if (e == null)
  4. return null;
  5. //实现排序的关键方法
  6. e.recordAccess(this);
  7. return e.value;
  8. }

调用recordAccess()方法如下:

  1. void recordAccess(HashMap<K,V> m) {
  2. LinkedHashMap<K,V> lm = (LinkedHashMap<K,V>)m;
  3. //判断是否是访问排序
  4. if (lm.accessOrder) {
  5. lm.modCount++;
  6. //删除此元素
  7. remove();
  8. //将此元素移动到队列的头部
  9. addBefore(lm.header);
  10. }
  11. }

由此可见LruCache中维护了一个集合LinkedHashMap,该LinkedHashMap是以访问顺序排序的。当调用put()方法时,就会在结合中添加元素,并调用trimToSize()判断缓存是否已满,如果满了就用LinkedHashMap的迭代器删除队尾元素,即近期最少访问的元素。当调用get()方法访问缓存对象时,就会调用LinkedHashMap的get()方法获得对应集合元素,同时会更新该元素到队头。

以上便是LruCache实现的原理,理解了LinkedHashMap的数据结构就能理解整个原理。如果不懂,可以先看看LinkedHashMap的具体实现。

【转】彻底解析Android缓存机制——LruCache的更多相关文章

  1. Android缓存机制——LruCache

    概述 LruCache的核心原理就是对LinkedHashMap的有效利用,它的内部存在一个LinkedHashMap成员变量,值得注意的4个方法:构造方法.get.put.trimToSize LR ...

  2. 解析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Handler/Thread/Looper & MessageQueue

    解析Android消息处理机制 ——Handler/Thread/Looper & MessageQueue Keywords: Android Message HandlerThread L ...

  3. WEB请求过程(http解析,浏览器缓存机制,域名解析,cdn分发)

    概述 发起一个http请求的过程就是建立一个socket通信的过程. 我们可以模仿浏览器发起http请求,譬如用httpclient工具包,curl命令等方式. curl "http://w ...

  4. android缓存之Lrucache 和LinkedHashMap

    两者的区别 网上有很多人使用软引用加载图片的多 ,但是现在已经不再推荐使用这种方式了,(1)因为从 Android 2.3 (API Level 9)开始,垃圾回收器会更倾向于回收持有软引用或弱引用的 ...

  5. Android进阶:三、这一次,我们用最详细的方式解析Android消息机制的源码

    决定再写一次有关Handler的源码 Handler源码解析 一.创建Handler对象 使用handler最简单的方式:直接new一个Handler的对象 Handler handler = new ...

  6. Handler Looper源码解析(Android消息传递机制)

    Android的Handler类应该是常用到的,多用于线程间的通信,以及子线程发送消息通知UI线程刷新View等等.这里我主要总结下我对整个消息传递机制,包括Handler,Looper,Messag ...

  7. 史上最详细的Android消息机制源码解析

    本人只是Android菜鸡一个,写技术文章只是为了总结自己最近学习到的知识,从来不敢为人师,如果里面有不正确的地方请大家尽情指出,谢谢! 606页Android最新面试题含答案,有兴趣可以点击获取. ...

  8. Android 缓存

    1.Android缓存机制&一个缓存框架推荐 http://blog.csdn.net/shakespeare001/article/details/51695358 2.ASimpleCac ...

  9. 【腾讯Bugly干货分享】Android ListView与RecyclerView对比浅析--缓存机制

    本文来自于腾讯bugly开发者社区,非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原文地址:http://dev.qq.com/topic/5811d3e3ab10c62013697408 作者:黄宁源 一,背景 Recy ...

随机推荐

  1. pod导入第三方库头文件不能自动联想的解决方法

    使用了一段时间CocoaPods来管理Objective-c的类库,方便了不少.但是有一个小问题,当我在xcode输入import关键字的时候,没有自动联想补齐代码的功能,需要手工敲全了文件名,难以适 ...

  2. redis12-----redis 与关系型数据库的对比

    书和书签系统 create table book ( bookid int, title ) )engine myisam charset utf8; insert into book values ...

  3. spring cloud - config 属性自动刷新

    启动config-server,启动成功后就不需要在管了; 在config-client做些修改: 在使用的controller或service的类上加上一个注解@RefreshScope 在pom中 ...

  4. java 获取路径

    1.利用System.getProperty()函数获取当前路径:System.out.println(System.getProperty("user.dir"));//user ...

  5. Java 深拷贝浅拷贝 与 序列化

    一.浅拷贝.深拷贝 浅拷贝会对对象中的成员变量进行拷贝:如果是基本类型,拷贝的就是基本类型的值:如果属性是内存地址(引用类型),拷贝的就是内存地址 : 深拷贝,除了基本类型外,引用类型所引用的对象也会 ...

  6. NOIP2016总结

    Day1: T1:模拟: #include<iostream> #include<cstdio> #include<cstdlib> #include<cst ...

  7. c语言中为什么左移不分符号数无符号数,而右移分呢??

    因为在C语言标准中,只规定了无符号数的移位操作是采用逻辑移位(即左移.右移都是使用的逻辑左移和逻辑右移).而对于有符号数,其左移操作还是逻辑左移,但右移操作是采用逻辑右移还是算术右移就取决于机器了!( ...

  8. codeforces 667D D. World Tour(最短路)

    题目链接: D. World Tour time limit per test 5 seconds memory limit per test 512 megabytes input standard ...

  9. ubuntu下tesseract 4.0安装及参数使用

    tesseract是一个开源的OCR引擎,最初是由惠普公司开发用来作为其平板扫描仪的OCR引擎,2005年惠普将其开源出来,之后google接手负责维护.目前稳定的版本是3.0.4.0版本加入了基 ...

  10. BZOJ_4278_[ONTAK2015]Tasowanie_后缀数组

    BZOJ_4278_[ONTAK2015]Tasowanie_后缀数组 Description 给定两个数字串A和B,通过将A和B进行二路归并得到一个新的数字串T,请找到字典序最小的T. Inpu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