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cess credentials(二)
一、前言
为什么要写一个关于进程如何创建的文档?其实用do_fork作为关键字进行索引,你会发现网上的相关文档数以万计。作为一个内核工程师,对进程以及进程相关的内容当然是非常感兴趣,但是网上的资料并不能令我非常满意(也许是我没有检索到好的文章),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下:
static void copy_flags(unsigned long clone_flags, struct task_struct *p)
{
unsigned long new_flags = p->flags;new_flags &= ~(PF_SUPERPRIV | PF_WQ_WORKER);
new_flags |= PF_FORKNOEXEC;
p->flags = new_flags;
}
上面的代码是进程创建过程的一个片段,网上的解释一般都是对代码逻辑的描述:清除PF_SUPERPRIV 和PF_WQ_WORKER这两个flag的标记,设定PF_FORKNOEXEC标记。坦率的讲,这样的代码解析没有任何意义,其实c代码都已经是非常清楚了。当然,也有的文章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例如对PF_SUPERPRIV 被清除进行了这样的解释:表明进程是否拥有超级用户权限的PF_SUPERPRIV标志被清0。很遗憾,这样的解释不能令人信服,因为如果父进程是超级用户权限,其创建的子进程是要继承超级用户权限的。
正因为如此,我想对linux kernel中进程创建涉及的方方面面的系统知识进行梳理,在我的能力范围内对进程创建的source code进行逐行解析。一言以蔽之,do_fork的source code只是索引,重要的是与其相关的各个知识点。
由于进程创建是一个大工程,因此分成若干的部分。本文是第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
1、从用户空间看进程创建
2、系统调用层面看进程创建
3、trace的处理
4、参数检查
5、复制thread_info和task_struct
注:本文引用的内核代码来自3.14版本的linux kernel。
二、用户空间如何创建进程
应用程序在用户空间创建进程有两种场景:
1、创建的子进程和父进程共用一个elf文件。这种情况,elf文件中的正文段中的部分代码是父进程和子进程共享,部分代码是属于父进程,部分代码属于子进程。这种情况适合于大多数的网络服务程序。
2、创建的子进程需要加载自己的elf文件。例如shell。
为了应对这些需求,linux采用了fork then exec两段式的方式来创建进程。对于场景1,程序直接fork即可,对于场景2,使用fork then exec来应对。本文主要focus在fork操作上,对于exec的操作,在进程加载文档中描述。
应用程序可以通过fork系统调用创建进程,该新创建的进程是调用fork进程的子进程。fork之后,一个进程会象细胞分裂那样变成两个进程。子进程复制了父进程(也就是调用fork的那个进程)的绝大部分的资源(文件描述符、信号处理、当前工作目录等),更细节的信息可以参考后面具体的内核代码分析。
完全复制父进程的资源的开销非常大,特别是对于场景2,所有的开销都是完全的没有任何意义,因为系统load新的elf文件后,会重建text、data等segment。不过,在引入COW(copy-on-write)技术后,fork的开销其实也不算特别大,大部分的copy都是通过share完成的,主要的开销集中在复制父进程的页表上。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如果程序想把复制父进程页表这一点开销也节省掉,那么linux还提供了vfork函数。Vfork和fork是类似的,除了下面两点:
1、阻塞父进程
2、不复制父进程的页表
之所以vfork要阻塞父进程是因为vfork后父子进程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memory descriptor, 也就是说使用的是完全相同的虚拟内存空间, 包括栈也相同。所以两个进程不能同时运行, 否则栈就乱掉了。所以vfork后, 父进程是阻塞的,直到调用了exec系列函数或者exit函数后。这时候,子进程的mm(old_mm)需要释放掉,不再与父进程共用了,这时候就可以解 除父进程的阻塞状态。
除了fork和vfork,Linux内核还提供的clone的系统调用接口主要用于线程的创建,这个接口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可以让用户指定父进程和子进程(也就是创建的进程)共享的内容。其实通过传递不同的参数,clone接口可以实现fork和vfork的功能。更多细节可以参考后面具体的内核代码分析
三、系统调用相关代码分析
fork对应的系统调用代码如下:
#ifdef __ARCH_WANT_SYS_FORK
SYSCALL_DEFINE0(fork)
{
#ifdef CONFIG_MMU
return do_fork(SIGCHLD, 0, 0, NULL, NULL);
#else
/* can not support in nommu mode */
return(-EINVAL);
#endif
}
#endif
对于fork的实现,在kernel中会使用COW技术,如果没有MMU的话,也就没有虚拟地址、页表这些概念,也就无法实现COW版本的fork。在这样的条件下,如果强行实现fork,那么也只能是:
1、完全复制。也就是说,内核为子进程选择适合的地址空间,并且copy完整的父进程的地址空间到子进程。
2、禁止fork,用vfork+exec来实现fork
上面的代码已经很清楚了,内核采用了方法2。
vfork对应的系统调用代码如下:
#ifdef __ARCH_WANT_SYS_VFORK
SYSCALL_DEFINE0(vfork)
{
return do_fork(CLONE_VFORK | CLONE_VM | SIGCHLD, 0,
0, NULL, NULL);
}
#endif
fork和vfork的实现是和CPU architecture相关的(参见source code中的__ARCH_WANT_SYS_FORK和__ARCH_WANT_SYS_VFORK)。在POSIX标准中对vfork描述如下:Applications are recommended to use the fork( ) function instead of this function。也就是说,标准不建议实现vfork,但是linux kernel还是保留了该系统调用,一方面是有些应用对performance特别敏感,vfork可以获得一些的性能优势。此外,在没有MMU支持的CPU上,vfork+exec来可以用来实现fork。
clone对应的系统调用代码如下:
#ifdef __ARCH_WANT_SYS_CLONE
#ifdef CONFIG_CLONE_BACKWARDS
SYSCALL_DEFINE5(clone, unsigned long, clone_flags, unsigned long, newsp,
int __user *, parent_tidptr,
int, tls_val,
int __user *, child_tidptr)
#elif defined(CONFIG_CLONE_BACKWARDS2)
SYSCALL_DEFINE5(clone, unsigned long, newsp, unsigned long, clone_flags,
int __user *, parent_tidptr,
int __user *, child_tidptr,
int, tls_val)
#elif defined(CONFIG_CLONE_BACKWARDS3)
SYSCALL_DEFINE6(clone, unsigned long, clone_flags, unsigned long, newsp,
int, stack_size,
int __user *, parent_tidptr,
int __user *, child_tidptr,
int, tls_val)
#else
SYSCALL_DEFINE5(clone, unsigned long, clone_flags, unsigned long, newsp,
int __user *, parent_tidptr,
int __user *, child_tidptr,
int, tls_val)
#endif
{
return do_fork(clone_flags, newsp, 0, parent_tidptr, child_tidptr);
}
#endif
在我熟悉的平台上(ARM和X86),clone的实现是上面粗体的定义。不同的CPU architecture会有一些区别(例如,参数顺序不一样,stack的增长方向等),这不是本文的主题,因此暂且略过。
从上面的代码片段可以看出,无论哪一个系统调用,最终都是使用了do_fork这个内核函数,后续我们的分析主要几种在对这个函数逐行解读。
四、trace相关的处理
if (!(clone_flags & CLONE_UNTRACED)) {
if (clone_flags & CLONE_VFORK)
trace = PTRACE_EVENT_VFORK;
else if ((clone_flags & CSIGNAL) != SIGCHLD)
trace = PTRACE_EVENT_CLONE;
else
trace = PTRACE_EVENT_FORK;if (likely(!ptrace_event_enabled(current, trace)))
trace = 0;
}
Linux的内核提供了ptrace这样的系统调用,通过它,一个进程(我们称之 tracer,例如strace、gdb)可以观测和控制另外一个进程(被trace的进程,我们称之tracee)的执行。一旦Tracer和 tracee建立了跟踪关系,那么所有发送给tracee的信号(除SIGKILL)都会汇报给Tracer,以便Tracer可以控制或者观测 tracee的执行。例如断点的操作。Tracer程序一般会提供界面,以便用户可以设定一个断点(当tracee运行到断点时,会停下来)。当用户设定 了断点后,tracer就会保存该位置的指令,然后向该位置写入SWI __ARM_NR_breakpoint(这种断点是soft break point,可以设定无限多个,对于hard break point是和CPU体系结构相关,一般支持2个)。当执行到断点位置的时候,发生软中断,内核会给tracee进程发出SIGTRAP信号,当然这个信号也会被tracer捕获。对于tracee,当收到信号的时候,无论是什么信号,甚至是ignor的信号,tracee进程都会停止运行。Tracer进程可以对tracee进行各种操作,例如观察tracer的寄存器,观察变量等等。
在了解完上述的背景之后,再来看代码就比较简单了。这个代码块控制创建进程是否向tracer上报信号,如果需要上报,那么要上报哪些信号。如果用户进程 在创建的时候有携带CLONE_UNTRACED的flag,那么该进程则不能被trace。对于内核线程,在创建的时候都会携带该flag,这也就意味着,内核线程是无法被traced,也就不需要上报event给tracer。
五、参数检查和安全检查
if ((clone_flags & (CLONE_NEWNS|CLONE_FS)) == (CLONE_NEWNS|CLONE_FS))
return ERR_PTR(-EINVAL);
在 2.4.19版本之前,系统中的所有进程都是共享一个mount namespace,在这种情况下,任何进程通过mount或者umount来改变mount namespace都会反应到其他的进程中。从2.4.19版本开始,linux提供了per-process的mount namespace机制,也就是说每个进程都是拥有自己私有的mount namespace(呵呵~~~是不是有点怀念过去简单而美好的日子了)。
CLONE_NEWNS这个flag就是用来控制在clone的时候,父子进程是否要共享mount namespace的。通过fork创建的进程总是和父进程共享mount namespace的(当然子进程也可以调用unshare来解除共享)。当调用clone创建进程的时候,可以有更多的灵活性,可以通过 CLONE_NEWNS这个flag可以不和父进程共享mount namespace(注意:子进程的这个private mount namespace仍然用父进程的mount namespace来初始化,只是之后,子进程和父进程的mount namespace就分道扬镳了,这时候,子进程的mount或者umount的动作将不会影响到父进程)。
CLONE_FS flag是用来控制父子进程是否共享文件系统信息(例如文件系统的root、当前工作目录等),如果设定了该flag,那么父子进程共享文件系统信息,如 果不设定该flag,那么子进程则copy父进程的文件系统信息,之后,子进程调用chroot,chdir,umask来改变文件系统信息将不会影响到 父进程。
在内核中,CLONE_NEWNS和CLONE_FS是排他的。一个进程的文件系统信息在内核中是用struct fs_struct来抽象,这个结构中就有mount namespace的信息,因此如果想共享文件系统信息,其前提条件就是要处于同一个mount namespace中。
if ((clone_flags & (CLONE_NEWUSER|CLONE_FS)) == (CLONE_NEWUSER|CLONE_FS))
return ERR_PTR(-EINVAL);
CLONE_NEWUSER这个flag是和user namespace相关的标识,在通过clone函数fork进程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clone之前的user namespace,当然也可以通过传递该标识来创建新的user namespace。user namespace是linux kernel支持虚拟化之后引入的一个机制,可以允许系统创建不同的user namespace(之前系统只有一个user namespace)。user namespace用来管理user ID和group ID的映射。一个user namespace形成一个container,该user namespace的user ID和group ID的权限被限定在container内部。也就是说,某一个user namespace中的root(UID等于0)并非具备任意的权限,他仅仅是在该user namespace中是privileges的,在该user namespace之外,该user并非是特权用户。
CLONE_NEWUSER|CLONE_FS的组合会导致一个系统漏洞,可以让一个普通用户窃取到root的权限,具体可以参考下面的连接:
http://www.openwall.com/lists/oss-security/2013/03/13/10
if ((clone_flags & CLONE_THREAD) && !(clone_flags & CLONE_SIGHAND))
return ERR_PTR(-EINVAL);
POSIX规定一个进程内部的多个thread要共享一个PID,但是,在linux kernel中,不论是进程还是线程,都是会分配一个task struct并且分配一个唯一的PID(这时候,PID其实就是thread ID)。这样,为了满足POSIX的线程规定,linux引入了线程组的概念,一个进程中的所有线程所共享的那个PID被称为线程组ID,也就是task struct中的tgid成员。因此,在linux kernel中,线程组ID(tgid,thread group id)就是传统意义的进程ID。对于sys_getpid系统调用,linux内核返回了tgid。对于sys_gettid系统调用,本意是要求返回线 程ID,在linux内核中,返回了task struct的pid成员。一言以蔽之,POSIX的进程ID就是linux中的线程组ID。POSIX的线程ID也就是linux中的pid。
在了解了线程组ID和线程ID之后,我们来看一看CLONE_THREAD这个flag。这个flag被设定的话,则表示被创建的子进程与父进程在一个线程组中。否则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组。
如果设定CLONE_SIGHAND这个flag,则表示创建的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相同的信号处理(signal handler)表。线程组应该共享signal handler(POSIX规定),因此,当设定了CLONE_THREAD后必须同时设定CLONE_SIGHAND
if ((clone_flags & CLONE_SIGHAND) && !(clone_flags & CLONE_VM))
return ERR_PTR(-EINVAL);
设定了CLONE_SIGHAND表示共享signal handler,前提条件就是要共享地址空间(也就是说必须设定CLONE_VM),否则,无法共享signal handler。因为如果不共享地址空间,即便是同样地址的handler,其物理地址都是不一样的。
if ((clone_flags & CLONE_PARENT) &&
current->signal->flags & SIGNAL_UNKILLABLE)
return ERR_PTR(-EINVAL);
CLONE_PARENT这个flag表示新fork的进程想要和创建该进程的cloner拥有同样的父进程。
SIGNAL_UNKILLABLE这个flag是for init进程的,其他进程不会设定这个flag。
Linux kernel会静态定义一个init task,该task的pid是0,被称作swapper(其实就是idle进程,在系统没有任何进程可调度的时候会执行该进程)。系统中的所有进程(包括内核线程)由此开始。对于用户空间进程,内核会首先创建init进程,所有其他用户空间的进程都是由init进程派生出来的。因此init进程要负责为所有用户空间的进程处理后事(否则会变成僵 尸进程)。但是如果init进程想要创建兄弟进程(其父亲是swapper),那么该进程无法由init进程回收,其父亲swapper进程也不会收养用户空间创建的init的兄弟进程,这种情况下,这类进程退出都会变成zombie,因此要杜绝。
if (clone_flags & CLONE_SIGHAND) {
if ((clone_flags & (CLONE_NEWUSER | CLONE_NEWPID)) ||
(task_active_pid_ns(current) !=
current->nsproxy->pid_ns_for_children))
return ERR_PTR(-EINVAL);
}
当CLONE_SIGHAND被设定的时候,父子进程应该共享signal disposition table。也就是说,一个进程修改了某一个signal的handler,另外一个进程也可以感知的到。
CLONE_NEWPID这个flag是和PID namespace相关的标识。思路同CLONE_NEWUSER。 这两个flag是和虚拟化技术相关的。虚拟化技术就需要资源隔离,也就是说,不同的虚拟主机(实际上在一台物理主机上)资源是互相不可见的。因此,linux kernel增加了若干个name space,例如user name space、PID namespace、IPC namespace、uts namespace、network namespace等。以PID namespace为例,原来的linux kernel中,PID唯一的标识了一个process,在引入PID namespace之后,不同的namespace可以拥有同样的ID,也就是说,标识一个进程的是PID namespace + PID。
CLONE_NEWUSER设定的时候,就会为fork的进程创建一个新的user namespace,以便隔离USER ID。linux 系统内的一个进程和某个user namespace内的uid和gid相关。user namespace被实现成树状结构,新的user namespace中第一个进程的uid就是0,也就是root用户。这个进程在这个新的user namespace中有超级权限,但是,在其父user namespace中只是一个普通用户。
更详细的解释TODO。
retval = security_task_create(clone_flags);
if (retval)
goto fork_out;
这一段代码是和LinuxSecurity Modules相关的。LinuxSecurity Modules是一个安全框架,允许各种安全模型插入到内核。大家熟知的一个计算机安全模型就是selinux。具体这里就不再描述。如果本次操作通过了 安全校验,那么后续的操作可以顺利进行
六、复制内核栈、thread_info和task_struct
retval = -ENOMEM;
p = dup_task_struct(current);
if (!p)
goto fork_out;
每一个用户空间进程都有一个内核栈和一个用户空间的栈(对于多线程的进程,应该有多个用户空间栈和内核栈)。内核栈和thread_info数据结构共同占用了THREAD_SIZE(一般是2个page)的memory。thread_info数据结构和CPU architecture相关,thread_info数据结构的task 成员指向进程描述符(也就是task struct数据结构)。进程描述符的stack成员指向对应的thread_info数据结构。
dup_task_struct这段代码主要动作序列包括:
1、分配内核栈和thread_info数据结构所需要的memory(统一分配),分配task sturct需要的memory。
2、设定内核栈和thread_info以及task sturct之间的联系
3、将父进程的thread_info和task_struct数据结构的内容完全copy到子进程的thread_info和task_struct数据结构
4、将task_struct数据结构的usage成员设定为2。usage成员其实就是一个reference count。之所以被设定为2,因为fork之后已经存在两个reference了,一个是自己,另外一个是其父进程。
process credentials(二)的更多相关文章
- process credentials(三)
主要内容包括: 1.进程描述符中Realtime Mutex相关数据结构的初始化 2.子进程如何复制父进程的credentials 3.per-task delay accounting的处理 4.子 ...
- process credentials(一)
一.介绍 当linux系统中的一个进程运行起来的时候,总是要访问系统的资源,访问文件或者向其他的进程发送信号.系统是否允许其进行这些操作?系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该进程的权限?这些问题是和进程信任状(pr ...
- Linux process authority、the security risks in running process with high authority
catalog . Linux进程权限原理 . 最小权限原则 - 进程降权运行最佳实践 . 进程权限控制包含的攻防向量 . 进程高权限安全风险检查技术方案 1. Linux进程权限原理 我们知道,Li ...
- C# Process类_进程_应用程序域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进程(Process)是Windows系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包含着一个运行程序所需要的资源.进程之间是相对独立的,一个进程无法直接访问另一个进程的数据(除非分布式),一个进程运行的失败也不会影响其他 ...
- Python3 pip命令报错:Fatal error in launcher: Unable to create process using '"'
Python3 pip命令报错:Fatal error in launcher: Unable to create process using '"' 一.问题 环境:win7 同时安装py ...
- Linux如何创建一个新进程
2016-03-31 张超<Linux内核分析>MOOC课程http://mooc.study.163.com/course/USTC-1000029000 Linux如何创建一个新进程 ...
- Linux进程概述
一.介绍 当linux系统中的一个进程运行起来的时候,总是要访问系统的资源,访问文件或者向其他的进程发送信号.系统是否允许其进行这些操作?系统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该进程的权限?这些问题是和进程信任状(pr ...
- UID, EUID, SUID, FSUID
摘自:https://blog.csdn.net/wh8_2011/article/details/50825340 UID, EUID, SUID, FSUID 2016年03月08日 10:40: ...
- linux驱动current,引用当前进程,及task_struct(转)
尽管内核模块不象应用程序一样顺序执行, 内核做的大部分动作是代表一个特定进程的. 内核代码可以引用当前进程, 通过存取全局项 current, 它在 <asm/current.h> 中定义 ...
随机推荐
- 分布式锁与实现(一)——基于Redis实现(转载)
php的完整流程,包护队列操作:http://www.cnblogs.com/candychen/p/5736128.html 概述 目前几乎很多大型网站及应用都是分布式部署的,分布式场景中的数据一致 ...
- HTML DOM 基础知识,成为javascript晋级高手的必备手册
一.DOM 简介,什么是 DOM? 文件对象模型(Document Object Model,简称DOM),是W3C组织推荐的处理可扩展置标语言的标准编程接口. 标记语言,也称置标语言,是一种将文本( ...
- ZH奶酪:PHP 使用DOMDocument抓取网页
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xyzhaopeng/article/details/6626340 从一个HTML页面的一个表格中提取数据并且将这个数据整理出来加入到MySQL数 ...
- centos7没有ifconfig命令
yum search ifconfig 看到 net-tools.x86_64 : Basic networking tools 安装net-tools: yum install net-tools
- vsphere脚本等
- 轻松把玩HttpClient之封装HttpClient工具类(五),携带Cookie的请求
近期更新了一下HttpClientUtil工具类代码,主要是加入了一个參数HttpContext,这个是用来干嘛的呢?事实上是用来保存和传递Cookie所须要的. 由于我们有非常多时候都须要登录.然后 ...
- 二、Django用Eclipse编写一个登录界面
一.Django用Eclipse编写一个登录界面 二.Django用Eclipse编写一个登录界面Ajax和Django交互 各软件版本:Python 2.7.14,django 1.6.11 原来已 ...
- SpringMVC学习笔记五:使用converter进行参数数据转换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www.cnblogs.com/ygj0930/p/6832898.html 一:SpringMVC数据绑定机制 1:request到达SpringMVC框架时,框 ...
- ODI调用WebService---->OdiInvokeWebService
ODI 提供了OdiInvokeWebService调用第三方WebService,可以在package和过程中使用. 一.准备测试用WebService 天气预报Web服务,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局公用 ...
- HotSpot JVM Compon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