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的diff算法
前言
我的目标是写一个非常详细的关于diff的干货,所以本文有点长。也会用到大量的图片以及代码举例,目的让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弄明白diff的边边角角。
先来了解几个点...
1.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vue是怎么更新节点的?
要知道渲染真实DOM的开销是很大的,比如有时候我们修改了某个数据,如果直接渲染到真实dom上会引起整个dom树的重绘和重排,有没有可能我们只更新我们修改的那一小块dom而不要更新整个dom呢?diff算法能够帮助我们。
我们先根据真实DOM生成一颗virtual DOM
,当virtual DOM
某个节点的数据改变后会生成一个新的Vnode
,然后Vnode
和oldVnode
作对比,发现有不一样的地方就直接修改在真实的DOM上,然后使oldVnode
的值为Vnode
。
diff的过程就是调用名为patch
的函数,比较新旧节点,一边比较一边给真实的DOM打补丁。
2. virtual DOM和真实DOM的区别?
virtual DOM是将真实的DOM的数据抽取出来,以对象的形式模拟树形结构。比如dom是这样的:
<div>
<p>123</p>
</div>
对应的virtual DOM(伪代码):
var Vnode = {
tag: 'div',
children: [
{ tag: 'p', text: '123' }
]
};
(温馨提示:VNode
和oldVNode
都是对象,一定要记住)
3. diff的比较方式?
在采取diff算法比较新旧节点的时候,比较只会在同层级进行, 不会跨层级比较。

<div>
<p>123</p>
</div> <div>
<span>456</span>
</div>

上面的代码会分别比较同一层的两个div以及第二层的p和span,但是不会拿div和span作比较。在别处看到的一张很形象的图:
diff流程图
当数据发生改变时,set方法会让调用Dep.notify
通知所有订阅者Watcher,订阅者就会调用patch
给真实的DOM打补丁,更新相应的视图。
具体分析
patch
来看看patch
是怎么打补丁的(代码只保留核心部分)

function patch (oldVnode, vnode) {
// some code
if (sameVnode(oldVnode, vnode)) {
patchVnode(oldVnode, vnode)
} else {
const oEl = oldVnode.el // 当前oldVnode对应的真实元素节点
let parentEle = api.parentNode(oEl) // 父元素
createEle(vnode) // 根据Vnode生成新元素
if (parentEle !== null) {
api.insertBefore(parentEle, vnode.el, api.nextSibling(oEl)) // 将新元素添加进父元素
api.removeChild(parentEle, oldVnode.el) // 移除以前的旧元素节点
oldVnode = null
}
}
// some code
return vnode
}

patch函数接收两个参数oldVnode
和Vnode
分别代表新的节点和之前的旧节点
- 判断两节点是否值得比较,值得比较则执行
patchVnode

function sameVnode (a, b) {
return (
a.key === b.key && // key值
a.tag === b.tag && // 标签名
a.isComment === b.isComment && // 是否为注释节点
// 是否都定义了data,data包含一些具体信息,例如onclick , style
isDef(a.data) === isDef(b.data) &&
sameInputType(a, b) // 当标签是<input>的时候,type必须相同
)
}

- 不值得比较则用
Vnode
替换oldVnode
如果两个节点都是一样的,那么就深入检查他们的子节点。如果两个节点不一样那就说明Vnode
完全被改变了,就可以直接替换oldVnode
。
虽然这两个节点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子节点一样怎么办?别忘了,diff可是逐层比较的,如果第一层不一样那么就不会继续深入比较第二层了。(我在想这算是一个缺点吗?相同子节点不能重复利用了...)
patchVnode
当我们确定两个节点值得比较之后我们会对两个节点指定patchVnode
方法。那么这个方法做了什么呢?

patchVnode (oldVnode, vnode) {
const el = vnode.el = oldVnode.el
let i, oldCh = oldVnode.children, ch = vnode.children
if (oldVnode === vnode) return
if (oldVnode.text !== null && vnode.text !== null && oldVnode.text !== vnode.text) {
api.setTextContent(el, vnode.text)
}else {
updateEle(el, vnode, oldVnode)
if (oldCh && ch && oldCh !== ch) {
updateChildren(el, oldCh, ch)
}else if (ch){
createEle(vnode) //create el's children dom
}else if (oldCh){
api.removeChildren(el)
}
}
}

这个函数做了以下事情:
- 找到对应的真实dom,称为
el
- 判断
Vnode
和oldVnode
是否指向同一个对象,如果是,那么直接return
- 如果他们都有文本节点并且不相等,那么将
el
的文本节点设置为Vnode
的文本节点。 - 如果
oldVnode
有子节点而Vnode
没有,则删除el
的子节点 - 如果
oldVnode
没有子节点而Vnode
有,则将Vnode
的子节点真实化之后添加到el
- 如果两者都有子节点,则执行
updateChildren
函数比较子节点,这一步很重要
其他几个点都很好理解,我们详细来讲一下updateChildren
updateChildren
代码量很大,不方便一行一行的讲解,所以下面结合一些示例图来描述一下。

updateChildren (parentElm, oldCh, newCh) {
let oldStartIdx = 0, newStartIdx = 0
let oldEndIdx = oldCh.length - 1
let oldStartVnode = oldCh[0]
let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let newEndIdx = newCh.length - 1
let newStartVnode = newCh[0]
let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let oldKeyToIdx
let idxInOld
let elmToMove
let before
while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if (oldStartVnode == null) { // 对于vnode.key的比较,会把oldVnode = null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else if (oldEndVnode == null) {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else if (newStartVnode == null) {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else if (newEndVnode == null) {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EndVnode)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else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EndVnode)
api.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StartVnode.el, api.nextSibling(oldEndVnode.el))
oldStartVnode = oldCh[++oldStartIdx]
newEndVnode = newCh[--newEndIdx]
}else if (same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
patchVnode(oldEndVnode, newStartVnode)
api.insertBefore(parentElm, oldEndVnode.el, oldStartVnode.el)
oldEndVnode = oldCh[--oldEndIdx]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else {
// 使用key时的比较
if (oldKeyToIdx === undefined) {
oldKeyToIdx = createKeyToOldIdx(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有key生成index表
}
idxInOld = oldKeyToIdx[newStartVnode.key]
if (!idxInOld) {
api.insertBefore(parentElm, createEle(newStartVnode).el, oldStartVnode.el)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else {
elmToMove = oldCh[idxInOld]
if (elmToMove.sel !== newStartVnode.sel) {
api.insertBefore(parentElm, createEle(newStartVnode).el, oldStartVnode.el)
}else {
patchVnode(elmToMove, newStartVnode)
oldCh[idxInOld] = null
api.insertBefore(parentElm, elmToMove.el, oldStartVnode.el)
}
newStartVnode = newCh[++newStartIdx]
}
}
}
if (oldStartIdx > oldEndIdx) {
before = newCh[newEndIdx + 1] == null ? null : newCh[newEndIdx + 1].el
addVnodes(parentElm, before, newCh, newStartIdx, newEndIdx)
}else if (newStartIdx > newEndIdx) {
removeVnodes(parentElm, oldCh, oldStartIdx, oldEndIdx)
}
}

先说一下这个函数做了什么
- 将
Vnode
的子节点Vch
和oldVnode
的子节点oldCh
提取出来 oldCh
和vCh
各有两个头尾的变量StartIdx
和EndIdx
,它们的2个变量相互比较,一共有4种比较方式。如果4种比较都没匹配,如果设置了key
,就会用key
进行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变量会往中间靠,一旦StartIdx>EndIdx
表明oldCh
和vCh
至少有一个已经遍历完了,就会结束比较。
图解updateChildren
终于来到了这一部分,上面的总结相信很多人也看得一脸懵逼,下面我们好好说道说道。(这都是我自己画的,求推荐好用的画图工具...)
粉红色的部分为oldCh和vCh
我们将它们取出来并分别用s和e指针指向它们的头child和尾child
现在分别对oldS、oldE、S、E
两两做sameVnode
比较,有四种比较方式,当其中两个能匹配上那么真实dom中的相应节点会移到Vnode相应的位置,这句话有点绕,打个比方
- 如果是oldS和E匹配上了,那么真实dom中的第一个节点会移到最后
- 如果是oldE和S匹配上了,那么真实dom中的最后一个节点会移到最前,匹配上的两个指针向中间移动
- 如果四种匹配没有一对是成功的,那么遍历
oldChild
,S
挨个和他们匹配,匹配成功就在真实dom中将成功的节点移到最前面,如果依旧没有成功的,那么将S对应的节点
插入到dom中对应的oldS
位置,oldS
和S
指针向中间移动。
再配个图
- 第一步
oldS = a, oldE = d;
S = a, E = b;
oldS
和S
匹配,则将dom中的a节点放到第一个,已经是第一个了就不管了,此时dom的位置为:a b d
- 第二步
oldS = b, oldE = d;
S = c, E = b;
oldS
和E
匹配,就将原本的b节点移动到最后,因为E
是最后一个节点,他们位置要一致,这就是上面说的:当其中两个能匹配上那么真实dom中的相应节点会移到Vnode相应的位置,此时dom的位置为:a d b
- 第三步
oldS = d, oldE = d;
S = c, E = d;
oldE
和E
匹配,位置不变此时dom的位置为:a d b
- 第四步
oldS++;
oldE--;
oldS > oldE;
遍历结束,说明oldCh
先遍历完。就将剩余的vCh
节点根据自己的的index插入到真实dom中去,此时dom位置为:a c d b
一次模拟完成。
这个匹配过程的结束有两个条件:
oldS > oldE
表示oldCh
先遍历完,那么就将多余的vCh
根据index添加到dom中去(如上图)S > E
表示vCh先遍历完,那么就在真实dom中将区间为[oldS, oldE]
的多余节点删掉
下面再举一个例子,可以像上面那样自己试着模拟一下
当这些节点sameVnode
成功后就会紧接着执行patchVnode
了,可以看一下上面的代码
if (same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patchVnode(oldStartVnode, newStartVnode)
}
就这样层层递归下去,直到将oldVnode和Vnode中的所有子节点比对完。也将dom的所有补丁都打好啦。那么现在再回过去看updateChildren的代码会不会容易很多呢?
总结
以上为diff算法的全部过程,放上一张文章开始就发过的总结图,可以试试看着这张图回忆一下diff的过程。
原文:https://www.cnblogs.com/wind-lanyan/p/9061684.html
vue的diff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 Vue 中 diff 算法后更新 DOM 的方法
vue 2.0加入了 virtual dom,在 node_modules\vue\src\core\vdom\patch.js 中会对虚拟 DOM 进行 diff 算法等,然后更新 DOM. 网上的 ...
- Vue中diff算法的理解
Vue中diff算法的理解 diff算法用来计算出Virtual DOM中改变的部分,然后针对该部分进行DOM操作,而不用重新渲染整个页面,渲染整个DOM结构的过程中开销是很大的,需要浏览器对DOM结 ...
- 详解vue的diff算法
前言 我的目标是写一个非常详细的关于diff的干货,所以本文有点长.也会用到大量的图片以及代码举例,目的让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弄明白diff的边边角角. 先来了解几个点... 1.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 ...
- 详解vue的diff算法原理
我的目标是写一个非常详细的关于diff的干货,所以本文有点长.也会用到大量的图片以及代码举例,目的让看这篇文章的朋友一定弄明白diff的边边角角. 先来了解几个点... 1. 当数据发生变化时,vue ...
- diff算法深入一下?
文章转自豆皮范儿-diff算法深入一下 一.前言 有同学问:能否详细说一下 diff 算法. 简单说:diff 算法是一种优化手段,将前后两个模块进行差异化比较,修补(更新)差异的过程叫做 patch ...
- Vue源码终笔-VNode更新与diff算法初探
写完这个就差不多了,准备干新项目了. 确实挺不擅长写东西,感觉都是罗列代码写点注释的感觉,这篇就简单阐述一下数据变动时DOM是如何更新的,主要讲解下其中的diff算法. 先来个正常的html模板: & ...
- vue diff 算法学习
function updateChildren (parentElm, oldCh, newCh, insertedVnodeQueue, removeOnly) { let oldStartIdx ...
- 理解Vue 2.5的Diff算法
DOM"天生就慢",所以前端各大框架都提供了对DOM操作进行优化的办法,Angular中的是脏值检查,React首先提出了Virtual Dom,Vue2.0也加入了Virtual ...
- 图解vue中 v-for 的 :key 的作用,虚拟dom Diff算法
其实不只是vue,react中在执行列表渲染时也会要求给每个组件添加上key这个属性. 要解释key的作用,不得不先介绍一下虚拟DOM的Diff算法了. 我们知道,vue和react都实现了一套虚拟D ...
随机推荐
- 【hadoop】1、MapReduce进行日志分析,并排序统计结果
1.网上很多关于搭建Hadoop集群的知识,这里不多做叙述,并且本机运行Hadoop程序是不需要hdfs集群的,我们本机运行只做个demo样式,当真的需要运行大数据的时候,才需要真正的集群 2.还有就 ...
- Android--多线程之图文混排
前言 本周一直在说Android多线程的那些事儿,本篇博客聊一聊Android开发中一个比较经典的案例,网络数据图文混排,本片博客的案例只涉及关于开启多线程访问网络数据,不涉及缓存的内容.众所周知,从 ...
- RocketMQ事务消息实现分析
这周RocketMQ发布了4.3.0版本,New Feature中最受关注的一点就是支持了事务消息: 今天花了点时间看了下具体的实现内容,下面是简单的总结. RocketMQ事务消息概要 通过冯嘉发布 ...
- [译].NET Framework 4.8发布
原文地址:https://devblogs.microsoft.com/dotnet/announcing-the-net-framework-4-8/ 我们很高兴地宣布今天发布.NET Framew ...
- Redis 超时排查
突然收到告警,提示redis挂了,同时大群也在说某某redis连接超时了,过了一会儿就恢复了.这时登上服务器,查看监控.首先看看qps: 可以看到qps并不高,但是中间有段时间没取到数据是怎么回事?那 ...
- Vc数据库编程基础MySql数据库的表增删改查数据
Vc数据库编程基础MySql数据库的表增删改查数据 一丶表操作命令 1.查看表中所有数据 select * from 表名 2.为表中所有的字段添加数据 insert into 表名( 字段1,字段2 ...
- ES6躬行记(4)——模板字面量
模板字面量(Template Literal)是一种能够嵌入表达式的格式化字符串,有别于普通字符串,它使用反引号(`)包裹字符序列,而不是双引号或单引号.模板字面量包含特定形式的占位符(${expre ...
- SQL Server 2008 R2 下如何清理数据库日志文件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清理后日志文件为1M USE [master] GO ALTER DATABASE [数据库名] SET RECOVERY SIMPLE WITH NO_WAIT GO ALT ...
- Python中的数据结构
Python中的数据结构 这里总结一下Python中的内置数据结构(Built-in Data Structure):列表list.元组tuple.字典dict.集合set,涵盖的仅有部分重点,详细地 ...
- Coder解压探索===冥想补蓝v.1.0
主题是什么? 这是一篇是我自己在探索冥想术的过程中,有了一些浅薄的收获,所以写出来记录与分享. 我不太记得最早是因为什么原因去学习冥想,一开始对我而言,这个词带有很多成见,诸如“老僧入定”“三界六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