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开机加载简介

2 常规加载流程

2.1 加载BIOS

2.2 读取MBR

2.3 boot loader

2.4 加载内核

2.5 init依据inittab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

2.6 init进程执行rc.sysinit

2.7 启动内核模块

2.8 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

2.9 执行/etc/rc.d/rc.local

2.10 执行/bin/login程序,进入登录状态

3 环境变量加载

3.1 加载顺序说明

开机加载简介

开机过程指的是从打开计算机电源直到LINUX显示用户登录画面的全过程。分析LINUX开机过程也是深入了解LINUX核心工作原理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常规加载流程

1、加载BIOS

打开计算机电源,首先加载BIOS信息,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计算机必须在最开始就找到它。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等等。

之后,计算机就知道应该去读取哪个硬件设备了。在BIOS将系统的控制权交给硬盘第一个扇区之后,就开始由Linux来控制系统了

 

2、读取MBR

硬盘上第0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MBR,也就是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大小是512字节,可里面却存放了预启动信息、分区表信息。

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引导(PRE-  BOOT)区,占了446个字节;第二部分为分区表(PARTITION PABLE),共有66个字节,记录硬盘的分区信息。预引导区的作用之一是找到标记为活动(ACTIVE)的分区,并将活动分区的引导区读入内存。

系统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盘的MBR后,就会将其复制到0×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被复制到物理内存的内容就是Boot Loader,到计算机系统层面那就是lilo或者grub了。

3、boot loader

Boot Loader 就是在操作系统内核运行之前运行的一段小程序。通过这段小程序,我们可以初始化硬件设备、建立内存空间的映射图,从而将系统的软硬件环境带到一个合适的状态,以便为最终调用操作系统内核做好准备。

grub做为引导系统的最常用的程序之一,我们有必要去了解一下,下面是我们AX3 SP3的grub引导文件

# grub.conf generated by anaconda

# Note that you do not have to rerun grub after making changes to this file

# NOTICE:  You have a /boot partition.  This means that

#          all kernel and initrd paths are relative to /boot/, eg.

#          root (hd0,0)

#          kernel /vmlinuz-version ro root=/dev/hda2

#          initrd /initrd-version.img

#boot=/dev/hda

default=0             #此项为默认以启动第一个title

timeout=5             #等待五秒

splashp_w_picpath=(hd0,0)/grub/splash.xpm.gz

hiddenmenu

title Asianux Server 3 (Quartet SP4) (2.6.18-194.13.AXS3)

root (hd0,0)    #指定系统的根在hd0,0 即(第一块设备的第一个分区)

kernel /vmlinuz-2.6.18-194.13.AXS3 ro root=LABEL=/    #指定kernel文件

initrd /initrd-2.6.18-194.13.AXS3.img                 #指定initrd文件

 

4、加载内核

init依据inittab文件来设定运行等级

核心加载之后,由核心执行的第一个程序就是 /sbin/init,而这个程序第一个目标当然就是确定主机是要以怎样的情况登入!这个就必须要以 /sbin/init 来加载 /etc/inittab 的信息!

/etc/inittab有下面一段内容,说明了各个终端的作用,以及默认进入的终端方式

# Default runlevel. The runlevels used by RHS are:

#   0 - hal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1 - Single user mode

#   2 - Multiuser, without NFS (The same as 3, if you do not have networking)

#   3 - Full multiuser mode

#   4 - unused

#   5 - X11

#   6 - reboot (Do NOT set initdefault to this)

#

id:3:initdefault:

根据上面的信息我们了解到:

0:关机

1:单用户登陆模式

2:多用户登陆,跟3相仿,但是没有网络

3,多用户登陆字符模式

4,暂不被使用

5,进入X11 图形界面

6,重启系统

"id:3:initdefault:"   此项设置为系统默认进入的终端模式,不要设置0和6模式,否则系统将不能启动或者一直重启

init进程执行rc.sysinit

在设定了运行等级后,Linux系统执行的第一个用户层文件就是/etc/rc.d/rc.sysinit脚本程序,设定PATH、设定网络配置(/etc/sysconfig/network)、启动swap分区、设定/proc等等。

/etc/rc.d/rc.sysinit大致做了以下内容:

1. 设定预设路径:( PATH )

2. 设定网络状态:系统会读取 /etc/sysconfig/network

3. 启动swap交换分区

4. 检查文件系统:系统会去检查一些可能会存在的目录,例如 /fsckoptions 与 /forcfsck 及 /fastboot

等等的目录,当系统有不正常关机的现象时(例如突然的断电等等),那么 Linux 将会自动的强制

去检查 root 的档案系统 ( checking root filesystems )。

5. 清除 /etc/mtab ;

6. mount root 及 /proc 档案系统

7.检查档案系统 :与前面相同的,当前面的 /fastboot 检查的,就会以 fsck 检查你的其它扇区 ( 使用 fsck )

8.挂上其它档案系统

9.设定 console 字型

10.打开 quota

11.清除不必要的档案, 如 lock, pid

12.设定 clock

13.serial port 初始化

14.将开机讯息经由 dmesg 放入 /var/log/dmesg 中

5、启动内核模块

执行不同运行级别的脚本程序

当系统执行完/etc/rc.d/rc.sysinit之后,/etc/inittab会指引系统去运行rc0.d到rc6.d中的相应的脚本程序

进入/etc/rc.d/rc3.d/目录下,我们会发现很多K或者S开头的链接到../init.d/的脚本文件,实际我们执行的是/etc/rc.d/init.d里的脚本文件

执行 ls -l输出结果为:

lrwxrwxrwx 1 root root 15 2011-11-02 S05kudzu -> ../init.d/kudzu

需要注意的是:S为开机需要加载执行的脚本文件,K为开机不需要加载执行的脚本文件,数字为优先级,优先级越小,越先执行.

我们可以用chkconfig来管理它的运行状态.

执行/etc/rc.d/rc.local

你如果打开了此文件,里面有一句话,读过之后,你就会对此命令的作用一目了然:

   # This script will be executed *after* all the other init scripts.

   # You can put your own initialization stuff in here if you don’t

   # want to do the full Sys V style init stuff.

   rc.local就是在一切初始化工作后,Linux留给用户进行个性化的地方。你可以把你想设置和启动的东西放到这里。

执行/bin/login程序,进入登录状态

此时,系统已经进入到了等待用户输入username和password的时候了,你已经可以用自己的帐号登入系统了。

6、环境变量加载

加载顺序说明

在刚登录Linux时,首先启动 /etc/profile 文件,然后再启动用户目录下的 ~/.bash_profile 如果 ~/.bash_profile文件存在的话,因为在 ~/.bash_profile文件中一般会有下面的代码:

if [ -f ~/.bashrc ] ; then

. ./bashrc

fi

所以会执行 ~/.bashrc文件。 并且~/.bashrc中,一般还会有以下代码:

if [ -f /etc/bashrc ] ; then

. /bashrc

fi

所以,~/.bashrc会调用 /etc/bashrc文件。最后,在退出shell时,还会执行 ~/.bash_logout文件。

执行顺序为:/etc/profile -> ~/.bash_profile  -> ~/.bashrc -> /etc/bashrc -> ~/.bash_logout

关于各个文件的作用域,在网上找到了以下说明:

(1)/etc/profile: 此文件为系统的每个用户设置环境信息,当用户第一次登录时,该文件被执行. 并从/etc/profile.d目录的配置文件中搜集shell的设置。

(2)/etc/bashrc: 为每一个运行bash shell的用户执行此文件.当bash shell被打开时,该文件被读取。

(3)~/.bash_profile: 每个用户都可使用该文件输入专用于自己使用的shell信息,当用户登录时,该文件仅仅执行一次!默认情况下,他设置一些环境变量,执行用户的.bashrc文件。

(4)~/.bashrc: 该文件包含专用于你的bash shell的bash信息,当登录时以及每次打开新的shell时,该该文件被读取。

(5)~/.bash_logout:当每次退出系统(退出bash shell)时,执行该文件. 另外,/etc/profile中设定的变量(全局)的可以作用于任何用户,而~/.bashrc等中设定的变量(局部)只能继承 /etc/profile中的变量,他们是"父子"关系。

(6)~/.bash_profile 是交互式、login 方式进入 bash 运行的~/.bashrc 是交互式 non-login 方式进入 bash 运行的,通常二者设置大致相同,所以通常前者会调用后者。

https://blog.51cto.com/linuxgentoo/1599564

Linux开机加载过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内核启动以及文件系统的加载过程

    Linux 内核启动及文件系统加载过程 当u-boot 开始执行 bootcmd 命令,就进入 Linux 内核启动阶段.普通 Linux 内核的启动过程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本文以项目中使用的 lin ...

  2. ELF文件的加载过程(load_elf_binary函数详解)--Linux进程的管理与调度(十三)

    加载和动态链接 从编译/链接和运行的角度看,应用程序和库程序的连接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固定的.静态的连接,就是把需要用到的库函数的目标代码(二进制)代码从程序库中抽取出来,链接进应用软件的目标映像中: ...

  3. 动态符号链接的细节 与 linux程序的加载过程

    转: http://hi.baidu.com/clivestudio/item/4341015363058d3d32e0a952 值得玩味的一篇分析程序链接.装载.动态链接细节的好文档 导读: by ...

  4. insmod模块加载过程代码分析1【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7717694-id-3966290.html 一.概述模块是作为ELF对象文件存放在文件系统中的,并通过执行insmod程序链接到 ...

  5. 登陆获取shell时的配置文件加载过程

    最近遇到一台ubuntu服务器登陆时默认语言环境变量变成posix问题, 导致中文显示乱码,影响程序的正常运行 # locale LANG= LANGUAGE= LC_CTYPE="POSI ...

  6. Linux firmware 加载【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2028680-id-3157922.html 1.request_firmware在内核使用,需要文件系统支持,就是说,启动的时候 ...

  7. Tomcat源码分析三:Tomcat启动加载过程(一)的源码解析

    Tomcat启动加载过程(一)的源码解析 今天,我将分享用源码的方式讲解Tomcat启动的加载过程,关于Tomcat的架构请参阅<Tomcat源码分析二:先看看Tomcat的整体架构>一文 ...

  8. [ARM-Linux开发]Linux下加载.ko驱动模块的两种方法:insmod与modprobe

    假设要加载的驱动程序模块名为SHT21.ko 加载驱动模块 方法一:  进入SHT21.ko驱动模块文件所在的目录,然后直接  insmod SHT21.ko  即可 方法二:  将SHT21.ko文 ...

  9. 工厂模式模拟Spring的bean加载过程

    一.前言    在日常的开发过程,经常使用或碰到的设计模式有代理.工厂.单例.反射模式等等.下面就对工厂模式模拟spring的bean加载过程进行解析,如果对工厂模式不熟悉的,具体可以先去学习一下工厂 ...

随机推荐

  1. 配置ASA防火墙 远程管理方式

          受不了,asa和思科路由器 系统命令不一致,这一篇专门来写asa.      先看下版本 asa825# show version      Cisco Adaptive Security ...

  2. Day4前端学习之路——背景边框列表链接和更复杂的选择器

    课程目标 掌握 CSS 稍微复杂的一些选择器,还有背景,边框等一些 CSS 样式属性 主要内容: 背景属性 边框 列表 链接 其他选择器 选择器概览:https://www.w3school.com. ...

  3. CommunityServer的编译

    1. 简介 Community Server是一个免费的开源协作系统,用于管理文档.项目.客户关系和电子邮件通信,可以在私有服务器上安装和配置.它的组成分为: 1. OnlyOfficeJabber  ...

  4. absoulue与relative配合定位盒子居中问题

    如何通过absoulue与relative配合把一个盒子或者是把2个div块同时放到页面中央部分?定位完成后为什么又需要margin-left与margin-top各往回走50%的长度,别忘记用z-i ...

  5. 配置 Apache James 邮件服务器以使用加密邮件通讯协议

    可先参照: 使用 Apache James 3.3.0(开源免费) 搭建内网电子邮件服务器(基于 Windows + Amazon Corretto 8)https://www.cnblogs.com ...

  6. mysql删除索引

    删除索引 删除索引可以使用ALTER TABLE或DROP INDEX语句来实现.DROP INDEX可以在ALTER TABLE内部作为一条语句处理,其格式如下: drop index index_ ...

  7. alpine安装telnet等工具

    alpine确实是很精简,但是对于熟悉了centos和ununtu的个人来说,实在是不习惯. 因此,记录关于alpine的一些包安装,以及操作细节(逐渐补充). 1. telnet >>& ...

  8. 如何利用dokcer提交我的比赛代码

    运气很好进入了天池的一个复赛,但是复赛评测时需要提交docker镜像,捣鼓了一个晚上,终于搞清了整套的流程.由于晚上已经下定决心要早点睡觉,害怕明早就会忘记的我还是先把步骤记录下来. 1. 安装doc ...

  9. 使用JDBC分别利用Statement和PreparedStatement来对MySQL数据库进行简单的增删改查以及SQL注入的原理

    一.MySQL数据库的下载及安装 https://www.mysql.com/ 点击DOWNLOADS,拉到页面底部,找到MySQL Community(GPL)Downloads,点击 选择下图中的 ...

  10. 前端开发神器 VSCode 使用总结

    VSCode 是微软出品的,基于 Electron 和 TypeScript 的,集成了 git 版本管理和命令行终端,而且开源稳定,插件丰富,再搭配一款 Chrome 浏览器,可以说是前端开发神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