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笔记之二】决策树的python实现
本文结构:
- 是什么?
- 有什么算法?
- 数学原理?
- 编码实现算法?
1. 是什么?
简单地理解,就是根据一些 feature 进行分类,每个节点提一个问题,通过判断,将数据分为几类,再继续提问。这些问题是根据已有数据学习出来的,再投入新数据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这棵树上的问题,将数据划分到合适的叶子上。

2. 有什么算法?
常用的几种决策树算法有ID3、C4.5、CART:
ID3:选择信息熵增益最大的feature作为node,实现对数据的归纳分类。
C4.5:是ID3的一个改进,比ID3准确率高且快,可以处理连续值和有缺失值的feature。
CART:使用基尼指数的划分准则,通过在每个步骤最大限度降低不纯洁度,CART能够处理孤立点以及能够对空缺值进行处理。
3. 数学原理?
ID3: Iterative Dichotomiser 3

下面这个数据集,可以同时被上面两颗树表示,结果是一样的,而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简单的树。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得学习到的树是最简单的呢?

下面是 ID3( Iterative Dichotomiser 3 )的算法:

例如下面数据集,哪个是最好的 Attribute?

用熵Entropy来衡量:
E(S) 是数据集S的熵
i 指每个结果,即 No,Yes的概率

E越大意味着信息越混乱,我们的目标是要让E最小。
E在0-1之间,如果P+的概率在0.5, 此时E最大,这时候说明信息对我们没有明确的意义,对分类没有帮助。

但是我们不仅仅想要变量的E最小,还想要这棵树是 well organized。
所以用到 Gain:信息增益

意思是如果我后面要用这个变量的话,它的E会减少多少。

例如下面的数据集:

先计算四个feature的熵E,及其分支的熵,然后用Gain的公式计算信息增益。
再选择Gain最大的特征是 outlook。
第一层选择出来后,各个分支再继续选择下一层,计算Gain最大的,例如分支 sunny 的下一层节点是 humidity。
详细的计算步骤可以参考这篇博文。
C4.5
ID3有个局限是对于有大量数据的feature过于敏感,C4.5是它的一个改进,通过选择最大的信息增益率 gain ratio 来选择节点。而且它可以处理连续的和有缺失值的数据。

P’ (j/p) is the proportion of elements present at the position p, taking the value of j-th test.
例如 outlook 作为第一层节点后,它有 3 个分支,分别有 5,4,5 条数据,则 SplitInfo(5,4,5) = -5/14log(5,14)-4/14log(4,14)-5/14(5,14) ,其中 log(5,14) 即为 log2(5/14)。
下面是一个有连续值和缺失值的例子:

连续值
第一步计算 Gain,除了连续值的 humudity,其他步骤和前文一样。
要计算 humudity 的 Gain 的话,先把所有值升序排列:
{65, 70, 70, 70, 75, 78, 80, 80, 80, 85, 90, 90, 95, 96}
然后把重复的去掉:
{65, 70, 75, 78, 80, 85, 90, 95, 96}
如下图所示,按区间计算 Gain,然后选择最大的 Gain (S, Humidity) = 0.102

因为 Gain(S, Outlook) = 0 .246,所以root还是outlook:

缺失值
处理有缺失值的数据时候,用下图的公式:

例如 D12 是不知道的。
计算全集和 outlook 的 info,
其中几个分支的熵如下,再计算出 outlook 的 Gain:
比较一下 ID3 和 C4.5 的准确率和时间:
accuracy :

execution time:

4. 编码实现算法?
代码可以看《机器学习实战》这本书和这篇博客。
完整代码可以在 github 上查看。
接下来以 C4.5 的代码为例:
1. 定义数据:
def createDataSet():
dataSet = [[0, 0, 0, 0, 'N'],
[0, 0, 0, 1, 'N'],
[1, 0, 0, 0, 'Y'],
[2, 1, 0, 0, 'Y'],
[2, 2, 1, 0, 'Y'],
[2, 2, 1, 1, 'N'],
[1, 2, 1, 1, 'Y']]
labels = ['outlook',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y']
return dataSet, labels
2. 计算熵:
def calcShannonEnt(dataSet):
numEntries = len(dataSet)
labelCounts = {}
for featVec in dataSet:
currentLabel = featVec[-1]
if currentLabel not in labelCounts.keys():
labelCounts[currentLabel] = 0
labelCounts[currentLabel] += 1 # 数每一类各多少个, {'Y': 4, 'N': 3}
shannonEnt = 0.0
for key in labelCounts:
prob = float(labelCounts[key])/numEntries
shannonEnt -= prob * log(prob, 2)
return shannonEnt
3. 选择最大的gain ratio对应的feature:
def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numFeatures = len(dataSet[0]) - 1 #feature个数
baseEntropy = calcShannonEnt(dataSet) #整个dataset的熵
bestInfoGainRatio = 0.0
bestFeature = -1
for i in range(numFeatures):
featList = [example[i] for example in dataSet] #每个feature的list
uniqueVals = set(featList) #每个list的唯一值集合
newEntropy = 0.0
splitInfo = 0.0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DataSet = splitDataSet(dataSet, i, value) #每个唯一值对应的剩余feature的组成子集
prob = len(subDataSet)/float(len(dataSet))
newEntropy += prob * calcShannonEnt(subDataSet)
splitInfo += -prob * log(prob, 2)
infoGain = baseEntropy - newEntropy #这个feature的infoGain
if (splitInfo == 0): # fix the overflow bug
continue
infoGainRatio = infoGain / splitInfo #这个feature的infoGainRatio
if (infoGainRatio > bestInfoGainRatio): #选择最大的gain ratio
bestInfoGainRatio = infoGainRatio
bestFeature = i #选择最大的gain ratio对应的feature
return bestFeature
4. 划分数据,为下一层计算准备:
def splitDataSet(dataSet, axis, value):
retDataSet = []
for featVec in dataSet:
if featVec[axis] == value: #只看当第i列的值=value时的item
reduceFeatVec = featVec[:axis] #featVec的第i列给除去
reduceFeatVec.extend(featVec[axis+1:])
retDataSet.append(reduceFeatVec)
return retDataSet
5. 多重字典构建树:
def createTree(dataSet, labels):
classList = [example[-1] for example in dataSet] # ['N', 'N', 'Y', 'Y', 'Y', 'N', 'Y']
if classList.count(classList[0]) == len(classList):
# classList所有元素都相等,即类别完全相同,停止划分
return classList[0] #splitDataSet(dataSet, 0, 0)此时全是N,返回N
if len(dataSet[0]) == 1: #[0, 0, 0, 0, 'N']
# 遍历完所有特征时返回出现次数最多的
return majorityCnt(classList)
bestFeat = chooseBestFeatureToSplit(dataSet) #0-> 2
# 选择最大的gain ratio对应的feature
bestFeatLabel = labels[bestFeat] #outlook -> windy
myTree = {bestFeatLabel:{}}
#多重字典构建树{'outlook': {0: 'N'
del(labels[bestFeat])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y'] -> ['temperature', 'humidity']
featValues = [example[bestFeat] for example in dataSet] #[0, 0, 1, 2, 2, 2, 1]
uniqueVals = set(featValues)
for value in uniqueVals:
subLabels = labels[:] #['temperature', 'humidity', 'windy']
myTree[bestFeatLabel][value] = createTree(splitDataSet(dataSet, bestFeat, value), subLabels)
# 划分数据,为下一层计算准备
return myTree
6. 可视化决策树的结果:
dataSet, labels = createDataSet()
labels_tmp = labels[:]
desicionTree = createTree(dataSet, labels_tmp)
treePlotter.createPlot(desicionTree)

【机器学习笔记之二】决策树的python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 [机器学习笔记]主成分分析PCA简介及其python实现
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一种常见的数据降维方法,其目的是在“信息”损失较小的前提下,将高维的数据转换到低维,从而减小计算量. PCA的本质就是找一些投影 ...
- 机器学习笔记之二-win10+cuda9.1+CUDNN7+Anaconda3+VS2017+tensorflow1.5+opencv3.4
[Tensorflow]环境搭建vs2017+win10+py3.6+cuda9.1+cudnn7+tf1.5 一.安装cuda 9.1+VS2017 一路下一步即可,环境变量cuda会自动配好 ...
- 机器学习算法总结(二)——决策树(ID3, C4.5, CART)
决策树是既可以作为分类算法,又可以作为回归算法,而且在经常被用作为集成算法中的基学习器.决策树是一种很古老的算法,也是很好理解的一种算法,构建决策树的过程本质上是一个递归的过程,采用if-then的规 ...
- python3学习笔记(二):Python初识
一.算法 在开始认真地编程之前,首先来解释下什么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简单地说,它就是告诉计算机要做什么.计算机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它不会自己思考,需要我们告诉它具体细节,并且使用计算机能够理解的语言把算 ...
- Coursera 机器学习笔记(二)
主要为第三周课程内容:逻辑回归与正则化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一.逻辑回归模型引入 分类问题是指尝试预测的是结果是否属于某一个类. 维基百科的定义为:根据已知训练区提供的 ...
- python学习笔记(二)之python简单实践
1 安装python开发环境 Linux环境下自动安装好了python,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更新到python最新版本. #echo "alias python=/usr/bin/python3 ...
- 吴恩达机器学习笔记(二) —— Logistic回归
主要内容: 一.回归与分类 二.Logistic模型即sigmoid function 三.decision boundary 决策边界 四.cost function 代价函数 五.梯度下降 六.自 ...
- Python学习笔记(二)——列表
Python学习笔记(二)--列表 Python中的列表可以存放任何数据类型 >>> list1 = ['Hello','this','is','GUN',123,['I','Lov ...
- cs229 斯坦福机器学习笔记(一)-- 入门与LR模型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blog.csdn.net/Dinosoft/article/details/34960693 前言 说到机器学习,非常多人推荐的学习资 ...
随机推荐
- Charles抓包工具安装与配置
在实际开发中,我们需要时常抓取线上的请求及数据,甚至是请求的html文档,js,css等静态文件来进行调试.在这里,我使用charles来进行以上操作.但是呢,charles需要进行一系列配置才能达到 ...
- 剑指offer 练习题目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vector> #include <stack> #include<map> #include ...
- react-router 踩坑记
react-router踩坑分享 背景 辛苦历程 JavaScript动态修改 第一次尝试 第二次尝试 第三次尝试 第四次尝试 总结步骤 其他方案 原理 History 常见的3种History Br ...
- Azure SQL Database (23) Azure SQL Database Dynamic Data Masking动态数据掩码
<Windows Azure Platform 系列文章目录> 我们在使用关系型数据的时候,有时候希望: - 管理员admin,可以查看到所有的数据 - 普通用户,某些敏感字段,比如信用卡 ...
- Python系列教程(一):简介
Python发展历史 起源 Python的作者,Guido von Rossum,荷兰人.1982年,Guido从阿姆斯特丹大学获得了数学和计算机硕士学位.然而,尽管他算得上是一位数学家,但他更加享受 ...
- Apollo框架试玩
2017年7月5日,百度举行了AI开发者大会,在会上发布了Apollo项目,并进行了演示,该项目在Github上已经能够被访问.出于一个程序员的好奇,昨天试玩了一把,确实不错. http://apol ...
- springmvc4.0配置ajax请求json格式数据
1.导入相关jar包:jackson-annotation-2.5.4.jar,jackson-core-2.5.4.jar,jackson-databind-2.5.4.jar. 2.spring- ...
- 今天真开心,终于知道怎么打包apk了
1.函数上下文的产生,并不是函数定义时决定的,而是函数调用时产生的:来个栗子 function creep(){return this;} console.log(creep()) var sneak ...
- [随笔]_ELVE_git命令复习
mkdir: XX (创建一个空目录 XX指目录名) pwd: 显示当前目录的路径. git init 把当前的目录变成可以管理的git仓库,生成隐藏.git文件. git add XX 把xx文件添 ...
- Chrome浏览器扩展开发系列之十一:NPAPI插件的使用
在Chrome浏览器扩展中使用HTML和JavaScript非常容易,但是如何重用已有的非JavaScript遗留系统代码呢?答案是将NPAPI插件绑定到Chrome浏览器扩展,从而实现在Chr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