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GIL?

官方解释:
'''
In CPython, the global interpreter lock, or GIL, is a mutex that prevents multiple
native threads from executing Python bytecodes at once. This lock is necessary mainly
because CPython’s memory management is not thread-safe. (However, since the GIL
exists, other features have grown to depend on the guarantees that it enforces.)
''' 释义:
在CPython中,这个全局解释器锁,也称为GIL,是一个互斥锁,防止多个线程在同一时间执行Python字节码,这个锁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CPython的内存管理非线程安全的,很多其他的特性依赖于GIL,所以即使它影响了程序效率也无法将其直接去除 总结:
在CPython中,GIL会把线程的并行变成串行,导致效率降低

GIL指的是全局解释器锁,本质就是一把互斥锁,是加在解释器上的互斥锁。首先需要明确的是GIL并不是Python的特性,它是在实现CPython解释器时所引入的概念,GIL也仅仅存在于CPython中,解释器并不是只有CPython,还有PyPy,JPython等等,这些就不依赖GIL。

2.为什么需要GIL?

由于CPython的内存管理是非线程安全的,于是CPython就给解释器加了GIL锁,解决了安全问题,但是降低了效率(即使在多核处理器下,也无法实现真正的并行)。另外虽然有解决的方案,但是CPython应用比较广泛,牵扯太多,一旦修改,那么很多以前的基于GIL的程序都需要修改,所以这个问题就变成了历史遗留问题。

GIL与GC的孽缘

在使用Python中进行编程时,程序员无需参与内存的管理工作,这是因为Python有自带的内存管理机制,简称GC。那么GC与GIL有什么关联?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需先了解GC的工作原理,Python中内存管理使用的是引用计数,每个数会被加上一个整型的计数器,表示这个数据被引用的次数,当这个整数变为0时则表示该数据已经没有人使用,成了垃圾数据。

当内存占用达到某个阈值时,GC会将其他线程挂起,然后执行垃圾清理操作,垃圾清理也是一串代码,也就需要一条线程来执行。

示例代码: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def task():
   a = 10
   print(a)

# 开启三个子线程执行task函数
Thread(target=task).start()
Thread(target=task).start()
Thread(target=task).start()

上述代码内存结构如下:

通过上图可以看出,GC与其他线程都在竞争解释器的执行权,而CPU何时切换,以及切换到哪个线程都是无法预支的,这样一来就造成了竞争问题,假设线程1正在定义变量a=10,而定义变量第一步会先到到内存中申请空间把10存进去,第二步将10的内存地址与变量名a进行绑定,如果在执行完第一步后,CPU切换到了GC线程,GC线程发现10的地址引用计数为0则将其当成垃圾进行了清理,等CPU再次切换到线程1时,刚刚保存的数据10已经被清理掉了,导致无法正常定义变量。

当然其他一些涉及到内存的操作同样可能产生问题问题,为了避免GC与其他线程竞争解释器带来的问题,CPython简单粗暴的给解释器加了互斥锁,如下图所示:

有了GIL后,多个线程将不可能在同一时间使用解释器,从而保证了解释器的数据安全。

GIL的加锁与解锁时机

加锁的时机:在调用解释器时立即加锁

解锁时机:

  • 当前线程遇到了IO时释放

  • 当前线程执行时间超过设定值时释放,解释器会检测线程的执行时间,一旦到达某个阈值,通知线程保存状态切换线程,以此来保证数据安全

3.GIL带来的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执行一个py文件,分为三个步骤

  1. 从硬盘加载Python解释器到内存

  2. 从硬盘加载py文件到内存

  3. 解释器解析py文件内容,交给CPU执行

其次需要明确的是每当执行一个py文件,就会立即启动一个python解释器,

当执行test.py时其内存结构如下:

GIL,叫做全局解释器锁,加到了解释器上,并且是一把互斥锁,那么这把锁对应用程序到底有什么影响?

这就需要知道解释器的作用,以及解释器与应用程序代码之间的关系

py文件中的内容本质都是字符串,只有在被解释器解释时,才具备语法意义,解释器会将py代码翻译为当前系统支持的指令交给系统执行。

当进程中仅存在一条线程时,GIL锁的存在没有不会有任何影响,但是如果进程中有多个线程时,GIL锁就开始发挥作用了。

开启子线程时,给子线程指定了一个target表示该子线程要处理的任务即要执行的代码。代码要执行则必须交由解释器,即多个线程之间就需要共享解释器,为了避免共享带来的数据竞争问题,于是就给解释器加上了互斥锁!

由于互斥锁的特性,程序串行,保证数据安全,降低执行效率,GIL将使得程序整体效率降低!

4.GIL的性能讨论

GIL的优点:

  • 保证了CPython中的内存管理是线程安全的

GIL的缺点:

  • 互斥锁的特性使得多线程无法并行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否认Python这门语言,其原因如下:

  1. GIL仅仅在CPython解释器中存在,在其他的解释器中没有,并不是Python这门语言的缺点

  2. 在单核处理器下,多线程之间本来就无法真正的并行执行

  3. 在多核处理下,运算效率的确是比单核处理器高,但是要知道现代应用程序多数都是基于网络的(qq,微信,爬虫,浏览器等等),CPU的运行效率是无法决定网络速度的,而网络的速度是远远比不上处理器的运算速度,则意味着每次处理器在执行运算前都需要等待网络IO,这样一来多核优势也就没有那么明显了

    举个例子:

    任务1 从网络上下载一个网页,等待网络IO的时间为1分钟,解析网页数据花费,1秒钟

    任务2 将用户输入数据并将其转换为大写,等待用户输入时间为1分钟,转换为大写花费,1秒钟

单核CPU下:1.开启第一个任务后进入等待。2.切换到第二个任务也进入了等待。一分钟后解析网页数据花费1秒解析完成切换到第二个任务,转换为大写花费1秒,那么总耗时为:1分+1秒+1秒 = 1分钟2秒

多核CPU下:1.CPU1处理第一个任务等待1分钟,解析花费1秒钟。1.CPU2处理第二个任务等待1分钟,转换大写花费1秒钟。由于两个任务是并行执行的所以总的执行时间为1分钟+1秒钟 = 1分钟1秒

可以发现,多核CPU对于总的执行时间提升只有1秒,但是这边的1秒实际上是夸张了,转换大写操作不可能需要1秒,时间非常短!

上面的两个任务都是需要大量IO时间的,这样的任务称之为IO密集型,与之对应的是计算密集型即没有IO操作全都是计算任务。

对于计算密集型任务,Python多线程的确比不上其他语言!为了解决这个弊端,Python推出了多进程技术,可以良好的利用多核处理器来完成计算密集任务。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import os,time
def work():
res=0
for i in range(100000000):
res*=i if __name__ == '__main__':
l=[]
print(os.cpu_count()) #本机为4核
start=time.time()
for i in range(4):
p=Process(target=work) #耗时5s多
p=Thread(target=work) #耗时18s多
l.append(p)
p.start()
for p in l:
p.join()
stop=time.time()
print('run time is %s' %(stop-start)) 计算密集型:多进程效率高

计算密集型,多进程效率高

from multiprocessing import Process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
import threading
import os,time
def work():
time.sleep(2)
print('===>') if __name__ == '__main__':
l=[]
print(os.cpu_count()) #本机为4核
start=time.time()
for i in range(400):
# p=Process(target=work) #耗时12s多,大部分时间耗费在创建进程上
p=Thread(target=work) #耗时2s多
l.append(p)
p.start()
for p in l:
p.join()
stop=time.time()
print('run time is %s' %(stop-start)) I/O密集型:多线程效率高

I/O密集型,多线程效率高

总结:

1.在单核情况下,无论是I/O密集型还是计算密集型,GIL都不会产生影响。

2.如果是多核情况下,I/O密集型会受到GIL的影响,但是很明显I/O的速度比计算速度慢,所以影响不大。

3.I/O密集型用多线程(线程开销小,节省资源),计算密集型使用多进程(因为CPython多线程是无法并行的)。

另外之所以广泛采用CPython解释器,就是因为大量的应用程序都是I/O密集型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CPython可以无缝对接各种C语言实现的库,对于一些数学计算相关的应用程序就可以直接使用各种现成的算法。

5.GIL与自定义线程锁的区别

GIL保护的是解释器级别的数据安全,比如对象的引用计数,垃圾分代数据等等(垃圾回收机制)。

对于程序中自己定义的数据没有任何的保护效果,这一点在没有介绍GIL前我们就已经知道了,所以当程序中出现了共享自定义的数据时就要自己加锁,如下例: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Lock
import time a = 0
def task():
global a
temp = a
time.sleep(0.01)
a = temp + 1 t1 = Thread(target=task)
t2 = Thread(target=task)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print(a)

过程分析:

1.线程1获得CPU执行权,并获取GIL锁执行代码,得到a的值为0后进入睡眠,释放CPU并释放GIL。

2.线程2获得CPU执行权,并获取GIL锁执行代码,得到a的值为0后进入睡眠,释放CPU并释放GIL。

3.线程1睡醒后获得CPU执行权,并获取GIL执行代码 ,将temp的值0+1后赋给a,执行完毕释放CPU并释放GIL。

4.线程2睡醒后获得CPU执行权,并获取GIL执行代码 ,将temp的值0+1后赋给a,执行完毕释放CPU并释放GIL,最后a的值也就是1。

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因为两个线程在并发的执行同一段代码,解决方案就是加锁!

from threading import Thread,Lock
import time lock = Lock()
a = 0
def task():
global a
lock.acquire()
temp = a
time.sleep(0.01)
a = temp + 1
lock.release() t1 = Thread(target=task)
t2 = Thread(target=task)
t1.start()
t2.start()
t1.join()
t2.join()
print(a)

过程分析:

1.线程1获得CPU执行权,并获取GIL锁执行代码 ,得到a的值为0后进入睡眠,释放CPU并释放GIL,不释放lock

2.线程2获得CPU执行权,并获取GIL锁,尝试获取lock失败,无法执行,释放CPU并释放GIL

3.线程1睡醒后获得CPU执行权,并获取GIL继续执行代码 ,将temp的值0+1后赋给a,执行完毕释放CPU释放GIL,释放lock,此时a的值为1

4.线程2获得CPU执行权,获取GIL锁,尝试获取lock成功,执行代码,得到a的值为1后进入睡眠,释放CPU并释放GIL,不释放lock

5.线程2睡醒后获得CPU执行权,获取GIL继续执行代码 ,将temp的值1+1后赋给a,执行完毕释放CPU释放GIL,释放lock,此时a的值为2

6.进程池与线程池

1.什么是进程/线程池?

池表示一个容器,本质上就是一个存储进程或线程的列表。

2.何时使用进程池、线程池?

I/O密集型任务使用线程池,计算密集型任务使用进程池。

3.为什么需要进程/线程池?

在很多情况下需要控制进程或线程的数量在一个合理的范围,例如TCP程序中,一个客户端对应一个线程,虽然线程的开销小,但肯定不能无限的开,否则系统资源迟早被耗尽,解决的办法就是控制线程的数量。

线程/进程池不仅帮我们控制线程/进程的数量,还帮我们完成了线程/进程的创建,销毁,以及任务的分配。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ProcessPoolExecutor
import time,os # 创建进程池,指定最大进程数为3,此时不会创建进程,不指定数量时,默认为CPU和核数
pool = ProcessPoolExecutor(3) def task():
time.sleep(1)
print(os.getpid(),"worki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i in range(10):
pool.submit(task) # 提交任务时立即创建进程 # 任务执行完成后也不会立即销毁进程
time.sleep(2) for i in range(10):
pool.submit(task) #再有新任务是 直接使用之前已经创建好的进程来执行

进程池的使用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ProcessPoolExecutor
from threading import current_thread,active_count
import time,os # 创建进程池,指定最大线程数为3,此时不会创建线程,不指定数量时,默认为CPU和核数*5
pool = ThreadPoolExecutor(3)
print(active_count()) # 只有一个主线 def task():
time.sleep(1)
print(current_thread().name,"working..") if __name__ == '__main__':
for i in range(10):
pool.submit(task) # 第一次提交任务时立即创建线程 # 任务执行完成后也不会立即销毁
time.sleep(2) for i in range(10):
pool.submit(task) #再有新任务是 直接使用之前已经创建好的线程来执行

线程池的使用

7.同步与异步

同步和异步指的是提交任务的方式。

同步(调用/执行/任务/提交):发起任务后必须等待任务结束,拿到一个结果才能继续执行。

异步:发起任务后不需要关心任务的执行过程,可以继续往下运行。

异步的效率高于同步,但是并不是所有任务都可以异步执行,判断一个任务是否可以异步的条件是:任务发起方是否立即需要执行结果。

同步会有等待的效果,但是,这和阻塞时完全不同的,阻塞时程序会被剥夺CPU执行权,而同步调用则不会,因为同步在等待任务执行结束,得到结果,CPU还在执行中。没有切换。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
from threading import current_thread
import time pool = ThreadPoolExecutor(3)
def task(i):
time.sleep(0.01)
print(current_thread().name,"working..")
return i ** i if __name__ == '__main__':
objs = []
for i in range(3):
res_obj = pool.submit(task,i) # 异步方式提交任务# 会返回一个对象用于表示任务结果
objs.append(res_obj) # 该函数默认是阻塞的 会等待池子中所有任务执行结束后执行
pool.shutdown(wait=True) # 从结果对象中取出执行结果
for res_obj in objs:
print(res_obj.result())
print("over")

异步调用并获取结果

from concurrent.futures import ThreadPoolExecutor
from threading import current_thread
import time pool = ThreadPoolExecutor(3)
def task(i):
time.sleep(0.01)
print(current_thread().name,"working..")
return i ** i if __name__ == '__main__':
objs = []
for i in range(3):
res_obj = pool.submit(task,i) # 会返回一个对象用于表示任务结果
print(res_obj.result()) #result是同步的一旦调用就必须等待 任务执行完成拿到结果
print("over")

同步调用并获取结果

GIL锁、进程池与线程池的更多相关文章

  1. GIL解释锁及进程池和线程池

    官方介绍 ''' 定义: In CPython, the global interpreter lock, or GIL, is a mutex that prevents multiple nati ...

  2. GIL锁、进程池与线程池、同步异步

    GIL锁定义 GIL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  全局解释器 本质上是一把互斥锁 官方解释: 在CPython中,这个全局解释器锁,也称为GIL,是一个互斥锁,防止多个线程在同 ...

  3. GIL全局解释器锁、死锁现象、python多线程的用处、进程池与线程池理论

    昨日内容回顾 僵尸进程与孤儿进程 # 僵尸进程: 所有的进程在运行结束之后并不会立刻销毁(父进程需要获取该进程的资源) # 孤儿进程: 子进程正常运行 但是产生该子进程的父进程意外死亡 # 守护进程: ...

  4. GIL解释器锁 & 进程池与线程池

    今日内容 GIL 全局解释器锁(重要理论) 验证 GIL 的存在及功能 验证 python 多线程是否有用 死锁现象 进程池与线程池(使用频率高) IO模型 详细参考: https://www.bil ...

  5. GIL与普通互斥锁区别,死锁现象,信号量,event事件,进程池与线程池,协程

    GIL与普通互斥锁区别 GIL锁和互斥锁的异同点 相同: 都是为了解决解释器中多个线程资源竞争的问题 异: 1.互斥锁是Python代码层面的锁,解决Python程序中多线程共享资源的问题(线程数据共 ...

  6. 第三十八天 GIL 进程池与线程池

    今日内容: 1.GIL 全局解释器锁 2.Cpython解释器并发效率验证 3.线程互斥锁和GIL对比 4.进程池与线程池 一.全局解释器锁 1.GIL:全局解释器锁 GIL本质就是一把互斥锁,是夹在 ...

  7. GIL,queue,进程池与线程池

    GIL 1.什么是GIL(这是Cpython解释器) GIL本质就是一把互斥锁,既然是互斥锁,原理都是一样的,都是让多个并发线程同一时间只能有一个执行 即:有了GIL的存在,同一进程内的多个线程同一时 ...

  8. day37 GIL、同步、异步、进程池、线程池、回调函数

    1.GIL 定义: GIL:全局解释器锁(Global Interpreter Lock) 全局解释器锁是一种互斥锁,其锁住的代码是全局解释器中的代码 为什么需要全局解释器锁 在我们进行代码编写时,实 ...

  9. 4月27日 python学习总结 GIL、进程池、线程池、同步、异步、阻塞、非阻塞

    一.GIL:全局解释器锁 1 .GIL:全局解释器锁 GIL本质就是一把互斥锁,是夹在解释器身上的, 同一个进程内的所有线程都需要先抢到GIL锁,才能执行解释器代码 2.GIL的优缺点: 优点:  保 ...

随机推荐

  1. mabatis的批量新增sql 初级的 初级的 初级的

    简单描述:做开发的时候,会遇到一次插入好多条记录,怎么做好呢? 解决思路:循环insert啊!  哪凉快那呆着去←!←  这样会增加数据库开销的,当然不能这么干了,要在sql上下功夫.看代码,一下就明 ...

  2. ubuntu18.04进不了桌面

    ubuntu升级18.04进不了桌面 https://chengfeng.site/2018/05/02/ubuntu%E5%8D%87%E7%BA%A718-04%E8%B8%A9%E7%9A%84 ...

  3. hdu2196 树形dp经典|树的直径

    /* 两种做法 1.求出树直径v1,v2,那么有一个性质:任取一点u,树上到u距离最远的点必定是v1或v2 那么可以一次dfs求树v1 第二次求dis1[],求出所有点到v1的距离,同时求出v2 第三 ...

  4. springboot+mybatis+springMVC基础框架搭建

    项目结构概览 pom.xml <project xmlns="http://maven.apache.org/POM/4.0.0" xmlns:xsi="http: ...

  5. Parameter 'name' not found. Available parameters are [arg1, arg0, param1, param2]

    解决方法: <select id="selectIf" resultType="student"> SELECT id,name,age,score ...

  6. linux基础练习题(2)

    Linux命令作业(关卡二) 练习题1 理解操作系统的作用,以及各种操作系统的不同 要求: 为什么要有OS?没有OS能行吗?原因是什么? Linux内核指的是什么? Linux主要应用在哪些地方? 使 ...

  7. .NetCore 下开发独立的(RPL)含有界面的组件包 (四)授权过滤

    .NetCore 下开发独立的(RPL)含有界面的组件包 (一)准备工作 .NetCore 下开发独立的(RPL)含有界面的组件包 (二)扩展中间件及服 务 .NetCore 下开发独立的(RPL)含 ...

  8. js 2017 - 2

    设置360为极速模式   <meta name='renderer' content='webkit'> css3超出隐藏 .ellipsis { // 超出一行 width: 100%; ...

  9. Linux 的文件类型

    Linux 的文件通常分为 7 大类 文件类型                                  缩写      英文名称                                ...

  10. Genius ACM

    题解: 发现匹配一定会选最大和最小匹配,确定左右端点之后nlogn排序后算 比较容易想到二分 最坏情况每次1个 $n^2*(logn)^2$ 没错暴力的最差复杂度是$n^2*logn$的 发现长度与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