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akka的基本使用方法,由于属于基础功能,想不出一个很高大上的名称,此处就以基础模式命名。下文会介绍actor的使用方法,及其优劣点。

class SimpleActor(name:String) extends Actor {
private def doWork(message:SayHello):Unit = {
println(s"$name 收到 ${message.from.path.name} 的消息 [$message] ,工作进行中... 当前线程号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
override def receive: Receive = {
case msg @ SayHello(from,message) =>
doWork(msg)
val returnMsg = HelloSaid(s"嗨 ${from.path.name} ,${self.path.name} 收到了 $message 消息")
println(s"$name 工作结束,准备返回消息[${returnMsg.message}]")
}
}
object SimpleBasicPatter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ystem = ActorSystem("BasicPattern",ConfigFactory.load())
val person1 = system.actorOf(Props(new SimpleActor("person1")),"personActor1")
println(s"Main thread Id ${Thread.currentThread().getId}")
person1 ! SayHello(person1,"Hello World 1")
person1 ! SayHello(person1,"Hello World 2")
}
}
输出:

Main thread Id 1
person1 收到 personActor1 的消息 [SayHello(Actor[akka://BasicPattern/user/personActor1#1662593548],Hello World 1)] ,工作进行中... 当前线程号 13
person1 工作结束,准备返回消息[嗨 personActor1 ,personActor1 收到了 Hello World 1 消息]
person1 收到 personActor1 的消息 [SayHello(Actor[akka://BasicPattern/user/personActor1#1662593548],Hello World 2)] ,工作进行中... 当前线程号 13
person1 工作结束,准备返回消息[嗨 personActor1 ,personActor1 收到了 Hello World 2 消息]

  如上图,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actor:HelloWroldActor。它有两个方法,其中receive是收到消息之后处理消息的入口函数,定义了对消息的处理方式。收到SayHello之后,调用doWork同步处理消息

  我们可以跟上一篇博客进行对比,此处给person1发送了一条SayHello消息,在OOP中是直接调用函数,此处使用 ! 函数发送消息;person1收到消息后,同步调用doWork处理消息。这是最基本的actor使用方式:通过 ! 发消息给actor。从输出中可以看到,主线程和doWork所在线程是不同的线程。

  这是基础模式的最基本形式,给actor发送消息,actor对消息进行响应,发送和响应是异步的,同一个actor对所有的消息都是按照邮箱队列的顺序,串行调用的。下面是基础模式的另外一种高级形式。

class HelloWorldActor(other:ActorRef,name:String) extends Actor {
private def doWork(message:String):HelloSaid = {
println(s"$name 收到 ${other.path.name} 的消息 [$message] ,工作进行中...")
HelloSaid("这是处理后返回的消息")
}
override def receive: Receive = {
case DoWork(message) =>
println(s"嗨 ${other.path.name} ,我正在为你工作")
val returnMsg = doWork(message)
other ! WorkDone(returnMsg.message)
case WorkDone(message) =>
println(s"$name 收到了 ${sender().path.name} 的回复消息:[$message]")
}
}
object BasicPattern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ystem = ActorSystem("BasicPattern",ConfigFactory.load())
val person1 = system.actorOf(Props(new HelloWorldActor(null,"person1")),"personActor1")
val person2 = system.actorOf(Props(new HelloWorldActor(person1,"person2")),"personActor2")
person2 ! DoWork("Hello World")
}
}
输出:

嗨 personActor1 ,我正在为你工作
person2 收到 personActor1 的消息 [Hello World] ,工作进行中...
person1 收到了 personActor2 的回复消息:[嗨 personActor1 工作已完成,这是返回消息 HelloSaid(这是处理后返回的消息)]

  在上面的模式中,我们首先给person2发送了开始工作的消息,person2收到消息后,开始为person1工作:调用doWork进行计算。计算结束后把消息发送给了person1,person1收到workDone的消息后,将结果打印了出来。这个例子稍微复杂点,涉及到了两个actor的通信。但这仍然是一种简单的形式,因为person1的actorRef引用是通过构造函数传递给person2的,这样person2就只能为person1工作。这非常不方便,因为actor创建的时候不一定能知道另外一个actor的地址。那么下面又是一种高级形式:

class HelloActor(name:String) extends Actor {
private def doWork(message:String,forActor:ActorRef):HelloSaid = {
println(s"$name 收到 ${forActor.path.name} 的消息 [$message] ,工作进行中...")
HelloSaid("这是处理后返回的消息")
}
override def receive: Receive = {
case DoWorkFor(message,forActor) =>
println(s"嗨 ${forActor.path.name} ,我正在为你工作")
val returnMsg = doWork(message,forActor)
forActor ! WorkDone(returnMsg.message)
case WorkDone(message) =>
println(s"$name 收到了 ${sender().path.name} 的回复消息:[$message]")
}
}
object BasicPattern3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ystem = ActorSystem("BasicPattern2",ConfigFactory.load())
val person1 = system.actorOf(Props(new HelloActor("person1")),"personActor1")
val person2 = system.actorOf(Props(new HelloActor("person2")),"personActor2")
person2 ! DoWorkFor("Hello World",person1)
}
}
输出:
嗨 personActor1 ,我正在为你工作
person2 收到 personActor1 的消息 [Hello World] ,工作进行中...
person1 收到了 personActor2 的回复消息:[这是处理后返回的消息]

  在上面的图中,我们把person1的actorRef通过消息的形式发送给了person2,这样person2就能为不同的person工作了,因为工作的对象是通过消息传递的。

  通过上面3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到,只能通过给actor发送消息与actor通信,调用其对应的函数,函数的返回结果也只能异步的发送给调用方。而在OOP中调用另一个对象的函数,看起来比这个简单多了,获取函数处理结果也非常简单。但读者要仔细思考这两者的区别,actor的通信全都是异步的。意味着person2给person1发送消息之后,可以立即进行其他的处理,而不需要等待person1的应答,即person1和person2功能做到了完全解耦。

  BasicPattern2和BasicPattern3的区别是调用方获取方式的不同,其实还有另外一种形式:

class Master(workerPath:String) extends Actor{
override def receive: Receive = {
case DoWork(message) =>
println(s"master 收到 doWork消息:$message")
val worker = context.actorSelection( s"/user/$workerPath")
worker ! DoWorkFor(message,self)
case WorkDone(message) =>
println(s"master 收到 ${sender().path.name} 的返回消息 $message")
}
}
class Worker extends Actor{
private def doWork(message:String):String = {
println(s"worker 收到了消息 $message")
"这里是worker返回消息"
}
override def receive: Receive = {
case DoWorkFor(message,forActor) =>
val result = doWork(message)
forActor ! WorkDone(result) }
}
object BasicPattern4 {
def main(args: Array[String]): Unit = {
val system = ActorSystem("BasicPattern2",ConfigFactory.load())
system.actorOf(Props(new Worker()),"workerActor")
val master = system.actorOf(Props(new Master("workerActor")),"masterWorker")
master ! DoWork("Hello World")
}
}
输出

master 收到 doWork消息:Hello World
worker 收到了消息 Hello World
master 收到 workerActor 的返回消息 这里是worker返回消息

  在这个形式中,master通过worker的actorPath,用actorSelection查询了worker的地址,然后发送消息给它。与BasicPattern3不同的是,master不需要知道worker的邮箱地址,它只需要知道worker的actorPath就可以发消息了。然后master和worker就可以按照前面的pattern互通消息了。

  请注意DoWork、WorkDone、DoWork这三个消息的处理完全是异步的,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

  上面的4个例子我都将其认定为基础模式,因为这都是Akka的基础功能,没有涉及太高深的技术,也是在学习Akka的初期最容易理解的模式。虽然简单,还是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的。在下一篇博客中,我们会针对BasicPattern4进行优化,讲解另外MasterWorkerBackend模式,这种模式比较复杂,希望读者深刻理解本博文的4个例子,再阅读后续文章。

akka设计模式系列-基础模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akka设计模式系列-While模式

    While模式严格来说是while循环在Akka中的合理实现.while是开发过程中经常用到的语句之一,也是绝大部分编程语言都支持的语法.但while语句是一个循环,如果循环条件没有达到会一直执行wh ...

  2. akka设计模式系列-Chain模式

    链式调用在很多框架和系统中经常存在,算不得上是我自己总结的设计模式,此处只是简单介绍在Akka中的两种实现方式.我在这边博客中简化了链式调用的场景,简化后也更符合Akka的设计哲学. trait Ch ...

  3. akka设计模式系列-Backend模式

    上一节我们介绍了Akka使用的基本模式,简单点来说就是,发消息给actor,处理结束后返回消息.但这种模式有个缺陷,就是一旦某个消息处理的比较慢,就会阻塞后面所有消息的处理.那么有没有方法规避这种阻塞 ...

  4. akka设计模式系列-Aggregate模式

    所谓的Aggregate模式,其实就是聚合模式,跟masterWorker模式有点类似,但其出发点不同.masterWorker模式是指master向worker发送命令,worker完成某种业务逻辑 ...

  5. akka设计模式系列-慎用ask

    慎用ask应该是Akka设计的一个准则,很多时候我们应该禁用ask.之所以单独把ask拎出来作为一篇博文,主要是akka的初学者往往对ask的使用比较疑惑. "Using ask will ...

  6. akka设计模式系列-消息模型(续)

    在之前的akka设计模式系列-消息模型中,我们介绍了akka的消息设计方案,但随着实践的深入,发现了一些问题,这里重新梳理一下设计方法,避免之前的错误.不当的观点给大家带来误解. 命令和事件 我们仍然 ...

  7. akka设计模式系列

    由于本人爱好Scala,顺便也就爱好Akka,但目前网上对Akka的介绍大多都是概念上或技术方向上的介绍,基本没有Akka设计模式或者Actor模型设计模式的资料.这对于Akka的普及非常不利,因为即 ...

  8. PHP设计模式系列 - 外观模式

    外观模式 通过在必需的逻辑和方法的集合前创建简单的外观接口,外观设计模式隐藏了调用对象的复杂性. 外观设计模式和建造者模式非常相似,建造者模式一般是简化对象的调用的复杂性,外观模式一般是简化含有很多逻 ...

  9. c++设计模式系列----builder模式

    看了好几处关于builder模式的书和博客,总感觉不是很清楚,感觉不少书上的说的也不是很准确.最后还是看回圣经<设计模式>.看了好久终于感觉明白了一点了. 意图: builder模式提出的 ...

随机推荐

  1. C++ 实现Golang里的defer

    不多说了,直接贴代码.就一个hpp文件. 1 #include <functional> 2 3 #define CONCAT_(a, b) a##b 4 #define CONCAT(a ...

  2. centOS目录结构介绍

    Linux / CentOS目录结构 /: 根目录,一般根目录下只存放目录,不要存放文件,/etc./bin./dev./lib./sbin应该和根目录放置在一个分区中 /bin:/usr/bin: ...

  3. Linux下常用的操作

    Linux下常用的操作 文件定位 locate filename 有些版本的linux会出现 -bash: locate: command not found错误,不要慌,安装一下mlocate包就好 ...

  4. Python利用带权重随机数解决抽奖和游戏爆装备问题

    关于带权随机数 为了帮助理解,先来看三类随机问题的对比: 1.已有n条记录,从中选取m条记录,选取出来的记录前后顺序不管. 实现思路:按行遍历所有记录,约隔n/m条取一个数据即可 2.在1类情况下,还 ...

  5. SVM简单上手示例

    转载自 百度知道 id:风_南(https://zhidao.baidu.com/usercenter?uid=e9904069236f25705e799313) 转载只为方便学习复习,侵删. 在用s ...

  6. 多校 1010 Taotao Picks Apples(补题)

    >>点击进入原题<< 思路:题解很有意思,适合线段树进阶 考虑每次修改不叠加,因此我们可以从如何对原序列进行预处理着手.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将原序列从任意位置断开,我们可以通过分 ...

  7. 解决Web部署 woff字体 404错误

    问题:刚刚在IIS上部署web项目的时候,发现浏览器总是报找不到woff字体的错误.导致浏览器加载字体报404错误. 原因:因为服务器IIS不认WOFF这个文件类型,只要在IIS上添加MIME 类型即 ...

  8. mybatis写当天 当月的数据 时间段数据https://www.cnblogs.com/xzjf/p/7600533.html

    mybatis写当天 当月的数据 时间段数据----https://www.cnblogs.com/xzjf/p/7600533.html

  9. ZOJ 3201 树形背包问题

    题目大意: 0~n-1号这n个点,每个点有个权值,由无向边形成了一棵树,希望在这棵树上找到一棵长为m的子树使总的权值最小 基本的树形背包问题 令dp[u][j] 表示u号节点对应子树中有j个节点所能得 ...

  10. noip模拟赛 第K小数

    [问题描述]有两个正整数数列,元素个数分别为N和M.从两个数列中分别任取一个数相乘,这样一共可以得到N*M个数,询问这N*M个数中第K小数是多少.[输入格式]输入文件名为number.in.输入文件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