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摸爬滚打之day28----黏包处理
1、缓冲区和subprocess模块
1.1 缓冲区( 当send()内容超过输入缓冲区大小或recv()接收内容超过输出缓冲区大小时旧版本(py3.5以前)是会直接报错的, py3.5以后如果出错内部机制会直接处理错误, 处理方式类似于sendall()的方式循环发送去缓存区. )
每个 socket 被创建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write()/send() 并不立即向网络中传输数据,而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中,再由TCP协议将数据从缓冲区发送到目标机器。一旦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区,函数就可以成功返回,不管它们有没有到达目标机器,也不管它们何时被发送到网络,这些都是TCP协议负责的事情。
TCP协议独立于 write()/send() 函数,数据有可能刚被写入缓冲区就发送到网络,也可能在缓冲区中不断积压,多次写入的数据被一次性发送到网络,这取决于当时的网络情况、当前线程是否空闲等诸多因素,不由程序员控制。
read()/recv() 函数也是如此,也从输入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而不是直接从网络中读取。
2.2 解释器调用系统指令----> subprocess
import subprocess # 解释器操作cmd的模块
recv_msg = input("输入cmd命令: ")
cmd_obj = subprocess.Popen(
recv_msg, # 输入的cmd指令,"dir", "ipconfig" ......
shell=True, # shell = True, 即相当于使用cmd窗口
stdout=subprocess.PIPE, # 标准输出信息都在PIPE管道中
stderr=subprocess.PIPE, # 出错信息也在PIPE管道中
)
cmd_msg = cmd_obj.stdout.read().decode("gbk") # 对象调用里面的stdout属性, 并读取出来.(和计算机交互一般都以GBK编码解码)
print(cmd_msg)
subprocess模块
2、黏包
产生黏包的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现象1: 连续send两个比较小点的数据时, 在网速各方面都很流畅情况下是不会产生黏包现象的(用time.sleep模拟), 当网速或其他原因造成上传速度变慢, TCP内部的Nagle算法和延迟ACK机制, 会减少大量小包的连续发送, 所以会将比较小的连续发送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比较大的包, 这是第一种黏包;
现象2: send()给缓冲区扔了太多数据, 超过缓冲区的大小就会报错, 每个IP包一般最大为1500b, 如果超过这个值就会被拆包发送, 第一次剩下的数据有可能和第二次发送的数据一起连在一起被接收, 这就是第二种黏包;
3、如何解决黏包现象?
3.1 了解一下struct模块 ----> 其实就是定义一种结构,里面包含不同类型的数据(int,char,bool等等),方便对某一结构对象进行处理。该模块的主要作用就是对python基本类型值与一个四位二进制数类型间的转化.
struct模块支持打包哪些数据类型?
struct.pack() 可以将struct支持的数据类型打包成一个对应长度二进制的数, 如果给 "int" 类型的数字打包的话, 结果就是一个4位二进制的数.
struct.unpack() 将打包成的二进制数解包回来, 结果是一个元组.
import struct
numb = 152856900
numb_bytes = struct.pack("i",numb) # 把int 类型的numb打包成一个4位二进制的数( (数字位数不能超过10位,有符号(-)的数字不能超过11位)转化后的结果都是4位),
# "i"表示是一个整数 b'Di\x1c\t'
print(numb_bytes) numb = struct.unpack("i",numb_bytes) # 结果是一个元组形式. (152856900,)
print(numb)
struct模块
如何解决黏包现象? ----> 让接收方知道自己要接收的字节流总长度, 然后按这个长度接收就行.
第一种方案: 发送方先把字节流的总长度发给接收方, 接收方在接到总长度后给发送方传达一个确认信息, 发送方开始传数据, 接收方循环接收数据, 直到接受到的字节总长度等于发送方发来的字节流总长度.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 服务端(发送方)
server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server.bind(ip_port)
server.listen(4)
conn,addr = server.accept() while 1:
recv_msg = str(conn.recv(1024),"utf8")
cmd_obj = subprocess.Popen(
recv_msg,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cmd_msg = cmd_obj.stdout.read() * 20
cmd_msg_len = bytes(str(len(cmd_msg)),"utf8")
conn.send(cmd_msg_len) # 先发送一个总的字节长度
has_send = 0
while has_send < len(cmd_msg): # 发送方循环发送
every_send = cmd_msg[has_send:has_send + 1024]
conn.send(every_send)
has_send += len(every_send) # 客户端(接收方)
client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client.connect(ip_port) while 1:
cmd_msg = bytes(input("请输入cmd指令: "),"utf8")
client.send(cmd_msg)
recv_msg_len = int(str(client.recv(1024),"utf8"))
print(recv_msg_len)
has_recv = bytes() # 接收到总的字节流长度
while len(has_recv) < recv_msg_len: # 循环接收,直到字节流的长度相等
has_recv += client.recv(1024)
print(str(has_recv,"gbk"))
print(len(has_recv))
循环接收方案
第二种方案: 通过struck模块将需要发送的内容的长度进行打包,打包成一个4字节长度的数据发送到对端,对端只要取出前4个字节,然后对这四个字节的数据进行解包,拿到你要发送的内容的长度,然后通过这个长度来继续接收我们实际要发送的内容(不好理解看代码, 简单)。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truct # 客户端(发送方)
server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server.bind(ip_port)
server.listen(4)
conn,addr = server.accept() while 1:
recv_msg = str(conn.recv(1024),"utf8")
cmd_obj = subprocess.Popen(
recv_msg,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cmd_msg = cmd_obj.stdout.read()
numb_b = struct.pack("i",len(cmd_msg))
conn.send(numb_b + cmd_msg) # 把 总字节流长度 + 字节内容 发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前4个字节拿到总字节长度,
# 然后按照总字节流长度来接收. # 客户端(接收方)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client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client.connect(ip_port) while 1:
cmd_msg = bytes(input("请输入cmd指令: "),"utf8")
client.send(cmd_msg)
numb_b = client.recv(4)
numb_len = struct.unpack("i",numb_b)[0]
msg = client.recv(numb_len)
print(str(msg,"gbk"))
struct方案
python摸爬滚打之day28----黏包处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 Python学习笔记【第十四篇】:Python网络编程二黏包问题、socketserver、验证合法性
TCP/IP网络通讯粘包问题 案例:模拟执行shell命令,服务器返回相应的类容.发送指令的客户端容错率暂无考虑,按照正确的指令发送即可. 服务端代码 # -*- coding: utf- -*- # ...
- python学习之socket&黏包
7.4 socket [重要] 避免学习各层的接口,以及协议的使用, socket已经封装好了所有的接口,直接使用这些接口或者方法即可,方便快捷,提升开发效率. socket在python中就是一 ...
- Python网络编程之黏包问题
二.解决黏包问题 2.1 解决黏包方法1 计算消息实体的大小 服务端接受两次,一次时消息大小,二次是消息实体,解决消息实体黏包 客户端发送两次,一次是消息大小,一次是消息实体 在两次收发之间加入一次多 ...
- day28 黏包及黏包解决方案
今日主要内容: 一 .缓冲区 二.两种黏包现象 三.黏包现象的两种解决方案 四.打印进度条(补充的,了解即可) 1. 缓冲区 缓冲区的作用 : 将程序和网络解耦(这样做的好处是程序不会以为网速的快慢而 ...
- python socket编程和黏包问题
一.基于TCP的socket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有顺序,不重复,可靠.不会被加上数据边界.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 ...
- python 黏包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一.数据缓冲区 缓冲区(buffer),它是内存空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内存空间中预留了一定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空间用来缓冲输入或输出的数据,这部分预留的空间就叫做缓冲区,显然缓冲区是具有一定大小的 ...
- Python Socket通信黏包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参考:http://www.cnblogs.com/Eva-J/articles/8244551.html#_label5 1.黏包的表现(以客户端远程操作服务端命令为例) 注:只有在TCP协议通信的 ...
- Python 的黏包问题
Client 端内的代码: #Author:BigBao #Date:2018/7/4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client=socket.socket(socket. ...
- 038.Python关于TCP黏包问题
黏包现象 1 黏包现象演示 服务端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 注册主机到网络 sk.bind( ("127.0.0.1", ...
随机推荐
- Linux Django项目测试
步骤 django项目: 依赖包 [root@web01 ~]# yum install openssl-devel bzip2-devel expat-devel gdbm-devel readli ...
- Java_运算符
目录 一.算术运算符 二.关系运算符 三.位运算符 四.赋值运算符 五.条件运算符 六.instanceof 运算符 七.逻辑运算符 一.算术运算符 加 减 乘 除 取余 自增 自减(+ - * / ...
- 解码escape类型的unicode
content = Regex.Unescape(content);
- EF的使用<三>
ExecuteSqlCommand与SqlQuery 在数据上下文DBModel的实例中有个Database属性,其中有两组方法.ExecuteSqlCommand()和.SqlQuery().它们都 ...
- SpringBoot Mybatis项目中的多数据源支持
1.概述 有时项目里里需要抽取不同系统中的数据源,需要访问不同的数据库,本文介绍在Springboot+Mybatis项目中如何支持多数据源操作. 有需要的同学可以下载 示例代码 项目结构如下: 2. ...
- 动态dp
题解: 首先这类题目本身是一个dp/树形dp 然后带上了修改(ddp) 为了权衡查询和修改的时间,我们采用树剖来维护 假设我们能够对每个点维护除了重儿子之外的信息 那么我们的修改只需要修改log个节点 ...
- php页面传值的方法(转)
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suvllian/p/5582540.html PHP页面间传值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require_once //Page a: < ...
- IntelliJ IDEA 中的Java程序目录结构
--src 应用程序源代码与测试代码的根目录 --main 应用程序代码的源目录 --java 源代码 --resources 项目用到的资源文件 --test 测试程序代码的源目录 --java 测 ...
- 删除倒数第k个元素
给定一个链表,删除链表的倒数第 n 个节点,并且返回链表的头结点. 示例: 给定一个链表: 1->2->3->4->5, 和 n = 2. 当删除了倒数第二个节点后,链表变为 ...
- HRBUST 1181 移动 bfs模板
#include<bits/stdc++.h>///该头文件为万能头文件,有些学校oj不能使用,读者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 using namespace std; ; int vis[MA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