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缓冲区和subprocess模块

  1.1  缓冲区( 当send()内容超过输入缓冲区大小或recv()接收内容超过输出缓冲区大小时旧版本(py3.5以前)是会直接报错的, py3.5以后如果出错内部机制会直接处理错误, 处理方式类似于sendall()的方式循环发送去缓存区. )

    

  每个 socket 被创建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write()/send() 并不立即向网络中传输数据,而是先将数据写入缓冲区中,再由TCP协议将数据从缓冲区发送到目标机器。一旦将数据写入到缓冲区,函数就可以成功返回,不管它们有没有到达目标机器,也不管它们何时被发送到网络,这些都是TCP协议负责的事情。

  TCP协议独立于 write()/send() 函数,数据有可能刚被写入缓冲区就发送到网络,也可能在缓冲区中不断积压,多次写入的数据被一次性发送到网络,这取决于当时的网络情况、当前线程是否空闲等诸多因素,不由程序员控制。

  read()/recv() 函数也是如此,也从输入缓冲区中读取数据,而不是直接从网络中读取。

  2.2  解释器调用系统指令----> subprocess

 import subprocess      # 解释器操作cmd的模块
recv_msg = input("输入cmd命令: ")
cmd_obj = subprocess.Popen(
recv_msg, # 输入的cmd指令,"dir", "ipconfig" ......
shell=True, # shell = True, 即相当于使用cmd窗口
stdout=subprocess.PIPE, # 标准输出信息都在PIPE管道中
stderr=subprocess.PIPE, # 出错信息也在PIPE管道中
)
cmd_msg = cmd_obj.stdout.read().decode("gbk") # 对象调用里面的stdout属性, 并读取出来.(和计算机交互一般都以GBK编码解码)
print(cmd_msg)

subprocess模块

2、黏包

  产生黏包的原因? 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现象1: 连续send两个比较小点的数据时, 在网速各方面都很流畅情况下是不会产生黏包现象的(用time.sleep模拟), 当网速或其他原因造成上传速度变慢, TCP内部的Nagle算法和延迟ACK机制, 会减少大量小包的连续发送, 所以会将比较小的连续发送的数据合并成一个比较大的包, 这是第一种黏包;

  现象2: send()给缓冲区扔了太多数据, 超过缓冲区的大小就会报错, 每个IP包一般最大为1500b, 如果超过这个值就会被拆包发送, 第一次剩下的数据有可能和第二次发送的数据一起连在一起被接收, 这就是第二种黏包;

3、如何解决黏包现象?

  3.1 了解一下struct模块 ----> 其实就是定义一种结构,里面包含不同类型的数据(int,char,bool等等),方便对某一结构对象进行处理。该模块的主要作用就是对python基本类型值与一个四位二进制数类型间的转化.

  struct模块支持打包哪些数据类型?

  struct.pack()  可以将struct支持的数据类型打包成一个对应长度二进制的数, 如果给 "int" 类型的数字打包的话, 结果就是一个4位二进制的数.

  struct.unpack()  将打包成的二进制数解包回来, 结果是一个元组.

 import struct
numb = 152856900
numb_bytes = struct.pack("i",numb) # 把int 类型的numb打包成一个4位二进制的数( (数字位数不能超过10位,有符号(-)的数字不能超过11位)转化后的结果都是4位),
# "i"表示是一个整数 b'Di\x1c\t'
print(numb_bytes) numb = struct.unpack("i",numb_bytes) # 结果是一个元组形式. (152856900,)
print(numb)

struct模块

  如何解决黏包现象?   ---->  让接收方知道自己要接收的字节流总长度, 然后按这个长度接收就行.

    第一种方案: 发送方先把字节流的总长度发给接收方, 接收方在接到总长度后给发送方传达一个确认信息, 发送方开始传数据, 接收方循环接收数据, 直到接受到的字节总长度等于发送方发来的字节流总长度.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 服务端(发送方)
server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server.bind(ip_port)
server.listen(4)
conn,addr = server.accept() while 1:
recv_msg = str(conn.recv(1024),"utf8")
cmd_obj = subprocess.Popen(
recv_msg,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cmd_msg = cmd_obj.stdout.read() * 20
cmd_msg_len = bytes(str(len(cmd_msg)),"utf8")
conn.send(cmd_msg_len) # 先发送一个总的字节长度
has_send = 0
while has_send < len(cmd_msg): # 发送方循环发送
every_send = cmd_msg[has_send:has_send + 1024]
conn.send(every_send)
has_send += len(every_send) # 客户端(接收方)
client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client.connect(ip_port) while 1:
cmd_msg = bytes(input("请输入cmd指令: "),"utf8")
client.send(cmd_msg)
recv_msg_len = int(str(client.recv(1024),"utf8"))
print(recv_msg_len)
has_recv = bytes() # 接收到总的字节流长度
while len(has_recv) < recv_msg_len: # 循环接收,直到字节流的长度相等
has_recv += client.recv(1024)
print(str(has_recv,"gbk"))
print(len(has_recv))

循环接收方案

    第二种方案: 通过struck模块将需要发送的内容的长度进行打包,打包成一个4字节长度的数据发送到对端,对端只要取出前4个字节,然后对这四个字节的数据进行解包,拿到你要发送的内容的长度,然后通过这个长度来继续接收我们实际要发送的内容(不好理解看代码, 简单)。

 import socket
import subprocess
import struct # 客户端(发送方)
server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server.bind(ip_port)
server.listen(4)
conn,addr = server.accept() while 1:
recv_msg = str(conn.recv(1024),"utf8")
cmd_obj = subprocess.Popen(
recv_msg,
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
cmd_msg = cmd_obj.stdout.read()
numb_b = struct.pack("i",len(cmd_msg))
conn.send(numb_b + cmd_msg) # 把 总字节流长度 + 字节内容 发给接收方,接收方接收前4个字节拿到总字节长度,
# 然后按照总字节流长度来接收. # 客户端(接收方)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client = socket.socket()
ip_port = ("192.168.12.42",8520)
client.connect(ip_port) while 1:
cmd_msg = bytes(input("请输入cmd指令: "),"utf8")
client.send(cmd_msg)
numb_b = client.recv(4)
numb_len = struct.unpack("i",numb_b)[0]
msg = client.recv(numb_len)
print(str(msg,"gbk"))

struct方案

python摸爬滚打之day28----黏包处理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学习笔记【第十四篇】:Python网络编程二黏包问题、socketserver、验证合法性

    TCP/IP网络通讯粘包问题 案例:模拟执行shell命令,服务器返回相应的类容.发送指令的客户端容错率暂无考虑,按照正确的指令发送即可. 服务端代码 # -*- coding: utf- -*- # ...

  2. python学习之socket&黏包

    7.4 socket ​ [重要] 避免学习各层的接口,以及协议的使用, socket已经封装好了所有的接口,直接使用这些接口或者方法即可,方便快捷,提升开发效率. socket在python中就是一 ...

  3. Python网络编程之黏包问题

    二.解决黏包问题 2.1 解决黏包方法1 计算消息实体的大小 服务端接受两次,一次时消息大小,二次是消息实体,解决消息实体黏包 客户端发送两次,一次是消息大小,一次是消息实体 在两次收发之间加入一次多 ...

  4. day28 黏包及黏包解决方案

    今日主要内容: 一 .缓冲区 二.两种黏包现象 三.黏包现象的两种解决方案 四.打印进度条(补充的,了解即可) 1. 缓冲区 缓冲区的作用 : 将程序和网络解耦(这样做的好处是程序不会以为网速的快慢而 ...

  5. python socket编程和黏包问题

    一.基于TCP的socket tcp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有顺序,不重复,可靠.不会被加上数据边界. server端 import socket sk = so ...

  6. python 黏包现象及其解决方案

    一.数据缓冲区 缓冲区(buffer),它是内存空间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在内存空间中预留了一定的存储空间,这些存储空间用来缓冲输入或输出的数据,这部分预留的空间就叫做缓冲区,显然缓冲区是具有一定大小的 ...

  7. Python Socket通信黏包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法

    参考:http://www.cnblogs.com/Eva-J/articles/8244551.html#_label5 1.黏包的表现(以客户端远程操作服务端命令为例) 注:只有在TCP协议通信的 ...

  8. Python 的黏包问题

    Client 端内的代码: #Author:BigBao #Date:2018/7/4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client=socket.socket(socket. ...

  9. 038.Python关于TCP黏包问题

    黏包现象 1 黏包现象演示 服务端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k = socket.socket() # 注册主机到网络 sk.bind( ("127.0.0.1", ...

随机推荐

  1. 更改Ubuntu默认python版本的方法

    当你安装 Debian Linux 时,安装过程有可能同时为你提供多个可用的 Python 版本,因此系统中会存在多个 Python 的可执行二进制文件.一般Ubuntu默认的Python版本都为2. ...

  2. python 打印Linux中文编码字符

    2018-10-12 12:02:15 星期五 python -c "print '\346\234\215\345\212\241\345\231\250\346\217\220\344\ ...

  3. 第二章:Linux 基础篇章

    一.shell 在系统中,人所输入到系统内部的命令,以字符类型的形式输入刡系统当中,然而系统 只识别2进制码,就如以前 doc 界面为例,输入的都是字符类的英文字母作为输入的命令代 码,然 而明显二进 ...

  4. 带问号的括号匹配问题918C 1153C

    cf里好像经常出 这些题,一般贪心是搞不了的.. 918C 问有多少子段[l,r]满足合法括号 先从左往右扫,如果问号+‘(' 数量 >= ')' 说明这段区间的 ) 是满足条件的 然后再从右往 ...

  5. sql语句的删除

    SQL中delete * from 和 delete from 有什么区别? 在SQL Server中两者没有区别,但在Oracle和MySQL的SQL语句中,delete * from是不标准的语法 ...

  6. net core体系-web应用程序-4asp.net core2.0 项目实战(1)-13基于OnActionExecuting全局过滤器,页面操作权限过滤控制到按钮级

    1.权限管理 权限管理的基本定义:百度百科. 基于<Asp.Net Core 2.0 项目实战(10) 基于cookie登录授权认证并实现前台会员.后台管理员同时登录>我们做过了登录认证, ...

  7. fillder---工具栏隐藏/显示

    显示隐藏工具栏方法:view---show toolbar

  8. mysql 删除所有表

    SELECT concat('DROP TABLE IF EXISTS ', table_name, ';')FROM information_schema.tablesWHERE table_sch ...

  9. JAVA基础复习与总结<二>构造方法_static关键字_final关键字

    构造方法详解 构造器也叫做构造方法(constructor),用于对象的初始化. class Person2 { String name; int age; public Person2(String ...

  10. 英语口语练习系列-C36-城市-谈论活动-登高

    词汇-城市 city your favorite city a place you would like to visit metropolis capital landscape enchant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