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中链表实现
关于双链表实现,一般教科书上定义一个双向链表节点的方法如下:
struct list_node{ stuct list_node *pre; stuct list_node *next; ElemType data; }
即一个链表节点包含:一个指向前向节点的指针、一个指向后续节点的指针,以及数据域共三部分。
但查看linux内核代码中的list实现时,会发现其与教科书上的方法有很大的差别。
来看看linux是如何实现双链表。
双链表节点定义
struct list_head {
struct list_head *next, *prev;
};
发现链表节点中根本就没有数据域,这样的链表有什么用?linux内核中定义这样的链表原因何在?
这是因为linux中是通过独立定义一个链表结构,并在结构体中内嵌一个链表节点来实现链表结构的。这样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达到链表与结构体分离的目的。如此一来,我们构建好一个链表后,其结构示意图如下:
链表的定义及初始化宏定义:
#define LIST_HEAD_INIT(name){&(name),&(name)} #define LIST_HEAD(name) \ struct list_head name = LIST_HEAD_INIT(name) #define INIT_LIST_HEAD(ptr) do { \ (ptr)->next = (ptr); (ptr)->prev = (ptr);\ } while ()
LIST_HEAD(name)宏用来定义一个链表头,并使他的两个指针都指向自己。我们可以在程序的变量声明处,直接调用LIST_HEAD(name)宏,来定义并初始化一个名为name的链表。也可以先声明一个链表,然后再使用INIT_LIST_HEAD来初始化这个链表。
也即:
LIST_HEAD(mylist); 与
struct list_head mylist;
INIT_LIST_HEAD(&mylist);
是等价的。
插入操作
/*仅供内部调用 * Insert a new entry between two known consecutive entries. * This is only for internal list manipulation where we know * the prev/next entries already! */ static inline void __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prev,
struct list_head *next)
{
next->prev = new;
new->next = next;
new->prev = prev;
prev->next = new;
}
//在头节点后面插入一个节点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add(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
__list_add(new, head, head->next);
} //在尾节点后插入一个节点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add_tail(struct list_head *new, struct list_head *head)
{
__list_add(new, head->prev, head);
}
删除操作
static inline void __list_del(struct list_head * prev, struct list_head * next)
{
next->prev = prev;
prev->next = next;
}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del(struct list_head *entry)
{
__list_del(entry->prev, entry->next);
}
删除链表节点的操作很简单,是通过将要删除的节点的前一个节点与后一个节点链接到一起。
链表节点替换操作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replace(struct list_head *old,
struct list_head *new)
{
new->next = old->next;
new->next->prev = new;
new->prev = old->prev;
new->prev->next = new;
}
链表遍历操作(重点在这里)
首先来看一个如何根据链表节点地址得到其所在结构体的地址。
#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container_of宏的定义如下: #define container_of(ptr, type, member)({\ const typeof(((type *))->member ) *__mptr = (ptr);\ (type *)( (char *)__mptr - offsetof(type,member) );}) //offsetof的宏定义如下: #define offsetof(TYPE, MEMBER) ((size_t) &((TYPE *)0)->MEMBER)
将上述简化一下成为下面这样:
#define list_entry(ptr, type, member) \ ((type *)((char *)(ptr)-(size_t)(&((type *))->member)))
是一个带3个参数的宏,该宏的作用是获取链表节点(ptr)所在结构体的起始地址。有了这个宏,我们只要知道某一个链表节点指针,就可以通过该链表节点得到其所在结构体的指针,从而,我们遍历链表,也便可以达到遍历我们自己定义的结构体。第一个参数为一个地址,他是结构体链表节点元素的地址,第二个参数是结构体类型,第三个参数是链表节点元素在结构体中的名字。
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宏:
最外面的一层括号可以去掉,这是为了防止宏扩展的,去掉如下:
(type *) ((char *)(ptr)-(size_t)(&((type *)0)->member))
现在就比较清楚了,首先(type *)是C强制转换操作,就是将后面的的数据转化成type结构的指针。而后面的操作可以再分解
(char *)(ptr) - (size_t)(&((type *)0)->member)
这样就是一个减法的操作,前面是一个指针,我们传过去的结构体链表节点元素的指针,这里被转化成指向字符的。而后面是一个整形,可以再分解
(size_t) (&((type *)0)->member)
显然这个整形是一个指针转化的,而这个指针又可以再分解,
&((type *)0)->member
可以看出这个指针是一个变量取地址得到的,这个变量又是什么呢
((type *)0)->member
看起来有点奇怪,不过这个操作是整个宏中最精妙的,他将地址0转化成type类型,接下来又取得这个结构的member元素,member就是我们传进来的参数:元素在结构体中的命名。其实((type *)0)->member取的变量是内容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我们要取这个变量的地址。取完这个地址将它转换成size_t类型,这样这个数据就是((type *)0)->member相对与地址0的偏移。回到上面的那个减法,将结构体中链表节点元素的地址与他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相减,不就得到了结构体的地址了吗。)(&((type *)0)->member)))
最外面的一层括号可以去掉,这是为了防止宏扩展的,去掉如下:
(type *) ((char *)(ptr)-(size_t)(&((type *)0)->member))
现在就比较清楚了,首先(type *)是C强制转换操作,就是将后面的数据转化成type结构的指针。而后面的操作可以再分解
(char *)(ptr) - (size_t)(&((type *)0)->member)
这样就是一个减法的操作,前面是一个指针,我们传过去的结构体元素的指针,这里被转化成指向字符的。而后面是一个长整形,可以再分解
(size_t) (&((type *)0)->member)
显然这个长整形是一个指针转化的,而这个指针又可以再分解,
&((type *)0)->member
可以看出这个指针是一个变量取地址得到的,这个变量又是什么呢?
((type *)0)->member
起来有点奇怪,不过这个操作是整个宏中最精妙的,他将地址0转化成type类型,接下来又取得这个结构的member元素,member就是我们传进来的参数:元素在结构体中的命名。其实((type *)0)->member取的变量是内容是什么一点都不重要,重要的我们要取这个变量的地址。取完这个地址将它转换成size_t类型,这样这个数据就是((type *)0)->member相对与地址0的偏移。回到上面的那个减法,将结构体中元素的地址与他与结构体首地址的偏移相减,便得到了结构体的地址了。
链表的遍历操作时通过一个宏来实现的:
#define list_for_each(pos, head) \ for(pos = (head)->next, prefetch(pos->next);pos!=(head);\ pos = pos->next,prefetch(pos->next))
其中prefetch是用于性能优化,暂时不用去管它。
从上述链表遍历宏可以看出,其只是一次获得了链表节点指针,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都需要获取链表节点所在结构体的数据项,因此,通常将list_for_each和list_entry一起使用。为此,linux的list实现提供了另外一个接口如下:
#define list_for_each_entry(pos, head, member)\
for(pos = list_entry((head)->next, typeof(*pos), member);\
prefetch(pos->member.next), &pos->member != (head);\
pos = list_entry(pos->member.next, typeof(*pos), member))
有了这个接口,我们就可以通过链表结构来遍历我们实际的结构体数据域了。
例如,我们定义了一个结构体如下:
struct mystruct{ ElemType1 data1; ElemType2 data2; strcut list_head anchor;//通常我们称结构体内的链表节点为链表锚,因为它有定位的作用。 }
那么我们遍历链表的代码如下:
struct mystruct *pos; list_for_each_entry(pos,head,anchor){ mystruct *pStruct=pos; //do something with pStruct..... }
此外Linux链表还提供了两个对应于基本遍历操作的"_safe"接口:list_for_each_safe(pos, n, head)、list_for_each_entry_safe(pos, n, head, member),它们要求调用者另外提供一个与pos同类型的指针n,在for循环中暂存pos下一个节点的地址,避免因pos节点被释放而造成的断链。
当然,linux链表不止提供上述接口,还有
list_for_each_prev(pos, head) list_for_each_prev_safe(pos, n, head) list_for_each_entry_reverse(pos, head, member) list_prepare_entry(pos, head, member) static inline int list_empty_careful(con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del_init(struct list_head *entry)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move(struct list_head *li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static inline void list_move_tail(struct list_head *li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static inline int list_empty(const struct list_head *head)
.....
等等一系列接口。
相关链接:http://blog.csdn.net/yaozhenguo2006/article/details/7621551
Linux内核中链表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 linux内核中链表代码分析---list.h头文件分析(一)【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30254565-id-5637596.html linux内核中链表代码分析---list.h头文件分析(一) 16年2月27日17 ...
- linux内核中链表代码分析---list.h头文件分析(二)【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30254565-id-5637598.html linux内核中链表代码分析---list.h头文件分析(二) 16年2月28日16 ...
- Linux内核中链表的实现与应用【转】
转自:http://blog.chinaunix.net/uid-27037833-id-3237153.html 链表(循环双向链表)是Linux内核中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数据结构. ...
- Linux内核中链表的学习
一.自己学习链表 数组的缺点:(1)数据类型一致:(2)数组的长度事先定好,不能灵活更改. 从而引入了链表来解决数组的这些缺点:(1)结构体解决多数据类型(2)链表的组合使得链表的长度可以灵活设置. ...
- Linux内核【链表】整理笔记(1)
我们都知道Linux内核里的双向链表和学校里教给我们的那种数据结构还是些不一样.Linux采用了一种更通用的设计,将链表以及其相关操作函数从数据本身进行剥离,这样我们在使用链表的时候就不用自己去实现诸 ...
- Linux内核中双向链表的经典实现
概要 前面一章"介绍双向链表并给出了C/C++/Java三种实现",本章继续对双向链表进行探讨,介绍的内容是Linux内核中双向链表的经典实现和用法.其中,也会涉及到Linux内核 ...
- Linux内核中的GPIO系统之(3):pin controller driver代码分析
一.前言 对于一个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我们的软件模块经常和硬件打交道,pin control subsystem也不例外,被它驱动的硬件叫做pin controller(一般ARM soc的datash ...
- Linux内核中流量控制
linux内核中提供了流量控制的相关处理功能,相关代码在net/sched目录下:而应用层上的控制是通过iproute2软件包中的tc来实现, tc和sched的关系就好象iptables和netfi ...
- Linux内核中SPI/I2c子系统剖析
Linux内核中,SPI和I2C两个子系统的软件架构是一致的,且Linux内核的驱动模型都以bus,driver,device三种抽象对象为基本元素构建起来.下文的分析将主要用这三种抽象对象的创建过程 ...
随机推荐
- Middleware详解
Middleware详解 在第1章项目结构分析中,我们提到Startup.cs作为整个程序的入口点,等同于传统的Global.asax文件,即:用于初始化系统级的信息(例如,MVC中的路由配置).本章 ...
- linux_之sed用法
sed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处理工具,本身是一个管道命令,主要是以行为单位进行处理,可以 将数据行进行替换.删除.新增.选取等特定工作,下面先了解一下sed的用法sed命令行格式为: sed ...
- Spring中的事务传播行为
Spring在TransactionDefinition接口中定义了7种类型的事务传播行为,它们规定了事务方法是怎样传播的. PROPAGATION_REQUIRED(最经常使用!):支持当前事务,假 ...
- Mysql sql声明召回2 --正则表达式
这里简单回顾mysql在过滤后的数据使用正则表达式时.主要利用每方法将样品,或添加一些简短的说明. 下面说说提前,使用正则表达式是用来过滤数据 REGEXPkeyword 基本字符相匹配: SELEC ...
- Unity3D专访——真正的面试
本来想写一系列的,一半的攻击,现在面试的水.人之奸,用大哥的话说,要走新手是做螺丝钉和抹布用的.还有一半是对出出学校的或者是自废武功转3d的朋友们提供一个比較有价值的參考. 只是我时间实在仓促.没有保 ...
- linq 分组求和
static void Main() { DataTable dt = new DataTable(); dt.Columns.Add( ...
- [C#]设置或取消开机启动(注册表形式)
原文:[C#]设置或取消开机启动(注册表形式) 使用代码: 代码效果:
- JAVA进阶-注解
注解元数据分为4部分分别为Target,Documented,Inherited,Retention: Target>指定被注解的注解仅仅能使用在某个类型上;ElementType指定其类型:能 ...
- 初探Django Admin(一)
前面的文章记录了django项目的一些操作,插入数据部分是手动在shell中操作的,如果能有一个图形界面来管理我们的数据,那该多好~ Django已经想到大家会需要这个功能,通过简单的配置,就能使用d ...
- WIN7远程桌面重启、关机
在使用远程桌面访问Win7系统时会发现一个小问题,在xp远程桌面中存在的重启和关机菜单在win7远程桌面中不见了,如图: 这也给我们的使用带来了一些小小的麻烦,但实际上微软依然保留了命令行的方式来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