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端利器躬行记(4)——webpack进阶
webpack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除了前文所介绍的基础概念之外,还有各种进阶应用,例如Source Map、模块热替换、集成等,本文会对这些内容做依次讲解。
一、 runtime和manifest
在webpack打包生成的bundle文件中,除了业务代码和引用的第三方库之外,还会包含管理模块交互的runtime和manifest。
1)runtime
runtime是一段辅助代码,在模块交互时,能连接它们所需的加载和解析逻辑。下面是通过webpack 4.34生成的runtime(只给出了部分代码),定义了一个加载模块的函数:__webpack_require__(),其参数是模块标识符,还为它添加了多个私有属性。
/******/ (function(modules) { // webpackBootstrap
/******/ // The module cache
/******/ var installedModules = {};
/******/
/******/ // The require function
/******/ function __webpack_require__(moduleId) {
/******/ // Check if module is in cache
/******/ if(installedModules[moduleId]) {
/******/ return installedModules[moduleId].exports;
/******/ }
/******/ // Create a new module (and put it into the cache)
/******/ var module = installedModules[moduleId] = {
/******/ i: moduleId,
/******/ l: false,
/******/ exports: {}
/******/ };
/******/ // Execute the module function
/******/ modules[moduleId].call(module.exports, module, module.exports, __webpack_require__);
/******/ // Flag the module as loaded
/******/ module.l = true;
/******/ // Return the exports of the module
/******/ return module.exports;
/******/ }
/******/
/******/ // expose the modules object (__webpack_modules__)
/******/ __webpack_require__.m = modules;
/******/
/******/ // expose the module cache
/******/ __webpack_require__.c = installedModules;
/******/
/******/ // Load entry module and return exports
/******/ return __webpack_require__(__webpack_require__.s = 0);
/******/ })
注意,在编写的源码中所使用的import、define()或require()等模块导入语法,都会被转换成__webpack_require__()函数。
如果在webpack.config.js中配置optimization.runtimeChunk为true(如下所示),那么就能将runtime提取到一个单独的文件中。
module.exports = {
optimization: {
runtimeChunk: true
}
};
2)manifest
这是一组数据,记录了模块和bundle文件之间的映射关系。runtime借助manifest能够查询到模块标识符,检索出对应的模块。如果要查看manifest中记录的chunk信息,那么需要先安装webpack-manifest-plugin,命令如下所示。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manifest-plugin
然后将此插件添加到webpack.config.js中,如下所示。
var ManifestPlugin = require('webpack-manifest-plugin');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index.js",
list: "./list.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bundle.js"
},
plugins: [
new ManifestPlugin()
]
};
最后在执行打包命令的时候,就会生成一个manifest.json文件,其内容如下所示。
{
"index.js": "index.bundle.js",
"list.js": "list.bundle.js"
}
二、Source Map
webpack会先对源文件进行合并、编译、压缩等处理,然后再打包生成bundle文件,从而就难以追踪错误或警告在源文件中的原始位置,非常不利于调试。Source Map就是为解决调试的矛盾点而生的,它能在源文件和bundle文件之间建立位置映射,即将字符的新旧两个位置对应起来,这样就能锁定错误或警告的出处。
1)devtool
要在webpack中开启Source Map,只需在配置文件中添加devtool字段,如下所示。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bundle.js"
},
devtool: "inline-source-map"
};
当devtool的值为inline-source-map时,在生成的bundle文件的末尾就会附加一段Data URI格式的Source Map信息,如下所示。
//# sourceMappingURL=data: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base64,eyJ2ZXJz......
此时在index.js文件中添加打印和会引起错误的代码(如下所示),刷新引用index.bundle.js文件的页面,在控制台看到的将是图2所示的信息。
console.log("index.js");
console.log(a);
图2 index.js文件中的打印和错误信息
devtool字段可选的关键字多达13个,要想了解其中的细节,可参考官方文档。
2)文件格式
Source Map保存的信息会随着模块的变多而变大,为了避免bundle文件的内容过于臃肿,有必要将其独立出来。在devtool可选的关键字中,有一个source-map,可生成一个专门记录Source Map信息的文件,其后缀为“.map”。以下面的配置为例,会生成一个index.bundle.js.map文件。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bundle.js"
},
devtool: "source-map"
};
通过source-map生成的bundle文件只会附加一条指向Source Map文件的语句,如下所示。
//# sourceMappingURL=index.bundle.js.map
index.bundle.js.map文件保存的是一个JSON格式的对象,其结构如下所示。
{
"version": 3,
"sources": ["webpack:///webpack/bootstrap", "webpack:///./index.js"],
"names": ["console", "log", "a"],
"mappings": "yCAAiC,eAAe;AAChD......",
"file": "index.bundle.js",
"sourcesContent": [" \t// The module cache\n ....."],
"sourceRoot": ""
}
每个属性的说明如下所列:
(1)version:Source Map的版本,目前为3。
(2)sources:一个由源文件组成的数组。
(3)names:一个由源文件中的变量名和属性名组成的数组,需要经过编译、压缩等处理后才能得到。
(4)mappings:一段经过了Base64和VLQ编码的字符串,记录了位置的映射关系。
(5)file:bundle文件的名称。
(6)sourcesContent:一个由源文件内容组成的数组,其元素顺序和sources中的相同。
(7)sourceRoot:源文件所在的目录,如果与bundle文件处在同一目录,那么该项为空。
三、webpack-dev-server
webpack-dev-server搭建了一个基于Node.js的本地服务器,能够实时编译,并且在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建立了一个websocket长连接,从而就能自动加载页面了,其安装命令如下所示。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dev-server
修改webpack.config.js文件,增加devServer字段(如下配置所示),其contentBase属性用于定义服务器可访问的目录。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index.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bundle.js"
},
devServer: {
contentBase: "./dist"
}
};
下面的命令会开启本地服务器,并打开默认的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http://localhost:8080/后,就能访问到dist目录下的文件了。
npx webpack-dev-server --open
假设在配置文件的同级目录中有个index.js文件,一旦修改它的代码,在终端就会显示一长串的编译和加载的提示,如下所示(只给出了部分内容)。
i wdm: Compiling...
i wdm: Hash: 37e4296852feeec48286
Version: webpack 4.34.0
Time: 149ms
Built at: 2019-06-21 11:10:47 AM
Asset Size Chunks Chunk Names
index.bundle.js 335 KiB 0 [emitted] index
Entrypoint index = index.bundle.js
[0] multi ../node_modules/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localhost ./index.js 40 bytes {0} [built]
[1] ../node_modules/webpack-dev-server/client?http://localhost 4.29 KiB {0} [built]
......
[30] ../node_modules/webpack/hot sync nonrecursive ^\.\/log$ 170 bytes {0} [built]
[32] ./index.js 29 bytes {0} [built]
+ 18 hidden modules
i wdm: Compiled successfully.
如果不想实时加载页面,那么可以将inline属性设为false,如下所示,devServer字段还有许多其它的属性,例如https、compress、hot等,可参考官方文档。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inline: false
}
};
注意,由于经过webpack-dev-server实时编译的文件都保存在了内存中,因此输出目录内的bundle文件的内容并不会实时更新。这么做既能快速的读取代码,也能降低写入文件的开销。
四、模块热替换
模块热替换(Hot Module Replacement,HMR)能在程序运行时替换、新增或删除模块,而无需加载整个页面(即不刷新窗口),其效果类似于在Chrome浏览器的调试器中直接更改样式。
如果要开启模块热替换,那么首先要在webpack.config.js中为webpack-dev-server配置hot字段为true(如下所示),启用模块的热替换特性。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hot: true
}
};
然后在配置文件中,添加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插件,如下所示。
const webpack = require('webpack');
module.exports = {
plugins: [
new webpack.HotModuleReplacementPlugin()
]
};
如果要更新的是JavaScript模块,那么还需要在模块中添加module.hot.accept()方法(如下所示),让模块变得可更新。
if (module.hot) {
module.hot.accept();
}
accept()方法能接收2个可选的参数,第一个是依赖模块的路径(字符串或数组),第二个是模块更新后所触发的回调函数。下面用一个例子来演示模块热替换,首先创建一个HTML文件:index.html,并在其中声明一个按钮,如下所示。
<button id="btn">提交</button>
然后创建两个JavaScript文件:index.js和list.js,其中index.js引入了list.js文件,并且为按钮注册了点击事件,还调用了module.hot.accept()方法,如下所示。
require("./list.js");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this.style.color = "red";
},
false
);
if (module.hot) {
module.hot.accept("./list.js", function() {
console.log("update");
});
}
当点击页面中的按钮后,按钮的字体颜色就会变红。此时修改list.js中的代码,就会触发模块热替换,保持页面状态(即维持按钮的字体颜色),并在控制台打印出“update”。
五、代码分离
代码分离(Code Splitting)能将代码拆成多块,分离到不同的bundle中,这些文件既能按需加载,也能被浏览器缓存。不仅如此,代码分离还能去除重复代码,减少文件体积,优化加载时间。
代码分离的方法有三种,分别是入口起点(Entry Point)、防止重复(Prevent Duplication)和动态导入(Dynamic Import),其中入口起点在基础篇中曾提到过,就是在配置文件的entry中声明多个入口,而另外两个方法将在下文做重点讲解。
1)防止重复
CommonsChunkPlugin是一个能将公共模块提取到一个入口或新生成的chunk中,即分离业务逻辑和依赖库,防止出现重复代码。不过从webpack 4开始,弃用了此插件,让SplitChunksPlugin替代了它。
接下来用一个例子来演示SplitChunksPlugin的用法,首先创建两个文件:index.js和list.js,它们都导入了第三方库lodash,如下代码所示。如果没有将依赖的lodash提取出来,那么两者生成的bundle文件都会包含lodash。
import _ from "lodash";
然后在配置文件中声明入口、输出以及optimization.splitChunks,如下所示。
module.exports = {
entry: {
index: "./index.js",
list: "./list.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bundle.js"
},
optimization: {
splitChunks: {
chunks: "all"
}
}
};
配置中的chunks参数可指定所要提取的模块,有三个关键字可供选择:initial、async和all,分别表示初始加载、按需加载和两种情况的模块。在执行打包命令后,会生成三个bundle文件,其中只有vendors~index~list.bundle.js会包含lodash。
2)动态导入
在webpack中,可通过ES6标准的import()语法实现动态的拆分代码,而webpack独创的require.ensure()方法已被其取代。下面是一个动态导入的例子,其中import()函数会返回一个Promise对象,调用的语句被放到了一个函数中,这些代码被记录在detail.js中。
function getChunk() {
import(
/* webpackChunkName: "lodash" */
"lodash"
).then(_ => {});
}
在函数参数的注释中使用了webpackChunkName,用于指定bundle文件的名称,即生成lodash.bundle.js而不是[id].bundle.js。注意,在配置文件中还要指定chunkFilename字段,声明非入口的chunk所生成的bundle名称,如下所示。
module.exports = {
entry: {
detail: "./detail.js"
},
output: {
filename: "[name].bundle.js",
chunkFilename: "[name].bundle.js"
}
};
在执行打包命令后,会生成两个bundle文件,其中只有vendors~lodash.bundle.js会包含lodash。
3)懒加载
之前动态分离出的bundle文件,可通过页面中的交互将其懒加载,例如把import()函数放到按钮点击事件中,如下所示。
document.getElementById("btn").addEventListener("click", function() {
import(
/* webpackChunkName: "lodash" */
"lodash"
).then(_ => {});
},
false
);
webpack.config.js中的配置与动态导入中的类似,只是要加一个publicPath参数,为懒加载的bundle文件指定路径前缀,以免无法读取。
module.exports = {
output: {
publicPath: "./dist/"
}
};
六、集成Gulp
Gulp是一款基于Node.js的前端自动化任务执行器,可通过它构建出自动化的工作流程,例如测试、检查等,从而提高开发效率和工作质量。在webpack-stream的帮助下,可以很方便地将Gulp与webpack集成在一起。
首先将Gulp安装到全局,然后再将webpack-stream安装到开发环境中,如下所示。
npm install -g gulp
npm install --save-dev webpack-stream
接着在Gulp的配置文件gulpfile.js中引入gulp和webpack-stream,声明要匹配的文件以及输出目录(如下所示),而在webpack()函数中,就能传入webpack的配置信息。
var gulp = require("gulp"),
webpack = require("webpack-stream");
gulp.task("webpack", function() {
return gulp.src("./js/*.js").pipe(
webpack({
//配置信息
})
).pipe(gulp.dest("dist/"));
});
前端利器躬行记(4)——webpack进阶的更多相关文章
- 前端利器躬行记(3)——webpack基础
webpack是一个静态模块打包器,此处的模块可以是任意文件,包括Sass.TypeScript.模板和图像等.webpack可根据输入文件的依赖关系,打包输出浏览器可识别的JavaScript.CS ...
- 前端利器躬行记(1)——npm
npm(Node Package Manager)是Node.js的包管理工具,相当于一个在线仓库.它提供了一个公共的平台,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包集中起来,能轻松的安装.分享和管理相关的包,不用再为搜索 ...
- 前端利器躬行记(2)——Babel
Babel是一个JavaScript编译器,不仅能将当前运行环境不支持的JavaScript语法(例如ES6.ES7等)编译成向下兼容的可用语法(例如ES3或ES5),这其中会涉及新语法的转换和缺失特 ...
- 前端利器躬行记(5)——Git
Git是一款开源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它的出现和Linux紧密相关.Linux内核项目组为了能更好地管理和维护Linux内核开发,于2002年开始启用商业的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BitKeeper.虽然软 ...
- 前端利器躬行记(6)——Fiddler
Fiddler是一款免费的.基于Windows系统的代理服务器软件(即Web调试抓包工具),由Eric Lawrence用C#语言在2003年10月发布了第一个版本.注意,由于Fiddler依赖Mic ...
- 前端利器躬行记(8)——VSCode插件研发
VSCode提供了丰富的 API,可以借助编辑器扩展许多定制功能. 本次研发了一款名为 Search Method 的插件,在此记录整个研发过程. 一.准备工作 1)安装环境 首先是全局安装 yo 和 ...
- ES6躬行记(1)——let和const
古语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确,不管看了多少本书,如果自己不实践,那么就很难领会其中的精髓.自己研读过许多ES6相关的书籍和资料,平时工作中也会用到,但在用到时经常需要上搜索引擎中查 ...
- ES6躬行记 笔记
ES6躬行记(18)--迭代器 要实现以下接口## next() ,return,throw 可以用for-of保证迭代对象的正确性 例如 var str = "向
- Node.js躬行记(4)——自建前端监控系统
这套前端监控系统用到的技术栈是:React+MongoDB+Node.js+Koa2.将性能和错误量化.因为自己平时喜欢吃菠萝,所以就取名叫菠萝系统.其实在很早以前就有这个想法,当时已经实现了前端的参 ...
随机推荐
- Danjgo学习笔记(一)
## 创建项目: 1. 通过命令行的方式:首先要进入到安装了django的虚拟环境中.然后执行命令: ``` django-admin startproject [项目的名称] ``` 这样就可以在当 ...
- pdf.js跨域加载文件
pdf.js一个基于Html的工具类,熟悉pdf.js的朋友们很清楚,pdf.js帮助我们做了很多事.尤其金融类网站会产生很多的报表.需要在线预览.pdf.js绝对是我们的首选 本地预览 在pdf.j ...
- 深入理解struts的运行机制
扫码关注公众号,不定期更新干活 在此申明本博文并非原创,原文:http://blog.csdn.net/lenotang/article/details/3336623,本文章是在此文章基础上进行优化 ...
- 关于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域的总结
Java虚拟机运行时数据区域 程序计数器(Program Counter) 程序计数器作为一个概念模型,这个是用来指示下一条需要执行的字节码指令在哪. Java的多线程实际上是通过线程轮转做到的,如果 ...
- Python依赖包整体迁移方法
1.新建site-packages目录,进入到site-packages目录下: 2.在site-packages目录下执行pip freeze >requirements.txt: 3.查看r ...
- API开发之接口安全(二)-----sign校验
上一章 我们说了 sign的生成 那么 我们如何确定这个sign的准确性呢 下来 我们说说 校验sign的那些事 在拿到header里面的内容之后 我们首先需要对其内容的基本参数做一个校验 我们补充下 ...
- 6个美观的纯CSS渐变背景代码分享(亲测有效)
样式1 background-image: linear-gradient(160deg, #b100ff 20%,#00b3ff 80%); 样式2 background-image: linear ...
- 8.8 day29 异常处理 UDP通信
异常处理 什么是异常? 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不可预知的错误 并且该错误没有对应的处理机制,那么就会以异常的形式表现出来 造成的影响就是整个程序无法运行 异常的结构 1.异常的类型 ...
- 世纪龙校招java开发一、二面 面经
头一天做的笔试,涉及到计组基本知识,还有几道智力题.java部分很简单(真的很简单有点基础就划过了) 第二天收简历 在隔壁教室等 叫到你 你就去面试 一面:先自我介绍 1 == 和 equals区别( ...
- Yii CGridView 之 SQL 语句
在CGridView里,有时候需要用到复杂的查询时,可用 CSqlDataProvider替换CActiveDataProvider, CSqlDataProvider 可用复杂的查询语句,例子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