黏包现象

让我们基于tcp先制作一个远程执行命令的程序(命令ls -l ; lllllll ; pwd)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
shell=Tru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out=subprocess.PIPE) 的结果的编码是以当前所在的系统为准的,如果是windows,那么res.stdout.read()读出的就是GBK编码的,在接收端需要用GBK解码 且只能从管道里读一次结果

同时执行多条命令之后,得到的结果很可能只有一部分,在执行其他命令的时候又接收到之前执行的另外一部分结果,这种显现就是黏包。

基于tcp协议实现的黏包

#_*_coding:utf-8_*_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ubprocess ip_port=('127.0.0.1',8888)
BUFSIZE=1024 tcp_socket_server=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tcp_socket_server.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tcp_socket_server.bind(ip_port)
tcp_socket_server.listen(5) while True:
conn,addr=tcp_socket_server.accept()
print('客户端',addr) while True:
cmd=conn.recv(BUFSIZE)
if len(cmd) == 0:break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
stdout=subprocess.PIPE,
stdin=subprocess.PIPE,
stderr=subprocess.PIPE) stderr=res.stderr.read()
stdout=res.stdout.read()
conn.send(stderr)
conn.send(stdout)

server

#_*_coding:utf-8_*_
import socket
BUFSIZE=1024
ip_port=('127.0.0.1',8888)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s.connect_ex(ip_port) while True:
msg=input('>>: ').strip()
if len(msg) == 0:continue
if msg == 'quit':break s.send(msg.encode('utf-8'))
act_res=s.recv(BUFSIZE) print(act_res.decode('utf-8'),end='')

client

基于udp协议实现的黏包

#_*_coding:utf-8_*_
from socket import *
import subprocess ip_port=('127.0.0.1',9000)
bufsize=1024 udp_server=socket(AF_INET,SOCK_DGRAM)
udp_server.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udp_server.bind(ip_port) while True:
#收消息
cmd,addr=udp_server.recvfrom(bufsize)
print('用户命令----->',cmd) #逻辑处理
res=subprocess.Popen(cmd.decode('utf-8'),shell=True,stderr=subprocess.PIPE,stdin=subprocess.PIPE,stdout=subprocess.PIPE)
stderr=res.stderr.read()
stdout=res.stdout.read() #发消息
udp_server.sendto(stderr,addr)
udp_server.sendto(stdout,addr)
udp_server.close()

server

from socket import *
ip_port=('127.0.0.1',9000)
bufsize=1024 udp_client=socket(AF_INET,SOCK_DGRAM) while True:
msg=input('>>: ').strip()
udp_client.sendto(msg.encode('utf-8'),ip_port)
err,addr=udp_client.recvfrom(bufsize)
out,addr=udp_client.recvfrom(bufsize)
if err:
print('error : %s'%err.decode('utf-8'),end='')
if out:
print(out.decode('utf-8'), end='')

client

注意: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黏包成因

TCP协议中的数据传递

tcp协议的拆包机制

当发送端缓冲区的长度大于网卡的MTU时,tcp会将这次发送的数据拆成几个数据包发送出去。
MTU是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的缩写。意思是网络上传送的最大数据包。MTU的单位是字节。
大部分网络设备的MTU都是1500。如果本机的MTU比网关的MTU大,大的数据包就会被拆开来传送,这样会产生很多数据包碎片,增加丢包率,降低网络速度。

面向流的通信特点和Nagle算法

 
TCP(transport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面向连接的,面向流的,提供高可靠性服务。
收发两端(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要有一一成对的socket,因此,发送端为了将多个发往接收端的包,更有效的发到对方,使用了优化方法(Nagle算法),将多次间隔较小且数据量小的数据,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然后进行封包。
这样,接收端,就难于分辨出来了,必须提供科学的拆包机制。 即面向流的通信是无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可靠黏包的tcp协议:tcp的协议数据不会丢,没有收完包,下次接收,会继续上次继续接收,己端总是在收到ack时才会清除缓冲区内容。数据是可靠的,但是会粘包。

基于tcp协议特点的黏包现象成因 

发送端可以是一K一K地发送数据,而接收端的应用程序可以两K两K地提走数据,当然也有可能一次提走3K或6K数据,或者一次只提走几个字节的数据。
也就是说,应用程序所看到的数据是一个整体,或说是一个流(stream),一条消息有多少字节对应用程序是不可见的,因此TCP协议是面向流的协议,这也是容易出现粘包问题的原因。
而UDP是面向消息的协议,每个UDP段都是一条消息,应用程序必须以消息为单位提取数据,不能一次提取任意字节的数据,这一点和TCP是很不同的。
怎样定义消息呢?可以认为对方一次性write/send的数据为一个消息,需要明白的是当对方send一条信息的时候,无论底层怎样分段分片,TCP协议层会把构成整条消息的数据段排序完成后才呈现在内核缓冲区。

socket数据传输过程中的用户态与内核态说明

例如基于tcp的套接字客户端往服务端上传文件,发送时文件内容是按照一段一段的字节流发送的,在接收方看了,根本不知道该文件的字节流从何处开始,在何处结束

此外,发送方引起的粘包是由TCP协议本身造成的,TCP为提高传输效率,发送方往往要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后才发送一个TCP段。若连续几次需要send的数据都很少,通常TCP会根据优化算法把这些数据合成一个TCP段后一次发送出去,这样接收方就收到了粘包数据。

UDP不会发生黏包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是无连接的,面向消息的,提供高效率服务。
不会使用块的合并优化算法,, 由于UDP支持的是一对多的模式,所以接收端的skbuff(套接字缓冲区)采用了链式结构来记录每一个到达的UDP包,在每个UDP包中就有了消息头(消息来源地址,端口等信息),这样,对于接收端来说,就容易进行区分处理了。 即面向消息的通信是有消息保护边界的。
对于空消息:tcp是基于数据流的,于是收发的消息不能为空,这就需要在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添加空消息的处理机制,防止程序卡住,而udp是基于数据报的,即便是你输入的是空内容(直接回车),也可以被发送,udp协议会帮你封装上消息头发送过去。
不可靠不黏包的udp协议:udp的recvfrom是阻塞的,一个recvfrom(x)必须对唯一一个sendinto(y),收完了x个字节的数据就算完成,若是y;x数据就丢失,这意味着udp根本不会粘包,但是会丢数据,不可靠。

补充说明:

会发生黏包的两种情况

情况一 发送方的缓存机制

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了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

#_*_coding:utf-8_*_
from socket import *
ip_port=('127.0.0.1',8080) tcp_socket_server=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tcp_socket_server.bind(ip_port)
tcp_socket_server.listen(5) conn,addr=tcp_socket_server.accept() data1=conn.recv(10)
data2=conn.recv(10) print('----->',data1.decode('utf-8'))
print('----->',data2.decode('utf-8')) conn.close()

server

#_*_coding:utf-8_*_
import socket
BUFSIZE=1024
ip_port=('127.0.0.1',8080)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s.connect_ex(ip_port) s.send('hello'.encode('utf-8'))
s.send('feng'.encode('utf-8'))

client

情况二 接收方的缓存机制

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_*_coding:utf-8_*_
from socket import *
ip_port=('127.0.0.1',8080) tcp_socket_server=socket(AF_INET,SOCK_STREAM)
tcp_socket_server.bind(ip_port)
tcp_socket_server.listen(5) conn,addr=tcp_socket_server.accept() data1=conn.recv(2) #一次没有收完整
data2=conn.recv(10)#下次收的时候,会先取旧的数据,然后取新的 print('----->',data1.decode('utf-8'))
print('----->',data2.decode('utf-8')) conn.close()

server

#_*_coding:utf-8_*_
import socket
BUFSIZE=1024
ip_port=('127.0.0.1',8080)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res=s.connect_ex(ip_port) s.send('hello feng'.encode('utf-8'))

client

总结

黏包现象只发生在tcp协议中:

1.从表面上看,黏包问题主要是因为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缓存机制、tcp协议面向流通信的特点。

2.实际上,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python之路----网络编程--黏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ython之路 - 网络编程之粘包

    Python之路 - 网络编程之粘包 粘包

  2. Python之路 - 网络编程初识

    Python之路 - 网络编程初识 前言

  3. python之路——网络编程

    一.楔子 你现在已经学会了写python代码,假如你写了两个python文件a.py和b.py,分别去运行,你就会发现,这两个python的文件分别运行的很好.但是如果这两个程序之间想要传递一个数据, ...

  4. python之路-----网络编程

    一:客户端/服务端j架构(C/S架构) 在生活中,最常见的C/S架构即是APP和网页服务器这个架构.Client和Server之间利用网络来进行通信,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程序不同,用户的程序主要在客户端 ...

  5. python学习之路网络编程篇(第四篇)

    python学习之路网络编程篇(第四篇) 内容待补充

  6. python高级之网络编程

    python高级之网络编程 本节内容 网络通信概念 socket编程 socket模块一些方法 聊天socket实现 远程执行命令及上传文件 socketserver及其源码分析 1.网络通信概念 说 ...

  7. 第六篇:python高级之网络编程

    python高级之网络编程   python高级之网络编程 本节内容 网络通信概念 socket编程 socket模块一些方法 聊天socket实现 远程执行命令及上传文件 socketserver及 ...

  8. python学习之路网络编程篇(第二篇)

    新课程知识的引入:python作用域 #python中无块级别作用域 if 1 == 1 : name = 'alex' print(name) for i in range(10): name = ...

  9. python网络编程--粘包解决方案 和 subprocess模块

    1.缓冲区:作用:将程序和网络解耦分为输入缓冲区, 输出缓冲区 每个 socket 被创建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write()/send() 并不立即向网络中传输数据,而是先 ...

随机推荐

  1. bootstrapValidator remote 的接受 验证 值

    本来之前也做过一次这样的验,但可能是这两天太热脑袋不够用了,于是就只有看看源码咯 that.updateStatus(updateAll ? $f.attr('data-bv-field') : $f ...

  2. 51nod 1009 - 数字1的数量 - [数位DP][模板的应用以及解释]

    题目链接:https://www.51nod.com/onlineJudge/questionCode.html#!problemId=1009 基准时间限制:1 秒 空间限制:131072 KB 给 ...

  3. SQL Fundamentals: Basic SELECT statement基本的select语句(控制操作的现实列)(FROM-SELECT)

    SQL Fundamentals || Oracle SQL语言 Capabilities of the SELECT Statement(SELECT语句的功能) Data retrieval fr ...

  4. SQL中的四种语言DDL,DML,DCL,TCL

    1.DDL(Data Definition Language)数据库定义语言statements are used to define the database structure or schema ...

  5. idea启动java Maven项目,出现" java: 程序包xxxx不存在"

    今天运行Maven项目的时候,出现了,Error:(19, 17) java: 程序包tracetool不存在的情况 本人的解决办法: (1)首先确保maven  pom文件不能报错,即文件上面不能有 ...

  6. MySql关联子查询

    mysql有时候把子查询优化的很差,最差的情景就是 在where子句中使用in. -----<高性能mysql第二版>4.4.1

  7. LightOJ 1027 - A Dangerous Maze(求期望)

    题目链接:http://lightoj.com/volume_showproblem.php?problem=1027 题意:又一个迷宫,有n个门,每个门又一个值num,如果num>0 说明在n ...

  8. 聊一聊Linux中的工作队列2

    上一篇文章对工作队列原理以及核心数据结构做了简单介绍,本文重点介绍下workqueue的创建以及worker的管理. 一.工作队列的创建(__alloc_workqueue_key) struct w ...

  9. mysql 内置功能 触发器 实验

    #准备表命令表 CREATE TABLE cmd ( id INT PRIMARY KEY auto_increment, ), priv ), cmd ), sub_time datetime, # ...

  10. InnoDB: Operating system error number 87 in a file operation. 错误87的解决方法

    InnoDB: Operating system error number 87 in a file operation. 错误87的解决方法 140628  8:10:48 [Note] Plug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