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 ZooKeeper 中,客户端可以向服务端注册一个监听器,监听某个节点或者其子节点列表,当监听对象发生变化时,服务端就会向指定的客户端发送通知,这是 ZooKeeper 中的 Watcher 机制,Watcher 机制是 ZooKeeper 中一个重要的特性,这篇文章就带大家了解下,底下是 Watcher 机制的执行过程:

从上图可以看到,Watcher 机制包括三个角色:客户端线程、客户端的 WatchManager 以及 ZooKeeper 服务器。Watcher 机制就是这三个角色之间的交互,整个过程分为注册、存储和通知三个步骤:

  1. 客户端向 ZooKeeper 服务器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
  2. 把这个监听信息存储到客户端的 WatchManager 中
  3. 当 ZooKeeper 中的节点发生变化时,会通知客户端,客户端会调用相应 Watcher 对象中的回调方法。

了解了整体的流程之后,接下来就来看下一些细节问题。

客户端处理

要了解 Watcher 机制,首先我们得知道什么时候客户端可以注册一个 Watcher 呢?通过查看 API 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创建 ZooKeeper 对象,或者是在读取数据时(即调用 getData、exists、getChildren 方法)可以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他们内部的实现都是一样的,这里我们就以 getData 方法为例来探究下 Watcher 机制的实现。

/**
* ZooKeeper.java
*/
public byte[] getData(String path, Watcher watcher, Stat stat) throws KeeperException, InterruptedException {
ZooKeeper.WatchRegistration wcb = null;
if (watcher != null) {
wcb = new ZooKeeper.DataWatchRegistration(watcher, path);
}
// ...
GetDataRequest request = new GetDataRequest();
request.setPath(serverPath);
request.setWatch(watcher != null);
ReplyHeader r = this.cnxn.submitRequest(h, request, response, wcb);
// ...
} /**
* ClientCnxn.java
*/
public ReplyHeader submitRequest(RequestHeader h, Record request,
Record response, WatchRegistration watchRegistration,
WatchDeregistration watchDeregistration)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
ReplyHeader r = new ReplyHeader();
Packet packet = queuePacket(h, r, request, response, null, null, null,
null, watchRegistration, watchDeregistration);
// ...
}

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了解到,Watcher 对象和其监听的路径会被封装在 WatchRegistration 对象中,然后在 ClientCnxn 还会被封装在 Packet 对象中。这个 Packet 可以被看做是一个最小的通信协议单元,用于进行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的网络传输。封装完成之后,将该请求发送给服务端,发送成功后,将 Watcher 相关信息存储到客户端的 ZKWatchManager 对象中,至此客户端的做的工作也就完成了。

不过,这里有一个细节问题,是不是每调用一次 getData 客户端都会把整个 Watcher 对象发送给客户端呢?如果是这样的话,多次 getData 的调用就会导致服务端内存的紧张,我们来看下 ZooKeeper 是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
* Packet.java
*/
public void createBB() {
try {
ByteArrayOutputStream baos = new ByteArrayOutputStream();
BinaryOutputArchive boa = BinaryOutputArchive.getArchive(baos);
boa.writeInt(-1, "len"); // We'll fill this in later
if (requestHeader != null) {
requestHeader.serialize(boa, "header");
}
if (request instanceof ConnectRequest) {
request.serialize(boa, "connect");
// append "am-I-allowed-to-be-readonly" flag
boa.writeBool(readOnly, "readOnly");
}
}
}

通过查看 Packet 内部的 createBB 方法我们可以看到,Packet 在进行网络传输时仅仅是把 requestHeader 和 request 两个属性进行序列化,虽然 Watcher 被封装在 Packet 中,但是其并不会通过网络传输给服务端。request 对象里面的内容可以看上面 ZooKeeper 类中的 Request 对象,它主要给该 Packet 添加一个标识,让服务端判断该请求是否包含 Watcher 监听。

服务端处理

在源码中,服务端是由 ZooKeeperServer 实现的,在其内部,是由 RequestProcessor 接口来处理客户端的请求,我们来看下其中的一个实现类 FinalRequestProcessor。

/**
* FinalRequestProcessor
*/
public void processRequest(Request request) {
// ...
ServerCnxn cnxn = request.cnxn;
case OpCode.getData: {
// ...
byte b[] = zks.getZKDatabase().getData(getDataRequest.getPath(), stat,
getDataRequest.getWatch() ? cnxn : null);
break;
}
}

当 FinalRequestProcesor 判断到该请求是一个 Watcher 监听时,会把 ServerCnxn 对象和监听路径传到 getData 方法里面去。这个 ServerCnxn 是什么呢?它是一个 ZooKeeper 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连接接口,代表了一个客户端和服务器的连接,并且实现了 Watcher 的 process 方法,它最终会交由给 WatchManager 管理。

除了管理 Watcher,WatcherManager 还负责 Watcher 事件的触发,并移除那些已经被触发的 Watcher。由于其管理的 ServerCnxn 已经实现了 process 方法,因此当监听对象发生变化时,它就会调用 ServerCnxn 的 process 方法。

/**
* NIOServerCnxn
*/
public void process(WatchedEvent event) {
ReplyHeader h = new ReplyHeader(-1, -1L, 0);
WatcherEvent e = event.getWrapper();
sendResponse(h, e, "notification");
}

我们可以看到,服务端执行的逻辑很简单,只是在请求头中标记 -1,表明当前是一个通知,然后将该请求发送给客户端,具体的回调逻辑都是在客户端执行的。

客户端回调 Watcher

客户端在和 ZooKeeper 建立连接时,会启动 sendThread 和 eventThread 线程。

sendThread 线程负责发送请求给服务端,同时也接收服务端发送过来的响应,当它判断到响应中的 XID 标识为 -1,便将它作为一个通知类型的响应,将响应中的信息进行序列化,交给 eventThread 线程处理。

eventThread 会根据响应内容判断该通知对应的 Watcher 类型,从 ZKWatchManager 中取出所有相关的 Watcher,然后放到 waitingEvents 队列中,该队列时一个待处理 Watcher 的队列,eventThrad 每次从中取出一个 Watcher,然后进行串行同步处理,就是依次调用队列中 Watcher 的 process 的方法。

Watcher 特性总结

上面就是 Watcher 机制的整个执行流程了,最后就简单说下我认为 Watcher 机制中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

第一个就是一次性,在整个流程中,不管是服务端还是客户端在处理 Watcher,当 Watcher 触发之后,就会将他们从本地内存中去除掉,如果还需要监听的话就需要反复注册。如果注册一个 Watcher 一直有效的话,那么当更新频繁时,对网络带宽和服务器的压力是很大的。

第二个就是轻量,客户端发送给服务器的请求中只是表明该请求是对哪个路径的监听,并没有把全部信息传给服务端,服务端给客户端做响应也是如此,它只是告诉它监听的节点或子列表发生变化了,具体的变化信息需要重新去服务端获取,这个轻量的设计使得网络带宽和服务器的压力大大减小了。

ZooKeeper Watcher 机制的更多相关文章

  1. Zookeeper watcher机制

    一.watcher机制 1.针对每个节点的操作,都会有一个监督者-> watcher 2.当监控的某个对象(znode)发生了变化,则触发watcher事件 3.zk中的watcher是一次性的 ...

  2. Zookeeper Watcher 机制 -- 数据变更通知 ?

    Zookeeper 允许客户端向服务端的某个 Znode 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当服务 端的一些指定事件触发了这个 Watcher,服务端会向指定客户端发送一个事件通 知来实现分布式的通知功 ...

  3. Zookeeper Watcher 机制 -- 数据变更通知 ?

    Zookeeper 允许客户端向服务端的某个 Znode 注册一个 Watcher 监听,当服务 端的一些指定事件触发了这个 Watcher,服务端会向指定客户端发送一个事件通 知来实现分布式的通知功 ...

  4. zk的watcher机制的实现

    转载: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opensource/os-cn-apache-zookeeper-watcher/ http://blog.csdn ...

  5. 【Zookeeper】源码分析之Watcher机制(一)

    一.前言 前面已经分析了Zookeeper持久话相关的类,下面接着分析Zookeeper中的Watcher机制所涉及到的类. 二.总体框图 对于Watcher机制而言,主要涉及的类主要如下. 说明: ...

  6. 【Zookeeper】源码分析之Watcher机制(二)

    一.前言 前面已经分析了Watcher机制中的第一部分,即在org.apache.zookeeper下的相关类,接着来分析org.apache.zookeeper.server下的WatchManag ...

  7. 【Zookeeper】源码分析之Watcher机制(三)之Zookeeper

    一.前言 前面已经分析了Watcher机制中的大多数类,本篇对于ZKWatchManager的外部类Zookeeper进行分析. 二.Zookeeper源码分析 2.1 类的内部类 Zookeeper ...

  8. Zookeeper的Watcher 机制的实现原理

    基于 Java API 初探 zookeeper 的使用: 先来简单看一下API的使用: public class ConnectionDemo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 ...

  9. 【Zookeeper】源码分析之Watcher机制(二)之WatchManager

    一.前言 前面已经分析了Watcher机制中的第一部分,即在org.apache.zookeeper下的相关类,接着来分析org.apache.zookeeper.server下的WatchManag ...

随机推荐

  1. [USACO3.1]形成的区域(扫描线+离散化)

    [USACO3.1]形成的区域(P6432) 日期:2020-05-31 目录 [USACO3.1]形成的区域(P6432) 一.题意分析 二.算法分析 1. 暴力 0). 初始状态(红点为原点) 1 ...

  2. J.U.C体系进阶(一):juc-executors 执行器框架

    Java - J.U.C体系进阶 作者:Kerwin 邮箱:806857264@qq.com 说到做到,就是我的忍道! 主要内容: juc-executors 执行器框架 juc-locks 锁框架 ...

  3. CCNA - Part7:网络层 - ICMP 应该是你最熟悉的协议了

    ICMP 协议 在之前网络层的介绍中,我们知道 IP 提供一种无连接的.尽力而为的服务.这就意味着无法进行流量控制与差错控制.因此在 IP 数据报的传输过程中,出现各种的错误是在所难免的,为了通知源主 ...

  4. 使用SQL语句进行特定值排序

    使用SQL语句进行查询时,对数据进行排序,排序要求为排序的一个字段中特定值为顶部呈现: select * from TableName order by case TableFieldName whe ...

  5. .net core 拦截socket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System.IO; using System.Linq; using System.Net ...

  6. python如何支持并发?

    由于GIL(Global Interpreter Lock)的存在使得在同一时刻Python进程只能使用CPU的一个核心,也就是对应操作系统的一个 内核线程,对于一个Python web程序,如果有个 ...

  7. for循环运用,三角形

    用for循环打出三角形.倒三角形.金字塔.99乘法表 三角形: 打出如图三角形,分析行数与*个数的关系,用for循环 for(var i=0;i<5;++i){//i表示行数 var str=& ...

  8. 项目总结,彻底掌握NodeJS中如何使用Sequelize

    前言 sequelize是什么? sequelize是基于NodeJs的ORM框架,它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库,如:Postgres.MySQL.SQLite.MariaDB,我们可以通过sequelize ...

  9. P1359租用游艇(dp+dfs)

    好久真的是好久没有做dp的问题了(QWQ)(我有学过这玩意???) 诶,人生呐! 今天来一个动归- 顺便可以回顾一下dfs. 这个题我觉得审题也非常重要 小可爱dp: #include <bit ...

  10. pandas_处理异常值缺失值重复值数据差分

    # 处理异常值缺失值重复值数据差分 import pandas as pd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copy # 设置列对齐 pd.set_option("d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