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 拥塞控制对数据延迟的影响
哈喽大家好,我是咸鱼
今天分享一篇文章,是关于 TCP 拥塞控制对数据延迟产生的影响的。作者在服务延迟变高之后进行抓包分析,结果发现时间花在了 TCP 本身的机制上面:客户端并不是将请求一股脑发送给服务端,而是只发送了一部分,等到接收到服务端的 ACK,然后继续再发送,这就造成了额外的 RTT,这个额外的 RTT 是由 TCP 的拥塞控制导致的
原文链接:https://www.kawabangga.com/posts/5181
这是上周在项目上遇到的一个问题,在内网把问题用英文分析了一遍,觉得挺有用的,所以在博客上打算再写一次。
问题是这样的:我们在当前的环境中,网络延迟 <1ms,服务的延迟是 2ms,现在要迁移到一个新的环境,新的环境网络自身延迟(来回的延迟,RTT,本文中谈到延迟都指的是 RTT 延迟)是 100ms,那么请问,服务的延迟应该是多少?
我们的预期是 102ms 左右,但是现实中,发现实际的延迟涨了不止 100ms,P99 到了 300ms 左右。
从日志中,发现有请求的延迟的确很高,但是模式就是 200ms, 300ms 甚至 400ms 左右,看起来是多花了几个 RTT。
接下来就根据日志去抓包,最后发现,时间花在了 TCP 本身的机制上面,这些高延迟的请求都发生在 TCP 创建连接之后。
首先是 TCP 创建连接的时间,TCP 创建连接需要三次握手,需要额外增加一个 RTT。为什么不是两个 RTT?因为过程是这样的:
+0 A -> B SYN
+0.5RTT B -> A SYN+ACK
+1RTT A -> B ACK
+1RTT A -> B Data
即第三个包,在 A 发给 B 之后,A 就继续发送下面的数据了,所以可以认为这第三个包不会占用额外的时间。
这样的话,延迟会额外增加一个 RTT,加上本身数据传输的一个 RTT,那么,我们能观察到的最高的 RTT 应该是 2 个 RTT,即 200ms,那么为什么会看到 400ms 的请求呢?
从抓包分析看,我发现在建立 TCP 连接之后,客户端并不是将请求一股脑发送给服务端,而是只发送了一部分,等到接收到服务端的 ACK,然后继续在发送,这就造成了额外的 RTT。看到这里我恍然大悟,原来是 cwnd 造成的。
cwnd 如何分析,之前的博文中也提到过。简单来说,这是 TCP 层面的一个机制,为了避免网络赛车,在建立 TCP 连接之后,发送端并不知道这个网络到底能承受多大的流量,所以发送端会发送一部分数据,如果 OK,满满加大发送数据的量。这就是 TCP 的慢启动。
那么慢启动从多少开始呢?
Linux 中默认是 10.
/usr/src/linux/include/net/tcp.h:
/* TCP initial congestion window as per draft-hkchu-tcpm-initcwnd-01 */
#define TCP_INIT_CWND 10
也就是说,在小于 cwnd=10 * MSS=1448bytes = 14480bytes 数据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用 2 RTT 发送完毕数据。即 1 个 RTT 用于建立 TCP 连接,1个 RTT 用于发送数据。
下面这个抓包可以证明这一点,我在 100ms 的环境中,从一端发送了正好 14480 的数据,恰好是用了 200ms:
100ms 用于建立连接,100ms 用于发送数据
如果发送的数据小于 14480 bytes(大约是 14K),那么用的时间应该是一样的。
但是,如果多了即使 1 byte,延迟也会增加一个 RTT,即需要 300ms。下面是发送 14481 bytes 的抓包情况:
多出来一个 100ms 用于传输这个额外的 byte
慢启动,顾名思义,只发生在启动阶段,如果第一波发出去的数据都能收到确认,那么证明网络的容量足够,可以一次性发送更多的数据,这时 cwnd 就会继续增大了(取决于具体拥塞控制的算法)。
这就是额外的延迟的来源了。回到我们的案例,这个用户的请求大约是 30K,响应也大约是 30K,而 cwnd 是双向的,即两端分别进行慢启动,所以,请求发送过来 +1 RTT,响应 +1 RTT,TCP 建立连接 +1 RTT,加上本身数据传输就有 1 RTT,总共 4RTT,就解释的通了。
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两个问题都可以使用 TCP 长连接来解决。
PS:其实,到这里读者应该发现,这个服务本身的延迟,在这种情况下,也是 4个 RTT,只不过网络环境 A 的延迟很小,在 1ms 左右,这样服务自己处理请求的延迟要远大于网络的延迟,1 个 RTT 和 4 个 RTT 从监控上几乎看不出区别。
PPS:其实,以上内容,比如 “慢启动,顾名思义,只发生在启动阶段“,以及 ”两个问题都可以使用 TCP 长连接来解决“ 的表述是不准确的,详见我们后面又遇到的一个问题:TCP 长连接 CWND reset 的问题分析。
Initial CWND 如果修改的话也有办法。
这里的 thread 的讨论,有人提出了一种方法:大意是允许让应用程序通过 socket
参数来设置 CWND 的初始值:
setsockopt(fd, IPPROTO_TCP, TCP_CWND, &val, sizeof (val))
——然后就被骂了个狗血淋头。
Stephen Hemminger 说 IETF TCP 的家伙已经觉得 Linux 里面的很多东西会允许不安全的应用了。这么做只会证明他们的想法。这个 patch 需要做很多 researech 才考虑。
如果 misuse,比如,应用将这个值设置的很大,那么假设一种情况:网络发生拥堵了,这时候应用不知道网络的情况,如果建立连接的话,还是使用一个很大的 initcwnd
来启动,会加剧拥堵,情况会原来越坏,永远不会自动恢复。
David Miller 的观点是,应用不可能知道链路 (Route) 上的特点:
initcwnd
是一个路由链路上的特点,不是 by application 决定的;- 只有人才可能清楚整个链路的质量,所以这个选项只能由人 by route 设置。
所以现在只能 by route 设置。
我实验了一下,将 cwnd 设置为 40:
通过 ip route 命令修改
然后在实验,可以看到这时候,client 发送的时候,可以一次发送更多的数据了。
后记
现在看这个原因,如果懂一点 TCP,很快就明白其中的原理,很简单。
但是现实情况是,监控上只能看到 latency 升高了,但是看不出具体是哪一些请求造成的,只知道这个信息的话,那可能的原因就很多了。到这里,发现问题之后,一般就进入了扯皮的阶段:中间件的用户拿着监控(而不是具体的请求日志)去找平台,平台感觉是网络问题,将问题丢给网络团队,网络团队去检查他们自己的监控,说他们那边显示网络没有问题(网络层的延迟当然没有问题)。
如果要查到具体原因的话,需要:
- 先从日志中查找到具体的高延迟的请求。监控是用来发现问题的,而不是用来 debug 的;
- 从日志分析时间到底花在了哪一个阶段;
- 通过抓包,或者其他手段,验证步骤2 (这个过程略微复杂,因为要从众多连接和数据包中找到具体一个 TCP 的数据流)
我发现在大公司里面,这个问题往往牵扯了多个团队,大家在没有确认问题就出现在某一个团队负责的范围内的时候,就没有人去这么查。
我在排查的时候,还得到一些错误信息,比如开发者告诉我 TCP 连接的保持时间是 10min,然后我从日志看,1min 内连续的请求依然会有高延迟的请求,所以就觉得是 TCP 建立连接 overhead 之外的问题。最后抓包才发现明显的 SYN 阶段包,去和开发核对逻辑,才发现所谓的 10min 保持连接,只是在 Server 侧一段做的,Client 侧不关心这个时间会将 TCP 直接关掉。
幸好抓到的包不会骗人。
TCP 拥塞控制对数据延迟的影响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居然会数据延迟40ms被发送
tcpdump是很好的tcp分析工具,在此配合nc命令来学习tcpdump nc -l 8000 tcpdump -S -n -i lo tcp and host 127.0.0.1 and port ...
- TCP/IP 笔记 - TCP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是TCP通信的每一方需要执行的一系列行为,这些行为有特定算法规定,用于防止网络因为大规模的通信负载而瘫痪.其基本方法是当有理由认为网络即将进入拥塞状态(或已由于拥塞而出现路由丢包情况)时减缓T ...
- 现代互联网的TCP拥塞控制(CC)算法评谈
动机 写这篇文章本质上的动机是因为前天发了一个朋友圈,见最后的写在最后,但实际上,我早就想总结总结TCP拥塞控制算法点点滴滴了,上周总结了一张图,这周接着那些,写点文字. 前些天,Linux中国微信公 ...
- TCP传输小数据包效率问题(译自MSDN)
TCP传输小数据包效率问题(译自MSDN) http://www.ftpff.com/blog/?q=node/16 摘要:当使用TCP传输小型数据包时,程序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如果在设计方案中不对T ...
- 为什么MOBA、“吃鸡”游戏不推荐用tcp协议——实测数据
欢迎大家前往云加社区,获取更多腾讯海量技术实践干货哦~ 作者:腾讯云游戏行业资深架构师 余国良 MOBA类和"吃鸡"游戏为什么对网络延迟要求高? 我们知道,不同类型的游戏因为玩法. ...
- 计算机网络概述 传输层 TCP拥塞控制
TCP拥塞控制 计算机网络中的带宽.交换结点中的缓存和处理机等,都是网络的资源.在某段时间,若对网络中某一资源的需求超过了该资源所能提供的可用部分,网络的性能就会变坏.这种情况就叫做拥塞. 拥塞控制就 ...
- 网络编程学习笔记-TCP拥塞控制机制
为了防止网络的拥塞现象,TCP提出了一系列的拥塞控制机制.最初由V. Jacobson在1988年的论文中提出的TCP的拥塞控制由“慢启动(Slow start)”和“拥塞避免(Congestion ...
- TCP 拥塞控制
TCP 拥塞控制 相关名词 滑动窗口 tcp通过滑动窗口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的窗口可以理解为接收端所能提供的缓冲区大小. TCP是一个滑动窗口协议,即一个TCP连接的发送端在某个时刻能发多少数据是由滑动 ...
- TCP拥塞控制
TCP必须使用端到端拥塞控制而不是使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因为IP层不向端系统提供显式的网络拥塞反馈.TCP采用的方法是让每一个发送方根据所感知到的网络拥塞程度来限制其能向连接发送流量的速率. 几个相关 ...
- [置顶] NS2中TCP拥塞控制仿真过程中盲点解析
最近利用NS2做TCP拥塞控制协议的仿真,发现很多变量的方法含义都是解释的不清楚,给核心模块修改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决定用最准确的语言解释成员变量.方法,术语等的含义.限于个人水平,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 ...
随机推荐
- Seaurl-分享一个云上网址收藏网站
前言 最近网上发现一个强大的网址收藏网站,点击这里打开,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会喜欢. 网址空间 "网址空间"是一个专业的在线平台,它允许用户分享他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频繁访问的网站 ...
- 一套开源、强大且美观的WPF UI控件库 - HandyControl
前言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套开源.强大且美观的WPF UI控件库:HandyControl. WPF介绍 WPF 是一个强大的桌面应用程序框架,用于构建具有丰富用户界面的 Windows 应用.它提供了灵 ...
- SPI扩展点在业务中的使用及原理分析
1 什么是SPI SPI 全称Service Provider Interface.面向接口编程中,我们会根据不同的业务抽象出不同的接口,然后根据不同的业务实现建立不同规则的类,因此一个接口会实现多个 ...
- java集合框架(三)ArrayList常见方法的使用
@[toc]## 一.什么是ArrarListArrayList是Java中的一个动态数组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动调整数组的大小.ArrayList是基于数组实现的,它内部维护的是一个Object数组 ...
- 一文带你掌握C语言的循环结构
C语言循环结构详解 在C语言中,循环结构是一种重要的控制结构,它允许我们重复执行一段代码,以达到特定的目的.循环结构可以帮助我们简化重复性的任务,提高代码的效率.本篇文章将深入探讨C语言中的循环结构, ...
- 【scikit-learn基础】--『数据加载』之玩具数据集
机器学习的第一步是准备数据,好的数据能帮助我们加深对机器学习算法的理解. 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实际工作中,准备数据永远是一个枯燥乏味的步骤.scikit-learn库显然看到了这个痛点,才在它的数据加载子 ...
- MacOS|matplotlib 无法显示中文 解决办法
matplotlib 无法显示中文 解决办法 画图时,中文无法正常显示,如图 下载字体 点击这里获取字体 提取码: wnby 查看字体路径 在 python 环境中执行以下指令 import matp ...
- 循环依赖导致编译或者服务启动报错问题:The dependencies of some of the beans in the application context form a cycle
错误如图: 我的是服务器启动服务时报错: ***************************APPLICATION FAILED TO START************************* ...
- [gym104542F] Interesting String Problem
Since you are a good friend of Jaber and Eyad, they are asking for your help to solve this problem. ...
- 切换容器引擎为containerd
确保模块载入: # 永久生效 cat <<EOF | sudo tee /etc/modules-load.d/containerd.conf overlay br_netfilte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