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14)——散列表
我们知道,由于二叉树的特性(完美情况下每次比较可以排除一半数据),对其进行查找算是比较快的了,时间复杂度为O(logN)。但是,是否存在支持时间复杂度为常数级别的查找的数据结构呢?答案是存在,那就是散列表(hash table,又叫哈希表)。散列表可以支持O(1)的插入,理想情况下可以支持O(1)的查找与删除。
散列表的基本思想很简单:
1.设计一个散列函数,其输入为数据的关键字,输出为散列值n(正整数),不同数据关键字必得出不同散列值n(即要求散列函数符合单射)
2.创建一个数组HashTable(即散列表),插入的数据存储在HashTable[n]中,n为数据的散列值且小于散列表的最大下标
这样一来,插入数据只需要计算出数据的散列值n,而后将数据存至HashTable[n]。查找数据则根据数据计算出散列值n,而后检查HashTable[n]是否存有数据即可,删除同理。这些操作都是O(1)。
但是稍加思索就会发现,上述思想是不可能在任意情况下都实现的:
一来,不可能任意情况下都有单射的散列函数,比如数据关键字为任意整数时,关键字-a与a该如何映射?
二来,即使散列函数是单射,散列表的大小也不可能总是保证大于所有可能的散列值,比如数据关键字为正整数,那么散列函数只需要令散列值等于数据关键字即可保证单射,但是如果数据总量为1000,而数据的可能最大值为10000000,难道我们创建一个大小为10000000的散列表吗?
也就是说,我们实际实现散列表时,必须面对这两个问题:
1.如何实现一个尽可能“接近”单射的散列函数
2.当不同数据关键字散列值相同时,如何处理这种冲突
第一个问题显然是因情而异的,只有给定了数据类型和一定的数据特性,才能写出对应的、好的散列函数。比如数据的key为随机正整数时,简单的散列函数是直接返回key%tableSize,这样做也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如果知道散列表的tableSize为100,且数据的key个位和十位必然为0,那么这样的散列函数就是不行的,必须修改。
也就是说,第一个问题是不存在普适性解法的,实现一个良好的散列函数本身又是另一件算法设计的事情,所以我们对于第一个问题不进行深入讨论。接下来的讨论假定这样的情形:输入的数据(关键字)为长度不超过20的字符串,且散列函数如下:
//简单的散列函数,将字符串中字符的ASCII码值相加,然后返回其与tableSize求余后的结果
unsigned int Hash(const char *target,unsigned int tableSize)
{
unsigned int HashVal = ;
while (*target != '\0')
HashVal += *target++; return HashVal%tableSize;
}
那么第二个问题呢?当不同数据映射到相同散列值时的冲突,是否存在普适性的解法?答案是存在,并且解法有很多种(但是此处只给出一种的代码,其他解法只提出思路)
常见的处理散列冲突的解法有三种:分离链接,开放定址,双散列。我们将给出分离链接法的代码,其他两种则略做讨论。
分离链接法的思想很简单:如果多个数据都映射到了n,那就让这多个数据都待在HashTable[n]。
显然,要让多个数据都待在HashTable[n]处,那么HashTable的元素类型必然不是与数据相同的类型(如果是的话,HashTable[n]处只可能存下一个数据),而应该是一个链表。
举例来说,假定tableSize为7,根据已给的散列函数,关键字"ac"和"bb"的散列值均为0,则散列表在插入"ac"和"bb"后应如下:
那么使用分离链接的散列表的查找方法也就是:计算出给定数据的散列值n,找到HashTable[n](一个链表),在HashTable[n]这个链表中遍历,查找是否存在给定数据。删除的实现则是在查找的基础上实施链表的删除方法即可。
不难看出,良好的散列函数是极其重要的,假设散列函数总是给出相同的散列值,那么使用分离链接法的散列表最终就成了一个链表(所有数据都映射散列值n,于是所有数据都存储在了链表HashTable[n]中)
现在,我们可以开始一步步实现一个散列表了,其散列函数我们在上面已经给出,其处理冲突的方法为分离链接。
首先,HashTable的元素是链表,所以必须给出链表结点的定义:
#define STRSIZE 20 struct ListNode {
char str[STRSIZE];
struct ListNode *next;
};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List;
typedef List Position; //Position用于查找和删除
接下来是设计HashTable本身,即确定HashTable的元素类型,最简单的办法是令struct ListNode作为HashTable的类型:
struct ListNode HashTable[TABLESIZE];
但这样将带来一个问题:如何判断HashTable[n]中是空的还是只有一个元素?所以我们令List作为HashTable的元素类型,即令HashTable的元素为指向链表第一个元素的指针。这样一来,如果HashTable[n]处的链表为空,则HashTable[n]就等于NULL。
List HashTable[TABLESIZE];
但是为了使我们的散列表更有适应性,我们希望令tableSize作为一个变量,即散列表的大小可以根据编程需要来给定,于是我们将散列表设计成如下结构,并在程序中使用指针来访问散列表。同时,我们给出初始化散列表的代码:
struct HashTbl {
unsigned int size;
List *table; //table才是真正的那个散列表
};
typedef struct HashTbl *HashTable; //我们访问散列表将通过指针,因为例如查找这样的函数需要散列表作为参数,如果传入一个struct HashTbl,不如传入一个struct HashTbl * //根据给定大小创建散列表
HashTable Initialize(unsigned int tableSize)
{
//创建散列表头,并根据给定大小tableSize创建表头中的散列表
HashTable h = (HashTable)malloc(sizeof(struct HashTbl));
h->size = tableSize;
h->table = (List *)malloc(sizeof(List)*tableSize); //将散列表的每个元素(指向链表第一个元素的指针)初始化为NULL
for (int i = ;i < tableSize;++i)
h->table[i] = NULL; return h;
}
接下来是插入操作的代码
//将字符串source插入到h中的散列表
void Insert(HashTable h, const char *source)
{
//此处实质为Find()操作,但为了顺便求出source的散列值,我们不直接使用Find()
//若source已在散列表中,我们直接返回
unsigned int HashVal = Hash(source, h->size);
Position p = h->table[HashVal];
while (p != NULL && strcmp(p->str, source))
{
p = p->next;
}
if (p != NULL)
return; //若source不在散列表中,我们计算source的散列值,并将source插入到散列表的对应位置
Position newNode = (Position)malloc(sizeof(struct ListNode));
strcpy_s(newNode->str, STRSIZE, source);
newNode->next = h->table[HashVal];
h->table[HashVal] = newNode;
}
查找和删除操作都不难(查找的代码在插入中已经实现了),此处不予赘述。
接下来我们谈谈什么是开放定址法。
首先,根据散列表的基本思想,如果一个数据散列值为n,那它就应该“定址”于HashTable[n]处,这也可以说是分离链接法的根本(既然你们散列值为n,那你们就都得待在HashTable[n])
而开放定址法就顾名思义了,数据不再是“定址”的,一个数据关键字散列值为n,但其不一定位于HashTable[n]处。
开放定址法是这么做的:如果数据关键字散列值为n,则先尝试将其插入到HashTable[n]处,若HashTable[n]处已有数据,则插入到HashTable[(n+1)%tableSize]处,如果该处亦有数据,则插入到HashTable[(n+2)%tableSize]处,以此类推,直至遇到某处为空,插入数据至该处,或者走遍散列表依然没有空处,则插入失败。这样的插入称为“线性探测”
查找操作则是:计算散列值n,比较HashTable[n]与数据,若相同则找到,否则比较HashTable[(n+1)%tableSize]与数据,以此类推,直至到了某个空结点,则说明没找到
删除操作则必须是懒惰删除,因为若实质删除,则开放定址法的插入和查找都将乱套,也就是说HashTable的元素类型必然是一个包含数据类型的新结构体,其存在frequency域用于表示数据是否存在或相同数据存在多少个。
开放定址法相比于分离链接法可以节省指针空间,但也带来了两个问题:
1.如果插入数据时,总是按照n=n+1的形式去找一个空的HashTable[n],那么数据很容易出现“集中”现象。(比如插入三个散列值为80的数据,再插入两个散列值为81和83的数据,那么它们都将“挤在”HashTable[80]到HashTable[84]间)
2.设装填因子Ω=已插入数据个数/tableSize,那么Ω越接近于1,开放定址法的各项操作就越慢,而且很可能出现插入失败
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两种改善的办法,一种是采用“平方探测”形式的插入,即令n+=2*++n-1,而不是n=n+1,这样可以减少一次集中,但相同散列值的数据依然可能出现“二次集中”现象。另一种办法则是双散列,即出现冲突时令n=n*hash2(key),本质上来说,平方探测、线性探测和双散列是相似的,都是在出现冲突时另寻一处存放数据,当然,这个另寻一处必须是可重现的。
对于第二个问题,解决办法是再散列,即当Ω大于一定程度后,重新创建新的、更大的散列表,而后将数据移至新散列表。也就是“再次散列”。
使用分离链接法的散列表的示例程序代码:
https://github.com/nchuXieWei/ForBlog-----HashTable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14)——散列表的更多相关文章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5)——链表的操作
上一次我们从什么是表一直讲到了链表该怎么实现的想法上:http://www.cnblogs.com/mm93/p/6574912.html 而这一次我们就要实现所说的承诺,即实现链表应有的操作(至于游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8)——后缀表达式、栈与四则运算计算器
在深入浅出数据结构(7)的末尾,我们提到了栈可以用于实现计算器,并且我们给出了存储表达式的数据结构(结构体及该结构体组成的数组),如下: //SIZE用于多个场合,如栈的大小.表达式数组的大小 #de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15)——优先队列(堆)
在普通队列中,元素出队的顺序是由元素入队时间决定的,也就是谁先入队,谁先出队.但是有时候我们希望有这样的一个队列:谁先入队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优先级高",优先级越高越先出队.这样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4)——表与链表
在我们谈论本文具体内容之前,我们首先要说明一些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所说的"表"往往是二维的,比如课程表,就有行和列,成绩表也是有行和列.但是在数据结构,或者说我们本文讨论的范围内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3)——递归简论
相信学习过C语言的读者都已经接触过递归(不论是谭浩强的C程序设计还是C Primer Plus都有递归程序),本文就是对递归的基本原则进行简要介绍.首先,我们写一个基本的递归函数作为例子: int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1)——什么是数据结构及算法
在很多数据结构相关的书籍,尤其是中文书籍中,常常把数据结构与算法"混合"起来讲,导致很多人初学时对于"数据结构"这个词的意思把握不准,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和学习信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6)——游标数组及其实现
在前两次博文中,我们由表讲到数组,然后又由数组的缺陷提出了指针式链表(即http://www.cnblogs.com/mm93/p/6576765.html中讲解的带有next指针的链表).但是指针式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7)——特殊的表:队列与栈
从深入浅出数据结构(4)到(6),我们分别讨论了什么是表.什么是链表.为什么用链表以及如何用数组模拟链表(游标数组),而现在,我们要进入到对线性表(特意加了"线性"二字是因为存在多 ...
- 深入浅出数据结构C语言版(10)——树的简介
到目前为止,我们一直在谈论的数据结构都是"线性结构",不论是普通链表.栈还是队列,其中的每个元素(除了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都只有一个前驱(排在前面的元素)和一个后继(排在后面的元素) ...
随机推荐
- Java 枚举7常见种用法(转)
JDK1.5引入了新的类型——枚举.在 Java 中它虽然算个“小”功能,却给我的开发带来了“大”方便. 用法一:常量 在JDK1.5 之前,我们定义常量都是: public static fianl ...
- 说一说Jquery中的empty()与remove()的区别和用法
今天在改一个新人写的代码,好吧,我承认改代码比自己写代码要来的痛苦. 主要是在测试一个table.table中有一列是删除操作.我的删除功能是 这样的,当点击删除的时候,判断这个table中的tr行是 ...
- IEnumerable & IEnumerator
IEnumerable 只有一个方法:IEnumerator GetEnumerator(). INumerable 是集合应该实现的一个接口,这样,就能用 foreach 来遍历这个集合. IEnu ...
- python-快速排序,两种方法→易理解
快速排序(Quicksort)是对冒泡排序的一种改进. 快速排序由C. A. R. Hoare在1962年提出.它的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 ...
- Redis-aof持久化
什么是redis的aof? aof 是 appendonly file 的缩写, 是redis系统提供的一种记录redis操作的持久化方案, 在aof生成的文件中, 将记录发生在redis的操作, 从 ...
- thinkphp实现无限级分类
普通的方法(采用for和foreach) //显示 foreach($data as $k=>$v){ //str_repeat()函数用于把字符串重复指定的次数 $data[$k]['titl ...
- Head First 设计模式 第6章 命令模式
第6章 命令模式 在本章,我们将把封装带到一个全新的境界,把方法调用封装起来.没错,通过方法调用,我们可以把运算块包装成型.所以,调用此运算的对象不需要关心运算是如何进行的,只要知道如何使用包装成型的 ...
- Windows下搭建Git 服务器: BONOBO GIT SERVER + TortoiseGit
本文将介绍如何在Windows操作系统下搭建Git服务器和客户端.服务器端采用的是Bonobo Git Server,一款用ASP.NET MVC开发的Git源代码管理工具,界面简洁,基于Web方式配 ...
- HTML相关知识
1 Day01HTML HTML5声明:<!doctype html> <html> 1.1 HTML基本结构: <head> <title>题目< ...
- [STL] day 1~2 Problem Set
Q#1 #include <cmath> #include <cstdio> #include <vector> #include <iostrea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