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协议数据格式

TCP协议在互联网ISO协议的传输层。

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互联网包在数据链路层,是传输数据的最基础的包。一个互联网的包包含IP包,即互联网包 = 互联网信息包头(至少20字节)+IP包(1480字节) = 数据包1500字节

IP包是跨局域网传输需要路由的包,是处于网络层的包。一个IP包包含一个TCP或UDP的包,即IP包 = IP包头(至少20个字节)+TCP包(1460字节)= 数据包1480字节

TCP包是传输到指定端口的包,每个端口都表示不同的应用协议服务,TCP协议指定了端口,才能解析数据内容,例如http协议就是8080端口解析的。TCP包处于传输层。一个TCP包 =

TCP包头(至少20字节)+HTTP包(1440字节) = 1460字节。

所以一个TCP包的信息内容在1400字节左右,如果TCP的内容数据是1500字节,发送方就需要发送两个TCP包。HTTP协议因此缩短了HTTP包头,让一个HTTP包只需要一个TCP包传输。

例如一个10M的信息,需要发送7489个数据包。

TCP包的包头信息

TCP协议为了保证数据包之间按照顺序发送,每个TCP包都有一个编号,如上10M的信息需要的包里有1-7489的编号。

每一个TCP包头,传递的信息有三个。

一是编号,表示TCP当前的包所在的顺序,也是唯一标识。

二是发送方需要的下一个数据包的编号,表示接收方回复的TCP数据包中的编号是发送方请求的下一个数据包的编号。所以,在接受方丢失了这个包后,发送给对方的请求编号

便不是发送方请求的包编号。

          

例如  A 端------------------------------------TCP(id =1 ,ack = 100,length = 100kb)-----------------------------------------------》 B端  ACK = 1

 A 端------------------------------------TCP(id =101 ,ack = 200, length = 50kb)---------------------------------------------》(包丢失) B端 ACK = 101

      A 端------------------------------------TCP(id =151, ack = 300,length = 100kb)---------------------------------------------》 B端 ACK = 101

A 端的发送窗口=3,即一次性发送3个数据包,第二个数据没有收到,所以B端的ACK不会改变。所以TCP的A端会收到相同的ACK 请求。

  A 端 《---------------------------------TCP(id = 100,ack = 101, length = 100kb)--------------------------------------------   B端

A 端 《---------------------------------TCP(id = 300,ack = 101, length = 100kb)--------------------------------------------   B端

这样A端会堆积很多重复的ACK,当ACK重复三次后,A端会重新发送丢失的包。

    A 端------------------------------------TCP(id =101 , ack = 200, length = 50kb)---------------------------------------------》 B端 ACK = 151

      A 端------------------------------------TCP(id =151 , ack = 300,length = 100kb)---------------------------------------------》 B端 ACK = 251

因此,TCP可以保证包不会丢失。

TCP的传输过程

举一个例子:

     A 端  ------------------------------------TCP(id =1 ,ack = 101,length = 100kb)-----------------------------------------------》 B端  ACK = 1

A 端 《---------------------------------TCP(id = 101,ack = 101, length = 100kb)------------------------------------------------   B端

 A 端   ------------------------------------TCP(id =101 ,ack = 201, length = 50kb)-----------------------------------------------》 B端 ACK = 101

     A 端 《---------------------------------TCP(id = 201,ack = 151, length = 100kb)-------------------------------------------------   B端

   A 端   ------------------------------------TCP(id =151, ack = 301,length = 100kb)---------------------------------------------》 B端 ACK = 101

A 端 《---------------------------------TCP(id = 301,ack = 251, length = 100kb)--------------------------------------------------   B端

     第一条数据包 A端发送给B端的数据编号为1,长度是100字节,第二条数据B端回复A端发送101编号的数据,因此第三A端发送的数据是101开头,且50字节的编号,

第四条数据包 B端再次请求A端给我后续151开头的数据。第五条数据包中A端果然发送给151开头大小为100字节的数据了。最后B端ACK请求251开头的数据。

ACK是什么       

 在LINUX中,每当发送方发送10个数据包后,会停下来等待接收方的确认。一般接收方每接到2个数据包会发送一个确认消息 Acknowledgment 即为ACK,是确认的意思。

ACK里面包含两个消息:

一是期待接收下一个数据包的编号。

二是接收方的接收窗口的剩余容量。

 当发送方获取到这两个信息后,就会知道下一个发送的数据以及发送的数据包的大小,即发送速率。

 例如

 Client ----------------Segment(seqNum = 300,length = 100)--------------->Server

Client   <--------------Acknowledgment(Acknum = 401,Window=60)------>Server

 Client ----------------Segment(seqNum = 401,length = 60)--------------->Server

Client   <--------------Acknowledgment(Acknum = 461,Window=80)------>Server

 Client ----------------Segment(seqNum = 541,length = 100)--------------->Server

Client   <--------------Acknowledgment(Acknum = 641,Window=60)------>Server

因为TCP通信是双方的,所以ACK数据是双方都发送的,所以双方的发送窗口大小不同。而且ACK的字段很小,通常和数据包合并在一起发送。

慢启动

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传的越快越好,最好一次性发出去。但是网络的情况不稳定,有可能出现低带宽、路由过热、内存溢出的情况,导致丢包。

线路不好的情况下,发的越快,丢的越多。

所以最理想的情况是在线路允许的情况下,达到最高速率。

但是我们如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是理想的速率呢?答案是慢慢试。

TCP协议为了做到效率和可靠性的统一,设计了一个慢启动的机制。

开始的时候,发送的慢,然后根据丢包的概率,调整速率:如果不丢包,就加快发送速率,如果丢包,就降低发送速率.

一般最开始时一次性发送10个数据包.即发送窗口 = 10.

通过ACK机制发现丢包率,进而实现慢启动机制的设计.

TCP数据包的组装

TCP的数据包传输到接收方后,组装还是由原装操作系统完成的.对于应用程序而言,不关心实现网络通信的细节.除非线路异常,收到的数据总是完整的.

应用程序需要的数据放在TCP数据包里,有自己完整的格式.

TCP并没有完整的协议来标识数据的大小,这由应用层的协议来规定,例如HTTP协议就有一个头信息Content-Length,表示信息体的大小.对于操作系统来说,

就是持续的组装数据包,按照顺序排列好,一个包都不能少.

操作系统不会去处理TCP包里面的数据,一旦组装好TCP数据包,就把它转交给应用程序,TCP数据包里有一个端口参数,就是用来转交给指定的应用程序的.

系统根据TCP数据包里的端口,将组装好的数据转交给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收到组装好的原始数据,以浏览器为例,就会根据HTTP协议里的Content-Length字段

正确读取一段段的数据.

TCP数据包编号(SEQ)

一段数据量很大的数据,需要用许多TCP包,例如一个10M的信息,需要7348个TCP数据包才能传输完.为了确认每一个TCP包传送成功,TCP数据包设计了数据包编号(SEQ),

数据包编号是一串随机数字,作为丢包的唯一标识.

TCP协议学习笔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TCP协议学习笔记(一)首部以及TCP的三次握手连接四次挥手断开

    TCP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流协议. 流即不间断的数据结构.这样能够保证接收到数据顺序与发送相同.但是犹如数据间没有间隔,因此在TCP通信中,发送端应用可以在自己所要发送的消息中设置一个标示长度 ...

  2.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一)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一) 1.HTTP协议用于客户端和服务端之间的通信 客户端:请求访问文本或图像等资源的一端服务端:提供资源响应的一端 在两台计算机之间使用HTTP协议通信时,在一条通信线路上必定 ...

  3. HTTP协议学习笔记(四)

    HTTP协议学习笔记(四) 与 HTTP 协作的 Web 服务器 一台 Web 服务器可搭建多个独立域名的 Web 网站,也可作为通信路径上的中转服务器提升传输效率. 1.用单台虚拟主机实现多个域名 ...

  4.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三)

    HTTP协议学习笔记(三) 1.状态码告知从服务器端返回的请求结果 状态码的职责是当客户端向服务端向服务端发送请求时,描述返回的请求结果.借助状态码,用户可以知道服务端是正常处理了请求,还是出现了错误 ...

  5. HTTP协议学习笔记(二)

    HTTP协议学习笔记(二) 1.HTTP报文 HTTP报文:用于HTTP协议交互的信息.请求报文:请求端(客户端)的HTTP报文叫做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响应端(服务端)的HTTP报文叫做响应报文. H ...

  6. tcp/ip学习笔记-TCP

    tcp/ip学习笔记-TCP 彭会锋 报文发送采用的是tcp_output函数,

  7. TCP/IP协议学习笔记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汇总: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 HTTP协议的解析:剖析 HTTP 协议 一个系列的解析文章: TCP/IP详解学习笔记(1)-- 概述 TCP/IP详解学习笔记(2)-- 数据链 ...

  8. 网络协议学习笔记(四)传输层的UDP和TCP

    概述 传输层里比较重要的两个协议,一个是 TCP,一个是 UDP.对于不从事底层开发的人员来讲,或者对于开发应用的人来讲,最常用的就是这两个协议.由于面试的时候,这两个协议经常会被放在一起问,因而我在 ...

  9. 计算机网络:这是一份全面 & 详细 的TCP协议学习指南

    原文链接:blog.csdn.net 用这个媒体播放器组件,实时互动时也可共同观看本地视频juejin.im 前言 计算机网络基础 该是程序猿需掌握的知识,但往往会被忽略 今天,我将详细讲解计算机网络 ...

随机推荐

  1. Android Studio 之 LiveData 的配合使用,底层数据变化,自动通知界面

    Android Studio 之 LiveData 的配合使用,底层数据变化,自动通知界面 viewModelWithLikeData.getLikeNumber().observe(this, ne ...

  2. python 操作es

    Elasticsearch 是一个开源的搜索引擎,建立在一个全文搜索引擎库 Apache Lucene™ 基础之上. Lucene 可能是目前存在的,不论开源还是私有的,拥有最先进,高性能和全功能搜索 ...

  3. 使用grpc C++功能

    grpc c++开发需要安装相关工具以及框架才能进行开发. rz 远程上传文件 本地开发环境搭建: 1.编译相关工具 pkg-config autoconf automake Libtool shto ...

  4. APP测试要点整理

    APP测试基本流程以及APP测试要点https://www.cnblogs.com/dengqing9393/p/6497068.html 性能测试:https://blog.csdn.net/xia ...

  5. Linux下的IO监控与分析(转)

    各种IO监视工具在Linux IO 体系结构中的位置 源自 Linux Performance and Tuning Guidelines.pdf 1 系统级IO监控 iostat iostat -x ...

  6. GEOS/GDAL 交叉编译ARM64-linux版本

    目录 安装编译环境 编译PROJ.4 编译GEOS 编译GDAL 编译后程序运行注意事项 因为试用华为云ARM64服务器(CentOS 7 操作系统)的时候,在云服务器上编译GDAL很长时间也没有编译 ...

  7. ThinkPHP中文字段问题

    转自: https://www.baidu.com/link?url=Ohc9epgQgkNYLwnHqP-jZ9RfIQWW50-iz8-ZMIPLdtCIJHnUpYwQnDLmXzi7Fa110 ...

  8. 关于Oracle to_date函数的高级用法

    由于种种原因,在我们的系统中,账套期间(PERIOD_NAME)由于格式设置的原因,数据库层存储的格式如下 Mar-19,而不是常规的2019-03. 我们无法更改数据库,涉及到的点太多. 但是期间数 ...

  9. jquery 回车键 调用tab 事件

    $(function(){ $("input").keydown(function(){ == event.keyCode){ var form = $("body&qu ...

  10. (转)How To Create a Sudo User on Ubuntu

    转自:https://linuxize.com/post/how-to-create-a-sudo-user-on-ubuntu/ The sudo command is designed to a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