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http://iamgyg.blog.163.com/blog/static/3822325720118202419740/

建立穿越NAT设备的p2p的TCP连接仅仅比UDP复杂一点点,TCP协议的“打洞”从协议层来看是与UDP

的“打洞”过程非常相似的。虽然如此,基于TCP协议的打洞至今为止还没有被非常好的理解,这也

造成了对其提供支持的NAT设备不是非常多。在NAT设备支持的前提下,基于TCP的“打洞”技术实际上

与基于UDP的“打洞”技术一样快捷、可靠。实际上,仅仅要NAT设备支持的话,基于TCP的p2p技术

的健壮性将比基于UDP的技术的更强一些,由于TCP协议的状态机给出了一种标准的方法来精确的

获取某个TCP session的生命期,而UDP协议则无法做到这一点。



4.1 套接字和TCPport的重用



实现基于TCP协议的p2p“打洞”过程中,最基本的问题不是来自于TCP协议,而是来自于来自于应用

程序的API接口。这是因为标准的伯克利(Berkeley)套接字的API是环绕着构建client/server程序

而设计的,API同意TCP流套接字通过调用connect()函数来建立向外的连接,或者通过listen()和

accept函数接受来自外部的连接,可是,API不提供类似UDP那样的,同一个port既能够向外连接,

又可以接受来自外部的连接。并且更糟的是,TCP的套接字通常仅同意建立1对1的响应,即应用程

序在将一个套接字绑定到本地的一个port以后,不论什么试图将第二个套接字绑定到该port的操作都会

失败。



为了让TCP“打洞”可以顺利工作,我们须要使用一个本地的TCPport来监听来自外部的TCP连接,同一时候

建立多个向外的TCP连接。幸运的是,全部的主流操作系统都可以支持特殊的TCP套接字參数,通常

叫做“SO_REUSEADDR”,该參数同意应用程序将多个套接字绑定到本地的一个endpoint(仅仅要全部要

绑定的套接字都设置了SO_REUSEADDR參数就可以)。BSD系统引入了SO_REUSEPORT參数,该參数用于区分

port重用还是地址重用,在这种系统里面,上述全部的參数必须都设置才行。



4.2 打开p2p的TCP流



假定clientA希望建立与B的TCP连接。我们像通常一样假定A和B已经与公网上的已知serverS建立了TCP

连接。server记录下来每一个联入的client的公网和内网的endpoints,如同为UDP服务的时候一样。

从协议层来看,TCP“打洞”与UDP“打洞”是差点儿全然同样的过程。



1、clientA使用其与serverS的连接向server发送请求,要求serverS协助其连接clientB。

2、S将B的公网和内网的TCP endpoint返回给A,同一时候,S将A的公网和内网的endpoint发送给B。

3、clientA和B使用连接S的port异步地发起向对方的公网、内网endpoint的TCP连接,同一时候监听

各自的本地TCPport是否有外部的连接联入。

4、A和B開始等待向外的连接是否成功,检查是否有新连接联入。假设向外的连接因为某种网络

错误而失败,如:“连接被重置”或者“节点无法訪问”,client仅仅须要延迟一小段时间(比如

延迟一秒钟),然后又一次发起连接就可以,延迟的时间和反复连接的次数能够由应用程序编写者

来确定。

5、TCP连接建立起来以后,client之间应该開始鉴权操作,确保眼下联入的连接就是所希望的

连接。假设鉴权失败,client将关闭连接,而且继续等待新的连接联入。client通常採用

“先入为主”的策略,仅仅接受第一个通过鉴权操作的client,然后将进入p2p通信过程不再继续

等待是否有新的连接联入。



(图 7)

与UDP不同的是,使用UDP协议的每一个client仅仅须要一个套接字就可以完毕与serverS通信,

并同一时候与多个p2pclient通信的任务,而TCPclient必须处理多个套接字绑定到同一个本地

TCPport的问题,如图7所看到的。



如今来看更加实际的一种情景,A与B分别位于不同的NAT设备后面,如图5所看到的,而且假定图中

的port号是TCP协议的port号,而不是UDP的port号。图中向外的连接代表A和B向对方的内网

endpoint发起的连接,这些连接也许会失败或者无法连接到对方。如同使用UDP协议进行“打洞”

操作遇到的问题一样,TCP的“打洞”操作也会遇到内网的IP与“伪”公网IP反复造成连接失败或者

错误连接之类的问题。



client向彼此公网endpoint发起连接的操作,会使得各自的NAT设备打开新的“洞”同意A与B的

TCP数据通过。假设NAT设备支持TCP“打洞”操作的话,一个在client之间的基于TCP协议的流

通道就会自己主动建立起来。假设A向B发送的第一个SYN包发到了B的NAT设备,而B在此前没有向

A发送SYN包,B的NAT设备会丢弃这个包,这会引起A的“连接失败”或“无法连接”问题。而此时,

因为A已经向B发送过SYN包,B发往A的SYN包将被看作是由A发往B的包的回应的一部分,

所以B发往A的SYN包会顺利地通过A的NAT设备,到达A,从而建立起A与B的p2p连接。



4.3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TCP“打洞”



从应用程序的角度来看,在进行TCP“打洞”的时候都发生了什么呢?假定A首先向B发出SYN包,

该包发往B的公网endpoint,而且被B的NAT设备丢弃,可是B发往A的公网endpoint的SYN包则

通过A的NAT到达了A,然后,会发生下面的两种结果中的一种,详细是哪一种取决于操作系统

对TCP协议的实现:



(1)A的TCP实现会发现收到的SYN包就是其发起连接并希望联入的B的SYN包,通俗一点来说

就是“说曹操,曹操到”的意思,本来A要去找B,结果B自己找上门来了。A的TCP协议栈因此

会把B做为A向B发起连接connect的一部分,并觉得连接已经成功。程序A调用的异步connect()

函数将成功返回,A的listen()等待从外部联入的函数将没有不论什么反映。此时,B联入A的操作

在A程序的内部被理解为A联入B连接成功,而且A開始使用这个连接与B開始p2p通信。



因为收到的SYN包中不包括A须要的ACK数据,因此,A的TCP将用SYN-ACK包回应B的公网endpoint,

而且将使用先前A发向B的SYN包一样的序列号。一旦B的TCP收到由A发来的SYN-ACK包,则把自己

的ACK包发给A,然后两端建立起TCP连接。简单的说,第一种,就是即使A发往B的SYN包被B的NAT

丢弃了,可是因为B发往A的包到达了A。结果是,A觉得自己连接成功了,B也觉得自己连接成功

了,无论是谁成功了,总之连接是已经建立起来了。



(2)第二种结果是,A的TCP实现没有像(1)中所讲的那么“智能”,它没有发现如今联入的B

就是自己希望联入的。就好比在机场接人,明明遇到了自己想要接的人却不认识,误觉得是其他

的人,安排别人给接走了,后来才知道是自己错过了机会,可是不管怎样,人已经接到了任务

已经完毕了。然后,A通过常规的listen()函数和accept()函数得到与B的连接,而由A发起的向

B的公网endpoint的连接会以失败告终。虽然A向B的连接失败,A仍然得到了B发起的向A的连接,

等效于A与B之间已经联通,无论中间过程怎样,A与B已经连接起来了,结果是A和B的基于TCP协议

的p2p连接已经建立起来了。



第一种结果适用于基于BSD的操作系统对于TCP的实现,而另外一种结果更加普遍一些,多数linux和

windows系统都会依照另外一种结果来处理。

TCP打洞技术的更多相关文章

  1. P2P技术基础: 关于TCP打洞技术

    4 关于TCP打洞技术 建立穿越NAT设备的p2p的 TCP 连接只比UDP复杂一点点,TCP协议的“打洞”从协议层来看是与UDP的“打洞”过程非常相似的.尽管如此,基于TCP协议的打洞至今为止还没有 ...

  2. [转]UDP/TCP穿越NAT的P2P通信方法研究(UDP/TCP打洞 Hole Punching)

     [转]UDP/TCP穿越NAT的P2P通信方法研究(UDP/TCP打洞 Hole Punching)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2/0428/17/6187784 ...

  3. [p2p]UDP用打洞技术穿透NAT的原理与实现

    首先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ors),网络地址转换:网络地址转换是在IP地址日益缺乏的情况下产生的, ...

  4. TCP打洞和UDP打洞的区别 (转)

    为什么网上讲到的P2P打洞基本上都是基于UDP协议的打洞?难道TCP不可能打洞?还是TCP打洞难于实现?     假设现在有内网客户端A和内网客户端B,有公网服务端S.     如果A和B想要进行UD ...

  5. p2p 打洞技术

    根据通信双方所处网络环境不同,点对点通信可以划分成以下三类:i> 公网:公网ii>公网:内网iii>内网:内网前两种容易实现,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第三种.这其中会涉及到NAT和NAPT的 ...

  6. TCP打洞与UDP打洞的差别

    为什么网上讲到的P2P打洞基本上都是基于UDP协议的打洞?难道TCP不可能打洞?还是TCP打洞难于实现?     如果如今有内网clientA和内网clientB.有公网服务端S.     如果A和B ...

  7. TCP打洞和UDP打洞的区别 (相互直接访问)

    为什么网上讲到的P2P打洞基本上都是基于UDP协议的打洞?难道TCP不可能打洞?还是TCP打洞难于实现?     假设现在有内网客户端A和内网客户端B,有公网服务端S.     如果A和B想要进行UD ...

  8. 10 TCP限流技术

    TCP限流是因为让接收方充分接受完消息,保证数据安全,不会丢失 一.窗口机制介绍 发送端和接收端都拥有一个窗口,当发送端发送数据时,落进窗口的数据被发送,当接受端接受数据时,落进接收端窗口的数据将会被 ...

  9. 用TCP穿透NAT(TCP打洞)的实现

    目录 TCP穿透原理 程序思路 声明 上代码 运行示例 1. TCP穿透原理: 我们假设在两个不同的局域网后面分别有2台客户机A和 B,AB所在的局域网都分别通过一个路由器接入互联网.互联网上有一台服 ...

随机推荐

  1. 【JSOI 2008】 球形空间产生器

    [题目链接] https://www.lydsy.com/JudgeOnline/problem.php?id=1013 [算法] 高斯消元 [代码] #include<bits/stdc++. ...

  2. [Java] 总结1.5/1.6/1.7版本的特性

    开发过程中接触到了从jdk1.5---jdk1.7的使用,在不同的阶段,都使用过了jdk的一些新特性,操作起来更加方面啦!特此总结了下,以下是测试代码: JDK1.5新特性: 1.自动装箱与拆箱: I ...

  3. pip换源简易方法

    安装pqi >>> pip install pqi 列出pip源 >>> pqi ls 使用pip源 >>> pqi use <name&g ...

  4. os.clock()导致的bug

    os.clock () 功能:返回一个程序使用CPU时间的一个近似值 最近做了一个功能,这个功能需要统计时间间隔,例如每隔0.5秒做一次调用. 我用了os.clock()去统计时间,结果在pc机上都没 ...

  5. 第7章 性能和可靠性模式 Failover Cluster(故障转移群集)

    上下文 您已经决定在设计或修改基础结构层时使用群集以提供高度可用的服务. 问题 您应该如何设计一个高度可用的基础结构层,来防止因单台服务器或它所运行的软件出现故障而导致的服务丢失? 影响因素 在设计高 ...

  6. Dynamic编程

    Dynamic Binding 动态绑定 Binding:解析Type,member,operation的过程. 动态绑定将Binding从编译时延迟到运行时进行. 场景 编译时,程序员知道特定的fu ...

  7. 【Oracle】搭建DG(DataGuard)

    操作系统:OEL 5.6 Oracle 版本:11.2.0.4.0 DataGuard规划说明 DATABASE_ROLE DB_NAME IPADDR Primary lgr 192.168.10. ...

  8. 安装typescript开发环境

    参考文档: http://www.typescriptlang.org/docs/handbook/typescript-in-5-minutes.html 有两个方式 : 1.安装vs 2017,安 ...

  9. CV与IP:基础,经典以及最近发展

    原文链接:http://blog.csdn.net/dcraw/article/details/7617891 原文编写层层递进,逻辑清晰: 不过看这篇转载可以少点击鼠标:http://blog.cs ...

  10. 杭电2060WA

    #include<stdio.h> int main() { int n,num,p,q,i,a[]={2,3,4,5,6,7}; scanf("%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