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类

(一) 概述

把类定义在另一个类的内部,该类就被称为内部类。

举例:把类Inner定义在类Outer中,类Inner就被称为内部类。

  class Outer {
class Inner {
}
}

(二) 内部类的访问规则

​ A: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的成员,包括私有

​ B:外部类要想访问内部类成员,必须创建对象

  • 内部类被static修饰:可以直接new,没有外部类的关联引用,不必创建外部类后才能去创建内部类

    Inner in = new Inner();

  • 内部类没有被static修饰:得先new出来外部类的实例,再new内部类的,内部类有一个外部类的引用,内部类的第二篇文章会解释这部分

    Inner in = new Outer().new Inner();

(三) 内部类的分类

​ A:成员内部类

​ B:局部内部类

​ C:静态内部类

​ D:匿名内部类

(1) 成员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就是位于外部类成员位置的类

特点:可以使用外部类中所有的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包括private的)

1.没有使用static修饰的内部类。
2.在成员内部类中不允许出现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的声明。
static只能用在静态常量的声明上。
3.成员内部类中可以访问外部类中所有的成员(变量,方法),包含私有成员,如果在内部类中定义有和外部类同名的实例变量,访问方法:
OuterClass.this.outerMember;
4.构建内部类的实例,要求必须外部类的实例先存在
外部类的外部/外部类的静态方法:new Outer().new Inner();
外部类的实例方法:
new Inner();
this.new Inner();

A:格式: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ge = 20;
//成员位置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age);
}
}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ges) {
//成员内部类是非静态的演示
Outer.Inner oi = new Outer().new Inner();
oi.show();
}
}

B:创建对象时:

  //成员内部类不是静态的: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对象名 = new 外部类名().new 内部类名();

//成员内部类是静态的: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对象名 = new 外部类名.内部类名();

C:成员内部类常见修饰符:

A:private

如果我们的内部类不想轻易被任何人访问,可以选择使用private修饰内部类,这样我们就无法通过创建对象的方法来访问,想要访问只需要在外部类中定义一个public修饰的方法,间接调用。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在这个public方法中增加一些判断语句,起到数据安全的作用。

  class Outer {
private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密码备份文件”);
}
} public void method() {
if(你是管理员){
Inner i = new Inner();
i.show();
}else {
System.out.println(“你没有权限访问”);
}
}
}

下面我们给出一个更加规范的写法

  class Outer {
private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密码备份文件”);
}
}
//使用getXxx()获取成员内部类,可以增加校验语句(文中省略)
public Inner getInner() {
return new Inn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Outer.Inner inner = outer.getInner();
inner.show();
}
}

B:static

这种被 static 所修饰的内部类,按位置分,属于成员内部类,但也可以称作静态内部类,也常叫做嵌套内部类。具体内容我们在下面详细讲解。

D:成员内部类经典题(填空)

请在三个println 后括号中填空使得输出25,20,18

  class Outer {
public int age = 18;
class Inner {
public int age = 20;
public viod showAge() {
int age = 25;
System.out.println(age);//空1
System.out.println(this.age);//空2
System.out.println(Outer.this.age);//空3
}
}
}

(2) 局部内部类

局部内部类——就是定义在一个方法或者一个作用域里面的类

1.定义在方法体,甚至比方法体更小的代码块中

2.类比局部变量。

3.局部内部类是所有内部类中最少使用的一种形式。

4.局部内部类可以访问的外部类的成员根据所在方法体不同。

- 如果在静态方法中:

可以访问外部类中所有静态成员,包含私有

- 如果在实例方法中:

可以访问外部类中所有的成员,包含私有。

5.局部内部类可以访问所在方法中定义的局部变量,但是要求局部变量必须使用final修饰。

A 格式: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method(){
class Inner {
}
}
}

B:访问时:

  //在局部位置,可以创建内部类对象,通过对象调用和内部类方法
class Outer {
private int age = 20;
public void method() {
final int age2 = 30;
class Inner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age);
//从内部类中访问方法内变量age2,需要将变量声明为最终类型。
System.out.println(age2);
}
} Inner i = new Inner();
i.show();
}
}

C: 为什么局部内部类访问局部变量必须加final修饰呢?

因为局部变量是随着方法的调用而调用使用完毕就消失而堆内存的数据并不会立即消失

所以,堆内存还是用该变量,而该变量已经没有了。为了让该值还存在,就加final修饰。

原因是,当我们使用final修饰变量后,堆内存直接存储的是值,而不是变量名

(即上例 age2 的位置存储着常量30 而不是 age2 这个变量名)

(3) 静态内部类

我们所知道static是不能用来修饰类的,但是成员内部类可以看做外部类中的一个成员,所以可以用static修饰,这种用static修饰的内部类我们称作静态内部类,也称作嵌套内部类.

特点:不能使用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

1.声明在类体部,方法体外,并且使用static修饰的内部类
2.访问特点可以类比静态变量和静态方法
3.脱离外部类的实例独立创建
在外部类的外部构建内部类的实例
new Outer.Inner();
在外部类的内部构建内部类的实例
new Inner();
4.静态内部类体部可以直接访问外部类中所有的静态成员,包含私有

解释:非静态内部类编译后会默认的保存一个指向外部类的引用,而静态类却没有。

简单理解

即使没有外部类对象,也可以创建静态内部类对象,而外部类的非static成员必须依赖于对象的调用,静态成员则可以直接使用类调用,不必依赖于外部类的对象,所以静态内部类只能访问静态的外部属性和方法。

  class Outter {
int age = 10;
static age2 = 20;
public Outter() {
} static class Inner {
public method() {
System.out.println(age);//错误
System.out.println(age2);//正确
}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ter.Inner inner = new Outter.Inner();
inner.method();
}
}

(4) 匿名内部类

正所谓匿名内部类,正如它的字面意思一样,也就是没有名字的内部类(没有类名)。也是因为没有名字所以匿名内部类只能执行一次,想应该也能想到这一点吧,匿名内部类通常用简化代码编写。

一般都是有一个接口或者一个抽象类,按照常规逻辑,我们写一个子类例如 public xxName class extends xx...这样子,但是有时候可能这个子类只用了一次,我们如果使用时还是先创建一个子类,然后在代码中去创建子类的对象,就显得繁琐,那我们不去创建子类这个类,直接new 父类或接口,省去了创建子类的过程,new出来的这个父类或接口是没有类名字的,故叫做匿名内部类。

因为匿名内部类用的比较多,为了让大家彻底明白匿名内部类,以及使用它的好处,给大家来2个有味道的代码对比下:

public interface Father {
void say();
} class Son implements Fat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小可爱:爸爸,我想拉粑粑,你一会给我擦擦");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ather father = new Son();
father.say();
}
}
public interface Father {
void say();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new Fath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 {
System.out.println("小可爱:爸爸,我想拉粑粑,你一会给我擦擦");
}
}.say();
}
}
//同样实现了上面的功能,但是我们并没有创建中间类son,而是用了new Father{...},创建了一个对象,省去了中间类的定义,我们对象是根据类来创建的,类就像模板,模板有个名字,类名,这里没有模板自然就没有类名,也就是匿名类哈,我好啰嗦呀,哈哈哈。希望大家不要嫌弃,我就是这么的婆婆妈妈西喜爱
  • 1.没有名字的局部内部类。
  • 2.没有class,interface,implements,extends关键字
  • 3.没有构造器。
  • 4.一般隐式的继承某一个父类或者实现某一个接口

A 格式:

  new 类名或者接口名() {
重写方法();
}

本质:其实是继承该类或者实现接口的子类匿名对象

这也就是下例中,可以直接使用 new Inner() {}.show(); 的原因 == 子类对象.show();

  interface Inner {
public abstract void show();
}

class Outer {
public void method(){
new Inner()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
}.show();
}
}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 = new Outer();
o.method();
}
}

如果匿名内部类中有多个方法又该如何调用呢?

  Inter i = new Inner() {  //多态,因为new Inner(){}代表的是接口的子类对象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
}
};

B:匿名内部类在开发中的使用

​我们在开发的时候,会看到抽象类,或者接口作为参数。

而这个时候,实际需要的是一个子类对象。

如果该方法仅仅调用一次,我们就可以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格式简化。

-----------------------------------------------------------------------------

2019-8-17更新补充

使用内部类的原因

(一) 封装性

作为一个类的编写者,我们很显然需要对这个类的使用访问者的访问权限做出一定的限制,我们需要将一些我们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操作隐藏起来,

如果我们的内部类不想轻易被任何人访问,可以选择使用private修饰内部类,这样我们就无法通过创建对象的方法来访问,想要访问只需要在外部类中定义一个public修饰的方法,间接调用。

  public interface Demo {
void show();
} class Outer {
private class test implements Demo {
public void show() {
System.out.println("密码备份文件");
}
} public Demo getInner() {
return new test();
} }

我们来看其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 outer = new Outer();
Demo d = outer.getInner();
i.show();
}

//运行结果
密码备份文件

这样做的好处之一就是,我们可以在这个public方法中增加一些判断语句,起到数据安全的作用。

其次呢,我们的对外可见的只是getInner()这个方法,它返回了一个Demo接口的一个实例,而我们真正的内部类的名称就被隐藏起来了

(二) 实现多继承 ※

我们之前的学习知道,java是不可以实现多继承的,一次只能继承一个类,我们学习接口的时候,有提到可以用接口来实现多继承的效果,即一个接口有多个实现,但是这里也是有一点弊端的,那就是,一旦实现一个接口就必须实现里面的所有方法,有时候就会出现一些累赘,但是使用内部类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public class Demo1 {
public String name() {
return "BWH_Steven";
}
} public class Demo2 {
public String email() {
return "xxx.@163.com";
}
} public class MyDemo {

private class test1 extends Demo1 {
public String name() {
return super.name();
}
}

private class test2 extends Demo2 {
public String email() {
return super.email();
}
}

public String name() {
return new test1().name();
}

public String email() {
return new test2().email();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Demo md = new MyDemo();
System.out.println("我的姓名:" + md.name());
System.out.println("我的邮箱:" + md.email());
}
}

我们编写了两个待继承的类Demo1和Demo2,在MyDemo类中书写了两个内部类,test1和test2 两者分别继承了Demo1和Demo2类,这样MyDemo中就间接的实现了多继承

(三) 用匿名内部类实现回调功能

我们用通俗讲解就是说在Java中,通常就是编写一个接口,然后你来实现这个接口,然后把这个接口的一个对象作以参数的形式传到另一个程序方法中, 然后通过接口调用你的方法,匿名内部类就可以很好的展现了这一种回调功能

  public interface Demo {
void demoMethod();
} public class MyDemo{
public test(Demo demo){
System.out.println("test metho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Demo md = new MyDemo();
//这里我们使用匿名内部类的方式将接口对象作为参数传递到test方法中去了
md.test(new Demo){
public void demoMethod(){
System.out.println("具体实现接口")
}
}
}
}

(四) 解决继承及实现接口出现同名方法的问题

编写一个接口 Demo

  public interface Demo {
void test();
}

编写一个类 MyDemo

  public class MyDemo {

publ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父类的test方法");
} }

编写一个测试类

  public class DemoTest extends MyDemo implements Demo {
public void test() {
}
}

这样的话我就有点懵了,这样如何区分这个方法是接口的还是继承的,所以我们使用内部类解决这个问题

  public class DemoTest extends MyDemo {


private class inner implements Demo {
publ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接口的test方法");
}
} public Demo getIn() {
return new inner();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调用接口而来的test()方法
DemoTest dt = new DemoTest();
Demo d = dt.getIn();
d.test(); //调用继承而来的test()方法
dt.test();
}
}

//运行结果
接口的test方法
父类的test方法

同时可以参考下这篇文章中的例子,多思考下为什么有这些特点,怎么解释,怎么让自己信服。内部类

java中的四种内部类使用(1)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中的四种内部类

    Java中有四种内部类: 成员内部类:定义在另一个类(外部类)的内部,而且与成员属性和方法平级,故称成员内部类.类比于外部类的非静态方法,如果用static修饰就变成了静态内部类 静态内部类:使用st ...

  2. java中的几种内部类

    Java中的几种内部类 内部类,听名字就可以知道是什么意思,就是类里面的类.有成员内部类,静态内部类,局部内部类和匿名内部类. 下面说一个每种内部类的的使用. 一.  成员内部类

  3. JAVA基础学习之throws和throw的区别、Java中的四种权限、多线程的使用等(2)

    1.throws和throw的区别 throws使用在函数外,是编译时的异常,throw使用在函数内,是运行时的异常 使用方法 public int method(int[] arr) throws ...

  4. JAVA中的四种引用以及ReferenceQueue和WeakHashMap的使用示例

    简介: 本文主要介绍JAVA中的四种引用: StrongReference(强引用).SoftReferenc(软引用).WeakReferenc(弱引用).PhantomReference(虚引用) ...

  5. Java中的四种引用

    引用定义 实际上,Java中存在四种引用,它们由强到弱依次是: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下面我们简单介绍下这四种引用: 强引用(Strong Reference):通常我们通过new来创建一个新 ...

  6. JAVA中的四种JSON解析方式详解

    JAVA中的四种JSON解析方式详解 我们在日常开发中少不了和JSON数据打交道,那么我们来看看JAVA中常用的JSON解析方式. 1.JSON官方 脱离框架使用 2.GSON 3.FastJSON ...

  7. Java中的四种权限修饰符及六种非访问修饰符(简识)

    一.是哪四种访问权限修饰符呢? public > protected > [default] > private (公共的 ) (受保护的) (默认的) (私有的) 二.简单认识四种 ...

  8. Java 中的四种引用及垃圾回收策略

    Java 中有四种引用: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其主要区别在于垃圾回收时是否进行回收: 1.强引用 使用最普遍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具有强引用,那就 类似于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垃圾回收器绝不会 ...

  9. Java入门系列 Java 中的四种引用

    Why java内存管理分为内存分配和内存回收,都不需要程序员负责,垃圾回收的机制主要是看对象是否有引用指向该对象. java对象的引用包括强引用,软引用,弱引用,虚引用 Java中提供这四种引用类型 ...

随机推荐

  1. 数据库(MySQL)最新版8.0安装教程,小白都能学会安装

    首先打开数据库官网 接下来点击不用登录注册 下载好软件,双击运行程序(中间不需要点击其他,等他运行好) 点击安装服务端 ,然后点击下一步 选择自己安装目录(一定要牢记)这里我选择默认目录,点击下一步 ...

  2. wdCP V3.2

    wdCP是什么?关于wdCP更多的介绍,可看http://www.wdlinux.cn/wdcp/安装前先去体验下,看演示站吧http://www.wdlinux.cn/bbs/thread-5285 ...

  3. Head First 设计模式 —— 09. 模版方法 (Template Method) 模式

    模板方法模式 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P289 特点 主导算法框架,并且保护这个算法 P28 ...

  4. C#使用OracleParameter操作数据库

    public static int GetScalar(string sql,params OracleParameter [] OracleParms) { using (OracleConnect ...

  5.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使用sa连接时报错与伺服器的连接已成功,但在登入程序是发生错误

    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sa用户连接数据库时,报如下错误 解决方法: 1.使用windows验证登录 2.右键点击连接,点击属性,点击安全性,选择混合验证 3.重 ...

  6. Entity与Entity之间的相互转化

    一.两个实体类的属性名称对应之间的转化 1.两个实体类 public class Entity1 { private Integer id;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

  7. Pytorch入门——手把手教你MNIST手写数字识别

    MNIST手写数字识别教程 要开始带组内的小朋友了,特意出一个Pytorch教程来指导一下 [!] 这里是实战教程,默认读者已经学会了部分深度学习原理,若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先停下来查查资料 目录 MNI ...

  8. mysql 设置外键约束时如何删除数据

    Mysql中如果表和表之间建立的外键约束,则无法删除表及修改表结构 解决方法是在Mysql中取消外键约束: SET FOREIGN_KEY_CHECKS=0; 然后将原来表的数据导出到sql语句,重新 ...

  9. 使用 tke-autoscaling-placeholder 实现秒级弹性伸缩

    背景 当 TKE 集群配置了节点池并启用了弹性伸缩,在节点资源不够时可以触发节点的自动扩容 (自动买机器并加入集群),但这个扩容流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在一些流量突高的场景,这个扩容速度可能会显得 ...

  10. 夯实基础系列一:Java 基础总结

    前言 大学期间接触 Java 的时间也不短了,不论学习还是实习,都让我发觉基础的重要性.互联网发展太快了,各种框架各种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可能你刚好掌握了一门技术的应用,它却已经走在淘汰的边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