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ng命令的设计与实现

发表于 C++ Socket TCP/IP 2016-05-15 19:07 字数: 10796 阅读量: 528

ping 命令使用的相关 TCP/IP 协议

ping 命令是用来查看网络上另一个主机系统的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的一个工具。

ping 命令执行后显示出被测试系统主机名和相应 IP 地址、返回给当前主机的 ICMP 报文顺序号、ttl 生存时间和往返时间 rtt(单位是毫秒,即千分之一秒)。

ping 命令所使用到的 TCP/IP 协议:ICMP 协议:

ICMP 是(Internet Control Message Protocol)Internet 控制报文协议。它是 TCP/IP 协议族的一个子协议,用于在 IP 主机、路由器之间传递控制消息。

控制消息有:目的不可达消息,超时信息,重定向消息,时间戳请求和时间戳响应消息,回显请求和回显应答消息。

ping 命令使用回显请求和回显应答消息。具体表现是向网络上的另一个主机系统发送 ICMP 报文,如果指定系统得到了报文,它将把报文一模一样地传回给发送者。


回显请求报文其中类型为 0,代码为 0。

回显应答报文其中类型为 8,代码为 0。

校验和字段:包括数据在内的整个 ICMP 协议数据包的校验和

标识符字段:用于唯一标识 ICMP 报文,本项目使用程序的进程 id。因为如果同时在两个命令行终端执行 ping 命令的话,每个 ping 命令都会接收到所有的回显应答,所以需要根据标识符来判断回显应答是否应该接收。

序号字段:ICMP 报文的序号。

数据字段:也就是报文,本项目中我们将发送报文的时间戳放入数据字段,这样当接收到该报文应答的时候可以取出发送时间戳,将接收应答的时间戳减去发送时间戳就是报文往返时间(rtt)。

ICMP 报文实现可以用下面的数据结构表示:

1
2
3
4
5
6
7
8
struct icmp{
    unsigned char   type;         // 类型
    unsigned char   code;         // 代码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 校验和
    unsigned short  id;            // 标识符
    unsigned short  sequence;     // 序号
    struct timeval  timestamp;    // 时间戳
};

unsigned char 正好一字节,也就是 8bit,unsigned short 二字节,也就是 16bit,unsigned int4 字节(32bit).

系统发送ICMP报文时会将ICMP报文作为IP的数据,也就是放入IP报文格式的数据字段,IP报文格式如下图所示:

4位首部长度和16位总长度,4位首部长度不包括数据字段,并且单位是4字节。16位总长度包括数据字段,单位是1字节。

IP报文首部实现可以用下面的数据结构表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struct ip{
    unsigned char version:4;       // 版本
    unsigned char hlen:4;        // 首部长度
    unsigned char tos;             // 服务类型
    unsigned short len;         // 总长度
    unsigned short id;            // 标识符
    unsigned short offset;        // 标志和片偏移
    unsigned char ttl;            // 生存时间
    unsigned char protocol;     // 协议
    unsigned short checksum;    // 校验和
    struct in_addr ipsrc;        // 32位源ip地址
    struct in_addr ipdst;       // 32位目的ip地址
};

ICMP报文在发送给报文接收方时可能要经过若干子网,会牵涉到路由选择等问题,所以ICMP报文需通过IP协议来发送,是IP层的。

地址信息表示

地址信息包括:

1.地址族,基于IPv4的地址族还是IPv6的地址族。

2.IP地址。

3.端口号。

为了便于记录地址信息,系统定义了如下结构体:

1
2
3
4
5
6
struct sockaddr_in{
    sa_family_t        sin_family;     // 地址族
    uint16_t        sin_port;        // 端口号
    struct in_addr  sin_addr;          // 32位IP地址
    char             sin_zero[8];    // 不使用
};

其中struct in_addr结构体定义如下:

1
2
3
struct in_addr{
    in_addr_t     s_addr;        // 32位IP地址
};

in_addr_t使用如下宏指令定义,也就是无符号整型32位。

1
#define in_addr_t uint32_t

还有一种结构体也可以表示地址信息,如下所示:

1
2
3
4
struct sockaddr{
    sa_family_t    sin_family;     // 地址族
    char         sa_data[14]; // IP地址和端口
};

成员sa_data保存的信息包含IP地址和端口号,剩余部分填充0。

在网络编程中,常用的是struct sockaddr_in结构体,因为相对于struct sockaddr结构体,前者填充数据比较方便。

不过网络编程接口函数定义使用的是struct sockaddr结构体类型,这是由于最先使用的是struct sockaddr结构体,struct sockaddr_in结构体是后来为了方便填充地址信息数据定义。

上面两个结构体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定义地址信息时使用struct sockaddr_in结构体,然后将该结构体类型转为struct sockaddr结构体类型传递给网络编程接口函数即可。

主机字节序与网络字节序

在不同CPU中,4字节整型数值1在内存空间的保存方式是不同的。

4字节整型数值1可用二进制表示如下: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1

而有些CPU则以倒序保存。

00000001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所以,如果发送主机与接收主机CPU字节序不一样则就会出现问题。

引申上面的问题,这就涉及到CPU解析数据的方式,其方式有2种:

大端序(Big Endian):高位字节存放到低位地址。

小端序(Little Endian):高位字节存放到高位地址。由于不同CPU字节序不一样,因此,在通过网络传输数据时约定统一方式,这种约定称为网络字节序(Network Byte Order),非常简单——统一为大端序。

所以,进行网络传输数据前,需要先把数据数组转化为大端序格式再进行网络传输。接收到网络数据后,需要转换本机字节序格式然后进行后续处理。这些工作不需要我们自己完成,系统会自动转换的。

唯一需要转换的是向struct sockaddr_in结构体变量填充IP地址和端口号数据的时候。系统已经提供了一些函数,只需调用相应函数即可。

系统已经提供了一些函数,只需调用相应函数即可。

1
2
3
4
unsigned short htons(unsigned short);
unsigned short ntohs(unsigned short);
unsigned long  htonl(unsigned long);
unsigned long  ntohl(unsigned long);

htonl/htons中的h代表主机(host)字节序,n代表网络(network)字节序,s指的是short,l指的是long(需要注意一下,linux中long类型只占4个字节,跟int类型一样)。

用到的函数

gettimeofday()

1
2
#include <sys/time.h>
int gettimeofday(struct timeval *tv, struct timezone *tz);

该函数的作用是把当前的时间放入struct timeval结构体中返回。

注意:

1.精确级别,微妙级别

2.受系统时间修改影响

3.返回的秒数是从1970年1月1日0时0分0秒开始

其参数tv是保存获取时间结果的结构体,参数tz用于保存时区结果。

结构体timeval的定义为:

1
2
3
4
5
struct timeval
{
    long int tv_sec;      // 秒数
    long int tv_usec;     // 微秒数
}

结构体timezone的定义为:

1
2
3
4
5
struct timezone
{
    int tz_minuteswest;/*格林威治时间往西方的时差*/
    int tz_dsttime;    /*DST 时间的修正方式*/
}

timezone 参数若不使用则传入0即可,本项目传入0。

inet_addr

1
2
#include <arpa/inet.h>
in_addr_t inet_addr(const char *string);

该函数的作用是将用点分十进制字符串格式表示的IP地址转换成32位大端序整型。

成功时返回32位大端序整型数值,失败时返回INADDR_NONE。

inet_ntoa

1
char * inet_ntoa(struct in_addr addr);

该函数的作用与inet_addr正好相反。将32位大端序整型格式IP地址转换为点分十进制格式。

成功时返回转换的字符串地址值,失败时返回-1。

inet_addr函数在执行过程中,在内部会申请内存并保存结果字符串,然后返回内存地址。所以调用完该函数应该将字符串复制到其他内存空间。因为再次调用该函数时,之前保存的字符串很有可能被覆盖。

首先定义一个接收缓冲区char buf[20];,然后使用memcpy(buf, str1, sizeof(str))将inet_ntoa函数生成的字符串保存缓冲区。

gethostbyname

1
2
#include <netdb.h>
struct hostent * gethostbyname(const char * hostname);

该函数的作用是根据域名获取IP地址。

成功时返回hostent结构体地址,失败时返回NULL指针。

struct hosten结构体定义如下:

1
2
3
4
5
6
7
struct hostent{
    char *          h_name;
    char **     h_aliases;
    char         h_addrtype;
    char         h_length;
    char **     h_addr_list;
};

h_addr_list成员,它保存的就是域名对应IP地址。由于一个域名对应的IP地址不止一个,所以h_addr_list成员是char **类型,相当于二维字符数组。

host->h_addr_list[i]得到的是字符串指针,但该字符串指针实际指向的是struct in_addr结构体变量地址值。

(struct in_addr *)host->h_addr_list[i]将字符串指针转换为struct in_addr结构体指针。由于inet_ntoa参数类型是struct in_addr而不是struct in_addr *,所以用*运算符取出struct in_addr结构体的值。

socket

1
2
#include <sys/socket.h>
int socket(int family, int type, int protocol);

成功时返回文件描述符,失败时返回-1。

该函数的作用是创建一个套接字。一般为了执行网络I/O,一个进程必须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调用socket函数。

第一个参数family:指明套接字中使用的协议族信息。

第二个参数type:指明套接口类型,也即套接字的数据传输方式。

在常见的使用socket进行网络编程中,经常使用SOCK_STREAM和SOCK_DGRAM,也就是TCP和UDP编程。

原始套接字的主要作用在三个方面:

1.通过原始套接字发送/接收ICMP协议包。

2.接收发向本级的,但TCP/IP协议栈不能处理的IP包。

3.用来发送一些自己制定源地址特殊作用的IP包(自己写IP头)。

ping命令使用的就是ICMP协议,因此我们不能直接通过建立一个SOCK_STREAM或SOCK_DGRAM来发送协议包,只能自己构建ICMP包通过SOCK_RAW来发送。

第三个参数protocol:指明协议类型。

参数protocol指明了所要接收的协议包。

如果指定了IPPROTO_ICMP,则内核碰到ip头中protocol域和创建socket所使用参数protocol相同的IP包,就会交给我们创建的原始套接字来处理。

因此,一般来说,要想接收什么样的数据包,就应该在参数protocol里来指定相应的协议。当内核向我们创建的原始套接字交付数据包的时候,是包括整个IP头的,并且是已经重组好的IP包。

这里的数据也就是前面所说的时间戳。

但是,当我们发送IP包的时候,却不用自己处理IP首部,IP首部由内核自己维护,首部中的协议字段被设置成调用socket函数时传递给它的第三个参数。

我们发送IP包时,发送数据时从IP首部的第一个字节开始的,所以只需要构造一个如下所示的数据缓冲区就可以了。

如果想自己处理IP首部,则需要设置IP_HDRINCL的socket选项,如下所示:

1
2
int flag = 1;
setsocketopt(sockfd, IPPROTO_TO, IP_HDRINCL, &flag, sizeof(int));

我们自己填充IP首部时,也不是填充IP首部的所有字段,而是应该将IP首部的id字段设置为0,表示让内核来处理这个字段。同时,内核还会自动完成IP首部的校验和的计算并填充。

recvfrom和sendto

1
2
3
4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recvfrom(int sockfd, void * buff, size_t nbytes, int flags, struct sockaddr * from, socklen_t * addrlen);
 
ssize_t sendto(int sockfd, const void * buff, size_t nbytes, int flags,const struct sockaddr * to, socklen_t addrlen);

成功时返回读写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1。

sockfd参数:套接字描述符。

buff参数:指向读入或写出缓冲区的指针。

nbytes参数:读写字节数。

flags参数:本项目中设置为0。

recvfrom的from参数指向一个将由该函数在返回时填写数据发送者的地址信息的结构体,而该结构体中填写的字节数则放在addrlen参数所指的整数中。

sendto的to参数指向一个含有数据报接收者的地址信息的结构体,其大小由addrlen参数指定。

校验和算法

检验和算法在TCP/IP协议族中是比较常见的算法。IP、ICMP、UDP和TCP报文头部都有校验和字段,不过IP、TCP、UDP只针对首部计算校验和,而ICMP对首部和报文数据一起计算校验和。

检验和算法可以分成两步来实现。

首先在发送端,有以下三步: 1.把校验和字段置为0。

2.对需要校验的数据看成以16bit为单位的数字组成,依次进行二进制求和。

3.将上一步的求和结果取反,存入校验和字段。

其次在接收端,也有相应的三步:

1.对需要校验的数据看成以16bit为单位的数字组成,依次进行二进制求和,包括校验和字段。

2.将上一步的求和结果取反。

3.判断最终结果是否为0。如果为0,说明校验和正确。如果不为0,则协议栈会丢掉接收到的数据。

校验和算法就是二进制反码求和。由于先取反后相加与先相加后取反,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所以上面的步骤都是先求和后取反。

实现校验和算法,代码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
 * addr 指向需校验数据缓冲区的指针
 * len  需校验数据的总长度(字节单位)
 */
unsigned short checkSum(unsigned short *addr, int len){
    unsigned int sum = 0; 
    while(len > 1){
        sum += *addr++;
        len -= 2;
    }
 
    // 处理剩下的一个字节
    if(len == 1){
        sum += *(unsigned char *)addr;
    }
 
    // 将32位的高16位与低16位相加
    sum = (sum >> 16) + (sum & 0xffff);
    sum += (sum >> 16);
 
    return (unsigned short) ~sum;
}

首先定义了一个32位无符号整型的变量sum,用来保存16bit二进制数字相加的结果,由于16bit相加可能会产生进位,所以这里使用32位变量来保存结果,其中高16bit保存的是相加产生的进位。

然后下面的while循环,对数据按16bit累加求和。

接下来的if语句判断是否还剩下8bit(一字节)。如果校验的数据为奇数个字节,会剩下最后一字节。把最后一个字节视为一个2字节数据的高字节,这个2字节数据的低字节为0,继续累加。

之后的两行代码作用是将sum高16bit的值加到低16bit上,即把累加中最高位的进位加到最低位上。(sum >> 16)将高16bit右移到低16bit,(sum & 0xffff)将高16bit全部置为0。注意,这两步都不会改变sum原来的值。

进行了两次相加可以保证sum高16bit都为0,没有进位了。

最后取反,并返回。

使用反码计算校验和比较简单和快速。对于网络通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效率和速度。

编码实现

第一步,首先创建原始套接字。

第二步,封装ICMP报文,向目的IP地址发送ICMP报文,1秒后接收ICMP响应报文,并打印TTL,RTT。

第三步:循环第二步N次,本项目设置为5。

第四步输出统计信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ys/time.h>
#include <arpa/inet.h>
#include <netdb.h>
 
#define ICMP_SIZE (sizeof(struct icmp))
#define ICMP_ECHO 8
#define ICMP_ECHOREPLY 0
#define BUF_SIZE 1024
#define NUM   5    // 发送报文次数
 
#define UCHAR  unsigned char
#define USHORT unsigned short
#define UINT   unsigned int
 
// ICMP报文数据结构
struct icmp{
    UCHAR           type;      // 类型
    UCHAR           code;      // 代码
    USHORT          checksum;  // 校验和
    USHORT          id;        // 标识符
    USHORT          sequence;  // 序号
    struct timeval  timestamp; // 时间戳
};
 
 
// IP首部数据结构
struct ip{
    // 主机字节序判断
    #if __BYTE_ORDER == __LITTLE_ENDIAN
    UCHAR   hlen:4;        // 首部长度
    UCHAR   version:4;     // 版本     
    #endif
    #if __BYTE_ORDER == __BIG_ENDIAN
    UCHAR   version:4;      
    UCHAR   hlen:4;   
    #endif   
    UCHAR   tos;             // 服务类型
    USHORT  len;             // 总长度
    USHORT  id;                // 标识符
    USHORT  offset;            // 标志和片偏移
    UCHAR   ttl;            // 生存时间
    UCHAR   protocol;       // 协议
    USHORT  checksum;       // 校验和
    struct in_addr ipsrc;    // 32位源ip地址
    struct in_addr ipdst;   // 32位目的ip地址
};
 
 
char buf[BUF_SIZE] = {0};
 
USHORT checkSum(USHORT *, int); // 计算校验和
float timediff(struct timeval *, struct timeval *); // 计算时间差
void pack(struct icmp *, int);  // 封装一个ICMP报文
int unpack(char *, int, char *);        // 对接收到的IP报文进行解包
 
 
int main(int argc, char * argv[]){
    struct hostent *host;
    struct icmp sendicmp;
    struct sockaddr_in from;
    struct sockaddr_in to;
    int fromlen = 0;
    int sockfd;
    int nsend = 0;
    int nreceived = 0;
    int i, n;
    in_addr_t inaddr;
 
    memset(&from, 0,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memset(&to, 0, sizeof(struct sockaddr_in));
 
    if(argc < 2){
        printf("use : %s hostname/IP address \n", argv[0]);
        exit(1);
    }
 
    // 生成原始套接字
    if((sockfd = socket(AF_INET, SOCK_RAW, IPPROTO_ICMP)) == -1){
        printf("socket() error \n");
        exit(1);
    }
 
    // 设置目的地址信息
    to.sin_family = AF_INET;
 
    // 判断是域名还是ip地址
    if(inaddr = inet_addr(argv[1]) == INADDR_NONE){
        // 是域名
        if((host = gethostbyname(argv[1])) == NULL){
            printf("gethostbyname() error \n");
            exit(1);
        }
        to.sin_addr = *(struct in_addr *)host->h_addr_list[0];
    }else{
        // 是ip地址
        to.sin_addr.s_addr = inaddr;
    }
 
    // 输出域名ip地址信息
    printf("ping %s (%s) : %d bytes of data.\n", argv[1], inet_ntoa(to.sin_addr), (int)ICMP_SIZE);
 
    //循环发送报文、接收报文
    for(i = 0; i < NUM; i++){
        nsend++;  // 发送次数加1
        memset(&sendicmp, 0, ICMP_SIZE);
        pack(&sendicmp, nsend);
 
        // 发送报文
        if(sendto(sockfd, &sendicmp, ICMP_SIZE, 0, (struct sockaddr *)&to, sizeof(to)) == -1){
            printf("sendto() error \n");
            continue;
        }
 
        // 接收报文
        if((n = recvfrom(sockfd, buf, BUF_SIZE, 0, (struct sockaddr *)&from, &fromlen)) < 0){
            printf("recvform() error \n");
            continue;
        }
        nreceived++;  // 接收次数加1
        if(unpack(buf, n, inet_ntoa(from.sin_addr)) == -1){
            printf("unpack() error \n");
        }
 
        sleep(1);
    }
 
    // 输出统计信息
    printf("---  %s ping statistics ---\n", argv[1]);
    printf("%d packets transmitted, %d received, %%%d packet loss\n", nsend, nreceived,
            (nsend - nreceived) / nsend * 100);
 
    return 0;
}
 
/**
 * addr 指向需校验数据缓冲区的指针
 * len  需校验数据的总长度(字节单位)
 */
USHORT checkSum(USHORT *addr, int len){
    UINT sum = 0; 
    while(len > 1){
        sum += *addr++;
        len -= 2;
    }
 
    // 处理剩下的一个字节
    if(len == 1){
        sum += *(UCHAR *)addr;
    }
 
    // 将32位的高16位与低16位相加
    sum = (sum >> 16) + (sum & 0xffff);
    sum += (sum >> 16);
 
    return (USHORT) ~sum;
}
 
/**
 * 返回值单位:ms
 * begin 开始时间戳
 * end   结束时间戳
 */
float timediff(struct timeval *begin, struct timeval *end){
    int n;
    // 先计算两个时间点相差多少微秒
    n = ( end->tv_sec - begin->tv_sec ) * 1000000
        + ( end->tv_usec - begin->tv_usec );
 
    // 转化为毫秒返回
    return (float) (n / 1000);
}
 
/**
 * icmp 指向需要封装的ICMP报文结构体的指针
 * sequence 该报文的序号
 */
void pack(struct icmp * icmp, int sequence){
    icmp->type = ICMP_ECHO;
    icmp->code = 0;
    icmp->checksum = 0;
    icmp->id = getpid();
    icmp->sequence = sequence;
    gettimeofday(&icmp->timestamp, 0);
    icmp->checksum = checkSum((USHORT *)icmp, ICMP_SIZE);
}
 
/**
 * buf  指向接收到的IP报文缓冲区的指针
 * len  接收到的IP报文长度
 * addr 发送ICMP报文响应的主机IP地址
 */
int unpack(char * buf, int len, char * addr){
   int i, ipheadlen;
   struct ip * ip;
   struct icmp * icmp;
   float rtt;          // 记录往返时间
   struct timeval end; // 记录接收报文的时间戳
 
   ip = (struct ip *)buf;
 
   // 计算ip首部长度,即ip首部的长度标识乘4
   ipheadlen = ip->hlen << 2;
 
   // 越过ip首部,指向ICMP报文
   icmp = (struct icmp *)(buf + ipheadlen);
 
   // ICMP报文的总长度
   len -= ipheadlen;
 
   // 如果小于ICMP报文首部长度8
   if(len < 8){
        printf("ICMP packets\'s length is less than 8 \n");
        return -1;
   }
 
   // 确保是我们所发的ICMP ECHO回应
   if(icmp->type != ICMP_ECHOREPLY ||
           icmp->id != getpid()){   
       printf("ICMP packets are not send by us \n");
       return -1;
   }
 
   // 计算往返时间
   gettimeofday(&end, 0);
   rtt = timediff(&icmp->timestamp, &end);
 
   // 打印ttl,rtt,seq
   printf("%d bytes from %s : icmp_seq=%u ttl=%d rtt=%fms \n",
           len, addr, icmp->sequence, ip->ttl, rtt);
 
   return 0;
}

Ping命令的设计与实现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脑残式网络编程入门(五):每天都在用的Ping命令,它到底是什么?

    本文引用了公众号纯洁的微笑作者奎哥的技术文章,感谢原作者的分享. 1.前言   老于网络编程熟手来说,在测试和部署网络通信应用(比如IM聊天.实时音视频等)时,如果发现网络连接超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 ...

  2. Linux下ping命令、traceroute命令、tracert命令的使用

    Linux系统的ping命令是常用的网络命令,它通常用来测试与目标主机的连通性,我们经常会说“ping一下某机器,看是不是开着”.不能打开网页时会说“你先ping网关地址192.168.1.1试试”. ...

  3. Windows7/10实现ICMP(ping命令)

    如果觉得本文如果帮到你或者你想转载都可以,只需要标注出处即可.谢谢 利用ICMP数据包.C语言实现Ping命令程序,能实现基本的Ping操作,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用于测试—个主机到只一个主机之间 ...

  4. Docker的ubuntu镜像安装的容器无ifconfig和ping命令的解决

    Docker的Ubuntu镜像安装的容器无ifconfig命令和ping命令 解决: apt-get update apt install net-tools       # ifconfig apt ...

  5. windows 环境和linux环境下 ping命令的区别:

    Ping 是Windows自带的一个DOS命令.利用它可以检查网络是否能够连通,用好它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分析判定网络故障.该命令可以加许多参数使用,键入Ping按回车即可看到详细说明.Ping 命令可 ...

  6. ping命令执行过程详解

    [TOC] ping命令执行过程详解 机器A ping 机器B 同一网段 ping通知系统建立一个固定格式的ICMP请求数据包 ICMP协议打包这个数据包和机器B的IP地址转交给IP协议层(一组后台运 ...

  7. ping命令脚本实现显示网络状态、学生姓名、学号

    #!/bin/bash a=. ####定义一个固定变量 h=(wanghao xieyunshen 刘桃) ####定义数组 ..} ####for循环,后面的in是条件即从多少循环到多少 do # ...

  8. [小菜随笔]python tkinter实现简单的ping命令

    本文主要是介绍python图形界面上的按键与实际功能的对接,其实编程掌握了基础之后的学习应该都是靠自己去挖掘其他的 在网上发现多半教程都是2的,故本文使用的是python3.5,其实也没什么区别,就有 ...

  9. cmd中用PING命令时,出现'Ping'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 解决方案

    在cmd中用PING命令时,出现'Ping' 不是内部或外部命令,也不是可运行的程序或批处理文件.先了解一下内容:1.可执行文件.命令文件和批处理文件以.exe或者.com或者.bat为扩展名的文件分 ...

随机推荐

  1. Count On A Tree II.

    $n$ 个点的树,数一条链上有多少不同的点 sol: 树上莫队 首先,王室联邦分块 记 $(cu,cv)$ 为当前的链,$(qu,qv)$ 为当前询问的链,维护一个 $vis$ 数组表示“当前点在/不 ...

  2. THUWC2019 滚粗记

    因为真的滚粗了,所以咕咕咕 膜清华爷 OYJason

  3. spark流程跟踪

    每个action对应一个job,每个job里面会有很多个阶段(stage),其实每个stage都是一个算子(Operation),可能是transformation,可能是action:但是actio ...

  4. Xmodem通信协议实例

    在工作时串口通信的过程中需要传输文件,这里就就需要使用通信协议,此时选择的是Xmodem协议作简要研究 1.什么是Xmodem协议 Xmodem协议是串口通信中广泛使用到的异步文件传输协议.以128字 ...

  5. request_mem_region,ioremap 和phys_to_virt()

    转载: request_mem_region,ioremap 和phys_to_virt()   Linux在头文件include/linux/ioport.h中定义了三个对I/O内存资源进行操作的宏 ...

  6. (转)配置ORACLE 11g绿色版客户端和PLSQL环境

    本文转载自:http://my.oschina.net/jang/blog/83009 本方法是通过使用ORACLE官方提供的精简版客户端,即绿色免安装的客户端. 下载地址(此处提供的是官方各版本下载 ...

  7. Django基础(二)—— models

    六:Models示例 Django本身提供了非常强大易使用的ORM组件,并且支持多种数据库. 配置连接数据文件 在自己创建的project 目录下编辑settings.py DATABASES = { ...

  8. 分布式代码管理github

    Git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分布式版本的控制系统,特点是:简单大气上档次. Linus在1991年创建了开源的Linux,从此,Linux系统不断发展,已经成为最大的服务器系统软件了.

  9. 隔行变色---bai

    <!DOCTYPE html> <html> <style> .mousein { background-color:blue; cursor: pointer; ...

  10. 人脑和CPU

    人类的数学运算没有计算机快是因为神经信号速度没有电信号快吗,电信号是光速吧. 不过人类的cpu大脑和存储硬盘和内存超过目前计算机n条街,虽然传输速度慢,但是传输量也是大的,其实计算机就是根据人脑设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