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编程之多种I/O函数
send和recv函数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在不少示例中用到send和recv这两个函数,但一直没有详细解释过着两个函数中每个参数的含义。本节将介绍Linux平台下的send&recv函数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recv(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nbytes, int flags);
- sockfd:表示与数据传输对象的连接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 buf:保存待传输数据的缓冲地址值
- nbytes:待传输字节数
- flags:传输数据时指定的可选项信息
#include <sys/socket.h>
ssize_t send(int sockfd, const void *buf, size_t nbytes, int flags);
- sockfd:表示与数据接收对象的连接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
- buf:保存接收数据的缓冲地址值
- nbytes:可接收最大字节数
- flags:接收数据时指定的可选项信息
send函数和recv函数的最后一个参数是收发数据时的可选项,该可选项可利用位(bit)或运算符同时传递多个信息,通过表1-1整理可选项的种类及含义
可选项(option) | 含义 | send | recv |
MSG_OOB | 用于传输外带数据(Out-of-band data) | • | • |
MSG_PEEK | 验证输入缓冲中是否存在接收的数据 | • | |
MSG_DONTROUTE | 数据传输过程中不参照路由(Routing)表,在本地(Local)网络中寻找目的地 | • | |
MSG_DONTWAIT | 调用I/O函数时不阻塞,用于使用非阻塞(Non-blocking)I/O | • | • |
MSG_WAITALL | 防止函数返回,直到接收全部请求的字节数 | • |
另外,不同操作系统对上述可选项的支持也不同。因此,为了使用不同可选项,需对实际开发采用的操作系统有一定了解。下面截取表1-1中的一部分(主要是不受操作系统差异影响的)进行讲解
MSG_OOB:发送紧急消息
MSG_OOB可选项用于发送“外带数据”紧急消息,好比医院有很多病人排队等着看病,现在突然来了个急诊患者该怎么办?当然是优先处理了。MSG_OOB可选项就用于创建特殊发送方法和通道以发送紧急消息,下面示例将通过MSG_OOB可选项收发数据
oob_send.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struct sockaddr_in recv_adr;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 %s <IP> <port>\n", argv[0]);
exit(1);
}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recv_adr, 0, sizeof(recv_adr));
rec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recv_a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rgv[1]);
rec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if (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 *)&recv_adr, sizeof(recv_adr)) == -1)
error_handling("connect() error!"); write(sock, "123", strlen("123"));
send(sock, "4", strlen("4"), MSG_OOB);
write(sock, "567", strlen("567"));
send(sock, "890", strlen("890"), MSG_OOB);
close(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 第29~32行:传输数据,第30行和第32行紧急传输数据。正常顺序应该是123、4、567、890,但紧急传输了4和890,由此可知接收顺序也将改变
从上面示例可以看出,紧急消息的传输比即将介绍的接收过程要简单,只需在调用send函数时指定MSG_OOB可选项,接收紧急消息的过程要相对复杂一点
oob_recv.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ignal.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netinet/in.h>
#include <fcntl.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void urg_handler(int signo); int acpt_sock;
int recv_sock;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sockaddr_in recv_adr, serv_adr;
int str_len, state;
socklen_t serv_adr_sz;
struct sigaction act;
char buf[BUF_SIZE];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 %s <port>\n", argv[0]);
exit(1);
} act.sa_handler = urg_handler;
sigemptyset(&act.sa_mask);
act.sa_flags = 0; acpt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recv_adr, 0, sizeof(recv_adr));
recv_adr.sin_family = AF_INET;
recv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recv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if (bind(acpt_sock, (struct sockaddr *)&recv_adr, sizeof(recv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listen(acpt_sock, 5); serv_adr_sz = sizeof(serv_adr);
recv_sock = accept(acpt_sock, (struct sockaddr *)&serv_adr, &serv_adr_sz); fcntl(recv_sock, F_SETOWN, getpid());
state = sigaction(SIGURG, &act, 0); while ((str_len = recv(recv_sock, buf, sizeof(buf), 0)) != 0)
{
if (str_len == -1)
continue;
buf[str_len] = 0;
puts(buf);
}
close(recv_sock);
close(acpt_sock);
return 0;
} void urg_handler(int signo)
{
int str_len;
char buf[BUF_SIZE];
str_len = recv(recv_sock, buf, sizeof(buf) - 1, MSG_OOB);
buf[str_len] = 0;
printf("Urgent message: %s \n", buf);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 第29、47行:该示例中需要重点观察SIGURG信号相关部分,收到MSG_OOB紧急信号时,该信号将产生SIGURG信号,并调用注册的信号处理函数。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第61行的信号处理函数内部调用了紧急消息的recv函数
- 第46行:调用fcntl函数,此函数将单独说明
上述示例中插入了未曾讲解的fcntl函数调用语句,关于此函数只讲解必要部分,后面还会再讲解此函数
fcntl(recv_sock, F_SETOWN, getpid());
fntcl函数用于控制文件描述符,但上述调用语句的含义为:将文件描述符recv_sock指向的套接字拥有者(F_SETOWN)改为把getpid函数返回值用作ID进程。可能大家对“套接字拥有者”的概念有些生疏,操作系统实际上创建管理套接字,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说,操作系统才是套接字的拥有者,只是此处所谓的“拥有者”是指套接字所有事物的主体,上述描述可简要概括为:文件描述符recv_sock指向的套接字引发的SIGURG信号处理进程变为将getpid函数返回值用作ID的进程
当然,上述描述中的“处理SIGURG信号”指的是“调用SIGURG信号处理函数”。但之前讲过,多进程可以共同拥有一个套接字描述符。例如,通过调用fork函数创建子进程并同时复制文件描述符。此时如果发生SIGURG信号,应该调用哪个进程的信号处理函数呢?可以肯定的是,不会调用所有进程的信号处理函数。因此,处理SIGURG信号时必须指定处理信号的进程,而getpid函数返回调用此函数的进程ID。上述调用语句指定当前进程为处理SIGURG信号的主体。该程序只创建一个进程,因此,理应由该进程处理SIGURG信号
编译oob_recv.c并运行
# gcc oob_recv.c -o oob_recv
# ./oob_recv 8500
Urgent message: 4
Urgent message: 0
123
56789
编译oob_send.c并运行
# gcc oob_send.c -o oob_send
# ./oob_send 127.0.0.1 8500
输出结果可能出乎大家的意料,通过MSG_OOB可选项传递数据时只返回一个字节?而且速度也不是很快。的确,通过MSG_OOB可选项传输数据时不会加快传输速度,而且通过信号处理函数urg_handler读取数据时也只能读取一个字节。剩余数据只能通过未设置MSG_OOB可选项的普通输入函数读取,这是因为TCP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外带数据”。实际上,MSG_OOB中的OOB是指Out-of-band,而“外带数据是”:通过完全不同的通信路径传输的数据。
即真正意义上的Out-of-band需要通过单独的通信路径提高传输数据,但TCP不提供,只利用TCP的紧急模式进行传输。
MSG_OOB真正的意义在于督促数据接收对象尽快处理数据,这是紧急模式的全部内容,而且TCP“保持传输顺序”的传输特性依然成立。那怎么能称为紧急消息呢?这确实是紧急消息!因为发送消息者是在催促处理的情况下传输数据,像之前举的医院的例子,急诊患者的及时救治需要两个条件:(1)迅速入院;(2)医院急救;无法快速把病人送到医院,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医院进行急救。TCP的紧急消息无法保证及时入院,但可以要求急救。当然,急救措施应由程序员完成。之前的示例oob_recv.c的运行过程中也传递了紧急消息,这可以通过事件处理函数确认,这就是MSG_OOB模式数据传输的实际意义。下面给出设置MSG_OOB可选项状态下的数据传输过程,如图1-1所示
图1-1 紧急消息传输阶段的输出缓冲
图1-1给出的是示例oob_send.c的第32行中调用如下函数后的输出缓冲状态,此处假设已传输之前的数据
send(sock, "890", strlen("890"), MSG_OOB);
如果将缓冲最左端的位置视作偏移量为0,字符0保存于偏移量为2的位置。另外,字符0右侧偏移量为3的位置存有紧急指针。紧急指针指向紧急消息的下一个位置(偏移量加1),同时向对方主机传递消息:紧急指针指向的偏移量为3之前的部分就是紧急消息。也就是说,实际只用一个字节表示紧急消息。这一点可以通过图1-1中用于传输数据的TCP数据包(段)的结构看的更清楚,如图1-2所示
图1-2 设置URG的数据包
TCP数据包实际包含很多信息,图1-2只标注了与我们主题相关的内容,TCP头含有如下两种信息:
- URG=1:载有紧急消息的数据包
- URG指针:紧急指针位于偏移量为3的位置
指定MSG_OOB选项的数据包本身就是紧急数据包,并通过紧急指针表示紧急消息所在位置,但通过图1-2无法得知紧急消息是字符串890?还是90?亦或是单个0?但这并不重要,如前所述,除紧急指针的前面一个字节外,数据接收方将通过调用常用输入函数读取剩余部分。换言之,紧急消息的意义在于督促消息处理,而非紧急传输形式受限的消息
检查输入缓冲
同时设置MSG_PEEK选项和MSG_DONTWAIT选项,以验证输入缓冲中是否存在接收的数据。设置MSG_PEEK选项并调用recv函数时,即使读取了输入缓冲的数据也不会删除。因此,该选项通常与MSG_DONTWAIT合作,用于调用以非阻塞方式验证待读数据存在与否的函数
peek_send.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sock;
struct sockaddr_in send_adr;
if (argc != 3) {
printf("Usage : %s <IP> <port>\n", argv[0]);
exit(1);
} 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send_adr, 0, sizeof(send_adr));
send_adr.sin_family = AF_INET;
send_adr.sin_addr.s_addr = inet_addr(argv[1]);
send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2])); if (connect(sock, (struct sockaddr *)&send_adr, sizeof(send_adr)) == -1)
error_handling("connect() error!"); write(sock, "123", strlen("123"));
close(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上述示例第24行发起连接请求,第27行发送字符串123。下面示例给出了使用MSG_PEEK选项和MSG_DONTWAIT选项的结果
peek_recv.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arpa/inet.h> #define BUF_SIZE 30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acpt_sock, recv_sock;
struct sockaddr_in acpt_adr, recv_adr;
int str_len, state;
socklen_t recv_adr_sz;
char buf[BUF_SIZE];
if (argc != 2) {
printf("Usage : %s <port>\n", argv[0]);
exit(1);
} acpt_sock = socket(PF_INET, SOCK_STREAM, 0);
memset(&acpt_adr, 0, sizeof(acpt_adr));
acpt_adr.sin_family = AF_INET;
acpt_adr.sin_addr.s_addr = htonl(INADDR_ANY);
acpt_adr.sin_port = htons(atoi(argv[1])); if (bind(acpt_sock, (struct sockaddr *)&acpt_adr, sizeof(acpt_adr)) == -1)
error_handling("bind() error");
listen(acpt_sock, 5); recv_adr_sz = sizeof(recv_adr);
recv_sock = accept(acpt_sock, (struct sockaddr *)&recv_adr, &recv_adr_sz); while (1)
{
str_len = recv(recv_sock, buf, sizeof(buf) - 1, MSG_PEEK | MSG_DONTWAIT);
if (str_len > 0)
break;
} buf[str_len] = 0;
printf("Buffering %d bytes: %s \n", str_len, buf); str_len = recv(recv_sock, buf, sizeof(buf) - 1, 0);
buf[str_len] = 0;
printf("Read again: %s \n", buf);
close(acpt_sock);
close(recv_sock);
return 0;
} void error_handling(char *message)
{
fputs(message, stderr);
fputc('\n', stderr);
exit(1);
}
- 第38行:调用recv函数的同时传递MSG_PEEK可选项,这是为了保证即使不存在待读取数据也不会进入阻塞状态
- 再次调用recv函数,这次并未设置任何可选项。因此,本次读取的数据将从输入缓冲中删除
编译peek_recv.c并运行
# gcc peek_recv.c -o peek_recv
# ./peek_recv 8500
Buffering 3 bytes: 123
Read again: 123
编译peek_send.c并运行
# gcc peek_send.c -o peek_send
# ./peek_send 127.0.0.1 8500
通过运行结果可以验证,仅发送一次的数据被读取两次,因为第一次调用recv函数时设置了MSG_PEEK选项,以上就是MSG_PEEK可选项的功能
readv和writev函数
本节介绍的readv和writev函数有助于提高数据通信效率,先介绍这些函数的使用方法,再讨论其合理的应用场景。readv和writev函数的功能可概括为:对数据进行整合传输及发送的函数。也就是说,通过writev函数可以将分散保存在多个缓冲的数据一并发送,通过readv函数可以由多个缓冲分别接收。因此,适当使用这两个函数可以减少I/O函数的调用次数
#include <sys/uio.h>
ssize_t writev(int filedes, const struct iovec *iov, int iovcnt);//成功时返回发送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1
- filedes:表示数据传输对象的套接字文件描述符,但该函数并不只限于套接字,因此,可以像read函数一样向其传递文件或标准输出描述符
- iov:iovec结构体数组的地址值,结构体iovec中包含待发送数据的位置和大小信息
- iovcnt:向第二个参数传递的数组长度
上述函数的第二个参数中出现的数组iovec结构体的声明如下
struct iovec
{
void *iov_base; //缓冲地址
size_t iov_len; //缓冲大小
};
可以看到,结构体iovec由保存待发送数据的缓冲(char型数组)地址值和实际发送的数据长度信息构成。给出上述函数的调用示例前,先通过图1-4了解该函数的使用方法
图1-3 write和iovec
图1-3中writev的第一个参数1是文件描述符,因此向控制台输出数据,ptr是存有待发送数据信息的iovec数组指针。第三个参数为2,因此,从ptr指向的地址开始,共浏览两个iovec结构体变量,发送这些指针指向的缓冲数据。接下来仔细观察图中iovec结构体数组,ptr[0](数组第一个元素)的iov_base指向以A开头的字符串,同时iov_len为3,故发送ABC,而ptr[1](数组的第二个元素)的iov_base指向数字1,同时iov_len为4,故发送1234
接下来给出关于writev函数的调用示例
writev.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uio.h>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iovec vec[2];
char buf1[] = "ABCDEFG";
char buf2[] = "1234567";
int str_len; vec[0].iov_base = buf1;
vec[0].iov_len = 3;
vec[1].iov_base = buf2;
vec[1].iov_len = 4; str_len = writev(1, vec, 2);
puts("");
printf("Write bytes: %d \n", str_len);
return 0;
}
- 第11、12行:写入第一个传输数据的保存位置和大小
- 第13、14行:写入第二个传输数据的保存位置和大小
- 第16行:writev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1,故向控制台输出数据
编译writev.c并运行
# gcc writev.c -o writev
# ./writev
ABC1234
Write bytes: 7
下面介绍readv函数,它与writev函数正好相反
#include <sys/uio.h>
ssize_t readv(int filedes, const struct iovec *iov, int iovcnt);//成功时返回接收的字节数,失败时返回-1
- filedes:传递接收数据的文件(或套接字)描述符
- iov:包含数据保存位置和大小信息的iovec结构体数组的地址值
- iovcnt:第二个参数中数组的长度
下面给出readv函数的使用方法
readv.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ys/uio.h>
#define BUF_SIZE 100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struct iovec vec[2];
char buf1[BUF_SIZE] = {0,};
char buf2[BUF_SIZE] = {0,};
int str_len; vec[0].iov_base = buf1;
vec[0].iov_len = 5;
vec[1].iov_base = buf2;
vec[1].iov_len = BUF_SIZE; str_len = readv(0, vec, 2);
printf("Read bytes: %d \n", str_len);
printf("First message: %s \n", buf1);
printf("Second message: %s \n", buf2);
return 0;
}
- 第12、13行:设置第一个数据的保存位置和大小,接收数据的大小已指定为5,因此,无论buf1的大小是多少,最多仅能保存5个字节
- 第14、15行:vec[0]中注册的缓冲中保存5个字节,剩余数据将保存到vec[1]中注册的缓冲。结构体iovec的成员iov_len中应写入接收的最大字节数
- 第17行:readv函数的第一个参数为0,因此从标准输入接收数据
编译readv.c并运行
# gcc readv.c -o readv
# ./readv
I like TCP/IP socket programming
Read bytes: 33
First message: I lik
Second message: e TCP/IP socket programming
由运行结果可知,通过第7行声明的vec数组保存了数据
合理使用readv和writev函数
哪种情况适合使用readv和writev函数?实际上,能使用该函数的所有情况都适用。例如:需要传输的数据分别位于不同缓冲(数组)时,需要多次调用write函数,此时可以通过一次writev函数调用来提高效率。同样,需要将输入缓冲中的数据读入不同位置时,可以不必多次调用read函数,而是利用一次readv函数就能大大提高效率
即使从C语言角度来看,减少函数调用次数也能相应提高性能。但其更大的意义在于减少数据包个数,假设为了提高效率而在服务端明确禁止了Nagle算法,其实writev函数在不采用Nagle算法时更有价值,如图1-4所示
图1-4 Nagle算法关闭状态下的数据传输
上述示例中待发送的数据分别存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此时如果使用write函数则需要三次函数调用。但若为提高速度而关闭了Nagle算法,则极有可能通过三个数据包传递数据。反之,若使用writev函数将所有数据一次性写入输出缓冲,则很有可能仅通过一个数据包传输数据。所以writev函数和readv函数非常有用
再考虑一种情况:将不同位置的数据按照发送顺序移动(复制)到一个大数组,并通过一次write函数调用进行传输。这种方式是否与调用writev函数的效果相同?当然!但使用writev函数更为便利,因此,如果遇到writev函数和readv函数的适用情况,请各位一定要优先考虑writev和readv函数
TCP/IP网络编程之多种I/O函数的更多相关文章
- TCP/IP网络编程之套接字的多种可选项
套接字可选项进而I/O缓冲大小 我们进行套接字编程时往往只关注数据通信,而忽略了套接字具有的不同特性.但是,理解这些特性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更改也十分重要.之前我们写的程序在创建好套接字后都是未经特别操 ...
- 【TCP/IP网络编程】:09套接字的多种可选项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套接字的几个常用配置选项,包括SO_SNDBUF & SO_RCVBUF.SO_REUSEADDR及TCP_NODELAY等. 套接字可选项和I/O缓冲大小 前文关于套接字的 ...
- 《TCP/IP网络编程》
<TCP/IP网络编程> 基本信息 作者: (韩)尹圣雨 译者: 金国哲 丛书名: 图灵程序设计丛书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358851 上架时间:2014-6- ...
- TCP/IP网络编程之多播与广播
多播 多播方式的数据传输是基于UDP完成的,因此,与UDP服务端/客户端的实现非常接近.区别在于,UDP数据传输以单一目标进行,而多播数据同时传递到加入(注册)特定组的大量主机.换言之,采用多播方式时 ...
- TCP/IP网络编程之基于TCP的服务端/客户端(二)
回声客户端问题 上一章TCP/IP网络编程之基于TCP的服务端/客户端(一)中,我们解释了回声客户端所存在的问题,那么单单是客户端的问题,服务端没有任何问题?是的,服务端没有问题,现在先让我们回顾下服 ...
- TCP/IP网络编程之基于TCP的服务端/客户端(一)
理解TCP和UDP 根据数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基于网络协议的套接字一般分为TCP套接字和UDP套接字.因为TCP套接字是面向连接的,因此又称为基于流(stream)的套接字.TCP是Transmissi ...
- TCP/IP网络编程之套接字类型与协议设置
套接字与协议 如果相隔很远的两人要进行通话,必须先决定对话方式.如果一方使用电话,另一方也必须使用电话,而不是书信.可以说,电话就是两人对话的协议.协议是对话中使用的通信规则,扩展到计算机领域可整理为 ...
- 浅谈TCP/IP网络编程中socket的行为
我认为,想要熟练掌握Linux下的TCP/IP网络编程,至少有三个层面的知识需要熟悉: 1. TCP/IP协议(如连接的建立和终止.重传和确认.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等等) 2. Socket I/O系统 ...
- TCP/IP网络编程系列之四(初级)
TCP/IP网络编程系列之四-基于TCP的服务端/客户端 理解TCP和UDP 根据数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基于网络协议的套接字一般分为TCP和UDP套接字.因为TCP套接字是面向连接的,因此又称为基于流的 ...
随机推荐
- 面向对象设计与构造:oo课程总结
面向对象设计与构造:OO课程总结 第一部分:UML单元架构设计 第一次作业 UML图 MyUmlInteraction类实现接口方法,ClassUnit和InterfaceUnit管理UML图中的类和 ...
- jquery进阶(1)
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jQuery中的内容,包括css的操作.尺寸的操作.文档的操作.动画(有待补充),事件处理操作. 一.CSS 在css中可以设置css的基本属性 - .css("color ...
- 从零开始的全栈工程师——js篇2.5
数据类型与全局属性 js的本质就是处理数据 数据来自于后台的数据库所以变量就起到一个临时存储数据的这作用ECMAscirpt 制定了js的数据类型 一.数据类型 1.基本数据类型 基本数据类型就是简单 ...
- pure响应式布局
<!DOCTYPE html> <html xmlns="http://www.w3.org/1999/xhtml"> <head> <m ...
- Ubuntu 12.04搭建svn服务器【转】
这是一个比较老旧的话题,毕竟大家现在都使用Git(http://git-scm.com/),Git在分支.代码存储.冲突.速度方面的机制都更优秀. 那我们难道还有使用svn的场景?当然,比如对Git很 ...
- DB2数据库备份还原
恢复及备份NC DB2数据库步 一. 安装DB2数据库 解压db2v9.5ins.rar安装,在写此文档时客户一般用的是9.5: 注意不要将db2安装到系统盘: 二. Windows版本 1.数据库备 ...
- coursera_ML_1
机器学习定义: A computer program is said to leran from experience E with respect to some task T and some ...
- 流媒体 6——MPEG电视
1.电视图像的数据率 1.1 ITU-R BT.601标准数据率 按照奈奎斯特(Nyquist)采样理论,模拟电视信号经过采样(把连续的时间信号变成离散的时间信号)和量化 (把连续的幅度变成离散的幅度 ...
- NYOJ-596-谁是最好的Coder
原题链接 谁是最好的Coder 时间限制:1000 ms | 内存限制:65535 KB 难度:0 描述 计科班有很多Coder,帅帅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综合实力最强的coder. 帅帅喜欢帅,所以他 ...
- window下部署yapi
YApi 是一个可本地部署的.打通前后端及QA的.可视化的接口管理平台. 环境要求 nodejs(尽量最新版本) mongodb(尽量最新版本) 1.安装node https://www.runoo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