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是一维的,只有行这一个维度,没有其他维度。R可以创建更高维度的数据对象,例如,矩阵、数据框、数组,索引高维度的对象时,需要使用元素的下标。这些对象的下标都使用中括号[]和索引,第一个维度是row,第二个维度是column,维度依次增加,索引的格式是:var[row,column,,,]。数组是二维或多维(三维或多于三维),二维数组叫做矩阵。数组元素的类型是相同的,每个维度的元素数量是相同的。数据框是二维对象,每个数据列的数据类型是相同的,不同数据列的数据类型可以不同。

一,数组(array)

R使用arrary()函数创建数组,该函数至少需要两个向量参数:数组的元素值(data)向量,和维度(dim)向量,第三个参数是可选的维度名(dimnames)向量。数据(data)参数是数组的所有元素值向量,维度参数(dim)指定各个维度的元素数量,维度名(dimnames)参数是可选的,用于指定各个维度的名称。

  1. array(data = NA, dim = length(data), dimnames = NULL)

数组的维度是有顺序的,维度参数(dim)的第一个维度是row,第二个维度是column,第三个维度是high,以此类推,数组是按照维度的顺序把数据(data)参数的数据填充到数组中。

严格来说,数组(或矩阵)的长度和维度是固定的,因此不能增加或删除行或列,但可以通过为数组(或矩阵)重新赋值来实现行或列的增加或删除。

1,创建数组

示例:data=c(1:12),dim=c(2:3:2),这说明,数组共有:第一维是2行,第二维是3列,第三维是2项(item),参数dimnames为三个维度的row,column和itme命名。

  1. > three_d_array=array(
  2. + data=c(:),
  3. + dim=c(,,),
  4. + dimnames=list(
  5. + c('r1','r2'),
  6. + c('c1','c2','c3'),
  7. + c('h1','h2')
  8. + )
  9. + )

打印的结果如下,其中“ , , h1”,表示第三维的第一个item,数组按照(1,1,1),(2,1,1),(1,2,1),,的顺序填充元素值。

  1. , , h1
  2. c1 c2 c3
  3. r1
  4. r2
  5.  
  6. , , h2
  7. c1 c2 c3
  8. r1
  9. r2

2,数组的维度和长度

函数dim()返回数组的各个维度的长度,输出的结果按照维度的顺序依次显示:

  1. > dim(three_d_array)
  2. []

特别地,函数nrow(),ncol(),用于返回数组的第一个维度,第二个维度的长度:

  1. > nrow(three_d_array)
  2. []
  3. > ncol(three_d_array)
  4. []

把函数nrow(),ncol(),dim()应用于向量时,将返回NULL值,R提供另外两个函数NROW(), NCOL(),用于返回数组、矩阵和数据框的第一个维度,第二个维度的长度,这两个函数把向量看作是一维的矩阵。

函数length(),用于返回数组的长度,是数组的各个维度的乘积:

  1. > length(three_d_array)
  2. []

3,数组的维度的名称

数据和矩阵的每个维度都有名称,使用函数rownames(),colnames()查看数组、矩阵的各行的名称和各列的名称:

  1. > rownames(three_d_array)
  2. [] "r1" "r2"
  3. > colnames(three_d_array)
  4. [] "c1" "c2" "c3"

使用函数dimnames(x)查看对象的所有维度的名称:

  1. > dimnames(three_d_array)
  2. [[]]
  3. [] "r1" "r2"
  4.  
  5. [[]]
  6. [] "c1" "c2" "c3"
  7.  
  8. [[]]
  9. [] "h1" "h2"

二,矩阵(matrix)

矩阵是二维数组的特例,本质上也是二维数组。使用函数matrix()创建矩阵,必须传递的参数是数据(data)向量,行数(nrow)或列数(ncol),可选的参数是dimnames参数和byrow参数。

  1. matrix(data = NA, nrow = , ncol = , byrow = FALSE, dimnames = NULL)

byrow参数的默认值是FALSE,表示按照列填充矩阵,这意味着,R首先填充第一列的所有行,再填充第二列的所有行,以此类推:

  1. > a_matrix=matrix(
  2. + data=c(:),
  3. + nrow=,
  4. + byrow=FALSE,
  5. + dimnames = list(
  6. + c('r1','r2'),
  7. + c('c1','c2','c3')
  8. + )
  9. + )

返回的结果如下,矩阵使用data参数,先填充位置(1,1),再填充位置(2,1),以此类推:

  1. > a_matrix
  2. c1 c2 c3
  3. r1
  4. r2

矩阵只有两个维度,行(row)和列(column),可以使用nrow,ncol,dim函数获得矩阵各个维度的长度,可以使用length函数获得矩阵的长度,即矩阵的元素总数量。

三,索引数组和矩阵

R使用中括号[]表示索引,有四种指定索引的方法(正整数,负整数,逻辑值和元素的名称),下标的整数值从1开始,正整数表示选择该项,负整数表示剔除该项。在不同的维度上用不同的方式指定索引下标,是有效的,每个维度的下标使用逗号分割。如果相应的维度上,下标为空,那么表示该维度的所有元素。索引矩阵和数组的方法相同,只不过矩阵的维度比数组的维度多一个。

1,使用下标索引数组

例如,索引数组,包含所有的行(row),第一个维度的下标是空;选择第二个维度的第1,2列,第二个维度的下标是向量c(1:2);选择第三维度的第一项(item),第三个维度的下标是1:

  1. > three_d_array[,:,]
  2. c1 c2
  3. r1
  4. r2

2,使用元素的名称索引数组

例如,索引数组,包含素有的行(row),第一个维度的下标是空;选择第二个维度的第1,2列,第二个维度的下标是向量c("c1","c2");选择第三个维度的第2个元素,第三个维度的下标是"h2"

  1. > three_d_array[,c("c1","c2"),"h2"]
  2. c1 c2
  3. r1
  4. r2

3,使用逻辑值所有数组

匹配操作符 %in%, 如果左侧的向量的元素能够匹配右侧的向量中的任意元素,那么返回TRUE,否则,返回FALSE。

  1. > cols <- colnames(three_d_array) %in% c("c1","c2")
  2. > cols
  3. [] TRUE TRUE FALSE
  4. > hs <- as.vector(dimnames(three_d_array)[[]]) %in% c("h1")
  5. > hs
  6. [] TRUE FALSE
  7. > three_d_array[,cols,hs]
  8. c1 c2
  9. r1
  10. r2

R学习笔记 第二篇:矩阵、数组和列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Android学习笔记(第二篇)View中的五大布局

    PS:人不要低估自己的实力,但是也不能高估自己的能力.凡事谦为本... 学习内容: 1.用户界面View中的五大布局... i.首先介绍一下view的概念   view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一个Act ...

  2. js学习笔记第二篇

    Js笔记整理 1.StringAPI a)        大小写转换:str.toUpperCase();str.toLowerCase(); b)        获取指定位置字符: Str[i]-- ...

  3. java学习笔记(基础篇)—java数组

    一:什么是数组,什么时候使用数组? 数组是用来保存一组数据类型相同的元素的有序集合,数组中的每个数据称为元素.有序集合可以按照顺序或者下标取数组中的元素. 在Java中,数组也是Java对象.数组中的 ...

  4. Node 之 Express 学习笔记 第二篇 Express 4x 骨架详解

    周末,没事就来公司加班继续研究一下Express ,这也许也是单身狗的生活吧. 1.目录结构: bin, 存放启动项目的脚本文件 node_modules, 项目所有依赖的库,以及存放 package ...

  5. Asp.net core Identity + identity server + angular 学习笔记 (第二篇)

    先纠正一下第一篇的的错误. 在 Login.cshtml 和 Login.cshtml.cs 里, 本来应该是 Register 我却写成 Login . cshtml 修改部分 <form a ...

  6. Vue.js学习笔记 第二篇 样式绑定

    Class绑定的对象语法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

  7. Django学习笔记第二篇--关于请求获取

    #细节都在代码段里面讲解 零.绪论: HTTP协议是一种请求响应的协议,一次请求一次响应.所以这部分的讲解将分为三个部分:请求获取,分析处理.返回响应. 一.获取请求数据: 1.POST和GET类型 ...

  8. ASP.NET Core 学习笔记 第二篇 依赖注入

    前言 ASP.NET Core 应用在启动过程中会依赖各种组件提供服务,而这些组件会以接口的形式标准化,这些组件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服务,ASP.NET Core框架建立在一个底层的依赖注入框架之上,它使 ...

  9. R学习笔记 ---- 系列文章

    R实战 开篇:介绍R的使用 R学习笔记 第五篇:字符串操作 R学习笔记 第六篇:数据变换和清理 R学习笔记 第四篇:函数,分支和循环 R学习笔记 第三篇:数据框 R学习笔记 第二篇:矩阵.数组和列表 ...

随机推荐

  1. 201521123100《Java程序设计》 第10周学习总结

    1. 本周学习总结 1.1 以你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或其他)归纳总结异常与多线程相关内容. A: 2. 书面作业 本次PTA作业题集异常.多线程 1.finally 题目4-2 1.1 截图你的提交结 ...

  2. 201521123074 《Java程序设计》第14周学习总结

    1. 本周学习总结 1.1 以你喜欢的方式(思维导图或其他)归纳总结多数据库相关内容. 2. 书面作业 Q1. MySQL数据库基本操作 建立数据库,将自己的姓名.学号作为一条记录插入.(截图,需出现 ...

  3. JAVA课程设计-计算器(201521123028 李家俊)

    1.团队课程设计博客链接 http://www.cnblogs.com/DevilRay/p/7064482.html 2.个人负责模板或任务说明 主要负责计算器图形界面 包括操作按钮,菜单项以及输出 ...

  4. 浅谈SQL优化入门:2、等值连接和EXPLAIN(MySQL)

    1.等值连接:显性连接和隐性连接 在<MySQL必知必会>中对于等值连接有提到两种方式,第一种是直接在WHERE子句中规定如何关联即可,那么第二种则是使用INNER JOIN关键字.如下例 ...

  5. Spring配置属性文件

    在项目开发阶段和交付阶段数据库的连接信息往往是不同的,可以把这些信息写成属性文件,再在Spring中导入即可引用 jdbc.properties属性文件如下: jdbc.driverClassName ...

  6. Linux 环境下 MySQ导入和导出MySQL的sql文件

    将服务器上的文件导入或导出还需要使用工具传输到本机中,推荐使用winscp,与xshell搭配使用 1 导入数据库 两种方法 .首先建空数据库 mysql>create database abc ...

  7. 业余草通告CSDN博客用户zhang__ao非法转载文章的公告

    今天早上有粉丝给我反馈,CSDN的一位用户大量非法的转载了我的个人网站:业余草(www.xttblog.com)上的大量文章.现一对该用户转载业余草上网站上的所有文章进行了举报!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该 ...

  8. MySQL_日期函数汇总

              如果转载,请注明博文来源: www.cnblogs.com/xinysu/   ,版权归 博客园 苏家小萝卜 所有.望各位支持!         关于MySQL日期时间函数,每回总 ...

  9. Linux的硬盘使用情况、挂载、SSD挂载(查看df -h不能看到的卷)

    linux上的盘和window的有区别,磁盘空间必须挂载在目录上,要不然没用 对与新增的硬盘.SSD固态硬盘.挂载到linux上的操作如下: df -h      #显示目前在Linux系统上的文件系 ...

  10. class DELPHICLASS TObject

    class DELPHICLASS TObject    1.自己猜想:delphi,是windows平台的快速应用程序开发工具Rapid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简称R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