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收录到1.1K Star数开源学习指南——《大厂面试指北》,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大厂面试相关的内容及获取《大厂面试指北》离线PDF版,请扫描下方二维码码关注公众号“大厂面试”,谢谢大家了!

《大厂面试指北》最佳阅读地址:

http://notfound9.github.io/interviewGuide/

《大厂面试指北》项目地址:

https://github.com/NotFound9/interviewGuide

获取《大厂面试指北》离线PDF版,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大厂面试”

《大厂面试指北》项目截图:

摘要

本文主要是对美团的分布式ID框架Leaf的原理进行介绍,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一些issue,对Leaf项目增加一些功能支持,问题修复及优化改进,改进后的项目地址在这里:

Leaf项目改进计划 https://github.com/NotFound9/Leaf

Leaf原理分析

Snowflake生成ID的模式

7849276-4d1955394baa3c6d.png



snowflake算法对于ID的位数是上图这样分配的:

1位的符号位+41位时间戳+10位workID+12位序列号

加起来一共是64个二进制位,正好与Java中的long类型的位数一样。

美团的Leaf框架对于snowflake算法进行了一些位数调整,位数分配是这样:

最大41位时间差+10位的workID+12位序列化

虽然看美团对Leaf的介绍文章里面说

Leaf-snowflake方案完全沿用snowflake方案的bit位设计,即是“1+41+10+12”的方式组装ID号。

其实看代码里面是没有专门设置符号位的,如果timestamp过大,导致时间差占用42个二进制位,时间差的第一位为1时,可能生成的id转换为十进制后会是负数:

//timestampLeftShift是22,workerIdShift是12
long id =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时间差是什么?

因为时间戳是以1970年01月01日00时00分00秒作为起始点,其实我们一般取的时间戳其实是起始点到现在的时间差,如果我们能确定我们取的时间都是某个时间点以后的时间,那么可以将时间戳的起始点改成这个时间点,Leaf项目中,如果不设置起始时间,默认是2010年11月4日09:42:54,这样可以使得支持的最大时间增长,Leaf框架的支持最大时间是起始点之后的69年。

workID怎么分配?

Leaf使用Zookeeper作为注册中心,每次机器启动时去Zookeeper特定路径/forever/下读取子节点列表,每个子节点存储了IP:Port及对应的workId,遍历子节点列表,如果存在当前IP:Port对应的workId,就使用节点信息中存储的workId,不存在就创建一个永久有序节点,将序号作为workId,并且将workId信息写入本地缓存文件workerID.properties,供启动时连接Zookeeper失败,读取使用。因为workId只分配了10个二进制位,所以取值范围是0-1023。

序列号怎么生成?

序列号是12个二进制位,取值范围是0到4095,主要保证同一个leaf服务在同一毫秒内,生成的ID的唯一性。

序列号是生成流程如下:

1.当前时间戳与上一个ID的时间戳在同一毫秒内,那么对sequence+1,如果sequence+1超过了4095,那么进行等待,等到下一毫秒到了之后再生成ID。

2.当前时间戳与上一个ID的时间戳不在同一毫秒内,取一个100以内的随机数作为序列号。

if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
sequence = (sequence + 1) & sequenceMask;
if (sequence == 0) {
//seq 为0的时候表示是下一毫秒时间开始对seq做随机
sequence = RANDOM.nextInt(100);
timestamp = tilNextMillis(lastTimestamp);
}
} else {
//如果是新的ms开始
sequence = RANDOM.nextInt(100);
}
lastTimestamp = timestamp;

segment生成ID的模式

5e4ff128.png



这种模式需要依赖MySQL,表字段biz_tag代表业务名,max_id代表该业务目前已分配的最大ID值,step代表每次Leaf往数据库请求时,一次性分配的ID数量。

大致流程就是每个Leaf服务在内存中有两个Segment实例,每个Segement保存一个分段的ID,

一个Segment是当前用于分配ID,有一个value属性保存这个分段已分配的最大ID,以及一个max属性这个分段最大的ID。

另外一个Segement是备用的,当一个Segement用完时,会进行切换,使用另一个Segement进行使用。

当一个Segement的分段ID使用率达到10%时,就会触发另一个Segement去DB获取分段ID,初始化好分段ID供之后使用。

Segment {
private AtomicLong value = new AtomicLong(0);
private volatile long max;
private volatile int step;
}
SegmentBuffer {
private String key;
private Segment[] segments; //双buffer
private volatile int currentPos; //当前的使用的segment的index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nextReady; //下一个segment是否处于可切换状态
private volatile boolean initOk; //是否初始化完成
private final AtomicBoolean threadRunning; //线程是否在运行中
private final ReadWriteLock lock; private volatile int step;
private volatile int minStep;
private volatile long updateTimestamp;
}

Leaf项目改进

目前Leaf项目存在的问题是

Snowflake生成ID相关:

1.注册中心只支持Zookeeper

而对于一些小公司或者项目组,其他业务没有使用到Zookeeper的话,为了部署Leaf服务而维护一个Zookeeper集群的代价太大。所以原项目中有issue在问”怎么支持非Zookeeper的注册中心“,由于一般项目中使用MySQL的概率会大很多,所以增加了使用MySQL作为注册中心,本地配置作为注册中心的功能。

2.潜在的时钟回拨问题

由于启动前,服务器时间调到了以前的时间或者进行了回拨,连接Zookeeper失败时会使用本地缓存文件workerID.properties中的workerId,而没有校验该ID生成的最大时间戳,可能会造成ID重复,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修复。

3.时间差过大时,生成id为负数

因为缺少对时间差的校验,当时间差过大,转换为二进制数后超过41位后,在生成ID时会造成溢出,使得符号位为1,生成id为负数。

Segement生成ID相关:

没有太多问题,主要是根据一些issue对代码进行了性能优化。

具体改进如下:

Snowflake生成ID相关的改进:

1.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84,增加zk_recycle模式(注册中心为zk,workId循环使用)

2.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100,增加MySQL模式(注册中心为MySQL)

3.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100,增加Local模式(注册中心为本地项目配置)

4.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84,修复启动时时钟回拨的问题

5.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106,修复时间差过大,超过41位溢出,导致生成的id负数的问题

Segement生成ID相关的改进:

1.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68,优化SegmentIDGenImpl.updateCacheFromDb()方法。

2.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 issue#88,使用位运算&替换取模运算

snowflake算法生成ID的相关改进

Leaf项目原来的注册中心的模式(我们暂时命令为zk_normal模式)

使用Zookeeper作为注册中心,每次机器启动时去Zookeeper特定路径下读取子节点列表,如果存在当前IP:Port对应的workId,就使用节点信息中存储的workId,不存在就创建一个永久有序节点,将序号作为workId,并且将workId信息写入本地缓存文件workerID.properties,供启动时连接Zookeeper失败,读取使用。

1.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84,增加zk_recycle模式(注册中心为zk,workId循环使用)

问题详情:

issue#84:workid是否支持回收?

SnowflakeService模式中,workid是否支持回收?分布式环境下,每次重新部署可能就换了一个ip,如果没有回收的话1024个机器标识很快就会消耗完,为什么zk不用临时节点去存储呢,这样能动态感知服务上下线,对workid进行管理回收?

解决方案:

开发了zk_recycle模式,针对使用snowflake生成分布式ID的技术方案,原本是使用Zookeeper作为注册中心为每个服务根据IP:Port分配一个固定的workId,workId生成范围为0到1023,workId不支持回收,所以在Leaf的原项目中有人提出了一个issue#84 workid是否支持回收?,因为当部署Leaf的服务的IP和Port不固定时,如果workId不支持回收,当workId超过最大值时,会导致生成的分布式ID的重复。所以增加了workId循环使用的模式zk_recycle。

如何使用zk_recycle模式?

在Leaf/leaf-server/src/main/resources/leaf.properties中添加以下配置

//开启snowflake服务
leaf.snowflake.enable=true
//leaf服务的端口,用于生成workId
leaf.snowflake.port=
//将snowflake模式设置为zk_recycle,此时注册中心为Zookeeper,并且workerId可复用
leaf.snowflake.mode=zk_recycle
//zookeeper的地址
leaf.snowflake.zk.address=localhost:2181

启动LeafServerApplication,调用/api/snowflake/get/test就可以获得此种模式下生成的分布式ID。

curl domain/api/snowflake/get/test
1256557484213448722

zk_recycle模式实现原理

按照上面的配置在leaf.properties里面进行配置后,

if(mode.equals(SnowflakeMode.ZK_RECYCLE)) {//注册中心为zk,对ip:port分配的workId是课循环利用的模式
String zkAddress = properties.getProperty(Constants.LEAF_SNOWFLAKE_ZK_ADDRESS);
RecyclableZookeeperHolder holder = new RecyclableZookeeperHolder(Utils.getIp(),port,zkAddress);
idGen = new SnowflakeIDGenImpl(holder);
if (idGen.init()) {
logger.info("Snowflake Service Init Successfully in mode " + mode);
} else {
throw new InitException("Snowflake Service Init Fail");
}
}

此时SnowflakeIDGenImpl使用的holder是RecyclableZookeeperHolder的实例,workId是可循环利用的,RecyclableZookeeperHolder工作流程如下:

1.首先会在未使用的workId池(zookeeper路径为/snowflake/leaf.name/recycle/notuse/)中生成所有workId。

2.然后每次服务器启动时都是去未使用的workId池取一个新的workId,然后放到正在使用的workId池(zookeeper路径为/snowflake/leaf.name/recycle/inuse/)下,将此workId用于Id生成,并且定时上报时间戳,更新zookeeper中的节点信息。

3.并且定时检测正在使用的workId池,发现某个workId超过最大时间没有更新时间戳的workId,会把它从正在使用的workId池移出,然后放到未使用的workId池中,以供workId循环使用。

4.并且正在使用这个很长时间没有更新时间戳的workId的服务器,在发现自己超过最大时间,还没有上报时间戳成功后,会停止id生成服务,以防workId被其他服务器循环使用,导致id重复。

2.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100,增加MySQL模式(注册中心为MySQL)

问题详情:

issue#100:如何使用非zk的注册中心?

解决方案:

开发了mysql模式,这种模式注册中心为MySQL,针对每个ip:port的workid是固定的。

如何使用这种mysql模式?

需要先在数据库执行项目中的leaf_workerid_alloc.sql,完成建表,然后在Leaf/leaf-server/src/main/resources/leaf.properties中添加以下配置

//开启snowflake服务
leaf.snowflake.enable=true
//leaf服务的端口,用于生成workId
leaf.snowflake.port=
//将snowflake模式设置为mysql,此时注册中心为Zookeeper,workerId为固定分配
leaf.snowflake.mode=mysql
//mysql数据库地址
leaf.jdbc.url=
leaf.jdbc.username=
leaf.jdbc.password=

启动LeafServerApplication,调用/api/snowflake/get/test就可以获得此种模式下生成的分布式ID。

curl domain/api/snowflake/get/test
1256557484213448722

实现原理

使用上面的配置后,此时SnowflakeIDGenImpl使用的holder是SnowflakeMySQLHolder的实例。实现原理与Leaf原项目默认的模式,使用Zookeeper作为注册中心,每个ip:port的workid是固定的实现原理类似,只是注册,获取workid,及更新时间戳是与MySQL进行交互,而不是Zookeeper。

if (mode.equals(SnowflakeMode.MYSQL)) {//注册中心为mysql
DruidDataSource dataSource = new DruidDataSource();
dataSource.setUrl(properties.getProperty(Constants.LEAF_JDBC_URL));
dataSource.setUsername(properties.getProperty(Constants.LEAF_JDBC_USERNAME));
dataSource.setPassword(properties.getProperty(Constants.LEAF_JDBC_PASSWORD));
dataSource.init();
// Config Dao
WorkerIdAllocDao dao = new WorkerIdAllocDaoImpl(dataSource);
SnowflakeMySQLHolder holder = new SnowflakeMySQLHolder(Utils.getIp(), port, dao);
idGen = new SnowflakeIDGenImpl(holder);
if (idGen.init()) {
logger.info("Snowflake Service Init Successfully in mode " + mode);
} else {
throw new InitException("Snowflake Service Init Fail");
}
}

3.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100,增加Local模式(注册中心为本地项目配置)

问题详情:

issue#100:如何使用非zk的注册中心?

解决方案:

开发了local模式,这种模式就是适用于部署Leaf服务的IP和Port基本不会变化的情况,就是在Leaf项目中的配置文件leaf.properties中显式得配置某某IP:某某Port对应哪个workId,每次部署新机器时,将IP:Port的时候在项目中添加这个配置,然后启动时项目会去读取leaf.properties中的配置,读取完写入本地缓存文件workId.json,下次启动时直接读取workId.json,最大时间戳也每次同步到机器上的缓存文件workId.json中。

如何使用这种local模式?

在Leaf/leaf-server/src/main/resources/leaf.properties中添加以下配置

//开启snowflake服务
leaf.snowflake.enable=true
//leaf服务的端口,用于生成workId
leaf.snowflake.port=
#注册中心为local的的模式
#leaf.snowflake.mode=local
#leaf.snowflake.local.workIdMap=
#workIdMap的格式是这样的{"Leaf服务的ip:端口":"固定的workId"},例如:{"10.1.46.33:8080":1,"10.1.46.33:8081":2}

启动LeafServerApplication,调用/api/snowflake/get/test就可以获得此种模式下生成的分布式ID。

curl domain/api/snowflake/get/test
1256557484213448722

4.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84,修复启动时时钟回拨的问题

问题详情:

issue#84:因为当使用默认的模式(我们暂时命令为zk_normal模式),注册中心为Zookeeper,workId不可复用,上面介绍了这种模式的工作流程,当Leaf服务启动时,连接Zookeeper失败,那么会去本机缓存中读取workerID.properties文件,读取workId进行使用,但是由于workerID.properties中只存了workId信息,没有存储上次上报的最大时间戳,所以没有进行时间戳判断,所以如果机器的当前时间被修改到之前,就可能会导致生成的ID重复。

解决方案:

所以增加了更新时间戳到本地缓存的机制,每次在上报时间戳时将时间戳同时写入本机缓存workerID.properties,并且当使用本地缓存workerID.properties中的workId时,对时间戳进行校验,当前系统时间戳<缓存中的时间戳时,才使用这个workerId。

//连接失败,使用本地workerID.properties中的workerID,并且对时间戳进行校验。
try {
Properties properties = new Properties();
properties.load(new FileInputStream(new File(PROP_PATH.replace("{port}", port + ""))));
Long maxTimestamp = Long.valueOf(properties.getProperty("maxTimestamp"));
if (maxTimestamp!=null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maxTimestamp) {
throw new CheckLastTimeException("init timestamp check error,forever node timestamp gt this node time");
}
workerID = Integer.valueOf(properties.getProperty("workerID"));
LOGGER.warn("START FAILED ,use local node file properties workerID-{}", workerID);
} catch (Exception e1) {
LOGGER.error("Read file error ", e1);
return false;
} //定时任务每3s执行一次updateNewData()方法,调用更新updateLocalWorkerID()更新缓存文件workerID.properties
void updateNewData(CuratorFramework curator, String path) {
try {
if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lastUpdateTime) {
return;
}
curator.setData().forPath(path, buildData().getBytes());
updateLocalWorkerID(workerID);
lastUpdateTime = System.currentTimeMillis();
} catch (Exception e) {
LOGGER.info("update init data error path is {} error is {}", path, e);
}
}

5.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106,修复时间差过大,超过41位溢出,导致生成的id负数的问题

问题详情:

因为Leaf框架是沿用snowflake的位数分配

最大41位时间差+10位的workID+12位序列化,但是由于snowflake是强制要求第一位为符号位0,否则生成的id转换为十进制后会是复试,但是Leaf项目中没有对时间差进行校验,当时间戳过大或者自定义的twepoch设置不当过小,会导致计算得到的时间差过大,转化为2进制后超过41位,且第一位为1,会导致生成的long类型的id为负数,例如当timestamp = twepoch+2199023255552L时,

此时在生成id时,timestamp - twepoch会等于2199023255552,2199023255552转换为二进制后是1+41个0,此时生成的id由于符号位是1,id会是负数-9223372036854775793

 long id = ((timestamp - twepoch) << timestampLeftShift) | (workerId << workerIdShift) | sequence;

解决方案:

//一开始将最大的maxTimeStamp计算好
this.maxTimeStamp = ~(-1L << timeStampBits) + twepoch;
//然后生成ID时进行校验
if (timestamp>maxTimeStamp) {
throw new OverMaxTimeStampException("current timestamp is over maxTimeStamp, the generate id will be negative");
}

针对Segement生成分布式ID相关的改进

1.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68,优化SegmentIDGenImpl.updateCacheFromDb()方法

针对issue#68里面的优化方案,对Segement Buffer的缓存数据与DB数据同步的工作流程进行了进一步优化,主要是对

对SegmentIDGenImpl.updateCacheFromDb()方法进行了优化。

原方案工作流程:

1.遍历cacheTags,将dbTags的副本insertTagsSet中存在的元素移除,使得insertTagsSet只有db新增的tag

2.遍历insertTagsSet,将这些新增的元素添加到cache中

3.遍历dbTags,将cacheTags的副本removeTagsSet中存在的元素移除,使得removeTagsSet只有cache中过期的tag

4.遍历removeTagsSet,将过期的元素移除cache

这种方案需要经历四次循环,使用两个HashSet分别存储db中新增的tag,cache中过期的tag,

并且为了筛选出新增的tag,过期的tag,对每个现在使用的tag有两次删除操作,

原有方案代码如下:

    List<String> dbTags = dao.getAllTags();
if (dbTags == null || dbTags.isEmpty()) {
return;
}
List<String> cacheTags = new ArrayList<String>(cache.keySet());
Set<String> insertTagsSet = new HashSet<>(dbTags);
Set<String> removeTagsSet = new HashSet<>(cacheTags);
//db中新加的tags灌进cache
for(int i = 0; i < cacheTags.size(); i++){
String tmp = cacheTags.get(i);
if(insertTagsSet.contains(tmp)){
insertTagsSet.remove(tmp);
}
}
for (String tag : insertTagsSet) {
SegmentBuffer buffer = new SegmentBuffer();
buffer.setKey(tag);
Segment segment = buffer.getCurrent();
segment.setValue(new AtomicLong(0));
segment.setMax(0);
segment.setStep(0);
cache.put(tag, buffer);
logger.info("Add tag {} from db to IdCache, SegmentBuffer {}", tag, buffer);
}
//cache中已失效的tags从cache删除
for(int i = 0; i < dbTags.size(); i++){
String tmp = dbTags.get(i);
if(removeTagsSet.contains(tmp)){
removeTagsSet.remove(tmp);
}
}
for (String tag : removeTagsSet) {
cache.remove(tag);
logger.info("Remove tag {} from IdCache", tag);
}

实际上我们并不需要这些中间过程,现方案工作流程:

只需要遍历dbTags,判断cache中是否存在这个key,不存在就是新增元素,进行新增。

遍历cacheTags,判断dbSet中是否存在这个key,不存在就是过期元素,进行删除。

现有方案代码:

    List<String> dbTags = dao.getAllTags();
if (dbTags == null || dbTags.isEmpty()) {
return;
}
//将dbTags中新加的tag添加cache,通过遍历dbTags,判断是否在cache中存在,不存在就添加到cache
for (String dbTag : dbTags) {
if (cache.containsKey(dbTag)==false) {
SegmentBuffer buffer = new SegmentBuffer();
buffer.setKey(dbTag);
Segment segment = buffer.getCurrent();
segment.setValue(new AtomicLong(0));
segment.setMax(0);
segment.setStep(0);
cache.put(dbTag, buffer);
logger.info("Add tag {} from db to IdCache, SegmentBuffer {}", dbTag, buffer);
}
}
List<String> cacheTags = new ArrayList<String>(cache.keySet());
Set<String> dbTagSet = new HashSet<>(dbTags);
//将cache中已失效的tag从cache删除,通过遍历cacheTags,判断是否在dbTagSet中存在,不存在说明过期,直接删除
for (String cacheTag : cacheTags) {
if (dbTagSet.contains(cacheTag) == false) {
cache.remove(cacheTag);
logger.info("Remove tag {} from IdCache", cacheTag);
}
}

两个方案对比:

  • 空间复杂度

    相比原方案需要使用两个HashSet,这种方案的只需要使用一个hashSet,空间复杂度会低一些。
  • 时间复杂度

    总遍历次数会比原来的少,时间复杂度更低,因为判断是新增,过期的情况就直接处理了,不需要后续再单独遍历,

    而且不需要对cache和dbtag的交集进行删除操作,因为原来方案为了获得新增的元素,是将dbSet的副本中现有元素进行删除得到。
  • 代码可读性

    原方案是4个for循环,总共35行代码,现方案是2个for循环,总共25行代码,更加简洁易懂。

2.针对Leaf原项目中的issue#88,使用位运算&替换取模运算

这个更新是针对这个issue#88 提出的问题,使用位运算&来代替取模运算%,执行效率更高。

原代码:

public int nextPos() {
return (currentPos + 1) % 2;
}

现代码:

public int nextPos() {
return (currentPos + 1) & 1;
}

美团分布式ID生成框架Leaf源码分析及优化改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eaf:美团分布式ID生成服务开源

    Leaf是美团基础研发平台推出的一个分布式ID生成服务,名字取自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一句话:“There are no two identical leaves in the world.”L ...

  2. 框架-spring源码分析(一)

    框架-spring源码分析(一) 参考: https://www.cnblogs.com/heavenyes/p/3933642.html http://www.cnblogs.com/BINGJJF ...

  3. 框架-springmvc源码分析(二)

    框架-springmvc源码分析(二)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leftthen/p/5207787.html http://www.cnblogs.com/leftth ...

  4. 框架-springmvc源码分析(一)

    框架-springmvc源码分析(一)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heavenyes/p/3905844.html#a1 https://www.cnblogs.com/B ...

  5. 高性能网络I/O框架-netmap源码分析

    from:http://blog.chinaunix.net/uid-23629988-id-3594118.html 博主这篇文章写的很好 感觉很有借签意义 值得阅读 高性能网络I/O框架-netm ...

  6. Java8集合框架——LinkedList源码分析

    java.util.LinkedList 本文的主要目录结构: 一.LinkedList的特点及与ArrayList的比较 二.LinkedList的内部实现 三.LinkedList添加元素 四.L ...

  7. 基于vue实现一个简单的MVVM框架(源码分析)

    不知不觉接触前端的时间已经过去半年了,越来越发觉对知识的学习不应该只停留在会用的层面,这在我学jQuery的一段时间后便有这样的体会. 虽然jQuery只是一个JS的代码库,只要会一些JS的基本操作学 ...

  8. Django rest framework框架——APIview源码分析

    一.什么是rest REST其实是一种组织Web服务的架构,而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是实现Web服务的一种新的技术,更没有要求一定要使用HTTP.其目标是为了创建具有良好扩展性的分布式系统. 可用一句话 ...

  9. spark源码分析以及优化

    第一章.spark源码分析之RDD四种依赖关系 一.RDD四种依赖关系 RDD四种依赖关系,分别是 ShuffleDependency.PrunDependency.RangeDependency和O ...

随机推荐

  1. 使用SVG内置API计算图形或点经过transform之后的新坐标

    一个应用场景是,点击一条路径,显示该路径的控制点.因为有transform变形( 平移.缩放.倾斜.旋转等变换),所以获取变形后的新坐标需要计算. 纯数学的方法,就是用2D变换矩阵的一些公式去运算,过 ...

  2. pandas basic cheatsheet

    "胖的要死"是基于NumPy 的一种工具,该工具是为了解决数据分析任务而创建的.Pandas 纳入了大量库和一些标准的数据模型,提供了高效地操作大型数据集所需的工具. 有多大?这篇 ...

  3. Zipper 杭电 1501

    Given three strings, you are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third string can be formed by combining the ch ...

  4. Python3使用 pytesseract 进行图片识别

    一.安装Tesseract-OCR软件 参考我的前一篇文章:Windows安装Tesseract-OCR 4.00并配置环境变量 二.Python中使用 需要使用 pytesseract 库,官方使用 ...

  5. CTFHub web技能树之RCE初步 命令注入+过滤cat

    在一个大佬的突然丢了个题过来,于是去玩了玩rce的两道题 大佬的博客跳转链接在此->>>大佬召唤机 叫 命令注入 一上来就是源码出现,上面有个ping的地方 <?php $re ...

  6. 解决sublime打开文档,出现中文乱码问题

    sublime text 软件中出现中文乱码,大多是因为编码格式不支持,需要安装一个插件就可以解决中文乱码问题,推荐安装 ConvertToUtf8  安装步骤: 1.按“shift + ctrl + ...

  7. Java 网络编程 -- 基于TCP 实现聊天室 群聊 私聊

    分析: 聊天室需要多个客户端和一个服务端. 服务端负责转发消息. 客户端可以发送消息.接收消息. 消息分类: 群聊消息:发送除自己外所有人 私聊消息:只发送@的人 系统消息:根据情况分只发送个人和其他 ...

  8. MySQL 主从复制:基于二进制文件复制配置详解

    MySQL-主从复制:基于二进制文件复制详解 前言 主从复制是指把一个MySQL的数据库服务器作为主服务器(master),然后把master的数据复制到一个或者多个MySQL数据库服务器作为从服务器 ...

  9. ES6中对数组的扩展

    hello,大家好,我又来了.         前面讲了字符串和数值的扩展,今天要讲的是:数组的扩展.不知道大家能否跟得上这个节奏,你们在阅读中对讲解有存在疑惑,记得留言提出来,要真正地理解,否则白白 ...

  10. Testing for the End of a File (Windows 的异步 IO)

    The ReadFile function checks for the end-of-file condition (EOF) differently for synchronous and as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