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TKDE(IEEE Transactions on Knowledge and Data Engineering)
张敏灵,周志华

简单介绍
传统监督学习主要是单标签学习,而现实生活中目标样本往往比较复杂,具有多个语义,含有多个标签。本综述主要介绍了多标签学习的一些相关内容,包括相关定义,评价指标,8个多标签学习算法,相关的其它任务。

论文大纲

  1. 相关定义:学习任务,三种策略
  2. 评价指标:基于样本的评价指标,基于标签的评价指标
  3. 学习算法:介绍了8个有代表性的算法,4个基于问题转化的算法和4个基于算法改进的算法
  4. 相关任务:多实例学习,有序分类,多任务学习,数据流学习

相关定义

  1. 学习任务
    \(X = \mathbb{R}^{d}\)表示d维的输入空间,\(Y=\{y_1, y_2, ..., y_q\}\)表示带有q个可能标签的标签空间。
    训练集$D = {(x^i, y^i)| 1 \leq i \leq m} $,m表示训练集的大小,上标表示样本序数,有时候会省略。
    \(x^i \in X\),是一个d维的向量。\(y^i \subseteq Y\),是\(Y\)的一个标签子集。
    任务就是要学习一个多标签分类器\(h(\cdot )\),预测\(h(x) \subseteq Y\)作为x的正确标签集。
    常见的做法是学习一个衡量x和y相关性的函数\(f(x, y_j)\),希望\(f(x, y_{j1}) > f(x, y_{j2})\),其中\(y_{j1} \in y, y_{j2} \notin y\)。
    \(h(x)\)可以由\(f(x)\)衍生得到,\(h(x) = \{y_j | f(x,y_j) > t(x), y_j \in Y\}\)。
    \(t(x)\)扮演阈值函数的角色,把标签空间对分成相关的标签集和不相关的标签集。
    阈值函数可以由训练集产生,可以设为常数。当\(f(x, y_j)\)返回的是一个概率值时,阈值函数可设为常数0.5。

  2. 三种策略
    多标签学习的主要难点在于输出空间的爆炸增长,比如20个标签,输出空间就有\(2^{20}\),为了应对指数复杂度的标签空间,需要挖掘标签之间的相关性。比方说,一个图像被标注的标签有热带雨林和足球,那么它具有巴西标签的可能性就很高。一个文档被标注为娱乐标签,它就不太可能和政治相关。有效的挖掘标签之间的相关性,是多标签学习成功的关键。根据对相关性挖掘的强弱,可以把多标签算法分为三类。
  • 一阶策略:忽略和其它标签的相关性,比如把多标签分解成多个独立的二分类问题(简单高效)。
  • 二阶策略:考虑标签之间的成对关联,比如为相关标签和不相关标签排序。
  • 高阶策略:考虑多个标签之间的关联,比如对每个标签考虑所有其它标签的影响(效果最优)。

评价指标
可分为两类

  • 基于样本的评价指标(先对单个样本评估表现,然后对多个样本取平均)
  • 基于标签的评价指标(先考虑单个标签在所有样本上的表现,然后对多个标签取平均)

每类又可分为用于分类任务和用于排序任务的指标,具体指标如下图所示

下面对图中的每个指标进行介绍。

基于样本的评价指标

  1. Subset Accuracy(衡量正确率,预测的样本集和真实的样本集完全一样才算正确。)
    \[ \frac{1}{p}\sum_{i=1}^{p} 1\{h(x^i)=y^i\}\]
    其中p表示测试集的样本大小,\(1\{\pi\}\)表示\(\pi\)为真时返回1,否则返回0。

  2. Hamming Loss(衡量的是错分的标签比例,正确标签没有被预测以及错误标签被预测的标签占比)
    \[ \frac{1}{p}\sum_{i=1}^{p}\frac{1}{q}\left | h(x^i)\Delta y^i \right | \]
    其中\(\Delta\)表示两个集合的对称差,返回只在其中一个集合出现的那些值。

  3. Accuracy, Precision, Recall, F值(单标签学习中准确率,精准率,召回率,F值的天然拓展)
    \[ Accuracy(h) = \frac{1}{p}\sum_{i=1}^{p}\frac{\left | h(x^i)\cap y^i \right |} {\left | h(x^i)\cup y^i \right |} \]
    \[ Precision(h) = \frac{1}{p}\sum_{i=1}^{p}\frac{\left | h(x^i)\cap y^i \right |} {\left | h(x^i) \right |} \]
    \[ Recall(h) = \frac{1}{p}\sum_{i=1}^{p}\frac{\left | h(x^i)\cap y^i \right |} {\left | y^i \right |} \]
    \[ F^{\beta}(h) = \frac{(1+\beta^2) \cdot Precision(h) \cdot Recall(h)}{\beta^2 \cdot Precision(h) \cdot Recall(h)}\]

  4. One-error(度量的是:“预测到的最相关的标签” 不在 “真实标签”中的样本占比。值越小,表现越好)
    \[ one-error(f) = \frac{1}{p}\sum_{i=1}^{p} 1\{ [arg \; \mathop {max}\limits_{y_j \in Y} \; f(x^i, y_j)] \notin y^i\} \]

  5. Coverage(度量的是:“排序好的标签列表”平均需要移动多少步,才能覆盖真实的相关标签集)
    \[ coverage(f) = \frac{1}{p}\sum_{i=1}^{p} \mathop {max}\limits_{y_j \in y^i} \; rank_f(x^i, y_j) - 1\]
    其中$ rank_f(x^i, y_j) $ 表示用\(f(\cdot, \cdot)\) 对\(Y\)中的所有标签(注意是对\(Y\)中所有标签)进行降序排序,给个排名,最后返回的是\(y_j\)标签在这个排序列表中的一个排名,排名越大,相关性越小。而 \(\mathop {max}\limits_{y_j \in y^i}\)表示取到,真实标签\(y^i\)中的标签在上面这个排名中最大的,那个排名。
    如果真实标签\(y^i\)被完全预测正确的话,取到的值是$\left | y^i \right | \(,\)y^i\(中的排名就是从1到\)\left | y^i \right | \(。 如果\)y^i\(中有一个标签\)y_j\(没有被预测正确,那么取的值就是那个标签\)y_j\(在\)Y\(中的排名,因为预测正确的那些都是排名最小(相关性最大)的那些标签,这个\)y_j\(肯定是大于\)\left | y^i \right | $的。

  6. Ranking Loss(度量的是:反序标签对的占比,也就是不相关标签比相关标签的相关性还要大的情况)
    \[ rloss(f) = \frac{1}{p}\sum_{i=1}^{p} \frac{1}{ \left | y^i \right | \left | \overline{y^i}\right | }
    \left | \{ (y_{j1}, y_{j2}) \; | \; f(x^i, y_{j1}) \leq f(x^i, y_{j2}) \; , \; (y_{j1}, y_{j2}) \in (y^i \times \overline{y^i}) \}\right | \]
    其中\(\overline{y^i}\)为\(y^i\)在\(Y\)上的补集。\(y_{j1}\)从相关的标签集\(y^i\)中取,\(y_{j2}\)从不相关的标签集$ \overline{y^i}$中取,两两组合形成标签对。

  7. Average Precision(度量的是:比特定标签更相关的那些标签的排名的占比)
    \[ avgprec(f) = \frac{1}{p}\sum_{i=1}^{p} \frac{1}{ \left | y^i \right | } \sum_{y_{j1} \in y^i}\frac{\left | \{ y_{j2} \; | \; rank_f(x^i, y_{j2}) \leq rank_f(x^i, y_{j1}) \; , \; y_{j2} \in y^i\} \right |}{rank_f(x^i, y_{j1})} \]

基于标签的评价指标

  1. Macro-averaging
    \[B_{macro}(h)= \frac{1}{q}\sum_{j=1}^{q}B(TP_j,\;FP_j,\; TN_j,\; FN_j) \]

  2. Micro-averaging
    \[B_{micro}(h)= B(\sum_{j=1}^{q}TP_j,\; \sum_{j=1}^{q}FP_j,\; \sum_{j=1}^{q}TN_j,\; \sum_{j=1}^{q}FN_j)\]
    其中\(TP_j,\;FP_j,\; TN_j,\; FN_j\)为单个标签下传统二分类的四个数量特征,真正例,假正例,真负例,假负例。
    $B \in { Accuracy, Precision, Recall, F^\beta } $ 表示对四个数量特征进行相关运算得到常规的二分类指标。
    macro是先对单个标签下的数量特征计算得到常规指标,再对多个标签取平均。
    micro是先对多个标签下的数量特征取平均,再根据数量特征计算得到常规指标。

  3. AUC-macro(度量的是:“排序正确”的数据对的占比,macro是先对单个标签计算,再平均)
    (这里的“排序正确”指的是根据\(f(\cdot,\cdot)\)函数,对于相关标签的打分会大于不相关标签的打分
    \[ AUC_{macro} = \frac{1}{q} \sum_{j=1}^{q} \frac{\left | \{ ({x}',{x}'')\;|\; f({x}',y_j) \geq f({x}'',y_j) \; , \; ({x}',{x}'') \in Z_j \times \overline{Z_j} \}\right |}{\left | Z_j \right | \left | \overline{Z_j} \right |} \]
    其中\(Z_j = \{x^i \;|\; y_j \in y^i, 1 \leq i \leq p \}\)表示的是含有\(y_j\)标签的样本数量
    其中\(\overline{Z_j} = \{x^i \;|\; y_j \notin y^i, 1 \leq i \leq p \}\)表示的是不含\(y_j\)标签的样本数量。

  4. AUC-micro(度量的是:“排序正确”的数据对的占比,micro是直接把多个标签考虑在内来计算占比)
    \[AUC_{micro} = \frac{\left | \{ ({x}', {x}'', {y}', {y}'')\;|\; f({x}',{y}') \geq f({x}'',{y}'') \; , \; ({x}',{y}') \in S^+ \; , \; ({x}'',{y}'') \in S^- \}\right |}{\left | S^+ \right | \left | S^- \right |} \]
    其中\(S^+= \{(x^i, y_j) \;|\; y_j \in y^i, 1 \leq i \leq p \}\)表示的是相关的样本标签对
    其中\(S^- = \{(x^i, y_j) \;|\; y_j \notin y^i, 1 \leq i \leq p \}\)表示的是不相关的样本标签对

学习算法
可分为两类(具体算法如下图所示)

  • 问题转换的方法:把多标签问题转为其它学习场景,比如转为二分类,标签排序,多分类
  • 算法改编的方法:通过改编流行的学习算法去直接处理多标签数据,比如改编懒学习,决策树,核技巧。

下面对图中的每个算法进行介绍。
Binary Relevance
把多个标签分离开来,对于q个标签,建立q个数据集和q个二分类器来进行预测。
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方法,是其它先进的多标签算法的基石。
没有考虑标签之间的关联性,是一个一阶策略(first-order)

Classifier Chains
首先按特定的顺序(这个顺序是自己决定的)对q个标签排个序,得到\(y_{\tau(1)}\succ y_{\tau(2)} \succ ...\succ y_{\tau(q)}\)。对于第j个标签\(y_{\tau(j)}\)构建一个二分类的数据集

\[D_{\tau(j)}=\{ ([x^i, pre^i_{\tau(j)}], 1\{ y_{\tau(j)} \in y^i \}) \; | \; 1 \leq i \leq m\} \\
where \ pre^i_{\tau(j)}=(1\{ y_{\tau(1)} \in y^i \},...,1\{ y_{\tau(j-1)} \in y^i \})^T\]

第j个标签构建的二分类数据集中,\(x^i\)会concat上前j-1个标签值。
以这样chain式的方法构建q个数据集,训练q个分类器。
在预测阶段,由于第j个分类器需要用到前j-1个分类器预测出的标签集,所以需要顺序调用这q个分类器来预测。

  1. 显然算法的好坏会受到顺序\(\tau\)的影响,可以使用集成的方式,使用多个随机序列,对每个随机序列使用一部分的数据集进行训练。
  2. 虽然该算法把问题分解成多个二分类,但由于它以随机的方式考虑了多个标签之间的关系,所以它是一个高阶策略(high-order)。
  3. 该算法的一个缺点是丢失了平行计算的机会,因为它需要链式调用来进行预测

Calibrated Label Ranking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多标签学习问题转为标签排序问题,该算法通过“成对比较”来实现标签间的排序。
对q个标签,可以构建q(q-1)/2个标签对,所以可以构建q(q-1)/2个数据集。
\[ D_{jk} = \{ (x_i, \psi (y^i, y_j, y_k)) \; | \; \phi (y^i, y_j) \neq \phi (y^i, y_k), 1 \leq i \leq m \} \\
where \ \psi (y^i, y_j, y_k)) = \left\{\begin{matrix}
+1, & if \ \phi (y^i, y_j) = +1 \ and \ \phi (y^i, y_k) = -1\\
-1, & if \ \phi (y^i, y_j) = -1 \ and \ \phi (y^i, y_k) = +1
\end{matrix}\right. \\
\phi (y^i, y_j) = \left\{\begin{matrix}
+1 & if \ y_j \in y^i\\
-1 & else
\end{matrix}\right.\]

  1. 只有带有不同相关性的两个标签\(y_j\)和\(y_k\)的样本才会被包含在数据集\(D_{jk}\)中,用该数据集训练一个分类器,当分类器返回大于0时,样本属于标签\(y_j\),否则属于标签\(y_k\)。
  2. 可以看到,每个样本\(x^i\)会被包含在\(\left | y^i \right | \left | \overline{y^i} \right |\)个分类器中。
  3. 在预测阶段,根据分类器,每个样本和某个标签会产生一系列的投票,根据投票行为来做出最终预测。
  4. 前面构造二分类器的方法使用one-vs-rest的方式,本算法使用one-vs-one,缓和类间不均衡的问题。
  5. 缺点在于复杂性高,构建的分类器个数为q(q-1)/2,表现为二次增长。
  6. 考虑两个标签之间的关联,是二阶策略(second-order)

Random k-Labelsets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多标签学习问题转为多分类问题。把\(2^q\)个可能的标签集,映射成\(2^q\)个自然数。
映射函数记为\(\sigma _Y\),则原数据集变为\(D^+_Y = \{ (x^i, \sigma_Y(y^i)) \ | \ 1 \leq i \leq m \}\)。
所对应的新类别记为 $ \Gamma(D^+_Y) = { \sigma_Y(y^i)  |  1 \leq i \leq m}\(,显然\) \left | \Gamma(D^+_Y) \right | \leq min(m, 2^{|Y|})$。
这样来训练一个多分类器,最后根据输出的自然数映射回标签集的算法称为LP(Label Powerest)算法,它有两个主要的局限性

  1. LP预测的标签集是训练集中已经出现的,它没法泛化到未见过的标签集
  2. 类别太大,低效

为了克服LP的局限性,Random k-Labelsets使用的LP分类器只训练Y中的一个长度为k的子集,然后集成大量的LP分类器来预测。
\(Y^k\)表示\(Y\)的所有的长度为k的子集,\(Y^k(l)\)表示随机取的一个长度为k的子集,这样就可以进行收缩样本空间,得到如下样本集和标签集。
\[D^+_{Y^k(l)}= \{ (x^i, \sigma_{Y^k(l)}(y^i \cap Y^k(l) )) \ | \ 1 \leq i \leq m \}\]
\[\Gamma(D^+_{Y^k(l)})= \{ \sigma_{Y^k(l)}(y^i \cap Y^k(l) ) \ | \ 1 \leq i \leq m \}\]

更进一步,我们随机取n个这样的子集:\(Y^k(l_r), 1 \leq r \leq n\)来构造n个分类器做集成。
最后预测的时候需要计算两个指标,一个为标签j能达到的最大投票数,一个为实际投票数。
\[\tau(x, y_j) = \sum_{r=1}^{n} 1\{ y_j \in Y^k(l_r)\}\]
\[\mu (x, y_j) = \sum_{r=1}^{n} 1\{ y_j \in \sigma_{Y^k(l)}^{-1}(g^+_{Y^k(l)}(x) )\} \]
其中$ \sigma_{Y^k(l)}^{-1}(\cdot)\(表示从自然数映射回标签集的函数,\)g^+(\cdot)$表示分类器学习到的函数。最后预测的时以0.5为阈值进行预测,得到标签集。
\[y = \{ y_j \ | \ \mu (x, y_j) \ / \ \tau(x, y_j) > 0.5\ , \ 1 \leq j \leq q\}\]
因为是随机长度为k的子集,考虑了多个标签之间的相关性,所以是高阶策略(high-order)。

Multi-Label k-Nearest Neighbor(ML-KNN)
用\(N(x)\)表示x的\(k\)个邻居,则\(C_j = \sum_{(x,y) \in N(x)} 1\{y_j \in y\}\)表示样本x的邻居中带有标签\(y_j\)的邻居个数。 用\(H_j\)表示样本x含有标签\(y_j\),根据后验概率最大化的规则,有
\[y = \{y_j \ | \ P(H_j \ | \ C_j)\ / \ P(\urcorner H_j \ | \ C_j) > 1 \ , \ 1 \leq j \leq q \}\]
根据贝叶斯规则,有
\[ \frac{P(H_j \ | \ C_j)} {P(\urcorner H_j\ | \ C_j)} = \frac {P(H) \cdot P(C_j \ | \ H_j)} {P(\urcorner H) \cdot P(C_j \ | \ H_j)}\]
先验概率\(P(H_j), P(\urcorner H_j)\)可以通过训练集计算得到,表示样本带有或不带有标签\(y_q\)的概率
\[P(H_j) = \frac { s + \sum_{i=1}^{m} 1\{ y_j \in y^i \} } {s \times 2 + m} \\ P(\urcorner H_j) = 1 - P(H_j) \ \
(1 \leq j \leq q)\]
其中s是平滑因子,s为1时则使用的是拉普拉斯平滑。
条件概率的计算需要用到两个值
\[\kappa_j[r] = \sum_{i=1}^{m} 1\{ y_j \in y^i \} \cdot 1\{ \delta_j(x^i) = r \} \ \ \ \ (0 \leq r \leq k) \\
\tilde{\kappa}_j[r] = \sum_{i=1}^{m} 1\{ y_j \notin y^i \} \cdot 1\{ \delta_j(x^i) = r \} \ \ \ \ (0 \leq r \leq k) \\
where \ \ \delta_j(x^i) = \sum_{(x^*,y^*) \in N(x^i)} 1 \{y_j \in y^*\}\]
\(\kappa_j[r]\)表示“含有标签\(y_j\)而且r个邻居也含有标签\(y_j\)的”样本的个数。
\(\tilde{\kappa}_j[r]\)表示“不含有标签\(y_j\)但是r个邻居含有\(y_j\)的”样本的个数。
根据这两个值,可以计算相应的条件概率
\[P(C_j \ | \ H_j) = \frac{s+\kappa_j[C_j]} {s \times (k+1) + \sum_{r=0}^{k} \kappa_j[r]} \ \ (1 \leq j \leq q, 0 \leq C_j \leq k) \\ P(C_j \ | \ \urcorner H_j) = \frac{s+\tilde{\kappa}_j[C_j]} {s \times (k+1) + \sum_{r=0}^{k} \tilde{\kappa}_j[r]} \ \ (1 \leq j \leq q, 0 \leq C_j \leq k) \]
这两个条件概率表示的是,样本带有或不带有标签\(y_j\)的条件下,它有\(C_j\)个邻居带有标签\(y_j\)的概率。

  1. 由上述的条件概率,先验概率则可以根据贝叶斯规则和后验概率最大化,计算出样本的标签集
  2. 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不是KNN和独立二分类的简单结合,因为算法中还使用了贝叶斯来推理邻居信息
  3. 没有考虑标签之间的相关性,是一阶策略(first-order)

Multi-Label Decision Tree(ML-DT)
使用决策树的思想来处理多标签数据,数据集T中,使用第l个特征,划分值为\(\vartheta\),计算出如下信息增益:
\[IG(T, l, \vartheta ) = MLEnt(T) - \sum_{\rho \in \{-, +\} } \frac{|T^{\rho }|} {\left | T \right |} \cdot MLEnt(T^{\rho}) \\
where \ \ T^- = \{ (x^i, y^i) \ | \ x_{il} \leq v, 1 \leq i \leq n\} \\
where \ \ T^+ = \{ (x^i, y^i) \ | \ x_{il} \gt v, 1 \leq i \leq n\} \]
递归地构建一颗决策树,每次选取特征和划分值,使得上式的信息增益最大。
其中式子中的熵的公式可以按如下计算(为了方便计算,假定标签之间独立)。
\[MLEnt(T) = \sum_{j=1}^{q} -p_j log_2p_j - (1-p_j)log_2(1-p_j) \\
where \ \ p_j= \frac {\sum_{i=1}^{n} 1\{ y_j \in y^i \}} {n}\]

  1. 新样本到来时,向下遍历决策树的结点,找到叶子结点,若\(p_j\)大于0.5则表示含有标签\(y_j\)
  2. 该算法不是决策树和独立二分类的简单结合(如果是的话,应该构建q棵决策树)
  3. 没有考虑标签的相关性,是一阶策略(first-order)

Ranking Support Vector Machine(Rank-SVM)
使用最大间隔的思想来处理多标签数据。
Rank-SVM考虑系统对相关标签和不相关标签的排序能力。
考虑最小化\(x^i\)到每一个“相关-不相关”标签对的超平面的距离,来得到间隔。
\[\min_{(x^i, y^i) \in D} \min_{(y_j, y_k) \in y^i \times \overline{y^i}} \frac{ \langle w_j-w_k,x^i \rangle +b_j-b_k}{\left \| w_j - w_k\right \|}\]
像SVM一样对w和b进行缩放变换后可以对式子进行改写,然后最大化间隔,再调换分子分母进行改写,得到:
\[ \begin{matrix}
\min_{w} & \max_{1 \leq j < k \leq q} {\left \| w_j - w_k\right \|^2}\\
subject\ to: & \; \langle w_j - w_k, x^i \rangle + b_j - b_k \geq 1 \\
& (1 \leq i \leq m, \ \ (y_i,y_k) \in y^i \times \overline{y^i})
\end{matrix}\]
为了简化,用sum操作来近似max操作
\[ \begin{matrix}
\min_{w} & \sum_{j=1}^q {\left \| w_j \right \|^2}\\
subject\ to: & \; \langle w_j - w_k, x^i \rangle + b_j - b_k \geq 1 \\
& (1 \leq i \leq m, \ \ (y_i,y_k) \in y^i \times \overline{y^i})
\end{matrix} \]
跟SVM一样,为了软间隔最大化,引入松弛变量,得到下式:
\[ \begin{matrix}
\min_{w, \Xi } & \sum_{j=1}^q {\left \| w_j \right \|^2} + C \sum_{i=1}^m \frac {1}{\left | y^i \right | \left | \overline{y^i} \right | } \sum_{(y_i,y_k) \in y^i \times \overline{y^i})} \xi _{ijk} \\
subject\ to: & \; \langle w_j - w_k, x^i \rangle + b_j - b_k \geq 1 - \xi _{ijk}\\
& \xi _{ijk} > 0 \ (1 \leq i \leq m, \ \ (y_i,y_k) \in y^i \times \overline{y^i})
\end{matrix} \\\]
其中\(\Xi = \{ \xi_{ijk} \ | \ 1 \leq i \leq m, \ (y_i,y_k) \in y^i \times \overline{y^i} \}\)

  1. 跟SVM一样,最终的式子是一个二次规划问题,通常调用现有的包来解。
  2. 对于非线性问题则使用核技巧来解决。
  3. 由于定义了”相关-不相关“标签对的超平面,这是个二阶策略(second-order)

Collective Multi-Label Classifier(CML)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最大熵原则。用\((x,y),\)表示任意的一个多标签样本,其中\(y = (y_1, y_2, ..., y_q) \in \{-1, +1\}^q\)。
算法的任务等价于学习一个联合概率分布\(p(x,y)\),用\(H_p(x,y)\)表示给定概率分布\(p\)时\((x,y)\)的信息熵。
最大熵原则认为熵最大的模型是最好的模型。
\[ \begin{matrix}
&\max_{p} H_p(x,y) \\
&subject \ to: E_p[f_k(x,y)] = F_k \ (k \in K)
\end{matrix}
\]
其中\(f_k(x,y)\)是一个特征函数,描述\(x\)和\(y\)之间的一个事实\(k\),满足这个事实时返回1,否则返回0。
约束做的是希望这个分布上,特征函数的期望能够等于一个我们希望的值\(F_k\),这个值通常通过训练集来估计。
解这个优化问题,会得到
\[p(y|x) = \frac{1}{Z_{\Lambda}(x) } exp(\sum_{k \in K} \lambda_k \cdot f_k(x,y)) \]
其中\(\Lambda = \{ \lambda_k | k \in K \}\)表示一系列的权重。$Z_{\Lambda} = \sum_y exp(\sum_{k \in K} \lambda_k \cdot f_k(x,y)) \(作为规范化因子。 假设有一个高斯先验\)\lambda_k \sim N(0, \varepsilon^2)\(,就可以通过最大化以下这个log后验概率来求得参数\)\Lambda$。
\[ \begin{matrix}
l(\Lambda | D) & = log P(D|\Lambda) + log P(\Lambda) \\
& = log \prod_{(x,y) \in D} p(y|x) + log P(\Lambda) \\
& = log(\prod_{(x,y) \in D} p(y|x)) - \sum_{k \in K} \frac {\lambda^2}{2 \varepsilon^2} \\
\end{matrix}\]

  1. 这是个凸函数,可以调用现成的无约束优化方法比如BFGS直接求解。求得参数就可以得到要学习的概率分布\(p(y|x)\)。
  2. 对于一系列约束K,分为两个部分
  3. \(K_1 = \{ (l,j) | 1 \leq l \leq d, 1 \leq j \leq q\}\),有\(d \cdot q\)个约束,特征函数为
    \[f_k(x,y) = x_l \cdot 1 \{ y_j == 1 \} , \ \ k = (l,j) \in K_1\]
  4. $K_2 = { (j_1, j_2, b_1, b_2) | 1 \leq j_1 < j_2 \leq q,   b_1, b_2 \in { -1, +1 } } $,有\(4 \cdot \binom{q}{2}\)个约束,特征函数为
    \[ f_k(x,y) = 1 \{ y_{j1} = b_1 \} \cdot 1 \{ y_{j2} = b_2 \}, \ \ k = (j_1, j_2, b_1, b_2) \in K_2\]
  5. 由于K约束中考虑了标签对之间的关联,该算法是个二阶策略(second-order)。

相关任务

  1. 多实例学习(Multi-instance learning):每个样本由多个实例和一个标签组成,多个实例中至少一个为正,认为该样本为正。和多标签学习的输出空间模糊相反,多实例学习是输入空间模糊。
  2. 有序分类(Ordinal classification):对于每个标签,不再是简单地判断是还是否,而是改成一系列的等级排序,把\(y_j = \{-1,+1\}\)替换成\(y_j = \{m_1, m_2, ..., m_k\}, \ where \ m_1 < m_2 < ... < m_k\)
  3. 多任务学习(Multi-task learning):同时训练多个任务,相关任务之间的训练信息会帮助其它任务。比如目标定位既要识别有没有目标(分类问题)又要定位出目标的位置(回归问题)。
  4. 数据流学习(Data streams classification):真实世界的目标是在线生成和实时产生的,如何处理这些数据就是数据流学习要做的事。一个关键的挑战就是“概念漂移”(目标变量的统计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以不可预见的方式变化),一般处理方式有:当一大批新数据到来时更新分类器;维持一个检测器来警惕概念漂移;假定过去数据的影响会随着时间而衰减。

总结

  1. 论文主要介绍了多标签学习的一些概念定义,策略,评价指标,以及8个有代表性的算法,其中对多种评价指标和多个算法都做了清晰的分类和详细的阐述。
  2. 尽管挖掘标签关联性的想法被应用到许多算法中,但是仍然没有一个正式的机制。有研究表示多标签之间的关联可能是非对称的(我对你的影响和你对我的影响是不同的),局部的(不同样本之间的标签相关性不同,很少关联性是所有样本都满足的)。
  3. 但是不管怎么说,充分理解和挖掘标签之间的相关性,是多标签学习的法宝。尤其是巨大输出空间场景下。

论文笔记:多标签学习综述(A review on multi-label learning algorithms)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论文笔记】多任务学习(Multi-Task Learning)

    1. 前言 多任务学习(Multi-task learning)是和单任务学习(single-task learning)相对的一种机器学习方法.在机器学习领域,标准的算法理论是一次学习一个任务,也就 ...

  2. 论文笔记之:Heterogeneous Image Features Integration via Multi-Modal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Model

    Heterogeneous Image Features Integration via Multi-Modal Semi-Supervised Learning Model ICCV 2013 本文 ...

  3. 【转载】论文笔记系列-Tree-CNN: A 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or Lifelong Learning

    一. 引出主题¶ 深度学习领域一直存在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灾难性遗忘”,即一旦使用新的数据集去训练已有的模型,该模型将会失去对原数据集识别的能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树卷积神经网络,通过先将 ...

  4. 论文笔记:(TOG2019)DGCNN : Dynamic Graph CNN for Learning on Point Clouds

    目录 摘要 一.引言 二.相关工作 三.我们的方法 3.1 边缘卷积Edge Convolution 3.2动态图更新 3.3 性质 3.4 与现有方法比较 四.评估 4.1 分类 4.2 模型复杂度 ...

  5. 论文笔记(5):Fully Convolutional Multi-Class Multiple Instance Learning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图片级标注对像素级分割任务进行训练.想法很简单却达到了比较好的效果.文中所提到的loss比较有启发性. 大体思路: 首先同FCN一样,这个网络只有8层(5层VGG,3层全卷积 ...

  6. 论文笔记之:Heterogeneous Face Attribute Estimation: A Deep Multi-Task Learning Approach

    Heterogeneous Face Attribute Estimation: A Deep Multi-Task Learning Approach  2017.11.28 Introductio ...

  7.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八)Deep Learning最新综述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八)Deep Learning最新综述 zouxy09@qq.com http://blog.csdn.net/zouxy09 自己平时看了一些论文,但老感觉看完 ...

  8.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一)K-means特征学习

    Deep Learning论文笔记之(一)K-means特征学习 zouxy09@qq.com http://blog.csdn.net/zouxy09          自己平时看了一些论文,但老感 ...

  9. (转) 深度强化学习综述:从AlphaGo背后的力量到学习资源分享(附论文)

    本文转自:http://mp.weixin.qq.com/s/aAHbybdbs_GtY8OyU6h5WA 专题 | 深度强化学习综述:从AlphaGo背后的力量到学习资源分享(附论文) 原创 201 ...

随机推荐

  1. Python+selenium之简单介绍unittest单元测试框架

    Python+selenium之简单介绍unittest单元测试框架 一.unittest简单介绍 unittest支持测试自动化,共享测试用例中的初始化和关闭退出代码,在unittest中最小单元是 ...

  2. Android动态禁用或开启屏幕旋转工具

    package com.gwtsz.gts2.util; import android.content.Context; import android.provider.Settings; impor ...

  3. 第十五篇:使用 FP-growth 算法高效挖掘海量数据中的频繁项集

    前言 对于如何发现一个数据集中的频繁项集,前文讲解的经典 Apriori 算法能够做到. 然而,对于每个潜在的频繁项,它都要检索一遍数据集,这是比较低效的.在实际的大数据应用中,这么做就更不好了. 本 ...

  4. ImageLoader must be init with configuration before using

    遇到上面的问题是没有全局初使化ImageLoader,我是在Application中配置了ImageLoaderConfiguration 解决的,当然还有官方的写法 public class MyA ...

  5. 内存泄露,GC相关

    内存泄露就是对象不在GC的掌控之内 下面对象会发生内存泄露现象: 1.没有引用的对象 2.虚,软,弱 引用对象 GC引用的对象指的是 1.JavaStack中引用的对象 2.方法区中静态引用指向的对象 ...

  6. 自定义控件_水平滑动的View 自定义属性

    保持饥饿,保持愚蠢,我们对待事情本来应该就是这样的 接下来我要写一个水平滑动的自写义,实现效果 水平滑动我们有很多种实现方法,recyceryView,HorizontalScrollView都可以, ...

  7. vue的递归组件以及三级菜单的制作

    js里面有递归算法,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props来实现vue模板的递归调用,但是前提是组件拥有 name 属性 父组件:slotDemo.vue: <template> <div& ...

  8. Kafka+SpringMVC+Maven应用示例

    本文借助主流SpringMVC框架向大家介绍如何在具体应用中简单快捷的使用kafka.kafka.maven以及SpringMVC在现在的企业级应用中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所以本文将三者结合起来也可 ...

  9. vue 添加过滤器-以格式化日期为例

    vue的filter和angular的pipe管道类似,是过滤器 官网:https://cn.vuejs.org/v2/guide/filters.html 添加格式化日期的全局过滤器 在main.j ...

  10. 170418、vmware 安装 centos 开启网卡自启动

    前言:CentOS虚拟机安装成功后,默认开机未启用网关,通过修改配置文件,启用网卡 开启方法如下: 1.登录系统,虚拟机安装完成后,第一次登录系统,系统只有一个账号,即超级管理员root账户,输入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