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list结构
一个功能肯定有其应用场景:
PUSH和POP操作,其实是队列的基本操作。Redis的list就是一个极其强大的队列系统。我们在哪些地方会用到队列呢?下面,我们说两个例子:
a,评论系统
逛过微博的筒子们应该都对评论系统有了解。我们在看完一条微博之后,常常会评论一番,或者看看其他人的吐槽。每条评论的记录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我们读的时候也是这个顺序。这时,队列就是一个很好的存储结构。每提交一次评论,都向list的末尾添加一个新的节点。
当然,博客本身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
b,并行转串行
我们做后台开发的筒子们应该都遇到过类似的情景。用户每时每刻都可能发出请求,而且请求的频率经常变化。这时,后台的程序不可能立刻响应每一个用户的请求,尤其是请求特别占资源的服务的时候(双11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404页面?)。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一个排队系统。根据用户的请求时间,将用户的请求放入队列中,后台程序依次从队列中获取任务,处理并将结果返回到结果队列。
这其实也是一个生产者消费者模型。通过队列,我们将并行的请求转换成串行的任务队列,之后依次处理(当然后台的程序也可以多核并行处理)。
小喵的唠叨话:前面我们介绍了Redis的string的数据结构的原理和操作。当时我们提到Redis的键值对不仅仅是字符串。而这次我们就要介绍Redis的第二个数据结构了,List(链表)。由于List在原理上的实现并不是特别的复杂,我们在这里将原理和具体的命令都放在一起介绍。
小喵的个人博客地址: http://www.miaoerduo.com/ ,欢迎随时骚扰~
该博客原地址: http://www.miaoerduo.com/redis/三、redis基本操作-list.html ,排版应该更精美一点。
Redis基本操作——List(原理篇)
学习过数据结构的同学,一定对链表(Linked List)十分的熟悉。相信我们自己也曾经使用过这种数据结构。
链表分为很多种:单向链表,双向链表,循环链表,块状链表[1]等等。
链表的作用也有很多。首先,链表可以存放数据。其次链表可以模拟队列、堆栈等其他的数据结构。
链表的实现也有多种,以C语言为例,最常见的是构造节点node,node中又有指针,用于指向下一个node,这样就构成了单向链表,如果node中有两个指针,分别指向前一个和后一个node,则构造了双向链表,再如果链表是首尾相连的,那么就是循环链表。链表的具体算法,是数据结构里面的内容,我们这里就不专门介绍啦。
那么,Redis内部的List是什么样子的链表呢?又是怎么来维护的呢?
我们慢慢的剖析。
1 typedef struct listNode {
2
3 // 前置节点
4 struct listNode *prev;
5
6 // 后置节点
7 struct listNode *next;
8
9 // 节点的值
10 void *value;
11 } listNode;
上述就是Redis的节点的定义。
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双向的链表。比较有意思的是,节点内存的值,是一个void *的指针,这就说明节点内部可以存放任何的内容。
反派汪:我不能理解为什么value是void *的指针就能存任何内容?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还有要void *这么奇怪的数据类型。
喵太:其实很多人也有这个疑问。不过先问问你自己,指针到底是什么?int *,float *和char *的这几种指针有什么区别?
反派汪:指针里面存的就是地址,通过地址就能访问到指定的内存。以int *指针为例,int *说明,指针指向的是一个由int型的数据组成的内存。通过指针运算符*,我们就能取到对应位置的内存中的值。通过对指针的+和-,我们就能移动到相邻的位置。
喵太:嗯,说的不错,但是你只说对了一半。指针里面存放的是地址,无论任何类型的指针,里面存放的都只是一个32位的无符号整数。指针的类型,其实只是决定了对内存进行的操作。int *的指针,每次加1的时候,其实移动了4个字节,char *则移动1个。使用指针运算符*其实也是一样。int *会得到连续4个字节的内容,并且存进一个int变量里面,而char *则会得到一个字节的内容,并存进一个char里面。因此,任何类型的指针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反派汪:那你的意思是,所有类型的指针都是一样的了。那么我还是不能理解void *的指针究竟能做什么。
喵太:void *的指针是C语言中最简单的一种指针,它存放的是一个地址,并且没有给出任何操作上的提示。但是任何类型的指针都能赋给void *的指针。void *的指针也能强制转换成任何类型的指针。这里使用void *的指针,只是在说明,value对应的是一块内存。开发者,可以自行转换指针的类型,来做相应的操作。如果你熟悉C语言的话,malloc函数的返回值也是一个void *的指针,而我们通常会把它强制转换成我们需要的任何数据类型。
反派汪:这样啊,那原则上这里的指针用什么类型的都是可以的了?反正就是一个地址而已。只是void *更纯粹一点,也最符合要求,毕竟它只是指向数据的地址,没有做任何的限制。
喵太:孺狗可教也。
现在,我们有了listNode这个节点的数据结构,就可以构造我们的链表了。
图一 链表的结构
依照上图的示意图,我们就可以使用listNode构造一个双向链表了。
Redis中,为了更好地管理链表,定义了一个list的数据结构,作为链表的封装。
1 typedef struct list {
2
3 // 头节点
4 listNode *head;
5
6 // 尾节点
7 listNode *tail;
8
9 // 链表中的节点数
10 unsigned int len;
11
12 // 节点值复制函数
13 void *(*dup) (void *ptr);
14
15 // 节点值释放函数
16 void (*free) (void *ptr);
17
18 // 节点值对比函数
19 int (*match) (void *ptr, void *key);
20 } list;
list结构记录了链表的头指针,尾指针,链表的节点数。dup,free和match三个成员则表示对节点的值进行复制,释放和比较的函数。由于这里的节点的value的内容是任意的,复制和释放并不一定能用类似于memcpy和free的函数来处理(不太理解的话,可以google一下浅拷贝和深拷贝)。
因此,我们得到的最终的链表结构是这个样子的:
图二 链表的结构
Redis的链表的实现的主要特性如下:
- 双端:链表节点都有prev和next指针,这样获取一个节点的前置节点和后置节点的算法复杂度都为O(1)。
- 无环:list的第一个节点(头节点)的prev和最后一个节点(尾节点)的next都指向NULL。
- 带表头指针和表尾指针:通过list的head和tail两个指针,可以随意的从链表的头和尾进行操作。
- 带链表长度计数器:可以通过len成员来获取链表的节点的个数,复杂度O(1)。
- 多态:链表使用void *指针来保存value,并且可以通过dup,free,match来操控节点的value值,因此,该链表可以保存任意类型的值。
小喵看到这个多态的实现也是惊呆了,原来C语言也能实现多态,也第一次知道了函数指针居然可以这么用。
由此想到之前看过的一句话:高手用树叶也能杀人。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传说中的高手~
关于链表的操作,是数据结构课程中的基础,无外乎是增、删、改、查这四个操作,这里不再介绍。聪明的你,bing一下就OK了!
Redis基本操作——List(实战篇)
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了解了Redis的List结构的底层实现。那么,Redis提供了哪些可以供我们调用的接口呢?请听小喵慢慢道来。
以下指令根据类别和使用的频率进行排序。
指令清单:
- BLPOP
- BRPOP
- BRPOPLPUSH
- LINDEX
- LINSERT
- LLEN
- LPOP
- LPUSH
- LPUSHX
- LRANGE
- LREM
- LSET
- LTRIM
- RPOP
- RPOPLPUSH
- RPUSH
- RPUSHX
一、PUSH操作
1,RPUSH key value [value ...]
从队列的右边入队一个元素或多个元素,复杂度O(1)。
将所有指定的值插入存于key的列表的尾部(从右侧插入)。如果key不存在,那么PUSH之前,会先自动创建一个空的列表。如果key对应的值不是一个list的话,则会返回一个错误。如果同时push多个值的话,值会依次从左到右PUSH从尾部进入list。
那么这个命令有什么作用呢?
作用大大滴!
PUSH和POP操作,其实是队列的基本操作。Redis的list就是一个极其强大的队列系统。我们在哪些地方会用到队列呢?下面,我们说两个例子:
a,评论系统
逛过微博的筒子们应该都对评论系统有了解。我们在看完一条微博之后,常常会评论一番,或者看看其他人的吐槽。每条评论的记录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排序的。我们读的时候也是这个顺序。这时,队列就是一个很好的存储结构。每提交一次评论,都向list的末尾添加一个新的节点。
当然,博客本身也可以是这样的结构。
b,并行转串行
我们做后台开发的筒子们应该都遇到过类似的情景。用户每时每刻都可能发出请求,而且请求的频率经常变化。这时,后台的程序不可能立刻响应每一个用户的请求,尤其是请求特别占资源的服务的时候(双11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到404页面?)。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需要一个排队系统。根据用户的请求时间,将用户的请求放入队列中,后台程序依次从队列中获取任务,处理并将结果返回到结果队列。
这其实也是一个生产者消费者模型。通过队列,我们将并行的请求转换成串行的任务队列,之后依次处理(当然后台的程序也可以多核并行处理)。
那么,这么强大的功能,我们不马上试试吗?
redis> rpush queue a
(integer) 1
redis> rpush queue b
(integer) 2
redis> rpush queue c
(integer) 3
redis> rpush queue d e f
(integer) 6
redis> lrange queue 0 -1
1) "a"
2) "b"
3) "c"
4) "d"
5) "e"
6) "f"
lrange这个命令是获取指定范围的list中的数据,我们下面再具体介绍。
这个例子中,我们依次将a、b、c、d、e、f、g从尾部(右侧)追加到queue中,最后通过lrange查看queue中的数据的顺序。
2,LPUSH key value [value ...]
从队列的左边入队一个或多个元素,复杂度O(1)。
这个指令和RPUSH几乎一样,只是插入节点的方向相反了,是从list的头部(左侧)进行插入的。
1 redis> del queue
2 (integer) 1
3 redis> lpush queue a
4 (integer) 1
5 redis> lpush queue b
6 (integer) 2
7 redis> lpush queue c
8 (integer) 3
9 redis> lpush queue e f g
10 (integer) 6
11 redis> lrange queue 0 -1
12 1) "g"
13 2) "f"
14 3) "e"
15 4) "c"
16 5) "b"
17 6) "a"
可以看出,结果正好和RPUSH相反。
3,RPUSHX key value
从队列的右边入队一个元素,仅队列存在时有效。当队列不存在时,不进行任何操作。
1 # 之前queue已经存在,且有a、b、c、d、e、f、g这6个元素
2 redis> rpushx queue z
3 (integer) 7
4 redis> del queue
5 (integer) 1
6 redis> rpushx queue z
7 (integer)
可以看出,最开始rpushx向queue中新增了一个节点,但当我们删掉了queue时,再rpushx,就没有插入成功(返回值为0)。
4,LPUSHX key value
从队列的左边入队一个元素,仅队列存在时有效。当队列不存在时,不进行任何操作。
参考RPUSHX。
二、POP操作
PUSH操作,是从队列头部和尾部增加节点的操作。而POP是获取并删除头尾节点的操作。
1,LPOP key
从队列的左边出队一个元素,复杂度O(1)。如果list为空,则返回nil。
1 redis> del queue
2 (integer) 0
3 redis> rpush queue a b c d e f
4 (integer) 6
5 redis> lrange queue 0 -1
6 1) "a"
7 2) "b"
8 3) "c"
9 4) "d"
10 5) "e"
11 6) "f"
12 redis> lpop queue
13 "a"
14 redis> lpop queue
15 "b"
16 redis> lrange queue 0 -1
17 1) "c"
18 2) "d"
19 3) "e"
20 4) "f"
21 redis> rpop queue
22 "f"
23 redis> rpop queue
24 "e"
25 redis> lrange queue 0 -1
26 1) "c"
27 2) "d"
我们首先向空的list中添加了a、b、c、d、e、f这6个值,之后从左边POP(LPOP)出两个值,再从右侧POP(RPOP)出两个值。
2,RPOP key
从队列的右边出队一个元素,复杂度O(1)。如果list为空,则返回nil。
见LPOP。
3,BLPOP key [key ...] timeout
删除,并获得该列表中的第一元素,或阻塞,直到有一个可用。
这是LPOP的阻塞版本。在LPOP的时候,如果队列中没有值,则会返回一个nil。而BLPOP则会等待一段时间,如果list中有值(等待的时候,被添加的),则返回对应值;如果在给定时间内仍没有得到结果,则返回nil。
1 redis> lrange queue 0 -1
2 1) "c"
3 2) "d"
4 redis> BLPOP queue 1
5 1) "queue"
6 2) "c"
7 redis> BLPOP queue 1
8 1) "queue"
9 2) "d"
10 redis> BLPOP queue 1
11 (nil)
12 (1.10s)
13 redis> LPOP queue
14 (nil)
我们仍接着上面的实验继续,这时queue里面只有2个元素了,我们使用BLPOP取值,前两次都成功地得到了值,效果和LPOP一样。但第三次的时候,由于list已经为空,但是BLPOP并没有立刻返回nil,而是阻塞了一点时间(timeout的时间),之后才返回了nil。最后,我们试验了一下LPOP,证实了LPOP是立刻返回结果的。
timeout表示等待的时间,单位是秒。当设为0时,表示永远阻塞,非0时,表示等待的最长时间。
要注意的是,LBPOP支持多个key,也就是说可以同时监听多个list,并按照key的顺序,依次检查list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返回最优先的list中的值。如果都为空,则阻塞,直到有一个list不为空,那么返回这个list对应的值。这里进行试验不是特别的方便,更具体的介绍可以查看中文官网的文档:http://redis.cn/commands/blpop.html。
4,BRPOP key [key ...] timeout
删除,并获得该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或阻塞,直到有一个可用。
参考BLPOP。
三、POP and PUSH
1,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删除列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将其追加到另一个列表。
这个命令可以原子性地返回并删除source对应的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尾部元素),并将钙元素放入destination对应的列表的第一个元素位置(列表头部)。
1 redis> rpush q1 1 2 3 4 5
2 (integer) 5
3 redis> lrange q1 0 -1
4 1) "1"
5 2) "2"
6 3) "3"
7 4) "4"
8 5) "5"
9 redis> rpoplpush q1 q2
10 "5"
11 redis> rpoplpush q1 q2
12 "4"
13 redis> lrange q1 0 -1
14 1) "1"
15 2) "2"
16 3) "3"
17 redis> lrange q2 0 -1
18 1) "4"
19 2) "5"
我们简单的看一下上述的例子,首先我们初始化一个q1,内容是{1, 2, 3, 4, 5}。这是q2没有定义,可以理解是一个空的list {}。
之后使用rpoplpush,从q1右边pop出一个元素5,然后在q2左侧push进。则现在的q1为{1, 2, 3, 4},q2为{5}。
再进行一次rpoplpush,从q1右边pop出一个元素4,然后在q2左侧push进。则现在的q1为{1, 2, 3},q2为{4, 5}。
那么,这个有意思的命令有什么实际的用处呢?
redis的官网给出了两个有意思的案例(因为写的很详细,所以直接照搬下来了)[2]:
模式:安全的队列
Redis通常都被用做一个处理各种后台工作或消息任务的消息服务器。 一个简单的队列模式就是:生产者把消息放入一个列表中,等待消息的消费者用 RPOP 命令(用轮询方式), 或者用 BRPOP 命令(如果客户端使用阻塞操作会更好)来得到这个消息。
然而,因为消息有可能会丢失,所以这种队列并是不安全的。例如,当接收到消息后,出现了网络问题或者消费者端崩溃了, 那么这个消息就丢失了。
RPOPLPUSH (或者其阻塞版本的 BRPOPLPUSH) 提供了一种方法来避免这个问题:消费者端取到消息的同时把该消息放入一个正在处理中的列表。 当消息被处理了之后,该命令会使用 LREM 命令来移除正在处理中列表中的对应消息。
另外,可以添加一个客户端来监控这个正在处理中列表,如果有某些消息已经在这个列表中存在很长时间了(即超过一定的处理时限), 那么这个客户端会把这些超时消息重新加入到队列中。
模式:循环列表
RPOPLPUSH 命令的 source 和 destination 是相同的话, 那么客户端在访问一个拥有n个元素的列表时,可以在 O(N) 时间里一个接一个获取列表元素, 而不用像 LRANGE 那样需要把整个列表从服务器端传送到客户端。
上面这种模式即使在以下两种情况下照样能很好地工作: * 有多个客户端同时对同一个列表进行旋转(rotating):它们会取得不同的元素,直到列表里所有元素都被访问过,又从头开始这个操作。 * 有其他客户端在往列表末端加入新的元素。
这个模式让我们可以很容易地实现这样一个系统:有 N 个客户端,需要连续不断地对一批元素进行处理,而且处理的过程必须尽可能地快。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服务器上的监控程序:它们需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并行地检查一批网站,确保它们的可访问性。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个模式的客户端是易于扩展(scalable)且安全的(reliable),因为即使客户端把接收到的消息丢失了, 这个消息依然存在于队列中,等下次迭代到它的时候,由其他客户端进行处理。
2,B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timeout
弹出一个列表的值,将它推到另一个列表,并返回它;或阻塞,直到有一个可用
RPOPLPUSH的阻塞版本。timeout的单位是秒,当timeout为0的时候,表示无限期阻塞。
具体使用参考RPOPLPUSH。
四、其他
1,LLEN key
获得队列(List)的长度
和名字一样易懂,这里不再过多解释。
2,LRANGE key start stop
从列表中获取指定返回的元素
我们在前面用到了很多次。LRANGE可以获取list的指定范围的值。范围用start和stop表示。负数表示从右向左数。
需要注意的是,超出范围的下标不会产生错误:如果start>end,会得到空列表,如果end超过队尾,则Redis会将其当做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3,LINDEX key index
获取一个元素,通过其索引列表
我们之前介绍的操作都是对list的两端进行的,所以算法复杂度都只有O(1)。而这个操作是指定位置来进行的,每次操作,list都得找到对应的位置,因此算法复杂度为O(N)。list的下表是从0开始的,index为负的时候是从右向左数。-1表示最后一个元素。当下标超出的时候,会返回nul。所以不用像操作数组一样担心范围越界的情况。
1 redis> rpush q1 a b c d f e g
2 (integer) 7
3 redis> lrange q1 0 -1
4 1) "a"
5 2) "b"
6 3) "c"
7 4) "d"
8 5) "f"
9 6) "e"
10 7) "g"
11 redis> lindex q1 0
12 "a"
13 redis> lindex q1 3
14 "d"
15 redis> lindex q1 4
16 "f"
17 redis> lindex q1 -1
18 "g"
19 redis> lindex q1 100
20 (nil)
4,LSET key index value
设置队列里面一个元素的值
这个操作和LINDEX类似,只不过LINDEX是读,而LSET是写。下标的用法和LINDX相同。不过当index越界的时候,这里会报异常。
1 redis> rpush q1 a b c d f e g
2 (integer) 7
3 redis> lrange q1 0 -1
4 1) "a"
5 2) "b"
6 3) "c"
7 4) "d"
8 5) "f"
9 6) "e"
10 7) "g"
11 redis> lset q1 0 1
12 OK
13 redis> lset q1 3 3
14 OK
15 redis> lset q1 -1 0
16 OK
17 redis> lset q1 100 0
18 (error) ERR index out of range
19 redis> lrange q1 0 -1
20 1) "1"
21 2) "b"
22 3) "c"
23 4) "3"
24 5) "f"
25 6) "e"
26 7) "0"
5,LREM key count value
从列表中删除元素
该命令用于从key对应的list中,移除前count次出现 的值为value的元素。count参数有三种情况:
count > 0: 表示从头向尾(左到右)移除值为value的元素。
count < 0: 表示从尾向头(右向左)移除值为value的元素。
count = 0: 表示移除所有值为value的元素。
1 redis> rpush q 1 0 1 1 2 1 0 1 1
2 (integer) 9
3 redis> lrange q 0 -1
4 1) "1"
5 2) "0"
6 3) "1"
7 4) "1"
8 5) "2"
9 6) "1"
10 7) "0"
11 8) "1"
12 9) "1"
13 redis> lrem q 2 1
14 (integer) 2
15 redis> lrange q 0 -1
16 1) "0"
17 2) "1"
18 3) "2"
19 4) "1"
20 5) "0"
21 6) "1"
22 7) "1"
23 redis> lrem q -2 1
24 (integer) 2
25 redis> lrange q 0 -1
26 1) "0"
27 2) "1"
28 3) "2"
29 4) "1"
30 5) "0"
31 redis> lrem q 0 1
32 (integer) 2
33 redis> lrange q 0 -1
34 1) "0"
35 2) "2"
36 3) "0"
6,LTRIM key start stop
修剪到指定范围内的清单
这个命令和LRANGE十分相似,LRANGE会将指定范围的元素返回给客户端,而LTRIM会对list进行修剪,使其只包含指定范围的元素。start和stop表示范围。
超出范围的下标不会产生错误:如果start>end,会得到空列表,如果end超过队尾,则Redis会将其当做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1 redis> rpush q a b c d e f g
2 (integer) 7
3 redis> lrange q 0 -1
4 1) "a"
5 2) "b"
6 3) "c"
7 4) "d"
8 5) "e"
9 6) "f"
10 7) "g"
11 redis> ltrim q 1 4
12 OK
13 redis> lrange q 0 -1
14 1) "b"
15 2) "c"
16 3) "d"
17 4) "e"
7,LINSERT key BEFORE|AFTER pivot value
在列表中的另一个元素之前或之后插入一个元素
该命令将value插入值key对应的列表的基准值pivot的前面或是后面。
当key不存在时,这个list被视为空列表,任何操作都不会发生。
当key存在,但保存的不是list,则会报error。
该命令会返回修改之后的list的长度,如果找不到pivot,则会返回-1。
1 redis> rpush q a b c d e
2 (integer) 5
3 redis> lrange q 0 -1
4 1) "a"
5 2) "b"
6 3) "c"
7 4) "d"
8 5) "e"
9 redis> linsert q before c 0
10 (integer) 6
11 redis> linsert q after c 0
12 (integer) 7
13 redis> linsert q before 0 1
14 (integer) 8
15 redis> linsert q after 0 1
16 (integer) 9
17 redis> lrange q 0 -1
18 1) "a"
19 2) "b"
20 3) "1"
21 4) "0"
22 5) "1"
23 6) "c"
24 7) "0"
25 8) "d"
26 9) "e"
27 redis> linsert q after w 1
28 (integer) -
这里,我们构造了一个list{a, b, c, d, e},先在c的前后插入了0,再在0前后插入了1。可以看出,linsert只会对第一个匹配pivot的前后进行操作。
最后,我们在w前面插入1,但是list中并没有w,所以返回了-1。
redis list结构的更多相关文章
- Redis短结构与分片
本文将介绍两种降低Redis内存占用的方法——使用短结构存储数据和对数据进行分片. 降低Redis内存占用有助于减少创建快照和加载快照所需的时间.提升载入AOF文件和重写AOF文件时的效率.缩短从服务 ...
- Redis主从结构主节点执行写入后wait命令对性能的影响
这里的Redis主从结构可以是简单的主从,sentinel,redis cluster中的主从等. wait命令的作用:此命令将阻塞当前客户端,直到当前Session连接(主节点上)所有的写命令都被传 ...
- Redis底层结构全了解
第一篇文章,思来想去,写一写Redis吧,最近在深入研究它. 一丶Redis底层结构 1. redis 存储结构 redis的存储结构从外层往内层依次是redisDb.dict.dictht.dict ...
- Redis的结构和运作机制
目录 1.数据库的结构 1.1 字典的底层实现 2.过期键的检查和清除 2.1 定时删除 2.2 惰性删除 2.3 定期删除 2.4 对RDB.AOF和复制的影响 3.持久化机制 3.1 RDB方式 ...
- redis字符串结构
1.字符串SDS struct sdshdr { // buf 已占用长度 int len; // buf 剩余可用长度 int free; // 实际保存字符串数据的地方 // 利用c99(C99 ...
- 第八章 Redis数据库结构与读写原理
注:本文主要参考自<Redis设计与实现> 1.数据库结构 每一个redis服务器内部的数据结构都是一个redisDb[],该数组的大小可以在redis.conf中配置("dat ...
- Redis数据库结构与读写原理
此文已由作者赵计刚薪授权网易云社区发布. 欢迎访问网易云社区,了解更多网易技术产品运营经验. 1.数据库结构 每一个redis服务器内部的数据结构都是一个redisDb[],该数组的大小可以在redi ...
- spring-session之四:Spring Session下的Redis存储结构
spring-session项目启动后 127.0.0.1:6379> keys * 1) "spring:session:index:org.springframework.sess ...
- redis源代码结构解析
看了黄建宏老师的<Redis设计与实现>,对redis的部分实现有了一个简明的认识: 之前面试的时候被问到了这部分的内容,没有关注,好在还有时间,就把Redis的源码看了一遍. Redis ...
随机推荐
- 解决com.mysql.jdbc.exceptions.jdbc4.MySQLSyntaxErrorException: Specified key was too long; max key length is 767 bytes异常
错误截图: 解决方法: 用root进入mysql终端,执行以下命令: alter database hive character set latin1;
- JNI_Z_05_方法的操作(没有String类型的参数)
1.步骤: (1).获取 jclass (2).获取 method的id (3).调用 method ZC: 貌似 JNI里面 操作 类的方法,完全是 无视 访问权限的... 然而 static的方法 ...
- srm开发(基于ssh)(4)
1 input处理内容补充 -在struts2里面有错误处理机制,当上传文件超过默认的大小,自动返回结果input -在struts.xml中配置input的返回结果 <!-- 配置input结 ...
- legend---十二、js中的js语句和函数和ready函数的关系是什么
legend---十二.js中的js语句和函数和ready函数的关系是什么 一.总结 一句话总结: 函数和全局变量不必放到ready函数中 语句(调用函数和全局变量)的必须放到ready函数中 1.在 ...
- activity启动模式之singleTask
activity启动模式之singleTask 一.简介 如果另外一个应用调用了C2,C2在栈底,如果这个程序里面再嗲用C1,C3,C2,那么这个C2就是调用onNewIntant的,C1和C3都被销 ...
- const 函数参数
void func(int value); 这样的函数,不可以这样子使用: const int value =100; func(value ); 因为func里面可能会对value进行更改,将con ...
- 【Android压力测试】monkey压力测试
1.首先安装adb.java环境 2.下载地址: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i5xltpN 密码: ra6g monkey 很简单的理解是 像猴子一样一顿点乱点,看是否 ...
- cin关闭流同步加速
习惯了用cin 很多人会说cin的速度比scanf慢很多, 其实不然. cin慢的原因主要在于默认cin与stdin总是保持同步, 这一步是消耗时间大户. 只需要加上std::iOS::sync_wi ...
- build.prop文件介绍与用法举例
build.prop 是一个属性文件,在Android系统中.prop文件很重要,记录了系统的设置和改变 以下是修改教程及一些build.prop参数的中英文对照解释,修改前,注意先备份原build. ...
- Java并发编程总结
基础概念 1.什么是原子操作?在Java Concurrency API中有哪些原子类(atomic classes)?原子操作(atomic operation)意为"不可被中断的一个或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