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版)链表(三)——实现双向链表创建、删除、插入、释放内存等简单操作
上午写了下单向循环链表的程序,今天下午我把双向链表的程序写完了。其实双向链表和单向链表也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听名字可以猜到,每个节点都包含两个指针,一个指针指向上一个节点,一个指针指向下一个节点。这里有两个特殊的地方,第一就是头节点的一个指针指向NULL空指针(没有前驱节点),第二就是尾节点的一个指针指向NULL指针(没有后继节点)。
我们可以看下双向链表的示意图(自己画的比较难看):
所以,我们在编程序的时候,这两个指针的控制就是我们的难点,因为我们始终要让这个链表保持这样的链接不管是在创建的时候、插入的时候、删除的时候等,一定要让节点的两个指针指向正确的节点。下面我们来看下双向链表的代码。
DbLinkList.h 头文件——包含节点结构的定义和各种操作函数的声明。
#ifndef DOUBLY_LINKED_LIST_H
#define DOUBLY_LINKED_LIST_H typedef struct Node
{
int data;
struct Node *pNext;
struct Node *pPre;
}NODE, *pNODE; //创建双向链表
pNODE CreateDbLinkList(void); //打印链表
void TraverseDbLinkList(pNODE pHead);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int IsEmptyDbLinkList(pNODE pHead); //计算链表长度
int GetLengthDbLinkList(pNODE pHead); //向链表插入节点
int InsertEleDbLinkList(pNODE pHead, int pos, int data); //从链表删除节点
int DeleteEleDbLinkList(pNODE pHead, int pos); //删除整个链表,释放内存
void FreeMemory(pNODE *ppHead); #endif
DbLinkList.cpp 双向链表的源文件——包含了各种操作函数的定义。
(1)这部分是创建双向链表,和单向链表很相似,但是呢,有些地方还是得注意,就是每创建一个节点的时候都要注意初始化它的两个指针。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DbLinkList.h" //创建双向链表
pNODE CreateDbLinkList(void)
{
int i, length = , data = ;
pNODE pTail = NULL, p_new = NULL;
pNODE pHead = (pNODE)malloc(sizeof(NODE)); if (NULL == pHead)
{
printf("内存分配失败!\n");
exit(EXIT_FAILURE);
} pHead->data = ;
pHead->pPre = NULL;
pHead->pNext = NULL;
pTail = pHead; printf("请输入想要创建链表的长度:");
scanf("%d", &length); for (i=; i<length+; i++)
{
p_new = (pNODE)malloc(sizeof(NODE)); if (NULL == p_new)
{
printf("内存分配失败!\n");
exit(EXIT_FAILURE);
} printf("请输入第%d个元素的值:", i);
scanf("%d", &data); p_new->data = data;
p_new->pNext = NULL;
p_new->pPre = pTail;
pTail->pNext = p_new;
pTail = p_new;
} return pHead;
}
(2)这部分是获得双向链表的信息,这里和单向链表基本一致,因为遍历的时候只用到了一个指针。
- //打印链表
- void TraverseDbLinkList(pNODE pHead)
- {
- pNODE pt = pHead->pNext;
- printf("打印链表如:");
- while (pt != NULL)
- {
- printf("%d ", pt->data);
- pt = pt->pNext;
- }
- putchar('\n');
- }
- //判断链表是否为空
- int IsEmptyDbLinkList(pNODE pHead)
- {
- pNODE pt = pHead->pNext;
- if (p == NULL)
- return 1;
- else
- return 0;
- }
- //计算链表的长度
- int GetLengthDbLinkList(pNODE pHead)
- {
- int length = 0;
- pNODE pt = pHead->pNext;
- while (pt != NULL)
- {
- length++;
- pt = pt->pNext;
- }
- return length;
- }
(3)这部分是向双向链表插入节点,也跟单向链表很多相似的地方。我们先来看下插入节点时的示意图:
从图中可以看到,每次我们添加一个节点都有很多地方要调节的,也就是每个节点的那两个指针,一定要认真仔细自己动手写一遍,有可能有些细节就会出错。这里有一个地方需要注意,是和单向链表不同的地方,单向链表在插入节点的时候不需要判断最后一个节点是否为空,因为这不影响程序的结果,但是对于双向链表就不一样了,因为我们后面要用到最后一个节点的一个指针指向前一个节点,如果最后一个节点是空的话(就是程序中的pt),就不存在pt->pPre了,那么程序运行到这里时就会报错,所以我们要加个判断,判断此时节点是NULL的话就不需要控制它的指针了。
- //向双向链表中插入节点
- int InsertEleDbLinkList(pNODE pHead, int pos, int data)
- {
- pNODE pt = NULL, p_new = NULL;
- if (pos > 0 && pos < GetLengthDbLinkList(pHead)+2)
- {
- p_new = (pNODE)malloc(sizeof(NODE));
- if (NULL == p_new)
- {
- printf("内存分配失败!\n");
- exit(EXIT_FAILURE);
- }
- while (1)
- {
- pos--;
- if (0 == pos)
- break;
- pHead = pHead->pNext;
- }
- pt = pHead->pNext;
- p_new->data = data;
- p_new->pNext = pt;
- if (NULL != pt)
- pt->pPre = p_add;
- p_new->pPre = pHead;
- pHead->pNext = p_new;
- return 1;
- }
- else
- return 0;
- }
(4)这部分是从链表中删除节点,当然这里和单向链表差不多,要注意的地方和插入节点时是一样的,上面已经说明了。
- //从链表中删除节点
- int DeleteEleDbLinkList(pNODE pHead, int pos)
- {
- pNODE pt = NULL;
- if (pos > 0 && pos < GetLengthDbLinkList(pHead) + 1)
- {
- while (1)
- {
- pos--;
- if (0 == pos)
- break;
- pHead = pHead->pNext;
- }
- pt = pHead->pNext->pNext;
- free(pHead->pNext);
- pHead->pNext = pt;
- if (NULL != pt)
- pt->pPre = pHead;
- return 1;
- }
- else
- return 0;
- }
(5)这部分是用来释放内存的,注意的地方和上面一样。
- //删除整个链表,释放内存
- void FreeMemory(pNODE *ppHead)
- {
- pNODE pt = NULL;
- while (*ppHead != NULL)
- {
- pt = (*ppHead)->pNext;
- free(*ppHead);
- if (NULL != pt)
- pt->pPre = NULL;
- *ppHead = pt;
- }
- }
main.cpp 测试程序源文件——通过简单的交互信息来测试各个函数功能是否正确。
- #include <stdio.h>
- #include <stdlib.h>
- #include "DbLinkList.h"
- int main(void)
- {
- int flag = 0, length = 0;
- int position = 0, value = 0;
- pNODE head = NULL;
- head = CreateDbLinkList();
- flag = IsEmptyDbLinkList(head);
- if (flag)
- printf("双向链表为空!\n");
- else
- {
- length = GetLengthDbLinkList(head);
- printf("双向链表的长度为:%d\n", length);
- TraverseDbLinkList(head);
- }
-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节点的位置和元素值(两个数用空格隔开):");
- scanf("%d %d", &position, &value);
- flag = InsertEleDbLinkList(head, position, value);
- if (flag)
- {
- printf("插入节点成功!\n");
- TraverseDbLinkList(head);
- }
- else
- printf("插入节点失败!\n");
- flag = IsEmptyDbLinkList(head);
- if (flag)
- printf("双向链表为空,不能进行删除操作!\n");
- else
- {
- printf("请输入要删除节点的位置:");
- scanf("%d", &position);
- flag = DeleteEleDbLinkList(head, position);
- if (flag)
- {
- printf("删除节点成功!\n");
- TraverseDbLinkList(head);
- }
- else
- printf("删除节点失败!\n");
- }
- FreeMemory(&head);
- if (NULL == head)
- printf("已成功删除双向链表,释放内存完成!\n");
- else
- printf("删除双向链表失败,释放内存未完成!\n");
- return 0;
- }
PS:相信对很多人来说链表的相关知识其实不难,很快能把这个程序编出来。但是还是有很多细节的问题要自己编过才知道的,我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过,所以我不让大家再走弯路。
(C语言版)链表(三)——实现双向链表创建、删除、插入、释放内存等简单操作的更多相关文章
- (C语言版)链表(四)——实现双向循环链表创建、插入、删除、释放内存等简单操作
双向循环链表是基于双向链表的基础上实现的,和双向链表的操作差不多,唯一的区别就是它是个循环的链表,通过每个节点的两个指针把它们扣在一起组成一个环状.所以呢,每个节点都有前驱节点和后继节点(包括头节点和 ...
- Oracle 序列的创建删除插入
今天学习的是序列的创建蟹盖和删除插入 创建: create Sequence Seq_name increment by n ----序列变化的程度,默认为1,可以为负数表示递减 start ...
- SQL server 从创建数据库到查询数据的简单操作
目录. 创建数据库 创建表 插入数据 查询 1.创建数据库 --创建数据库 create database db_Product go --使用数据库use db_Productgo 2.创建表 -- ...
- 【数据结构(C语言版)系列三】 队列
队列的定义 队列是一种先进先出的线性表,它只允许在表的一端进行插入,而在另一端删除元素.这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排队是一致的,最早进入队列的元素最早离开.在队列中,允许插入的一端叫做队尾(rear),允许 ...
- 纯C语言实现循环双向链表创建,插入和删除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typedef i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DLNode{ Elem ...
- 【剑指Offer】链表的基本操作之创建、插入、删除
// C++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链表的定义 struct ListNode { int val; ListNode* ne ...
- c++ primer plus 第6版 部分三 9章 - 章
c++ primer plus 第6版 部分三 9章 - 章 第9章 内存模型和名称空间 1.单独编译 ...
- ORACLE的安装与网页版创建表空间的简单操作以及PLsql的简单操作
1.oracle的安装: 安装简单易学,在这里不做解释.下载看装包后耐心等待,注意安装目录不要有中文字符,尽量按照指定目录进行安装.安装完成后会占用有大约5g的内存. 如果要卸载oracle,需要用其 ...
- C语言双链表遍历,插入,删除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include <string.h> #define bzero(a, b) memse ...
随机推荐
- Spring框架系列(三)--Bean的作用域和生命周期
Bean的作用域 Spring应用中,对象实例都是在Container中,负责创建.装配.配置和管理生命周期(new到finalize()) Spring Container分为两种: 1.BeanF ...
- php切换版本之后 redis 安装使用
一:redis安装Download, extract and compile Redis with: $ wget http://download.redis.io/releases/redis-3. ...
- svn无法显示日期和作者
当遇到这种情况,只要把这个read改为none就可以显示了 亲测绝对管用
- java8 foreach不能使用break、countinue
在学习1.8新特性的过程中,发现foreach中不可以使用break和countinue,然后我使用了return,结果如下图,对循环并没有影响. 百度一下,发现了一个不一样的回答 然后我就看了下源码 ...
- Re0:DP学习之路 母牛的故事 HDU - 2018
解法 一定要注意斐波那契数列的原始意义,斐波那契数列也叫作兔子数列是兔子繁衍的一种表示方法.同样适用于别的情况的动物繁衍问题 原始的是3个月一胎现在四个月那么方程就是 f(n)=n n<=4 f ...
- [Python3网络爬虫开发实战] 1.1-Python3的安装
既然要用Python 3开发爬虫,那么第一步一定是安装Python 3.这里会介绍Windows.Linux和Mac三大平台下的安装过程. 1. 相关链接 官方网站:http://python.org ...
- LINUX-初始化一个文件系统
mkfs /dev/hda1 在hda1分区创建一个文件系统 mke2fs /dev/hda1 在hda1分区创建一个linux ext2的文件系统 mke2fs -j /dev/hda1 在hda1 ...
- 洛谷 4246 BZOJ 1018 [SHOI2008]堵塞的交通
[题解] 原来线段树还可以这么玩.. 我们用线段树维护连通性.对于一个矩形,我们用4个标记维护4个点的联通情况,再用两个标记维护右边两个点与它们右边的与它们在同一行的点的联通情况. 画图表示,就是 另 ...
- 【瞎扯】 About Me
手动博客搬家: 本文发表于20181218 13:54:31, 原地址https://blog.csdn.net/suncongbo/article/details/85063885 来了?坐,欢迎来 ...
- Spring MVC学习总结(10)——Spring MVC使用Cors跨域
跨站 HTTP 请求(Cross-site HTTP request)是指发起请求的资源所在域不同于该请求所指向资源所在的域的 HTTP 请求.比如说,域名A(http://domaina.exam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