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始发于个人公众号:TechFlow,原创不易,求个关注

今天是算法数据结构专题的第29篇文章,我们来聊一个新的字符串匹配算法——KMP。

KMP这个名字不是视频播放器,更不是看毛片,它其实是由Knuth、Morris、Pratt这三个大牛名字的合称。老外很喜欢用人名来命名算法或者是定理,数学里就有一堆,什么高斯定理、欧拉函数什么的。但是中国人更倾向于从表意上来给一个概念命名,比如勾股定理、同余定理等等。之前觉得用人名命名很洋气,作者可以青史留名,后来想想这也是英文表意能力不足,很难用表意的方式起名的体现。

扯远了,我们回到正题。

应用场景

在计算机领域当中字符串匹配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我们使用它的场景也多到不可计数。比如在一个已经打开的页面当中搜索关键词,再比如说git里面的代码变动的记录,以及论文的查重等等。在这些问题当中有些情况可能还好,比如说我们搜索一个关键词,因为关键词并不长,我们暴力枚举也不会特别耗时。但是在有些问题当中明显暴力匹配是无法胜任的,比如论文查重。一篇论文动辄上千词,要和库中的上万篇文章进行查重扫描,这当中的工作量可想而知。如果是暴力枚举算法那查重显然会查到天荒地老。

所以早期的时候字符串匹配是一个难题,既然是难题那么显然就会有很多人来研究,也因此出了很多成果,很多大牛发表了字符串匹配的算法,其中KMP算法由于效率很高、实现复杂度低被应用得最广。到这里,我们就知道KMP算法是用来字符串匹配的。

比方说我们有两个字符串,A串是:I hate learning English. B串是hate learning,很明显B串是A串的字符串。如果我们暴力枚举来判断的话,我们需要遍历A串当中的每一个起始位置是否能够完成匹配,那么复杂度显然是\(O(mn)\)。通过KMP算法,我们可以在\(O(n)\)的时间内做到这点。

著名的大佬matrix67在KMP算法的介绍博客当中有一句著名的骚话,当你有一个喜欢的MM,你可以委婉地问她:“假如你要向你喜欢的人表白的话,我的名字是你的告白语中的子串吗?”

Next数组

KMP算法的核心精髓只有一个就是Next数组,但是这个概念并不太容易理解,很多人学KMP放弃就是折戟在了Next这个数组上。

我们先把Next数组是怎么来的放在一边,先来看下Next数组是用来干嘛的,它起作用的原理是什么,最后再来讨论Next数组怎么来的问题。根据我的理解,Next数组其实就是一个中途开始的机会,也就是当我们在枚举匹配的时候,发现了不匹配的情况,我们不是从头开始,而是从一个最大可能的中间结果开始。

我们来看个例子:

上图中上面的是A串,下面的是B串,我们在匹配的过程当中发现B串的前面几位都匹配上了,而在最后一位匹配失败。按照常规的做法,我们应该是移动到下一个位置从头开始匹配。但是这是非常浪费的,因为我们观察下可以发现失败位置的ABC和B串开头的ABC是可以构成匹配的

我们之前失败的时候判断的是以C结尾的ABCDABC和B串的匹配,在这一次匹配失败之后,我们可以继续尝试匹配其他以C结尾的前缀串,比如ABC。这样我们就可以从中间状态开始,而节省了许多次不必要的枚举。但问题就来了,这个中间结果是怎么来的呢,我们怎么知道当下失败了上一个可行的中间结果是哪一个?

对,没有错,前面说到的Next数组就是用来存储中间结果的。所以Next可以理解成下一次机会的意思,这样就好理解了。由于我们是在A串当中寻找B串,所以这个Next数组应该是针对B的,记录B中每一个位置如果匹配失败,它的前面一个可行的中间状态是哪一个。

我们先写出来B的Next数组,等会再去研究它是怎么得到的。为了简化编码,我们假设字符串是从1位置开始的,所以我们在0的位置添加一个$符号作为占位符。对于大部分情况都是没有重来的机会的,失败了直接归零。而其中的A和B两个位置是有重来机会的,因为B的前缀当中出现了A和AB。所以如果在匹配ABD的时候失败了,我们还可以从AB处再次开始尝试匹配ABC。

算法原理

我们想象一根指针指向了B数组当中接下来要匹配的位置,如果匹配失败了,它就会跳转到Next数组当中记录的位置去,匹配成功了我们就向后移动一位。在有了Next数组之后,我们写出代码来真的很容易了:

def kmp(var_str, template_str):
# var_str即A串
# template_str模式串即B串
# 我们在两个字符串前加上了占位符
var_str = '$' + var_str
template_str = '$' + template_str
next = generate_next(template_str)
n, m = len(var_str), len(template_str)
# head指向要匹配的位置的前一位
head = 0
for i in range(1, n):
# 由于next数组很长,可能失败多次
# 直到head+1的位置能匹配上或者head等于0
while head > 0 and template_str[head+1] != var_str[i]:
head = next[head] # 匹配上了则head变长一位
if template_str[head+1] == var_str[i]:
head += 1 # 如果head长度等于B串了,则表示匹配成功
if head == m - 1:
return True return False

对于A串中的每一个位置来说,我们都在B串当中遍历了每一个有可能构成匹配的前缀。所以说这个算法是可行的,一定可以获得解。另外一个问题是复杂度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用了两重循环,但仍然是\(O(n)\)的算法呢?

其实很简单,因为while循环只会让head减小,而不会让head增加。head增加是在for循环里执行的,也就是说head最多增加n次。那么对应的while循环也就最多执行n次,因为head是非负的。所以while循环在整个for循环执行的过程当中最多执行了n次,整体执行的次数仍然是\(O(n)\)级别的而不是\(n^2\)级,当然是线性的算法。

求解Next

到这里,问题只剩下了一个,就是这个Next怎么来呢?

其实我们在之前讲Next数组的使用的时候已经泄露天机了,我们再来看下上图,不知道大家能感觉到什么。

后面一个A的Next值是1,也就是第一个A的下标,后面一个B的Next值是2,也就是第一个B的下标。换句话说第二个A能够和位置1的A匹配,后面的AB能和前缀的AB匹配。也就是说Next数组其实就是B数组自己和自己匹配的结果,我们在一开始的时候将整个Next数组全部置为0,然后依次递推迭代出所有的Next的值。

我们在求解Next[i]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上Next[i-1]的值,因为Next[i-1]存储的是能够与B[i-1]匹配的前缀的结尾位置。如果B[Next[i-1]+1]等于B[i],那么说明Next[i] = Next[i-1] + 1。如果不等的话,我们可以用while循环来寻找能够匹配上的前缀。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递推的过程,不过要注意一点我们计算Next数组要从2开始,因为对于1来说,Next[1]一定等于0。

def generate_next(var_str):
n = len(var_str)
next = [0 for _ in range(n)]
for i in range(2, n):
# 用next[i-1]作为开始寻找能够匹配上的最长next[i]
head = next[i-1]
while head > 0 and var_str[head+1] != var_str[i]:
head = next[head] # 如果匹配上了,head+1
if var_str[head+1] == var_str[i]:
head = head + 1
# 记录下来
next[i] = head
return next

总结

到这里,我们关于KMP算法的介绍就结束了,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后感受如何,是不是有点蒙圈呢?

其实蒙圈是正常的,我第一次学的时候足足看了好几遍才算是看明白。这毕竟是一个比较巧妙的算法,想要通过阅读一篇文章就完全学会还是比较困难的,最好的还是亲自动手实现一下试试。KMP算法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如果你把整个算法的逻辑都串起来了,那么即是自己从头到尾推导一遍难度也不是很大(我就在面试当中推导过一次)。如果你没能把逻辑串起来,那么觉得难理解看不懂是正常的,你可能需要再读一遍或者是寻找一些其他的资料查漏补缺。

今天的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喜欢本文的话,请来一波素质三连,给我一点支持吧(关注、转发、点赞)。

算法数据结构 | 只要30行代码,实现快速匹配字符串的KMP算法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匹配字符串的KMP算法

    其中next序列,表示子串的前后缀最大匹配长度. 例如对于字符串C[], next[i]表示子串c[0 .. i]中, 前缀与后缀的最大匹配长度. 举例如果子串是 abcuab, 其前缀是a, ab, ...

  2. 30行代码搞定WCF并发性能测试

    [以下只是个人观点,欢迎交流] 30行代码搞定WCF并发性能 轻量级测试. 1. 调用并发测试接口 static void Main()         {               List< ...

  3. 数据结构4.3_字符串模式匹配——KMP算法详解

    next数组表示字符串前后缀匹配的最大长度.是KMP算法的精髓所在.可以起到决定模式字符串右移多少长度以达到跳跃式匹配的高效模式. 以下是对next数组的解释: 如何求next数组: 相关链接:按顺序 ...

  4. 字符串匹配算法——KMP算法学习

    KMP算法是用来解决字符串的匹配问题的,即在字符串S中寻找字符串P.形式定义:假设存在长度为n的字符数组S[0...n-1],长度为m的字符数组P[0...m-1],是否存在i,使得SiSi+1... ...

  5. 10分钟教你用python 30行代码搞定简单手写识别!

    欲直接下载代码文件,关注我们的公众号哦!查看历史消息即可! 手写笔记还是电子笔记好呢? 毕业季刚结束,眼瞅着2018级小萌新马上就要来了,老腊肉小编为了咱学弟学妹们的学习,绞尽脑汁准备编一套大学秘籍, ...

  6. 30行代码让你理解angular依赖注入:angular 依赖注入原理

    依赖注入(Dependency Injection,简称DI)是像C#,java等典型的面向对象语言框架设计原则控制反转的一种典型的一种实现方式,angular把它引入到js中,介绍angular依赖 ...

  7. Tensorflow快餐教程(1) - 30行代码搞定手写识别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遵循CC 4.0 BY-SA版权协议,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blog.csdn.net/lusing/article/details ...

  8. 排序算法:图解快速排序算法--不超过18行代码Python和JavaScript实现快速排序算法

    快速排序有三大要素 分别是 第一:找基准值--key 第二:分区 第三:比较数字大小 先来看下快速排序流程: 基准值key选取了第一个元素78 基准值是可以任意一个元素 因为选择了最左边的数据,那么就 ...

  9. 字符串模式匹配——KMP算法

    KMP算法匹配字符串 朴素匹配算法   字符串的模式匹配的方法刚开始是朴素匹配算法,也就是经常说的暴力匹配,说白了就是用子串去和父串一个一个匹配,从父串的第一个字符开始匹配,如果匹配到某一个失配了,就 ...

随机推荐

  1. 什么是JSTL标签库?

    什么是JSTL? JSTL(JSP Standard Tag Library,JSP标准标签库)是一个不断完善的开放源代码的JSP标签库,是由apache的jakarta小组来维护的. 有什么作用? ...

  2. Python3笔记015 - 3.6 空语句

    第3章 流程控制语句 3.6 空语句 # pass 占位符,暂时不做任何事情,方便后面补充功能 for i in range(1,10): if i%2 == 0: print(i, end = '' ...

  3. 一张图片在Python操作下的4种玩法(附源码)

    前言 本文的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 作者:黄伟呢 1.利用python绘制一个小猪佩奇 turtle库是一个很 ...

  4. 又一款开源图标库 CSS.GG,值得一用

    嗨,我是 Martin,也叫老王,今天推荐一款好用的开源图标库. 我们平常找图标往往会去 iconfont 但是今天,我们看了 Martin 的文章之后,就会有一个新的选择--CSS.GG Githu ...

  5. 线性DP之机器分配

    题目大意 自己瞅 (懒得打了) 思路 前面是很简单的线性dp,后面是模拟递归输出方案, 模拟递归可以设ny为机器数机器数,nx表示第nx个公司,tot为总盈利,那么则有\(a[nx][i]+dp[nx ...

  6. uni-app中textarea组件

    textarea组件,官方给出的监听事件有以下事件: 其中一定要注意,当使用 v-model 对表单内容进行双向绑定的时候,@input 事件是在绑定变量变化前触发的,所以如果在input事件内打印绑 ...

  7. Python——assert、isinstance的用法

    1.assert 函数说明: assert语句是一种插入调试断点到程序的一种便捷的方式. 使用范例 assert 3 == 3 assert 1 == True assert (4 == 4) pri ...

  8. Xshell6 优化

    Xshell6 优化

  9. day38 并发编程(理论)

    目录 一.操作系统发展史 二.多道技术 1 单核实现并发的效果 2 多道技术图解 3 多道技术重点 三.进程理论 1 必备知识点 2 进程调度 3 进程的三状态 4 两对重要概念 四.开启进程的两种方 ...

  10. Django开篇 - Web应用

    一 Web应用的组成 接下来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开发一个Web应用程序,而Web应用程序是基于B/S架构的,其中B指的是浏览器,负责向S端发送请求信息,而S端会根据接收到的请求信息返回相应的数据给浏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