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C\S 客户端/服务器架构:

.硬件 C/S架构  (打印机)

.软件 C/S 架构

  互联网中处处是C/S架构

  如黄色网站是服务端,你的浏览器是客户端(B/S架构也是C/S架构的一种)

  腾讯作为服务端为你提供视频,你得下个腾讯视频客户端才能看它的视频)

 C/S 架构  与 socket 的关系:

我们学习 socket 就是为了完成 C/S架构的开发

2 操作系统基础: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简称OS)是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计算机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任何其他软件都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注:计算机(硬件)->os->应用软件

3 网络通信原理: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

一台硬设有了操作系统,然后装上软件你就可以正常使用了,然而你也只能自己使用

像这样,每个人都拥有一台自己的机器,然而彼此孤立

其实两台计算机之间通信与两个人打电话之间通信的原理是一样的(中国有很多地区,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方言,为了全中国人都可以听懂,大家统一讲普通话) 世界统一的通信标准:英语      连接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nternet实际上就是

一系列统一的标准,这些标准称之为互联网协议,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一系列的协议,总称为‘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 Suite).

互联网协议的功能:定义计算机如何接入internet,以及接入internet的计算机通信的标准。

osi七层协议:

互联网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为osi七层或tcp/ip五层或tcp/ip四层

每层运行常见物理设备

tcp/ip五层模型:

我们将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并作应用层,从tcp/ip五层协议的角度来阐述每层的由来与功能,搞清楚了每层的主要协议

就理解了整个互联网通信的原理。

首先,用户感知到的只是最上面一层应用层,自上而下每层都依赖于下一层,所以我们从最下一层开始切入,比较好理解

每层都运行特定的协议,越往上越靠近用户,越往下越靠近硬件

 

物理层

物理层由来:上面提到,孤立的计算机之间要想一起玩,就必须接入internet,言外之意就是计算机之间必须完成组网

物理层功能:主要是基于电器特性发送高低电压(电信号),高电压对应数字1,低电压对应数字0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由来:单纯的电信号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电信号多少位一组,每组什么意思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定义了电信号的分组方式

以太网协议:

早期的时候各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分组方式,后来形成了统一的标准,即以太网协议ethernet

ethernet规定

  • 一组电信号构成一个数据包,叫做‘帧’
  • 每一数据帧分成:报头head和数据data两部分
       head                        data                             

head包含:(固定18个字节)

  • 发送者/源地址,6个字节
  • 接收者/目标地址,6个字节
  • 数据类型,6个字节

data包含:(最短46字节,最长1500字节)

  • 数据包的具体内容

head长度+data长度=最短64字节,最长1518字节,超过最大限制就分片发送

mac地址:

head中包含的源和目标地址由来:ethernet规定接入internet的设备都必须具备网卡,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地址便是指网卡的地址,即mac地址

mac地址:每块网卡出厂时都被烧制上一个世界唯一的mac地址,长度为48位2进制,通常由12位16进制数表示(前六位是厂商编号,后六位是流水线号)

广播:

有了mac地址,同一网络内的两台主机就可以通信了(一台主机通过arp协议获取另外一台主机的mac地址)

ethernet采用最原始的方式,广播的方式进行通信,即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

网络层

网络层由来:有了ethernet、mac地址、广播的发送方式,世界上的计算机就可以彼此通信了,问题是世界范围的互联网是由

一个个彼此隔离的小的局域网组成的,那么如果所有的通信都采用以太网的广播方式,那么一台机器发送的包全世界都会收到,

这就不仅仅是效率低的问题了,这会是一种灾难

上图结论:必须找出一种方法来区分哪些计算机属于同一广播域,哪些不是,如果是就采用广播的方式发送,如果不是,

就采用路由的方式(向不同广播域/子网分发数据包),mac地址是无法区分的,它只跟厂商有关

网络层功能:引入一套新的地址用来区分不同的广播域/子网,这套地址即网络地址

IP协议:

  • 规定网络地址的协议叫ip协议,它定义的地址称之为ip地址,广泛采用的v4版本即ipv4,它规定网络地址由32位2进制表示
  • 范围0.0.0.0-255.255.255.255
  • 一个ip地址通常写成四段十进制数,例:172.16.10.1

ip地址分成两部分

  • 网络部分:标识子网
  • 主机部分:标识主机

注意:单纯的ip地址段只是标识了ip地址的种类,从网络部分或主机部分都无法辨识一个ip所处的子网

例:172.16.10.1与172.16.10.2并不能确定二者处于同一子网

子网掩码

所谓”子网掩码”,就是表示子网络特征的一个参数。它在形式上等同于IP地址,也是一个32位二进制数字,它的网络部分全部为1,主机部分全部为0。比如,IP地址172.16.10.1,如果已知网络部分是前24位,主机部分是后8位,那么子网络掩码就是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写成十进制就是255.255.255.0。

知道”子网掩码”,我们就能判断,任意两个IP地址是否处在同一个子网络。方法是将两个IP地址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两个数位都为1,运算结果为1,否则为0),然后比较结果是否相同,如果是的话,就表明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中,否则就不是。

比如,已知IP地址172.16.10.1和172.16.10.2的子网掩码都是255.255.255.0,请问它们是否在同一个子网络?两者与子网掩码分别进行AND运算,

172.16.10.1: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

255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172.16.10.0

172.16.10.2: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10

255255.255.255.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

AND运算得网络地址结果:10101100.00010000.00001010.000000001->172.16.10.0

结果都是172.16.10.0,因此它们在同一个子网络。

总结一下,IP协议的作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为每一台计算机分配IP地址,另一个是确定哪些地址在同一个子网络。

ip数据包

ip数据包也分为head和data部分,无须为ip包定义单独的栏位,直接放入以太网包的data部分

head:长度为20到60字节

data:最长为65,515字节。

而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长只有1500字节。因此,如果IP数据包超过了1500字节,它就需要分割成几个以太网数据包,分开发送了。

以太网头                ip 头                                     ip数据                                

ARP协议

arp协议由来:计算机通信基本靠吼,即广播的方式,所有上层的包到最后都要封装上以太网头,然后通过以太网协议发送,在谈及以太网协议时候,我门了解到

通信是基于mac的广播方式实现,计算机在发包时,获取自身的mac是容易的,如何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就需要通过arp协议

arp协议功能:广播的方式发送数据包,获取目标主机的mac地址

协议工作方式:每台主机ip都是已知的

例如:主机172.16.10.10/24访问172.16.10.11/24

一:首先通过ip地址和子网掩码区分出自己所处的子网

场景 数据包地址
同一子网 目标主机mac,目标主机ip
不同子网 网关mac,目标主机ip

二:分析172.16.10.10/24与172.16.10.11/24处于同一网络(如果不是同一网络,那么下表中目标ip为172.16.10.1,通过arp获取的是网关的mac)

  源mac 目标mac 源ip 目标ip 数据部分
发送端主机 发送端mac FF:FF:FF:FF:FF:FF 172.16.10.10/24 172.16.10.11/24 数据

三:这个包会以广播的方式在发送端所处的自网内传输,所有主机接收后拆开包,发现目标ip为自己的,就响应,返回自己的mac

 

传输层

传输层的由来:网络层的ip帮我们区分子网,以太网层的mac帮我们找到主机,然后大家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你的电脑上可能同时开启qq,暴风影音,等多个应用程序,

那么我们通过ip和mac找到了一台特定的主机,如何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答案就是端口,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传输层功能: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补充:端口范围0-65535,0-1023为系统占用端口

tcp协议:

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超过IP数据包的长度,以确保单个TCP数据包不必再分割。

以太网头 ip 头               tcp头               数据                                                    

udp协议:

不可靠传输,”报头”部分一共只有8个字节,总长度不超过65,535字节,正好放进一个IP数据包。

以太网头 ip头                      udp头                            数据                                           

tcp报文

tcp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应用层

应用层由来:用户使用的都是应用程序,均工作于应用层,互联网是开发的,大家都可以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数据多种多样,必须规定好数据的组织形式

应用层功能: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例:TCP协议可以为各种各样的程序传递数据,比如Email、WWW、FTP等等。那么,必须有不同协议规定电子邮件、网页、FTP数据的格式,这些应用程序协议就构成了”应用层”。

 
 ==socket== :
1 Socket是应用层与TCP/IP协议族通信的中间软件抽象层,它是一组接口。在设计模式中,Socket其实就是一个门面模式,
  它把复杂的TCP/IP协议族隐藏在Socket接口后面,对用户来说,一组简单的接口就是全部,让Socket去组织数据,以符合指定的协议。
  所以,我们无需深入理解tcp/udp协议,socket已经为我们封装好了,我们只需要遵循socket的规定去编程,
  写出的程序自然就是遵循tcp/udp标准的。

2  也有人将socket说成ip+port,ip是用来标识互联网中的一台主机的位置,而port是用来标识这台机器上的一个应用程序,
  ip地址是配置到网卡上的,而port是应用程序开启的,ip与port的绑定就标识了互联网中独一无二的一个应用程序
  而程序的pid是同一台机器上不同进程或者线程的标识

我们知道两个进程如果需要进行通讯最基本的一个前提能能够唯一的标示一个进程,在本地进程通讯中我们可以使用PID来唯一标示一个进程,但PID只在本地唯一,网络中的两个进程PID冲突几率很大,这时候我们需要另辟它径了,我们知道IP层的ip地址可以唯一标示主机,而TCP层协议和端口号可以唯一标示主机的一个进程,这样我们可以利用ip地址+协议+端口号唯一标示网络中的一个进程。

能够唯一标示网络中的进程后,它们就可以利用socket进行通信了,什么是socket呢?我们经常把socket翻译为套接字,socket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它把TCP/IP层复杂的操作抽象为几个简单的接口供应用层调用已实现进程在网络中通信。

socket起源于UNIX,在Unix一切皆文件哲学的思想下,socket是一种"打开—读/写—关闭"模式的实现,服务器和客户端各自维护一个"文件",在建立连接打开后,可以向自己文件写入内容供对方读取或者读取对方内容,通讯结束时关闭文件。

套接字起源于  世纪  年代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版本的 Unix,即人们所说的 BSD Unix。 
因此,有时人们也把套接字称为“伯克利套接字”或“BSD 套接字”。一开始,套接字被设计用在同 一台主机上多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讯。
这也被称进程间通讯,或 IPC。套接字有两种(或者称为有两个种族),分别是基于文件型的和基于网络型的。 

1  基于文件类型的套接字家族

套接字家族的名字:AF_UNIX

unix一切皆文件,基于文件的套接字调用的就是底层的文件系统来取数据,两个套接字进程运行在同一机器,
可以通过访问同一个文件系统间接完成通信

2  基于网络类型的套接字家族
套接字家族的名字:AF_INET (还有AF_INET6被用于ipv6,还有一些其他的地址家族,不过,他们要么是只用于某个平台,要么就是已经被废弃,
或者是很少被使用,或者是根本没有实现,所有地址家族中,AF_INET是使用最广泛的一个,python支持很多种地址家族,
但是由于我们只关心网络编程,所以大部分时候我么只使用AF_INET)

套接字工作流程:

一个生活中的场景。你要打电话给一个朋友,先拨号,朋友听到电话铃声后提起电话,这时你和你的朋友就建立起了连接,就可以讲话了。等交流结束,挂断电话结束此次交谈。 生活中的场景就解释了这工作原理。

图3

先从服务器端说起。服务器端先初始化Socket,然后与端口绑定(bind),对端口进行监听(listen),调用accept阻塞,等待客户端连接。在这时如果有个客户端初始化一个Socket,然后连接服务器(connect),如果连接成功,这时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连接就建立了。客户端发送数据请求,服务器端接收请求并处理请求,然后把回应数据发送给客户端,客户端读取数据,最后关闭连接,一次交互结束

socket()模块函数用法

 1 import socket
2 socket.socket(socket_family,socket_type,protocal=0)
3 socket_family 可以是 AF_UNIX 或 AF_INET。socket_type 可以是 SOCK_STREAM 或 SOCK_DGRAM。protocol 一般不填,默认值为 0。
4
5 获取tcp/ip套接字
6 tcp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7
8 获取udp/ip套接字
9 udpSock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DGRAM)
10
11 由于 socket 模块中有太多的属性。我们在这里破例使用了'from module import *'语句。使用 'from socket import *',我们就把 socket 模块里的所有属性都带到我们的命名空间里了,这样能 大幅减短我们的代码。
12 例如tcpSock = socket(AF_INET, SOCK_STREAM)
务端套接字函数
s.bind() 绑定(主机,端口号)到套接字
s.listen() 开始TCP监听
s.accept() 被动接受TCP客户的连接,(阻塞式)等待连接的到来 客户端套接字函数
s.connect() 主动初始化TCP服务器连接
s.connect_ex() connect()函数的扩展版本,出错时返回出错码,而不是抛出异常 公共用途的套接字函数
s.recv() 接收TCP数据
s.send() 发送TCP数据(send在待发送数据量大于己端缓存区剩余空间时,数据丢失,不会发完)
s.sendall() 发送完整的TCP数据(本质就是循环调用send,sendall在待发送数据量大于己端缓存区剩余空间时,数据不丢失,循环调用send直到发完)
s.recvfrom() 接收UDP数据
s.sendto() 发送UDP数据
s.getpeername() 连接到当前套接字的远端的地址
s.getsockname() 当前套接字的地址
s.getsockopt() 返回指定套接字的参数
s.setsockopt() 设置指定套接字的参数
s.close() 关闭套接字 面向锁的套接字方法
s.setblocking() 设置套接字的阻塞与非阻塞模式
s.settimeout() 设置阻塞套接字操作的超时时间
s.gettimeout() 得到阻塞套接字操作的超时时间 面向文件的套接字的函数
s.fileno() 套接字的文件描述符
s.makefile() 创建一个与该套接字相关的文件

基于TCP的套接字

tcp 是基于链接的,必须先启动服务端,然后再启动客户端去链接服务端

tcp服务端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8081)#电话卡
BUFSIZE=1024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买手机
phone.setsockopt(SOL_SOCKET,SO_REUSEADDR,1)
s.bind(ip_port) #手机插卡 s.listen(5) #手机待机
while True:                         #新增接收链接循环,可以不停的接电话
conn,addr=s.accept() #手机接电话
# print(conn)
# print(addr)
print('接到来自%s的电话' %addr[0])
while True: #新增通信循环,可以不断的通信,收发消息
msg=conn.recv(BUFSIZE) #听消息,听话 # if len(msg) == 0:break #如果不加,那么正在链接的客户端突然断开,recv便不再阻塞,死循环发生 print(msg,type(msg)) conn.send(msg.upper()) #发消息,说话 conn.close() #挂电话 s.close() #手机关机

tcp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8081)
BUFSIZE=1024
s=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s.connect_ex(ip_port) #拨电话 while True: #新增通信循环,客户端可以不断发收消息
msg=input('>>: ').strip()
if len(msg) == 0:continue
s.send(msg.encode('utf-8')) #发消息,说话(只能发送字节类型) feedback=s.recv(BUFSIZE) #收消息,听话
print(feedback.decode('utf-8')) s.close() #挂电话

基于UDP的套接字

udp是无链接的,先启动哪一端都不会报错

UDP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
BUFSIZE=
udp_server_client=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udp_server_client.bind(ip_port) while True:
msg,addr=udp_server_client.recvfrom(BUFSIZE)
print(msg,addr) udp_server_client.sendto(msg.upper(),addr) UDP客户端

import socket
ip_port=('127.0.0.1',)
BUFSIZE=
udp_server_client=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DGRAM) while True:
msg=input('>>: ').strip()
if not msg:continue udp_server_client.sendto(msg.encode('utf-8'),ip_port) back_msg,addr=udp_server_client.recvfrom(BUFSIZE)
print(back_msg.decode('utf-8'),addr)

粘包现象:

所谓粘包问题主要还是因为接收方不知道消息之间的界限,不知道一次性提取多少字节的数据所造成的。

两种情况下会发生粘包

1 发送端需要等缓冲区满才发送出去,造成粘包(发送数据时间间隔很短,数据很小,会合到一起,产生粘包)

2 接收方不及时接收缓冲区的包,造成多个包接收(数据量大 客户端发送了一段数据,服务端只收了一小部分,
服务端下次再收的时候还是从缓冲区拿上次遗留的数据,产生粘包)


           只有TCP有粘包现象,UDP永远不会粘包
避免粘包的方法

import json,struct
#假设通过客户端上传1T:1073741824000的文件a.txt #为避免粘包,必须自定制报头
header={'file_size':1073741824000,'file_name':'/a/b/c/d/e/a.txt','md5':'8f6fbf8347faa4924a76856701edb0f3'} #1T数据,文件路径和md5值 #为了该报头能传送,需要序列化并且转为bytes
head_bytes=bytes(json.dumps(header),encoding='utf-8') #序列化并转成bytes,用于传输 #为了让客户端知道报头的长度,用struck将报头长度这个数字转成固定长度:4个字节
head_len_bytes=struct.pack('i',len(head_bytes)) #这4个字节里只包含了一个数字,该数字是报头的长度 #客户端开始发送
conn.send(head_len_bytes) #先发报头的长度,4个bytes
conn.send(head_bytes) #再发报头的字节格式
conn.sendall(文件内容) #然后发真实内容的字节格式 #服务端开始接收
head_len_bytes=s.recv(4) #先收报头4个bytes,得到报头长度的字节格式
x=struct.unpack('i',head_len_bytes)[0] #提取报头的长度 head_bytes=s.recv(x) #按照报头长度x,收取报头的bytes格式
header=json.loads(json.dumps(header)) #提取报头 #最后根据报头的内容提取真实的数据,比如
real_data_len=s.recv(header['file_size'])
s.recv(real_data_len)
为何tcp是可靠传输,udp是不可靠传输:
tcp在数据传输,发送端先把数据发送到自己的缓存中,然后协议控制将缓存中的数据发往对端,对端返回一个ack=1,
             发送端则清理缓存中的数据,对端返回ack=0,则重新发送数据,所以tcp是可靠的
udp发送数据,对端是不会返回确认信息的,因此不可靠

4 网络通信实现:

想实现网络通信,每台主机需具备四要素

  • 本机的IP地址
  • 子网掩码
  • 网关的IP地址
  • DNS的IP地址

获取这四要素分两种方式

1.静态获取

即手动配置

2.动态获取

通过dhcp获取

以太网头 ip头 udp头 dhcp数据包

(1)最前面的”以太网标头”,设置发出方(本机)的MAC地址和接收方(DHCP服务器)的MAC地址。前者就是本机网卡的MAC地址,后者这时不知道,就填入一个广播地址:FF-FF-FF-FF-FF-FF。

(2)后面的”I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IP地址和接收方的IP地址。这时,对于这两者,本机都不知道。于是,发出方的IP地址就设为0.0.0.0,接收方的IP地址设为255.255.255.255。

(3)最后的”UDP标头”,设置发出方的端口和接收方的端口。这一部分是DHCP协议规定好的,发出方是68端口,接收方是67端口。

这个数据包构造完成后,就可以发出了。以太网是广播发送,同一个子网络的每台计算机都收到了这个包。因为接收方的MAC地址是FF-FF-FF-FF-FF-FF,看不出是发给谁的,所以每台收到这个包的计算机,还必须分析这个包的IP地址,才能确定是不是发给自己的。当看到发出方IP地址是0.0.0.0,接收方是255.255.255.255,于是DHCP服务器知道”这个包是发给我的”,而其他计算机就可以丢弃这个包。

接下来,DHCP服务器读出这个包的数据内容,分配好IP地址,发送回去一个”DHCP响应”数据包。这个响应包的结构也是类似的,以太网标头的MAC地址是双方的网卡地址,IP标头的IP地址是DHCP服务器的IP地址(发出方)和255.255.255.255(接收方),UDP标头的端口是67(发出方)和68(接收方),分配给请求端的IP地址和本网络的具体参数则包含在Data部分。

新加入的计算机收到这个响应包,于是就知道了自己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地址、DNS服务器等等参数

 

5 网络通信流程:

1.本机获取

  • 本机的IP地址:192.168.1.100
  • 子网掩码:255.255.255.0
  • 网关的IP地址:192.168.1.1
  • DNS的IP地址:8.8.8.8

2.打开浏览器,想要访问Google,在地址栏输入了网址:www.google.com。

3.dns协议(基于udp协议)

13台根dns:

A.root-servers.net198.41.0.4美国
B.root-servers.net192.228.79.201美国(另支持IPv6
C.root-servers.net192.33.4.12法国
D.root-servers.net128.8.10.90美国
E.root-servers.net192.203.230.10美国
F.root-servers.net192.5.5.241美国(另支持IPv6
G.root-servers.net192.112.36.4美国
H.root-servers.net128.63.2.53美国(另支持IPv6
I.root-servers.net192.36.148.17瑞典
J.root-servers.net192.58.128.30美国
K.root-servers.net193.0.14.129英国(另支持IPv6)
L.root-servers.net198.32.64.12美国
M.root-servers.net202.12.27.33日本(另支持IPv6)

域名定义: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1974b289a649daf4b1f774cb.html

顶级域名:以.com,.net,.org,.cn等等属于国际顶级域名,根据目前的国际互联网域名体系,国际顶级域名分为两类:类别顶级域名(gTLD)和地理顶级域名(ccTLD)两种。类别顶级域名是                    以"COM"、"NET"、"ORG"、"BIZ"、"INFO"等结尾的域名,均由国外公司负责管理。地理顶级域名是以国家或地区代码为结尾的域名,如"CN"代表中国,"UK"代表英国。地理顶级域名一般由各个国家或地区负责管理。

二级域名:二级域名是以顶级域名为基础的地理域名,比喻中国的二级域有,.com.cn,.net.cn,.org.cn,.gd.cn等.子域名是其父域名的子域名,比喻父域名是abc.com,子域名就是www.abc.com或者*.abc.com.
一般来说,二级域名是域名的一条记录,比如alidiedie.com是一个域名,www.alidiedie.com是其中比较常用的记录,一般默认是用这个,但是类似*.alidiedie.com的域名全部称作是alidiedie.com的二级

4.HTTP部分的内容,类似于下面这样:

GET / HTTP/1.1
Host: www.google.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6.1) ……
Accept: text/html,application/xhtml+xml,application/xml;q=0.9,*/*;q=0.8
Accept-Encoding: gzip,deflate,sdch
Accept-Language: zh-CN,zh;q=0.8
Accept-Charset: GBK,utf-8;q=0.7,*;q=0.3
Cookie: … …

我们假定这个部分的长度为4960字节,它会被嵌在TCP数据包之中。

5 TCP协议

TCP数据包需要设置端口,接收方(Google)的HTTP端口默认是80,发送方(本机)的端口是一个随机生成的1024-65535之间的整数,假定为51775。

TC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HTTP的数据包,总长度变为4980字节。

6 IP协议

然后,TCP数据包再嵌入IP数据包。IP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IP地址,这是已知的,发送方是192.168.1.100(本机),接收方是172.194.72.105(Google)。

IP数据包的标头长度为20字节,加上嵌入的TCP数据包,总长度变为5000字节。

7 以太网协议

最后,IP数据包嵌入以太网数据包。以太网数据包需要设置双方的MAC地址,发送方为本机的网卡MAC地址,接收方为网关192.168.1.1的MAC地址(通过ARP协议得到)。

以太网数据包的数据部分,最大长度为1500字节,而现在的IP数据包长度为5000字节。因此,IP数据包必须分割成四个包。因为每个包都有自己的IP标头(20字节),所以四个包的IP数据包的长度分别为1500、1500、1500、560。

8 服务器端响应

经过多个网关的转发,Google的服务器172.194.72.105,收到了这四个以太网数据包。

根据IP标头的序号,Google将四个包拼起来,取出完整的TCP数据包,然后读出里面的”HTTP请求”,接着做出”HTTP响应”,再用TCP协议发回来。

本机收到HTTP响应以后,就可以将网页显示出来,完成一次网络通信。

1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

C 客户端 机器     硬件 + 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浏览器,影音播放器) --------客户端的部署
S 服务端 机器 硬件 + 操作系统 + 应用软件 2 操作系统----软件---(协调管理,控制硬件---应用软件使用) ==== 接收 软件的 系统调用命令 ----控制硬件----- ==== 向外提供简单的接口 ====== 管理和控制 计算机硬件 与 软件资源 的 计算机程序 是 直接运行在 ‘裸机’上的 ==最基本的系统软件== 任何软件必须在操作系统的支持下才能运行 3 网络通信

物理层 介质 基础 (网卡)
通信标准 ==== 互联网协议 ===== 互联网协议 osi七层协议 =====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网络接口层 4层
应用层 +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5层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传输层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物理层) 7层 1) 物理层 ----- 硬件的标准---- >>> 发送电信号------对应数字 0,1 2) 数据链路层 ----以太网协议 ethernet (根据物理层的信号 分组) mac地址===>>> 局域网的地址
一组电信号 构成一个数据包(帧) ---每一帧: head(接受者是谁 + 发送者是谁 + 数据类型) + data mac 地址:ethernet规定 internet设备 都必须有网卡---mac地址(发送 接收端的地址)
广播: ethernet 通过 广播的方式通信
广播包 只能在一个局域网内通信 3) 网络层---- ip 协议 (ipv4 ipv6) ip地址===>>> 确认子网地址 ipv4 与 子网掩码 二进制---按位与运算(前三段一样)
172.16.10.1(点分十进制) + 255.255.255.0 --->> 172.16.10.0 (子网的地址 范围) 不在一个地址 把包传给网关 是一个 出口 (相当海关于) -- 跨子网通信 ---路由协议 ARP 协议(ip找到mac)----- 把 ip地址 转换为一个 网关地址 ----方便子网内 mac广播通信 ip+mac ==== >>> 唯一的一台机器 4) 传输层 ----- 传输层功能:建立端口到端口的通信 (包 传输头) ()
标识这台主机上的应用程序,就是端口,端口即应用程序与网卡关联的编号
ip + 端口 --->> 唯一的软件 用户应用层的内存中的数据 --->> 操作系统内存中 --->> 网卡 ----发送 双向连接---那端的数据输完--可以先断掉
tcp 协议 ---- 可靠协议---建立连接3次握手 -----数据传输玩---客户端响应
断开连接4次挥手 --
udp 协议 ---- 不可靠协议 5) 应用层 ------应用层产生数据---数据包 (包一个 应用层头) 应用层功能: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 发数据---封包 ------
接收数据---解包
================== socket (抽象层) 应用层 与 传输层之间 ====================== 我们经常把 socket翻译为 ==套接字==,socket是在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一个抽象层,
它把TCP/IP层复杂的操作抽象为几个简单的接口供应用层调用已实现进程在网络中通信 ip + 端口 ---客户端软件 -- 服务端软件 基于 tcp 的 socket
=================================================================== 操作系统 windows--默认gbk
文件的操作的内存占用 文件的内存 + 操作系统的内存 f=open('a.txt',encoding='utf-8') # 指定操作系统 操作文件的编码格式 和 操作系统有关的命令 要 在执行完后 关掉
====================================================================
服务端
import socket
server=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 流--基于网络通信的 tcp协议
## server.setsockopt(socket.SOL_SOCKET,socket.SO_REUSEADDR)
server.bind(('127.0.0.1',8080)) # 绑定 ip
server.listen(5) # 最大挂起的连接数
print('starting..')
while True: # 链接循环
connect,addr=server.accept() #等连接
print('ip地址 %s 端口 %s'%(addr[0],addr[-1])) while True:
try:
data=connect.recv(1024) # 最大收1024
# if not data:break ---linux 不会报错 会一直打印空
connect.send(data.upper())
except:
break
connect.close()
server.close()
1 买手机 2 绑定 买卡---标识 唯一性 ---ip 端口 3 开机 4 等电话 5 收发消息 6 关连接 关机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client=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socket.SOCK_STREAM)
client.connect(('127.0.0.1',8080))
while True: # 通信循环
msg=input('>>> :').strip()
if not msg:continue
client.send(msg.encode('utf-8'))
print('send!!') # 输入空 不会卡 ---发送给服务器 的 操作系统 ---发送空 操作系统不会发送空''内容
data=client.recv(1024)
print(data.decode('utf-8'))
client.close()

网络基础之网络协议篇---CS架构--网络通信--osi 协议---套接字socket--粘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网络编程——TCP协议、UDP协议、socket套接字、粘包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网络编程--TCP协议.UDP协议.socket套接字.粘包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TCP协议(流式协议) ​ 当应用程序想通过TCP协议实现远程通信时,彼此之间必须先建立双向通信通道,基于该双向通道实现数 ...

  2. Day09: socket网络编程-OSI七层协议,tcp/udp套接字,tcp粘包问题,socketserver

    今日内容:socket网络编程    1.OSI七层协议    2.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通信    3.模拟ssh远程执行命令    4.tcp的粘包问题及解决方案    5.基于udp协议的套接字 ...

  3. 网络编程 TCP协议:三次握手,四次回收,反馈机制 socket套接字通信 粘包问题与解决方法

    TCP协议:传输协议,基于端口工作 三次握手,四次挥手 TCP协议建立双向通道. 三次握手, 建连接: 1: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建立连接的请求 2:服务端返回收到请求的信息给客户端,并且发送往客户端建立 ...

  4. 02网络编程( socket套接字+TCP粘包 )

    目录 02 网络编程 一.socket套接字编程 二.简易代码模板 2.1 服务端 2.2 客户端 三.通信循环及代码优化 四.黏包现象 五.struct模块 六.简易版本报头 七.上传文件数据 * ...

  5. 基于tgp协议的套接字的 粘包解决

    客户端 import socket import struct import json phone = socket.socket(socket.AF_INET, socket.SOCK_STREAM ...

  6. python基础--socket套接字、粘包问题

    本地回环地址:127.0.0.1 简易版服务端: import socket ​ server = socket.socket() # 就比如买了一个手机 server.bind(("127 ...

  7. 1、网络并发编程--简介、软件开发架构、OSI七层协议

    python复习 变量与常量 基本数据类型 内置方法 字符编码.文件操作 函数 函数参数.闭包函数.装饰器 面向对象 封装.继承.多态 """ 什么是对象 数据与功能的结 ...

  8. 网络编程基础:网络基础之网络协议、socket模块

    操作系统(简称OS)基础: 应用软件不能直接操作硬件,能直接操作硬件的只有操作系统:所以,应用软件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来间接操作硬件 网络基础之网络协议: 网络通讯原理: 连接两台计算机之间的Intern ...

  9. 网络编程(二)--TCP协议、基于tcp协议的套接字socket

    一.TCP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传输控制协议) 1.可靠传输,TCP数据包没有长度限制,理论上可以无限长,但是为了保证网络的效率,通常TCP数据包的长度不会 ...

随机推荐

  1. Webpack,Browserify和Gulp三者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

    转: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99220342210982227.html怎么解释呢?因为 Gulp 和 browserify / webpack 不是一 ...

  2. Http1.0和Http1.1的主要区别

    1.HTTP 1.1支持长连接(PersistentConnection)和请求的流水线(Pipelining)处理 HTTP 1.0规定浏览器与服务器只保持短暂的连接,浏览器的每次请求都需要与服务器 ...

  3. HBase基本知识介绍及典型案例分析

    本次分享的内容主要分为以下五点: HBase基本知识: HBase读写流程: RowKey设计要点: HBase生态介绍: HBase典型案例分析. 首先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HBase 是什么. HBa ...

  4. 函数的调用规则(__cdecl,__stdcall,__fastcall,__pascal)

    关于函数的调用规则(调用约定),大多数时候是不需要了解的,但是如果需要跨语言的编程,比如VC写的dll要delphi调用,则需要了解. microsoft的vc默认的是__cdecl方式,而windo ...

  5. Python自然语言处理-系列一

    一:python基础,自然语言概念 from nltk.book import * 1,text1.concordance("monstrous")      用语索引 2,tex ...

  6. 20145230《JAVA程序设计》第2周学习总结

    20145230 <Java程序设计>第2周学习总结 教材学习内容总结 本周我学习了<JAVA学习笔记>中的第三章内容,让我对JAVA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第三章主要是介绍JAVA ...

  7. INSPIRED启示录 读书笔记 - 第41章 产品经理的反省清单

    十大问题 1.产品能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吗? 2.产品的设计是否人性化,是否易于操作? 3.产品能在竞争中取胜吗?即使是面对未来风云变化的市场,依旧有取胜的把握吗? 4.我了解目标用户吗?产品(不是理 ...

  8. Service Meth and SideCar

    本文转自:http://philcalcado.com/2017/08/03/pattern_service_mesh.html SideCar: SideCar就是与Application一起运行的 ...

  9. Cisco路由器端口

    Cisco的设备管理有很多种方式,如Console.HTTP.TTY.VTY或其它网管软件,但我们远程管理较为常用的一种方式肯定是VTY方式. VTY在Cisco的不同系列产品中,都有一定数量的VTY ...

  10. vi编辑器快捷键使用详解

    文本编辑器是所有计算机系统中最常用的一种工具.UNIX下的编辑器有ex,sed和vi等,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是vi,而vi命令繁多,论坛里好像这方面的总结不多,以下稍做总结,以资共享!渴望更正和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