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则化(Regularization)

机器学习中几乎都可以看到损失函数后面会添加一个额外项,常用的额外项一般有两种,一般英文称作ℓ1ℓ1-norm和ℓ2ℓ2-norm,中文称作L1正则化L2正则化,或者L1范数L2范数

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可以看做是损失函数的惩罚项。所谓『惩罚』是指对损失函数中的某些参数做一些限制。对于线性回归模型,使用L1正则化的模型建叫做Lasso回归,使用L2正则化的模型叫做Ridge回归(岭回归)。下图是Python中Lasso回归的损失函数,式中加号后面一项α||w||1α||w||1即为L1正则化项。

下图是Python中Ridge回归的损失函数,式中加号后面一项α||w||22α||w||22即为L2正则化项。

一般回归分析中回归ww表示特征的系数,从上式可以看到正则化项是对系数做了处理(限制)。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的说明如下:

  • L1正则化是指权值向量ww中各个元素的绝对值之和,通常表示为||w||1||w||1
  • L2正则化是指权值向量ww中各个元素的平方和然后再求平方根(可以看到Ridge回归的L2正则化项有平方符号),通常表示为||w||2||w||2

一般都会在正则化项之前添加一个系数,Python中用αα表示,一些文章也用λλ表示。这个系数需要用户指定。

那添加L1和L2正则化有什么用?下面是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的作用,这些表述可以在很多文章中找到。

  • L1正则化可以产生稀疏权值矩阵,即产生一个稀疏模型,可以用于特征选择
  • L2正则化可以防止模型过拟合(overfitting);一定程度上,L1也可以防止过拟合

稀疏模型与特征选择

上面提到L1正则化有助于生成一个稀疏权值矩阵,进而可以用于特征选择。为什么要生成一个稀疏矩阵?

稀疏矩阵指的是很多元素为0,只有少数元素是非零值的矩阵,即得到的线性回归模型的大部分系数都是0. 通常机器学习中特征数量很多,例如文本处理时,如果将一个词组(term)作为一个特征,那么特征数量会达到上万个(bigram)。在预测或分类时,那么多特征显然难以选择,但是如果代入这些特征得到的模型是一个稀疏模型,表示只有少数特征对这个模型有贡献,绝大部分特征是没有贡献的,或者贡献微小(因为它们前面的系数是0或者是很小的值,即使去掉对模型也没有什么影响),此时我们就可以只关注系数是非零值的特征。这就是稀疏模型与特征选择的关系。

L1和L2正则化的直观理解

这部分内容将解释为什么L1正则化可以产生稀疏模型(L1是怎么让系数等于零的),以及为什么L2正则化可以防止过拟合

L1正则化和特征选择

假设有如下带L1正则化的损失函数:

 
J=J0+α∑w|w|(1)(1)J=J0+α∑w|w|

其中J0J0是原始的损失函数,加号后面的一项是L1正则化项,αα是正则化系数。注意到L1正则化是权值的绝对值之和,JJ是带有绝对值符号的函数,因此JJ是不完全可微的。机器学习的任务就是要通过一些方法(比如梯度下降)求出损失函数的最小值。当我们在原始损失函数J0J0后添加L1正则化项时,相当于对J0J0做了一个约束。令L=α∑w|w|L=α∑w|w|,则J=J0+LJ=J0+L,此时我们的任务变成在LL约束下求出J0J0取最小值的解。考虑二维的情况,即只有两个权值w1w1和w2w2,此时L=|w1|+|w2|L=|w1|+|w2|对于梯度下降法,求解J0J0的过程可以画出等值线,同时L1正则化的函数LL也可以在w1w2w1w2的二维平面上画出来。如下图:

 
图1 L1正则化

图中等值线是J0J0的等值线,黑色方形是LL函数的图形。在图中,当J0J0等值线与LL图形首次相交的地方就是最优解。上图中J0J0与LL在LL的一个顶点处相交,这个顶点就是最优解。注意到这个顶点的值是(w1,w2)=(0,w)(w1,w2)=(0,w)。可以直观想象,因为LL函数有很多『突出的角』(二维情况下四个,多维情况下更多),J0J0与这些角接触的机率会远大于与LL其它部位接触的机率,而在这些角上,会有很多权值等于0,这就是为什么L1正则化可以产生稀疏模型,进而可以用于特征选择。

而正则化前面的系数αα,可以控制LL图形的大小。αα越小,LL的图形越大(上图中的黑色方框);αα越大,LL的图形就越小,可以小到黑色方框只超出原点范围一点点,这是最优点的值(w1,w2)=(0,w)(w1,w2)=(0,w)中的ww可以取到很小的值。

类似,假设有如下带L2正则化的损失函数:

 
J=J0+α∑ww2(2)(2)J=J0+α∑ww2

同样可以画出他们在二维平面上的图形,如下:

 
图2 L2正则化

二维平面下L2正则化的函数图形是个圆,与方形相比,被磨去了棱角。因此J0J0与LL相交时使得w1w1或w2w2等于零的机率小了许多,这就是为什么L2正则化不具有稀疏性的原因。

L2正则化和过拟合

拟合过程中通常都倾向于让权值尽可能小,最后构造一个所有参数都比较小的模型。因为一般认为参数值小的模型比较简单,能适应不同的数据集,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过拟合现象。可以设想一下对于一个线性回归方程,若参数很大,那么只要数据偏移一点点,就会对结果造成很大的影响;但如果参数足够小,数据偏移得多一点也不会对结果造成什么影响,专业一点的说法是『抗扰动能力强』。

那为什么L2正则化可以获得值很小的参数?

以线性回归中的梯度下降法为例。假设要求的参数为θθ,hθ(x)hθ(x)是我们的假设函数,那么线性回归的代价函数如下:

 
J(θ)=12m∑i=1m(hθ(x(i))−y(i))(3)(3)J(θ)=12m∑i=1m(hθ(x(i))−y(i))

那么在梯度下降法中,最终用于迭代计算参数θθ的迭代式为:

 
θj:=θj−α1m∑i=1m(hθ(x(i))−y(i))x(i)j(4)(4)θj:=θj−α1m∑i=1m(hθ(x(i))−y(i))xj(i)

其中αα是learning rate. 上式是没有添加L2正则化项的迭代公式,如果在原始代价函数之后添加L2正则化,则迭代公式会变成下面的样子:

 
θj:=θj(1−αλm)−α1m∑i=1m(hθ(x(i))−y(i))x(i)j(5)(5)θj:=θj(1−αλm)−α1m∑i=1m(hθ(x(i))−y(i))xj(i)

其中λλ就是正则化参数。从上式可以看到,与未添加L2正则化的迭代公式相比,每一次迭代,θjθj都要先乘以一个小于1的因子,从而使得θjθj不断减小,因此总得来看,θθ是不断减小的。

最开始也提到L1正则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防止过拟合。之前做了解释,当L1的正则化系数很小时,得到的最优解会很小,可以达到和L2正则化类似的效果。

正则化参数的选择

L1正则化参数

通常越大的λλ可以让代价函数在参数为0时取到最小值。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例子来自Quora上的问答。为了方便叙述,一些符号跟这篇帖子的符号保持一致。

假设有如下带L1正则化项的代价函数:

 
F(x)=f(x)+λ||x||1F(x)=f(x)+λ||x||1

其中xx是要估计的参数,相当于上文中提到的ww以及θθ. 注意到L1正则化在某些位置是不可导的,当λλ足够大时可以使得F(x)F(x)在x=0x=0时取到最小值。如下图:

 
图3 L1正则化参数的选择

分别取λ=0.5λ=0.5和λ=2λ=2,可以看到越大的λλ越容易使F(x)F(x)在x=0x=0时取到最小值。

L2正则化参数

从公式5可以看到,λλ越大,θjθj衰减得越快。另一个理解可以参考图2,λλ越大,L2圆的半径越小,最后求得代价函数最值时各参数也会变得很小。

Reference

过拟合的解释: 
https://hit-scir.gitbooks.io/neural-networks-and-deep-learning-zh_cn/content/chap3/c3s5ss2.html

正则化的解释: 
https://hit-scir.gitbooks.io/neural-networks-and-deep-learning-zh_cn/content/chap3/c3s5ss1.html

正则化的解释: 
http://blog.csdn.net/u012162613/article/details/44261657

正则化的数学解释(一些图来源于这里): 
http://blog.csdn.net/zouxy09/article/details/24971995

L1范式和L2范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1范式和L2范式的区别

    L1 and L2 regularization add a cost to high valued weights to prevent overfitting. L1 regularization ...

  2. L1、L2范式及稀疏性约束

    L1.L2范式及稀疏性约束 假设需要求解的目标函数为: E(x) = f(x) + r(x) 其中f(x)为损失函数,用来评价模型训练损失,必须是任意的可微凸函数,r(x)为规范化约束因子,用来对模型 ...

  3. 数据库设计范式2——BC范式和第四范式

    我在很久之前的一篇文章中介绍了数据库模型设计中的基本三范式,今天,我来说一说更高级的BC范式和第四范式. 回顾 我用大白话来回顾一下什么是三范式: 第一范式:每个表应该有唯一标识每一行的主键. 第二范 ...

  4. 【mysql的设计与优化专题(2)】数据中设计中的范式与反范式

    设计关系数据库时,遵从不同的规范要求,设计出合理的关系型数据库,这些不同的规范要求被称为不同的范式,各种范式呈递次规范,越高的范式数据库冗余越小.但是有些时候一昧的追求范式减少冗余,反而会降低数据读写 ...

  5. 【深度学习】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

    在机器学习中,我们非常关心模型的预测能力,即模型在新数据上的表现,而不希望过拟合现象的的发生,我们通常使用正则化(regularization)技术来防止过拟合情况.正则化是机器学习中通过显式的控制模 ...

  6. L1正则化比L2正则化更易获得稀疏解的原因

    我们知道L1正则化和L2正则化都可以用于降低过拟合的风险,但是L1正则化还会带来一个额外的好处:它比L2正则化更容易获得稀疏解,也就是说它求得的w权重向量具有更少的非零分量. 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看一个 ...

  7. 【机器学习】--鲁棒性调优之L1正则,L2正则

    一.前述 鲁棒性调优就是让模型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和推广力. 二.具体原理 1.背景 第一个更好,因为当把测试集带入到这个模型里去.如果测试集本来是100,带入的时候变成101,则第二个模型结果偏差很大, ...

  8. 【机器学习】--线性回归中L1正则和L2正则

    一.前述 L1正则,L2正则的出现原因是为了推广模型的泛化能力.相当于一个惩罚系数. 二.原理 L1正则:Lasso Regression L2正则:Ridge Regression 总结: 经验值 ...

  9. L1范数与L2范数​

    L1范数与L2范数​ ​ L1范数与L2范数在机器学习中,是常用的两个正则项,都可以防止过拟合的现象.L1范数的正则项优化参数具有稀疏特性,可用于特征选择:L2范数正则项优化的参数较小,具有较好的抗干 ...

随机推荐

  1. datepicker动态初始化

    datepicker 初始化动态表单的input,需要调用jquery的on方法来给未来元素初始化. //对动态添加的时间文本框进行动态初始化 $('table').on("focus&qu ...

  2. SqlServer2014导出数据库的数据字典-最新版本(字段说明也能导出)

    --移动360导出数据字典 -- --快速查看表结构(比较全面的) THEN obj.name ELSE '' END AS 表名, col.colorder AS 序号 , col.name AS ...

  3. ContenteProvider

    以前只写过程序中添加背景音乐,在程序一开始就运行音乐,当程序结束后音乐也随即停止.遇到这样的功能,我们一般是通过系统提供的ContentProvider来实现的,系统对于常用的数据也给开发者提供了方便 ...

  4. sqlserver 分区排序之partition

    例如:按照课程分组取各个课程最高成绩的记录,使用partition分区,然后按照成绩倒序排列,需要注意的是考虑到可能出现多个相同最高分,使用dense_rank来实现连续排序. 参考链接:https: ...

  5. 转换 transform

    转换 定义: 1.转换是使元素改变形状.尺寸和位置的一种效果 2.又称为变形,即,可以向元素应用 2D 或 3D 转换,从而对元素进行旋转.缩放.移动或倾斜 3.2D转换:使元素在 X 轴和 Y 轴平 ...

  6. hibernate懒加载

    Hibernate懒加载解析 hibernatejoinsession数据库sqlobject Hibernate懒加载解析 在Hibernate框架中,当我们要访问的数据量过大时,明显用缓存不太合适 ...

  7. Oracle to_char函数的使用方法

    Oracle to_char函数的功能是将数值型或者日期型转化为字符型,下面就为您详细介绍Oracle to_char函数的使用,希望对您能有所帮助. Postgres 格式化函数提供一套有效的工具用 ...

  8. Java中的forin语句

    forin的原理 forin语句是JDK5版本的新特性,在此之前,遍历数组或集合的方法有两种:通过下标遍历和通过迭代器遍历.先举个例子: @Test public void demo() { Stri ...

  9. 织梦文章里面的图片alt和title属性,用文章标题自动替换

    把{dede:field.body/}改成{dede:field.body runphp=yes}global $dsql,$id,$aid;$myid = isset($id) ? $id : $a ...

  10. UML 图C#

    继承关系(类1继承类2) 代码: class Class1:Class2 { } class Class2 { } 实现(实现接口) 代码: interface interface1 { void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