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系列(零)——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总结
动态规划三要素:重叠⼦问题、最优⼦结构、状态转移⽅程。
动态规划的三个需要明确的点就是「状态」「选择」和「base case」,对应着回溯算法中走过的「路径」,当前的「选择列表」和「结束条件」。
某种程度上说,动态规划的暴力求解阶段就是回溯算法。只是有的问题具有重叠子问题性质,可以用 dp table 或者备忘录优化,将递归树大幅剪枝,这就变成了动态规划。
方法: 状态表示 ->写出状态转移方程 ->确定边界 ->如果用递推,考虑子状态枚举的顺序
最优子结构详解
「最优子结构」是某些问题的一种特定性质,并不是动态规划问题专有的。也就是说,很多问题其实都具有最优子结构,只是其中大部分不具有重叠子问题,所以我们不把它们归为动态规划系列问题而已。
我先举个很容易理解的例子:假设你们学校有 10 个班,你已经计算出了每个班的最高考试成绩。那么现在我要求你计算全校最高的成绩,你会不会算?当然会,而且你不用重新遍历全校学生的分数进行比较,而是只要在这 10 个最高成绩中取最大的就是全校的最高成绩。
我给你提出的这个问题就符合最优子结构:可以从子问题的最优结果推出更大规模问题的最优结果。让你算每个班的最优成绩就是子问题,你知道所有子问题的答案后,就可以借此推出全校学生的最优成绩这个规模更大的问题的答案。
你看,这么简单的问题都有最优子结构性质,只是因为显然没有重叠子问题,所以我们简单地求最值肯定用不出动态规划。
再举个例子:假设你们学校有 10 个班,你已知每个班的最大分数差(最高分和最低分的差值)。那么现在我让你计算全校学生中的最大分数差,你会不会算?可以想办法算,但是肯定不能通过已知的这 10 个班的最大分数差推到出来。因为这 10 个班的最大分数差不一定就包含全校学生的最大分数差,比如全校的最大分数差可能是 3 班的最高分和 6 班的最低分之差。
这次我给你提出的问题就不符合最优子结构,因为你没办通过每个班的最优值推出全校的最优值,没办法通过子问题的最优值推出规模更大的问题的最优值。前文 动态规划详解 说过,想满足最优子结,子问题之间必须互相独立。全校的最大分数差可能出现在两个班之间,显然子问题不独立,所以这个问题本身不符合最优子结构。
那么遇到这种最优子结构失效情况,怎么办?策略是:改造问题。对于最大分数差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没办法利用已知的每个班的分数差吗,那我只能这样写一段暴力代码:
int result = 0;
for (Student a : school) {
for (Student b : school) {
if (a is b) continue;
result = max(result, |a.score - b.score|);
}
}
return result;
改造问题,也就是把问题等价转化:最大分数差,不就等价于最高分数和最低分数的差么,那不就是要求最高和最低分数么,不就是我们讨论的第一个问题么,不就具有最优子结构了么?那现在改变思路,借助最优子结构解决最值问题,再回过头解决最大分数差问题,是不是就高效多了?
当然,上面这个例子太简单了,不过请读者回顾一下,我们做动态规划问题,是不是一直在求各种最值,本质跟我们举的例子没啥区别,无非需要处理一下重叠子问题。
前文 动态规划:不同的定义产生不同的解法 和 经典动态规划:高楼扔鸡蛋(进阶篇) 就展示了如何改造问题,不同的最优子结构,可能导致不同的解法和效率。
再举个常见但也十分简单的例子,求一棵二叉树的最大值,不难吧(简单起见,假设节点中的值都是非负数):
int maxVal(TreeNode root) {
if (root == null)
return -1;
int left = maxVal(root.left);
int right = maxVal(root.right);
return max(root.val, left, right);
}
你看这个问题也符合最优子结构,以root
为根的树的最大值,可以通过两边子树(子问题)的最大值推导出来,结合刚才学校和班级的例子,很容易理解吧。
当然这也不是动态规划问题,旨在说明,最优子结构并不是动态规划独有的一种性质,能求最值的问题大部分都具有这个性质;但反过来,最优子结构性质作为动态规划问题的必要条件,一定是让你求最值的,以后碰到那种恶心人的最值题,思路往动态规划想就对了,这就是套路。
动态规划不就是从最简单的 base case 往后推导吗,可以想象成一个链式反应,不断以小博大。但只有符合最优子结构的问题,才有发生这种链式反应的性质。
找最优子结构的过程,其实就是证明状态转移方程正确性的过程,方程符合最优子结构就可以写暴力解了,写出暴力解就可以看出有没有重叠子问题了,有则优化,无则 OK。这也是套路,经常刷题的朋友应该能体会。
这里就不举那些正宗动态规划的例子了,读者可以翻翻历史文章,看看状态转移是如何遵循最优子结构的,这个话题就聊到这,下面再来看另外个动态规划迷惑行为。
Dynamic Programming代码框架
记忆搜索格式:
int dp[状态]
int dfs(状态)
{
if(决策边界)
return 决策边界答案;
if(dp[状态表示]!=无效数值)
return dp[状态表示];
for(当前状态的子状态)
dfs(子状态);
更新dp[状态表示];
return dp[状态表示];
}
int solve()
{
memset(dp,无效数值,sizeof(dp));
return dfs(原问题状态);
}
dp 数组的遍历方向
我相信读者做动态规划问题时,肯定会对dp
数组的遍历顺序有些头疼。我们拿二维dp
数组来举例,有时候我们是正向遍历:
int[][] dp = new int[m][n];
for (int i = 0; i < m; i++)
for (int j = 0; j < n; j++)
// 计算 dp[i][j]
有时候我们反向遍历:
for (int i = m - 1; i >= 0; i--)
for (int j = n - 1; j >= 0; j--)
// 计算 dp[i][j]
有时候可能会斜向遍历:
// 斜着遍历数组,忽略对角线的 Base Case
for (int l = 1; l <= n-1; l++) {
for (int i = 0; i <= n - 1 - l; i++) {
int j = i+l;
// 计算 dp[i][j]
}
}
甚至更让人迷惑的是,有时候发现正向反向遍历都可以得到正确答案,比如我们在 团灭 LeetCode 股票买卖问题 中有的地方就正反皆可。
那么,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其中的原因的。你只要把住两点就行了:
1、遍历的过程中,所需的状态必须是已经计算出来的。
2、遍历的终点必须是存储结果的那个位置。
下面来具体解释上面两个原则是什么意思。
比如编辑距离这个经典的问题,详解见前文 经典动态规划:编辑距离,我们通过对dp
数组的定义,确定了 base case 是dp[..][0]
和dp[0][..]
,最终答案是dp[m][n]
;而且我们通过状态转移方程知道dp[i][j]
需要从dp[i-1][j]
,dp[i][j-1]
,dp[i-1][j-1]
转移而来,如下图:
那么,参考刚才说的两条原则,你该怎么遍历dp
数组?肯定是正向遍历:
for (int i = 1; i < m; i++)
for (int j = 1; j < n; j++)
// 通过 dp[i-1][j], dp[i][j - 1], dp[i-1][j-1]
// 计算 dp[i][j]
因为,这样每一步迭代的左边、上边、左上边的位置都是 base case 或者之前计算过的,而且最终结束在我们想要的答案dp[m][n]
。
再举一例,回文子序列问题,详见前文 子序列解题模板:最长回文子序列,我们通过过对dp
数组的定义,确定了 base case 处在中间的对角线,dp[i][j]
需要从dp[i+1][j]
,dp[i][j-1]
,dp[i+1][j-1]
转移而来,想要求的最终答案是dp[0][n-1]
,如下图:
这种情况根据刚才的两个原则,就可以有两种正确的遍历方式:
要么从左至右斜着遍历,要么从下向上从左到右遍历,这样才能保证每次dp[i][j]
的左边、下边、左下边已经计算完毕,最终得到正确结果。
现在,你应该理解了这两个原则,主要就是看 base case 和最终结果的存储位置,保证遍历过程中使用的数据都是计算完毕的就行,有时候确实存在多种方法可以得到正确答案,可根据个人口味自行选择。
状态压缩
能够使用状态压缩技巧的动态规划都是二维dp
问题,你看它的状态转移方程,如果计算状态dp[i][j]
需要的都是dp[i][j]
相邻的状态,那么就可以使用状态压缩技巧,将二维的dp
数组转化成一维,将空间复杂度从 O(N^2) 降低到 O(N)。
什么叫「和dp[i][j]
相邻的状态」呢,比如 「最长回文子序列」 最终的代码如下:
int longestPalindromeSubseq(string s) {
int n = s.size();
// dp 数组全部初始化为 0
vector<vector<int>> dp(n, vector<int>(n, 0));
// base case
for (int i = 0; i < n; i++)
dp[i][i] = 1;
// 反着遍历保证正确的状态转移
for (int i = n - 2; i >= 0;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 状态转移方程
if (s[i] == s[j])
dp[i][j] = dp[i + 1][j - 1] + 2;
else
dp[i][j] = max(dp[i + 1][j], dp[i][j - 1]);
}
}
// 整个 s 的最长回文子串长度
return dp[0][n - 1];
}
PS:我们本文不探讨如何推状态转移方程,只探讨对二维 DP 问题进行状态压缩的技巧。技巧都是通用的,所以如果你没看过前文,不明白这段代码的逻辑也无妨,完全不会阻碍你学会状态压缩。
你看我们对dp[i][j]
的更新,其实只依赖于dp[i+1][j-1], dp[i][j-1], dp[i+1][j]
这三个状态:
这就叫和dp[i][j]
相邻,反正你计算dp[i][j]
只需要这三个相邻状态,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大一个二维的 dp table 对不对?
状态压缩的核心思路就是,将二维数组「投影」到一维数组:
思路很直观,但是也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图中dp[i][j-1]
和dp[i+1][j-1]
这两个状态处在同一列,而一维数组中只能容下一个,那么当我计算dp[i][j]
时,他俩必然有一个会被另一个覆盖掉,怎么办?
这就是状态压缩的难点,下面就来分析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拿「最长回文子序列」问题举例,它的状态转移方程主要逻辑就是如下这段代码:
for (int i = n - 2; i >= 0;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 状态转移方程
if (s[i] == s[j])
dp[i][j] = dp[i + 1][j - 1] + 2;
else
dp[i][j] = max(dp[i + 1][j], dp[i][j - 1]);
}
}
想把二维dp
数组压缩成一维,一般来说是把第一个维度,也就是i
这个维度去掉,只剩下j
这个维度。压缩后的一维dp
数组就是之前二维dp
数组的dp[i][..]
那一行。
我们先将上述代码进行改造,直接无脑去掉i
这个维度,把dp
数组变成一维:
for (int i = n - 2; i >= 0;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 在这里,一维 dp 数组中的数是什么?
if (s[i] == s[j])
dp[j] = dp[j - 1] + 2;
else
dp[j] = max(dp[j], dp[j - 1]);
}
}
上述代码的一维dp
数组只能表示二维dp
数组的一行dp[i][..]
,那我怎么才能得到dp[i+1][j-1], dp[i][j-1], dp[i+1][j]
这几个必要的的值,进行状态转移呢?
在代码中注释的位置,将要进行状态转移,更新dp[j]
,那么我们要来思考两个问题:
1、在对dp[j]
赋新值之前,dp[j]
对应着二维dp
数组中的什么位置?
2、dp[j-1]
对应着二维dp
数组中的什么位置?
对于问题 1,在对dp[j]
赋新值之前,dp[j]
的值就是外层 for 循环上一次迭代算出来的值,也就是对应二维dp
数组中dp[i+1][j]
的位置。
对于问题 2,dp[j-1]
的值就是内层 for 循环上一次迭代算出来的值,也就是对应二维dp
数组中dp[i][j-1]
的位置。
那么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了,只剩下二维dp
数组中的dp[i+1][j-1]
这个状态我们不能直接从一维dp
数组中得到:
for (int i = n - 2; i >= 0; i--) {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f (s[i] == s[j])
// dp[i][j] = dp[i+1][j-1] + 2;
dp[j] = ?? + 2;
else
// dp[i][j] = max(dp[i+1][j], dp[i][j-1]);
dp[j] = max(dp[j], dp[j - 1]);
}
}
因为 for 循环遍历i
和j
的顺序为从左向右,从下向上,所以可以发现,在更新一维dp
数组的时候,dp[i+1][j-1]
会被dp[i][j-1]
覆盖掉,图中标出了这四个位置被遍历到的次序:
那么如果我们想得到dp[i+1][j-1]
,就必须在它被覆盖之前用一个临时变量temp
把它存起来,并把这个变量的值保留到计算dp[i][j]
的时候。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结合上图,我们可以这样写代码:
for (int i = n - 2; i >= 0; i--) {
// 存储 dp[i+1][j-1] 的变量
int pre = 0;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nt temp = dp[j];
if (s[i] == s[j])
// dp[i][j] = dp[i+1][j-1] + 2;
dp[j] = pre + 2;
else
dp[j] = max(dp[j], dp[j - 1]); // 到下一轮循环,pre 就是 dp[i+1][j-1] 了
pre = temp;
}
}
别小看这段代码,这是一维dp
最精妙的地方,会者不难,难者不会。为了清晰起见,我用具体的数值来拆解这个逻辑:
假设现在i = 5, j = 7
且s[5] == s[7]
,那么现在会进入下面这个逻辑对吧:
if (s[5] == s[7])
// dp[5][7] = dp[i+1][j-1] + 2;
dp[7] = pre + 2;
我问你这个pre
变量是什么?是内层 for 循环上一次迭代的temp
值。
那我再问你内层 for 循环上一次迭代的temp
值是什么?是dp[j-1]
也就是dp[6]
,但这是外层 for 循环上一次迭代对应的dp[6]
,也就是二维dp
数组中的dp[i+1][6] = dp[6][6]
。
也就是说,pre
变量就是dp[i+1][j-1] = dp[6][6]
,也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那么现在我们成功对状态转移方程进行了降维打击,算是最硬的的骨头啃掉了,但注意到我们还有 base case 要处理呀:
// 二维 dp 数组全部初始化为 0
vector<vector<int>> dp(n, vector<int>(n, 0));
// base case
for (int i = 0; i < n; i++)
dp[i][i] = 1;
如何把 base case 也打成一维呢?很简单,记住,状态压缩就是投影,我们把 base case 投影到一维看看:
二维dp
数组中的 base case 全都落入了一维dp
数组,不存在冲突和覆盖,所以说我们直接这样写代码就行了:
// 一维 dp 数组全部初始化为 1
vector<int> dp(n, 1);
至此,我们把 base case 和状态转移方程都进行了降维,实际上已经写出完整代码了:
int longestPalindromeSubseq(string s) {
int n = s.size();
// base case:一维 dp 数组全部初始化为 1
vector<int> dp(n, 1);
for (int i = n - 2; i >= 0; i--) {
int pre = 0;
for (int j = i + 1; j < n; j++) {
int temp = dp[j];
// 状态转移方程
if (s[i] == s[j])
dp[j] = pre + 2;
else
dp[j] = max(dp[j], dp[j - 1]);
pre = temp;
}
}
return dp[n - 1];
}
使用状态压缩技巧对二维dp
数组进行降维打击之后,解法代码的可读性变得非常差了,如果直接看这种解法,任何人都是一脸懵逼的。
算法的优化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先写出可读性很好的暴力递归算法,然后尝试运用动态规划技巧优化重叠子问题,最后尝试用状态压缩技巧优化空间复杂度。
一些列题
Leetcode 64 minimum path sum
Given a m x n grid filled with non-negative numbers, find a path from top left to bottom right which minimizes the sum of all numbers along its path.
Note: You can only move either down or right at any point in time.
Example:
Input:
[
[1,3,1],
[1,5,1],
[4,2,1]
]
Output: 7
Explanation: Because the path 1→3→1→1→1 minimizes the sum.
记忆搜索
int dp[550][550]
vector<vector<int>> grid;
int dfs(int x, int y)
{
if(x==0&& y==0) return grid[0][0];
if(x<0 || y<0) return INT_MAX;
if(dp[x][y]!=-1) return dp[x][y];
dp[x][y] = min(dfs(x-1,y),dfs(x,y-1))+grid[x][y];
return dp[x][y];
}
递推表示
int minpathsum(vector<vector<int>>& grid)
{
int n = grid.size(),m = grid[0].size();
int dp[n][m] = 0;
//边界
dp[0][0] = grid[0][0];
for(int i = 1;i<n;i++) dp[i][0] = dp[i-1][0]+grid[i][0];
for(int j=0;j<m;j++) dp[0][j] = dp[0][j-1]+grid[0][j];
//状态转移
for(i=0;i<n;++i)
for(j = 0;j<m;++j)
dp[i][j] = min(dp[i-1][j],dp[i][j-1])+grid[i][j];
}
最大公约数
int gcd(a,b)
{
if(b==0) return a;
else return gcd(b,a%b);
}
0,1背包问题
状态转移关系:
定义F(i,v):当前背包容量 v,前 i 个物品最佳组合对应的价值
F[i,v] = max(F[i-1,v],F[i-1,v-c[i]]+w[i])
第i件,当前容量为V,第i件体积为c[i],价值为w[i].
核心代码:
int FindMax()//动态规划
{
int i,j;
//填表
for(i=1;i<=number;i++)
{
for(j=1;j<=capacity;j++)
{
if(j<w[i])//包装不进
{
V[i][j]=V[i-1][j];
}
else//能装
{
V[i][j]=max(V[i-1][j],V[i-1][j-w[i]]+v[i]);
}
}
}
return V[number][capacity];
}
空间优化,取消第一维度i,因为可以看出v[i]只与v[i-1]有关:
F[V+1] = {0} // 状态
for(int i =0;i<N;++i) //N个物品
for(int v = V;v>=c[i];v--)// 0,1背包,F(i)(j)是通过F(i-1)(j-c(i))来推导的,所以倒序
F[v] = max(F[v],F[v-c[i]] + w[i]);
return F[V];
动态规划系列(零)——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总结的更多相关文章
- 动态规划算法详解 Dynamic Programming
博客出处: https://blog.csdn.net/u013309870/article/details/75193592 前言 最近在牛客网上做了几套公司的真题,发现有关动态规划(Dynamic ...
- 九章算法系列(#4 Dynamic Programming)-课堂笔记
前言 时隔这么久才发了这篇早在三周前就应该发出来的课堂笔记,由于懒癌犯了,加上各种原因,实在是应该反思.好多课堂上老师说的重要的东西可能细节上有一些急记不住了,但是幸好做了一些笔记,还能够让自己回想起 ...
- 最优化问题 Optimization Problems & 动态规划 Dynamic Programming
2018-01-12 22:50:06 一.优化问题 优化问题用数学的角度来分析就是去求一个函数或者说方程的极大值或者极小值,通常这种优化问题是有约束条件的,所以也被称为约束优化问题. 约束优化问题( ...
-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算法与LC实例的理解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算法与LC实例的理解 希望通过写下来自己学习历程的方式帮助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帮助其他人更好地学习,少走弯路.也欢迎大家来给我的Github的Le ...
- 对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的理解:从穷举开始(转)
转自:http://janfan.cn/chinese/2015/01/21/dynamic-programming.html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以下简称dp)是算法设 ...
- 动态规划 Dynamic Programming
March 26, 2013 作者:Hawstein 出处:http://hawstein.com/posts/dp-novice-to-advanced.html 声明:本文采用以下协议进行授权: ...
- [算法]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转载请注明原创:http://www.cnblogs.com/StartoverX/p/4603173.html Dynamic Programming的Programming指的不是程序而是一种表格 ...
-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 code教你做人:DP其实不算是一种算法,而是一种思想/思路,分阶段决策的思路 理解动态规划: 递归与动态规划的联系与区别 -> 记忆化搜索 -& ...
- 以计算斐波那契数列为例说说动态规划算法(Dynamic Programming Algorithm Overlapping subproblems Optimal substructure Memoization Tabulation)
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求解决策过程(decision process)最优化的数学方法.它的名字和动态没有关系,是Richard Bellman为了唬人而取的. 动态规划 ...
随机推荐
- sklearn之转换器和估计器
sklearn之转换器和估计器 转换器 估计器(sklearn机器学习算法的实现) 转换器 想一下之前做的特征工程的步骤? 实例化(实例化的是一个转换器类(Transformer)--特征工程的父类) ...
- 如何系统学习C 语言(中)之 结构体篇
1,结构体 在前面我们知道变量和数组都可以用来存储数据,变量用来存储单个数据,数组可以用来存储一组同类型的数据,但你有没有发现--它们都只适合单一属性的数据.那现实生活中,很多对象都是具有多属性的.例 ...
- 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10.0.0.4461安装部署(包含补丁)
Veeam Backup & Replication 是一款数据保护软件,为VMware 和Hyper-V 虚拟机.物理与云环境提供了备份.复制与恢复选项.如有需要请去官方购买正版授权:htt ...
- 菜鸡的Java笔记
1.注释 在JAVA中对于注释有三种: 单行注释:// 多行注释:/*--*/ 文档注释:/**--*/ 2.关键字和标识符 在程序中描述类名称,方法名称,变量等概念就需要使用标识符来定义.而在JAV ...
- 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A Modifi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er 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Yuhui Shi and Russell Eberhart 1998 摘要: 本文在原有的粒 ...
- halcon基础算子介绍(窗口创建,算子运行时长,是否启用更新函数)
前言 halcon有有大约1500个算子,我总结一些简单大家用得到的算子,比如创建窗口的方式有3种,接下来结束这方式,及其异同点等! 1.窗口创建的三种方式 1.1使用dev_open_window算 ...
- 96-00年CPU功耗感知调度研究
最近读了一些1996-2000年的通过调度来降低cpu能耗的文章,主要文章有[1] [2] [3] [4] [5], 简单总结一些该时期单核CPU功耗感知的调度策略. 该时期还出现了很多关于低功耗电路 ...
- 容器安全产品Aqua调研
前言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的发展,企业数字化的进程不断加快,业务纷纷开始上云,云原生的概念最近两年也是十分火热,在新业务场景下也随之产生了新的安全问题,如k8s安全.devsecops.微服务安全.Se ...
- [cf787E]Till I Collapse
考虑对询问分块,对于i<K的询问,暴力处理,时间复杂度为o(Kn):对于i>K的询问,发现答案都小于n/K且满足单调性,那么可以二分出每一段相同的答案,时间复杂度为$o(n^{2}log_ ...
- docker 启动报错:Docker.Core.Backend.BackendException: 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open \\.\pipe\docker_e
win10 docker启动后报错: Docker.Core.Backend.BackendException:Error response from daemon: open \\.\pipe\d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