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作为个人随笔用途,非官方文档,请勿作他用,谢谢)

1、DM8查询优化基本思路

1.1 操作系统性能诊断

linux常用系统监控命令

使用 top 命令查看cpu使用率
使用 iostat 命令查看磁盘I/O使用情况
使用 dstat 工具查看磁盘I/O使用情况
使用 free 命令查看内存使用情况
使用 nmon 工具监控系统一段时间的整体情况
使用 perf top 命令查看系统热点情况

  top 主要关注DMserver 的CPU使用率,要分user CPU还是sys CPU,当user CPU高时认为工作比较好,当sys CPU高时,认为有问题。

  iostat查看各个设备的状态,dstat查看服务器整体的情况

  free -m/-g ,一般情况下认为cash和free都是可使用的内存,但是有些机器大部分内存都进了cash,则认为这是对数据库性能是不友好的,会产生性能下降的问题。还有要关注swap分区有没有使用,一旦使用了swap分区那么性能也会下降。

分析:如果发现数据库主机的cpu、I/O、内存等使用率很高,往往说明数据库存在性能瓶颈。也可能是硬件本身存在问题,但这种可能性比较小,也容易排除。
1.2、数据库架构、参数优化和参数监控
考虑数据库架构是否满足业务,例如mpp集群测试结果还不如单机,mpp集群更适用于分析的工作。
还要考虑读写分离或者主备的架构是否对数据库性能有提升。
  DM8常用参数

例如有一个密集交易型数据库服务器配置如下:

CPU:4路8核    内存:256G   磁盘阵列:1T

参数名

含义

优化建议

默认值

建议值

MEMORY_POOL

公共内存池,单位为M。

高并发时应调大,避免频繁向OS申请内存

80

2048

N_MEM_POOLS

将公共内存池分片,减少并发访问冲突,单位为个。

 

4

4

BUFFER

数据缓冲区,单位为M。

如果数据量小于内存,则设置为数据量大小;否则设置为总内存的2/3比较合适

1000

120000

BUFFER_POOLS

BUFFER的分区数,一般配置为质数,取值范围为1~500,当MAX_BUFFER>BUFFER时,动态扩展的缓冲区不参与分区

并发较大的系统需要配置这个参数,减少数据缓冲区并发冲突,建议BUFFER=MAX_BUFFER

1

101

MAX_BUFFER

数据缓冲区扩展最大值

建议配置成=BUFFER

1000

120000

RECYCLE

用于缓冲临时表空间,单位为M

高并发或大量使用with、临时表、排序等应该调大点

64

5000

SORT_BUF_SIZE

排序缓存区,单位M

建索引时调大点,平时默认

2

32

CACHE_POOL_SIZE

用于缓存SQL、执行计划、结果集等

一般配置为1000M~4000M

10

1024

DICT_BUF_SIZE

数据字典缓存区,单位M

用于缓存数据字典,默认5M,系统中对象个数较多时适当加大

5

256/512

HJ_BUF_GLOBAL_SIZE

哈希连接使用的内存空间上限,单位M

高并发、hash操作多应调大

500

5000

HJ_BUF_SIZE

单个哈希连接使用的内存

有大表的hash连接应调大

50

500

HAGR_BUF_GLOBAL_SIZE

聚集操作使用的内存上限,单位M

高并发、大量的聚集操作如sum等应调大

500

5000

HAGR_BUF_SIZE

单个聚集操作使用的内存

有大表的hash分组应调大

50

500

WORKER_THREADS

工作线程的个数

建议设置为cpu核算或其两倍 1~64

4

32

ENABLE_MONITOR

数据库系统监控的级别

性能优化时设置为3,运行时设为2

2

2或者3

OLAP_FLAG

启用联机分析处理,0:不启用;1:启用;2:

不启用,同时倾向于使用索引范围扫描

联机交易系统建议设置为2,联机分析系统建议设置为1

0

2

OPTIMIZER_MODE

优化器计划探测模式。设置为1时,采用了左深树方式进行探测,设置为0时,则采用的是卡特兰树方式进行探测

2016年以后的版本建议设置为1,采用新优化器

0

1

  数据库内存分为两个部分

  BUFFER 数据页 -- 磁盘读出的内容在内存的一个副本
  MEMORY_POOL 运行时内存--- 计算的时候需要消耗的内存

  CACHE_POOL SIZE 执行计划、SQL语句、结果集、PACKAGE信息
  RECYLE 临时表 TEMP.DBF RECYCLE
  CREATE #
  SORT\ HASH JOIN \HAGR MTAB
  TEMP.DBF RECYLE 写不下写DBF,就可能导致TEMP.DBF扩展

  表格中没有RECYCLE_POOLS  质数  100左右

  DICT BUF SIZE select * from v$db_cache;

  HJ 和HAGR
  HASH JOIN 和HASH AGR
  HJ_BLK_BUF_SIZE 每次要内存的时候申请多少
  HJ_BUF_SIZE 一个HASH JOIN 操作,最多使用多少内存
  HJ_BUF_GLOBAL_SIZE 表示数据库一共可使用多少内存进行HJ操作

数据库会话监控

--查询活动会话数
select count(*) from v$sessions where state='ACTIVE'; --已执行超过2秒的活动SQL
select * from (
SELECT sess_id,sql_text,datediff(ss,last_send_time,sysdate) Y_EXETIME,
SF_GET_SESSION_SQL(SESS_ID) fullsql,clnt_ip
FROM V$SESSIONS WHERE STATE='ACTIVE')
where Y_EXETIME>=2; --锁查询
select o.name,l.* from v$lock l,sysobjects o where l.table_id=o.id and blocked=1 --阻塞查询
with locks as(
select o.name,l.*,s.sess_id,s.sql_text,s.clnt_ip,s.last_send_time from v$lock l,sysobjects o,v$sessions s
where l.table_id=o.id and l.trx_id=s.trx_id ),
lock_tr as ( select trx_id wt_trxid,row_idx blk_trxid from locks where blocked=1),
res as( select sysdate stattime,t1.name,t1.sess_id wt_sessid,s.wt_trxid,
t2.sess_id blk_sessid,s.blk_trxid,t2.clnt_ip,SF_GET_SESSION_SQL(t1.sess_id) fulsql,
datediff(ss,t1.last_send_time,sysdate) ss,t1.sql_text wt_sql from lock_tr s,locks t1,locks t2
where t1.ltype='OBJECT' and t1.table_id<>0 and t2.ltype='OBJECT' and t2.table_id<>0
and s.wt_trxid=t1.trx_id and s.blk_trxid=t2.trx_id)
select distinct wt_sql,clnt_ip,ss,wt_trxid,blk_trxid from res;

1.3、SQL优化

数据库的性能问题最终都要涉及到SQL优化

标准SQL问题处理流程:生成日志 -> 日志入库 -> 分析SQL -> 优化方案

LOGCCOMIT    通过SVR_LOG 参数动态开关

--设置SQL过滤规则,只记录必要的SQL,生产环境不要设成1
-- 2 只记录DML语句    3 只记录DDL语句   22 记录绑定参数的语句
-- 25 记录SQL语句和它的执行时间    28 记录SQL语句绑定的参数信息 SELECT SF_SET_SYSTEM_PARA_VALUE('SQL_TRACE_MASK','2:3:22:25:28',0,1); --同步日志会严重影响系统效率,生产环境必须设置为异步日志
SELECT SF_SET_SYSTEM_PARA_VALUE('SVR_LOG_ASYNC_FLUSH',1,0,1); --下面这个语句设置只记录执行时间超过200ms的语句,建议拿全部
SELECT SF_SET_SYSTEM_PARA_VALUE('SVR_LOG_MIN_EXEC_TIME',200,0,1); --下面的语句查看设置是否生效
SELECT * FROM V$DM_INI where para_name='SVR_LOG_ASYNC_FLUSH';SELECT * FROM V$DM_INI where para_name='SQL_TRACE_MASK';SELECT * FROM V$DM_INI where para_name='SVR_LOG_MIN_EXEC_TIME'; --开启SQL日志:
SP_SET_PARA_VALUE(1, 'SVR_LOG', 1);
--关闭SQL日志:
SP_SET_PARA_VALUE(1, 'SVR_LOG', 0);

SQL分析流程

优化目标:

1、并发非常高:SQL特征:数量很少(5%),但是执行频率非常高,甚至达到每秒上百次,只要一慢,系统很可能瘫痪。优化级别:最优先处理。

2、并发一般:SQL特征:占大多数(80%),如果有慢的,对系统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但是会造成局部的某些操作慢。优化级别:次优先处理。

3、并发很少但特别慢:SQL特征:数量少(15%),往往是很复杂的查询,可能一天就执行几次,对系统整体影响不大,但是优化难度很大。优化级别:最后处理。

优化思路

性能优化工具ET

ET是DM7自带的分析工具,能统计SQL每个操作符的时间花费,从而定位到有性能问题的操作,指导用户去优化。
INI参数

ENABLE_MONITOR=1
MONITOR_SQL_EXEC=1
MONITOR_TIME=1

时,ET才能使用。

MONITOR_SQL_EXEC, 生产上不要全局打开
V$SQL_NODE_HISTORY
这个参数是可以会话级打开的,
CALL SF_SET_SESSION_PARA_VALUE('PARAM_NAME',PARA_VALUE);

阻塞与死锁

阻塞和死锁是拖慢系统性能的两大元凶。
二者有些差异:
 - 死锁是相互堵塞;而阻塞是单向的
 - 数据库自动识别死锁并解锁;而阻塞不能
 - SQL日志中会记录死锁信息;而阻塞没有,需要人工分析
阻塞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思路:
相同数据的并发操作是主因,业务上尽量避免热点数据的批量操作,比如多个审核员同时从作业池中随机取10张单子,就很可能取到重复,造成阻塞。
慢SQL会使阻塞恶化,加大了阻塞的时间,应尽量优化SQL。
例1:

表A
10 条数据
SESS 1  更新的顺序   1-10   1-5  准备更新6
sess   2 更新的顺序    从10  - 1   10 - 6    准备更新 5
发生 TRXWAIT
等待超时时,会被我们系统检测到,抛出死锁错误
 
例2:

A B C D
SESS 更新 A B C D
SESS 更新 D C B A

所以业务上进行更新操作一定要保持固定顺序。

系统型阻塞
配置调度作业

调度作业由 TASK_THREAD 线程做,TASK_THREAD,还负责我们的PURGE 操作(DELETE 了一条数据,真实的腾出物理空间),如果我的调度作业很多,而且执行时间很长,TASK_THREAD是有限的,全部被调度作业占据,那么这个时候明显的 PURGE 动作就被阻塞。

PURGE操作:delete 时只是把数据打上不可见标识,purge操作讲这些数据从数据文件删除

通过 select * from v$task_queue 查询是否有系统性阻塞的作业。

如果已经发生这种情况,那么只能等操作完成或者重启,若想要防止这种阻塞则 TASK THREAD 放大 INI 参数。

2、执行计划详解

执行计划:一条SQL语句在DM数据库中执行过程或访问路径的描述

可通过 explain 关键字查看执行计划,也可以通过DM管理工具查看

- 一个执行计划由若干个计划节点组成,如上图中的1、2、3
- 每个计划节点中包含操作符(CSCN2)和它的代价等信息
- 代价由一个三元组组成[代价,记录行数,字节数]
- 代价的单位是毫秒,记录行数表示该计划节点输出的行数,字节数表示该计划节点输出的字节数
-解读一下第三个计划节点:操作符是CSCN2即全表扫描,代价估算是0ms,扫描的记录行数是4行,输出字节数是94个
 
执行计划中常用操作符解读
收集结果集:NSET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1 #NSET2: [1, 10000, 156]
2 #PRJT2: [1, 10000, 156];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CSCN2: [1, 10000, 156]; INDEX33556710(T1)
--用于结果集收集的操作符,一般是查询计划的顶层节点
投影:PRJT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1 #NSET2: [1, 10000, 156]
2 #PRJT2: [1, 10000, 156];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CSCN2: [1, 10000, 156]; INDEX33556710(T1)
--关系的“投影”(project)运算,用于选择表达式项的计算;广泛用于查询,排序,函数索引创建等
选择:SLCT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2='TEST';
1 #NSET2: [1, 250, 156]
2 #PRJT2: [1, 250, 156];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SLCT2: [1, 250, 156]; T1.C2 = TEST
4 #CSCN2: [1, 10000, 156]; INDEX33556717(T1)
--关系的“选择” 运算,用于查询条件的过滤。
简单聚集:AAGR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T1 WHERE C1 = 10;
1 #NSET2: [0, 1, 4]
2 #PRJT2: [0, 1, 4]; exp_num(1), is_atom(FALSE)
3 #AAGR2: [0, 1, 4]; grp_num(0), sfun_num(1)
4 #SSEK2: [0, 1, 4]; scan_type(ASC), IDX_C1_T1(T1), scan_range[10,10]
--用于没有group by的count sum age max min等聚集函数的计算
快速聚集:FAGR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T1;
1 #NSET2: [1, 1, 0]
2 #PRJT2: [1, 1, 0]; exp_num(1), is_atom(FALSE)
3 #FAGR2: [1, 1, 0]; sfun_num(1), EXPLAIN SELECT MAX(C1) FROM T1;
1 #NSET2: [1, 1, 0]
2 #PRJT2: [1, 1, 0]; exp_num(1), is_atom(FALSE)
3 #FAGR2: [1, 1, 0]; sfun_num(1),
--用于没有过滤条件时从表或索引快速获取MAX/MIN/COUNT值;DM数据库是世界上单表不带过滤条件下取COUNT值最快的数据库
HASH分组聚集:HAGR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T1 GROUP BY C2;
1 #NSET2: [1, 100, 48]
2 #PRJT2: [1, 100, 48]; exp_num(1), is_atom(FALSE)
3 #HAGR2: [1, 100, 48]; grp_num(1), sfun_num(1)
4 #CSCN2: [1, 10000, 48]; INDEX33556717(T1)
--用于分组列没有索引只能走全表扫描的分组聚集,C2列没有创建索引
流分组聚集:SAGR
EXPLAIN SELECT COUNT(*) FROM T1 GROUP BY C1;
1 #NSET2: [1, 100, 4]
2 #PRJT2: [1, 100, 4]; exp_num(1), is_atom(FALSE)
3 #SAGR2: [1, 100, 4]; grp_num(1), sfun_num(1)
4 #SSCN: [1, 10000, 4]; IDX_C1_T1(T1)
--用于分组列是有序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流分组聚集,C1上已经创建了索引,SAGR2性能优于HAGR2
二次扫描:BLKUP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1=10;
1 #NSET2: [0, 1, 156]
2 #PRJT2: [0, 1, 156];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 156]; IDX_C1_T1(T1)
4 #SSEK2: [0, 1, 156]; scan_type(ASC), IDX_C1_T1(T1), scan_range[10,10]
--先使用2级别索引定位,再根据表的主键、聚集索引、rowid等信息定位数据行。
全表扫描:CSCN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1 #NSET2: [1, 10000, 156]
2 #PRJT2: [1, 10000, 156];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CSCN2: [1, 10000, 156]; INDEX33556710(T1)
--CSCN2是CLUSTER INDEX SCAN的缩写即通过聚集索引扫描全表,全表扫描是最简单的查询,如果没有选择谓词,或者没有索引可以利用,则系统一般只能做全表扫描。在一个高并发的系统中应尽量避免全表扫描
索引扫描:SSEK CSEK SSCN 
EXPLAIN SELECT * FROM T1 WHERE C1=10;
1 #NSET2: [0, 1, 156]
2 #PRJT2: [0, 1, 156];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 156]; IDX_C1_T1(T1)
4   #SSEK2: [0, 1, 156]; scan_type(ASC), IDX_C1_T1(T1), scan_range[10,10] CREATE CLUSTER INDEX IDX_C1_T2 ON T2(C1);
EXPLAIN SELECT * FROM T2 WHERE C1=10;
1 #NSET2: [0, 250, 156]
2 #PRJT2: [0, 250, 156];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CSEK2: [0, 250, 156]; scan_type(ASC), IDX_C1_T2(T2), scan_range[10,10] CREATE INDEX IDX_C1_C2_T1 ON T1(C1,C2);
EXPLAIN SELECT C1,C2 FROM T1;
1 #NSET2: [1, 10000, 60]
2 #PRJT2: [1, 10000, 60];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SSCN: [1, 10000, 60]; IDX_C1_C2_T1(T1)
--SSEK2是二级索引扫描即先扫描索引,再通过主键、聚集索引、ROWID等信息去扫描表 CSEK2是聚集索引扫描只需要扫描索引,不需要扫描表 SSCN是索引全扫描,不需要扫描表

连接

主要有四种连接方式。

--nest loop
--直接做笛卡尔积,然后过滤连接条件
select /*+PHC_MODE_ENFORCE(1)*/* from sysobjects a, sysobjects b where a.id = b.id --nset loop with index
select /*+PHC_MODE_ENFORCE(2) ORDER(B A)*/A.*,B.ID from sysobjects a, sysobjects b where a.id = b.id ORDER BY B.ID --hash join
select /*+PHC_MODE_ENFORCE(4)*/* from sysobjects a, sysobjects b where a.id = b.id
select /*+PHC_MODE_ENFORCE(4) ORDER(A B)*/A.*,B.ID from sysobjects a, sysobjects b where a.id = b.id ORDER BY B.NAME --merge
select /*+ENABLE_HASH_JOIN(0) ENABLE_INDEX_JOIN(0)*/* from sysobjects a, sysobjects b where a.id = b.id

查询转换

查询转换是优化器自动做的,在生成执行计划之前,等价改写查询语句的形式,以便提升效率和产生更好的执行计划。它决定是否重写用户的查询,常见的转换有谓词传递、视图拆分、谓词推进、关联/非关联子查询改写等。
3.1、统计信息
统计信息主要是描述数据库中表,索引的大小,规模,数据分布状况等的一类信息。比如,表的行数,块数,平均每行的大小,索引的高度、叶子节点数,索引字段的行数,不同值的大小等,都属于统计信息。
 
两种统计方式:
 - 频率直方图:适用于取值范围比较少的列,例如有些字段的取值范围非常有限,比如人类的年龄,一般不可能超过120, 因此无论表中有多少记录,年龄字段的唯一值个数都不会超过120, 我们可以采样部分记录,统计出每个年龄(0-120)的记录数,可以使用120个(V, count)二元组作为元素的数组,来表示这个频率直方图。
 - 等高直方图:频率直方图虽然精确,但是它只能处理取值 范围较小的情况,如果字段的取值范围很大,那么就不可能为每一个值统计出它的出现次数,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等高直方图。等高直方图是针对一个数据集合不同值 个数很多的情况,把数据集合划分为若干个记录数相同或相近的不同区间,并记录区间的不同值个数。每个区间的记录数比较接近,这就是所谓等高的含义。

--构造测试环境
CREATE TABLE TEST_TJ(ID INT,AGE INT);
BEGIN FOR I IN 1..100000 LOOP
INSERT INTO TEST_TJ VALUES(MOD(I,9700),TRUNC(RAND * 120));
END LOOP;
COMMIT;
END;
--创建系统包
SP_CREATE_SYSTEM_PACKAGES(1);
--更新单列统计信息
DBMS_STATS.GATHER_TABLE_STATS(USER, 'TEST_TJ',null,100,false, 'FOR ALL COLUMNS SIZE AUTO'); --更新所有列
SP_COL_STAT_INIT_EX(USER,'TEST_TJ','ID',100); --更新单列 --查看统计信息:频率直方图
DBMS_STATS.COLUMN_STATS_SHOW(USER, 'TEST_TJ','AGE');
--1.类型:频率直方图
--2.ENDPOINT_VALUE样本值: 1
--3.ENDPOINT_HEIGHT 样本值的个数:819
SELECT COUNT(*) FROM TEST_TJ WHERE AGE=1; --819

--查看统计信息:等高直方图
DBMS_STATS.COLUMN_STATS_SHOW(USER, 'TEST_TJ','ID');
--解读统计信息
--1.类型:等高直方图
--2.ENDPOINT_VALUE样本值: 30
--3.ENDPOINT_HEIGHT小于样本值大于前一个样本值的个数:329
SELECT COUNT(*) FROM TEST_TJ WHERE ID<30; --329
--4.ENDPOINT_KEYGHT样本值的个数:11
SELECT COUNT(*) FROM TEST_TJ WHERE ID=30; --11
--5.ENDPOINT_DISTINCT小于样本值大于前一个样本值之间不同样本的个数: 30
SELECT COUNT(DISTINCT ID) FROM TEST_TJ WHERE ID<30; --30

3.2、索引的存储结构

了解索引的存储结构对于正确使用和优化索引有很大帮助。
最常见的索引结构为B*tree索引,下图是一个B*树索引存储结构图。

从上图可以看到,根节点块包含三条记录,分别为(0 B1)、(40 B2)、(80 B3),它们指向三个分支节点块。其中的0、40和80分别表示这三个分支节点块所链接的键值的最小值。而B1、B2和B3则表示所指向的三个分支节点块的地址。
一个节点存一个数据页,这样一次IO就可以把一个节点完全载入内存。由于根节点一般都是常驻内存的,所以访问叶子的成本为h-1。
3.3、创建索引原则
在什么情况下使用B*树索引?
1、仅当要通过索引访问表中很少的一部分行(1%~20%)
    索引用于访问表中的行(只占一个很小的百分比)
2、如果要处理表中的多行,而且可以使用索引而不用表
    索引用于回答一个查询:索引提供了足够的信息来回答整个查询,不需要去访问表
    索引可以作为一个“较瘦”版本的表
原则1:根据索引查询只返回很少一部分行
--创建表 插入10万条数据
CREATE TABLE TEST_INDEX(ID INT,AGE INT);
BEGIN
FOR I IN 1..100000 LOOP
INSERT INTO TEST_INDEX VALUES(MOD(I,9700),TRUNC(RAND * 120));
END LOOP;
COMMIT;
END;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ID_TEST_INDEX ON TEST_INDEX(ID);
CREATE INDEX IDX_AGE_TEST_INDEX ON TEST_INDEX(AGE);
--更新列统计信息
SP_COL_STAT_INIT_EX(USER,'TEST_INDEX','ID',100);
SP_COL_STAT_INIT_EX(USER,'TEST_INDEX','AGE',100); --返回少部分行 走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_INDEX WHERE ID=100;
1 #NSET2: [0, 11, 16]
2 #PRJT2: [0, 11, 16];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1, 16]; IDX_ID_TEST_INDEX(TEST_INDEX)
#SSEK2: [0, 11, 16]; scan_type(ASC), IDX_ID_TEST_INDEX(TEST_INDEX), scan_range[100,100] --返回大部分行 走全表扫描
EXPLAIN SELECT * FROM TEST_INDEX WHERE AGE>1 ;
1 #NSET2: [11, 98374, 16]
2 #PRJT2: [11, 98374, 16];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SLCT2: [11, 98374, 16]; TEST_INDEX.AGE > 1
4 #CSCN2: [11, 100000, 16]; INDEX33556678(TEST_INDEX)
原则2:索引作为一个较瘦版本的表
--只需要扫描索引 不用扫描表
EXPLAIN SELECT TOP 10 * FROM TEST_INDEX ORDER BY AGE ;
1 #NSET2: [10, 10, 16]
2 #PRJT2: [10, 10, 16];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TOPN2: [10, 10, 16]; top_num(10)
4 #BLKUP2: [10, 100000, 16]; IDX_AGE_TEST_INDEX(TEST_INDEX)
5 #SSCN: [10, 100000, 16]; IDX_AGE_TEST_INDEX(TEST_INDEX) --只需要扫描索引 不用扫描表
EXPLAIN SELECT COUNT(DISTINCT AGE) FROM TEST_INDEX;
1 #NSET2: [17, 1, 4]
2 #PRJT2: [17, 1, 4]; exp_num(1), is_atom(FALSE)
3 #AAGR2: [17, 1, 4]; grp_num(0), sfun_num(1)
4 #SSCN: [10, 100000, 4]; IDX_AGE_TEST_INDEX(TEST_INDEX)
组合索引列的顺序:
 最优先把等值匹配的列放最前面,范围匹配的放后面
 其次把过滤性好的列放前面,过滤性差的放后面
 查询时组合索引只能利用一个非等值字段
--创建测试表
create table tab(c1 int,c2 char(1),c3 char(1),c4 int);
--构造测试数据
insert into tab
select level c1,chr(mod(level,27)+65) c2,chr(mod(level,27)+65) c3,level c4
from dual
connect by level<=10000; --待优化语句如下:
SELECT * FROM TAB WHERE C1 BETWEEN 10 AND 20 AND C2 ='A' AND C3='B';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IDX_C1_C2_C3_TAB ON TAB(C1,C2,C3);
CREATE INDEX IDX_C2_C3_C1_TAB ON TAB(C2,C3,C1); --查看执行计划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 WHERE C1 BETWEEN 10 AND 20 AND C2 ='A' AND C3='B';
1 #NSET2: [0, 1, 112]
2 #PRJT2: [0, 1,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 112]; IDX_C2_C3_C1_TAB(TAB)
4 #SSEK2: [0, 1, 112]; scan_type(ASC),IDX_C2_C3_C1_TAB(TAB),scan_range[(A,B,10),(A,B,20)] --查看执行计划 可以看出这个索引只能利用C1列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 INDEX IDX_C1_C2_C3_TAB TT WHERE C1 BETWEEN 10 AND 20 AND C2 ='A' AND C3='B'; 1 #NSET2: [0, 1, 112]
2 #PRJT2: [0, 1,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SLCT2: [0, 1, 112]; (TT.C2 = A AND TT.C3 = B)
4 #BLKUP2: [0, 25, 112]; IDX_C1_C2_C3_TAB(TT)
5 #SSEK2: [0, 25, 112]; scan_type(ASC), IDX_C1_C2_C3_TAB(TAB as TT), scan_range[(10,min,min),(20,max,max))

3.4、关于不走索引的神话

1、条件列不是索引的首列

--创建表
CREATE TABLE TAB1(C1 INT,C2 CHAR(1),C3 CHAR(1),C4 INT);
--构造测试数据
INSERT INTO TAB1
SELECT LEVEL C1,CHR(MOD(LEVEL,27)+65) C2,CHR(MOD(LEVEL,27)+65) C3,LEVEL C4
FROM DUAL
CONNECT BY LEVEL<=10000;
COMMIT;
CREATE INDEX IDX_C1_C2 ON TAB1(C1,C2);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C2='A'; 1 #NSET2: [1, 250, 112]
2 #PRJT2: [1, 250,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SLCT2: [1, 250, 112]; TAB1.C2 = A
4 #CSCN2: [1, 10000, 112]; INDEX33556684(TAB1)

2、条件列上有函数或者计算

--正常情况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C1 =123;
1 #NSET2: [0, 1, 112]
2 #PRJT2: [0, 1,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 112]; IDX_C1_C2_C3_TAB1(TAB1)
4 #SSEK2: [0, 1, 112]; scan_type(ASC), IDX_C1_C2_C3_TAB1(TAB1), scan_range[(123,min,min),(123,max,max)) --条件列上有函数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abs(C1) =123;
1 #NSET2: [137, 25000, 112]
2 #PRJT2: [137, 25000,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SLCT2: [137, 25000, 112]; exp11 = var1
4 #CSCN2: [137, 1000000, 112]; INDEX33556691(TAB1) --条件列上有计算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C1-1 =123;
1 #NSET2: [137, 25000, 112]
2 #PRJT2: [137, 25000,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SLCT2: [137, 25000, 112]; TAB1.C1-1 = 123
4 #CSCN2: [137, 1000000, 112]; INDEX33556691(TAB1)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C1 =123+1
1 #NSET2: [0, 1, 112]
2 #PRJT2: [0, 1,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 112]; IDX_C1_C2_C3_TAB1(TAB1)
4 #SSEK2: [0, 1, 112]; scan_type(ASC), IDX_C1_C2_C3_TAB1(TAB1), scan_range[(123+1,min,min),(123+1,max,max))

3、存在隐式转换

--对条件列C1做了隐式的类型转换,将int类型转换为char类型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C1='1234567890'
1 #NSET2: [137, 25000, 112]
2 #PRJT2: [137, 25000,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SLCT2: [137, 25000, 112]; exp_cast(TAB1.C1) = var1
4 #CSCN2: [137, 1000000, 112]; INDEX33556691(TAB1) --后面的常量小于10位,优化器对常量做了类型转换,这时可以走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C1='123456789'
1 #NSET2: [0, 1, 112]
2 #PRJT2: [0, 1,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 112]; IDX_C1_C2_C3_TAB1(TAB1)
4 #SSEK2: [0, 1, 112]; scan_type(ASC), IDX_C1_C2_C3_TAB1(TAB1), scan_range[(exp_cast(123456789),min,min),(exp_cast(123456789),max,max)) --写SQL的时候数据类型最好匹配,不要让优化器来做这种隐式的类型转换
EXPLAIN SELECT * FROM TAB1 WHERE C1=1234567890
1 #NSET2: [0, 1, 112]
2 #PRJT2: [0, 1, 112]; exp_num(5), is_atom(FALSE)
3 #BLKUP2: [0, 1, 112]; IDX_C1_C2_C3_TAB1(TAB1)
4 #SSEK2: [0, 1, 112]; scan_type(ASC), IDX_C1_C2_C3_TAB1(TAB1), scan_range[(1234567890,min,min),(1234567890,max,max))

4、如果走索引会更慢

--创建测试表
CREATE TABLE TX(ID INT, NAME VARCHAR(100));
--插入数据
BEGIN
FOR X IN 1 .. 100000 LOOP
INSERT INTO TX VALUES(X, 'HELLO');
END LOOP;
COMMIT;
END;
--创建索引 更新统计信息
CREATE INDEX TXL01 ON TX(ID);
SP_INDEX_STAT_INIT(USER,'TXL01'); --返回记录较多 不走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X WHERE ID <50000;
1 #NSET2: [12, 49998, 60]
2 #PRJT2: [12, 49998, 60];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SLCT2: [12, 49998, 60]; TX.ID < 50000
4 #CSCN2: [12, 100000, 60]; INDEX33556697(TX)
--返回记录较少 走索引
EXPLAIN SELECT * FROM TX WHERE ID <500;
1 #NSET2: [8, 498, 60]
2 #PRJT2: [8, 498, 60];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BLKUP2: [8, 498, 60]; TXL01(TX)
4 #SSEK2: [8, 498, 60]; scan_type(ASC), TXL01(TX), scan_range(null2,500)

5、没有更新统计信息

--创建测试表
CREATE TABLE TY(ID INT, NAME VARCHAR(100));
--插入数据
BEGIN
FOR X IN 1 .. 100000 LOOP
INSERT INTO TY VALUES(X, 'HELLO');
END LOOP;
COMMIT;
END;
--创建索引
CREATE INDEX TYL01 ON TY(ID); --未更新统计信息
EXPLAIN SELECT * FROM TY WHERE ID <500;
1 #NSET2: [12, 5000, 60]
2 #PRJT2: [12, 5000, 60];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SLCT2: [12, 5000, 60]; TY.ID < 500
4 #CSCN2: [12, 100000, 60]; INDEX33556699(TY) --更新统计信息
SP_INDEX_STAT_INIT(USER,'TYL01');
EXPLAIN SELECT * FROM TY WHERE ID <500;
1 #NSET2: [8, 498, 60]
2 #PRJT2: [8, 498, 60]; exp_num(3), is_atom(FALSE)
3 #BLKUP2: [8, 498, 60]; TYL01(TY)
4 #SSEK2: [8, 498, 60]; scan_type(ASC), TYL01(TY), scan_range(null2,500)
在CREATE INDEX语句中列的排序会影响查询的性能。通常,将最常用的列放在最前面。 
如果查询中有多个字段组合定位,则不应为每个字段单独创建索引,而应该创建一个组
合索引。
当两个或多个字段都是等值查询时,组合索引中各个列的前后关系是无关紧要的。
但是如果是非等值查询时,要想有效利用组合索引,则应该按等值字段在前,非等值字段在
后的原则创建组合索引,查询时只能利用一个非等值的字段。

3.5、索引对DML语句的影响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索引能提高查询性能,也能拖慢DML的效率。
通过比较能发现,索引越多,表上DML操作的速度越慢。所以使用索引一定要注意质量,可有可无的索引必须要删掉。另外,大批量更新数据时,允许的话可以先删除索引,更新完毕后再重建,这样效率会高一些。

达梦产品技术支持培训-day6-DM性能诊断与优化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达梦产品技术支持培训-day7-DM8数据库备份与还原-原理

    (本文部分内容摘自DM产品技术支持培训文档,如需要更详细的文档,请查询官方操作手册,谢谢) 1.DM8备份还原简介 1.1.基本概念 (1)表空间与数据文件 ▷ DM8表空间类型: ▷ SYSTEM ...

  2. 达梦产品技术支持培训-day8-DM8数据库备份与还原-实操

    1.DM8的备份还原方法 Disql 工具:联机数据备份与还原,包括库备份.表空间备份与还原.表备份与还原:  DMRMAN 工具:脱机数据库备份还原与恢复: 客户端工具 MANAGER和CONSOL ...

  3. 达梦产品技术支持培训-day2-DM8常用SQL

    (本文只作为随笔或个人笔记,非官方文档,请勿作他用,谢谢) DM8数据库的SQL兼容性很高,和Oracle差距不大,以下是个人认为比较关键的部分. 1.关键动词 create --新建 drop -- ...

  4. 达梦产品技术支持-DM8-数据库安装

    (该文档只适合个人环境搭建,未涉及到数据库的各种参数配置,未涉及到数据库规划,若需要企业环境搭建请咨询专业人员) 基于Windows的安装 windows下安装是图形化界面,与linux下的图形化界面 ...

  5. .NETCore 访问国产达梦数据库

    前言 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旗下基础软件企业,专业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销售与服务,同时可为用户提供大数据平台架构咨询.数据技术方案规划.产品部署 ...

  6. [开源] .Net 使用 ORM 访问 达梦数据库

    前言 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为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CEC)旗下基础软件企业,专业从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发.销售与服务,同时可为用户提供大数据平台架构咨询.数据技术方案规划.产品部署 ...

  7. 达梦数据库产品支持技术学习分享_Week2

    本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本人对达梦数据库学习的分享,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一.文本命令行工具使用的方法(Disql和dmfldr) 二.数据库备份 三.定时作业功能 四.系统表和动 ...

  8. 达梦数据库产品支持技术学习分享_Week1

    本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本人对达梦数据库学习的分享,学习进度和学习情况因人而异,仅供参考. 一.达梦数据库的体系架构 二.达梦数据库的安装 三.达梦数据库的数据类型 四.达梦数据库的DDL.DML. ...

  9. mybatis plus 支持达梦DM 数据库啦

    最近由于公司项目需要使用DM数据库,现在就官方源码修改了,完美支持达梦数据库的代码生成器.官方说的v3.0.RELEASE版本支持达梦数据库,不知道说的支持包括支持代码生成器么? 怀着兴奋的心情,兴高 ...

随机推荐

  1. Activiti7 任务人员动态分配(理论)

    之前一直用的流程模型都是,固态的,写死的 由于固定分配方式,任务只能一步一步执行,执行到每一个任务将按照bpmn的配置去分配任务负责人.这显然在实际开发中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们需要动态分配人员 表达式分 ...

  2. 使用zabbix监控sql server的发布订阅

    (一)背景 个人在使用sql server时,用到了sql server的发布订阅来做主从同步,类似MySQL的异步复制.在发布订阅环境搭建完成后,最重要的就是如何监控复制的状态了,sql serve ...

  3. 20190923-05Linux用户组管理命令 000 013

    每个用户都有一个用户组,系统可以对一个用户组中的所有用户进行集中管理.不同Linux 系统对用户组的规定有所不同, 如Linux下的用户属于与它同名的用户组,这个用户组在创建用户时同时创建. 用户组的 ...

  4. ASP.NET解压zip文件,并将解压后的文件放到指定路径中

    本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yifeixue/p/11769905.html 本人已亲测有效(*^▽^*) 废话不多说了,直接上代码: 1 /// <summary ...

  5. Kubernetes的资源控制器和Service(四)

    一.定义和分类 1,定义 k8s 中内建了很多控制器(controller ),这些相当于一个状态机,用来控制 Pod 的具体状态和行为. 2,类型 ReplicationController.Rep ...

  6. [04] C# Alloc Free编程之实践

    C# Alloc Free编程之实践 上一篇说了Alloc Free编程的基本理论. 这篇文章就说怎么具体做实践. 常识 之所以说是常识, 那是因为我们在学任何一门语言的时候, 都能在各种书上看到各种 ...

  7. xampp安装和使用:windows和linux使用安装微擎小程序

    1.官网下载xampp XAMPP:Apache+MySQL+PHP+PERL,适用于windows+linux+macos x+Solaris等多系统使用 官网地址:https://www.apac ...

  8. python 3 while嵌套

  9. RabbitMQ消息积压的几种解决思路

    在日常工作中使用RabbitMQ偶尔会遇不可预料的情况导致的消息积压,一般出现消息积压基本上分为几种情况: 消费者消费消息的速度赶不上生产速度,这总问题主要是业务逻辑没设计好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平衡, ...

  10. 基于JavaScript的表格设计:按序添加或删除班级的学生信息

    目的: 制作一个表格,显示班级的学生信息 功能: 鼠标移到不同行,背景色发生改变,离开恢复原背景色 添加.删除按钮,可添加,可删除. 程序流程: 首先先建立绑定事件函数. 其次建立鼠标移动改变背景色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