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UE 源码分析

简介

Vue 是 MVVM 框架中的新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作者应该毕业不久,现在在google。vue 如作者自己所说,在api设计上受到了很多来自knockout、angularjs等大牌框架影响,但作者相信 vue 在性能、易用性方面是有优势。同时也自己做了和其它框架的性能对比,在这里
今天以版本 0.10.4 为准

入口

Vue 的入口也很直白:

var demo = new Vue({ el: '#demo', data: { message: 'Hello Vue.js!' } })

  

和 ko 、avalon 不同的是,vue 在一开始就必须指定 el 。个人认为这里设计得不是很合理,因为如果一份数据要绑定到两个不同dom节点上,那就不得不指定一个同时包含了这两个dom节点的祖先dom节点。
接下来去找 Vue 的定义。翻开源码,vue 用 grunt。build命令中用了作者自己写的gulp-component来组合代码片段。具体请读者自己看看,这里不仔细说了。

从 /src/main.js 里看到,Vue 的定义就是 ViewModal 的定义。打开 ViewModel,发现它的定义中只是实例化了一个 Compiler,把自己作为参数传给构造函数。同时看到 ViewModel 原型上定义了一些方法,基本上是跟内部事件、dom 操作有关。那接下来我们就主要看看这个 compiler了。不要忘了我们第一个目的是找到它双工绑定的主要原理。

双工绑定

翻到 compiler 的定义,代码太长。犹豫了一下决定还是删掉一些注释贴出来,因为基本上大部分值得看的都在这里,愿深入的读者最好看源文件。

function Compiler (vm, options) {
var compiler = this,
key, i compiler.init = true
compiler.destroyed = false
options = compiler.options = options || {}
utils.processOptions(options)
extend(compiler, options.compilerOptions)
compiler.repeat = compiler.repeat || false
compiler.expCache = compiler.expCache || {}
var el = compiler.el = compiler.setupElement(options)
utils.log('\nnew VM instance: ' + el.tagName + '\n') compiler.vm = el.vue_vm = vm
compiler.bindings = utils.hash()
compiler.dirs = []
compiler.deferred = []
compiler.computed = []
compiler.children = []
compiler.emitter = new Emitter(vm) if (options.methods) {
for (key in options.methods) {
compiler.createBinding(key)
}
} if (options.computed) {
for (key in options.computed) {
compiler.createBinding(key)
}
} // VM --------------------------------------------------------------------- vm.$ = {}
vm.$el = el
vm.$options = options
vm.$compiler = compiler
vm.$event = null var parentVM = options.parent
if (parentVM) {
compiler.parent = parentVM.$compiler
parentVM.$compiler.children.push(compiler)
vm.$parent = parentVM
}
vm.$root = getRoot(compiler).vm // DATA -------------------------------------------------------------------
compiler.setupObserver() var data = compiler.data = options.data || {},
defaultData = options.defaultData
if (defaultData) {
for (key in defaultData) {
if (!hasOwn.call(data, key)) {
data[key] = defaultData[key]
}
}
} var params = options.paramAttributes
if (params) {
i = params.length
while (i--) {
data[params[i]] = utils.checkNumber(
compiler.eval(
el.getAttribute(params[i])
)
)
}
} extend(vm, data)
vm.$data = data
compiler.execHook('created')
data = compiler.data = vm.$data var vmProp
for (key in vm) {
vmProp = vm[key]
if (
key.charAt(0) !== '$' &&
data[key] !== vmProp &&
typeof vmProp !== 'function'
) {
data[key] = vmProp
}
} compiler.observeData(data) // COMPILE ----------------------------------------------------------------
if (options.template) {
this.resolveContent()
}
while (i--) {
compiler.bindDirective(compiler.deferred[i])
}
compiler.deferred = null if (this.computed.length) {
DepsParser.parse(this.computed)
} compiler.init = false
compiler.execHook('ready')
}

  

注释就已经写明了 compiler 实例化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些基础的设置。两个值得注意的点:一是在 compiler 里面定义一个 vm 属性来保存对传入的 ViewModel 的引用;二是对 method 和 computed 的每一个成员都调用了 createBinding 。跳到 createBinding:

CompilerProto.createBinding = function (key, directive) {
/*省略*/
var compiler = this,
methods = compiler.options.methods,
isExp = directive && directive.isExp,
isFn = (directive && directive.isFn) || (methods && methods[key]),
bindings = compiler.bindings,
computed = compiler.options.computed,
binding = new Binding(compiler, key, isExp, isFn) if (isExp) {
/*省略*/
} else if (isFn) {
bindings[key] = binding
binding.value = compiler.vm[key] = methods[key]
} else {
bindings[key] = binding
if (binding.root) {
/*省略*/
if (computed && computed[key]) {
// computed property
compiler.defineComputed(key, binding, computed[key])
} else if (key.charAt(0) !== '$') {
/*省略*/
} else {
/*省略*/
}
} else if (computed && computed[utils.baseKey(key)]) {
/*省略*/
} else {
/*省略*/
}
}
return binding
}

  

它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实例化了一个叫做 Bingding 的东西,二是将 method 和 computed 成员的 bingding 进行了一些再处理。凭直觉和之前看过的代码,我们可以大胆猜测这个实例化的 bingding 很可能就是用来保存数据和相应地"更新回调函数"的集合。点进 /src/binding 里。果然,看到其中的 update 、pub 等函数和 sub 、dir 等对象成员,基本证明猜对了。

到这里,实例化的对象已经有点多了。后面还会更多,为了让各位不迷失,请提前看看这张关键对象图:

看完 bingding,我们继续回到 createBinding 中,刚才还说到对 method 和 computed 成员的 bingding 做了一些再处理。对 method,就直接在 vm 上增加了一个同名的引用,我们可以把 vm 看做一个公开的载体,在上面做引用就相当于把自己公开了。对 computed 的成员,使用defineComputed 做的处理是:在vm上定义同名属性,并将 getter/setter 对应到相应computed成员的$get和$set。

至此,compiler 的第一部分做完,基本上把数据的架子都搭好了。我们看到 bingding 的 pub 和 sub, 知道了 vue 也是就与 observe 模式,那接下来就看看它是如何把把视图编译成数据更新函数,并注册到bingding里。

回到compiler里,第二部分处理了一下vm,增加了一些引用。 第三部分关键的来了,一看就知道最重要的就是第一句 compiler.setupObserver() 和最后一句compiler.observeData(data) 。直接看源码的读者,注释里已经很清楚了。第一句是用来注册一些内部事件的。最后一句是用来将数据的成员转化成 getter/setter。并和刚刚提到的bingding 相互绑定。值得注意的是,如果遇到数据成员是对象或者数组,vue 是递归式将它们转化成 getter/setter 的,所以你嵌套多深都没关系,直接替换掉这些成员也没关系,它对新替换的对象重新递归式转化。

这里的代码都很易懂,读者可以自己点进去看。我只想说一点,就是 vue 在内部实现中使用了很多事件派发器,也就是 /src/emitter。比如对数据的 set 操作。在 set 函数只是触发一个 set 事件,后面的视图更新函数什么都是注册这个事件下的。这个小小的设计让关键的几个模块解耦得非常好,能够比较独立地进行测试。同时也为框架本身的扩展提供了很多很多的空间。下面这张图展示了对data的成员进行修改时内部的事件派发:

视图渲染和扩展

看到最后一部分视图渲染,这里值得注意的是,vue 支持的是 angular 风格的可复用的directive。directive 的具体实现和之前的 ko 什么的没太大区别,都是声明 bind、update等函数。

至于扩展方面,vue已有明确的 component 和 plugin 的概念,很好理解,读者看看文档即可。 另外注意下,vue 是到最后才处理 computed 和普通数据的依赖关系的。

总结

总体来说,vue 在内核架构上很精巧。精指的是没有像ko一样先实现一些强大但复杂的数据结构,而是需要什么就实现什么。巧指的是在代码架构上既完整实现了功能,又尽量地解耦,为扩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比如它使用了 binding 这样一个中间体,而不是将试图更新函数直接注册到数据的set函数中等等,这些设计都是值得学习了。 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有异议的地方: 比如是否考虑将数据的转化和视图编译明确分成两个过程?这样容易实现数据的复用,也就是最开始讲的问题。这样改的话,compiler 的实例化的代码也可以稍微更优雅一些:先处理数据和依赖关系,再建立bingding并绑定各种事件,最后处理视图。

这几天有事去了, 没按时更新,抱歉。下一期带来angular源码分析,敬请期待。

MVVM大比拼之vue.js源码精析的更多相关文章

  1. MVVM大比拼之avalon.js源码精析

    简介 avalon是国内 司徒正美 写的MVVM框架,相比同类框架它的特点是: 使用 observe 模式,性能高. 将原始对象用object.defineProperty重写,不需要用户像用knoc ...

  2. MVVM大比拼之knockout.js源码精析

    简介 本文主要对源码和内部机制做较深如的分析,基础部分请参阅官网文档. knockout.js (以下简称 ko )是最早将 MVVM 引入到前端的重要功臣之一.目前版本已更新到 3 .相比同类主要有 ...

  3. vue.js源码精析

    MVVM大比拼之vue.js源码精析 VUE 源码分析 简介 Vue 是 MVVM 框架中的新贵,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作者应该毕业不久,现在在google.vue 如作者自己所说,在api设计上受到了很多 ...

  4. MVVM大比拼之AngularJS源码精析

    MVVM大比拼之AngularJS源码精析 简介 AngularJS的学习资源已经非常非常多了,AngularJS基础请直接看官网文档.这里推荐几个深度学习的资料: AngularJS学习笔记 作者: ...

  5. Vue.js 源码分析(一) 代码结构

    关于Vue vue是一个兴起的前端js库,是一个精简的MVVM.MVVM模式是由经典的软件架构MVC衍生来的,当View(视图层)变化时,会自动更新到ViewModel(视图模型),反之亦然,View ...

  6. 从template到DOM(Vue.js源码角度看内部运行机制)

    写在前面 这篇文章算是对最近写的一系列Vue.js源码的文章(https://github.com/answershuto/learnVue)的总结吧,在阅读源码的过程中也确实受益匪浅,希望自己的这些 ...

  7. Vue.js源码——事件机制

    写在前面 因为对Vue.js很感兴趣,而且平时工作的技术栈也是Vue.js,这几个月花了些时间研究学习了一下Vue.js源码,并做了总结与输出.文章的原地址:https://github.com/an ...

  8. 从Vue.js源码角度再看数据绑定

    写在前面 因为对Vue.js很感兴趣,而且平时工作的技术栈也是Vue.js,这几个月花了些时间研究学习了一下Vue.js源码,并做了总结与输出.文章的原地址:https://github.com/an ...

  9. vue源码分析—Vue.js 源码构建

    Vue.js 源码是基于 Rollup 构建的,它的构建相关配置都在 scripts 目录下.(Rollup 中文网和英文网) 构建脚本 通常一个基于 NPM 托管的项目都会有一个 package.j ...

随机推荐

  1. 从源码看Azkaban作业流下发过程

    上一篇零散地罗列了看源码时记录的一些类的信息,这篇完整介绍一个作业流在Azkaban中的执行过程,希望可以帮助刚刚接手Azkaban相关工作的开发.测试. 一.Azkaban简介 Azkaban作为开 ...

  2. 【WCF】自定义错误处理(IErrorHandler接口的用法)

    当被调用的服务操作发生异常时,可以直接把异常的原始内容传回给客户端.在WCF中,服务器传回客户端的异常,通常会使用 FaultException,该异常由这么几个东东组成: 1.Action:在服务调 ...

  3. 移动端1px边框

    问题:移动端1px边框,看起来总是2倍的边框大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试用过很多方法,用图片,用js判断dpr等,都不太满意, 最后找到一个还算好用的方法:伪类 + transform 原理是把原先元素的 ...

  4. python爬取github数据

    爬虫流程 在上周写完用scrapy爬去知乎用户信息的爬虫之后,github上star个数一下就在公司小组内部排的上名次了,我还信誓旦旦的跟上级吹牛皮说如果再写一个,都不好意思和你再提star了,怕你们 ...

  5. ajax前后端数据交互简析

    前端-------->后端 方法:POST 将要传递给后台的数据在前端拼接成url字符串,通过request.send()传递给后台,后台php把得到的数据以索引数组的方式存储在$_POST中. ...

  6. 关于font-family

    在设置页面字体的时候,你会发现在 font-family 属性中会设置好多个字体,想看懂它们都是什么字体吗?不好意思,我不是搞设计的,我也不知道.那么,现在写的东西,只是对于一个前端人员来说,要了解的 ...

  7. bash字符串操作

    参考 http://www.cnblogs.com/chengmo/archive/2010/10/02/1841355.html 问题:bash怎么提取字符串的最后一位?例如python中strin ...

  8. java常用的设计模式

    设计模式:一个程序员对设计模式的理解:"不懂"为什么要把很简单的东西搞得那么复杂.后来随着软件开发经验的增加才开始明白我所看到的"复杂"恰恰就是设计模式的精髓所 ...

  9. 打破陈规抓痛点,H3 BPM10.0挑战不可能

    高效益意味着相似的运营活动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而战略定位则意味着企业在运营活动中有区别于竞争对手的实施方式,即差异化竞争.在新经济体下,面对社会的变革.市场的竞争环境.不断攀升的成本压力,几乎没有企业 ...

  10. (转)从0开始搭建SQL Server AlwaysOn 第一篇(配置域控+域用户DCADMIN)

    原文地址: http://www.cnblogs.com/lyhabc/p/4678330.html 实验环境: 准备工作 软件准备 (1) SQL Server 2012 (2) Windows 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