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只介绍原论文中的 Isolation Forest 孤立点检测算法的原理,实际的代码实现详解请参照我的另一篇博客:Isolation Forest算法实现详解

或者读者可以到我的GitHub上去下载完整的项目源码以及测试代码(源代码程序是基于maven构建): https://github.com/JeemyJohn/AnomalyDetection

前言

随着机器学习近年来的流行,尤其是深度学习的火热。机器学习算法在很多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最近,我在一家广告公司做广告点击反作弊算法研究工作。想到了异常检测算法,并且上网调研发现有一个算法非常火爆,那就是本文要介绍的算法 Isolation Forest,简称 iForest 。

南大周志华老师的团队在2010年提出一个异常检测算法Isolation Forest,在工业界很实用,算法效果好,时间效率高,能有效处理高维数据和海量数据,这里对这个算法进行简要总结。

1. iTree的构造

提到森林,自然少不了树,毕竟森林都是由树构成的,看Isolation Forest(简称iForest)前,我们先来看看Isolation Tree(简称iTree)是怎么构成的,iTree是一种随机二叉树,每个节点要么有两个女儿,要么就是叶子节点,一个孩子都没有。给定一堆数据集D,这里D的所有属性都是连续型的变量,iTree的构成过程如下:

  1. 随机选择一个属性Attr;

  2. 随机选择该属性的一个值Value;

  3. 根据Attr对每条记录进行分类,把Attr小于Value的记录放在左女儿,把大于等于Value的记录放在右孩子;

  4. 然后递归的构造左女儿和右女儿,直到满足以下条件:

    • 传入的数据集只有一条记录或者多条一样的记录;

    • 树的高度达到了限定高度;

iTree构建好了后,就可以对数据进行预测啦,预测的过程就是把测试记录在iTree上走一下,看测试记录落在哪个叶子节点。iTree能有效检测异常的假设是:异常点一般都是非常稀有的,在iTree中会很快被划分到叶子节点,因此可以用叶子节点到根节点的路径h(x)长度来判断一条记录x是否是异常点;对于一个包含n条记录的数据集,其构造的树的高度最小值为log(n),最大值为n-1,论文提到说用log(n)和n-1归一化不能保证有界和不方便比较,用一个稍微复杂一点的归一化公式:

S(x,n)=2−h(x)c(n)
c(n)=2H(n−1)−(2(n−1)/n)
其中H(k)=ln(k)+ξ,ξ=0.5772156649为欧拉常数

s(x,n)就是记录x在由n个样本的训练数据构成的iTree的异常指数,s(x,n)取值范围为[0,1]异常情况的判断分以下几种情况:

  1. 越接近1表示是异常点的可能性高;

  2. 越接近0表示是正常点的可能性比较高;

  3. 如果大部分的训练样本的s(x,n)都接近于0.5,说明整个数据集都没有明显的异常值。

由于是随机选属性,随机选属性值,一棵树这么随便搞肯定是不靠谱,但是把多棵树结合起来就变强大了;

2. iForest的构造

iTree搞明白了,我们现在来看看iForest是怎么构造的,给定一个包含n条记录的数据集D,如何构造一个iForest。iForest和Random Forest的方法有些类似,都是随机采样一部分数据集去构造每一棵树,保证不同树之间的差异性,不过iForest与RF不同,采样的数据量Psi不需要等于n,可以远远小于n,论文中提到采样大小超过256效果就提升不大了,并且越大还会造成计算时间的上的浪费,为什么不像其他算法一样,数据越多效果越好呢,可以看看下面这两个个图:

左边是原始数据,右边是采样了数据,蓝色是正常样本,红色是异常样本。可以看到,在采样之前,正常样本和异常样本出现重叠,因此很难分开,但我们采样之和,异常样本和正常样本可以明显的分开。

除了限制采样大小Ψ以外,还要给每棵iTree设置最大高度 l=ceiling(log2Ψ),这是因为异常数据记录都比较少,其路径长度也比较低,而我们也只需要把正常记录和异常记录区分开来,因此只需要关心低于平均高度的部分就好,这样算法效率更高,不过这样调整了后,后面可以看到计算h(x)需要一点点改进,先看iForest的伪代码:

IForest构造好后,对测试进行预测时,需要进行综合每棵树的结果,于是

s(x,n)=2(−E(h(x))c(n))

E(h(x))表示记录x在每棵树的高度均值,另外h(x)计算需要改进,在生成叶节点时,算法记录了叶节点包含的记录数量,这时候要用这个数量Size估计一下平均高度,h(x)的计算方法如下:

3. 对高维数据的处理

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可以对算法进行改进,采样之后并不是把所有的属性都用上,而是用峰度系数Kurtosis挑选一些有价值的属性,再进行iTree的构造,这跟随机森林就更像了,随机选记录,再随机选属性。

4. 只使用正常样本

这个算法本质上是一个无监督学习,不需要数据的类标,有时候异常数据太少了,少到我们只舍得拿这几个异常样本进行测试,不能进行训练,论文提到只用正常样本构建IForest也是可行的,效果有降低,但也还不错,并可以通过适当调整采样大小来提高效果。

5. 总结

  1. iForest具有线性时间复杂度。因为是ensemble的方法,所以可以用在含有海量数据的数据集上面。通常树的数量越多,算法越稳定。由于每棵树都是互相独立生成的,因此可以部署在大规模分布式系统上来加速运算。

  2. iForest不适用于特别高维的数据。由于每次切数据空间都是随机选取一个维度,建完树后仍然有大量的维度信息没有被使用,导致算法可靠性降低。高维空间还可能存在大量噪音维度或无关维度(irrelevant attributes),影响树的构建。对这类数据,建议使用子空间异常检测(Subspace Anomaly Detection)技术。此外,切割平面默认是axis-parallel的,也可以随机生成各种角度的切割平面,详见“On Detecting Clustered Anomalies Using SCiForest”。

  3. iForest仅对Global Anomaly 敏感,即全局稀疏点敏感,不擅长处理局部的相对稀疏点 (Local Anomaly)。目前已有改进方法发表于PAKDD,详见“Improving iForest with Relative Mass”。

  4. iForest推动了重心估计(Mass Estimation)理论发展,目前在分类聚类和异常检测中都取得显著效果,发表于各大顶级数据挖掘会议和期刊(如SIGKDD,ICDM,ECML)。

注意:目前我还没有发现有Java开源库实现了该算法。目前只有Python机器学习库scikit-learn的0.18版本对此算法进行了实现。而我的项目绝大多数都是Java实现的,因此我需要自己实现该算法。算法源码已实现并开源到我的GitHub上,读者可以下载源码并用IDEA集成开发环境直接打开项目,并运行测试程序以查看算法的检测效果:https://github.com/JeemyJohn/AnomalyDetection

对机器学习,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小伙伴,请关注我的公众号:






参考文献:

有任何问题,加微信聊

[置顶] Isolation Forest算法原理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置顶] Isolation Forest算法实现详解

    本文算法完整实现源码已开源至本人的GitHub(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一个 star ),参看其中的 iforest 包下的 IForest 和 ITree 两个类: https://github.co ...

  2. Isolation Forest算法实现详解

    本文介绍的 Isolation Forest 算法原理请参看我的博客:Isolation Forest异常检测算法原理详解,本文中我们只介绍详细的代码实现过程. 1.ITree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我们 ...

  3. 2. EM算法-原理详解

    1. EM算法-数学基础 2. EM算法-原理详解 3. EM算法-高斯混合模型GMM 4. EM算法-高斯混合模型GMM详细代码实现 5. EM算法-高斯混合模型GMM+Lasso 1. 前言 概率 ...

  4. CRF(条件随机场)与Viterbi(维特比)算法原理详解

    摘自:https://mp.weixin.qq.com/s/GXbFxlExDtjtQe-OPwfokA https://www.cnblogs.com/zhibei/p/9391014.html C ...

  5. DQN算法原理详解

    一. 概述 强化学习算法可以分为三大类:value based, policy based 和 actor critic. 常见的是以DQN为代表的value based算法,这种算法中只有一个值函数 ...

  6. AAC解码算法原理详解

  7. 网络最大流问题之Ford-Fulkerson算法原理详解

    前言 最大流问题是网络优化中典型的问题,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就是在满足容量约束的前提下将尽可能多的流从源节点(始点)到汇节点(终点).解决此问题的经典方法很多,本文介绍广为人熟知的Ford-Fulker ...

  8. hash算法原理详解

    转载出处http://blog.csdn.net/tanggao1314/article/details/51457585 一.概念 哈希表就是一种以 键-值(key-indexed) 存储数据的结构 ...

  9. [置顶] ANT build.xml文件详解

    Ant的优点 跨平台性.Ant是用Java语言编写的,所示具有很好的跨平台性. 操作简单.Ant是由一个内置任务和可选任务组成的. Ant运行时需要一个XML文件(构建文件). Ant通过调用targ ...

随机推荐

  1. Qt大小端

    转:http://blog.csdn.net/usownh/article/details/42614185 大端模式和小端模式是计算机中经常涉及到的两种字节序,也有大端对齐.小端对齐.大尾.小尾等叫 ...

  2. DataStage系列教程 (Change Capture)

    Change Capture可以比较具有相同列的数据集的差异,得出一个数据集(After)在另一个数据库(Before)的基础上产生的哪些变化.变化类型如表1: 变化代码 变化 中文说明 0 no c ...

  3. 在 Spark 中使用 IPython Notebook

    本文是从 IPython Notebook 转化而来,效果没有本来那么好. 主要为体验 IPython Notebook.至于题目,改成<在 IPython Notebook 中使用 Spark ...

  4. JS组件系列——基于Bootstrap Ace模板的菜单和Tab页效果

    Ace模板地址:http://code.google.com/p/ace-engine/wiki/AceTemplate(有时会打不开) Ace英文官网:http://wrapbootstrap.co ...

  5. 常见ADB命令

    常见ADB命令 比如说知道了push和pull操作,就可以实现一个简单的手机助手. 如果有多台设备,操作的时候要指定设备.  -s加设备名称

  6. "".indexOf() "",replace(",","")的应用

    自动化校验时,可能有些时候需要校验生成的值,如销售机会编号,每次生成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需要提取出他们 assertTrue("SL17-001100".indexOf(dri ...

  7. 工作流引擎Activiti使用总结(转)

    1.简单介工作流引擎与Activiti 对于工作流引擎的解释请参考百度百科:工作流引擎 1.1 我与工作流引擎 在第一家公司工作的时候主要任务就是开发OA系统,当然基本都是有工作流的支持,不过当时使用 ...

  8. kotlin for android----------MVP模式下(OKHttp和 Retrofit+RxJava)网络请求的两种实现方式

    今天要说的干货是:以Kotlin,在MVP模式下(OKHttp和 Retrofit+RxJava)网络请求两种实现方式的一个小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效果图: Retrofit是Square公司开发 ...

  9. 【转】通过blktrace, debugfs分析磁盘IO

    前几天微博上有同学问我磁盘util达到了100%时程序性能下降的问题,由于信息实在有限,我也没有办法帮太大的忙,这篇blog只是想给他列一下在磁盘util很高的时候如何通过blktrace+debug ...

  10. UIWebView和WKWebView的使用及js交互

    UIWebView和WKWebView的使用及js交互 web页面和app直接的交互是很常见的东西,之前尝试过flex和js的相互调用以及android和js的相互调用,却只有ios没试过,据说比较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