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JiFeng老师CVPR2019的另一篇大作,真正地把检测和跟踪做到了一起,之前的一篇大作FGFA首次构建了一个非常干净的视频目标检测框架,但是没有实现帧间box的关联,也就是说没有实现跟踪。而多目标跟踪问题一般需要一个off-the-shelf的检测器先去逐帧检测,然后再将各帧的detection进行associate,检测与跟踪是一个“晚融合”的过程,检测是为了跟踪,跟踪却不能反哺检测。这篇文章结构非常干净,就连笔者这样对跟踪基本小白的水平也能无压力看懂。更可贵的是,这篇文章是在online的设定下做的,也就是处理某一帧时只考虑当前帧及前序帧,不接触到后续帧,而之前的FGFA、D&T等工作都是offline的,online显然更贴合实际应用。

背景

给定一个视频的多帧\(\mathbf{I}_t, t=0, \ldots, T\),目标是检测并跟踪t时刻及其之前的帧中所有目标\(\mathbf{D}_t = \{<d_j^t, c_j^t>\}, j=1, \ldots, m\),\(d_j^t\)表示第t帧中的第j个tracklet,\(c_j^t\)是其类别,一个tracklet \(d^t\)由t时刻及其之所有帧中的bbox集合,\(d^t = [b_k^{t_k}]\),\(b_k^{t_k}\)是帧\(t_k\)中的第k个bbox,\(t_k\le t\)。

传统基于检测的在线跟踪方法,如文中的算法1所示,写的非常直白,主要看for循环里的6行。第一行逐帧检测,第四行逐帧NMS,第五行用某种跟踪算法把各帧的bbox关联起来,这一步方法就很多了,可以基于bbox之间的几何关系去匹配,也可以结合图像特征,等等,总之概括起来就是这三下子。2、3、6行是两个可选的优化技术,第2、3行是box传播,就是通过光流之类的方法,将前序帧的bbox传播到当前帧,然后与当前帧检测出的bbox一起做NMS,第6行是对box的类别分数重新赋值,通常做法就是用历史的类别分数及当前帧检测出的类别分数取平均。

可以看到,即使用了两个技术去优化,检测依然不能从跟踪中获利

Tracklet-Conditioned Detection Formulation

下面,作者展示了如何把检测和跟踪统一成一个框架,让两者在更早的阶段就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首先将问题形式化,给定第t帧中的一堆候选box,\(b_i^t\)是一个四元组,表示一个box位置,还有t时刻之前的tracklets \(\{d_j^{t-1}\}_{j=1}^{m}\)。剩下的问题就是对每个\(b_i^t\)进行分类,也就是
\[P(c|b_{i}^{t},\{d_j^{t-1}\}) = \sum_{j=0}^{m}w(b_i^t,d_j^{t-1})P(c|b_i^t,d_j^{t-1})\]
注意,这里的\(b_i^t\)可以是检测器第一阶段中的anchor box,也可以是第二阶段做完之后的比较稀疏的box;权重项是自适应学习出来的,权重最大的就认为是同一个目标,另外增加一个空tracklet \(d_0^{t-1}\),应对新出现的目标,当新目标出现时,这一项的权重理论上就比较大,其他项权重就比较小。这样,问题就比较好的形式化了,思路很清楚。
\[P(c|b_i^t,d_j^{t-1}) \propto \exp(\log P_{\textbf{det}}(c|b_i^t)+\alpha\log P_{\textbf{tr}}(c|d_j^{t-1}))\]
\(P_{\textbf{det}}(c|b_i^t)\)是基于当前帧预测的类别概率,用softmax来实现归一化\(\sum_{c=0}^{C} P(c|b_i^t,d_j^{t-1}) = 1\),要注意看清楚符号,视频分析的问题符号比较多,比较容易乱。\(P_{\textbf{tr}}(c|d_j^{t-1}))\)是tracklet的类别概率,也就是一连串box取平均。具体地,
\[P_{\textbf{tr}}(c|d_j^{t}) = \frac{P(c|b_{k}^{t},\{d_j^{t-1}\}) + \beta P_{\textbf{tr}}(c|d_j^{t-1}) \text{len}(d_j^{t-1})}{1+\beta \text{len}(d_j^{t-1})}\]
\(\beta\)是一个指数衰减项,默认为0.99,看起来无伤大雅。现在还剩权重项,这一项可以直观的理解为当前帧中的box,比较像前一帧中的哪个box,越像权重就越高,所以很自然地用当前box的特征与前面的一堆box的特征进行逐一比对,自适应地学习权重,这是比较两个box的apperance相似性,其实还应该比较box之间的geometry特性,譬如挨得越近就越可能是同一物体,不过作者貌似没有从几何方面考虑,可能是效果没出来,或者没时间弄了,埋个坑下一篇继续填。
\[w(b_i^t,d_j^{t-1}) = \exp(\gamma\cos(\mathcal{E}(b_i^t), \mathcal{E}(d_j^{t-1}))) \quad j>0\]
\(\mathcal{E}(b_i^t)\)和\(\mathcal{E}(d_j^{t-1})\)是把box映射成的128-D特征,具体做法下一章介绍,其实就是一层fc搞定。\(\gamma\)是一个调节项,设为8。此外还要考虑新出现的物体:
\[w(b_i^t,d_0^{t-1}) = \exp(R)\]
R设为0.3,当然,还需要归一化一下,
\[w(b_i^t,d_j^{t-1}) = \frac{w(b_i^t,d_j^{t-1})}{\sum_{k=0}^{m}w(b_i^t,d_k^{t-1})}\]
最后,空tracklet的类别概率设为均匀分布就行,
\[P_{\textbf{tr}}(c|d_0^{t}) = \frac{1}{C+1}\]
这一段比较长,符号也比较多,总结一下,中心就是第一个式子,下面这一堆都是这个式子里面每个项的解释,just so so...

Tracklet-Conditioned Two-stage Detectors

上一段遗留了几个坑,一是box是怎么来的,二是哪个128-D特征怎么来的。这一段就是把上面的思路嵌入到两阶段检测器里面。检测器使用Faster R-CNN+ResNet-101+OHEM,conv5的步长由32降为16,RPN接在conv4之后,分类和回归头接在conv5之后,就是ROI Pooling+2层fc+分类/回归。在此基础上加了一个box embedding头\(\mathcal{E}_{\text{s2}}\),与第二阶段的分类和回归头并列;还有\(\mathcal{E}_{\text{anchor}}\),与RPN的分类和回归头并列;以及\(\mathcal{E}_{\text{s1}}\),用了一个比较特别的方式获得。个人觉得这里\(\mathcal{E}_{\text{s1}}\)和\(\mathcal{E}_{\text{anchor}}\)其实用其中一个就可以了,但应该是考虑到性能问题,anchor的embedding是dense的,数量极大,如果两帧之间dense的embedding两两比对,计算量太大了,而\(\mathcal{E}_{\text{s1}}\)是筛选过的,通常是几百个。暂时是这样考虑的,以后可能有新的想法。
\[\mathcal{E}_{\text{s2}}(d_j^{t}) =
\begin{cases}
\eta \mathcal{E}_{\text{s2}}(b_k^t) + (1-\eta) \mathcal{E}_{\text{s2}}(d_j^{t-1}) \quad & \text{if } t>0, \\
\mathcal{E}_{\text{s2}}(b_k^0) \quad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很简单的式子,0时刻就直接用当前帧box的特征,其他时刻用当前帧box的特征与前一帧的特征的加权和,\(\eta\)默认取0.8。\(\mathcal{E}_{\text{anchor}}\)是与RPN的分类回归并列的1x1卷积,输出128xK维。\(\mathcal{E}_{\text{s1}}\)比较特别,是在ROI Pooling的特征之后又接了两层1024维的fc,再接一层128维的fc得到结果。注意这两层1024维fc不是分类和回归用的那两层,是新加上去的。作者的解释是另加两层fc可以让\(\mathcal{E}_{\text{s1}}\)和\(\mathcal{E}_{\text{s2}}\)尽可能去相关,准确率会更高。最后还要注意\(\mathcal{E}_{\text{anchor}}\)的比较对象是前一帧的\(\mathcal{E}_{\text{s1}}\),而不是前一帧的\(\mathcal{E}_{\text{anchor}}\),前面说了应该是出于计算量的考虑。

训练/测试/实现细节/讨论

Inference见原文算法2,顺利成章的事情,没什么好写的。Training的样本是在视频中随机采样两个连续帧,第一帧只基于图像检测,第二帧使用Tracklet-Conditioned的检测,检测loss照抄Faster,跟踪loss定义如下:
\[\begin{aligned}
L &_{\text{track_box}}(b_{t-1}, b^{\text{gt}}_{t-1}, b^{\text{gt}}_{t}) =
\begin{cases}
(1 - \cos(\mathcal{E}(b_{t-1}), \mathcal{E}(b^{\text{gt}}_{t})))^2 \quad \text{if IoU}(b_{t-1}, b^{\text{gt}}_{t-1}) \ge 0.5\\
\max (0, \cos(\mathcal{E}(b_{t-1}), \mathcal{E}(b^{\text{gt}}_{t})))^2 \quad \text{otherwise} \\
\end{cases}
\end{aligned}\]
就是按照同一目标的特征相似度应该比较大,不同目标相似度应较小,比较好理解。
作者从准确性、鲁棒性和稳定性几个方面作了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这个算法在稳定性方面很有优势,也就是检测框“抖动”的现象减轻了很多,这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
另外还有一些细节,AssociateTracklet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二分图匹配的过程,不一定是权重最大的就认为是同一个目标,运用经典的二分图匹配算法就可以了,这在许多多目标跟踪器中也有应用。PropagateBox过程用了FlowNet2来取代opencv里自带的光流算法,不过这个过程应该只是用来复现Baseline,在作者提出的方法里并没有用到?
最后,说一下个人的几点看法:

  • 虽说统一了检测和跟踪,但是跟踪只用到了上一帧的信息,这或许对稳定性有一些伤害。
  • 对于reappear的问题是无力的,不过很多多目标跟踪的算法同样面临这个问题,当消失的目标重新出现时,会被视为新的目标,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得用re-id来辅助一下了。
  • 跟踪性能到底如何?文章只在MOT15上跟其他算法进行了pk,并且也不是最优的,再最新的MOT17上可能就更无力了。不过,整合检测和跟踪,是未来的大势所趋,可以说开了个好头,提出了一个非常干净的框架。

论文笔记:Integrated Object Detection and Tracking with Tracklet-Conditioned Detection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论文笔记之:Speed Up Tracking by Ignoring Features

    Speed Up Tracking by Ignoring Features CVPR 2014 Abstract:本文提出一种特征选择的算法,来实现用最"精简"的特征以进行目标跟 ...

  2. 论文笔记之:From Facial Parts Responses to Face Detection: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From Facial Parts Responses to Face Detection: A Deep Learning Approach ICCV 2015 从以上两张图就可以感受到本文所提方法 ...

  3.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Visual Object Tracking in Videos 论文笔记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for Visual Object Tracking in Videos 论文笔记 arXiv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种 DRL 算法进行单目标跟踪 ...

  4. 多目标跟踪(MOT)论文随笔-POI: Multiple Object Tracking with High Performance Detection and Appearance Feature

    网上已有很多关于MOT的文章,此系列仅为个人阅读随笔,便于初学者的共同成长.若希望详细了解,建议阅读原文. 本文是tracking by detection 方法进行多目标跟踪的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使用 ...

  5. 论文笔记《Spatial Memory for Context Reasoning in Object Detection》

    好久不写论文笔记了,不是没看,而是很少看到好的或者说值得记的了,今天被xinlei这篇paper炸了出来,这篇被据老大说xinlei自称idea of the year,所以看的时候还是很认真的,然后 ...

  6. 论文笔记之:Visual Tracking with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论文笔记之:Visual Tracking with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 ICCV 2015  CUHK 本文利用 FCN 来做跟踪问题,但开篇就提到并非将其看做 ...

  7. 【论文笔记】Malware Detection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 Using Process Behavior

    [论文笔记]Malware Detection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 Using Process Behavior 论文基本信息 会议: IEEE(2016 IEEE 40 ...

  8. 论文笔记: Dual Deep Network for Visual Tracking

    论文笔记: Dual Deep Network for Visual Tracking  2017-10-17 21:57:08  先来看文章的流程吧 ... 可以看到,作者所总结的三个点在于: 1. ...

  9. 论文笔记之:Natural Language Object Retrieval

    论文笔记之:Natural Language Object Retrieval 2017-07-10  16:50:43   本文旨在通过给定的文本描述,在图像中去实现物体的定位和识别.大致流程图如下 ...

  10. 论文笔记之:Action-Decision Networks for Visual Tracking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论文笔记之:Action-Decision Networks for Visual Tracking with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  2017-06-06  21: ...

随机推荐

  1. swagger-注解

    常用注解 @Api(value = "xxx"):用于类,表示标识这个类是swagger的资源. tags–表示说明,如果有多个值,会生成多个list value–也是说明,可以使 ...

  2. 数据测试001:利用python连接数据库插入excel数据

    数据测试001:利用python连接数据库插入excel数据 最近在做数据测试,主要是做报表系统,需要往数据库插入数据验证服务逻辑,本次介绍如何利用python脚本插入Oracle和Mysql库中: ...

  3. Windows Server 2019安装OpenSSH Server简明教程

    Windows Server 2019安装OpenSSH Server简明教程   Windows Server 2019内置OpenSSH Server组件了.只不过OpenSSH Server默认 ...

  4. 深入理解C语言-深入理解指针

    关于指针,其是C语言的重点,C语言学的好坏,其实就是指针学的好坏.其实指针并不复杂,学习指针,要正确的理解指针. 指针是一种数据类型 指针也是一种变量,占有内存空间,用来保存内存地址 指针就是告诉编译 ...

  5. mysq的慢查询日志

    MySQL 慢查询日志是排查问题 SQL 语句,以及检查当前 MySQL 性能的一个重要功能. 查看是否开启慢查询功能: mysql> show variables like 'slow_que ...

  6. Docker 运行 MYSQL 数据库的总结

    公司里面要求做一个小demo 学习java相关的东西 然后使用了mysql数据库 很早之前做过mysql的容器化运行. 现在想想已经忘记的差不多了  所以这里总结一下 docker化运行mysql数据 ...

  7. Oracle - 函数及多表关联

    函数一般是在数据上执行的,它给数据的转换和处理提供了方便.只是将取出的数据进行处理,不会改变数据库中的值.函数根据处理的数据分为单行函数和聚合函数(组函数),组函数又被称作聚合函数,用于对多行数据进行 ...

  8. 【记录】看见的一些很好的博客x存一下

    [字符串] AC自动机:https://www.cnblogs.com/cjyyb/p/7196308.html

  9. 倍增-RMQ问题Sparse-Table算法

       提示 code: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define inf 0x7fffffff using namespac ...

  10. HDU3622 Bomb Game(二分+2-SAT)

    题意 给n对炸弹可以放置的位置(每个位置为一个二维平面上的点), 每次放置炸弹是时只能选择这一对中的其中一个点,每个炸弹爆炸 的范围半径都一样,控制爆炸的半径使得所有的爆炸范围都不相 交(可以相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