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调度

现在的操作系统都是多任务的,为了能让更多的任务能同时在系统上更好的运行,需要一个管理程序来管理计算机上同时运行的各个任务(也就是进程)。

这个管理程序就是调度程序,功能:

  1. 决定哪些进程运行,哪些进程等待
  2. 决定每个进程运行多长时间

此外,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运行中的进程还可以立即被其他更紧急的进程打断。

总之,调度是一个平衡的过程。一方面,它要保证各个运行的进程能够最大限度的使用CPU(即尽量少的切换进程,进程切换过多,CPU的时间会浪费在切换上);另一方面,保证各个进程能公平的使用CPU(即防止一个进程长时间独占CPU的情况)。

2. 调度实现原理

调度功能就是决定哪个进程运行以及进程运行多长时间。

决定哪个进程运行以及运行多长时间都和进程的优先级有关。为了确定一个进程到底能持续运行多长时间,调度中还引入了时间片的概念。

2.1 关于进程的优先级

进程的优先级有2种度量方法,一种是nice值,一种是实时优先级。

nice值的范围是-20~+19,值越大优先级越低,也就是说nice值为-20的进程优先级最大。

实时优先级的范围是0~99,与nice值的定义相反,实时优先级是值越大优先级越高。

实时进程都是一些对响应时间要求比较高的进程,因此系统中有实时优先级高的进程处于运行队列的话,它们会抢占一般的进程的运行时间。

进程的2种优先级会让人不好理解,到底哪个优先级更优先?一个进程同时有2种优先级怎么办?

其实linux的内核早就有了解决办法。

对于第一个问题,到底哪个优先级更优先?

答案是实时优先级高于nice值,在内核中,实时优先级的范围是 0~MAX_RT_PRIO-1 MAX_RT_PRIO的定义参见 include/linux/sched.h

1611 #define MAX_USER_RT_PRIO        100

1612 #define MAX_RT_PRIO             MAX_USER_RT_PRIO

nice值在内核中的范围是 MAX_RT_PRIO~MAX_RT_PRIO+40 即 MAX_RT_PRIO~MAX_PRIO

1614 #define MAX_PRIO                (MAX_RT_PRIO + 40)

第二个问题,一个进程同时有2种优先级怎么办?

就是一个进程不可能有2个优先级。一个进程有了实时优先级就没有Nice值,有了Nice值就没有实时优先级。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查看进程的实时优先级和Nice值:(其中RTPRIO是实时优先级,NI是Nice值)

$ ps -eo state,uid,pid,ppid,rtprio,ni,time,comm

2.2 关于时间片

有了优先级,可以决定谁先运行了。但是对于调度程序来说,并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了,还必须知道间隔多久进行下次调度。

于是就有了时间片的概念。时间片是一个数值,表示一个进程被抢占前能持续运行的时间。

也可以认为是进程在下次调度发生前运行的时间(除非进程主动放弃CPU,或者有实时进程来抢占CPU)。

时间片的大小设置并不简单,设大了,系统响应变慢(调度周期长);设小了,进程频繁切换带来的处理器消耗。默认的时间片一般是10ms

2.3 调度实现原理(基于优先级和时间片)

下面举个直观的例子来说明:

假设系统中只有3个进程ProcessA(NI=+10),ProcessB(NI=0),ProcessC(NI=-10),NI表示进程的nice值,时间片=10ms

1) 调度前,把进程优先级按一定的权重映射成时间片(这里假设优先级高一级相当于多5msCPU时间)。

假设ProcessA分配了一个时间片10ms,那么ProcessB的优先级比ProcessA高10(nice值越小优先级越高),ProcessB应该分配10*5+10=60ms,以此类推,ProcessC分配20*5+10=110ms

2) 开始调度时,优先调度分配CPU时间多的进程。由于ProcessA(10ms),ProcessB(60ms),ProcessC(110ms)。显然先调度ProcessC

3) 10ms(一个时间片)后,再次调度时,ProcessA(10ms),ProcessB(60ms),ProcessC(100ms)。ProcessC刚运行了10ms,所以变成100ms。此时仍然先调度ProcessC

4) 再调度4次后(4个时间片),ProcessA(10ms),ProcessB(60ms),ProcessC(60ms)。此时ProcessB和ProcessC的CPU时间一样,这时得看ProcessB和ProcessC谁在CPU运行队列的前面,假设ProcessB在前面,则调度ProcessB

5) 10ms(一个时间片)后,ProcessA(10ms),ProcessB(50ms),ProcessC(60ms)。再次调度ProcessC

6) ProcessB和ProcessC交替运行,直至ProcessA(10ms),ProcessB(10ms),ProcessC(10ms)。

这时得看ProcessA,ProcessB,ProcessC谁在CPU运行队列的前面就先调度谁。这里假设调度ProcessA

7) 10ms(一个时间片)后,ProcessA(时间片用完后退出),ProcessB(10ms),ProcessC(10ms)。

8) 再过2个时间片,ProcessB和ProcessC也运行完退出。

这个例子很简单,主要是为了说明调度的原理,实际的调度算法虽然不会这么简单,但是基本的实现原理也是类似的:

1)确定每个进程能占用多少CPU时间(这里确定CPU时间的算法有很多,根据不同的需求会不一样)

2)占用CPU时间多的先运行

3)运行完后,扣除运行进程的CPU时间,再回到 1)

3. Linux上调度实现的方法

Linux上的调度算法是不断发展的,在2.6.23内核以后,采用了“完全公平调度算法”,简称CFS。

CFS算法在分配每个进程的CPU时间时,不是分配给它们一个绝对的CPU时间,而是根据进程的优先级分配给它们一个占用CPU时间的百分比。

比如ProcessA(NI=1),ProcessB(NI=3),ProcessC(NI=6),在CFS算法中,分别占用CPU的百分比为:ProcessA(10%),ProcessB(30%),ProcessC(60%)

因为总共是100%,ProcessB的优先级是ProcessA的3倍,ProcessC的优先级是ProcessA的6倍。

Linux上的CFS算法主要有以下步骤:(还是以ProcessA(10%),ProcessB(30%),ProcessC(60%)为例)

1)计算每个进程的vruntime(这里的vruntime是进程虚拟运行的时间的总和。vruntime定义在:kernel/sched_fair.c 文件的 struct sched_entity 中),通过update_curr()函数更新进程的vruntime。

2)选择具有最小vruntime的进程投入运行。(注1)

3)进程运行完后,更新进程的vruntime,转入步骤2) (注2)

注1. 这里有点不好理解,根据vruntime来选择要运行的进程,似乎和每个进程所占的CPU时间百分比没有关系了。

1)比如先运行ProcessC,(vr是vruntime的缩写),则10ms后:ProcessA(vr=0),ProcessB(vr=0),ProcessC(vr=10)

2)那么下次调度只能运行ProcessA或者ProcessB。(因为会选择具有最小vruntime的进程)

长时间来看的话,ProcessA、ProcessB、ProcessC是公平的交替运行的,和优先级没有关系。

而实际上vruntime并不是实际的运行时间,它是实际运行时间进行加权运算后的结果。

比如上面3个进程中ProcessA(10%)只分配了CPU总的处理时间的10%,那么ProcessA运行10ms的话,它的vruntime会增加100ms。

以此类推,ProcessB运行10ms的话,它的vruntime会增加(100/3)ms,ProcessC运行10ms的话,它的vruntime会增加(100/6)ms。

实际的运行时,由于ProcessC的vruntime增加的最慢,所以它会获得最多的CPU处理时间。

注2.Linux为了能快速的找到具有最小vruntime,将所有的进程的存储在一个红黑树中。这样树的最左边的叶子节点就是具有最小vruntime的进程,新的进程加入或有旧的进程退出时都会更新这棵树。

其实Linux上的调度器是以模块方式提供的,每个调度器有不同的优先级,所以可以同时存在多种调度算法。

每个进程可以选择自己的调度器,Linux调度时,首先按调度器的优先级选择一个调度器,再选择这个调度器下的进程。

4. 调度相关的系统调用

调度相关的系统调用主要有2类:

1) 与调度策略和进程优先级相关 (就是上面的提到的各种参数,优先级,时间片等等) - 下表中的前8个

2) 与处理器相关 - 下表中的最后3个

系统调用

描述

nice()

设置进程的nice值

sched_setscheduler()

设置进程的调度策略,即设置进程采取何种调度算法

sched_getscheduler()

获取进程的调度算法

sched_setparam()

设置进程的实时优先级

sched_getparam()

获取进程的实时优先级

sched_get_priority_max()

获取实时优先级的最大值,由于用户权限的问题,非root用户并不能设置实时优先级为99

sched_get_priority_min()

获取实时优先级的最小值,理由与上面类似

sched_rr_get_interval()

获取进程的时间片

sched_setaffinity()

设置进程的处理亲和力,其实就是保存在task_struct中的cpu_allowed这个掩码标志。该掩码的每一位对应一个系统中可用的处理器,默认所有位都被设置,即该进程可以再系统中所有处理器上执行。

用户可以通过此函数设置不同的掩码,使得进程只能在系统中某一个或某几个处理器上运行。

sched_getaffinity()

获取进程的处理亲和力

sched_yield()

暂时让出处理器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第四章的更多相关文章

  1. linux及安全《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一章——20135227黄晓妍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一章 第一章Linux内核简介: 1.3操作系统和内核简介 操作系统:系统包含了操作系统和所有运行在它之上的应用程序.操作系统是指整个在系统中负责完成最基本功 ...

  2.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一章

    第一章Linux内核简介 一.unix 1.Unix的历史 Unix是现存操作系统中最强大和最优秀的系统. ——1969年由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的灵感点亮的产物. — ...

  3. 《深入理解Linux内核》阅读笔记 --- 第四章 中断和异常

    1.中断的作用:中断信号提供了一种方式,使处理器转而去运行正常控制流之外的代码.当一个中断信号到达时,CPU必须停止它当前所做的事,并切换到一个新的活动.为了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内核态堆栈保存程序计数器 ...

  4.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第十七章

    1. 设备类型 linux中主要由3种类型的设备,分别是: 设备类型 代表设备 特点 访问方式 块设备 硬盘,光盘 随机访问设备中的内容 一般都是把设备挂载为文件系统后再访问 字符设备 键盘,打印机 ...

  5. linux及安全《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二章——20135227黄晓妍

    第二章:从内核出发 2.1获取源代码 2.1.1使用git Git:内核开发者们用来管理Linux内核源代码的控制系统. 我们使用git来下载和管理Linux源代码. 2.1.2安装内核源代码(如果使 ...

  6.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第三章

    1. 进程和线程 进程和线程是程序运行时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进程和线程的管理操作都是由内核来实现的. Linux中的进程于Windows相比是很轻量级的,而且不严格区分进程和线程,线程不过是一种特殊的 ...

  7.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 第五章

    1. 什么是系统调用 系统调用就是用户程序和硬件设备之间的桥梁. 用户程序在需要的时候,通过系统调用来使用硬件设备. 系统调用的存在意义: 1)用户程序通过系统调用来使用硬件,而不用关心具体的硬件设备 ...

  8. 《linux内核设计与实现》第二章

    第二章 从内核出发 一.获取内核源码 1.使用Git(linux创造的系统) 使用git来获取最新提交到linux版本树的一个副本: $ git clone git://git.kernel.org/ ...

  9. 《Linux内核分析》之第四章读书笔记

    4.1多任务 多任务操作系统:同时并发地交互执行多个进程的操作系统 多任务操作系统会使多个进程处于堵塞或者睡眠状态.这些任务尽管位于内存,但是并不处于可运行状态.这些进程利用内核堵塞自己,直到某一事件 ...

随机推荐

  1. Team Dipper

    Team Dipper Dipper 来自追梦的7星,We Are From Now On! 说什么?图小了?没问题满足你! No.1 沉默深邃之境的术士,源自奥术之境的PHP探寻者 03150225 ...

  2. 手机上的m3u8视频(缓存)怎么转成MP4?

    一.下载M3u8合并APK,自定义扫描手机中的m3u8文件目录.选择导出的目录,可以多个同时进行m3u8的合并任务. 合并后的文件可以完整播放,但是视频时间只有前十来秒,进度无法拖动. 二.将合并好的 ...

  3. Python解析器

    当我们编写Python代码时,我们得到的是一个包含Python代码的以.py为扩展名的文本文件.要运行代码,就需要Python解释器去执行.py文件. 由于整个Python语言从规范到解释器都是开源的 ...

  4. Django之Form进阶

    s6day76 内容回顾: Form组件:  - 类  继承Form  - 字段  字段  - 实例化  - is_valid()  - cleaned_data  - errors Form 组件: ...

  5. session、cookie 记住登录状态的实现

    Cookie的机制 Cookie是浏览器(User Agent)访问一些网站后,这些网站存放在客户端的一组数据,用于使网站等跟踪用户,实现用户自定义功能. Cookie的Domain和Path属性标识 ...

  6. 从头到尾使用Geth的说明-2-cli可用命令-有2个地方标红,之后查查源码后看看能不能解决

    geth - the go-ethereum command line interface 以太坊命令行接口 格式: geth [options] command [command options] ...

  7. Windows线程的多任务处理

  8. 获取键盘的ascii码

    waitKey(1) & 0xFF获取当前按的键的ascii码,

  9. WebSocket原理与实践(四)--生成数据帧

    WebSocket原理与实践(四)--生成数据帧 从服务器发往客户端的数据也是同样的数据帧,但是从服务器发送到客户端的数据帧不需要掩码的.我们自己需要去生成数据帧,解析数据帧的时候我们需要分片. 消息 ...

  10. JAVA 8的新特性

    1.Lambda表达式:允许把函数作为一个方法的参数 Lambda的优点: 1)简洁 2)非常容易并行计算 3)可能代表未来编程趋势 Lambda的缺点: 1)若不要并行计算,很多时候计算速度没有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