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PU制造工艺
编辑
CPU制造工艺又叫做CPU制程,它的先进与否决定了CPU的性能优劣。CPU的制造是一项极为复杂的过程,当今世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具备研发和生产CPU的能力。CPU的发展史也可以看作是制作工艺的发展史。几乎每一次制作工艺的改进都能为CPU发展带来最强大的源动力,无论是Intel还是AMD,制作工艺都是发展蓝图中的重中之重。
- 中文名
- CPU制造工艺
- 类 型
- 制造工艺
- 对 象
- CPU
- 别 名
- CPU制程
要了解CPU的生产工艺,我们需要先知道CPU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
(1) 硅提纯
生产CPU等芯片的材料是半导体,现阶段主要的材料是
硅Si,这是一种非金属元素,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由于它处于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交界处,所以具有半导体的性质,适合于制造各种微小的晶体管,是目前最适宜于制造现代
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材料之一。
在硅提纯的过程中,原材料硅将被熔化,并放进一个巨大的石英熔炉。这时向熔炉里放入一颗晶种,以便硅晶体围着这颗晶种生长,直到形成一个几近完美的单晶硅。以往的硅锭的直径大都是300毫米,而CPU厂商正在增加300毫米晶圆的生产。
在结晶法中,通过加入不溶的添加物即晶种,形成晶核,加快或促进与之晶型或立体构型相同的
对映异构体结晶的生长。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GqCwQRzz66m-k9H8CL0slu1_hi92Hlu0wRCb7q5leMHBhebuSNzd5OWPrVhrZC_beDxy8st8hMfUQTA2FMxNa
(2)切割晶圆
硅锭造出来了,并被整型成一个完美的圆柱体,接下来将被切割成片状,称为晶圆。晶圆才被真正用于CPU的制造。所谓的“切割晶圆”也就是用机器从单晶硅棒上切割下一片事先确定规格的硅晶片,并将其划分成多个细小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将成为一个CPU的
内核(Die)。一般来说,晶圆切得越薄,相同量的硅材料能够制造的CPU成品就越多。
(3)影印(Photolithography)
在经过热处理得到的硅氧化物层上面涂敷一种光阻(Photoresist)物质,紫外线通过印制着CPU复杂电路结构图样的模板照射硅基片,被紫外线照射的地方光阻物质溶解。而为了避免让不需要被曝光的区域也受到光的干扰,必须制作遮罩来遮蔽这些区域。这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每一个遮罩的复杂程度得用10GB数据来描述。
(4)蚀刻(Etching)
这是CPU生产过程中重要操作,也是CPU工业中的重头技术。蚀刻技术把对光的应用推向了极限。蚀刻使用的是波长很短的紫外光并配合很大的镜头。短波长的光将透过这些石英遮罩的孔照在光敏抗蚀膜上,使之曝光。接下来停止光照并移除遮罩,使用特定的化学溶液清洗掉被曝光的光敏抗蚀膜,以及在下面紧贴着抗蚀膜的一层硅。
然后,曝光的硅将被原子轰击,使得暴露的硅基片局部掺杂,从而改变这些区域的导电状态,以制造出N井或P井,结合上面制造的基片,CPU的门电路就完成了。
(5)重复、分层
为加工新的一层电路,再次生长硅
氧化物,然后沉积一层多晶硅,涂敷光阻物质,重复影印、蚀刻过程,得到含多晶硅和硅氧化物的沟槽结构。重复多遍,形成一个3D的结构,这才是最终的CPU的核心。每几层中间都要填上金属作为导体。Intel的Pentium 4处理器有7层,而AMD的Athlon 64则达到了9层。层数决定于设计时CPU的布局,以及通过的电流大小。
(6)封装
这时的CPU是一块块晶圆,它还不能直接被用户使用,必须将它封入一个陶瓷的或塑料的封壳中,这样它就可以很容易地装在一块电路板上了。封装结构各有不同,但越高级的
CPU封装也越复杂,新的封装往往能带来芯片电气性能和稳定性的提升,并能间接地为主频的提升提供坚实可靠的基础。
(7)多次测试
测试是一个CPU制造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块CPU出厂前必要的考验。这一步将测试晶圆的电气性能,以检查是否出了什么差错,以及这些差错出现在哪个步骤(如果可能的话)。接下来,晶圆上的每个CPU核心都将被分开测试。
由于SRAM(
静态随机存储器,CPU中
缓存的基本组成)结构复杂、密度高,所以缓存是CPU中容易出问题的部分,对缓存的测试也是CPU测试中的重要部分。
每块CPU将被进行完全测试,以检验其全部功能。某些CPU能够在较高的频率下运行,所以被标上了较高的频率;而有些CPU因为种种原因运行频率较低,所以被标上了较低的频率。最后,个别CPU可能存在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如果问题出在缓存上,制造商仍然可以屏蔽掉它的部分缓存,这意味着这块CPU依然能够出售,只是它可能是Celeron等低端产品。
当CPU被放进包装盒之前,一般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测试,以确保之前的工作准确无误。根据前面确定的最高运行频率和缓存的不同,它们被放进不同的包装,销往世界各地。
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CPU应该是越做越小?可为什么现在CPU好像尺寸并没有减少多少,那么是什么原因呢?实际上CPU厂商很希望把CPU的集成度进一步提高,同样也需要把CPU做得更小,但是因为现在的生产工艺还达不到这个要求。
生产工艺这4个字到底包含些什么内容呢,这其中有多少高精尖技术的汇聚,CPU生产厂商是如何应对的呢?下文将根据上面CPU制造的7个步骤展开叙述,让我们一起了解当今不断进步的CPU生产工艺。
(1)晶圆尺寸
硅晶圆尺寸是在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硅晶圆使用的直径值。硅晶圆尺寸越大越好,因为这样每块晶圆能生产更多的芯片。比如,同样使用0.13微米的制程在200mm的晶圆上可以生产大约179个
处理器核心,而使用300mm的晶圆可以制造大约427个处理器核心,300mm直径的晶圆的面积是200mm直径晶圆的2.25倍,出产的处理器个数却是后者的2.385倍,并且300mm晶圆实际的成本并不会比200mm晶圆来得高多少,因此这种成倍的生产率提高显然是所有芯片生产商所喜欢的。
然而,硅晶圆具有的一个特性却限制了生产商随意增加硅晶圆的尺寸,那就是在晶圆生产过程中,离晶圆中心越远就越容易出现坏点。因此从硅晶圆中心向外扩展,坏点数呈上升趋势,这样我们就无法随心所欲地增大晶圆尺寸。
总的来说,一套特定的硅晶圆生产设备所能生产的硅晶圆尺寸是固定的,如果对原设备进行改造来生产新尺寸的硅晶圆的话,花费的资金是相当惊人的,这些费用几乎可以建造一个新的生产工厂。不过半导体生产商们也总是尽最大努力控制晶圆上坏点的数量,生产更大尺寸的晶圆,比如8086 CPU制造时最初所使用的晶圆尺寸是50mm,生产Pentium 4时使用200mm的硅晶圆,而Intel新一代Pentium 4 Prescott则使用300mm尺寸硅晶圆生产。300mm晶圆被主要使用在90纳米以及65纳米的芯片制造上。
(2)蚀刻尺寸
蚀刻尺寸是制造设备在一个硅晶圆上所能蚀刻的一个最小尺寸,是CPU核心制造的关键技术参数。在制造工艺相同时,晶体管越多处理器内核尺寸就越大,一块硅晶圆所能生产的芯片的数量就越少,每颗CPU的成本就要随之提高。反之,如果更先进的制造工艺,意味着所能蚀刻的尺寸越小,一块晶圆所能生产的芯片就越多,成本也就随之降低。比如8086的蚀刻尺寸为3μm,Pentium的蚀刻尺寸是0.90μm,而Pentium 4的蚀刻尺寸当前是0.09μm(90纳米)。目前Intel的300mm尺寸硅晶圆厂可以做到0.065μm(65纳米)的蚀刻尺寸。
此外,每一款CPU在研发完毕时其内核架构就已经固定了,后期并不能对核心逻辑再作过大的修改。因此,随着频率的提升,它所产生的热量也随之提高,而更先进的蚀刻技术另一个重要优点就是可以减小晶体管间电阻,让CPU所需的电压降低,从而使驱动它们所需要的功率也大幅度减小。所以我们看到每一款新CPU核心,其电压较前一代产品都有相应降低,又由于很多因素的抵消,这种下降趋势并不明显。
我们前面提到了蚀刻这个过程是由光完成的,所以用于蚀刻的光的波长就是该技术提升的关键。目前在CPU制造中主要是采用2489埃和1930埃(1埃=0.1纳米)波长的氪/氟紫外线,1930埃的波长用在芯片的关键点上,主要应用于0.18微米和0.13微米制程中,而目前Intel是最新的90纳米制程则采用了波长更短的1930埃的氩/氟紫外线。
以上两点就是CPU制造工艺中的两个因素决定,也是基础的生产工艺。这里有些问题要说明一下。Intel是全球制造技术最先进且拥有工厂最多的公司(Intel有10家以上的工厂做CPU),它掌握的技术也相当多,后面有详细叙述。AMD和Intel相比则是一家小公司,加上新工厂Fab36,它有3家左右的CPU制造工厂。同时AMD没有能力自己研发很多新技术,它主要是通过
战略合作关系获取技术。
在0.25微米制程上,AMD和Intel在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不过在向0.18微米转移时落在了后面。在感觉无法独自赶上Intel之后,AMD和摩托罗拉建立了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摩托罗拉拥有很多先进的电子制造技术,用于Apple电脑PowerPC的芯片HiPerMOS7(HiP7)就是他们完成的;AMD在获得授权后一下子就拥有了很多新技术,其中部分技术甚至比Intel的0.13微米技术还要好。现在AMD选择了IBM来共同开发65纳米和45纳米制造技术。它选择的这些都是相当有前景的合作伙伴,特别是IBM,一直作为业界的技术领袖,它是第一个使用铜互连、第一个使用低K值介电物质、第一个使用SOI等技术的公司。AMD获得的大多数技术很先进,而且对生产设备的要求不高,生产成本控制的很低,这也是AMD的优势。
图为AMD的新工厂Fab36中采用的APM 3.0 (Automated Precision Manufacturing)技术,可进一步实现制造的自动化,效率化。同时AMD还建造了自己的无尘实验室。
(3)金属互连层
在前面的第5节“重复、分层”中,我们知道了不同CPU的内部互连层数是不同的。这和厂商的设计是有关的,但它也可以间接说明CPU制造工艺的水平。这种设计没有什么好说的了,Intel在这方面已经落后了,当他们在0.13微米制程上使用6层技术时,其他厂商已经使用7层技术了;而当Intel准备好使用7层时,IBM已经开始了8层技术;当Intel在Prescott中引人7层带有Low k绝缘层的铜连接时,AMD已经用上9层技术了。更多的互连层可以在生产上亿个晶体管的CPU(比如Prescott)时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我们知道当晶体管的尺寸不断减小而处理器上集成的晶体管又越来越多的时候,连接这些晶体管的金属线路就更加重要了。特别是金属线路的容量直接影响信息传送的速度。在90纳米制程上,Intel推出了新的绝缘含碳的二氧化硅来取代氟化
硅酸盐玻璃,并同时表示这可以增加18%的内部互连效率。
在现有常规工艺的支撑下,CPU很难再向前发展,并且遇到越来越多的障碍,接下来讨论CPU的继续发展方向。
两种泄漏电流
首先是门泄漏,这是电子的一种自发运动,由负极的硅底板通过管道流向正极的门;其次是通过晶体管通道的硅底板进行的电子自发从负极流向正极的运动。这个被称作亚阈泄漏或是关状态泄漏(也就是说当晶体管处于“关”的状态下,也会进行一些工作)。这两者都需要提高门电压以及驱动电流来进行补偿。这种情况自然的能量消耗以及发热量都有负面的影响。
现在让我们回顾一下
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一个部分——在门和通道之间的绝缘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薄层。这个薄层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电子屏障,用途也就是防止门泄漏。很显然,这个层越是厚,其阻止泄漏的效果就越好。不过还要考虑它在通道中的影响,如果我们想要缩短通道(也就是减小晶体管体积),就必须减少这个层。在过去的10年中,这个薄层的厚度已经逐渐达到整个通道长度的1/45。目前,处理器厂商们正在做的是使这个层越来越薄,而不顾随之增加的门泄漏。不过这个方式也有它的限度,Intel的技术员说这个薄层的最小厚度是2.3纳米,如果低于这个厚度,门泄漏将急剧增大。这也是
摩尔本人提到的“漏电率快速上升”而制约
摩尔定律继续前进。
到目前为止,处理器厂商还没有对亚阈泄漏做什么工作,不过这一情况很快就要改变了。操作电流和门操作时间是标志晶体管性能的两个主要参数,而亚阈泄漏对两者有不小的影响。为了保证晶体管的性能,厂商们不得不提高驱动电流来得到想要的结果。这点在主板的
供电系统和电源规范中有明显体现,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供电和散热规范是Intel等CPU厂商提出的。
1 SOI技术
在所有的解决方案中,SOI(Silicon on Insulator,绝缘层上覆硅)看上去最有前景。关键很其实现很简单:晶体管通过一个更厚的绝缘层从硅晶元中分离出来。
这样做具有很多优点:首先,这样在晶体管通道中就不会再有不受控制的电子运动,也就不会对晶体管电子特性有什么影响;其次,在将阈值电压加载到门电路上后,驱动电流出现前通道电离的时间间隔也减小了,也就是说,晶体管“开”和“关”状态的切换性能提高了,这可是晶体管性能的第二大关键性能参数;同时在速度不变的情况下,我们可以也可以降低阈值电压,或是同时提高性能和降低电压。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阈值电压保持不变,性能可以提高30%,那么如果我们将频率保持不变而将注意力集中在节能性上,那么我们也可以节省大约50%的能耗。此外,在晶体管本身可以处理各种错误时(比如空间例子进入通道进行电离),通道的特性也变得容易预计了。而SOI不足在于必须减小晶体管漏极/源区域的深度,而这将导致晶体管阻抗的升高。同时,SOI技术也意味着晶体管的成本提高了10%。
2 Low K互连层技术
关于功耗和漏电问题,还有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技术就是Low K互连层。
在
集成电路工艺中,有着极好热稳定性、抗湿性的二氧化硅一直是金属互联线路间使用的主要绝缘材料。随着互联中导线的电阻(R)和电容(C)所产生的寄生效应越来越明显,
低介电常数材料替代传统绝缘材料二氧化硅也就成为集成电路工艺发展的又一必然选择。
这里的“K”就是介电常数,Low K就是低介电常数材料。Low K技术最初由IBM开发,当时的产业大背景是——随着电路板蚀刻精度越来越高,芯片上集成的电路越来越多,信号干扰也就越来越强,所以IBM致力于开发、发展一种新的多晶硅材料。IBM声称,Low K材料帮助解决了芯片中的信号干扰问题。而Intel的目的是使用低介电常数的材料来制作处理器导线间的绝缘体。这种Low K材料可以很好地降低线路间的串扰,从而降低处理器的功耗,提高处理器的高频稳定性。
在技术应用中,Low K材料最先出现在ATi的9600XT中。CPU方面,Prescott是Intel第一款使用7层带有Low K绝缘层的CPU,同时使用了Carbon-Doped Oxide(CDO)(最新的低介电常数CDO绝缘体)绝缘体材料,减少了线到线之间的电容,允许提高芯片中的信号速度和减少功耗。
Low K目前最大缺点是实际应用效果不明显,需要新的材料的介入,比如从有机材料领域寻求发展。Low K材料的开发速度可以说是空前迅猛的,前景光明,不过还是需要注意一些老问题,比如工艺不成熟、铜互连技术缺陷还有良品率问题等。此外目前的Low K材料可靠性还不高,不很耐高温并且比较脆弱,nVidia就已经指出Low K材料的易碎性。
3应变硅技术
晶体管的结构也将有所改变。不过不是在数量上,通道的长度将从60nm下降到50nm,而其他东西则保持不变。实际上其他的东西都是由通道长度决定的,不论是晶体管的速度还是大小。为了保证有利因素发挥同时减小负面因素,Intel会在应变硅(Strained silicon)以及新型的铜和含碳二氧化硅互连的低温介电体上使用开始使用90纳米技术。这个氧化物薄层非常的薄,仅有1.2纳米厚,完全符合上面提到的厚度为通道长度的1/45,却超过了Intel自己宣称的2.3纳米的极限值。
应变硅的使用目的和二氧化硅层相反,它是作为电子的屏蔽出现的,在其下的通道则是电子由发射端到接受端的路径,电流越高,电子运动就越容易,速度也越快。通道一般是用硅制成的,不过在使用应变硅之后,就需要将原子拉长,那么电子在通过稀疏的原子格时遇到的阻抗就大大下降。Intel宣称只需将硅原子拉长1%,就可以提高10-20%的电流速度,而成本只增加了2%。
这个有意思:
每块CPU将被进行完全测试,以检验其全部功能。某些CPU能够在较高的频率下运行,所以被标上了较高的频率;而有些CPU因为种种原因运行频率较低,所以被标上了较低的频率。最后,个别CPU可能存在某些功能上的缺陷,如果问题出在缓存上,制造商仍然可以屏蔽掉它的部分缓存,这意味着这块CPU依然能够出售,只是它可能是Celeron等低端产品。
当CPU被放进包装盒之前,一般还要进行最后一次测试,以确保之前的工作准确无误。根据前面确定的最高运行频率和缓存的不同,它们被放进不同的包装,销往世界各地。
所有的cpu都是方方正正的, 足以说明颜值也是很重要的
- Linux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 查看物理CPU个数 cat /proc/cpuinfo| ...
- this kernel requires an x86-64 CPU, but only detected an i686 CPU. unable to boot - please ues a ker
http://blog.csdn.net/xiao_cs/article/details/7728529 this kernel requires an x86-64 CPU, but only de ...
- [转]Linux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From : http://www.cnblogs.com/emanlee/p/3587571.html #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 ...
- Linux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转载)
#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 查看物理CPU个数cat /proc/cpuinfo| g ...
- Linux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转)
#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 查看物理CPU个数 cat /proc/cpuinfo| ...
- Linux 命令--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 查看物理CPU个数 cat /proc/cpuinfo| ...
- linux查看cpu个数,线程数及cpu型号
1.查看CPU逻辑id grep 'physical id' /proc/cpuinfo | sort -u physical id : 0physical id : 1 2.查看物理CPU个数 $ ...
- linux下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cat /proc/cpuinfo中的信息 processor 逻辑处理器的id.physical id 物理封装的处理器的id.core id 每个核心的id.cpu cores 位于相同物理封装的 ...
- 【linux】之查看物理CPU个数、核数、逻辑CPU个数
# 总核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 总逻辑CPU数 = 物理CPU个数 X 每颗物理CPU的核数 X 超线程数 # 查看物理CPU个数 cat /proc/cpuinfo| ...
随机推荐
- 设置Eclipse的字体风格方式
1:Eclipse版本号:3.7.0(汉化版) 假设eclipse已经打开 窗口--->首选项--->常规--->外观--->颜色和字体--->基本--->文字字体 ...
- Duilib学习笔记《05》— 消息响应处理
在Duilib学习笔记<04>中已经知道了如何将窗体显示出来,而如何处理窗体上的事件.消息呢? 一. 系统消息 窗体显示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说了,窗体是继承CWindowWnd类的,对于窗体的 ...
- Could not resolve this reference. Could not locate the assembly
Rebuild Project 的时候提示找不到NewtonJson 组件,重新添加了Dll(Newtonsoft.Json.dll),依然抛错. 解决办法,将Dll(Newtonsoft.Json. ...
- 转载:SMS软件FESWMS模型使用体会
自学了SMS-FESWMS几个月,从其原理到具体应用都已经比较熟悉.感觉这个软件还是有许多不足,这也是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的地方.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首先,对一些比较简单的模型,软件的计算 ...
- JavaScript字符串转日期格式
var dependedVal="2005-3-4"; //根据日期字符串转换成日期 var regEx = new RegExp("\\-","gi ...
- HTML框架标签
与HTML框架有关的标签主要有三种: <frameset>框架结构标签 <frame>框架标签 <iframe>内联框架标签 一. 先来说第一种框架结构标签 < ...
- mysql中union与union all的区别
当查询表结构完全相同的多张表的数据时: 1.当查询条件完全相同且不包括主键,此时用union查询会过滤掉查询出的重复的记录,及漏查记录:使用union all进行查询,则会查出所有的符合条件的记录,保 ...
- shell脚本中切换用户并执行命令
1.切换用户并执行命令 su 用户名 -c "命令" 2.切换用户并执行脚本 su 用户名 -s /bin/bash 脚本路径 3.切换用户并执行命令集su 用户名 << ...
- ubuntu下使用nethogs监控网络流量
NetHogs是一款小巧免费的开源命令行工具,用来按进程或程序实时统计网络带宽使用率. 对于使用类似于“repo tool”.“depot_tools”等工具checkout源码时非常有用,可以查看当 ...
- SQLServer中用户 'sa' 登录失败解决办法
今天下午,很奇怪的网站突然就打不开了,报错如下: “/”应用程序中的服务器错误. 用户 'sa' 登录失败. 说明: 执行当前 Web 请求期间,出现未处理的异常.请检查堆栈跟踪信息,以了解有关该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