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Redis?

Redis是非关系型数据库,是一个高性能的key-value数据库,它是开源的,更是免费的。

Redis能做什么?

存储数据

Redis的优点有哪些?

1.它支持存储丰富的数据类型,比如:Sting,hash,set,List,zset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2.性能极高 – Redis能读的速度是110000次/s,写的速度是81000次/s。

3.原子 – Redis的所有操作都是原子性的,同时Redis还支持对几个操作全并后的原子性执行。

这里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原子性:操作不可再分,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部不执行。

redis的原子性:

  • 单个操作是原子性的

  • 多个操作也支持事务,即原子性,通过MULTIEXEC指令包起来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redis的事物,redis的事物原理是这样子的:

 1.批量操作在发送EXEC命令前被放入队列缓存

 2.收到EXEC命令后进入事物执行,事物中任意命令执行失败,其余的命令都不会被执行

 3.在事物执行过程中,其他客户端提交的命令不会插入到事物执行命令序列中

下面是redis事物的一个例子:redis 127.0.0.1:6379> MULTOK

redis 127.0.0.1:6379> SET book-name "Mastering C++ in 21 days"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GET book-name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SADD tag "C++" "Programming" "Mastering Series"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SMEMBERS tag
QUEUED redis 127.0.0.1:6379> EXEC
1) OK
2) "Mastering C++ in 21 days"
3) (integer) 3
4) 1) "Mastering Series"
2) "C++"
3) "Programming" 它是以MULT开始一个事物,然后将多个命令入队到事物中,最后由EXEC命令触发事物,一并执行事物中的所有命令。
Redis事物的一些常用命令:
1.DISCARD 
取消事务,放弃执行事务块内的所有命令
2.EXEC 
执行所有事务块内的命令
3.MULTI 
标记一个事务块的开始
4.UNWATCH 
取消 WATCH 命令对所有 key 的监视
5.WATCH key [key ...] 
监视一个(或多个) key ,如果在事务执行之前这个(或这些) key 被其他命令所改动,那么事务将被打断

4.丰富的特性 – Redis还支持 publish/subscribe, 通知, key 过期等等特性。

Redis与其他key-value存储有什么不同?

  • Redis有着更为复杂的数据结构并且提供对他们的原子性操作,这是一个不同于其他数据库的进化路径。Redis的数据类型都是基于基本数据结构的同时对程序员透明,无需进行额外的抽象。

  • Redis运行在内存中但是可以持久化到磁盘,所以在对不同数据集进行高速读写时需要权衡内存,因为数据量不能大于硬件内存。在内存数据库方面的另一个优点是,相比在磁盘上相同的复杂的数据结构,在内存中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这样Redis可以做很多内部复杂性很强的事情。同时,在磁盘格式方面他们是紧凑的以追加的方式产生的,因为他们并不需要进行随机访问。

Redis的命令有哪些?

INCR 命令将字符串值解析成整型,将其加一,最后将结果保存为新的字符串值,类似的命令有INCRBYDECR 和 DECRBY。实际上他们在内部就是同一个命令,只是看上去有点儿不同。

使用EXISTS命令返回1或0标识给定key的值是否存在,使用DEL命令可以删除key对应的值,DEL命令返回1或0标识值是被删除(值存在)或者没被删除(key对应的值不存在)。

TYPE命令可以返回key对应的值的存储类型

用EXPIRE来设置超时时间(也可以再次调用这个命令来改变超时时间,使用PERSIST命令去除超时时间 )。我们也可以在创建值的时候设置超时时间

LPUSH 命令可向list的左边(头部)添加一个新元素,而RPUSH命令可向list的右边(尾部)添加一个新元素。最后LRANGE 命令可从list中取出一定范围的元素

LRANGE 带有两个索引,一定范围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这两个索引都可以为负来告知Redis从尾部开始计数,因此-1表示最后一个元素,-2表示list中的倒数第二个元素,以此类推

还有一个重要的命令是pop,它从list中删除元素并同时返回删除的值。可以在左边或右边操作

我们增加了三个元素,并弹出了三个元素,因此,在这最后 列表中的命令序列是空的,没有更多的元素可以被弹出。如果我们尝试弹出另一个元素,将会得到一个null

可以使用LTRIM把list从左边截取指定长度。比如 mylist 1 2 3 4 5 ,ltrim mylist 0 2,结果 lrange mylist 0 -1 是 1 2 3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 
向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

SCARD key 
获取集合的成员数

SMEMBERS key 
返回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SREM key member1 [member2] 
移除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成员

SPOP key 
移除并返回集合中的一个随机元素

Redis的复制

redis复制的特性:

1.同一个Master可以同步多个salves

2. Slave同样可以接受其它Slaves的连接和同步请求,这样可以有效的分载Master的同步压力。因此我们可以将Redis的复制架构视为图结构

3.Master Server是以非阻塞的方式为Slaves提供服务。所以在Master-Slave同步期间,客户端仍然可以提交查询或修改请求

4.Slave Server同样是以非阻塞的方式完成数据同步。在同步期间,如果有客户端提交查询请求,Redis则返回同步之前的数据

5.为了分载Master的读操作压力,Slave服务器可以为客户端提供只读操作的服务,写服务仍然必须由Master来完成。即便如此,系统的伸缩性还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6.Master可以将数据保存操作交给Slaves完成,从而避免了在Master中要有独立的进程来完成此操作

redis复制原理:

如果设置了一个slave,不管是在第一次链接还是重新链接master的时候,slave会发送一个同步命令 然后master开始后台保存,收集所有对修改数据的命令。当后台保存完成,master会将这个数据文件传送到slave,然后保存在磁盘,加载到内存中;master接着发送收集到的所有的修改数据的命令,这好比一个流命令,是redis协议本身来实现的。

你可以自己通过远程登录来进行尝试,当服务器在做一些工作并发送同步命令的时候链接到redis端口,你将会看到大量的数据传输,然后收到的每个命令会会显示在远程登录的会话中。当 master和slave因一些故障当机时,slaves会自动的重链,如果master收到多个slave的同步请求,master会执行一个后台保存,以确保所有的slaves都是正常的。

当master和slave能够维持链接,就会有一个完整的同步进行。

配置:

1. 同时启动两个Redis服务器,可以考虑在同一台机器上启动两个Redis服务器,分别监听不同的端口,如6379和6380

2. 在Slave服务器上执行一下命令:
    /> redis-cli -p 6380 //假设salve服务器的端口号是6380

   redis 127.0.0.1:6380> slaveof 127.0.0.1 6379 //假设Master和Slave在同一台主机,Master的端口为6379

3.上面的方式只是保证了在执行slaveof命令之后,redis_6380成为了redis_6379的slave,一旦服务(redis_6380)重新启动之后,他们之间的复制关系将终止。
    如果希望长期保证这两个服务器之间的Replication关系,可以在redis_6380的配置文件中做如下修改:

  /> cd /etc/redis  //切换Redis服务器配置文件所在的目录
    /> ls
    6379.conf  6380.conf
    /> vi 6380.conf
    将
    # slaveof <masterip> <masterport>
    改为
    slaveof 127.0.0.1 6379
    
保存退出。
    这样就可以保证Redis_6380服务程序在每次启动后都会主动建立与Redis_6379的Replication连接了。

Redis的持久化

什么是持久化?简单来讲就是将数据放到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的设备中,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硬盘上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库在进行写操作时到底做了哪些事,主要有下面五个过程:

  • 客户端向服务端发送写操作(数据在客户端的内存中)。
  • 数据库服务端接收到写请求的数据(数据在服务端的内存中)。
  • 服务端调用write这个系统调用,将数据往磁盘上写(数据在系统内存的缓冲区中)。
  • 操作系统将缓冲区中的数据转移到磁盘控制器上(数据在磁盘缓存中)。
  • 磁盘控制器将数据写到磁盘的物理介质中(数据真正落到磁盘上)。

1. RDB持久化该机制是指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内将内存中的数据集快照写入磁盘

也是默认的持久化方式,这种方式是就是将内存中数据以快照的方式写入到二进制文件中,默认的文件名为dump.rdb。

可以通过配置设置自动做快照持久化的方式。我们可以配置redis在n秒内如果超过m个key被修改就自动做快照,下面是默认的快照保存配置

   save 900 1     #900秒内如果超过1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300 10 #300秒内容如超过10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save 60 10000
#60秒内容如超过10000个key被修改,则发起快照保存

RDB文件保存过程

  • redis调用fork,现在有了子进程和父进程。
  • 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子进程负责将内存内容写入到临时文件。由于os的写时复制机制(copy on write)父子进程会共享相同的物理页面,当父进程处理写请求时os会为父进程要修改的页面创建副本,而不是写共享的页面。所以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内的数 据是fork时刻整个数据库的一个快照。
  • 当子进程将快照写入临时文件完毕后,用临时文件替换原来的快照文件,然后子进程退出。

client 也可以使用save或者bgsave命令通知redis做一次快照持久化。save操作是在主线程中保存快照的,由于redis是用一个主线程来处理所有 client的请求,这种方式会阻塞所有client请求。所以不推荐使用。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每次快照持久化都是将内存数据完整写入到磁盘一次,并不 是增量的只同步脏数据。如果数据量大的话,而且写操作比较多,必然会引起大量的磁盘io操作,可能会严重影响性能。

优势

  • 一旦采用该方式,那么你的整个Redis数据库将只包含一个文件,这样非常方便进行备份。比如你可能打算每1天归档一些数据。
  • 方便备份,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将一个一个RDB文件移动到其他的存储介质上
  • RDB 在恢复大数据集时的速度比 AOF 的恢复速度要快。
  • RDB 可以最大化 Redis 的性能:父进程在保存 RDB 文件时唯一要做的就是 fork 出一个子进程,然后这个子进程就会处理接下来的所有保存工作,父进程无须执行任何磁盘 I/O 操作。

劣势

  • 如果你需要尽量避免在服务器故障时丢失数据,那么 RDB 不适合你。 虽然 Redis 允许你设置不同的保存点(save point)来控制保存 RDB 文件的频率, 但是, 因为RDB 文件需要保存整个数据集的状态, 所以它并不是一个轻松的操作。 因此你可能会至少 5 分钟才保存一次 RDB 文件。 在这种情况下, 一旦发生故障停机, 你就可能会丢失好几分钟的数据。
  • 每次保存 RDB 的时候,Redis 都要 fork() 出一个子进程,并由子进程来进行实际的持久化工作。 在数据集比较庞大时, fork() 可能会非常耗时,造成服务器在某某毫秒内停止处理客户端; 如果数据集非常巨大,并且 CPU 时间非常紧张的话,那么这种停止时间甚至可能会长达整整一秒。 虽然 AOF 重写也需要进行 fork() ,但无论 AOF 重写的执行间隔有多长,数据的耐久性都不会有任何损失。

2.AOF持久化: 该机制将以日志的形式记录服务器所处理的每一个写操作,在Redis服务器启动之初会读取该文件来重新构建数据库,以保证启动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完整的 

redis会将每一个收到的写命令都通过write函数追加到文件中(默认是 appendonly.aof)。

当redis重启时会通过重新执行文件中保存的写命令来在内存中重建整个数据库的内容。当然由于os会在内核中缓存 write做的修改,所以可能不是立即写到磁盘上。这样aof方式的持久化也还是有可能会丢失部分修改。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配置文件告诉redis我们想要 通过fsync函数强制os写入到磁盘的时机。有三种方式如下(默认是:每秒fsync一次)

appendonly yes              //启用aof持久化方式
# 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收到写命令就立即强制写入磁盘,最慢的,但是保证完全的持久化,不推荐使用
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强制写入磁盘一次,在性能和持久化方面做了很好的折中,推荐
# appendfsync no //完全依赖os,性能最好,持久化没保证

aof 的方式也同时带来了另一个问题。持久化文件会变的越来越大。例如我们调用incr test命令100次,文件中必须保存全部的100条命令,其实有99条都是多余的。因为要恢复数据库的状态其实文件中保存一条set test 100就够了。

为了压缩aof的持久化文件。redis提供了bgrewriteaof命令。收到此命令redis将使用与快照类似的方式将内存中的数据 以命令的方式保存到临时文件中,最后替换原来的文件。具体过程如下

  • redis调用fork ,现在有父子两个进程
  • 子进程根据内存中的数据库快照,往临时文件中写入重建数据库状态的命令
  • 父进程继续处理client请求,除了把写命令写入到原来的aof文件中。同时把收到的写命令缓存起来。这样就能保证如果子进程重写失败的话并不会出问题。
  • 当子进程把快照内容写入以命令方式写到临时文件中后,子进程发信号通知父进程。然后父进程把缓存的写命令也写入到临时文件。
  • 现在父进程可以使用临时文件替换老的aof文件,并重命名,后面收到的写命令也开始往新的aof文件中追加。

需要注意到是重写aof文件的操作,并没有读取旧的aof文件,而是将整个内存中的数据库内容用命令的方式重写了一个新的aof文件,这点和快照有点类似。

优势

  • 使用 AOF 持久化会让 Redis 变得非常耐久(much more durable):你可以设置不同的 fsync 策略,比如无 fsync ,每秒钟一次 fsync ,或者每次执行写入命令时 fsync 。 AOF 的默认策略为每秒钟 fsync 一次,在这种配置下,Redis 仍然可以保持良好的性能,并且就算发生故障停机,也最多只会丢失一秒钟的数据( fsync 会在后台线程执行,所以主线程可以继续努力地处理命令请求)。

  • AOF 文件是一个只进行追加操作的日志文件(append only log), 因此对 AOF 文件的写入不需要进行 seek , 即使日志因为某些原因而包含了未写入完整的命令(比如写入时磁盘已满,写入中途停机,等等), redis-check-aof 工具也可以轻易地修复这种问题。
    Redis 可以在 AOF 文件体积变得过大时,自动地在后台对 AOF 进行重写: 重写后的新 AOF 文件包含了恢复当前数据集所需的最小命令集合。 整个重写操作是绝对安全的,因为 Redis 在创建新 AOF 文件的过程中,会继续将命令追加到现有的 AOF 文件里面,即使重写过程中发生停机,现有的 AOF 文件也不会丢失。 而一旦新 AOF 文件创建完毕,Redis 就会从旧 AOF 文件切换到新 AOF 文件,并开始对新 AOF 文件进行追加操作。

  • AOF 文件有序地保存了对数据库执行的所有写入操作, 这些写入操作以 Redis 协议的格式保存, 因此 AOF 文件的内容非常容易被人读懂, 对文件进行分析(parse)也很轻松。 导出(export) AOF 文件也非常简单: 举个例子, 如果你不小心执行了 FLUSHALL 命令, 但只要 AOF 文件未被重写, 那么只要停止服务器, 移除 AOF 文件末尾的 FLUSHALL 命令, 并重启 Redis , 就可以将数据集恢复到 FLUSHALL 执行之前的状态。

劣势

    • 对于相同的数据集来说,AOF 文件的体积通常要大于 RDB 文件的体积。

    • 根据所使用的 fsync 策略,AOF 的速度可能会慢于 RDB 。 在一般情况下, 每秒 fsync 的性能依然非常高, 而关闭 fsync 可以让 AOF 的速度和 RDB 一样快, 即使在高负荷之下也是如此。 不过在处理巨大的写入载入时,RDB 可以提供更有保证的最大延迟时间(latency)。

    • AOF 在过去曾经发生过这样的 bug : 因为个别命令的原因,导致 AOF 文件在重新载入时,无法将数据集恢复成保存时的原样。 (举个例子,阻塞命令 BRPOPLPUSH 就曾经引起过这样的 bug 。) 测试套件里为这种情况添加了测试: 它们会自动生成随机的、复杂的数据集, 并通过重新载入这些数据来确保一切正常。 虽然这种 bug 在 AOF 文件中并不常见, 但是对比来说, RDB 几乎是不可能出现这种 bug 的。

Redis的哨兵机制

哨兵机制简介:

有了主从复制的实现以后,如果想对主服务器进行监控,那么在redis2.6以后提供了一个"哨兵"的机制。顾名思义,哨兵的含义就是监控Redis系统的运行状态。可以启动多个哨兵,去监控Redis数据库的运行状态其主要功能有两点:

1、监控主数据库和从数据库是否正常运行。

2、主数据库出现故障时,可以自动将从数据库转换为主数据库,实现自动切换。

2、哨兵机制的实现步骤(如果master主服务器设置了密码,记得在哨兵的配置文件里面配置访问密码)

2.0  在 slave1也就是,192.168.2.105 配置 哨兵,步骤如下

2.1 copy 文件/usr/local/redis-3.0.0-rc2/ 下的 sentinel.conf 到 /usr/local/redis/etc中

2.2 修改 sentinel.conf 文件

Redis 的 Sentinel 系统用于管理多个 Redis 服务器(instance), 该系统执行以下三个任务:

  • 监控(Monitoring): Sentinel 会不断地检查你的主服务器和从服务器是否运作正常。
  • 提醒(Notification): 当被监控的某个 Redis 服务器出现问题时, Sentinel 可以通过 API 向管理员或者其他应用程序发送通知。
  • 自动故障迁移(Automatic failover): 当一个主服务器不能正常工作时, Sentinel 会开始一次自动故障迁移操作, 它会将失效主服务器的其中一个从服务器升级为新的主服务器, 并让失效主服务器的其他从服务器改为复制新的主服务器; 当客户端试图连接失效的主服务器时, 集群也会向客户端返回新主服务器的地址, 使得集群可以使用新主服务器代替失效服务器。

配置 Sentinel

Redis 源码中包含了一个名为 sentinel.conf 的文件, 这个文件是一个带有详细注释的 Sentinel 配置文件示例。

运行一个 Sentinel 所需的最少配置如下所示:

sentinel monitor mymaster 127.0.0.1 6379 2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mymaster 60000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mymaster 180000
sentinel parallel-syncs mymaster 1 sentinel monitor resque 192.168.1.3 6380 4
sentinel down-after-milliseconds resque 10000
sentinel failover-timeout resque 180000
sentinel parallel-syncs resque 5

第一行配置指示 Sentinel 去监视一个名为 mymaster 的主服务器, 这个主服务器的 IP 地址为 127.0.0.1 , 端口号为 6379 , 而将这个主服务器判断为失效至少需要 2 个 Sentinel 同意 (只要同意 Sentinel 的数量不达标,自动故障迁移就不会执行)。

不过要注意, 无论你设置要多少个 Sentinel 同意才能判断一个服务器失效, 一个 Sentinel 都需要获得系统中多数(majority) Sentinel 的支持, 才能发起一次自动故障迁移, 并预留一个给定的配置纪元 (configuration Epoch ,一个配置纪元就是一个新主服务器配置的版本号)。

换句话说, 在只有少数(minority) Sentinel 进程正常运作的情况下, Sentinel 是不能执行自动故障迁移的。

其他选项的基本格式如下:

sentinel <选项的名字> <主服务器的名字> <选项的值>

各个选项的功能如下:

  • down-after-milliseconds 选项指定了 Sentinel 认为服务器已经断线所需的毫秒数。

如果服务器在给定的毫秒数之内, 没有返回 Sentinel 发送的 PING 命令的回复, 或者返回一个错误, 那么 Sentinel 将这个服务器标记为主观下线(subjectively down,简称 SDOWN )。

不过只有一个 Sentinel 将服务器标记为主观下线并不一定会引起服务器的自动故障迁移: 只有在足够数量的 Sentinel 都将一个服务器标记为主观下线之后, 服务器才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objectively down, 简称 ODOWN ), 这时自动故障迁移才会执行。

将服务器标记为客观下线所需的 Sentinel 数量由对主服务器的配置决定。

  • parallel-syncs 选项指定了在执行故障转移时, 最多可以有多少个从服务器同时对新的主服务器进行同步, 这个数字越小, 完成故障转移所需的时间就越长。

如果从服务器被设置为允许使用过期数据集(参见对 redis.conf 文件中对 slave-serve-stale-data 选项的说明), 那么你可能不希望所有从服务器都在同一时间向新的主服务器发送同步请求, 因为尽管复制过程的绝大部分步骤都不会阻塞从服务器, 但从服务器在载入主服务器发来的 RDB 文件时, 仍然会造成从服务器在一段时间内不能处理命令请求: 如果全部从服务器一起对新的主服务器进行同步, 那么就可能会造成所有从服务器在短时间内全部不可用的情况出现。

你可以通过将这个值设为 1 来保证每次只有一个从服务器处于不能处理命令请求的状态。

本文档剩余的内容将对 Sentinel 系统的其他选项进行介绍, 示例配置文件 sentinel.conf 也对相关的选项进行了完整的注释。

Redis从入门到精通的更多相关文章

  1. Redis从入门到精通:初级篇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rq730/p/889089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Redis从入门到精通:初级篇 平时陆陆续续看了不少Redis的文章了,工作中 ...

  2. Redis从入门到精通:初级篇(转)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rq730/p/889089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Redis从入门到精通:初级篇 平时陆陆续续看了不少Redis的文章了,工作中 ...

  3. Redis从入门到精通之一:序篇

    Redis一直是我想好好研究的组件,但是之前受限于工作场景,没有真正意义的使用过.但是目前工作中,Redis作为主要的缓存组件来缓冲服务器的压力.所以,本序列主要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Redis的设 ...

  4. Redis从入门到精通:中级篇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rq730/p/894453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目录 上一篇文章以认识Redis为主,写了Redis系列的第一篇,现在开启 ...

  5. Redis从入门到精通【centos下的安装】

    上传redis 到服务器 解压并重命名 然后yum -y install gcc-c++ zlib zlib-devel pcre pcre-devel openssl openssl-devel 然 ...

  6. Redis从入门到精通:中级篇(转)

    原文链接:http://www.cnblogs.com/xrq730/p/894453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本文目录 上一篇文章以认识Redis为主,写了Redis系列的第一篇,现在开启 ...

  7. 分布式架构-Redis 从入门到精通 完整案例 附源码

    导读 篇幅较长,干货十足,阅读需要花点时间,全部手打出来的字,难免出现错别字,敬请谅解.珍惜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NoSql介绍与Redis介绍 什么是Redis? Redis是用C语言开发 ...

  8. Redis快速入门到精通

    Redis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支持网络. 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型 NoSQL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从2010年3 月15日起,Red ...

  9. 2017最新技术java高级架构、千万高并发、分布式集群、架构师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

    * { font-family: "Microsoft YaHei" !important } h1 { color: #FF0 } 15套java架构师.集群.高可用.高可扩展. ...

随机推荐

  1. K-Means 算法(转载)

    K-Means 算法 在数据挖掘中, k-Means 算法是一种 cluster analysis 的算法,其主要是来计算数据聚集的算法,主要通过不断地取离种子点最近均值的算法. 问题 K-Means ...

  2. 支持wmv、mpg、mov、avi格式的网页视频播放代码

    这2天一直在整金网奖的相关项目,比较头大的就是网页视频播放了,需要考虑各种不同格式的视频,然后找相应的视频播放器. 这次使用了2种方法对这些视频进行处理: 1.使用ckplayer网页视频播放器 ck ...

  3. Raphael的set使用

    Raphael的set使用 $(function() { initRaphael(); }); function initRaphael(e) { var paper = Raphael(0, 0, ...

  4. Java之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Java之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1. 概念: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实现步骤延迟到子类中. 把不变的行为搬到超类,去除子类中重复的代码来体现他的优势. 2. UML图: ...

  5. MyBatis CRUD Java POJO操作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 <!DOCTYPE configuration PUBLIC ...

  6. cookie、session、sessionid的区别

    我们都知道银行,银行的收柜台每天要接待客户存款/取款业务,可以有几种方案: 1.凭借柜台职员的记忆,由收柜台职员来为每位顾客办理存款/取款业务,单凭职员的记忆力,要记到每位顾客的相貌,并迅速这个顾客当 ...

  7. P2P直播承载平台与CDN直播承载平台比较

    收看软件不一样:CDN直播收看无需安装第三方收看软件,一般操作系统已带播放器软件:P2P直播收看需要安装厂家自己的播放器软件,每家P2P的软件不兼容,收看者要装多套软件才能收看不同内容. 收看人数不一 ...

  8. zookeeper 介绍

    ZooKeeper 是一个分布式的,开放源码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协调服务,它包含一个简单的原语集,分布式应用程序可以基于它实现同步服务,配置维护和命名服务等. Zookeeper是hadoop的一个子项目 ...

  9. jmeter测试计划

    测试计划配置 用户定义的变量: 测试计划上可以添加用户定义的变量.一般添加一些系统常用的配置.如果测试过程中想切换环境,切换配置,一般不建议在测试计划上添加变量,因为不方便启用和禁用,一般是直接添加用 ...

  10. 【js编程艺术】小制作五

    1.html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