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协议Content-Length详解
前言
htt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重要的协议之一,虽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实际中经常遇到问题,我们就已经遇到好几次了。有长连接相关的,有报文解析相关的。对http协议不能一知半解,必须透彻理解才行。本文通过一个线上实例,详细介绍http协议中的content-length字段。
问题
我们的手机App在做更新时会从服务器上下载的一些资源,一般都是一些小文件,更新的代码差不多是下面这样的:
static void update() throws IOException {
URL url = new URL("http://172.16.59.129:8000/update/test.so");
HttpURLConnection 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if(conn.getResponseCode() == 200) {
int totalLength = conn.getContentLength();
BufferedInputStream in = new BufferedInputStream(conn.getInputStream());
byte[] buffer = new byte[512];
int readLength = 0;
int length = 0;
while((length=in.read(buffer)) != -1) {
readLength += length;
//进度条
System.out.println(((float)readLength) /((float)(totalLength)));
}
}
}
比如上面的代码更新一个so文件,先通过content-length获取文件的总大小,然后读Stream,每读一段,就计算出当前读的总大小,除以content-length,用来显示进度条。
结果weblogic从10升级到12后,content-length一直返回-1,这样就不能显示进度条了,但是文件流还能正常读。把weblogic重启了,一开始还能返回content-length,一会又是-1了。
原因分析
Http协议的请求报文和回复报文都有header和body,body就是你要获取的资源,例如一个html页面,一个jpeg图片,而header是用来做某些约定的。例如客户端与服务端商定一些传输格式,客户端先获取头部,得知一些格式信息,然后才开始读取body。
客户端: Accept-Encoding:gzip (给我压缩一下,我用的是流量,先下载下来我再慢慢解压吧)
服务端1:Content-Encoding:null(没有Content-Encoding头。 我不给压缩,CPU没空,你爱要不要)
服务端2:Content-Encoding:gzip (给你节省流量,压缩一下)
客户端:Connection: keep-alive (大哥,咱好不容易建了个TCP连接,下次接着用)
服务端1: Connection: keep-alive (都不容易,接着用)
服务端2: Connection: close (谁跟你接着用,我们这个TCP是一次性的,下次再找我还得重新连)
http协议没有三次握手,一般客户端向服务端请求资源时,以服务端为准。还有一些header并没有协商的过程,而是服务端直接告诉客户端按什么来。例如上述的Content-Length,是服务端告诉客户端body的大小有多大。但是!服务端并不一定能准确的提前告诉你body有多大。服务端要先写header,再写body,如果要在header里把body大小写进去,就得提前知道body大小。如果这个body是动态生成的,服务端先生成完,再开始写header,这样需要很多额外的开销,所以header里不一定有content-length。
那客户端怎么知道body的大小呢?服务器有三种方式告诉你。
1.服务器已经知道资源大小,通过content-length这个header告诉你。
Content-Length:1076(body的大小是1076B,你读取1076B就可以完成任务了)
Transfer-Encoding: null
2.服务器没法提前知道资源的大小,或者不愿意花费资源提前计算资源大小,就会把http回复报文中加一个header叫Transfer-Encoding:chunked,就是分块传输的意思。每一块都使用固定的格式,前边是块的大小,后面是数据,然后最后一块大小是0。这样客户端解析的时候就需要注意去掉一些无用的字段。
Content-Length:null
Transfer-Encoding:chunked (接下来的body我要一块一块的传,每一块开始是这一块的大小,等我传到大小为0的块时,就没了)
3.服务器不知道资源的大小,同时也不支持chunked的传输模式,那么就既没有content-length头,也没有transfer-encoding头,这种情况下必须使用短连接,以连接结束来标示数据传输结束,传输结束就能知道大小了。这时候服务器返回的header里Connection一定是close。
Content-Length:null
Transfer-Encoding:null
Connection:close(我不知道大小,我也用不了chunked,啥时候我关了tcp连接,就说明传输结束了)
实验
我通过nginx在虚拟机里做实验,默认nginx是支持chunked模式的,可以关掉。
使用的代码如下,可能会调整参数。
static void update() throws IOException {
URL url = new URL("http://172.16.59.129:8000/update/test.so");
HttpURLConnection conn = (HttpURLConnection) url.openConnection();
//conn.setRequestProperty("Accept-Encoding", "gzip");
//conn.setRequestProperty("Connection", "keep-alive");
conn.connect();
if(conn.getResponseCode() == 200) {
System.out.println(conn.getHeaderFields().keySet());
System.out.println(conn.getHeaderField("transfer-encoding"));
System.out.println(conn.getHeaderField("Content-Length"));
System.out.println(conn.getHeaderField("Content-Encoding"));
System.out.println(conn.getHeaderField("Connection"));
}
}
1.nginx在开启chunked_transfer_encoding的时候
(1) 在reqeust header里不使用gzip,也就是不加accept-encoding:gzip
test.so文件大小 | 结果 |
---|---|
100B | 能正常返回content-length,没有transfer-encoding头 |
69M | 能正常返回content-length,没有transfer-encoding头 |
3072M | 能正常返回content-length,没有transfer-encoding头 |
可以发现nginx不管资源多大,如果客户端不接受gzip的压缩格式,就不会使用chunked模式,而且跟是否使用短连接没关系。
(2)在request header里加入gzip,accepting-encoding:gzip
test.so文件大小 | 结果 |
---|---|
100B | 没有content-length,transfer-encoding=trunked |
69M | 没有content-length,transfer-encoding=trunked |
3072M | 没有content-length,transfer-encoding=trunked |
可以看到nginx在开启chunked_transfer_encoding,并且客户端接受gzip的时候,会使用chunked模式,nginx开启gzip后不会计算资源的大小,直接用chunked模式。
2.nginx关闭chunked_transfer_encoding
(1) 在reqeust header里不使用gzip,也就是不加accept-encoding:gzip
test.so文件大小 | 结果 |
---|---|
100B | 能正常返回content-length,没有transfer-encoding头 |
69M | 能正常返回content-length,没有transfer-encoding头 |
3072M | 能正常返回content-length,没有transfer-encoding头 |
因为能很容易的知道文件大小,所以nginx还是能返回content-length。
(2)在request header里加入gzip,accepting-encoding:gzip
test.so文件大小 | 结果 |
---|---|
100B | 没有content-length和transfer-encoding头,不论客户端connection为keep-alive还是close,服务端返回的connection头都是close |
69M | 没有content-length和transfer-encoding头,不论客户端connection为keep-alive还是close,服务端返回的connection头都是close |
3072M | 没有content-length和transfer-encoding头,不论客户端connection为keep-alive还是close,服务端返回的connection头都是close |
这就是上面说的第三种情况,不知道大小,也不支持trunked,那就必须使用短连接来标示结束。
问题解决方案
咨询了中间件组的同事,以前也遇到类似的问题,因为升级了Weblogic导致客户端解析XML出错,因为使用了chunked模式,中间有一些格式化的字符,而客户端解析的代码并没有考虑chunked模式的解析,导致解析出错。
因为我们客户端必须用content-length展示进度,因此不能用chunked模式,Weblogic可以把chunked模式关闭。用下面的方法:
#!java weblogic.WLST
connect('username’,'password', 't3://localhost:7001')
edit()
startEdit()
cd("Servers/AdminServer/WebServer/AdminServer")
cmo.setChunkedTransferDisabled(true)
save()
activate()
exit()
改了之后,确实不返回chunked了,但是也没有content-length,因为Weblogic就是不提前获取文件大小,而是强制加了connection:close,也就是前边说的第三种,通过连接结束标识数据结束。最后只能把这些资源放倒apache里了。
总结
一个好的http客户端,必须充分实现协议,不然就可能出问题,浏览器对于服务端可能产生的各种情况都很好的做了处理,但是自己实现http协议的解析时一定得注意考虑多种情况。
Http协议Content-Length详解的更多相关文章
- HTTP协议Keep-Alive模式详解
详见:http://blog.yemou.net/article/query/info/tytfjhfascvhzxcytp22 HTTP协议Keep-Alive模式详解 1.什么是Keep-Aliv ...
- HTTP协议状态码详解(HTTP Status Code)(转)
原文链接:HTTP协议状态码详解(HTTP Status Code) 使用ASP.NET/PHP/JSP 或者javascript都会用到http的不同状态,一些常见的状态码为: 200 – 服务器成 ...
- http协议之报文详解
一. 概述 用于HTTP协议交互的信息被称为HTTP报文.请求端(客户端)的http报文叫做请求报文,响应端的叫做响应报文. 报文,是网络中交换和传输的数据单元,即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报文包含了 ...
- HTTP协议头域详解
HTTP协议头域详解 Requests部分 Accept 指定客户端能够接收的内容类型 Accept: text/plain, text/html Accept-Charset 浏览器可以接受的字符编 ...
- HTTP协议状态码详解
HTTP状态码,我都是现查现用. 我以前记得几个常用的状态码,比如200,302,304,404, 503. 一般来说我也只需要了解这些常用的状态码就可以了. 如果是做AJAX,REST,网络爬虫, ...
- HTTP协议-状态码详解(转)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ebronjames/archive/2013/01/10/2854981.html HTTP状态码的学习资料到处都有,但是都是理论上讲解. 本 ...
- 浏览器 HTTP 协议缓存机制详解
最近在准备优化日志请求时遇到了一些令人疑惑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响应头里出现了两个 cache control.为什么明明设置了 no cache 却还是发请求,为什么多次访问时有时请求里带了 etag, ...
- nginx平台初识(二) 浏览器 HTTP 协议缓存机制详解
1.缓存的分类 缓存分为服务端侧(server side,比如 Nginx.Apache)和客户端侧(client side,比如 web browser). 服务端缓存又分为 代理服务器缓存 和 反 ...
- USB协议枚举过程详解
一 枚举过程之文字描述 ?主机集线器监视着每个端口的信号电压,当有新设备接入时便可觉察.(集线器端口的两根信号线的每一根都有15kΩ的下拉电阻,而每一个设备在D+都有一个1.5kΩ的上拉电阻.当用US ...
- RTP协议分析和详解
一.RTP协议分析 第1章. RTP概述 1.1. RTP是什么 RTP全名是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实时传输协议).它是IETF提出的一个标准,对应的RF ...
随机推荐
- JOBDU 1027 欧拉回路
题目1027:欧拉回路 时间限制:1 秒 内存限制:32 兆 特殊判题:否 提交:3620 解决:1847 题目描述: 欧拉回路是指不令笔离开纸面,可画过图中每条边仅一次,且可以回到起点的一条 ...
- Android-友盟第三方登录与分享
### 前言 最近项目中又一次需要集成友盟的三方登录与分享,之前没有记录过,所以这次来写一下... ### 准备工作 1.注册友盟账号创建应用,获取key:申请地址http://www.umeng.c ...
- 基于 KubeSphere CI/CD 将 Spring Boot 项目发布至 Kubernetes
本示例基于开源的 KubeSphere 容器平台 演示如何通过 GitHub 仓库中的 Jenkinsfile 来创建流水线,流水线共包括 8 个阶段,最终将一个 Hello World 页面部署到 ...
- mysql 主主从配置
配置主服务器:主服务器1 Ip: 192.168.0.1 主服务器2 Ip: 192.168.0.2 主服务器1配置 2.1.修改mysql配置文件 vim /etc/my.conf Server ...
- nvm 管理多个活动的node.js版本
前序:最近在使用taro框架开发小程序,因为安装taro时遇到一些问题,后来重新安装了node版本——v10.16.3,却影响了我本地开发的项目,故此使用nvm来管理node的版本,更加灵活的切换以支 ...
- 扩展mybatis和通用mapper,支持mysql的geometry类型字段
因项目中需要用到地理位置信息的存储.查询.计算等,经过研究决定使用mysql(5.7版本)数据库的geometry类型字段来保存地理位置坐标,使用虚拟列(Virtual Generated Colum ...
- RabbiMQ基础以及spring-boot-starter-amqp使用
RabbitMQ是一种基于amq协议的消息队列,本文主要记录一下rabbitmq的基础内容以及使用spring-boot-starter-amqp操作rabbitmq. 1,rabbitmq中的几 ...
- Spring Boot2 系列教程(六)自定义 Spring Boot 中的 starter
我们使用 Spring Boot,基本上都是沉醉在它 Stater 的方便之中.Starter 为我们带来了众多的自动化配置,有了这些自动化配置,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搭建一个生产级开发环境,有的小 ...
- java 手机号码+邮箱的验证
import java.util.regex.Pattern; //导入的包 1:String REGEX_MOBILE = "^((17[0-9])|(14[0-9])|(13[0-9]) ...
- Linux、Windows 和 Mac 中的换行符对比
原文地址:Linux.Windows 和 Mac 中的换行符对比 博客地址:http://www.moonxy.com 一.前言 经常使用 Window.Linux 等不同操作系统的开发者,在处理文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