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总结(Python)

排序算法:是一种能将一串数据依照特定顺序进行排序的一种算法。

稳定性:稳定排序算法会让原本有相等键值的记录维持相对次序。也就是如果一个排序算法是稳定的,当有两个相等键值的记录R和S,并且在原本列表中R出现在S之前,在排序列表中R也将是在S之前。

1.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英语:Bubble Sort)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遍历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他们的顺序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遍历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数列已经排序完成。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

冒泡排序算法的运作如下:

  • 比较相邻的元素。如果第一个比第二个大(升序),就交换他们两个。
  • 对每一对相邻元素作同样的工作,从开始第一对到结尾的最后一对。这步做完后,最后的元素会是最大的数。
  • 针对所有的元素重复以上的步骤,除了最后一个。
  • 持续每次对越来越少的元素重复上面的步骤,直到没有任何一对数字需要比较。
def bubble_sort(alist):
for j in range(len(alist)-1,0,-1):
# j表示每次遍历需要比较的次数,是逐渐减小的
for i in range(j):
if alist[i] > alist[i+1]:
alist[i], alist[i+1] = alist[i+1], alist[i] li = [54,26,93,17,77,31,44,55,20]
bubble_sort(li)
print(li)

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O(n)(表示遍历一次发现没有任何可以交换的元素,排序结束)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稳定

2. 选择排序

    选择排序(Selec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在未排序的序列中找到最小(大)的元素,存放到排序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未排序元素中继续寻找最小(大)元素,然后放到已排序序列的末尾,以此类推,直到所有的元素均排序完毕。

选择排序的主要优点与数据移动有关。如果某个元素位于正确的最终位置上,则它不会被移动。选择排序每次交换一对元素,它们当中至少有一个将被移到其最终位置上,因此对n个元素的表进行排序总共进行至多n-1次交换。在所有的完全依靠交换去移动元素的排序方法中,选择排序属于非常好的一种。

def selection_sort(alist):
n = len(alist)
# 需要进行n-1次选择操作
for i in range(n-1):
# 记录最小位置
min_index = i
# 从i+1位置到末尾选择出最小数据
for j in range(i+1, n):
if alist[j] < alist[min_index]:
min_index = j
# 如果选择出的数据不在正确位置,进行交换
if min_index != i:
alist[i], alist[min_index] = alist[min_index], alist[i] alist = [54,226,93,17,77,31,44,55,20]
selection_sort(alist)
print(alist)

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O(n^2)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不稳定

3. 插入排序

插入排序(英语:Insertion Sort)是一种简单直观的排序算法。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插入排序在实现上,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挪位,为最新元素提供插入空间。

def insert_sort(alist):
# 从第二个位置,即下标为1的元素开始向前插入
for i in range(1, len(alist)):
# 从第i个元素开始向前比较,如果小于前一个元素,交换位置
for j in range(i, 0, -1):
if alist[j] < alist[j-1]:
alist[j], alist[j-1] = alist[j-1], alist[j] alist = [54,26,93,17,77,31,44,55,20]
insert_sort(alist)
print(alist)

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O(n) (升序排列,序列已经处于升序状态)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稳定

4. 快速排序

快速排序(英语:Quicksort),又称划分交换排序(partition-exchange sort),通过一趟排序将要排序的数据分割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比另外一部分的所有数据都要小,然后再按此方法对这两部分数据分别进行快速排序,整个排序过程可以递归进行,以此达到整个数据变成有序序列。

步骤为:

  1. 从数列中挑出一个元素,称为"基准"(pivot),
  2. 重新排序数列,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小的摆放在基准前面,所有元素比基准值大的摆在基准的后面(相同的数可以到任一边)。在这个分区结束之后,该基准就处于数列的中间位置。这个称为分区(partition)操作。
  3. 递归地(recursive)把小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和大于基准值元素的子数列排序。

递归的最底部情形,是数列的大小是零或一,也就是永远都已经被排序好了。虽然一直递归下去,但是这个算法总会结束,因为在每次的迭代(iteration)中,它至少会把一个元素摆到它最后的位置去。

def quick_sort(alist, start, end):
"""快速排序""" # 递归的退出条件
if start >= end:
return # 设定起始元素为要寻找位置的基准元素
mid = alist[start] # low为序列左边的由左向右移动的游标
low = start # high为序列右边的由右向左移动的游标
high = end while low < high:
# 如果low与high未重合,high指向的元素不比基准元素小,则high向左移动
while low < high and alist[high] >= mid:
high -= 1
# 将high指向的元素放到low的位置上
alist[low] = alist[high] # 如果low与high未重合,low指向的元素比基准元素小,则low向右移动
while low < high and alist[low] < mid:
low += 1
# 将low指向的元素放到high的位置上
alist[high] = alist[low] # 退出循环后,low与high重合,此时所指位置为基准元素的正确位置
# 将基准元素放到该位置
alist[low] = mid # 对基准元素左边的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quick_sort(alist, start, low-1) # 对基准元素右边的子序列进行快速排序
quick_sort(alist, low+1, end) alist = [54,26,93,17,77,31,44,55,20]
quick_sort(alist,0,len(alist)-1)
print(alist)

 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O(nlogn)

最坏时间复杂度:O(n^2)

稳定性:稳定

5. 归并排序

归并排序是采用分治法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应用。归并排序的思想就是先递归分解数组,再合并数组。将数组分解最小之后,然后合并两个有序数组,基本思路是比较两个数组的最前面的数,谁小就先取谁,取了后相应的指针就往后移一位。然后再比较,直至一个数组为空,最后把另一个数组的剩余部分复制过来即可。

def merge_sort(alist):
if len(alist) <= 1:
return alist
# 二分分解
num = len(alist)/2
left = merge_sort(alist[:num])
right = merge_sort(alist[num:])
# 合并
return merge(left,right) def merge(left, right):
'''合并操作,将两个有序数组left[]和right[]合并成一个大的有序数组'''
#left与right的下标指针
l, r = 0, 0
result = []
while l<len(left) and r<len(right):
if left[l] < right[r]:
result.append(left[l])
l += 1
else:
result.append(right[r])
r += 1
result += left[l:]
result += right[r:]
return result alist = [54,26,93,17,77,31,44,55,20]
sorted_alist = mergeSort(alist)
print(sorted_alist)

 时间复杂度

    最优时间复杂度:O(nlogn)

最坏时间复杂度:O(nlogn)

稳定性:稳定

几种常见的排序方法总结(Python)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几种常见的排序方法

    日常操作中常见的排序方法有:冒泡排序.快速排序.选择排序.插入排序.希尔排序,甚至还有基数排序.鸡尾酒排序.桶排序.鸽巢排序.归并排序等.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 ...

  2. Java中8种常见的排序方法

    排序方法的演示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2)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3)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4)归并排序5)分配排序(基数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多:归并排序所需辅助空间最少 ...

  3. 几种常见的排序方法(C语言实现)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Windows.h> //直接插入排序 void InsertSo ...

  4. C# 几种常见的排序方法

    1.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 public void BubbleSort(int[] list) { int i, j, temp; bool done = false; j = ; while (( ...

  5. python3实现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

    python3实现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 冒泡排序 冒泡排序是一种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数列,一次比较两个元素,如果它们的顺序错误就把它们交换过来.走访数列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再需要 ...

  6. C语言中常见的排序方法

    在C语言中,常见的排序方法有冒泡法,排序法,插入法等等.所谓的冒泡法,就是对一组数字进行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一种排序方法.主要就是相邻的数值相互交换.从第一个数值开始,如果这相邻的两个数值排序与我们 ...

  7. Java中常见的排序方法

    本博主要介绍Java中几种常见的排序算法: /* 排序方法的演示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2)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3)选择排序(直接选择排序.堆排序)4)归并排序5)分配排序(基 ...

  8. SQLMAP注入教程-11种常见SQLMAP使用方法详解

    sqlmap也是渗透中常用的一个注入工具,其实在注入工具方面,一个sqlmap就足够用了,只要你用的熟,秒杀各种工具,只是一个便捷性问题,sql注入另一方面就是手工党了,这个就另当别论了.今天把我一直 ...

  9. [转]11种常见sqlmap使用方法详解

    sqlmap也是渗透中常用的一个注入工具,其实在注入工具方面,一个sqlmap就足够用了,只要你用的熟,秒杀各种工具,只是一个便捷性问题,sql注入另一方面就是手工党了,这个就另当别论了.今天把我一直 ...

随机推荐

  1. HashMap面试题解答

    一.HashMap的实现原理? 此题可以组成如下连环炮来问 你看过HashMap源码嘛,知道原理嘛?为什么用数组+链表?hash冲突你还知道哪些解决办法?我用LinkedList代替数组结构可以么?既 ...

  2. SpringJDBC的使用(转载)

    转载自   https://www.yiibai.com/spring/maven-spring-jdbc-example.html 工具: eclipse4.7.2及mysql-8.0.13 项目最 ...

  3. 20191024-3 互评Alpha阶段作品——扛把子组

    此作业要求参见:https://edu.cnblogs.com/campus/nenu/2019fall/homework/9860 基于NABCD评论作品,及改进建议 1.根据(不限于)NABCD评 ...

  4. 洛谷$P1600$ 天天爱跑步 树上差分

    正解:树上差分 解题报告: 传送门$QwQ$! 这题还挺妙的,,,我想了半天才会$kk$ 首先对一条链$S-T$,考虑先将它拆成$S-LCA$和$LCA-T$,分别做.因为总体上来说差不多接下来我就只 ...

  5. 开源项目SMSS开发指南

    SMSS是一个由我个人发起的开源项目,目的是建立一套轻量化,高可用,高安全和方便扩展的业务支撑框架.SMSS面向TCP/IP层开发,适合扩展上层业务接口.数据结构传输序列化通过Protobuf实现.传 ...

  6. ng-zorro-antd中踩过的坑

    ng-zorro-antd中踩过的坑 前端项目中,我们经常会使用阿里开源的组件库:ant-design,其提供的组件已经足以满足多数的需求,拿来就能直接用,十分方便,当然了,有些公司会对组件库进行二次 ...

  7. 【C++】CCFCSP201803-1跳一跳

    // // main.cpp // CCFCSP20180318_1_跳一跳 // // Created by T.P on 2018/3/23. // Copyright © 2018年 T.P. ...

  8. Redhat6 RPM 软件管理常用命令汇总

    软件的安装时操作系统管理的基础,与Windows不同,Linux的软件管理有很多种方式,Redhat的最常用的是RPM方式,安装集成在光盘中的RPM包.这种方式比Windows平台的软件管理更加便捷( ...

  9. Some collections were archived because you’ve reached the shared requests limits.错误解决

    今天打开我的postman 发现我的一个collection不见了,左下角出现一个提示, Some collections were archived because you’ve reached t ...

  10. 用Django自动生成表遇到问题

    因为以前在数据库中已经生成过Django 叫App01下的表,所以无法生成,在数据库中执行这个命令 DELETE FROM django_migrations WHERE app='App01';然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