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回收的瓶颈

传统分代垃圾回收方式,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把垃圾回收给应用带来的负担降到了最小,把应用的吞吐量推到了一个极限。但是他无法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Full GC所带来的应用暂停。在一些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应用场景下,GC暂停所带来的请求堆积和请求失败是无法接受的。这类应用可能要求请求的返回时间在几百甚至几十毫秒以内,如果分代垃圾回收方式要达到这个指标,只能把最大堆的设置限制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但是这样有限制了应用本身的处理能力,同样也是不可接收的。

分代垃圾回收方式确实也考虑了实时性要求而提供了并发回收器,支持最大暂停时间的设置,但是受限于分代垃圾回收的内存划分模型,其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为了达到实时性的要求(其实Java语言最初的设计也是在嵌入式系统上的),一种新垃圾回收方式呼之欲出,它既支持短的暂停时间,又支持大的内存空间分配。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分代方式带来的问题。

增量收集的演进

增量收集的方式在理论上可以解决传统分代方式带来的问题。增量收集把对堆空间划分成一系列内存块,使用时,先使用其中一部分(不会全部用完),垃圾收集时把之前用掉的部分中的存活对象再放到后面没有用的空间中,这样可以实现一直边使用边收集的效果,避免了传统分代方式整个使用完了再暂停的回收的情况。

当然,传统分代收集方式也提供了并发收集,但是他有一个很致命的地方,就是把整个堆做为一个内存块,这样一方面会造成碎片(无法压缩),另一方面他的每次收集都是对整个堆的收集,无法进行选择,在暂停时间的控制上还是很弱。而增量方式,通过内存空间的分块,恰恰可以解决上面问题。

Garbage Firest(G1)

这部分的内容主要参考这里,(http://www.blogjava.net/BlueDavy/archive/2009/03/11/259230.html),这篇文章算是对G1算法论文的解读。我也没加什么东西了。

目标

从设计目标看G1完全是为了大型应用而准备的。

支持很大的堆

高吞吐量

--支持多CPU和垃圾回收线程

--在主线程暂停的情况下,使用并行收集

--在主线程运行的情况下,使用并发收集

实时目标:可配置在N毫秒内最多只占用M毫秒的时间进行垃圾回收

当然G1要达到实时性的要求,相对传统的分代回收算法,在性能上会有一些损失。

算法详解

G1可谓博采众家之长,力求到达一种完美。他吸取了增量收集优点,把整个堆划分为一个一个等大小的区域(region)。内存的回收和划分都以region为单位;同时,他也吸取了CMS的特点,把这个垃圾回收过程分为几个阶段,分散一个垃圾回收过程;而且,G1也认同分代垃圾回收的思想,认为不同对象的生命周期不同,可以采取不同收集方式,因此,它也支持分代的垃圾回收。为了达到对回收时间的可预计性,G1在扫描了region以后,对其中的活跃对象的大小进行排序,首先会收集那些活跃对象小的region,以便快速回收空间(要复制的活跃对象少了),因为活跃对象小,里面可以认为多数都是垃圾,所以这种方式被称为Garbage First(G1)的垃圾回收算法,即:垃圾优先的回收。

回收步骤:

初始标记(Initial Marking

G1对于每个region都保存了两个标识用的bitmap,一个为previous marking bitmap,一个为next marking bitmap,bitmap中包含了一个bit的地址信息来指向对象的起始点。

开始Initial Marking之前,首先并发的清空next marking bitmap,然后停止所有应用线程,并扫描标识出每个region中root可直接访问到的对象,将region中top的值放入next top at mark start(TAMS)中,之后恢复所有应用线程。

触发这个步骤执行的条件为:

G1定义了一个JVM Heap大小的百分比的阀值,称为h,另外还有一个H,H的值为(1-h)*Heap Size,目前这个h的值是固定的,后续G1也许会将其改为动态的,根据jvm的运行情况来动态的调整,在分代方式下,G1还定义了一个u以及soft limit,soft limit的值为H-u*Heap Size,当Heap中使用的内存超过了soft limit值时,就会在一次clean up执行完毕后在应用允许的GC暂停时间范围内尽快的执行此步骤;

在pure方式下,G1将marking与clean up组成一个环,以便clean up能充分的使用marking的信息,当clean up开始回收时,首先回收能够带来最多内存空间的regions,当经过多次的clean up,回收到没多少空间的regions时,G1重新初始化一个新的marking与clean up构成的环。

并发标记(Concurrent Marking

按照之前Initial Marking扫描到的对象进行遍历,以识别这些对象的下层对象的活跃状态,对于在此期间应用线程并发修改的对象的以来关系则记录到remembered set logs中,新创建的对象则放入比top值更高的地址区间中,这些新创建的对象默认状态即为活跃的,同时修改top值。

最终标记暂停(Final Marking Pause

当应用线程的remembered set logs未满时,是不会放入filled RS buffers中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remebered set logs中记录的card的修改就会被更新了,因此需要这一步,这一步要做的就是把应用线程中存在的remembered set logs的内容进行处理,并相应的修改remembered sets,这一步需要暂停应用,并行的运行。

存活对象计算及清除(Live Data Counting and Cleanup

值得注意的是,在G1中,并不是说Final Marking Pause执行完了,就肯定执行Cleanup这步的,由于这步需要暂停应用,G1为了能够达到准实时的要求,需要根据用户指定的最大的GC造成的暂停时间来合理的规划什么时候执行Cleanup,另外还有几种情况也是会触发这个步骤的执行的:

G1采用的是复制方法来进行收集,必须保证每次的”to space”的空间都是够的,因此G1采取的策略是当已经使用的内存空间达到了H时,就执行Cleanup这个步骤;

对于full-young和partially-young的分代模式的G1而言,则还有情况会触发Cleanup的执行,full-young模式下,G1根据应用可接受的暂停时间、回收young regions需要消耗的时间来估算出一个yound regions的数量值,当JVM中分配对象的young regions的数量达到此值时,Cleanup就会执行;partially-young模式下,则会尽量频繁的在应用可接受的暂停时间范围内执行Cleanup,并最大限度的去执行non-young regions的Cleanup。

展望

以后JVM的调优或许跟多需要针对G1算法进行调优了。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新一代的垃圾回收算法(11)的更多相关文章

  1.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分代垃圾回收详述(9)

    为什么要分代 分代的垃圾回收策略,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不同的对象的生命周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以便提高回收效率. 在Java程序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对象, ...

  2.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调优方法(12)

    JVM调优工具 Jconsole,jProfile,VisualVM Jconsole : jdk自带,功能简单,但是可以在系统有一定负荷的情况下使用.对垃圾回收算法有很详细的跟踪.详细说明参考这里 ...

  3.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典型配置举例(10)

    以下配置主要针对分代垃圾回收算法而言. 堆大小设置 年轻代的设置很关键 JVM中最大堆大小有三方面限制:相关操作系统的数据模型(32-bt还是64-bit)限制:系统的可用虚拟内存限制:系统的可用物理 ...

  4.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垃圾回收面临的问题(8)

    如何区分垃圾 上面说到的“引用计数”法,通过统计控制生成对象和删除对象时的引用数来判断.垃圾回收程序收集计数为0的对象即可.但是这种方法无法解决循环引用.所以,后来实现的垃圾判断算法中,都是从程序运行 ...

  5. jvm 调优(2)垃圾回收算法

    可以从不同的的角度去划分垃圾回收算法: 按照基本回收策略分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 ...

  6. JVM调优-Jva中基本垃圾回收算法

    从不同的的角度去划分垃圾回收算法. 按照基本回收策略分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数.垃圾回 ...

  7.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5)

    数据类型 Java虚拟机中,数据类型可以分为两类:基本类型和引用类型.基本类型的变量保存原始值,即:他代表的值就是数值本身:而引用类型的变量保存引用值.“引用值”代表了某个对象的引用,而不是对象本身, ...

  8.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6)

    1.Java对象的大小 基本数据的类型的大小是固定的,这里就不多说了.对于非基本类型的Java对象,其大小就值得商榷. 在Java中,一个空Object对象的大小是8byte,这个大小只是保存堆中一个 ...

  9. java虚拟机学习-JVM调优总结-基本垃圾回收算法(7)

    可以从不同的的角度去划分垃圾回收算法: 1.按照基本回收策略分 引用计数(Reference Counting): 比较古老的回收算法.原理是此对象有一个引用,即增加一个计数,删除一个引用则减少一个计 ...

随机推荐

  1. 查看mac上的隐藏文件

    打开终端敲入(最好是复制),这样就可以隐藏隐藏文件: defaults write com.apple.finder AppleShowAllFiles -boolean false ; killal ...

  2. Bootstrap基础学习(二)—表单

    一.表单 1.基本格式 <!-- 基本格式 --> <form> <div class="form-group"> <label>姓 ...

  3. ViewPager—01引导页的制作

    布局文件 <RelativeLayout xmlns:android="http://schemas.android.com/apk/res/android" xmlns:t ...

  4. codevs2019 Uva10029 递变阶梯

    提交地址:[codevs][Uva] 题目描述  递变是指通过增加.减少或改变单词x中的一个字母,使它变成字典中的另一个单词y.比如将dig变成dog,将dog变成do都是递变.递变阶梯是一个按字典序 ...

  5. .Net MVC4笔记之Razor视图引擎的基础语法

    Razor视图引擎的基础语法: 1.“_”开头的cshtml文档将不能在服务器上访问,和asp.net中的config文档差不多. 2.Razor语法以@开头,以@{}进行包裹. 3.语法使用: 注释 ...

  6. 文本处理sed常用操作

    文本处理sed常用操作 linux sed (stream editor) is a Unix utility that parses and transforms text, using a sim ...

  7. MongoDB基础教程系列--第九篇 MongoDB 分片

    1.分片介绍 分片(sharding)是将数据拆分,将其分散存到不同机器上的过程.MongoDB 支持自动分片,可以使数据库架构对应用程序不可见.对于应用程序来说,好像始终在使用一个单机的 Mongo ...

  8. Jmeter如何将上一个请求的结果作为下一个请求的参数——使用正则表达式提取器

    首先在线程组下添加两个HTTP请求, 添加好两个HTTP请求后,在每个HTTP请求下添加一个查看结果数 在第一个HTTP请求下添加正则表达式提取器 在第一个HTTP请求添加好IP地址,路径,端口号,协 ...

  9. Asp.Net 网站一键部署技术(上)

    用垃圾而不稳定的网速上传N次压缩包都传不上去? 手动决定哪些覆盖不覆盖? 覆盖了web.config又要手动修改连接字符串? 不注意把原有配置搞丢了? …… 貌似从此早下班和休假与你无缘了. 所以!! ...

  10. 针对Mac的DuckHunter攻击演示

    0x00 HID 攻击 HID是Human Interface Device的缩写,也就是人机交互设备,说通俗一点,HID设备一般指的是键盘.鼠标等等这一类用于为计算机提供数据输入的设备. Duck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