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eap

上一篇:平衡树学习笔记(1)-------简介

Treap是一个玄学的平衡树

为什么说它玄学呢? 还记得上一节说过每个平衡树都有自己的平衡方式吗?

没错,它平衡的方式是。。。。。。rand!!!!

注意,Treap是不依靠旋转平衡的!!

我认为它的思想是最好理解的,代码也简洁易懂(虽然慢了点)

而且灵活性较高,尤其是平衡树合并qwq

洛谷P3369普通平衡树跑了600多ms

\(\color{#9900ff}{定义}\)

struct node {
node *ch[2];
int siz, val, key;
node(int siz = 1, int val = 0, int key = rand()): siz(siz), val(val), key(key) {
ch[0] = ch[1] = NULL;
}
void upd() { siz = (ch[0]? ch[0]->siz : 0) + (ch[1]? ch[1]->siz : 0) + 1; }
int rk() { return ch[0]? ch[0]->siz + 1 : 1; }
}pool[maxn], *tail, *root;

siz为子树大小,val为点权,key为rand

\(\color{#9900ff}{基本操作}\)

1、split

split,顾名思义,就是分裂的意思

作用是把一棵树分裂成为两棵树

但是总不能随便分裂吧。。

因此,其内有4个参数

split(a,b,c,val)代表把以a为根的树分裂,分裂后的两棵树树根分别为b,c,保证树b上的所有节点权值\(\leq val\),树c上的所有点权\(\geq val\)

要获得分裂后树的两根,所以a,b要传址,即split(node *a,node *&b,node *&c,int val)

放上代码

void split(node *o, node *&a, node *&b, int val) {
if (!o) return (void)(a = b = NULL); //递归边界,当前位置为空,分裂后当然都为空
if (o->val <= val) a = o, split(o->ch[1], a->ch[1], b, val), a->upd();
//小于等于val的要在a里面,所以先直接让a=o,为什么呢
//既然o->val<=val,显然o的左子树所有值都小于val,因此这些点都是a的
//但是我们不能保证o右子树的所有点<=val,因此递归向下来构建a的右子树,本层对b无贡献,所以还是b
else b = o, split(o->ch[0], a, b->ch[0], val), b->upd();
//同上
//别忘了维护性质
//a或b树会改变,所以要维护
}

2、merge

merge,顾名思义,就是合并的意思

作用是把两棵树合并成为两棵树(有分裂就得有合并呗)

这回就是随便合并了。。。。。。

怎么随便合并呢? 没错,rand!

其内有3个参数

merge(a,b,c)代表把以b,c为根的两棵树合并,合并后的树树根为a

要获得合并后树根,所以a要传址,即merge(node *&a,node *b,node *c)

放上代码

void merge(node *&o, node *a, node *b) {
if (!a || !b) return (void)(o = a? a : b); //有一个为空,则等于另一个(如果另一个也是空其实就是空了)
//这个key就是rand,不解释
//方法跟split差不多,这样也好记qwq
//反正瞎搞总比不搞弄成一条链强。。。。。。
//这样就可以使极端情况尽量少
if (a->key <= b->key) o = a, merge(o->ch[1], a->ch[1], b);
else o = b, merge(o->ch[0], a, b->ch[0]);
o->upd();
//别忘了维护性质
}

至此,基本操作已经完成(是不是很简单?)

\(\color{#9900ff}{其它操作}\)

1、插入

既然有了基本操作,肯定是不能暴力插了。。。

其实每个操作都要用到基本操作的(可见其重要性)

void ins(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定义两个空节点
//作用:一会分裂的时候作为两棵树的根,起一个承接作用
node *z = new(tail++) node(1, val);
//定义要插入的节点
split(root, x, y, val);
//因为要保证平衡树的性质,所以插入的位置必须要合适
//我们把所有<=val的点都分给x,剩下的分给y
//这样原来以root为根的数分成了两个
//我们要把z插进去
//怎么插♂呢
//可以把z一个点看成一棵树
//直接暴力合并就行了
merge(x, x, z);
merge(root, x, y);
}
//没了?
//没了!

2、删除

删除其实也很简单,几乎就是围绕split,merge暴力操作

void del(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z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split(x, x, z, val - 1);
//树x的所有点权都小于val
//树y的所有点权都大于val
//综上,树z的点权等于val
//所以。。。。。。
merge(z, z->ch[0], z->ch[1]);
//我们只删除一个val,所以剩下的要合并,别忘了
merge(x, x, z);
merge(root, x, y);
//把分崩离析(<----瞎用成语)的树恢复原状
}

3、查询数x的排名

排名,可以理解为比x小的数的个数+1(理解一下,这是解决此操作的关键)

所以我们要找到比x小的数的个数

int rnk(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 1);
//把所有小于val的点分走
int t = (x? x->siz : 0) + 1; //注意判空
//x作为所有合法点的根,他的大小不正是我们要找的比val小的数的个数吗?
//加一就是排名!
merge(root,x,y);
//不要过于兴奋,你的树还没有合并!!!!
return t;
}

4、查询第k大的数

这个是唯一不借助基本操作的操作

node *kth(node *o, int k) {
//第k大不就是排名为k的数么
//这不就是操作3的逆操作吗
while(o->rk() != k) { //暴力找
if(o->rk() < k) k -= o->rk(), o = o->ch[1]; //减去左边的贡献
else o = o->ch[0];
}
return o;
}

5、前驱

int pre(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 1);
//分离所有小于y的数
node *z = kth(x, x->siz);
//既然pre为小于val的数中最大的一个,我们就找x树中的最大的那个不就行了?
merge(root, x, y);
return z->val;
}

6、后继

int nxt(int val) {
//跟上面只是稍稍有点不同而已
node *x = NULL, *y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把所有小于等于val的点都分走,注意这里可以取等号!
//那么y中的点都大于val
//在其中找最小的
node *z = kth(y, 1);
merge(root, x, y);
return z->val;
}

没了。。。。。。

Treap就没了。。。。。。

放上完整代码

#include<bits/stdc++.h>
#define LL long long
LL in() {
char ch; LL x = 0, f = 1;
while(!isdigit(ch = getchar()))(ch == '-') && (f = -f);
for(x = ch ^ 48; isdigit(ch = getchar()); x = (x << 1) + (x << 3) + (ch ^ 48));
return x * f;
}
const int maxn = 1e5 + 5;
struct Treap {
protected:
struct node {
node *ch[2];
int siz, val, key;
node(int siz = 1, int val = 0, int key = rand()): siz(siz), val(val), key(key) {
ch[0] = ch[1] = NULL;
}
void upd() { siz = (ch[0]? ch[0]->siz : 0) + (ch[1]? ch[1]->siz : 0) + 1; }
int rk() { return ch[0]? ch[0]->siz + 1 : 1; }
}pool[maxn], *tail, *root;
void split(node *o, node *&a, node *&b, int val) {
if (!o) return (void)(a = b = NULL);
if (o->val <= val) a = o, split(o->ch[1], a->ch[1], b, val), a->upd();
else b = o, split(o->ch[0], a, b->ch[0], val), b->upd();
}
void merge(node *&o, node *a, node *b) {
if (!a || !b) return (void)(o = a? a : b);
if (a->key <= b->key) o = a, merge(o->ch[1], a->ch[1], b);
else o = b, merge(o->ch[0], a, b->ch[0]);
o->upd();
}
node *kth(node *o, int k) {
while(o->rk() != k) {
if(o->rk() < k) k -= o->rk(), o = o->ch[1];
else o = o->ch[0];
}
return o;
} public:
Treap() { root = NULL; tail = pool; }
int rnk(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 1);
int t = (x? x->siz : 0) + 1;
merge(root, x, y);
return t;
}
void ins(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node *z = new(tail++) node(1, val);
split(root, x, y, val);
merge(x, x, z);
merge(root, x, y);
}
void del(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z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split(x, x, z, val - 1);
merge(z, z->ch[0], z->ch[1]);
merge(x, x, z);
merge(root, x, y);
}
int pre(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 1);
node *z = kth(x, x->siz);
merge(root, x, y);
return z->val;
}
int nxt(int val) {
node *x = NULL, *y = NULL;
split(root, x, y, val);
node *z = kth(y, 1);
merge(root, x, y);
return z->val;
}
int kth(int k) { return kth(root, k)->val; }
}s;
int main() {
for(int p, T = in(); T --> 0;) {
p = in();
if(p == 1) s.ins(in());
if(p == 2) s.del(in());
if(p == 3) printf("%d\n", s.rnk(in()));
if(p == 4) printf("%d\n", s.kth(in()));
if(p == 5) printf("%d\n", s.pre(in()));
if(p == 6) printf("%d\n", s.nxt(in()));
}
return 0;
}

下一篇:平衡树学习笔记(3)-------Splay

平衡树学习笔记(2)-------Treap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平衡树学习笔记(6)-------RBT

    RBT 上一篇:平衡树学习笔记(5)-------SBT RBT是...是一棵恐怖的树 有多恐怖? 平衡树中最快的♂ 不到200ms的优势,连权值线段树都无法匹敌 但是,通过大量百度,发现RBT的代码 ...

  2. 平衡树学习笔记(5)-------SBT

    SBT 上一篇:平衡树学习笔记(4)-------替罪羊树 所谓SBT,就是Size Balanced Tree 它的速度很快,完全碾爆Treap,Splay等平衡树,而且代码简洁易懂 尤其是插入节点 ...

  3. 平衡树学习笔记(3)-------Splay

    Splay 上一篇:平衡树学习笔记(2)-------Treap Splay是一个实用而且灵活性很强的平衡树 效率上也比较客观,但是一定要一次性写对 debug可能不是那么容易 Splay作为平衡树, ...

  4. 「学习笔记」Treap

    「学习笔记」Treap 前言 什么是 Treap ? 二叉搜索树 (Binary Search Tree/Binary Sort Tree/BST) 基础定义 查找元素 插入元素 删除元素 查找后继 ...

  5. BST,Splay平衡树学习笔记

    BST,Splay平衡树学习笔记 1.二叉查找树BST BST是一种二叉树形结构,其特点就在于:每一个非叶子结点的值都大于他的左子树中的任意一个值,并都小于他的右子树中的任意一个值. 2.BST的用处 ...

  6. 普通平衡树学习笔记之Splay算法

    前言 今天不容易有一天的自由学习时间,当然要用来"学习".在此记录一下今天学到的最基础的平衡树. 定义 平衡树是二叉搜索树和堆合并构成的数据结构,它是一 棵空树或它的左右两个子树的 ...

  7. 浅谈树套树(线段树套平衡树)&学习笔记

    0XFF 前言 *如果本文有不好的地方,请在下方评论区提出,Qiuly感激不尽! 0X1F 这个东西有啥用? 树套树------线段树套平衡树,可以用于解决待修改区间\(K\)大的问题,当然也可以用 ...

  8. [学习笔记]平衡树(Splay)——旋转的灵魂舞蹈家

    1.简介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二叉查找树. 这是一棵二叉树,每个节点最多有一个左儿子,一个右儿子. 它能支持查找功能. 具体来说,每个儿子有一个权值,保证一个节点的左儿子权值小于这个节点,右儿子权值大于这 ...

  9. [学习笔记]可持久化数据结构——数组、并查集、平衡树、Trie树

    可持久化:支持查询历史版本和在历史版本上修改 可持久化数组 主席树做即可. [模板]可持久化数组(可持久化线段树/平衡树) 可持久化并查集 可持久化并查集 主席树做即可. 要按秩合并.(路径压缩每次建 ...

随机推荐

  1. 【转】火狐浏览器中firebug插件的时间线域解释

      又到了上图时间了..对照这张图,各个时间所对应的意义就很简单明了.   阻挡(Blocking):每个浏览器有并发连接数量的上限(例如Firefox对每个host限制6个连接),如果当前建立的连接 ...

  2. HTML5的local storage

    function clickLogin(){ var userName = $("#user").val().trim(); // console.log(userName); / ...

  3. python 函数相关定义

    1.为什么要使用函数? 减少代码的冗余 2.函数先定义后使用(相当于变量一样先定义后使用) 3.函数的分类: 内置函数:python解释器自带的,直接拿来用就行了 自定义函数: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定义的 ...

  4. js中的执行环境和作用域链

    首先介绍一些即将用到的概念: 执行环境:  它定义了变量和函数有权访问其他数据的范围,每一个执行环境都有一个与之关联的变量对象,环境中定义的所有变量和函数都保存在这个变量对象中.   所有javasc ...

  5. c#抓取网页数据

    写了一个简单的抓取网页数据的小例子,代码如下: //根据Url地址得到网页的html源码 private string GetWebContent(string Url) { string strRe ...

  6. [原]实例-简单设计&精简代码&复用代码

    引言 本文以实际项目为例谈一谈我个人对于软件开发的理解,偏细节   软件项目B 基于.net平台,使用WPF框架,c#语言,MVVM模式开发的桌面软件 该软件支持可视化的设计器功能,允许所见即所得的方 ...

  7. 运动事件Motion Events

    备注:运动事件,也是加速度时间,一般像摇晃手机就属于运动事件           监听运动事件对于UI控件有个前提就是监听对象必须是第一响应者(对于UIViewController视图控制器和UIAP ...

  8. NSThread 基本使用

    一.简介 (1)使用NSThread对象建立一个线程非常方便 (2)但是!要使用NSThread管理多个线程非常困难,不推荐使用 (3)技巧!使用[NSThreadcurrentThread]跟踪任务 ...

  9. 【Android 多媒体应用】使用MediaCodec解码使用SurfaceView显示视频

    1.MainActivity.java import android.app.Activity; import android.os.Bundle; import android.os.Environ ...

  10. 【转载】C语言综合实验1—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http://www.cnblogs.com/Anker/archive/2013/05/06/3063436.html 实验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实验要求:用户可以选择1-7可以分别进行学生信息的 ...